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探讨2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探讨2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探讨2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探讨2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1期?药物与临床?

痛药,但其作用机制不同。阿片类受体分为μ受体、κ受体和σ受体,激动μ受体的药物会产生脊髓以上镇痛,引起呼吸抑制,减少胃肠蠕动、恶心呕吐、心率减慢和药物依赖性;激动κ受体的药物会产生脊髓镇痛、镇静和轻度的呼吸抑制。喷他佐辛选择性地激动κ受体,对σ受体也有一定的激动作用,而对μ受体则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喷他佐辛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长期给药亦不产生依赖性,且呼吸抑制作用低于芬太尼;对胃肠道的影响比芬太尼弱,引起恶心、呕吐较少。在本研究中,A组喷他佐辛镇痛效应与B组芬太尼相似。而A组的恶心呕吐及皮肤搔痒发生率(0%)要明显低于B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1010%)及皮肤搔痒发生率(313%),说明患者对喷他佐辛的耐受性要好于芬太尼。

综上所述,喷他佐辛和芬太尼静脉PC A一样,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手术后镇痛;与芬太尼相比,喷他佐辛静脉PCA 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选用。

参考文献

1 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邓珠娣.喷他佐辛在临床救治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15(4):169.

3 侯瑜,刘保江.吗啡芬太尼和喷他佐辛用于手术后镇痛作用的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08.12(37):1069.

4 张伟红,纪浩聪,孙岸灵.喷他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6(21):263.

收稿日期:2009-12-27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及探讨

高 源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金阳医院 肿瘤科 550001

【摘要】 目的 观察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具有可测量指标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替吉奥胶囊80mg/m2?d,分2次口服,连服14d,21d为1周期,连用3周期,化疗后休息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 32例患者中CR 4例,PR10例,S D8例,P D10例,有效率43175%,主要毒副反应为厌食、恶心、呕吐、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等。结论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副作用小,特别适宜于年老体弱患者。

【关键词】 替吉奥 晚期胃癌 疗效

The therapeuti c effect and s afety of G i m erac il and D terac il Pora ssi u m Lapsules i n the trea t m en t of AGC(G AO Yuan.J inyang hospital,Guiyang550001,China1)

【Abstract】 O bjecti ve T 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Gi m eraciland O teracil Porassiu m Cap sules in the treat m 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1M ethods 32AGC patients with measurable indicat ors were chosen t o take Gi m eraciland O teracil Porassiu m Cap sules80mg/m2?d,Sub-2O ral,Continuous taking14days,21days for a cycle and continuous for3cycles,A s2 sessed efficacy1month rest after che motherapy1Results I n32AGC patients,CR4,PR10,S D8,P D10,effective rate is 43175%,the maj or t oxicities were anorexia,nausea,vom iting,skin p ig mentati on and leucopenia etc1Conclusi on Gi m eraciland O teracil Porassiu m Cap sules in treat m 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has better effect with little t t oxicity and side effects,es2 pecially for patients old and frail1

【Key words】 Gi m eraciland O teracil Porassiu m Cap sules,AGC,therapeutic effect

替吉奥(S-1)以5-F U口服前药替加氟(Tegafur,FT-207)为主体的复方胶囊,加入吉美嘧啶(C DHP)增效,奥替拉西(Oxo)减毒。1999年替吉奥胶囊在日本首次上市,主要适应证为胃癌和头颈部癌。为满足国内临床需要,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替吉奥胶囊。我们于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应用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32例,现报道如下。

11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全组32例患者,大多数为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或拒绝接受联合化疗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8~78)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癌,病期Ⅲ~Ⅳ期,既往未接受过化疗,至少有1个以上可测量病灶1KPS≥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

112 治疗方法 替吉奥胶囊(80mg/m2)/d,分早晚2次餐后服用,连用14d,间隔7d,21d为1周期,共用3个周期,3周期后评价疗效。每周期化疗前后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

113 疗效评定 可测量病灶按WHO标准分为CR、PR、

?

3

4

?

?药物与临床?《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1期

S D、P D。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0~Ⅳ度。

21结果

211 近期疗效 全组32例患者均可评价客观疗效, CR4例,PR10例,S D8例,P D10例,有效率达43175%。

212 不良反应 32例患者96个周期中,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皮肤色素沉着及骨髓抑制,但多为Ⅰ度,Ⅱ度毒性反应,详见表1。

表1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

厌食1416200

恶心、呕吐1814000

腹泻1510610

口腔黏膜炎283100

疲劳188600

白细胞下降1510520

血小板下降264020

贫血282200

皮肤色素沉着284000

谷丙转氨酶升高292100

31讨论

近30年来胃癌患者的死亡率在西方国家有明显下降[1],为上世纪50年代的四分之一(10/10万),但在世界范围内,胃癌仍是第二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是胃肠道癌的高发地区,近20年来,胃癌的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男性上升了30173%;女性上升了24105%,预计今后几年我国胃癌的死亡率还会继续上升。50%以上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转移,而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能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也有约50%年内出现原位复发及远处转移。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成为晚期胃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单药治疗胃癌有效率≥15%的传统药物有5-氟尿嘧啶(5-Fu)、顺铂(DDP)、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P I)及足叶乙甙(VP-l6),近年研究显示很多新药及其衍生物对胃癌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包括紫杉醇(PTX)、伊立替康(CPT-l1)、奥沙利铂(L -OHP)、卡培他滨和S-1等。这些药物一线治疗胃癌有效率在17%~30%,可使生存期有所延长。

替吉奥胶囊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组成的复方制剂,口服给药后替加氟在体内缓慢转变为5-F U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吉美嘧啶主要在肝脏分布,对5-F U分解代谢酶DP D具有选择性拮抗作用,从而使由替加氟转变成5-F U 的浓度增加,继而使肿瘤内5-F U的磷酸化代谢产物5-F UMP以高浓度持续存在,增强了抗肿瘤作用。奥替拉西钾口服给药后主要对消化道内分布的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有选择性拮抗作用,从而选择性地抑制5-F U转变为5-F UMP。上述作用的结果使本品口服后抗肿瘤作用增强,但消化道毒性降低。

中国大陆15个具有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完成了替吉奥(S-1)注册试验,报道了随机对照替吉奥(S-1)、替吉奥(S -1)+顺铂、5-F U+顺铂的Ⅲ期研究结果。替吉奥组口服单药40mg/m2,bid,连续服4周,休息2周,SP组替吉奥用法同前,连续服5周,顺铂60mg/m2,iv,d8,休息2周,FP组5-F U600mg/m2,civ×24h,顺铂20mg/m2d-1,iv×5天,每4周重复。入组230例,可评估200例,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缓解率,由孙燕、田口铁男、赵体平及小泉和三郎四位教授组成独立评价委员会盲法确定。全部受试者随访治疗失败时间(TTF)及总生存期(OS),观察药物不良反应。SP组的RR%显著高于FP组,分别为3718%和1912%,高出了1816%。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14个月和1013个月,延长了411个月。需说明一点,FP组治疗失败者从患者利益考虑二线口服替吉奥单药者占56%,治疗缓解率2311%,会使OS延长。尽管如此,SP组生存期仍有优势。从有效性与安全性方面与SP I R I T研究替吉奥与SPⅢ期试验结果相同。

国外临床研究表明[2,3,4]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胃癌的总有效率达到4416%,治疗结直肠癌的总有效率达3515%,同时受试者耐受性较好,与本品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178%,其中主要为血液系统68147%(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45105%,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20172%,多为I、II度下降),消化系统46185%(恶心、呕吐39164%、腹泻7121%),其他14141%。本品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与替加氟相当,但其消化道反应明显好于替加氟。目前在日本,替吉奥胶囊已成为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一线药物。本研究中替吉奥单药治疗32例患者,且其中大多数为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患者,取得了43175%的有效率,毒副作用多为Ⅰ度~Ⅱ度,经对症处理绝大多数可以耐受,所有患者完成3周期化疗,仅5例患者因毒副反应延迟了化疗,我们单药治疗32例晚期胃癌临床结果表明,口服替吉奥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特别适宜于年老体弱、不适合强烈联合化疗的患者。可于家中服用,经济方便,有希望成为晚期胃癌,特别是体质较差或年龄较大的患者的理想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 Shirasaka T.Ne w oral anticancer drug,(TS-1)-fr om bench t o clinic [J].Gan To Kagaku Ryoho,2001.

2 Koizum iW.S-1p lus cis p latin versus S-1al one f or first-line treat2 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SP I R I TS trial):a phase.Ⅲtrial[J].

Lancel Oncol,2008.

3 Takahashi I.S-1in the treat m ent of advanced and recurrent gastric cancer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p r os pects[J].G ASTR I C CANCER,2003.

4 Boku N.Che motherapy f or metastatic disease:review fr om JCOG trials [J].I 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 ogy,2008.

收稿日期:2010-1-5

?

4

4

?

第4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

2014 年第 4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更新要旨 【摘要】2010 年第 3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以来,对胃癌外科治疗产生了巨大影响,胃癌治疗更为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近年来,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问世,两次促使“指南”修订、再版。2014 年第 4 版“指南”在原来的基础上,对7 个大的问题进行了修订,引进了新的证据和标准(更新胃手术的定义;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4 cm 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和流程图;确定Ⅰ期胃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为常规性治疗;胃镜下治疗的相关标准;化疗方案推荐度;HER2 阴性、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流程图;M1 胃癌的手术、化疗问题以及术后随访的相关规定)。第 4 版“指南”汲取了最新的科学成就,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概念更为科学化、精准化,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0 年10 月,第 3 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以下为“指南”)发行,极大地改变了胃癌治疗的基本理念,高级别循证医学为依据的全新治疗原则使胃癌治疗进入崭新的时代。近年,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指南”的补充、更新迫在眉睫。 2014 年 5 月,日本胃癌学会对第 3 版“指南”进行了修订并发行了第 4 版新的“指南”,将胃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更清晰、更科学化。并确定新的治疗方针,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修订、更新的要点为: (1)更新胃手术方法定义; (2)制定食管胃结合部癌长径<4cm 时淋巴结清扫的暂行规定及其流程图;(3)确定Ⅰ期胃癌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可为常规性治疗;

(4)关于胃镜下治疗,规定含未分化型成分的分化型癌,直径 <3 cm,UL(+),pT1a 适合扩大治愈切除。另外,追加组织学 muc 的处理和 UL 诊断标准;(5)设置了化疗方案的推荐度,记载了 HER2 阴性和阳性胃癌的推荐方案且制成流程图; (6)针对 M1 胃癌能切除时的治疗方针和难以适用标准化疗方案时的化疗问题,设定 7 个临床问题,予以回答和解说; (7)关于胃癌术后临床路径和随诊,制作了模板。 以下具体介绍本次更新的主要内容。 1 胃癌手术定义的更新 手术种类没有变更,仍然为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胃分段切除术、胃局部切除术、非切除手术。但是,对每种类型的手术进行了明确规定。 (1)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 ,TG)含贲门(食管胃结合部)和幽门(幽门轮)的全胃切除。 (2)远端胃切除术(distal gastrectomy ,DG)含幽门的胃切除术,保留贲门,标准手术为切除胃的2/3 以上。 (3)保留幽门胃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gastrectomy,PPG)保留胃上部1/3 和幽门及部分的幽门前庭部的胃切除术。 (4)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 ,PG)含贲门(食管胃结合部)的胃切除术,保留幽门。 (5)胃分段切除术(segmental gastrectomy,SG)保留贲门、幽门的胃全周性切除,适合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者除外。

(维康达)替吉奥胶囊PK (希罗达)卡培他滨 PK (S1)替吉奥

(维康达)替吉奥胶囊PK (希罗达)卡培他滨PK (S1)替吉奥 替吉奥口服治疗晚期胃癌在日本已经运用了10多年。目前这种药物已经进入中国。但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病人,都不太了解。而希罗达(卡培他滨)也是一种很好的口服治疗晚期胃癌药物,三者究竟有何异同点呢?综合文献和互联网上的部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一.希罗达和替吉奥的共同点: 1. 三者都是口服药,具有与5-氟尿嘧啶(5-FU)静脉化疗相似的治疗效果。 2. 三者都是优先在肿瘤内激活的药物(选择性肿瘤内活化),肿瘤内和血浆中药物浓度较高。 3. 两者价格都很昂贵。 希罗达(卡培他滨)500mg×30片价格1195元,每天约花费239元;(按每天吃6粒计算) 爱斯万(替吉奥)20mg×140粒价格9950元,每天约花费352元。 日本原产的替吉奥20mg×140粒价格14000,每天约花费467元 (维康达)替吉奥胶囊20mg×36粒价格2000,每天约花费158元 现在看到了最便宜的希罗达与国产维康达价格还是相差很大 但是......维康达在胃癌方面的作用要明显优于希罗达 二.希罗达和替吉奥的不同点: 1. 希罗达(Xeloda)又称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只有一种成分,化学名为N4-戊二羰基-5-脱氧-5-氟胞苷,是一种氟嘧啶脱氧核苷氨基甲酸酯。希罗达作为口服药物,能模拟持续静脉注射5-FU。替吉奥,是抗肿瘤药替加氟(tegafur)的一种改进型制剂。

其除此活性成份外还含有两种用来调节该药生物效应的物质吉美司特(gimestat,亦称gimeracil,化学名5-氯-2,4-二羟基吡啶,代号CDHP)和氧嗪酸钾(potassium oxonatc,代号OXO,化学名1,2,3,4-四氢-2,4-二氧-1,3,5-三嗪-6-羧酸钾;亦称奥替拉西钾,oteracil potassuim)三物依次以1:0.4:1的摩尔比组成复方。 2. 希罗达和替吉奥作用机制不同。 (1)希罗达口服后以完整的分子穿过肠粘膜迅速被肠道吸收后,通过三级酶链反应迅速在肿瘤部位转化为5-FU,它在肿瘤组织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最大程度的降低了 5-FU对正常人体细胞的损害。希罗达(卡培他滨)在大量人类包括一些抗5-FU的实体瘤移植模型具有高抗肿瘤活性。 (2)替吉奥,其中的替加氟(FT)是5-Fu的前体药物,具有优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能在体内转化为5-Fu;吉莫司特可抑制5-Fu的分解,增强抗肿瘤活性;氧嗪酸钾可降低5-Fu在胃肠道的毒性及不良反应。由这两种生化调节剂组成的替吉奥胶囊发挥作用使患者体内能够得到较高的5-FU血药浓度,提高了抗癌活性同时降低了药物的消化道毒性。 3.希罗达和替吉奥的应用范围有所差别。希罗达主要用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还可用于其它肿瘤。根据资料显示,用于晚期胃癌、贲门癌也有较好的效果。目前北京市将希罗达治疗晚期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列入了医疗保险范围。 替吉奥在日本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胃癌、头颈部癌、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和胰腺癌等7类肿瘤疾病,已经成为日本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线用药。在中国首先获批的适应症为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目前还没有列入国家医疗保险范围。 4. 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不同。希罗达早在2001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而替吉奥迟至今年才进入中国市场,所以国内对替吉奥了解不多。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希罗达和替吉奥都不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而是选择性肿瘤内激活

ACTs-GC研究 替吉奥 胃癌辅助化疗

Five-Year Outcomes of a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Compar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S-1Versus Surgery Alone in Stage II or III Gastric Cancer Mitsuru Sasako,Shinichi Sakuramoto,Hitoshi Katai,Taira Kinoshita,Hiroshi Furukawa, Toshiharu Yamaguchi,Atsushi Nashimoto,Masashi Fujii,Toshifusa Nakajima,and Yasuo Ohashi See accompanying editorial on page4348;listen to the podcast by Dr Mayer at www.jco. org/podcast Mitsuru Sasako,Hyogo College of Medicine,Nishinomiya;Shinichi Sakuramoto,Kitasato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agamihara;Hitoshi Katai, National Cancer Center Hospital;Toshi-haru Yamaguchi and Toshifusa Naka-jima,Cancer Institute Hospital, Japanese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Masashi Fujii,Nih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Yasuo Ohash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The University of Tokyo,Tokyo;Taira Kinoshita, National Cancer Center Hospital East, Kashiwa;Hiroshi Furukawa,Sakai Municipal Hospital,Sakai;and Atsushi Nashimoto,Niigata Cancer Center Hospital,Niigata,Japan. Submitted April19,2011;accepted June30,2011;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at https://www.doczj.com/doc/407192397.html, on October17, 2011. Written on behalf of the Adjuvant Chem-otherapy Trial of S-1for Gastric Cancer group. Supported by Taiho Pharmaceutical, Tokyo,Japan. Presented in part at the35th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Congress,Milan,Italy,October8-12, 2010. Authors’disclosures of potential con- ?icts of interest and author contribu-tions are found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Clinical Trials repository link available on https://www.doczj.com/doc/407192397.html,. Corresponding author:Mitsuru Sasako, MD,PhD,Department of Surgery, Hyogo College of Medicine,1-1 Mukogawa-cho,Nishinomiya, Hyogo,663-8501,Japan;e-mail: msasako@hyo-med.ac.jp. ?2011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0732-183X/11/2933-4387/$20.00 DOI:10.1200/JCO.2011.36.5908 A B S T R A C T Purpose The?rst planned interim analysis(median follow-up,3years)of the Adjuvant Chemotherapy Trial of S-1for Gastric Cancer con?rmed that the oral?uoropyrimidine derivative S-1signi?cantly improved overall survival,the primary end point.The results were therefore opened at the recommendation of an independent data and safety monitoring committee.We report5-year follow-up data on patients enrolled onto the ACTS-GC study. Patients and Methods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con?rmed stage II or III gastric cancer who underwent gastrectomy with D2lymphadenectom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S-1after surgery or surgery only. S-1(80to120mg per day)was given for4weeks,followed by2weeks of rest.This6-week cycle was repeated for1year.The primary end point was overall survival,and the secondary end points were relapse-free survival and safety. Results The overall survival rate at5years was71.7%in the S-1group and61.1%in the surgery-only group(hazard ratio[HR],0.669;95%CI,0.540to0.828).The relapse-free survival rate at5 years was65.4%in the S-1group and53.1%in the surgery-only group(HR,0.653;95%CI, 0.537to0.793).Subgroup analyses according to principal demographic factors such as sex, age,disease stage,and histologic type showed no interaction between treatment and any characteristic.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5-year follow-up data,postoperative adjuvant therapy with S-1was con?rmed to improve overall survival and relapse-fre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 or III gastric cancer who had undergone D2gastrectomy. J Clin Oncol29:4387-4393.?2011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INTRODUCTION In2008,there were737,000deaths from gastric can- cer worldwide.Gastric cancer 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with the highest mor- tality rates in East Asia,including Japan,Korea,and China(28.1per100,000in males;13.0per100,000 in females).1Approximately60%of gastric cancers in the world are diagnosed in this area.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gastric cancer is surgery.However, in stages II(excluding T1disease)and III(moder- ately advanced),an appreciable proportion of pa- tients have recurrence,even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Consequently,various regimens for adjuvant chem- otherapy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prevent post- operative recurrence. Although the results of many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conduc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 ness of postoperative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were negative on an individual study basis,meta-analyses of these results have suggested that postoperative 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thera- peutically useful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2-7 However,no regimens have been clearly recom- mended for adjuvant chemotherapy after gastrec- tomy with D2lymphadenectomy(D2gastrectomy), established as the standard procedure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in East Asia. J OURNAL OF C LINICAL O NCOLOGY O R I G I N A L R E P O R T V O L U M E29?N U M B E R33?N O V E M B E R202011 ?2011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4387 Downloaded from https://www.doczj.com/doc/407192397.html, on March 3, 2014. For personal use only. No other uses without permission. Copyright ? 2011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术治疗初发癌与残胃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手术治疗初发癌与残胃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手术治疗在初发癌与残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例行根治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为残胃癌组,选取20例行根治术治疗的初发胃癌患者为初发癌组,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初发癌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169.54±24.38)min、(264.73±88.43)ml、(13.22±4.89)d,其手术治疗情况明显优于残胃癌组患者,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胃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00%,远高于初发癌组患者15.00%,且残胃癌组术后1年、术后3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5.00%、45.00%,远低于初发癌组生存率95.00%、8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术在残胃癌患者临床治疗中,预后情况较差,在初发癌患者治疗中预后效果较好,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生存机会,但是需要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跟踪随访,以便掌握病情发展情况。 关键词初发癌;残胃癌;手术治疗 残胃癌是指胃部外科手术后的胃癌,因过去对临床残胃癌认知不够明确,将其分为狭义与广义残胃癌,狭义残胃癌主要指那些胃部良性病变患者接受胃部大面积切除术治疗,在术后≥5年残余胃部出现原发性病变,而广义残胃癌是指狭义残胃癌患者同时囊括胃癌与其他恶性病变疾病,且需要胃部大面积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此类患者一般发生于术后≥10年[1]。目前临床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较低,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经处于胃癌晚期,使其错过最佳外科手术根治机会,使其患者生存率远低于初发癌患者。本文研究外科手术治疗在初发癌与残胃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本院2011年 2月~2012年3月行根治术治疗的残胃癌与初发癌患者各20例,对比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行根治术治疗的残胃癌与初发癌患者各20例进行研究,均符合临床关于残胃癌与胃癌诊断的相关标准,20例行根治术治疗的残胃癌患者为残胃癌组,20例行根治术治疗的初发胃癌患者为初发癌组。排除标准:年龄>80岁;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残胃癌组中男13例,女7例, 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8.46±5.38)岁,患者第一次治疗后发生残胃癌的时间间隔为6~17年,平均间隔(10.25±3.22)年,6例患者胃体发生癌变,10例患者吻合口处发生癌变,4例患者贲门处发生癌变。初发癌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7.33±5.44)岁,6例患者胃体发生癌变,7例患者胃窦处发生癌变,7例患者贲门处发生癌变。经临床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为腺癌。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

2019ESMO转移性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2019ESMO转移性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摘要】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和日本、中国、韩国等亚洲各国胃癌治疗领域的专家以科学证据为基础,在胃癌诊疗方面达成共识,修订了2016年发布的《ESMO胃癌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以更适应对亚洲胃癌的管理和治疗。2019年ESMO转移性胃癌指南最大的更新是免疫治疗部分:①在生物标志物方面,可考虑进行微卫星不稳定和错配修复基因、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肿瘤突变负荷以及EB病毒的检测;②在药物治疗方面,更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丽珠单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该指南的更新体现了胃癌进入免疫治疗时代。 【关键词】转移性胃癌;亚洲;共识;ESMO指南 胃癌在全球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位于第3位,在亚洲、拉丁美洲及某些西欧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高[1,2]。胃癌是亚洲尤其是东亚高发病种。根据解剖部位不同,胃癌分为贲门癌和非贲门癌,胃癌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90%远端胃癌的发病相关;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不良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也是致病因素[3-5]。20世纪中期以来,北美、欧洲以及亚洲某些国家胃癌尤其是非贲门型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可能与环境改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饮食习惯调整、戒烟等有关[6]。而贲门型胃癌和胃食管交界性癌的发病率不断上

升,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等因素相关[7]。尽管每个国家胃癌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不尽相同,建立胃癌病人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管理共识仍有价值。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和亚洲各国肿瘤学会的专家召开指南专题会议,对2016 ESMO胃癌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订,使指南更适用于亚洲转移性胃癌患者。表1为ESMO指南的推荐分级和证据类别。 1 2019 ESMO亚洲转移性胃癌指南推荐总结 1.1 推荐 1 :生物标志物 (1)所有确诊的转移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腺癌者都要通过免疫组化和荧光原位杂交评估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type 2,HER2)表达状态以决定是否使用含曲妥珠单抗的方案(投票等级A =100%,证据等级Ⅰ,推荐等级A)。 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可以从曲妥珠单抗治疗中获益。ToGA试验检测了3665例进展期胃癌和胃食管交界性腺癌患者,HER2阳性率为22.1%,HER2过表达的晚期胃癌患者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较单纯化疗有明显的生存获益(总生存期16.0个月∶11.8个月,HR =0.65,95%CI :0.51 ~0.80),因此对于HER2免疫组化(2 +)且FISH扩增阳性或者免疫组化(3 +)者推荐采取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8]。 日本Ⅱ期非随机对照试验HERBIS-1研究再次证实了曲妥珠单抗联合替吉奥(S-1)及顺铂方案在HER2阳性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9]。

2020 年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全文)

2020 年CSCO 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及研究进展(全文) 受疫情影响,2020 BOC/BOA在线上举行,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各肿瘤领域最重磅研究进展、中国年度研究进展和2020版指南更新解读三个方面。2020年胃癌指南更新要点主要包括胃癌诊断、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详细解读了2020版CSCO胃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详情如下。 今年指南新增了遗传筛查和管理部分 病理学诊断:分子诊断要点解析 根据分子分型指导治疗: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后,需进行相关分子检测,今年指南增加了NTRK融合基因检测作为III级推荐,新增了第二代

测序(NGS)作为II级推荐。 注释增加:“NGS可平时评估胃癌多基因改变指导精准治疗,但可供检测的组织有限时,且患者无法接受其他检测时,考虑进行NGS检测,但应注意其局限性,新增了分子结果报告的规范要求,强调检测必须在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新增了PD-L1检测标本要求;新增“液体活检HER2扩增检测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的检测”。 可手术胃癌的综合治疗:术后辅助治疗 2019年SOX(S-1+奥沙利铂)辅助治疗方案是作为II/III期患者的III级推荐(2B类证据)。基于RESOLVE研究和ARTIST2研究结果,今年指南将SOX辅助治疗升级为1A类证据I级推荐(对于III期患者)和1B类证据II级推荐(对于II期患者)。 多项研究显示,D2术后辅助放化疗获益并不明确,因此,对于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删除术后辅助放化疗:DT45~50.4Gy(同期氟尿嘧啶)(3类证据,III级推荐);对于III期D2根治术后患者,保留术后辅助放化疗(3类证据III级推荐),但在注释中写明“限于局部区域高危因素者:安全切缘不安全,脉管癌栓,神经束周围侵犯,N3或转移性淋巴结比例>25%”。

维康达(替吉奥胶囊)

维康达(替吉奥胶囊) 【药品名称】 商品名称:维康达 通用名称:替吉奥胶囊 英文名称:Tegafur,Gimeracil and Oteracil Potassium Capsules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粒胶囊含:替加氟20mg,吉美嘧啶5.8mg,奥替拉西钾19.6mg。【适应症】 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 【用法用量】 替吉奥胶囊联合顺铂用于治疗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 一般情况下,根据体表面积按照下表决定成人的首次剂量。 用法为每日2次、早晚餐后口服,连续给药28天,休息14天,为一个治疗周期。给药直至患者病情恶化或无法耐受为止。 体表面积(m2) 首次剂量(按替加氟计) 【不良反应】 国外临床试验结果显示:1.单独给药在单独给药的临床试验中(曾治疗过的乳腺癌、胰腺癌和胆道癌患者除外),可进行副作用评价的病例共578例,副作用发生率87.2%(504例)。曾治疗过(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的乳腺癌患者(包括不能手术的乳腺癌或复发性乳腺癌(不包括前期治疗的乳腺癌))、胰腺癌、胆道癌患者中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 96.4%、98.3%、94.9%,比其他肿瘤的发生率高。胰腺癌患者中,重度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尤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明显。副作用单独给药的发生率全

部病例1(578例)曾治疗过的乳腺癌(55例)胰腺癌(59例)胆道癌(59例)发生率2(3级以上) 87.2%(22.5%)96.4%(30.9%)98.3%(42.4%)94.9%(30.5%)白细胞减少(低于2000/mm3) 45.8%(2.8%)69.1%(29.1%)32.2%(0%)49.2%(3.4%)嗜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1000/mm3) 43.9%(8.5%)72.7%(10.9%)27.1%(6.8%)42.4%(5.1%)血红蛋白减少(低于8g/dL) 38.1%(5.7%)45.5%(3.6%)50.8%(5.1%)50.8%(6.8%)血小板减少(低于 5×;104/mm3)10.9%(1.6%)38.2%(1.8%)33.9%(1.7%)23.7%(0%)AST(GOT)升高11.1%34.5%18.6%37.3%ALT(GPT)升高11.1%29.1%16.9%27.1%食欲不振(3级以上) 33.9%(3.5%)54.5%(5.5%)61.0%(13.6%)33.9%(6.8%)恶心(3级以上)22.3%(0%)47.3%(0%) 55.9%(10.2%)32.2%(3.4%)呕吐(3级以上)7.8%(0.5%)30.9%(0%)35.6%(5.1%) 20.3%(1.7%)腹泻(3级以上)18.7%(2.9%)38.2%(5.5%)37.3%(6.8%)22.0%(1.7%)全身倦怠感322.3%47.3%47.5%35.6%口腔炎17.1%41.8%25.4%27.1%色素沉着 21.3%47.3%39.0%42.4%皮疹11.8%16.4%22.0%22.0%注:1.曾治疗过的乳腺癌、胰腺癌和胆道癌患者除外2.等级分类:按照NCI-CTC或日本癌症治疗学会标准进行统计3.包括疲劳2.联合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的Ⅱ期临床后期联合用药试验中,连续口服本品21天,第8天给予顺铂60mg/m2,可进行副作用评价的病例共55例,全部病例均发现副作用。临床重要副作用见下表:副作用联合用药的发生率非小细胞肺癌(55例)发生率(3级以上)1100%(61.8%)白细胞减少(低于2000/mm3)52.7%(5.5%)嗜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1000/mm3)65.5%(29.1%)血红蛋白减少(低于8g/dL)90.9%(21.8%)血小板减少(低于5×;104/mm3)60.0%(1.8%)AST(GOT)升高14.5%ALT(GPT)升高14.5%食欲不振78.2%(12.7%)恶心(3级以上)65.5%(10.9%)呕吐(3级以上)38.2%(7.3%)腹泻(3级以上) 34.5%(7.3%)口腔炎25.5%色素沉着23.6%皮疹9.1%注:1.等级分类:按照NCI-CTC进行统计国内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本品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78%,其中主要为血

胃癌手术后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的临床疗效

胃癌手术后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替代吉奥单药口服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行胃癌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均在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给予替吉奥单药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80.0%、93.3%,对照组为73.3%、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率为93.3%,对照组为70.0%(P<0.05);肢端麻木、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等在观察组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手术后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的治疗效果较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部分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标签:胃癌;吉奥单药;口服化疗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早期诊断指标,明确诊断时已经进入发展期,明显地降低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因此采取术后继续给予相应的化疗药物治疗,以改善治疗效果[1]。替吉奥是一种氟尿嘧啶衍生物,是复方抗肿瘤药物。本文通过抽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性手术患者60例,分析术后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肿瘤科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行胃癌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5岁,平均(55.25±6.79)岁;其中腺癌42例,鳞癌1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过病理学诊断,并且术后胃癌组织确诊;②KPS评分大于70分,并且经过评估后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③患者术前治疗方案相同,并且可能收集患者完整的检查资料;④符合伦理道德,家属或者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肝肾心等器官衰竭性疾病;②患者不同意术后化疗者,并且可能对替吉奥过敏者;③不依从、不配合、容易产生失访的以及拒绝参加试验者;④不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或者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其他治疗措施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患者均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经过相同的生理指标检查给予患者术后化疗治疗,观察组给予替吉奥单药(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81,2011-07-18)口服治疗,按照体表面积计算成人首次给药剂量的基准量(1次剂量),一天2次,于早饭后和晚饭后各服1次,连服28天,之后停药14天。此为一个周期,可以反复进行,按照体表面积1.5m,60mg/次。对照

胃癌诊治指南(权威)

胃癌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制订

第二部分手术治疗原则 ◆根治性手术 根治术前评估: 建议多学科讨论确定手术或新辅助治疗。有梗阻出血倾向建议手术。腹腔

镜可用于评价是否有腹膜播散情况,以决定是否适合根治性手术和新辅助治疗。 手术方式: ·上1/3:(包括贲门):根据情况选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 ·中1/3: 全胃切除或胃大部切除。 ·下1/3:(包括胃窦):首选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 ·脾脏、胰体尾及联合脏器切除:脾门淋巴结转移、胰体尾及结肠受累,酌情联合脏器切除。推荐留空肠营养管。 ·建议切除的近端切缘应距肿瘤边缘5cm,贲门癌食道切缘>3cm,切缘可疑者,应术中切缘冰冻病理检查。 ·切缘有3种情况: R0:切缘阴性; R1:切缘镜下阳性; R2:切缘肉眼阳性。 ·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标准: 腹膜种植或远处转移 无法完全切除 肿瘤侵犯或包绕大血管

·淋巴结清扫范围推荐D2淋巴结清扫: D0: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未完成第一站淋巴结; D1: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站淋巴结; D2: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包括相应区域第一、二站淋巴结。 ◆姑息性手术 一类是患者有梗阻症状而原发灶不能切除,行胃肠道捷径或空肠造瘘手术以解决患者的进食问题。另一类是探查中发现有腹盆腔种植转移灶,已丧失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而原发灶又可切除,则局部病灶的切除可消除肿瘤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并可减少肿瘤负荷,提高术后化疗的效果。 第三部分病理诊断原则 原发性胃癌胃切除标本的检查 ?原发性肿瘤* ?外科切缘评估? ?淋巴结评估? 原发性胃癌的组织学类型§

残胃癌外科治疗原则

文章编号:1005-2208(2009)10-0814-02 残胃癌外科治疗原则 季加孚 【摘要】残胃癌在临床上属少见病,但其发病率并未下降、今后仍会不时遇到此类病人。鉴于残胃癌早期诊断率低,预后不佳,了解其治疗原则是很重要的。残胃癌的外科治疗须行残全胃切除加上至少D2范围的淋巴结清扫。而残胃癌的淋巴转移模式与原发胃癌不同,例如报道中常见空肠系膜和下纵隔处淋巴结转移。因此残胃癌需要清扫包括一些在原发胃癌手术时不作为常规清扫的站别。在进行了根治性的治疗后,残胃癌的预后与原发近端胃癌并无区别。 【关键词】残胃癌;消化道重建;淋巴结清扫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 Principle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stump carcino?ma JI Jia-fu.Department of Surgical,Peking Vniersity School of Oncology,Beijin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Bei?jing100142,China Abstract Gastric stump carcinoma(GSC)is an uncommon tumour;however,the incidence is not declining,so the tumour entity will be encountered in the years to come.Due to low di?agnosis rate of early stage,GSC still has a poor prognosis.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understand treatment principle.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GSC should be the total removal of the gas?tric remnant including at least D2lymphadenectomy.The pat?tern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GSC may differ from primary gastric carcinoma,as lymph node metastas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jejunal mesentery and the lower mediastinum.There?fore,GSC may require a modified lymphadenectomy to include all important lymph node stations.After radical remnant gas?trectomy,GSC has a prognosis not different from primary prox?imal gastric carcinoma. Keywords gastric stump carcinoma;digestive tract recon?struction;lymph node dissection 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rcinoma,GSC)指胃因良性病变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至少5年以上及因胃癌进行部分胃切除后至少10年以上所发生的残胃原发性癌。 1GSC病因 20世纪80年代前胃大部切除是胃、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的治疗手段,病人在20年后发生GSC的风险则会显著增加;胃十二指肠反流及部分胃的去神经化均会增加GSC的发生率。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发生GSC的风险要低于胃溃疡者,因后者在初次手术治疗时胃可能已有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GSC报道中有些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是较高的,但胃十二指肠反流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因此,与原发胃癌不同、幽门螺杆菌并非GSC的主要风险因素。数十年来溃疡病药物治疗的优异疗效已使绝大多数溃疡病病人免于手术治疗,另一方面胃癌病人多数高龄,目前的疗效使术后生存10年上者仅占少数,故近来相关的文献报道有所减少;但GSC常见发生时间距离首次胃切除术通常为20~30年,其发病率并未明显下降,它仍将会是我们近些年来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类疾病,GSC常因其广泛的淋巴结转移和邻近脏器的侵犯而使预后颇差,切除率低(38%~40%)。文献[1-2]报道的总体5年存活率7%~20%,对于其诊治方面的特点须予以重视。 2GSC诊断 部分胃切除后一些病人常常会误认为他们出现的消化道症状是原来的溃疡病复发所致,从而忽略了残胃癌的症状。许多病人的起始症状为体重下降和非特异性的腹痛。肿瘤位于胃食管交界部上1/3者常伴吞咽不适,而位于吻合口处者会有恶心及呕吐。内镜检查是诊断GSC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早期GSC,即使肉眼看不到肿瘤,自残胃不同部位取材活检也是很重要的[3-4]。超声胃镜对于肿瘤浸润胃壁程度及周围脏器的判断准确率可达85%,但对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就困难一些,准确率为65%~87%(N站别)。CT检查对于残胃内肿瘤的证实是不必须的,但有助于精确评估已发现肿瘤的播散和转移情况[3]。尚无较为敏感的肿瘤标记物用于监测GSC,因胃癌本就未发现特异的标记物[5]。 鉴于早期GSC没有特异性症状,内镜筛查对于GSC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10~15年的所有病人均应常规进行。另对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病人也应及时进行内镜检查。 3GSC外科治疗 3.1肿瘤切除与原发胃癌一样,外科治疗是GSC获得治愈的惟一方法,这已成共识。GSC手术的目的应是肿瘤的完整切除联合根治性的淋巴结清扫。肿瘤的完整切除意味着要获得阴性切缘,这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切缘的范围取决于肿瘤的生长模式,对于浸润性癌切除范围须多一些,这等同于原发胃癌。由于首次胃部分切除所致解剖位置上的改变,GSC累及邻近脏器是较为常见的。许多病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外科,北京100142 E-mail:jiafuj@https://www.doczj.com/doc/407192397.html,

日本第三版胃癌指南

日本胃癌分类英文第三版日本胃癌协会 2011日本胃癌协会与国际胃癌协会1 总则用大写T、H等字母表示胃癌分类和记录。字母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每个参数的疾病的范围(如T3,H1)。疾病范围不清楚时,用X表示。临床分类与病理分类依据来源于诸多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源。(见表1)。临床分类(c),是基于治疗前的评估,即关于合理手术方式的决定之前。临床分类对指导治疗方式选择及治疗方案评估是极其重要。病理分类是在临床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来源于病理检查证据的补充或修改。病理分类告知了其他治疗的制定及预后信息。对TNM分期有怀疑的地方,应该需要更先进的分类。按照以下顺序记录肿瘤组织:肿瘤定位、宏观分型、大小、组织学类型、侵犯深度、癌--基质关系渗透模式 2 胃癌的解剖范围与分期 2.1. 原发肿瘤的描述 2.1. 病变的范围及数目每一个病变需记录最大的长宽尺寸。对于多个病变,记录病变侵犯最深的T分期(或最大病变的T分期)2.1.2 肿瘤定位2.1.2.1 胃的三个区域及胃食管联合部胃的解剖:通过平分胃小弯及胃大弯三点的连线把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对所在部位的胃癌的描述。病变超过一个部位,则以肿瘤侵犯的程度的降序并以相应字母记录,如LM或UML。如果肿瘤侵犯食管或十二指肠,分别以E或D记录。Table 1 临床与病理学分类临床病理学体格检查、影像学、内镜、腹腔镜或外科手内镜或手术切除组织的组织学;腹腔灌洗细术发现。活检、细胞学、生物化学和

生物组胞学织学胃与食管联合处上下2.0cm被定义为胃食管联合区域。此区域胃食管联合腺癌有其特有的特征,无论其组织学类型。胃食管联合部腺癌的位置用E(近端 2.0cm部分)或G(远端 2.0cm部分)描述,并记录被侵犯的首要部位,例如E(病变全在食管)、EG(食管与胃被侵犯的范围相等)、G。记录肿瘤中心与胃食管联合处的距离。 EGJ被定义为食管和胃肌肉的边界。临床上,可由一个以下内容之一来确定:(a)内镜下显示食管下端纵向栅栏状排列的末端;(b)通过钡餐显示的His角水平线;(c)胃镜或钡餐研究中显示的纵向的近端褶皱的胃大曲线的末端(;d)切除的胃和食管的宏观caliber改变水平。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鳞-柱状细胞交界(SCJ)并不总是与EGJ 相符合。在临床上,肿瘤的位置,往往表现为贲门,胃底,体,胃切迹和胃窦部。胃的横切面:胃的横切面周长被平分为四个部分,大弯和小弯,前壁和后壁。残胃癌:2.1.2.3残胃癌癌残胃癌包括所有胃切除术后产生的癌,不论原发病灶组织学类型(良性或恶性)或复发风 险、切除范围,重建的方式。如果可以,应记录原胃切除的手术方式及重建方式。a.前胃大部切除术病变的类型:良性(B)、恶性(M)或未知(X)b.胃大部切除的原与当前诊断的时间间隔,年限(不明:X)。 c..肿瘤在残胃的位置:解剖位置(A),胃缝合线(S)其他位置(O,或总残胃(T)。侵犯到食道(E)、十二指肠(D)或空肠(J)以相应字母记录。例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