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托班影视欣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的。
1. 帮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2. 激发幼儿对影视作品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影视欣赏活动。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观看影视作品,学会分享和交流。
二、活动准备。
1. 选择适合幼儿观看的影视作品,包括动画片、故事片、纪录片等。
2. 准备播放影视作品的设备,如电视、投影仪等。
3. 准备相关的教具和道具,如海报、图片、玩具等,用于引导幼儿观看和讨论。
4. 确定观影的时间和地点,保证环境安静、舒适。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
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引导他们讨论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或者是他们最近看过的影视作品的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观影环节。
播放选定的影视作品,老师要在一旁引导幼儿观看,指导他们关注影视作品中的细节和情节发展。
在观影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停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
3. 讨论环节。
观影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和感受。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你最喜欢影视作品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有哪些启发和教育意义?”等。
4. 创作环节。
鼓励幼儿根据所观看的影视作品,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进一步加深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5. 总结环节。
活动结束前,老师可以对本次影视欣赏活动进行总结,让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和收获。
可以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活动中进行改进。
四、活动评估。
1. 观察幼儿在观影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注意力集中、情绪变化等。
2. 收集幼儿在讨论和创作环节的作品,了解他们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观察幼儿在活动结束后的反馈和总结,了解他们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
五、活动延伸。
1.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影视欣赏活动,让他们和幼儿一起观看影视作品,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影视欣赏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影视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影视欣赏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影视作品的欣赏任务。
教学内容:1. 影视欣赏的定义与重要性。
2. 影视作品的类型与风格。
3. 影视作品的欣赏要素:剧情、表演、摄影、音乐等。
4. 影视作品的批判性思维与分析方法。
5. 影视作品的欣赏技巧与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影视欣赏的认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对影视欣赏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影视欣赏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同时,简要介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影视作品。
3. 影视作品欣赏(30分钟)选择一部适合学生年龄的影视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关注剧情、表演、摄影、音乐等欣赏要素,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欣赏体验和观点,进行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辩论。
5. 总结与展示(15分钟)请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总结发言,分享他们的欣赏体验和观点。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影视欣赏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影视作品欣赏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进行欣赏,并撰写一篇影评。
鼓励学生在影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影视作品的欣赏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评估:观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和思考能力。
2.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影评作业,包括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展示。
初中生影视鉴赏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影视作品,学会辨别优劣,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影视作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影视作品的欣赏方法3. 影视作品的评价标准4. 优秀影视作品的推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部学生喜欢的影视作品片段,引导学生观看。
2. 学生分享观看后的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影视作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讲解影视作品的基本概念,如电影、电视剧、微电影等。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影视作品的特点,如视觉冲击力、音效、剧情等。
三、影视作品的欣赏方法(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音效、剧情、表演等方面欣赏影视作品。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四、影视作品的评价标准(15分钟)1. 教师介绍影视作品的评价标准,如剧情是否紧凑、演员表演是否到位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选出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并给出评价。
第二课时:一、优秀影视作品的推荐(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推荐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简要介绍作品背景和内容。
2. 学生观看作品片段,分享观看后的感受。
二、影视作品的思考和分析(2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剧情、人物、导演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思考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总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影视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影视鉴赏中的困惑。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方法和评价标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推荐和思考分析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培养初中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影视欣赏第三、四课时《阿甘正传》影片欣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影视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生百态,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
2.正确理解影视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从中吸取思想和艺术的营养,提升艺术欣赏品味,丰富精神生活。
能力目标: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影视作品,提高欣赏水平。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剧中人物的语言及内心世界,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明白“英雄源自凡人”。
教学重点:对影片的全面梳理和解读。
教学难点:对影片的梳理和解读。
课前准备:组织集体欣赏此影片。
教学设计一、导入二、解题1、影片简介美国派拉蒙公司1994年出品编剧:埃里克•罗斯(根据温斯顿•格卢姆同名小说改编)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主演:汤姆•汉克斯(饰福雷斯特•甘普)萨丽•菲尔德(饰甘普太太)罗宾•怀特(饰珍妮)格雷•辛尼斯(饰丹纳中尉)获奖情况:本片获美国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评选13项提名,获得6个奖项: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影片剪辑、最佳剧本改编。
一句话评论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
展现历史与个人的约定,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史诗片。
2.导演对影片的评价在这部影片里,我想让阿甘以一个头脑简单、纯真,而又缺乏主见的人物形象出现在银幕上,我把影片中的各个角色看做是美国国民人性化的象征。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重新肯定了旧的道德及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它又否定了其他前卫的新文化。
我想正是基于此,它才能深得美国民心。
3.主演简介汤姆•汉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朴实自然。
他以在此片中的表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
这已是他连续获得的第二个影帝金像奖。
《阿甘正传》的成功,也使汤姆•汉克斯成了好莱坞最受欢迎的影星之一。
对汤姆•汉克斯来说,那两年是他演艺生涯中最为幸运的一段日子。
影视鉴赏课教案(用于中小学)第一章:影视鉴赏基础知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使学生掌握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兴趣和热爱1.2 教学内容影视的定义与分类影视作品的构成要素影视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影视作品,引起学生对影视的兴趣讲解:讲解影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影视作品的构成要素实践:让学生欣赏一部影视作品,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鉴赏总结:总结影视鉴赏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影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第二章:剧情片的鉴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剧情片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剧情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剧情片的兴趣和热爱2.2 教学内容剧情片的定义与特点剧情片的故事结构与情节安排剧情片的角色塑造与演员表演2.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剧情片片段,引起学生对剧情片的兴趣讲解:讲解剧情片的基本特点和故事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剧情片的角色塑造和演员表演实践:让学生欣赏一部剧情片,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鉴赏总结:总结剧情片鉴赏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剧情片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第三章:documentaries的鉴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documentaries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documentaries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documentaries的兴趣和热爱3.2 教学内容documentaries的定义与特点documentaries的主题选择与叙事手法documentaries的视听语言与表达方式3.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一段documentaries片段,引起学生对documentaries的兴趣讲解:讲解documentaries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documentaries的主题选择和叙事手法实践:让学生欣赏一部documentaries,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鉴赏总结:总结documentaries鉴赏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documentaries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第四章:动画片的鉴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动画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和热爱4.2 教学内容动画片的定义与特点动画片的故事创意与画面表现动画片的音乐与声效运用4.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画片片段,引起学生对动画片的兴趣讲解:讲解动画片的基本特点和故事创意,引导学生了解动画片的画面表现和音乐声效实践:让学生欣赏一部动画片,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鉴赏总结:总结动画片鉴赏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动画片作品的价值和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视评论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5.2 教学内容影视评论的定义与目的影视评论的基本结构与写作要素5.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分享一篇优秀的影视评论文章,引起学生对影视评论的兴趣讲解:讲解影视评论的定义和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影视评论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素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影视评论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第六章:科幻片的鉴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幻片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科幻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科幻片的兴趣和热爱6.2 教学内容科幻片的定义与特点科幻片的故事创意与科技元素科幻片的视觉效果与音效运用6.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科幻片片段,引起学生对科幻片的兴趣讲解:讲解科幻片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科幻片的故事创意和科技元素实践:让学生欣赏一部科幻片,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鉴赏总结:总结科幻片鉴赏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科幻片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第七章:动作片的鉴赏让学生了解动作片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动作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动作片的兴趣和热爱7.2 教学内容动作片的定义与特点动作片的故事情节与动作设计动作片的音效与视觉特效7.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作片片段,引起学生对动作片的兴趣讲解:讲解动作片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动作片的故事情节和动作设计实践:让学生欣赏一部动作片,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鉴赏总结:总结动作片鉴赏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动作片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第八章:喜剧片的鉴赏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喜剧片的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喜剧片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喜剧片的兴趣和热爱8.2 教学内容喜剧片的定义与特点喜剧片的故事情节与幽默元素喜剧片的表演与视听效果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喜剧片片段,引起学生对喜剧片的兴趣讲解:讲解喜剧片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喜剧片的故事情节和幽默元素实践:让学生欣赏一部喜剧片,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鉴赏总结:总结喜剧片鉴赏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喜剧片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第九章:影视作品的与文化背景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视作品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影视作品文化背景的解析方法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影视作品的兴趣和理解9.2 教学内容影视作品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影视作品中文化元素的识别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对影视作品的影响9.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明显文化背景的影视作品片段,引起学生对影视作品文化背景的兴趣讲解:讲解影视作品与文化背景的关系,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实践:让学生欣赏一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影视作品,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和分析总结:总结影视作品文化背景解析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对影视作品的影响和意义第十章:影视鉴赏的拓展与实践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视鉴赏的拓展资源与途径使学生掌握影视鉴赏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深入探索和创造力10.2 教学内容影视鉴赏的拓展资源与途径影视鉴赏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影视创作的基本概念与流程10.3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介绍一些影视鉴赏的拓展资源,如电影节、影评网站等,引起学生对影视鉴赏拓展的兴趣讲解:讲解影视鉴赏的拓展资源与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影视鉴赏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实践:让学生参与一次影视鉴赏活动,如观看一部经典影片或参加一个影视展览,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总结:总结影视鉴赏拓展的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影视鉴赏的重要性和价值,并激发他们对影视艺术的创造力。
大学影视欣赏教案课程
1. 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通过影视欣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影视作品的观赏和讨论,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2.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
- 加深学生对影视制作过程和技术的了解;
-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3. 课程内容
3.1 影视作品分类与形式
- 介绍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
- 了解影视作品的基本观赏元素和技术手法。
3.2 影视作品分析与解读
- 研究对影视作品进行基本的剧情分析和情感解读;
- 理解作品中的意义和主题;
- 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镜头运用和音乐配乐等方面。
3.3 影视作品欣赏与讨论
- 选取经典影视作品进行观赏和讨论;
- 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作品,并提出个人观点和见解;
- 培养学生进行专业性讨论和辩论的能力。
3.4 影视作品创作实践
- 提供一定的影视制作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
- 鼓励学生进行影视作品创作实践,如拍摄微电影、编写剧本等。
4. 评价方式
- 平时成绩(包括参与度、讨论质量等);
- 作业完成情况(书面分析和评论作业);
- 期末考试或项目展示。
5. 参考资源
- 《大师之作:电影与电视剧欣赏指南》
- 《影视艺术鉴赏教程》
- 相关影视作品和文献资料
以上为《大学影视欣赏教案课程》的概要,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小学影视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影视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听力技巧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影视作品的基本要素,如剧情、角色、场景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对影视作品进行评价和批判。
3. 学生能够通过影视欣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影视作品:选择适合小学生观看的教育性影视作品,如动画片、纪录片等。
2. 影视欣赏材料:准备一些与影视作品相关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影视作品和相关资料。
4. 学生参与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纸张、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影视欣赏的话题,让学生了解今天的课程内容。
- 提问学生他们最喜欢的影视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些作品。
2. 影视欣赏(15分钟)- 播放选定的影视作品,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观看和听到。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影视作品的剧情、角色、场景等要素。
- 提醒学生注意影视作品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3. 讨论与分析(1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影视作品,引导他们回答一些与影视作品相关的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影视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角色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尊重他们的不同意见。
4. 评价和批判(15分钟)- 引导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评价和批判,提问学生他们对影视作品的喜好和不喜好的原因。
- 鼓励学生提出对影视作品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在影视欣赏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对影视作品的理解和评价,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绘画、写作等形式进行展示。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影视作品欣赏的作业,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喜欢的影视作品的文章,并附上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幼儿园小班影视欣赏教案教学内容:小班影视欣赏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2.能够表达自己对影视作品的感受,并且进行简单的评价;3.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学重点:1.影视欣赏的方法和技巧;2.影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受,并且进行简单的评价;2.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学准备:影视作品、图片卡片、评价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与幼儿准备好影视资源,放置在教室电视前;2.教师与幼儿围坐于电视前,引入今天的主题——观影。
二、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的图片卡片,让幼儿描述卡片上的图片,引导幼儿的视觉感知和表达能力;2.教师根据不同的图片卡片,问幼儿们:“这个椅子漂亮吗?这个雪人好玩吗?”等等,让幼儿们学会发现美的东西。
三、核心环节(30分钟)1.教师放置好待观影的电影和短片资源,提醒幼儿们注意观影时的坐姿和视线注意力;2.教师播放影片,让幼儿们看得津津有味;3.影片播放完毕,教师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互动,了解幼儿对于影片的基本反应;4.教师用评价卡片,让幼儿对于影片的整体感受进行评价;5.教师引导幼儿们描述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影片的主要情节,提高幼儿的观影能力。
四、总结环节(5分钟)1.教师和幼儿分享今天观影之旅的感受;2.教师引导幼儿们总结今天所学到的观影方法和技巧。
五、延伸环节(10分钟)1.幼儿在家中观看影视作品,并且用图片卡片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受;2.家长朋友一同观看影片,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交流。
教学方法:互动教学,影视欣赏,图片识别。
教学形式:导入+互动+总结+延伸教学媒体:影视作品、电视、图片卡片。
教学资源:影视作品、图片卡片、评价卡片。
教学评价:通过家长对幼儿的口头评价,以及幼儿的观影笔记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幼儿园绘本影视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对绘本和影视作品进行观察和感知。
2.提高幼儿对绘本和影视作品的理解和传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通过绘本和影视作品进行感性体验和认知。
2.帮助幼儿理解并传达作品的情感、形式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让幼儿以简单的语言和观点表达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2.让幼儿通过感知故事情节和意义,提高幼儿的文学艺术素养。
四、教学方法1.以绘本故事和影视作品为教材,通过攻读、戏剧表演、绘画等,培养幼儿的文学艺术素养。
2.开展互动式教学,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五、教学准备1.文字绘本《小兔的自行车》2.录制好的动画片《马达加斯加》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一张有趣的图片:一只可爱的小兔子骑着自行车,在绿草地上迎风而来。
并且给出问题:“这是什么?”在幼儿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开始介绍绘本《小兔的自行车》。
2.学习绘本《小兔的自行车》(1)讲故事教师首先从绘本的封面开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进入绘本世界。
然后,一边讲述故事情节,一边用幻灯片、图片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及情节。
(2)活动:绘制自己的自行车在基础学习和认知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幼儿自行用纸和笔绘制自己喜欢的自行车。
3.欣赏影视作品《马达加斯加》影视作品引导幼儿理解作品情节、意义和形式特点,因此在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通过对情节的感知和对角色的认知,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价值观和特点。
(1)播放影视作品教师介绍动画片《马达加斯加》,播放影视作品,让幼儿跟随情节的发展了解里头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2)活动:角色扮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一角扮演动画片中的人物,将其角色和情节感受分享给其他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达到学习娱乐一样的效果。
4.一起评价所学教师在课程的最后,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帮助幼儿总结所学知识点。
影视欣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影视的艺术特性2.学会进行欣赏名作3.欣赏名作重点难点如何对影片进行欣赏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一定的影视作品进行欣赏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看过电视电影,我们都知道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除了个人喜好,还要我们对影片的了解和欣赏。
二、新授(一)、电影发展史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所有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人们知道其诞生日期的两门艺术。
1895年12 月 28 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中国电影诞生于10年之后,即1905年,当时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部戏曲舞台纪录片。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
从总体上讲,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电影和电视作为 20 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新技术的发明,然后才导致新艺术的诞生。
完全可以这样说,影视艺术是迄今为止唯一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姊妹艺术。
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来看,电影始终是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艺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甚至对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
在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三次重大的变革,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
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片”。
一般认为,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927 年美国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不管怎样,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使得音乐、音响和语言都成为电影重要的艺术元素。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
最初的电影都是黑白片,早期电影曾经采用人工上色的办法,即在黑白电影的胶片上涂颜色,如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 (1925 年),就是经过人工上色,使银幕上起义后的战舰升起一面红旗,显然这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
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这一发展趋势目前正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包括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等高科技手段,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段和极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
如在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中,主人公居然与肯尼迪总统促膝谈心;《真实的谎言》中,庞大的战斗机在一座座摩天大楼之间横冲直撞;《侏罗纪公园》里奔跑的恐龙和始祖鸟;《泰坦尼克号》里巨大的轮船沉入水中等等。
尤其是《玩具总动员》这部三维动画片,完全是由电子计算机制作的1,500个镜头组成。
可以说,电子计算机高科技给影视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现在仅仅是初露端倪。
尤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而且直接影响到电影美学各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声音引入电影,促成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诞生;轻便摄影机、高速感光胶片和磁带录音机的出现,使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得以实现“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美学追求,这些事实都是被世界电影界所公认的。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电影美学带来了崭新的课题。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飞速进展,电影在21世纪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
二、电影拍摄的视觉要素包括五大类:光、色、人、物、景;一)、光:是摄影的艺术;二)、色:是美术的艺术;三)、人:作为电影的拍摄对象,是视觉形象的主体四)、景:1、人工景:摄影棚和场地外景,纪实与非纪实的美学特征;A.纪实:北影一条街,刻意追求每一效果、细节;B.非纪实:《暗恋桃花源》;特点:随意布置、任意拍摄、可移动、真实性下降;2、自然景:自然界山川河流及人类界一切;摄影机的改变与观念的改变(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艺术的真实性;问题:是根据景写戏,还是根据戏写景;3、根据操作需要的划分:内景和外景;操作时强调光的色温、光质、强度;五)、物:表现人物个性最有力的工具;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贯穿全剧,起剧作作用的细节;渲染情绪的细节,起叙事作用;传达哲学理念的细节。
三、名作欣赏一)、《巴顿将军》又名《铁血将军巴顿》1、剧情介绍一九四三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
陷入了困境。
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巴顿将军前往第二特种部队任司令官,有才华的布莱特雷少将为他的助手。
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
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率领的坦克旅圣·米哈依尔战役中立下战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领导的第三集团军更在第二战场上屡建战功,甚至连传奇中的101师(目前热播《兄弟连》的E连所属部队)也曾在巴斯东被他们帮忙解围(当然E连的兄弟并不承情)。
虽有如此战功,他却是个性矛盾的人,也曾因殴打患炮弹休克症的士兵而被媒体围攻甚至勒令道歉,然而在大多数人心中,他仍被认为是美国唯一能够打硬仗的指挥官。
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作品,乔治·斯科特主演,影片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大奖,片长170分钟。
《巴顿将军》是国内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
《巴顿将军》根据《巴顿:磨难与胜利》和《一个士兵的故事》两部回忆录改编,编剧是当时年仅30岁的弗朗西斯·科波拉,他因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并由此走向了更大的成功。
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在二战期间曾以海军中队长的身份参加了巴顿指挥的西西里岛登陆战,这种特殊经历使他在影片处理上显得游刃有余。
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
尽管奥斯卡将影帝桂冠授予了乔治·斯科特,可这位性格古怪的“银幕巴顿”却毫不买帐,不但拒绝到场领奖(他是奥斯卡历史第一个拒绝领奖的人),还特别发表声明以表达自己对奥斯卡的蔑视:“奥斯卡颁奖典礼是一场两小时的肉食动物的表演……让演员们彼此竞争,实乃堕落的表现。
”2、作品赏析《巴顿将军》是一部典型的经典好莱坞电影。
它不是严格的人物传记片,而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战争题材故事片。
它巧妙的把教化功能和艺术性、观赏性结合起来,成为一部成功的好莱坞作品。
(拍摄时代背景略)《巴顿将军》最为人称道的是开头的6分半钟虽然这是巴顿的个人演说(难得拍精彩),但影片对镜头精心设计,拍出了经典段落。
首先映入人们视线的是一面充满整个画面的星条旗,这是美国的象征。
它使人不由自主地把美国和“大”联系在一起:巨大、强盛、宏伟。
一个小人从纵深处走来,站定之后,向观众敬礼,镜头切到特写:威武的军装、华贵的勋章、戒指、马鞭、象牙把手枪、美第三军军徽、四星上将。
这是一个堪与国旗相配的将军形象:巴顿,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一战期间就率坦克旅建过奇功。
二战期间又屡建奇勋,成为代表美国精神的将军。
巴顿在星条旗前左右踱步,发表了关于战争与英雄的著名演讲(内容略)画面上没有讲坛,也没有听众,观众就变成了听众。
景别从特写、中景到全景不断变化,使观众保持观看兴趣。
开头的6分半钟不仅塑造了高大的巴顿形象,也让观众认可的美国尚武精神,并且在观赏中对巴顿的“劣迹”予以谅解。
巴顿的独特性格无疑是构成影片魅力的重要元素。
他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西点军校的高才生,又是美国最富有的将军。
最重要的是,他酷爱战争,是一个典型的战争动物,没有战争就无法生存的人。
巴顿是一名虎将,一个个性特征鲜明,富于诗意的将军,一个性情中人,是书生意气与将军本色的天然合体。
巴顿的古典气质和书生意气在美军墓地和参谋一起漫步一段中有明显的表达(略)。
用手枪打飞机亦是如此。
巴顿与朱可夫的干杯也是充满戏剧色彩的。
他富于书生意气,又没有外交家的委婉含蓄。
巴顿有书生意气,却更具将军本色。
他常常用粗话骂人,脾气暴烈,喜欢打硬仗,瞧不起懦夫和胆小鬼。
打士兵是巴顿一系列倒霉事件的开始,他为此受到了严厉指责。
战争结束了。
个性鲜明、战功卓著的巴顿却因失言被解除了军职,离开了他视为生命的军队……影片运用对比手法,将布莱德雷将军、蒙哥马利与巴顿进行对比,突出了巴顿的独特形象。
《巴顿将军》是一部成功的好莱坞影片,观赏性、艺术性和商业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四、回顾本节课所讲重点和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