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教师职业准入 加强教师考核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以下是一些建议来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1. 建立严格的教师准入机制:确保每位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通过严格的招聘程序、考核标准和资格认证,筛选出具备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
2. 实行教师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合理设置教师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
通过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等方式,实现教师职务与岗位的匹配,确保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3. 建立教师培训和考核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工作表现等进行全面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进步。
4.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5.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成果等因素给予相应的奖励。
同时,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的监督机制,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完善,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强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教师准入、岗位管理、培训考核、职业道德建设、激励机制以及监督和管理等方面。
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些机制,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整改方案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整改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幼儿园教师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规范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保障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3. 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和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整改措施1. 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1)加强教师资格考试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对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在职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对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幼儿园教师,限期整改或调离教育教学岗位。
2. 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1)制定幼儿园教师培训规划,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提升,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
3. 完善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
(2)落实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3)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4. 加强幼儿园监管和指导(1)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确保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开展。
(2)指导幼儿园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3)鼓励幼儿园开展教师持证上岗试点工作,积累经验,逐步推广。
四、实施步骤1. 宣传发动阶段(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的认识。
2. 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4月至2023年12月)(1)开展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培训工作,确保所有在职幼儿园教师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校教职工准入制度1. 引言学校教职工准入制度是为了保障教育质量,确保教育机构的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的素质,以及保护学生的安全和权益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本文档旨在明确学校教职工准入的目的、准入条件、审核流程和准入后的管理。
2. 目的学校教职工准入制度的主要目的如下:•确保教师具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监督,完善教师培训和评估机制;•保护学生的安全和权益;•维护学校声誉,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3. 准入条件3.1 学历要求申请成为学校教职工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学历条件:•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优先;•基础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优先;•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优先。
3.2 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领导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适应变化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师德和职业操守。
3.3 任教经验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任教经验要求:•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具备1年以上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经验;•基础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具备2年以上基础教育相关工作经验;•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应具备3年以上高等教育相关工作经验。
4. 审核流程4.1 申请材料准备教师应按照学校规定准备以下材料进行申请:•个人简历(包括学历、工作经历、教育培训等);•学历学位证明材料;•专业技术职务证明材料(如有);•推荐信或推荐人联系方式。
4.2 初审学校将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核实个人信息和学历背景,确保符合准入条件。
4.3 笔试面试通过初审的申请人将被安排进行笔试和面试。
笔试主要考察基础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面试主要考察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师德问题。
4.4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申请人的学历背景、专业能力、任教经验和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2023年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3年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意识和职业素养。
为了保障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对入职教师进行规范和管理。
2023年,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以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一、合格教育背景要求为了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未来幼儿园教师在资格准入时将对其教育背景进行更严格的要求。
要求教师具有幼儿教育相关专业的本科或以上学历,并拥有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教师的教育实习经历和教学经验也将进行评估和考核,确保其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经验。
二、专业能力及素质评估标准除了教师的教育背景外,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还将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估。
教师需要参加统一的资格考试,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教学技能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儿童心理发育特点、教育教学理论、班级管理技巧等方面,以评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教育意识和职业操守。
三、持续教育和职业培训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儿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未来幼儿园教师将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
教育部门将组织开展针对幼儿园教师的持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更新、教学技能提升、教育心理理论学习等内容。
教师需要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以适应幼儿教育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四、教师考核和绩效评估机制为了保障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未来将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和绩效评估机制。
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工作表现将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包括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技能测试、班级管理评价等内容。
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将给予相应奖励和荣誉,对于表现不佳或存在问题的教师将给予帮助和指导,以提高整体的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
关于教师聘用与考核的管理规定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
为了确保学校能够聘用优秀的教师,并对其工作进行科学、公正的考核,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一、教师聘用(一)聘用原则1、德才兼备原则:注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
2、公平竞争原则:招聘过程应公开、公平、公正,为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提供平等的机会。
3、岗位需求原则: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招聘岗位和人数。
(二)聘用条件1、具有相应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书。
2、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对于特殊学科或优秀人才,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
3、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
4、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胜任所应聘的教学工作。
5、身体健康,符合国家规定的教师职业健康标准。
(三)聘用程序1、制定招聘计划:学校根据教学需求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招聘计划,明确招聘岗位、人数、条件和招聘方式。
2、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学校网站、教育部门网站、人才市场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公布招聘岗位、条件、报名时间和方式等。
3、报名与资格审查:应聘人员按照招聘信息的要求报名,并提交相关材料。
学校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考试环节。
4、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
笔试主要考查应聘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面试主要考查应聘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5、体检:对拟聘用人员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执行。
6、考察:对体检合格的人员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
7、公示与聘用:对考察合格的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 7 个工作日。
公示无异议的,按照规定办理聘用手续。
二、教师考核(一)考核原则1、客观公正原则:考核应依据客观事实和标准,避免主观随意性和人情因素的影响。
2、全面考核原则:考核内容应涵盖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
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在我国逐渐完善和落地。
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而教师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他们承担着培养、教育和关爱孩子的重要任务。
因此,建立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是为了确保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保证教育质量,为幼儿园提供合格的教育者。
本文将从背景、目的、要求和实施等方面来探讨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然而,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和教育行业虚假宣传、低价竞争等问题,导致了幼儿园行业中存在一些教师素质不高、能力不够的问题。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也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确保幼儿得到优质教育,制定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成为必然选择。
二、目的1.提升教师素质:通过制定准入制度,对教师的学历、专业技能、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确保教师具备专业素质和良好的教育背景。
2.保障教育质量:通过准入制度,筛选出有责任心、爱心和教育热情的教师,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维护教师权益:准入制度规范了教师的招聘和录用程序,使教师能够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参与竞争,保障他们的权益。
三、要求1.学历要求:教师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背景,对幼儿园教育具有深入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科知识和教学设计等方面。
3.教育经验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经验,包括在幼儿园或相关领域的教学、管理等实践经验。
4.教师资格证书要求:教师需要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或相关证书,证明其具备相应的教育能力。
四、实施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关于幼儿园教师准入的法律法规,为制度实施提供明确的规范和依据。
2.建立准入评估机制:建立幼儿园教师准入评估机制,包括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技能测试等环节,全面评估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9.01•【字号】合政〔2015〕105号•【施行日期】2015.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合政〔2015〕10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2013〕67号),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就加强全市中小学教师(以下简称“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理论学习的方式和载体,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法治教育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强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引导教师依法执教,以德施教。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位列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二)完善师德评价机制。
制定师德考核标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探索建立师德档案,实行师德全程管理。
建立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严禁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法违规行为。
建立社会第三方评价学校师德建设的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二、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三)优化教师培训模式。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岗位特点,进行分类、分层培训。
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培训标准体系,建立前瞻、开放、创新、自主的学习型培训机制。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推进教师读书工程建设,提升教师自我培训能力。
建设一批校本培训示范项目。
建立教师培训分类管理制度、培训学分管理制度,教师年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
教师岗位准入管理办法教师岗位准入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对教师资格的认定和管理,确保教师拥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将围绕教师岗位准入管理办法的内容,对其具体的要求和实施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师资格认定的基本要求1. 教师资格审查教师岗位准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教师资格的审查和认定。
教师资格审查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进行。
申请人需要提供个人的基本信息、学历学位证明以及与所申请教师岗位相关的培训和经历证明材料。
审查部门应当综合评估申请人的学历、教育背景、从业经历等条件,并进行资格认定。
2. 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认定合格的申请人将获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从业的准入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教师资格证书应当明确标注教师的姓名、证书分类、有效期限等信息,并有权威机构的签字和公章。
3. 教师道德修养教师是社会的模范和学生的楷模,因此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每位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应对申请人的道德修养进行评估,并要求申请人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教师岗位准入管理办法的实施措施1. 完善监管机制教师岗位准入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健全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加强对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的指导,确保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2. 加强培训和考核教师岗位准入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定期考核,评估其教学质量和专业能力。
3.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教师资格认定的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教师资格的查询和监管。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学校和教师本人都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和管理教师的资格证书和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透明和可信度。
4. 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岗位准入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应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职业道德观。
5. 建立教师信用档案教师岗位准入管理办法提倡建立教师的信用档案,并将教师的信用记录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参考依据。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扩大改革试点工作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3.09.05•【分类】问答正文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扩大改革试点工作答记者问发布时间:2013-09-05 来源:教育局字体:【大】【中】【小】历时两年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进展如何?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新出台的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又有哪些新的措施?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严把入口关,畅通出口关问: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先后在6个省份实施。
与原来的教师资格制度相比,这项改革有哪些突破?答: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作任务,也是2010年确定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目的在于严把教师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改革试点对原有教师资格制度做了五个方面的政策调整: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大纲和命题,笔试统一划线;完善考试科目设置,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将考试命题和考务组织交给专业化的教育考试机构承担;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五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加强对师德表现、培训学时和工作业绩的考核。
问:前期6个省份的试点工作进展如何?答:2011年9月,这项工作率先在浙江、湖北两省启动,2012年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等4个省份,都已按期圆满完成试点任务。
试点期间,试点省份共平稳组织了4次全国性考试,6个省份参加考试人数28.08万,通过7.72万,通过率27.5%。
与此同时,6个试点省份分别选取了1至2个地级市开展定期注册试点。
共有66个区县4706所中小学的18.9万名教师申请首次注册,通过率99.2%,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
参与改革的广大教师反映,注册程序方便简单,不考试,不收费,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没有额外增加教师负担。
教师入编考核管理规定在教育事业中,教师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因此,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入编考核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入编考核管理规定的具体内容以及对教师队伍的积极作用。
一、对教师入编考核的要求教师入编考核管理规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同时,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这些考核要求目的在于确保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具备应有的能力和素养。
二、教师入编考核的内容教师入编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科知识面、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以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考核。
学科知识面的考核涉及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则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估。
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则是为了评估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三、教师考核的形式与流程教师入编考核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笔试、面试、教学演示等。
流程一般是教师提交个人材料,经过初审后需要参加笔试,通过笔试的教师进入面试环节,最后根据综合成绩确定是否入编。
通过这样的流程,可以全面评估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四、教师入编考核的作用教师入编考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入编考核能够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经过考核后,将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定从事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
其次,入编考核可以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为了通过考核,教师将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再次,入编考核还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优秀的教师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家长。
五、教师入编考核的问题与改进教师入编考核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考核内容与现实教学工作不完全匹配、考核主观性较强等。
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适当调整考核内容与形式,更加贴近实际教学工作,减少主观评价的影响。
优化教师结构,严把教师入口关
为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满足我校中小学教育教学需求,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宗旨是严格实施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在源头上和过程中加强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思想可靠、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观点正确的教师队伍。
一是要严把“入口关”,进一步规范教师资格认定,严格准入门槛,把师德师风作为新进教师和教师资格认定的首要条件。
做到“高、严、紧”。
“高”,即起点要高,非本科不进;“严”,即工作严谨,严格遵循教师招聘工作的程序及要求,加强档案的审查;“紧”,择优录用,优化结构。
二是规范聘用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聘用体系,完善聘用标准,明确责任权利。
三是强化行为监督,加强对教师教学科研活动和社会服务行为的监督力度,及时掌握和了解教师思想动态,构建各种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信息员、教学监督员等检测机制。
组织各部门,各级部,各学科对新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四是严格考核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作为绩效评价、评优奖励和人才推荐等方面的首要条件。
五是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学校舆论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师德师风和要求贯穿到教师入职、培训、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用制度和规范来引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幼儿园教师无证上岗整改措施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然而,近年来,幼儿园教师无证上岗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权益,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
一、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1. 提高教师资格门槛。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2. 加强教师资格审查。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审查,确保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具备相应的资格。
3. 规范教师资格证书管理。
建立教师资格证书的定期更新制度,要求幼儿园教师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二、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1. 建立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2. 鼓励幼儿园教师参加学历提升。
鼓励幼儿园教师通过自学、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方式提升学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3. 加强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确保幼儿园教师能够关爱每一个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益。
三、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1. 完善幼儿园教师管理制度。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明确教师职责,规范教师行为,保障幼儿的权益。
2. 加强幼儿园教师考核。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确保幼儿园教师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 建立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
对于不符合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不足、职业道德败坏的幼儿园教师,应建立退出机制,确保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1. 加强日常监管。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定期对幼儿园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幼儿园教师具备相应的资格。
2. 建立举报制度。
教师行为规范制度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行为规范制度也日益受到关注。
一个健全完善的教师行为规范制度,对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教育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优化教师行为规范制度。
一、明确教师行为的基本准则教师行为规范制度应当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明确教师行为的基本准则。
教师是社会的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因此,教师行为规范制度应当注重培养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严谨认真、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行为规范制度的优化还应该包括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通过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指标,可以实现对教师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评价指标应包括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评价结果应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加强教师考核制度建设教师行为规范制度的优化还要加强教师考核制度建设。
教师考核应当注重对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评估,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亮点、问题和不足进行系统分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四、加强教师职业发展培训教师行为规范的优化还需要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培训。
教师职业发展培训应当不断完善,提供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培训,注重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强化教师监督和管理教师行为规范制度的优化还需要强化教师的监督和管理。
教师应当接受校内和校外的多维度、全方位的监督,在教学和师德方面接受同事和上级的评价和监督。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教师行为规范的激励机制,对教师行为规范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奖励。
六、加强家校合作教师行为规范制度的优化还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家校互信、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的教育合力。
只有家校默契、齐心协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秩序。
七、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行为规范制度的优化还需要加强师德建设。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工作任务,也是2010年确定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
目的在于严把教师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我国于1993年颁布《教师法》,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初步形成教师资格制度框架。
截止2012年底,共有约2500万人次取得教师资格。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地位和供求关系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望与日俱增,对教师资格条件和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现行教师资格制度存在教师资格学历标准偏低、教师资格认定缺乏严格把关机制等不适应的方面,全面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迫在眉睫。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
国家制定教师资格标准,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和品行要求。
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
” 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教育部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安排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于2011年在浙江、湖北两省率先启动,2012年扩大到河北、上海、海南、广西等6省(区、市),到目前已如期完成试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一是统一了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二是完善考试科目设置,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三是将考试命题和考务组织交给专业化的教育考试机构承担;四是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五是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5年一周期的定期注册,加强对教师师德表现、培训学时和工作业绩的考核。
试点期间,共平稳组织4次全国性考试,6省参加考试人数28.08万人,通过7.72万人,通过率27.5%。
各试点省考试秩序井然,安全平稳,社会反响良好。
与此同时,6个试点省分别选取1-2个地级市开展了定期注册试点。
共有66个区县4706所中小学的18.9万教师申请首次注册,通过率99.2%,不予注册或暂缓注册了一批不合格教师。
参与改革的广大教师反映,注册程序方便简单,不考试,不收费,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没有额外增加教师负担。
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与定期注册试点,是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改革,严格了教师职业准入,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对于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教师管理产生了积极的政策联动效应,扩大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增量,盘活了现有教师资源的存量,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改革试点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效:
1. 提高了教师职业准入门槛。
由国家制订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标准和考试大纲,提高了教师职业准入的素质要求,改变了以往考试因标准不统一、成绩不互认而造成证书含金量不高的情况。
改革前,各试点省考试通过率普遍较高,一般在70%以上;试点后,教师资格考试对标准的把握更加严格,总体通过率降至27%左右,提升了教师资格考试的社会声誉,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来源质量。
2. 提升了教师资格考试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安全性。
由专业化教育考试机构负责笔试和面试的组织实施工作,规范了考务管理,创新了考试形式,实行计算机化考试和纸笔考试相结合。
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和考务工作,改变了以往考试中存在的考试和认定不分、组织不够规范的现象,增强了教师资格考试的社会公信力。
3. 突出了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
改革前的考试仅考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改革后增设了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
改革前知识性考题超过60%,改革后考查实践能力的题目超过60%。
大量一线优秀教师参加命题工作,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活动设计等多种特色题型,重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择优选拔乐教、适教人员取得教师资格。
4. 激发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动力。
师范生进入教师资格考试范围,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
试点省师范院校已经开始着手整合教师教育资源,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以考促改的局面初步形成。
5. 为教师全员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将教师完成5年一周期360培训学时作为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推动了教师全员培训的大规模开展,维护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益。
试点地区教师普遍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主动学习和寻求专业发展的热情明显提高。
6. 加强了对在编在岗教师的定期考核和严格管理。
定期注册改革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摸清了教师队伍的底数,规范了教师资格证书管理,推进了持证上岗制度的落实。
结合定期注册工作,提出了师德考核的总要求,各地制定了针对当前突出问题的师德考核标准,并完善了教育教学业绩的考核办法。
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信息管理系统,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数据和信息。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与定期注册试点的顺利推进,为下一步逐步推开此项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教师函〔2013〕2号),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新增山西、安徽、山东、贵州4个省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试点省份达到10个。
新增的4个省同时各选择1个地级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
原有的试点省份继续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实施工作,同时可适当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的区域,逐步在全省(区、市)全面实施。
2014年,根据相关省份的改革意愿,再扩大10个省(区、市)为试点省份。
2015年,力争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的目标要求。
为确保扩大试点工作平稳顺利推进,教育部于近期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师〔2013〕9号),作为扩大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指导文件。
在两个《暂行办法》中,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分别做出了全面的政策规定。
随着扩大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将逐步建立健全。
这将为严格教师准入,加强教师考核管理,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