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平行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平行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平行线和角度之间的关系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测试

一、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重合)的位置关系有_____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

3.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不重合)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1,(1)如果∠1=∠2,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DE ∥BC; (2)如果∠2+∠BED=180°,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DE ∥BC; (3)如果∠EGF=∠GFC,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DE ∥BC; (4)如果AB ∥GF,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2=∠GFC; (5)如果AB ∥GF,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A+∠FGA=180°; (6)如果AB ∥GF,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A=∠3.

3

21

(1)

E

G D C

F A H B

(2)

E D C

A

B

32

1(3)

D

C

A

B

n m

2

1

(4)

(5)

O

D A

E

6.如图2,已知CD 平分∠ACB,DE ∥BC,∠AED=80°,则∠EDC=________.

7.不相邻的两个直角,如果它们有一条公共边,那么另两条边相互_______.

8.如图3,已知AB ∥CD,∠1=43°,∠2=47°,则∠B=________,∠ACB=_______.

9.如图4,已知m ∥n,∠1=105°,∠2=140°,则∠α=________.

10.如图5,已知AB ∥CD,AD ∥BC,∠B=60°,∠EDA=50°,则∠CDO=_______.

11.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________.

12.如图6,ABC 是直线,∠1=150°,∠D=65°,要证AB ∥DE,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ABC 是直线(已知),∴∠1+∠2=_______°( ), ∵∠1=?115°(已知),∴∠2=_______°.∵∠D=65°,∴∠2=∠D( ), ∴AB ∥DE( )

21

(6)

O D

C

A

E B

2

1

(7)

C

F M A

E

B

N

43

2

1

(8)

D

C

F A

E B

21

(9)

D C

F

M

E

B N

13.如图7,已知∠1=∠A,∠2=∠B,要证MN ∥EF,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1=∠A(已知),∴_______∥______( ). ∵∠2=∠B(已知),?∴______∥________( ), ∴MN ∥EF( )

14.如图8,已知AD ∥BC,∠1=∠2,要证∠3+∠4=180°,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AD ∥BC(已知),∴∠1=∠3( ), ∵∠1=∠2(已知),∴∠2=∠3( ),

(15)

E O D

C

F A

B 2

1

(14)D

C

A B ∴________∥________( ),

∴∠3+∠4=180°(? ).

15. 如图9,已知DF ∥AC,∠C=∠D,要证∠AMB=∠2,请完善证明过程,?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依据:∵DF ∥AC(已知),∴∠D=∠1( ), ∵∠C=∠D(已知),∴∠1=∠C( ?), ∴DB ∥EC( ), ∴∠AMB=∠2( ). 二、选择

16.下列语句中,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是( ).

A.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7.如图10,若∠1是它的补角的3倍,∠2等于它的余角,则AB 和CD 的关系是( )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不能确定

2

1(10)

D

C

A B

43

52

1

(11)

D C

F

A

E

B

H (12)

E

G

D

C F M

A

B

N

4

321

(13)

D C

A

B

18.如图11,已知∠1=∠2,∠3=∠4,求证:AC ∥DF,BC ∥EF.证明过程如下: ∵∠1=∠2(已知),∴AC ∥DF,(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5.(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又∵∠3=∠4(已知),∴∠5=∠4,(C .等量代换) ∴BC ∥EF.(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理由填错的是( ).

19.如图12,FA ⊥MN 于A,HC ⊥MN 于C,指出下列各判断中,错误的是( )

A.由∠CAB=∠NCD,得AB ∥CD;

B.由∠DCG=∠BAC,得AB ∥CD

C.由∠MAE=∠ACF,∠DCG=∠BAE,得AB ∥CD;

D.由∠MAB=∠ACD,得AB ∥CD 20.如图13,若AB ∥C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3=∠4;

B.∠A=∠C;

C.∠3+∠1+∠4=180°;

D.∠3+∠1+∠A=180° 21.如图14,AB ∥CD,若∠2是∠1的2倍,则∠2等于( )

A.60°

B.120°

C.90°

D.150°

2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如果要使其中两条且只有两条平行,那么它们( ?) A.有三个交点;B.有两个交点;C.只有一个交点;D.没有交点 23.写出“对顶角的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的已知、求证, 并画出图形,如图15,已知AB,CD 相交于O,OE 平分∠AOC, 求证:E,O,F 在一条直线上,以上有错误的是( ) A.图形;B.已知;C.求证;D.已知和求证都错. 三、解答.

24.如图,已知∠1=∠2,AB ∥CD,求证:CD ∥EF.

3

2

1E

D C F

A B

25.如图,已知AB ∥CD,∠3=30°,∠1=70°,求∠A-∠2的度数.

3

2

1

D

C

A

B

26.如图,已知AB ∥CD,∠BAE=40°,∠ECD=70°,EF 平分∠AEC,求∠AEF 的度数.?

E

D

C

F A

B

27.如图,已知AB ∥CD,∠BAE=30°,∠DCE=60°,EF,EG 三等分∠AEC.(1)?求∠AEF 的度数;(2)求证:EF ∥AB.

E

G D

C

F A B

28.如图,已知在△ABC 中,EF ⊥AB,CD ⊥AB,G 在AC 边上,∠1=∠2,求证:∠AGD=∠ACB.

3

21

E

G

D C

F A B

29.如图,已知BD 平分∠ABC,∠1=∠2,求证:AB ∥CD.

3

2

1

D

C

A

B

30.如图,已知∠4=∠B,∠1=∠3,求证:AC 平分∠BAD.

4

3

2

1D

C

A

B

31.如图,已知AB,CD 分别垂直EF 于B,D,且∠DCF=60°,∠1=30°,求证:BM=AF.

1

E

D C F

M A B

32.证明: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要求写出已知、求证,作图,并写出证明过程)

答案:

一、1.在同一平面上; 2.两相交和平行; 3.一 4.平行;

5.(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40°

7.平行

8.47°90°

9.65° 10.70° 11.垂直 12.180平角的性质65°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3.MN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F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等量代换 BE F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等量代换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二、16.C 17.A 18.B 19.B 20.D 21.B 22.B 23.B 三、24.证明:∵∠1=∠2,∠1=∠3, ∴∠2=∠3, ∴AB ∥EF. 又∵AB ∥CD,

E

G D

C

F A B

∴CD ∥EF.

25.∵∠A+∠1+∠3=180°,

∴∠A=180°-∠1-∠3=180°, 又∵AB ∥CD,

∴∠2=∠3=30°,

∴∠A-∠2=80°-30°=50°. 26.如答图,过E 作EG ∥AB, ∴∠A=∠AEG. 又∵∠BAE=40°, ∴∠AEG=40°. ∵AB ∥CD, ∴EG ∥CD, ∴∠GEC=∠ECD. ∵∠ECD=70°,

∴∠GEC=70°,

∴∠AEC=∠AEG+?∠GEC=40°+70°=110°. 又∵EF 平分∠AEC, ∴∠AEF=

12

∠AEC=55°.

27.(1)∠AEF=30°.(2)略. 28-32.(略)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条件:①∠1=∠3,②∠2+∠4=180°,③∠4=∠5, ④∠2=∠3,⑤∠6=∠2+∠3中能判断直线l1∥l2的有()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2.如图,已知∠1=∠2,其中能判定AB∥CD的是() A. B. C. D. 3.下列条件中,能说明AD∥BC的条件有()个 ①∠1=∠4 ②∠2=∠3 ③∠1+∠2=∠3+∠4 ④∠A+∠C=180°⑤∠A+∠ABC=180°⑥∠A+∠ADC=180 °. A. 1 B. 2 C. 3 D. 4 4.如图,∠BCD=90°,AB∥DE,则∠α与∠β满足() A. ∠ ∠ B. ∠ ∠ C. ∠ ∠ D. ∠ ∠ 5.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 条如图放置.若∠1=60°,则∠2的 度数为() A. B. C. D. 6.如图,直线a∥b,若∠1=50°,∠3=95°,则∠2的度数为() A. B. C. D.

7.如图,直线a∥b,∠1=75°,∠2=35°,则∠3的度数是() A. B. C. D. 8.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 A. B. C. D. 9.如图,已知∠1=∠2,∠3=30°,则∠B的度数是( ) A. B. C. D. 10.如图,已知AB//CD//EF,FC平分∠AFE,∠C=25°,则∠A 的度数是() A. B. C. D. 1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2,若∠3=40°, 则∠4等于() A. B. C. D. 12.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 图方式放置(∠ABC=30°),其中A,B两点分别落在直 线m,n上,若∠1=20°,则∠2的度数为() A. B. C. D. 13.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a、b上,且 a∥b,∠1=60°,则∠2的度数为() A. B. C. D.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性质和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一) 1.(1) 如图1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 C 的位置.若∠EFB =65°,则'AE D 等于_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AD ∥EF ,EF ∥BC ,且EG ∥AC .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数是__________. 由 AD ∥ EF ∥ BC ,且 EG ∥ AC 可得: ∠ 1 =∠ DAH =∠ FHC =∠ HCG =∠ EGB =∠ GEH 除∠ 1 共 5 个 (3)如图3所示,AB ∥CD ,直线AB ,CD 与直线l 相交于点E ,F ,EG 平分∠AEF ,FH 平分∠EFD ,则GE 与FH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 证明:∵AB ∥CD (已知) ∴∠AEF=∠EFD (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___________) ∵EG 平分∠AEF ,FH 平分∠EFD (___已知_________) ∴∠_GEF___________=∠AEF ,∠_EFH___________=∠EFD (角平分线定义) ∴∠__GEF__________=∠___EFH_________ ∴EG ∥FH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 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且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 ) A .30°和150° B .42°和138° C .都等于10° D .42°和138°或都等于10° 解:设另一个角为α,则这个角是4α-30°, ∵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α+4α-30°=180°或α=4α-30°, 解得α=42°或α=10°,∴4α-30°=138°或4α-30°=10°,这两个角是42°,138°或10° 3.如图所示,点E 在CA 延长线上,DE 、AB 交于点F ,且∠BDE =∠AEF ,∠B =∠C , ∠EFA 比∠FDC 的余角小10°,P 为线段DC 上一动点,Q 为PC 上一点,且满足∠FQP =∠QFP ,FM 为∠EFP 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①AB ∥CD ,②FQ 平分∠AFP ,③∠B +∠E =140°,④∠QEM 的角度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数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一章,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图形认识初步》后第二次学习几何。它包括五大块内容:一是相交线;二是平行线及其判定;三是平行线的性质;四是平移。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四节是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本章内容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多观察、多动手、勤思考,结合当地特点的一些问题,抽象出隐含在这些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问题,引入本章要学习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学习有关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体现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它既包含了相交线的内容又包含了平行线的内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平行线和角的关系,区别在于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刚好交换,是一个互逆的命题,这种结构关系也为我们将来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提供了范例,包括一些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等。因此,平行线的性质既是平行线的判定的逆用, 又是将来学习几何图形性质与判定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另外,平行线的性质与现实世界中的联系也很紧密,如本节课例题“梯形残片”的问题等,通过学习可以把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为实现生产实际服务。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建模、操作、讨论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并加以说明和验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设置 本节课内容的数学本质是平行线性质的探究与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平行线与三角形(含答案)

。 直线与三角形 一、相关知识点复习: (一)平行线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性质: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二)三角形 4.一般三角形的性质 (1)角与角的关系: 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并且大于任何—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边与边的关系: 三角形中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边与角的大小对应关系: 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4)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性质(见下表): 5.几种特殊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是同一条线段,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 角形的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都等于60°; ②等边三角形外心、内心合一。

。 (3) 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其逆命题也成立); ④ 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⑤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6. 三角形的面积 (1) 一般三角形:S △ = 21 a h ( h 是a 边上的高 ) (2) 直角三角形:S △ = 21a b = 2 1 c h (a 、b 是直角边,c 是斜边,h 是斜边上的高) (3) 等边三角形: S △ = 4 3a 2 ( a 是边长 ) (4)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的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它们的相应的高的比;等高的三 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它们的相应的底的比。 7. 相似三角形 (1) 相似三角形的判别方法: ①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 角形相似; ③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①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②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③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8. 全等三角形 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其他的对应线段也相等。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公理或定理: ①一般三角形有SAS 、ASA 、AAS 、SSS ; ②直角三角形还有HL 二、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如图,若AB ∥CD ,∠C = 60o,则∠A +∠E =( ) A .20o B .30o C .40o D .60o 2. 如图,∠1=∠2,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 .AB ∥CD B .AD ∥BC C .∠B=∠D D .∠3=∠4 3. 如图,AD ⊥BC ,DE ∥AB ,则∠B 和∠1的关系是( ) A. 相等 B. 互补 C. 互余 D. 不能确定 4.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1和∠5是同位角; B .∠2和∠6是同位角; C .∠3和∠5是内错角; D .∠3和∠6是内错角. 5.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 B .两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内错角相等;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6.如图,若AB ∥CD ,则( )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易达彼思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知识回顾 写出下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用该符号语言表示:如图,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例4.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由∠C=∠2,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2)由∠2=∠3,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3)由∠C+∠D=180°,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注:(1)要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首先要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 (2)判定方法是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的。 知识点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推论 (一)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1、定义: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如图所示,a//b,A是直线上任意一点,,垂足为B,则线段AB的长即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若在直线上任找一点,过作,垂足为D,则线段CD的长也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由此可见: 2、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4.如图,AB⊥EF于点B,CD⊥EF于点D,∠1=∠2. (1)请说明AB∥CD的理由 (2)试问BM与DN是否平行?为什么? 二、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点1:平行线的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图所示,AB∥CD,有∠1=∠2. 格式:∵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例1.如图,已知a∥b,∠1=65°,则∠2的度数为() A.65° B.125° C.115° D.25° 知识点2:平行线的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格式:如图所示,AB∥CD,有∠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说明:∵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2=∠3 例2.如图,点B是△ADC的边AD的延长线上一点,DE∥AC,若∠C=50°, ∠BDE=60°,则∠CDB的度数等于() A.70° B.100° C.110° D.120° 知识点3:平行线的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格式:如图所示,∵AB∥CD(已知). ∴∠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3.如图,若AB∥DE,BC∥FE,则∠E+∠B= . 注: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内错角相等,都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且不可忽略前提条件“两直线平行”,不要看到同位角或内错角,就认为是相等的。 三、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平行线地判定及性质

要点诠释: (1)“同位角相等、错角相等”、“同旁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 (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要点四、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 的距离. 要点诠释: (1)求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在一条直线上任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2) 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确定后,它们的距离就是个定值,不随垂线段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即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要点五、命题、定理、证明 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要点诠释: (1)命题的结构:每个命题都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命题的表达形式:“如果……,那么…….”,也可写成:“若……,则…….” (3)真命题与假命题: 真命题:题设成立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题设成立而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2.定理:定理是从真命题(公理或其他已被证明的定理)出发,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另一个真命题,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3.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 要点诠释: (1)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 (2)判断一个命题是正确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列举一个反例即可.要点六、平移 1. 定义:在平面,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要点诠释: (1)图形的平移的两要素:平移的方向与平移的距离. (2)图形的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2. 性质: 图形的平移实质上是将图形上所有点沿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线段、角的大小,具体来说: (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 (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每日一题及答案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地综合应用(每日一题) 1. 如图,在△ 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DF丄AB 于F, ED// AC,/ A=Z B. 求证:/ EDF=/ BDF. 2. 已知:如图,AD丄BC, EF丄BC,/仁/2 .求证:AB/ DG. r 3. 在厶ABC中,/ ACB=90 , E是BC边上地一点,过C作CF丄AE,垂足为F,过B作 BD丄BC,交CF地延长线于D.若/ EAC=25°,求/ D地度数. 4. 已知:如图,AC EF相交于点O,/ E=/ F,/仁/ 2. 求证:AB // DG.

5. 已知:如图,AD// EF, BF// DG,/ A=Z B=Z G=35° 求/ EFG地度数. 【参考答案】 1?证明:如图,

已知 ) Z FED +Z EDF =Z B+Z BDF=90°(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 等角地余角相等 ?Z ACB=90° Z D=90°- Z DCB =90 - 25° 等式性质 4.证明:如图, ?Z E=Z F DE// AC ? / A =Z FED ? / B =Z FED 已知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已知 ) 等量代换 即:Z CAB=Z DCA 等式性质 ) ? AB / DG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5.证明:如图, ? Z A=Z B=35° ( 已知 ) ?Z ACB=18°0-Z A-Z B =180°-35 °- 35° =110° 三角形地三个内角地和等于 180°) ?Z DCF=Z ACB ( 对顶角相等 ) 已知 ( ?Z 1+Z CAE =Z 2+Z FCA ? DF 丄 AB ? / EDF=Z BDF 2.证明:如图, ?/ EF ± BC ???/ B+Z 1=90 ?/ AD 丄 BC ?Z 2+ Z CDG=9°0 已知 ) 直角三角形两 锐角互余 已知 ) 垂直地性质 ?Z B=Z CDG ? AB / DG 3.解:如图, ?/ CF 丄 AE 已知 ) 等角地余角相等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已知 ?Z EAC +Z ACD=9°0 )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即 Z DCB+Z ACD=90 已知 Z DCB=Z EAC Z EAC=25° 等角地余角相等 已知 Z DCB = 25° BD 丄 BC Z D+Z DCB=9°0 ) 等量代换 已知 )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 65 ? AE / F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Z CAE =FCA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已知 ?Z 1=Z 2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87 65 4 3 21 B C D E 易达彼思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 年 级:七年级 课时数: 辅导科目:数学 授课时间: 学科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 及日期 教务长签名及日期 课 题 平行线及其判定及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按要求画平行线; 3.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 写出下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新课知识 一、平行线的判定 知识点1:平行线的判定1 用该符号语言表示:如图, ∵∠1=∠2,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例1.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若∠1=120°,,2=60°,则a∥b.在下列括号中填写推理理由. ∵∠1=120°(). ∴∠3=60°(). 又∵∠2=60°(). ∴∠2=∠3(). ∴a∥b 知识点2:平行线的判定2 思考:下图中,如果∠1=∠7,能得出AB∥CD吗?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解:∵∠1=∠7 ( ) ∠1=∠3( ) ∴∠7=∠3( ) ∴ AB∥CD( ) 用该符号语言表示:如图, ∵∠2=∠3(已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知识点3:平行线的判定3 下图中,如果∠4+∠7=180°,能得出AB∥CD? 解: ∵∠4+∠7=180 °() ∠4+∠3=180°() ∴∠7=∠3() ∴ AB∥CD() 用该符号语言表示:如图, ∵∠2+∠4=180°(已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提高题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提高题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提高题 1、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o ,那么∠2的度数是( ) A.32o B.58o C.68o D.60o 2、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角α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75° 3、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 在DE 上, BC ∥DE ,则∠AFC 的度数为( ) A .45° B .50° C .60 D .75° 4、某人从A 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米,到达B 点,再从B 点方向向南偏西15°方向走了10米,到达C 点,则∠ABC 等于( ) A.45° B.75° C.105° D.135° 5、已知三条直线a,b,c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a ∥b,b ∥c,那么a ∥c B .如果a ⊥b,b ⊥c,那么a ⊥c C .如果a ⊥b,b ⊥c,那么a ∥c D .如果a ⊥b,a ∥c,那么b ⊥c 6、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52°,则另一个角为_____ 7、下列图形中,由AB CD ∥,能得到12∠=∠的是( ) 8、如右图,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 )由∠A+∠ADC=180°得到AB ∥CD (B )由AB ∥CD 得到∠ABC+∠C=180° (C )由∠1=∠2得到AD ∥BC A B D C 12 3 4 A C B D 1 2 A C B D 1 2 A . B . 1 2 A C D C . B D C A D . 1 2 30° 45 α° D

(D )由AD ∥BC 得到∠3=∠4 9、如图,AB ∥CD ,直线l 平分∠AOE ,∠1 = 40°,则∠2 = _________。 10、如图,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CD 相交于点G .H , 已知∠1=∠2=90°,GM 平分∠HGB 交直线CD 于点M . 则∠3=( ) A .60° B .65° C .70° D .130° 1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八个角中,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个角是( ) A.同位角 B.同旁内角 C.内错角 D. 同位角或内错角 12.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 、b 、c 、d ,若a ∥b ,a ⊥c ,b ⊥d ,则c 、d 的位置关系为( ) A .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 .相交 D .无法确定 1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 ) A.相互重合 B.互相平行 C.相互垂直 D.无法确定相互关系 14、如图,CD AB //,且∠A=25°,∠C=45°,则∠E 的度数是( ) A. 60 B. 70 C. 110 D. 80 15、如图,1502110AB CD ∠=∠=∥,°,°,则 3∠= . 16、 如图,l ∥m ,∠1=115o,∠2= 95o, 则∠3=( ) A .120o B .130o C .140o D .150o 17、如图,12//l l ,∠1=120°,∠2=100°,则∠3= ( ) A E B G C D M H F 1 2 3 l 1 2 3 A B D C 1 2 3 E D C B A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经典题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经典题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如图所示,同位角共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l1,l2,l3…l8,若l1⊥l2,l2∥l3,l3⊥l4,l4∥l5… 6.如图所示,AC⊥BC,DE⊥BC,CD⊥AB,∠ACD=40°,则∠BDE等于()

8.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11.如图所示,BE∥DF,DE∥BC,图中相等的角共有() 13.如图所示,DE∥BC,DC∥FG,则图中相等的同位角共有() 14.如图所示,AD∥EF∥BC,AC平分∠BCD,图中和α相等的角有() 15.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

16.把直线a 沿水平方向平移4cm ,平移后的像为直线b ,则直线a 与直线b 之间的距离为 17. (2009?宁德)在下列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18.(2004?烟台) 4根火柴棒摆成如图所示的象形“口”字,平移火柴棒后,原图形变成的象形文字是( )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9.已知∠α和∠β的两边互相平行,且∠α=60°,则∠β= _________ . 20.(2004?西宁)如图,AD∥EG∥BC,AC∥EF,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含∠1)有 _________ 个;若∠1=50°,则∠AHG= _________ 度.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21.(2009?永州)如图,直线a 、b 分别被直线c 、b 所截,如果∠1=∠2,那么∠3+∠4= _________ 度.直线a 、b 分别被直线c 、b 所截. 22.(2010?抚顺)如图所示,已知a∥b,∠1=28°,∠2=25°,则∠3= _________ 度. 23.如图,已知BO 平分∠CBA,CO 平分∠ACB,MN∥BC,且过点O ,若AB=12,AC=14,则△AMN 的周长是 _________ .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每日一题目及答案word版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每日一题) 1. 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 DF ⊥AB 于F ,ED ∥AC ,∠A = ∠B . 求证:∠EDF =∠BDF . F E D C B A 2. 已知:如图,AD ⊥BC ,EF ⊥BC ,∠1=∠2.求证:AB ∥DG . 2 1 G F E D C B A 3. 在△ABC 中,∠ACB =90°, E 是BC 边上的一点,过C 作CF ⊥AE ,垂足为 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若∠EAC =25°,求∠D 的度数. F E D C B A

4. 已知:如图,AC 、EF 相交于点O ,∠E =∠F ,∠1=∠2. 求证:AB ∥DG . O 2 1 C G D F E B A 5. 已知:如图,AD ∥EF ,BF ∥DG ,∠A =∠B =∠G =35°. 求∠EFG 的度数. G F E D C B A

【参考答案】 1.证明:如图, ∵DE∥AC (已知)∴∠A=∠FE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已知)∴∠B=∠FED (等量代换)∵DF⊥AB(已知)∴∠FED +∠EDF =∠B+∠BDF=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EDF=∠BDF(等角的余角相等)2.证明:如图, ∵EF⊥BC (已知) ∴∠B+∠1=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AD⊥BC(已知) ∴∠2+∠CDG=90°(垂直的性质) ∵∠1=∠2 (已知) ∴∠B=∠CDG (等角的余角相等) ∴AB∥D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解:如图, ∵CF⊥AE(已知) ∴∠EAC +∠ACD=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ACB=90° 即∠DCB+∠ACD=90°(已知) ∴∠DCB=∠EAC(等角的余角相等) ∵∠EAC=25°(已知) ∴∠DCB = 25°(等量代换) ∵BD⊥BC(已知) ∴∠D+∠DC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D=90°-∠DCB =90°-25° = 65°(等式性质) 4.证明:如图, ∵∠E=∠F (已知)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习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习题) ? 例题示范 例1: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线段AD 上 一点,P E ⊥A D 交B C 的延长线于点E .若∠B A C =60°, ∠ACB =85°,则∠E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A D C E F P 1 解:如图, ∵AD 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2 BA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C =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0° ( 等式的性质 ) 在△ACD 中,∠1=30°,∠ACB =85° ∴∠EDP =180°-∠1-∠ACB =180°-30°-85° =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E ⊥A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PD =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E EDP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E EDP ∠=?-∠ 9065=?-? 25=? (等式的性质)

①读题标注 ? 85°30°30°1P F E C D B A ②梳理思路 要求∠E 的度数,可以将∠E 放在Rt △PDE 中,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解,由PE ⊥AD ,则∠EPD =90°,所以需要求出∠ADC 的度数.结合已知条件,把∠ADC 放在△ADC 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解. ③过程书写 解:如图, ∵AD 平分∠BAC (已知) ∴1 12 BAC ∠=∠ (角平分线的定义) ∵∠BAC =60° (已知) ∴∠1=30° (等式的性质) 在△ACD 中,∠1=30°,∠ACB =85° ∴∠EDP =180°-∠1-∠ACB =180°-30°-85° =65°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PE ⊥AD (已知) ∴∠EPD =90° (垂直的定义) ∴90E EDP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90E EDP ∠=?-∠ 9065=?-? 25=? (等式的性质) ? 巩固练习 1. 在△ABC 中,123A B C =∠:∠:∠::,则A =∠___,B =∠___.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60°α B A 北北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课) 学习目标:1.分清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 2.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 学习难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灵活运用 学习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 3.平行线的判定有哪些?(1)同位角,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性质是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相等或互补. 判定是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2)联系:它们都是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为前提; (3)总结:已知平行用性质,要证平行用判定4.重要的结论: (1)过一点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3)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 二、基础训练 1.如图,用吸管吮吸易拉罐内的饮料时,吸管与易拉罐上部 夹角∠2=70°,那么吸管与易拉罐下部夹角∠1=______度. 2.如图,若 AB ∥CD,截线EF与AB、CD分别 相交于M、N两点.请你从中选出两个你认为 相等的一对角____________. 3.如图,给出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其依据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如图,在A、B两地之间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A地测得 公路的走向为北偏东60°. 如果A、B两地同时开工, 那么∠α是时,才能使公路准确接通。 5.如图,直解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尺边上, 若∠1=56°,则∠2的度数为() A. 56° B. 44° C.34° D.28° 6.如图,∠1=40°,当∠B的度数为()时, 直线CD与BE平行。 A. 160° B. 140° C. 60° D. 50° 2 1

平行线性质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相交线 教学目标 1.经历基础知识梳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中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2.能够利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定义、定理蕴含的关系;并且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基本方法。并在证明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复习课,是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故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为起点,对邻补角、对顶角以及两直线平行知识进行梳理,提升学生的基本应用技能。故教学呈现仍注重以实践归纳为主,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结合说理推证的途径,逐步提炼来实现对本章相关知识的掌握,解决在学生中存在的易错点与混淆点,逐步加深对建模思想的理解.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整个单元的知识,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不够系统,故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来获取知识,体会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静态的图形,感知几何变换的思想. 采用的是“操作、探究、启发、交流、引导”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在书写格式上不作统一要求,可以用自然语言,可以结合图形进行说明,可以用箭头等形式表明自己的思路,也可以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说理、简单推理的过程。总之,要注意逐步提高、不要急于要求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书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相交线平行线知识的综合应用;

最新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每日一题目及答案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每日一题目及答案

平行线与三角形内角和的综合应用(每日一题) 1. 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 DF ⊥AB 于F ,ED ∥AC ,∠A = ∠B . 求证:∠EDF =∠BDF . F E D C A 2. 已知:如图,AD ⊥BC ,EF ⊥BC ,∠1=∠2.求证:AB ∥DG . 2 1 G F E D C B A 3. 在△ABC 中,∠ACB =90°, E 是BC 边上的一点,过C 作CF ⊥AE ,垂足为 F ,过B 作BD ⊥BC ,交CF 的延长线于D .若∠EAC =25°,求∠D 的度数.

F E D C B A 4. 已知:如图,AC 、EF 相交于点O ,∠E =∠F ,∠1=∠2. 求证:AB ∥DG . O 2 1 C G D F E B A 5. 已知:如图,AD ∥EF ,BF ∥DG ,∠A =∠B =∠G =35°. 求∠EFG 的度数.

G F D C B A 【参考答案】 1.证明:如图, ∵DE ∥AC ( 已知 ) ∴∠A =∠FED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 =∠B ( 已知 ) ∴∠B =∠FED ( 等量代换 ) ∵DF ⊥AB ( 已知 ) ∴∠FED +∠EDF =∠B +∠BDF =90°(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 ∴∠EDF =∠BDF ( 等角的余角相等 ) 2.证明:如图, ∵EF ⊥BC ( 已知 ) ∴∠B +∠1=90° (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 ∵AD ⊥BC ( 已知 ) ∴∠2+∠CDG =90° ( 垂直的性质 ) ∵∠1=∠2 ( 已知 ) ∴∠B =∠CDG ( 等角的余角相等 ) ∴AB ∥DG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难题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4.已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为40°,那么另一角是 度. 9.如图,已知∠l+∠2=180°,∠3=∠B,试判断∠AED 与∠ACB 的大小关系,并对结论进行证明. 13.如图,已知21//l l ,AB ⊥1l ,∠ABC=130°,则∠α= . 14.如图,直线AB ∥CD ,∠E FA=30°,∠FGH=90°,∠HM N=30°,∠CNP = 50°,则∠G HM 的大小是 . 16.如图,若AB ∥CD ,则( ). A .∠1=∠2+∠3 B.∠1=∠3一∠2 C.∠1+∠2+∠3=180° ∠l 一∠2十∠3=180° 17.如图,AB ∥CD∥EF,EH⊥CD 于H,则∠BA C+∠ACE +∠CEH 等于( ). A .180° B .270° C . 360° D. 450 例2 如图,某人从A 点出发,每前进10米,就向右转18°,再前进10米,又向右转18°,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 出发地A点时,一共走了________米. 变式训练: 1. 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 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 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 是150°, 第三次拐的角是∠C ,这时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 A C A A 1 A 2 18o 18o

平行,则∠C= . 22.如图,已知射线CB∥OA,∠C=∠OAB=10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 (1)求∠EOB的度数. (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 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 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例3 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已知∠1+∠2=100°, 求∠A的度数. 变式训练:1.如图, 已知:∠1=∠2,∠3=∠4,∠5=∠6. 求证: AD∥BC. 2.已知CD⊥AB于D,EF⊥AB于F, ∠DGC=105°,∠BCG=75°,求∠1+∠2的度数. A D B C 1 2 A E A B C D E F 2 3 1 4 5 6 B C A E G 2 1

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人教版)(含答案)

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2道,每道8分) 1.如图,若∠1=∠2,则( ) A.AD∥BC B.AD=BC C.AB∥CD D.AB=CD 答案:C 解题思路: ∠1和∠2是直线AB和直线CD被直线AC所截得到的内错角,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 2.如图,若AB∥EF,则∠ADE=_____,理由是_________.( ) A.∠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CE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答案:C 解题思路: ∠ADE和∠DEF是由两条平行直线AB和EF被直线DE所截得到的内错角, 若AB∥EF,则∠ADE=∠DEF,理由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 3.如图,两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八个角,可以判断a∥b的是( )

A.∠2+∠4=180° B.∠3+∠8=180° C.∠5+∠6=180° D.∠7+∠8=180° 答案:B 解题思路: 选项B: ∵∠2=∠8(对顶角相等) ∠3+∠8=180°(已知) ∴∠2+∠3=180°(等量代换)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 4.如图,下列推理及所注明的依据都正确的是( ) A.因为∠1=∠ABC,所以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因为∠2=∠3,所以DE∥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因为DE∥BC,所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因为∠AEB+∠C=180°,所以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答案:C 解题思路: 选项A中,由条件∠1=∠ABC,∠1和∠ABC不是同位角、内错角,而且也转化不成这样的角,所以不能证明DE∥BC,故选项A错误; 选项B中,条件是∠2=∠3,结论是DE∥BC,依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项B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讲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角是平面几何图形中最活跃的元素,前面我们已学习过特殊角、数量关系角等角的知识.当两条直线相交或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就产生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位置关系角,进一步丰富了角的知识,它们在角的计算与证明中有广泛的应用. 与平行线相关的问题一般都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 由角定角 已知角的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性质)确定其他角的关系. 2.由线定线 已知两直线平行→(性质)角的关系行→(判定)确定其他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方法: (1) 同位角 相等,两直线平行。 .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基础训练】 1.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填序号 )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定有同位角,所以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2)两直线不平行,同旁内角不互补. (3)如图,若1l ∥2l ,则∠1+∠2=180°. (4)如图,AD∥BC ,则∠B +∠C =180°. (5)平行线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 .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 与CD 没有交点,则AB ∥C D;④若a ∥b ,b ∥c ,则a 与c 不相交.⑤两条射线或线段互相垂直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A .1个 B.2个 C .3个 D .4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