2015年教育学311考试大纲之教育学原理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10
教育学311考试大纲一、课程概述教育学311是一门深入探讨教育理论、实践与研究方法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教育现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理解教育的多维影响因素,并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4. 学习如何设计、实施和评估教育研究项目。
三、课程内容1. 教育学理论基础- 教育哲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政策与法律2. 教育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混合方法研究- 教育研究设计3. 教育实践与改革- 教学法与学习理论- 课程设计与开发- 教育技术与创新- 教育评估与评价4. 当代教育问题- 全球化与教育- 教育公平与包容性- 教育与社会变迁-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四、考试形式与评分标准1.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论文撰写- 研究项目报告2. 评分标准-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30%)- 研究方法运用能力(30%)-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 论文撰写与研究项目的质量(20%)五、考试范围与重点1. 教育学理论基础- 理解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 了解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政策的启示。
2. 教育研究方法- 熟悉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
- 能够设计和实施简单的教育研究项目。
3. 教育实践与改革- 掌握教学法与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实践技巧。
- 理解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及其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4. 当代教育问题-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探讨教育公平与包容性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六、参考书目与资料1. 教育学基础理论书籍2. 教育研究方法论专著3. 当代教育问题研究报告4. 教育政策与法律文献七、学习建议1.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分享观点和经验。
2015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解析及对照我们教育学老师,将2015年311教育学考研真题分析总结,希望给广大考生做参考,如果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咨询我们教育学QQ在线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自然类比 B.哲学思辨 C.经验描述 D.科学实验【真题解析】B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
自然类比和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科学实验属于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勤思对照】勤思讲义教育研究方法部分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中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A.《学会关心》 B.《生命线》C.《中学道德教育》 D.《社会与道德教育》【真题解析】B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
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
第一部分:《设身处地》;第二部分:《证明规则》;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
这种问题属于()A.职业倦怠 B.职业迷茫 C.职业逃避 D.职业道德失范【真题解析】A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3篇)第一篇: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理念一、教育的定义与功能1. 教育的多维度定义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区别教育与培训、教学的联系与区别2. 教育的基本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功能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理念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西方古代的博雅教育2. 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3. 当代教育学的新趋势终身教育理念全民教育运动教育信息化与全球化三、教育的基本理念1.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学生中心教学2. 科学主义教育理念桑代克的实证主义教育研究赫钦斯的学科中心教育3. 社会主义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学说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演变四、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1. 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2. 教育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第二篇:教育制度与组织一、教育制度1.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学制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学制的分类与特点2. 我国学制的演变历史上的学制改革当代我国学制的结构3. 世界主要国家学制比较美国学制英国学制德国学制二、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行政组织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与结构我国教育行政体系的构成2. 学校组织与管理学校组织的类型与特点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学校领导理论三、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论课程的定义与类型课程理论与课程模式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2. 教材建设教材的作用与编写原则教材的选用与评价我国教材改革与发展四、教师与学生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素养教师教育与发展途径教师评价与激励2. 学生发展与评价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学生评价方法与原则第三篇:教育方法与评价一、教育方法1.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2.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索学习3. 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二、教育评价1. 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功能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2. 学生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学生发展评价3. 教育质量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课程与教材质量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三、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定义与类型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论2. 定量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纵向研究3. 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
2015 年教育学 311 考试纲领之教育学原理【考察目标】1.正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看法和基本理论。
3.可以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剖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括(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看法1.“教育”定义的种类2.教育看法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构造与功能1.教育的构造教育活动的构造;教育系统的构造。
2.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对于教育本责问题的主要看法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拥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两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四)对于教育发源的主要看法1.生物发源说2.心理发源说3.劳动发源说(五)教育的发展1.古代教育的特色2.近代教育的特色3.现代教育的特色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对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教育独立论;教育全能论;人力资本论;挑选假定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二)教育的社会限制性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限制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限制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限制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限制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限制(三)教育的社会功能l.教育的经济功能2.教育的政治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4.教育的科技功能5.教育的人口功能(四)今世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现代化与教育改革;全世界化与教育改革;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信息社会与教育改革;多元文化与教育改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特色及其对教育的限制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色发展的次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别性;发展的不均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色对教育的限制(二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l.对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看法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教育学原理311考研教育学原理311考研讲义
第一章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
1.1 教育学的定义与意义
1.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教育学的发展与方法论
2.1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2.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第三章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1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3.2 教育学的重要理论观点
第四章教育学的关键问题
4.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
4.2 教育内容与课程设置
4.3 教育方式与方法
4.4 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
第五章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与前沿
5.1 教育心理学与学习理论
5.2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家族学
5.3 教育经济学与教育要素分析
5.4 教育管理学与教育政策研究
第六章教育学原理的实践应用
6.1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6.2 教育学原理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6.3 教育学原理在教师教育与教学中的应用
附录:教育学相关术语解释
参考文献。
新阳光教育2015年教育学试卷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 )。
A .《普通教育学》B .《论演说家的教育》C .《民本主义与教育》D .《大教学论》答案:D解析: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P13)。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2.学校产生于( )。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B 解析:教育学原理—教师、学生与学校(P97)。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商代。
欧洲学校的出现大概是在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A .物质基础作用B .主导作用C .决定作用D .发展作用 答案:B 解析: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与人(P42)。
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与遗传、环境相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抨击现代学校的弊端,提出了著名的“非学校化社会”的思想教育家( ) 。
A .杜威B .伊里奇C .布迪尔D .鲍尔斯与金帝斯答案:B解析:教育学原理—教师、学生与学校(P100)。
伊里奇更猛烈地抨击了现代学校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著名的“非学校化社会”的思想,号召人们废除现代学校,代之以人人平等、自由、自律、自助、愉快交往的“学习网络”。
5.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 )。
A .教学评价 B .教学模式C .教学期望D .教学过程答案:B解析:教育学原理—教学(P134)。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
新阳光教育6.提出要解放儿童“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的六大解放”的教育家( )。
A .杨贤江B .黄炎培C .陶行知D .陈鹤琴答案:C解析: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P219)。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代码311)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类比B.哲学思辨C.经验描述D.科学实验【答案】B【解析】从教育整个历史发展看,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直觉为主的观察时期;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教育研究的发展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
A项的自然类比和C项的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D项的科学实验属于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8题略。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
A.《学会关心》B.《生命线》C.《中学道德教育》D.《社会与道德教育》【答案】B【解析】《生命线》是由麦克菲尔等人编制的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
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设身处地》《证明规则》《你会怎么办?》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
这种问题属于()。
A.职业倦怠B.职业迷茫C.职业逃避D.职业道德失范【答案】A【解析】职业倦怠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生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类比B.哲学思辨C.经验描述D.科学实验【答案】A【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将教育现象与自然现象做类比,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据此论证了教育上的其他原则。
他的论证顺序是①自然法则;②自然界中遵循自然法则的实例;③现实教育中违背自然的错误作法;④如何依照自然法则来改进教育工作。
2.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说:“我相信唯一的真正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这种刺激是儿童自己感觉到的社会情景的各种要求所引起的。
”这种对教育的定义属于()。
A.描述性定义B.纲领性定义C.操作性定义D.解释性定义【答案】B【解析】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佛勒在他所著的《教育的语言》中,提出了以下3种定义方式:描述性定义、规定性定义与纲领性定义,其中描述性定义主要是对事物惯用法的描述,或对事情意指范围所作的说明,这种定义要求忠实地反映一个事物被下定义之前的各种用法。
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给某一概念所下的定义,这种定义一旦给出,就要求作者在其后的整个讨论中始终如一地按给定的方式来应用这一概念。
纲领性定义则明确地或隐含地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怎样,应该如何。
3.《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各国教育面临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与挑战,存在三种普遍流行的现象,即()。
A.“教育先行”“终身教育”“为未知社会培养新人”B.“教育先行”“终身教育”“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C.“终身教育”“为未知社会培养新人”“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D.“教育先行”“为未知社会培养新人”“社会拒绝使用学校毕业生”【答案】D【解析】《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又称《富尔报告》,是20世纪70年代,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国际教育委员会在经过一年多时间对世界教育的形势、观点和改革的调研后写成的一份报告。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学习要求:1.关于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到理解,理清各知识点背后之间的关联;2.教育学原理部门的知识点比较多,也较为零散,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梳理,理清其思路;3.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其知识进行记忆。
教育学原理的逻辑框架图: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八章教学第六章教育制度第十章教师与学生第九章德育第七章课程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章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研究任务:1.揭示教育规律2.科学地揭示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能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原因:(1)教育学的创立源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主要是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需要;(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发展奠定是有着密切关系;(3)教育学的独立同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也密不分可;(4)教育知识的丰富沉淀。
2.内容:(1)1632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2)1632年,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
(3)1693年,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4)1762年,卢梭出版享誉全球的《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
(5)1776年,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6)1781年,裴斯泰洛齐出版了《林哈德与葛笃德》。
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更多最新考研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 renrenkaoyan
【真题】2015考研教育学311统考
辨析:
46.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47.教育要和人的天性相结合
48.认知风格和认知策略一样
简答:
49.简述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50.古代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罗马,印度,希伯来的教育共同特征
51.简述日本教育基本法的主要内容
52.简述水中打靶实验及其教学启示
53.试举出三种教育实验研究的形式及其它们的格式
论述:
54.(1)材料反映出中小学作业有哪些问题
(2)如何改进提出你的建议
55.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陈鹤琴的活0 教育理论的共同特征
56.(1)自我效能感定义;
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从社会认知角度说明自我调节涉及的活动有哪些
(2)比较访谈法和调查法优缺点
更多最新考研资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爱考机构 中国保过保录高端考研第一品牌! 每年每校每专业限招1‐3人 报名电话010‐51283340 QQ:744569778。
2015教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2015教育学考研统考真题答案,刚刚走出考场的同学们,可以以此为参照。
对答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试着手复试。
此版本答案为勤思考研教研室老师整理的版本,如果对部分题目有异议,可以和我们进一步讨论和咨询。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理论论证采用的主要方法是()A.自然类比B.哲学思辨C.经验描述D.科学实验【真题解析】B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
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重思辨轻实践经验。
自然类比和经验描述属于直觉观察时期,科学实验属于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勤思对照】参照勤思讲义教育研究方法部分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中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9.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中所使用的人际或社会问题情境教材是()A.《学会关心》B.《生命线》C.《中学道德教育》D.《社会与道德教育》【真题解析】B麦克菲尔等人编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际-社会情境问题教材--《生命线丛书》。
这套教材是实施体谅模式的支柱,由三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越来越复杂的人际与社会情境。
第一部分:《设身处地》;第二部分:《证明规则》;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
10.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
这种问题属于()A.职业倦怠B.职业迷茫C.职业逃避D.职业道德失范【真题解析】A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普通高中深入推出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第一编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是有规律的。
所谓规律,指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换言之,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例如,作为教育活动对象的人的个性素质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心理的、认识的、品德的、审美的素质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教育活动的普遍依据。
又如,在人类历史上,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有所不同,但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受当时的生产力和经济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的文化生活所制约,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教育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以便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不只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它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
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
因此,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
如果说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还存在分歧,那么,对教育价值指向的设定则更多地表现出见仁见智、各说各理的现象。
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首先不是由于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分歧,而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
人们常说,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
这是办教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我们要把教育办好,就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2015教育学考试大纲2015年的教育学考试大纲是针对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设计的,目的在于评估他们对教育学基本理论、方法、实践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2015年教育学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理论1.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2.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3. 教育与社会- 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影响4.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教育学方法论5. 教育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教育实验、调查、观察等研究方法6.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标准7. 教育统计与数据分析- 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教育统计方法的应用# 第三部分:教育实践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类型和特点-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9. 教育组织与管理- 教育组织的类型和结构- 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0. 教育课程与教学- 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11. 教育技术与媒体-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育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1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3. 学习动机与情感- 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理论- 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影响14. 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教育对认知发展的影响15. 社会情感发展与教育- 社会情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教育对社会情感发展的作用# 第五部分:特殊教育与终身教育16.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和需求- 特殊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7.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实践-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六部分:教育伦理与法律18. 教育伦理- 教育伦理的原则和问题- 教育工作者的伦理责任19. 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的基本内容- 教育法律的实施和监督# 第七部分:教育改革与发展20.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的动因和目标- 教育改革的策略和实践21. 教育发展趋势-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未来教育的展望# 结语2015年的教育学考试大纲涵盖了教育学的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教育学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约100分约100分约40分约30分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III.考査范围教育学原理【考查H标】分分分5 5 04 7 9 共共共1 .考查H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屮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吋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吋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屮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屮选取一道作答。
第I道题考II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牛若两题都回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答, 只按第T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3小题,每小题15分,5小题,每小题15分,3小题,每小题30分,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见《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概念”部分1 •“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的结构与功能见《教育概论》“第一章第三节”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见《教育学基础》“第二章教育功能”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见《教育学》“第一章第一节”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11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笔记一、教育学原理概述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原理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从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性、普遍性和原则性的学科。
它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总结出一系列有关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教育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目标原理:研究教育活动的目标设置和达成方式,明确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 教育内容原理:研究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式,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 教育方法原理:研究教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探索最佳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4. 教育评价原理:研究教育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判断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
5. 教育环境原理:研究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依据。
三、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以提供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内容:1. 学习理论: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探索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2. 教学模式:研究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为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3. 学习动机:研究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5. 教育价值观:研究教育活动的目标和价值,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供指导。
四、教育学原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教育学原理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以下是教育学原理在教育实践中的几个方面的具体指导作用:1. 教学目标的设定:教育学原理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目标设定。
目 录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
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
A.教师中心B.学校中心C.学生中心D.活动中心【答案】A【解析】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则强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学生中心。
2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
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答案】B【解析】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实施分科教学。
经验主义课程认为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形式应该心理学化。
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以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311)一、考试目的和要求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对学生在教育学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体系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旨在检验学生对教育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和创新意识。
考试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教育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学科要点,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教育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二、考试范围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学基础理论主要涵盖教育学的基本学科概念、发展历程、研究范畴等内容。
考生需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思想流派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
2.教育学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等。
考生需要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场景,能够正确选择并灵活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
3.教育心理学主要涵盖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要求考生熟悉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个体差异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了解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掌握有效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4.课程与教学论考生需了解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
要求考生掌握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评价与改革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对课程与教学进行分析和改进的能力。
5.教育法学主要包括教育法学的基本原理、法规法规范以及青少年法等内容。
考生需熟悉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理解教育法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具备运用法学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
6.教育经济与管理考生需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悉教育经济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教育经济与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考试形式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采取笔试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简答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程度,论述题主要考察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1.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揭示教育的规律(二)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2+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学记》——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二)教育学没有从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
(三)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特拉普——《教育学研究》——标志作为学科的教育学基本形成。
3.17-19世纪教育学形成过程中的教育思潮(一)形式教育论(洛克、裴斯泰洛齐,发展心里官能);(二)实质教育论(赫尔巴特、斯宾塞、注重实科教学)(三)自然主义教育(卢梭、裴斯泰洛齐、拉特克·夸)①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②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③把教育实验分为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
④主张用统计、实验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智力发展,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⑤认为教育实验和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中进行。
不足之处:当他们把科学的定量方法夸大为教育科学的唯一有效方法时,就走上了“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历史。
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③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④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
⑤培养人格的主要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不足之处:思辨气息很浓,过分夸大了社会现象的价值相对性,忽视了教育中客观规律的存在。
①教育即生活。
②教育即个体经验持续不断地增长。
③学校即社会。
④课程组织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而不以学科和知识体系为中心。
⑤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⑥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2015年教育学311考研真题解析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教育学科目考试已经结束,对于大题,与去年相比,题目总体难度有所上升。
这难度主要体现在外教史的两道题上,让你简述巴比伦、埃及、印度以及希伯来教育的共同点和日本《学校教育法》这两道题在复习的过程中一直作为次重点,但是这一次作为两道简答题来出,要把其内容全写出来对于考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考试内容也没有避免重点今年考了陶行知和陈鹤琴,这两个人一直就是重点,所以这里也提醒大家,绝对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觉得统考考过了,就不在考了。
重点依然还会再考。
对于教育学原理和教心以及教研的题目继续保持平稳,考察的内容较为基础,不管是考迁移的概括理论还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还是社会中心论课程问卷法、访谈法,这些知识点都是信手拈来的题目。
所以在此给16年的考生的一些建议:首先,复习教育学的过程中,不能死抠教材,死记硬背。
对于不同的科目,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例如对于需要理解的科目教心来说,必须理解为先,然后记忆。
如果不能对所学知识点真正理解,那么即使记住了知识点,这种记忆也是短暂和不牢靠的。
其次,在复习教育学的过程中,捉住重点依然是我们所必须做到的。
不能因为以前考过或者一直就没有考过作为备考的依据。
要全面复习到。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此外,在教育学复习的时间安排上,一定要注意时间的连贯性。
同时还要注意要夯实基础。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第1页共1 页。
2015年教育学311考试大纲之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
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
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l.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内发论与外铄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2.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3.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有效发挥的条件
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
l.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2.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
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4.我国的教育目的
1949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的概念
培养目标的定义;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2.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
六、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二)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
1951年的学制;1958年的学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学制改革。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七、课程
(一)课程与课程理论
1.课程的概念
课程的定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二)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课程编制
1.泰勒原理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3.课程日标
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目标的来源;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4.课程的范围与结构
5.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6.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含义;课程评价的模式与功能;课程评价的主要范围。
(四)课程改革
1.影响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政治因素;经济囚素;文化因素;科技革新;学生发展。
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八、教学
(一)教学概述
l.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的区别与联系。
2.教学的主要作用与任务
(二)教学理论及主要流派
1.教学理论概述
学习理论及其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教学过程
1.关于教学过程本质的主要观点
2.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3.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的模式。
(四)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的概念;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结构。
2.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3.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五)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确立依据
2.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六)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发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七)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
(八)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评。
(九)教学评价及其改革
1.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其功能
2.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学业成就评价
4.教学评价的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述
1.德育概念
2.德育任务
(二)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1.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
2.《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
(三)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要素
2.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德育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五)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情感陶冶;实践锻炼;自我教育;榜样示范;品德评价。
(六)德育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
(七)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十、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概念与类别
2.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4.教师劳动的特点
5.教师的专业素养
6.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生
1.学生及学生观
2.学生群体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学生群体的作用。
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学生中心论;教师中心论。
2.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师生关系的标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