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4
2012上半年辽宁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不是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是( )。
A.故事引趣B.观察演示C.组织活动D.引导联想答案:C2.“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答案:D3.班主任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织班集体答案:C4.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答案:D5.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 )。
A.规定限制B.理解C.协助D.同情答案:A6.( )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实现相联系的行为。
A.积极B.权威C.民主D.消极答案:A7.新课程提倡师生新关系。
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 )。
A.合作模式B.平等模式C.管理模式D.授受模式答案:A8.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
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答案:D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是( )。
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答案:D10.(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A.集权B.权威C.教师主导D.民主答案:D11.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
A.观察法B.谈话法C.问卷法D.实验法答案:A12.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
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
这个现象说明了( )。
A.学习的实践性B.学习的渗透性C.思考的独立性D.思想的开放性答案:B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学原则。
1.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A.寻求发展B.矫正行为C.学会调适D.开发潜能答案: C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
2.赫尔巴特的“三中心”除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外,还有()A.教学中心B.学生中心C.活动中心D.课堂中心答案: D解析:赫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3.提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是()A.加涅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答案: C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4.荀子日:“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量力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答案: D解析:题干中荀子的这句话是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典型阐释。
5.张老师讲授《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
其教学方法是()A.演示教学法B.现场教学法C.示范教学法D.情境教学法答案: D解析: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6.教师要经常恰当地处理教学中预设生成的问题,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B.目的性C.主体性D.创造性答案: 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点。
7.教育工作者通过控制和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以检验假设的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文献法答案: B解析:实验研究法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第一篇: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2012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答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教育学的发展 2 分D 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他主编的《教育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考点分值正确答案文字解析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恿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答案A,生产力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教育的属性 2 分A 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
考点分值正确答案文字解析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A,调查法B,访谈法 C,历史法 D,实验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2 分C 考察教育研究方法中历史法的概念。
考点分值正确答案文字解析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答案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2 分B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考点分值正确答案文字解析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脱离并且相对立。
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答案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义务教育制度 2 分B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考点分值正确答案文字解析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体质。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C )所推崇的理想。
A. 前制度化教育B. 制度化教育C. 非制度化教育D. 义务教育2. 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学者是( D )。
A. 康德B. 杜威C. 裴斯泰洛齐D. 洛克3. 以下不属于《学记》的论述是( D )。
A. “学不躐等”B.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 “君子之教,喻也”D. “克已复礼”4. 关于素质教育,下列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B )。
A.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B.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完善C.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D.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5. 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与荀子观点一致的学者是( B )。
A. 格塞尔B. 华生C. 弗洛伊德D. 孔子6. 一般来说,错过儿童某方面发展的“关键期”,会造成该方面发展的困难,甚至永远补偿,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C )特征。
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不平衡性D. 个别差异性7. 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 D )。
A. 权利平等B. 义务平等C. 知识平等D. 人格平等8. 将重点放在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的课程类型是( A )。
A. 拓展型课程B. 研究型课程C. 基础型课程D. 学校课程9.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C )。
A. 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 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 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 强制性、基础性和发展性10.“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有的感性认识,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这主要体现了教学过程的( A )的特点。
A.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B.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D. 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结合11.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D )。
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答案解析】:"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思想.他是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C】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答案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D】。
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答案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育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4.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5.“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D】A.杜威B.夸美纽斯C.华生D.赫尔巴特【答案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了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教材中心。
6.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答案解析】: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7.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B】。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疏导原则的定义。
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8.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B】。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一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把扫帚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搞的恶作剧。
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师大发雷霆,立即查找恶作剧的人B.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连扫帚都向我表示不满了,希望你们在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吧!”C.稍作整理,批评训斥学生D.认真地说:“我就喜欢接受他人的挑战。
”2、孔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子当“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之过其行。
”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做人应当笃实宽厚B.做人应当修己慎独C.做人应当仁爱孝悌D.做人应当勇毅力行3、( )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爱国守法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关心集体4、( )是师德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A.关爱学生B.爱岗敬业C.教书育人D.关心集体5、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 )处罚。
A.免除B.从轻、免除C.从轻、减轻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6、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来成年人的人身安全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7、《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下列说法哪一项不是“情形之一”的(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D.不关心集体的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 )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2012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电视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
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
A.直观导入B.练习导入C.事例导入D.悬念导入2.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A.内在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3.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4.第一本独立形态时期的教育学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5.“如果给我一打婴儿,我保证能够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于乞丐和盗贼“。
这句话的作者是( ),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A.华生B.洛克C.柯尔伯格D.皮亚杰A.美育B.劳动教育C.爱国主义教育、D.美育、劳动教育1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14.认为动机水平适中时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C.成绩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15.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16.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陶行知提出的主要教育主张是( )。
A.因材施教B.遵循自然C.教学做合D.官能训练17.(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18.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2012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专家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直观导入法,又称“开门见山”导入法,即教师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点出课题,并由课题引发出去。
采用此方法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标、幻灯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并解决直观感知带来的疑问,让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这种方法符合直观导入法。
2.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自我强化、替代强化、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是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
学习者如果看到成功或者失败的行为,就会增强或抑制其行为发生的倾向。
题干所述现象为替代强化。
3.A【解析】多血质类型的人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但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缺点。
4.C【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此后教育学家在教育学领域开启了一个新的探索阶段。
5.A【解析】华生特别强调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6.C【解析】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物质基础)。
7.B【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题干所说的是第一种不平衡表现。
8.B【解析】略9.D【解析】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D项中的猩猩通过观察游人吃饼干产生了吃饼干的行为,是学习。
A 项属于感觉适应;BC两项属于受到其他东西的刺激做出的行为。
10.B【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学习生活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稳定的动机。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单选题1,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正确答案D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正确答案A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正确答案C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正确答案B5,我国2006年修订后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
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正确答案B6,在中学阶段开设曲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正确答案A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正确答案C8,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A,儿童、教材、活动B,教师、活动、经验C,儿童、活动、经验D,教师、经验、教材正确答案C9,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的世界认识主要借的是()A,生产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正确答案D10,明确提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正确答案B。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单选题]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为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要求。
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观导入B.练习导入C.事例导入D.悬念导入参考解析:直观导入法,又称"开门见山"导入法,即教师一上课就开门见山地点出课题,并由课题生发开去。
采用此方法,可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并解决直观感知带来的疑问,让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这种方法符合直观导入法。
2[单选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A.内在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参考解析:题干所述现象为替代强化。
替代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就会增强或抑制其行为发生的倾向,是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自我强化、替代强化、直接强化。
3[单选题]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参考解析:①多血质的人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
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
这种人适宜于做要求反应迅速而灵活的工作。
②粘液质人的表现特点: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
1.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feedback(698091)答案: D解析: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feedback(698092)答案: A1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feedback(698093)答案: C解析:历史研究法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feedback(698094)答案: 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5.我国2006年修订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void(0)javascript:feedback(698095)答案: B解析: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1.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教育学》答案: D解析: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文化C.政治经济制度D.科学技术答案: A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是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3.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访谈法C.历史法D.实验法答案: C解析:历史研究法是以系统方式收集、整理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史料,诠释理解史料及事件关系的方法。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 B解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所以,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在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
5.我国2006年修订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A.地市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B.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C.乡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D.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答案: B解析: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由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6.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社会课程答案: A解析:略。
7.编写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课程说明答案: C解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要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愤:愤怒。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4.疏导原则就是()原则。
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9.()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1.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兴趣小组和同伴帮扶等课外活动是属于( )。
A.综合实践活动B.教学计划之内的活动C.教学计划之外的活动D.社会实践2.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跌倒,膝盖擦伤并有少量出血,教师应采取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用纸巾盖上伤口,打电话给家长B.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盖上消毒纱布C.用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D.用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医院3.张老师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为学生设计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采用的教学法是( )。
A.情景教学法B.示范法C.演示法D.现场教学法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应大力开展“阳光教育”运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的锻练时间为( )。
A.0.5小时B.1小时C.1.5小时D.2小时5.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教室座位的安排、图书角的布置都属于( )。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6.少先队员自己确定活动形式并开展组织活动,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
A.组织性B.自主性C.趣味性D.创造性7.小学生通过认识乌鸦、麻雀、燕子等,概括出“鸟”的本质特征这一思维形式是( )。
A.推理B.判断C.综合D.概念8.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督促和检查孩子完成作业,其承担的角色是( )。
A.决策者B.志愿者C.学习者D.支持者9.《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 )。
①优先发展②育人为本③改革创新④促进公平⑤提高质量⑥均衡发展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10.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远景的间接性动性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D.远景的直接性动机11.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
一、单项选择题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答案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孑L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2.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答案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及主要矛盾。
3.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C】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初期【答案解析】: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童年期(6。
12岁)。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D】。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答案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5.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A】。
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答案解析】: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实施教学活动。
6.“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答案解析】: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刚好体现教师的示范性特征。
201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2.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
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3.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复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长期性4.“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5.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6.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 )。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7.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
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9.实施义务教育( )。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现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别,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别,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1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 )年级开始设置。
A.一B.二C.三D.四12.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13.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14.“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④15.在下列主张中。
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16.课堂导人方式多种多样。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人新课。
这种导人方式称之为( )。
A.直接导人B.练习导入C.事例导人D.温故导入17.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A.师生关系民主化。
出现了双轨制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18.“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1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20.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二、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1.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2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23.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24.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三、材料分析题(共两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找骆驼》中,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意思后,教师提出:商人找到骆驼后,回来的路上再遏老人,会对老人说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通过自己读课文后,想法很多,例如:(1)对老人说:“谢谢,对不起,我错怪你了。
”(2)不和老人说话,不理老人,自己偷偷走掉。
(3)一个老头,闲着没事干,出来瞎溜达啥?等等。
学生说第一种想法时,教师引导他们从书上找理由,学生较快说出。
当学生说到第二种想法时。
教师问:“你的理由是什么?”“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商人。
”一生说。
“对,我童话书里看到很多商人都是坏蛋。
”又一生说。
“那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商人。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教师试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老人帮你找到了骆驼,你应该谢谢他。
”之类的话,可是学生却说:“这个坏蛋,打他一拳,让所有人都打他一拳。
”问题:请用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对以上材料进行简单评析。
26.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自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
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
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l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l2千克。
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
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问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四、教学设计题(30分)请为拼音“Z,C,S”教学写一个教学设计片断。
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解析: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完整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2.【答案】C。
解析:“长善救失”意思是:教书的人要善于发现学子的错误,并加以纠正和指导,重视因材施教。
善于因势利导,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部分机能的缺失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3.【答案】C。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
4.【答案】A。
解析:“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感觉的适应。
适应现象指的是在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
5.【答案】A。
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
6.【答案】B。
解析: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自己独立处理。
而不是动辄就寻找咨询者的帮助。
直接目标是咨询者向咨询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帮助,以使后者克服当前的心理问题,并提高自身应付挫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研究,这种活动应该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8.【答案】B。
解析: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消退抑制:是指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
超限抑制:指当刺激物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
反而会发生抑制。
它能使神经细胞免于因兴奋过度而耗尽。
因而又叫保护性抑制。
故本题答案为8。
9.【答案】D。
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选项中的①对应国家,③对应家庭,④对应社会。
正确答案是D。
10.【答案】C。
解析:A项爬山法是指经过评价当前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差异,经过迂回前进。
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
B项逆向工作法也叫目标递归策略。
这种策略是从目标状态出发。
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D项尝试错误法指经过多次尝试错误,最后找到答案。
C项,手段一目的分析法指认识到目标与自己当前的状态的差别,想出办法来缩小这种差异,从而达到目标的方法。
为正确选项。
11.【答案】C。
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12.【答案】A。
解析: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13.【答案】A。
解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14.【答案】C。
15.【答案】C。
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给学生。
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学不躐等”是说学习不要超过等级,不按次序。
不能有跳跃,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按照顺序进行,强调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原则。
“温故而知新”是说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6.【答案】D。
解析:考查温故导人的含义。
17.【答案】A。
解析: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有: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8.【答案】B。
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人手。
表达了这样一种治学精神,即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
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
都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19.【答案】D。
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20.【答案】D。
解析: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两个问题:(1)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必须充分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否则就会阻抑这一功能的正常发挥:(2)品德发展实质上是人的文明化或社会化。
因此,通过必要的规范学习与价值学习,以形成一定的品德。
乃是发挥个体发展功能的重要内容二、简答题21.【答案要点】(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2)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3)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4)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指导:(5)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