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公开课饮马长城窟行教学设计粤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4
饮马长城窟行授课教师:谢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以及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2、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3、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评价。
过程与方法1、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能够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鉴赏诗歌。
2、在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3、理解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和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味古代女子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1、把握《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感情。
2、把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1、体味诗中表达的情感。
2、如何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法;点拨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4分钟)播放琼瑶编曲的《青青河边草》,问同学们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同学说相思。
那么是借什么表达相思的呢?青草。
草一直是古人表达思念的物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相思的汉乐府诗歌《饮马长城窟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与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1分钟)1、前人对乐府诗特点的概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三、预习检查(1分钟)1、字音:饮yìn马夙sù昔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鲤鱼四、释题(3分钟)《饮马长城窟行》:汉代乐府旧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借助饮马,曲名由此得来。
《文选五臣注》有文字记载:“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
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
”《乐府诗集》卷三十八云:“(《饮马长城窟行》)一曰《饮马行》。
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而作是曲也。
”可见远离家乡在外行役的人,于长城下寻找泉窟,让马饮水休息,且生活艰苦,而使《饮马长城窟行》逐渐成为行役艰苦的生活写照,也因行役者是闺中妇人思念的对象,故又转为妇女思念良人的题材,或是借妇女思念良人抒发征人内心对家人思念。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8 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以及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2、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3、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能够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鉴赏诗歌;
2、在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
3、理解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和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味古代女子的爱情观。
2学情分析
1、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2、高一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在理解情感、分析形象、把握手法方面依然是教学的重难点;
3、高一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理性,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感情;
2、把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1、体味诗中表达的情感;
2、如何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马长城窟行》;(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3)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认识唐代诗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关切;(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2)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2)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饮马长城窟行》;(2)引发学生对诗文主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知诗文内容;(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解读诗文,交流心得体会;(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们的理解。
4. 诗歌欣赏(1)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体会诗文的语言美、意象美和情感美;(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诗文,谈谈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感悟;(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诗文主题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四、作业布置1. 朗读、背诵《饮马长城窟行》;2. 写一篇关于《饮马长城窟行》的读后感;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饮马长城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饮马长城窟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歌鉴赏和写作。
三、教学重点
1.饮马长城窟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
1.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歌鉴赏和写作。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课堂讨论法。
3.课外阅读法。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饮马长城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讲授
教师讲解饮马长城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并介绍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饮马长城窟的看法和感受,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4. 课外阅读
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相关的诗歌和文章,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诗歌鉴赏和写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歌鉴赏和写作,让学生通过诗歌的表达方式,深入了解饮马长城窟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
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外阅读情况。
2.学生的诗歌鉴赏和写作成果。
八、教学反思
1.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
2.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马长城窟行》;(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4)了解有关长城的历史文化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担当;(2)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解读;2. 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 有关长城的历史文化知识。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词汇的理解;2. 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3. 诗歌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文、注释、图片等;2. 学生预习诗文,查阅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2)展示长城图片,引发学生对长城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饮马”、“长城窟”等;(2)教授诗歌鉴赏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
5. 拓展延伸(1)介绍有关长城的历史文化知识;(2)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在中华民族中的象征意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诗歌鉴赏方法。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文;8. 板书设计《饮马长城窟行》王之涣饮马长城窟,__(意象)__思乡怀人,__(情感)__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文的流利程度;2. 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3. 对诗中意象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4. 对有关长城的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5. 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汉乐府两首教学目标:1. 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
3. 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教学重点:以《饮马长城窟行》为主要内容,学习汉乐府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赏析汉乐府诗?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分析比较在方法教学。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真爱,作为一直以来人们所苦苦追寻的东西,它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诗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二)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1.蕴含浓厚的生活气息。
2.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3.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三)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其大概内容是什么?1.《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
2.《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
3.《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
4.《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
三、整体感知:(一)同学结合注释默读诗歌,理解大意,积累字词。
(二)全班齐读,教师正音。
饮yìn马夙sù昔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鲤鱼(三)同学讲述本诗主要内容。
明确:妇人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
四、理解赏析。
(一)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划出妇女一系列行为动作。
明确:思远道-梦见之-忽觉-展转-接鲤鱼-烹鲤鱼-长跪读素书。
(二)教师引导,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思远道”,那为什么又说“远道不可思”?明确:这是反话,同时,妇女深知爱人远在他乡,思念无益,也无用。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马长城窟行》。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和词语的含义。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展现的壮丽山河,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背景知识。
2.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词语释义、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饮马长城窟行》的背景和作者曹操。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结合注释,释义生僻词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释义、句子结构和意义。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风格。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诗歌时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饮马长城窟行》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饮马长城窟行》与其他古代诗歌的异同,如《登鹳雀楼》、《将进酒》等,深入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饮马长城窟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梳理字音、诗意1、题解:“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
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
“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2、梳理字音饮(yìn)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sù 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jué 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mèi ,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wèi我双鲤鱼。
呼儿烹pēng 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重点字词注释: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
夙昔:指昨夜。
展转:亦作“辗转”,漂泊不定。
这里是说在他乡作客的人行踪无定。
“展转”又是形容不能安眠之词。
如将这一句解释指思妇而言,也可以通,就是说她醒后翻来覆去不能再入梦。
枯桑:落了叶的桑树。
这两句是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
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我的想念。
媚:爱。
言:问讯。
以上二句是把远人没有音信归咎于别人不肯代为传送。
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就是刻成鲤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
一说将上面写着书信的绢结成鱼形。
烹:煮。
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
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
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根上。
跪时将腰伸直,上身就显得长些,所以称为“长跪”。
“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4、译文: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令我思念远行在外的丈夫。
远在外乡的丈夫不能终日思念,但在昨夜的梦里我见到了他。
饮马长城窟行-粤教版必修1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骑马穿越长城的历史背景。
•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尊重并接纳其他文化。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城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穿越长城的民俗故事。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于古代民俗的理解和把握。
•如何积极主动地尊重和接纳其他文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国的长城历史和文化底蕴。
•结合图文展示,带领学生体验穿越长城的感受。
2.阅读理解•学生认真阅读古代传说《饮马长城窟行》这篇文化故事,并配合文中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体验。
3.多元文化交流•在教室中设置多样化的文化元素和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活动。
•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各自所在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并展示给全班。
4.合作小结•探讨本次活动中所体现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及它们对民俗文化的表现和体现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以长城为主题,做一个小小的文化展览,请精心设计和布置好展览品,并在展览期间进行口头介绍。
五、教学反思•融合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元素,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多元性和文化的普遍性,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化的接纳和理解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及文化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感和集体荣誉感。
汉乐府两首导学案文学常识积累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乐府诗:乐府机构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汉乐府的代表作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孤儿行》《东门行》《妇病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上邪》的艺术特点?诗中通过运用起兴的手法,把自然界中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来形容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本诗的抒情方式有何特点?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直抒胸臆,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执着坚定。
饮马长城窟行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根据抒情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
一个女子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第一层(开头到“展转不可见”)思妇昼思夜想的殷切和悲伤;第二层(“枯桑知天风”到“谁肯相为言”):寒门独居的痛苦和不平;第三层(“客从远方来”到最后)喜获夫信的情况。
第一层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第一层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女主人公的感情?比兴顶真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第二层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比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答案:以枯桑和海水起兴,同时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到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在家的痛苦、悲凉。
第三层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想一想发挥想象力,想想诗中女子与她的丈夫的命运又会怎么样?小结本诗艺术特点?叙述、抒情结合自然,情感真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质朴,通俗易懂拓展阅读青青河边草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马长城窟行》。
(2)理解诗中的典故、意象和寓意,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
2. 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分析。
3. 古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把握。
2. 诗人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3. 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全文、注释、译文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提前预习诗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饮马长城窟行》,提问:“饮马长城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在这里“行”?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典故,如“长城”、“窟”、“黄河”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
(2)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
5. 拓展延伸:(1)介绍古代长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国家大事。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8. 板书设计:《饮马长城窟行》王之涣长城、窟、黄河国家、民族、命运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汉乐府两首》(上邪、饮马长城窟行)教案设计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饮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2.诗歌中的想象三、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教学过程1.关于汉乐府(提前引发材料给同学,教师作适当点拨)1)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2)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浓厚的生活气息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3)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上山采蘼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2.同学自读,积累字词1)读音:上邪ye2 雨雪yu4 饮yin4马夙su4夕自媚mei4 遗wei4 烹peng1调2)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展转,“展”通“辗”3)词类活用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4)语段积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3.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
【教学设计】《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粤教版)《饮马长城窟行》教学设计《饮马长城窟行》这篇文章源于粤教版第四单元古典诗歌鉴赏的第一篇文章中的汉乐府两首中的其中一首,作者想要通过对于文章中意象等的选用,来让同学们对汉乐府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来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了解关于“乐府”的知识,学习汉乐府民歌的特色。
PPT课件和纸质版教学设计一、导入二电视剧《青青河边草》主题曲里有这样一句歌词“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海角路不尽,相思情未了”。
这句歌词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青草与相思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它们并列起来说呢?点拨:用了起兴的手法。
连绵不绝的青草延伸到远方,女子的相思也连绵不断地跟着青草延伸到远方,思念远方的亲人。
其实,这句歌词是琼瑶写的,但实际上它来源于一首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那么,在《饮马长城窟行》它的原句是怎样描绘的呢?描绘了哪些内容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二、基础知识1.生词饮(yìn)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2.作者及主旨《饮马长城窟行》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边塞诗。
全诗立意高远,言辞从容,层次分明,音韵优美,达到了艺术手段与个中立意的高度统一,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和宫廷诗的艳丽,堪称唐诗的辟荒之作。
三、诗歌赏析1、“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属于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明确:用了起兴的写法,位于全诗开头,既是对沿河青草的生动描述,又是以连绵不绝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塞下曲饮马长城窟行教学方案设计一、引言《塞下曲饮马长城窟行》是一首古代文学名篇,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本教学方案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塞下曲饮马长城窟行》的诗意和艺术特点;2. 学习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和播放相关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长城和古代文化的好奇心。
2. 课文阅读老师朗读诗歌《塞下曲饮马长城窟行》,学生跟读诗歌,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讨论分析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诗歌的题材和情感表达;-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
4. 背景知识讲解老师通过讲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对于古代人民的重要性以及长城文化的影响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5. 创作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绘画、写作或演讲等作品。
6. 朗诵比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诵比赛,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艺术表达能力。
7. 讨论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朗诵表演,引导他们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与讨论,增进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在诗歌理解和文学鉴赏方面的能力;2.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重点评价他们对诗歌主题的表达和艺术性的体现;3. 对学生的朗诵进行评价,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情感的传达。
五、教学延伸1.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2. 拓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欣赏和分析其他古代文学作品;3. 组织学生参观与长城相关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加深他们对长城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粤教版必修1高一语文第18课课件:汉乐府两首
饮马长城窟行
导读:本文粤教版必修1高一语文第18课课件: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第18课《汉乐府两首饮马长城窟行》(粤教版必修1)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
上邪!yé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shuāi
山无陵,江水为竭,líng
冬雷震震,夏雨雪,yù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中正是通过运用比兴的手法,把自然界中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来比喻女子不会与她的爱人分手的坚定之心。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饮马长城窟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饮马长城窟行》。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饮马长城窟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诗文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读。
(2)诗文意境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饮马长城窟行》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文中提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句解析:(1)教师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感悟诗文的意境。
5. 情感体验:(1)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文的感悟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培养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饮马长城窟行》。
2. 写一篇关于《饮马长城窟行》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文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城窟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2. 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文的意境。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饮马长城窟行》与其他古诗的异同。
饮马长城窟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以及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2、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
3、培养鉴赏汉乐府诗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评价。
过程与方法1、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能够通过对语言、意象、手法的分析鉴赏诗歌。
2、在诵读中体味诗中表达的复杂的感情;3、理解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和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味古代女子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1、把握《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感情。
2、把握常见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1、体味诗中表达的情感。
2、如何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法;点拨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4分钟)(展示李清照《一剪梅》,学生齐读全词。
)提问: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闺中女子对在外的丈夫或情人的思念)爱情是人世间永恒的主题。
爱情在给带给我们两情相悦的甜蜜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分离相思的痛苦,但是真爱却一直是人们所苦苦追寻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涉及爱情内容的汉乐府诗歌《饮马长城窟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女子对所爱的真挚与执着。
二、文学知识积累(1分钟)1、前人对乐府诗特点的概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三、预习检查(1分钟)1、字音:饮yìn马夙sù昔自媚mèi 遗wèi 烹pēng鲤鱼四、释题(3分钟)《饮马长城窟行》:汉代乐府旧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借助饮马,曲名由此得来。
《文选五臣注》有文字记载:“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征人路出于此而伤悲矣。
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
”《乐府诗集》卷三十八云:“(《饮马长城窟行》)一曰《饮马行》。
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征戍之客,至于长城而饮其马,妇人思念其勤劳而作是曲也。
”可见远离家乡在外行役的人,于长城下寻找泉窟,让马饮水休息,且生活艰苦,而使《饮马长城窟行》逐渐成为行役艰苦的生活写照,也因行役者是闺中妇人思念的对象,故又转为妇女思念良人的题材,或是借妇女思念良人抒发征人内心对家人思念。
五、整体感知1、齐声朗读课文。
(1分钟)2、请同学结合注释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并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性很强,它主要是通过对人、景、事的描写和叙述抒发感情。
本诗写了什么人,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分钟)明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3分钟)示例:(1)主人公:一个女子;一个正在思念丈夫的女子(古代称这类女子为“思妇”)。
(2)事情:①昼思夜想(开头——展转不可见)②寒门独居(枯桑知天风——谁肯相为言)③喜获夫信(客从远方来——下言长相忆)(3)感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妇人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
)追问:根据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本诗是围绕诗中哪个字来展开的?明确:思(板书)。
3、女性,是很情绪化的。
她们的感情细腻,而且容易发生变化。
那我们就来看看,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明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板书)(2分钟)示例:思念的悲伤→独居的寂寞→获信的欣喜六、品味鉴赏1、本诗表现的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那么“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等描写岂不是与诗歌主要内容无关?是否可以删除?说说你的理由。
(5分钟)明确:(1)不可。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理由陈述。
示例:①“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文章中内容必须服从服务于中心)A、艺术手法:比兴。
比,比喻。
这里的“绵绵”既是指草的绵绵,也是指思念的绵绵,是一种暗喻。
兴,“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里是先言草的“青青”来引起后面的思念绵绵。
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领起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B、表达效果:开头用比兴的手法,既写眼前景:春草绵延不绝,也喻含对远方征人悠悠的思念。
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A、艺术手法: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季节的特点,烘托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B、表达效果:(示例)(A)枯了叶的桑条尚且知道天风,深藏的海水尚且知道天寒,你知道我对你的思念吗?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绵绵思念。
(B)枯了叶的桑条尚且知道天风,深藏的海水尚且知道天寒,难道你对我没有一点点思念吗?表达对丈夫的一种埋怨,由爱而生怨。
(C)枯了叶的桑条尚且知道天风,深藏的海水尚且知道天寒,难道你不知道季节的变化,不知道该回家了吗?(D)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到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外出不在家的痛苦、悲凉。
(3)教师点拨:比兴手法是汉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2、本诗除了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还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何效果?(8分钟)明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示例:(1)顶真: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开头(引导学生注意诗句的特点:前面一句的结尾的两个字跟后一句的开头的两个字是一样的),这样的手法称为“顶真”。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它的表达效果是使首尾衔接,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环环紧扣,叙事清晰,便于记诵的作用。
(2)对比:A、“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梦中丈夫在我身旁,是甜蜜的,是她一直期盼的,但梦醒后发现只是空欢喜一场,丈夫在他乡。
这里通过梦中跟梦醒的对比,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落差,表达了女子的失落和内心的悲伤。
B、“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別家亲人欢聚,而自己是门前冷落,衬托出诗中女主人公的孤独、悽涼。
(3)细节描写:“长跪读素书”:“长跪”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恭敬及女子心中的庄重和激动,也反映了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4)借代与比喻:双鲤鱼,借代书信;烹鲤鱼,比喻打开木盒。
利用借代和比喻的表现手法,描写客送夫信,表现主人公收信的欣喜和读信的急不可待。
(5)反语:“远道不可思”:“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看似矛盾的话,表达了主人公深知爱人远在他乡,思念无益,也无用,却又欲罢不能的复杂情感。
3、诗歌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用“主人公是一个……(特点)的……(身份)的形象”的格式概括。
(2分钟)明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示例:一个对所爱的真挚、执着,在家中苦苦等待,满腹相思泪的思妇形象。
七、合作探究1、细细品味诗歌的结尾两句,思考(10分钟,思考5分钟,回答5分钟)(1)你认为诗中主人公最后的感情是怎样的?这样的结尾有何妙处?明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示例:①收到丈夫的来信,本来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这封信给主人公带了短暂的欣喜和慰藉,但是从“下言长相忆”中,我们可以看出,欣喜和慰藉过后,应该还是漫长的等待和思念,因为夫妻间还得长时间的相思。
②妙处:A、言有尽而意无穷,言简义丰。
B、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2)你除了从诗歌中解读到了女子的情感,还有没有解读出其他的意蕴?明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示例:①丈夫对妻子无限的思念。
A、夫妻长时间的别离,丈夫写信回家本该有千言万语要对妻子说,然而下笔时却只有“加餐饭”“长相忆”寥寥几字,可见千言万语不知从何下笔,而两句简单的嘱咐却已胜过了千言万语。
B、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诗中虽只字未提丈夫的情况,但我们任可以想到他心中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
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课堂小结(2分钟)全诗写思妇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从开始的魂牵梦萦,忧心缠绵,到收信的欣喜,再到看信后重逢的希望落空,通过多方描写,將思妇复杂而微妙的內心世界,作了完整而深入的刻画。
而就在思妇的相思苦闷发展到顶点时,诗却在含蓄得近乎平淡中结束,留下不尽的余味让读者去体会,去思索。
全诗纡回曲折,缠绵殷切,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素朴的语言表现里,情味无限,感人至深。
从诗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真谛。
九、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诗歌,比较本文与裴子野《饮马长城窟行》的异同。
(10分钟)饮马长城窟行裴子野《诗纪》云。
一云拟青青河畔草。
亭亭山上柏,悠悠远行客。
行客行路遥,故乡日迢迢。
迢迢不可见,长望涕如霰。
如霰独留连,长路邈绵绵。
胡马爱北风,越燕见日喜。
蕴此望乡情,沈忧不能止。
有朋西南来,投我用木李。
并有一札书,行止风云起。
扣封披书札,书札竟何有。
前言节所爱,後言别离久。
明确:(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示例:(1)相同点:①情感:②手法:(2)不同点:①口吻不同②十、课后练习比较第四单元中《静女》、《氓》、《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上邪》、《饮马长城窟行》等与爱情有关的诗中女主人公形象有何异同?【板书设计】饮马长城窟行情:妇人对远行未归的丈夫的思念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思念的悲伤 独居的孤独获信的欣喜读信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