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知识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22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中公学前教育学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科,其内容涵盖了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
在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中,有一些知识是必须背诵和掌握的,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辅导幼儿,提升教学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学前教育学必背的知识点。
1. 早期教育理论儿童发展理论•洛克对儿童关注的三个方面•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理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教育原则•以幼儿为中心•注重感知体验•达到教学目标2. 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班级管理•班级组织形式•班级活动流程•班级规章制度人员管理•教师招聘和培训•家长参与管理教育质量评估•幼教质量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流程3. 教学方法及技巧认知培养•色彩认知•动作认知•空间认知情感交流•情绪管理•喜怒哀乐的表达•情感沟通技巧4. 常见疾病防范知识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的预防•感冒的预防和处理•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防范事故预防与处理•跌打伤的初步处理•烫伤处理•中暑的应急措施5. 专业术语鉴别儿童心理问题•自闭症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区别•抑郁症与童年忧郁的区别教育工具名称•布置环境中的各种工具和器材•课堂教学用具的名称和功能以上就是学前教育学必背的知识点,通过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使幼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幼儿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应用这些知识,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学前教育指的是对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通常指0-6岁阶段的教育。
学前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语言沟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处在敏感期,因此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特点学前教育的原则和特点主要包括:1.以儿童为中心:学前教育应以儿童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为出发点,关注儿童的整体成长。
2.体验式教育:学前教育注重儿童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探索来学习,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学前教育注重多种教育形式的结合,如游戏教育、情感教育、美育等,丰富孩子的学习体验。
三、学前教育的基本内容1.健康教育:包括生活习惯的培养、食物营养的重要性等,帮助儿童构建健康生活方式。
2.语言沟通: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意识。
3.社会情感:重视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认知和情商。
4.认知发展:包括认知、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1.游戏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培养儿童的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环境,家长应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的成长。
3.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是孩子正式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育方案。
五、学前教育的评估和反馈1.评估方式:学前教育的评估主要以观察和记录为主,结合家庭联系和家长反馈等多方面信息,全面评估儿童的发展情况。
2.反馈机制:及时向家长反馈儿童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表现,共同制定促进儿童发展的计划。
六、学前教育的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儿童教育理念的更新,学前教育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学前教育将更加重视个性化教育,注重家园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助力每个孩子全面成长。
以上就是关于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一些重要内容,希望可以为您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学前教育学必记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作为学前教育学的学习者,掌握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一、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儿童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学前教育学理论等。
在学前教育学的研究中,儿童发展理论被广泛运用。
其中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爱泼斯坦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心理学理论则重点关注幼儿的学习心理、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理论则紧密结合实践,研究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是学前教育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知识点。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国家政策、社会需求、教育改革等紧密相关。
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学前教育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学前教育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前教育的课程包括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品德与生活教育等。
对于学前教育学的学习者来说,了解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四、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是学前教育学中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包括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
学前教育中,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学前教育的评价与反馈学前教育的评价与反馈是学前教育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前教育的评价应当综合考虑幼儿的智育、体育、美育和品德与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同时,及时给予幼儿正面的反馈,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我认知。
六、学前教育的家园合作学前教育的家园合作是学前教育学中需要关注的知识点。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学的学习者应当了解如何与家长有效地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七、学前教育的专业素养学前教育学的学习者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从出生到六岁儿童的教育。
(广义: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有目的的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
)(狭义:机构教育,即在学前专门机构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产生影响的活动。
)2.幼儿园教育: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教师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对3~6岁幼儿园施加影响,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
3.儿童观:对儿童地位和权益的看法,对儿童特质和能力的认识程度,对儿童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看法。
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
4.幼儿园教师:在特定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利用专门的设施,按照特定的章程,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行为的专业人员。
5.幼儿园课程:在学前教育机构的安排下所进行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或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成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6.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7.学前教育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的活动8.学前教育活动设计:教师为达到促进儿童发展的目的,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和组成部分的安排与组织。
9.档案袋评价法:伴随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所出现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是一种强调“动态”的评价模式。
P23410.师幼关系:也称师幼互动,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11.行为性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12.生成性目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13.表现性目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14.单元主题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一个单一或一个主题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学前教育学是指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儿童在0-6岁这一重要阶段的学习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前教育学,以下是一些必备的知识点。
一、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的核心是根据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活动。
儿童的发展可以分为认知、语言、身体、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这些关键阶段对于设计教育方案至关重要。
1. 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迅速增长,他们开始理解和解决简单问题,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2. 语言发展:儿童在学前阶段发展语言的能力非常关键。
他们能够掌握词汇,理解和使用简单的语法结构。
3. 身体发展:学前阶段是孩子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通过运动和玩耍来提高协调性、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4. 社交发展:学前儿童开始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相互交流和合作。
他们培养了友谊和共享的意识。
5. 情感发展:学前阶段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并学会兼顾他人的情感。
二、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为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需要符合一些基本原则。
1. 平衡性原则:教育活动应该平衡地涵盖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保证他们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2. 适应性原则:教育活动应该根据个别儿童的兴趣、需求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3. 互动性原则:教育活动应该鼓励儿童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连接。
4. 渐进性原则:教育活动应该根据儿童的认知和发展水平,有计划地逐步引导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5. 综合性原则:教育活动应该将不同领域的学习融入其中,让儿童在多个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教育环境的创设学前教育需要提供一个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环境要素。
1. 安全舒适:教育环境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干净的空间,让他们放心地探索和学习。
2. 视觉刺激:环境中需要提供各种有趣的视觉刺激,如鲜艳的色彩、图画和绘本,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其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内涵一、学前教育的概念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包括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广义的学前教育: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分为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也叫学前公共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的特点: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
学前社会教育的特点: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专业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以教育为主要任务。
也是历史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开办了一所招收1~7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原意为“儿童的花园”),他被称为“学前教育之父”。
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时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
二、国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化2、学前教育机构多样化3、教育质量的提高4、学前教育手段现代化三、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一)我国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是1903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1904年清政府将其改为武昌蒙养院)。
(二)旧中国的幼儿教育陶行知——南京燕子矶乡村儿童团(抨击旧中国的幼儿园害了三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教育)。
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三)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历史的转折2、曲折起伏的前进3、学前教育在改革开放中腾飞(1)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2)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1989年6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并于1996年6月正式施行。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教育的根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P5是由特意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肯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肯定社会需要的人活动.2.教育者P5但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当教育责任的人都是教育者。
3.受教育者P6在教育中承当学习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4.教育内容P7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5.终身教育P12是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
6.全民教育P12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根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肯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二、简答题1.现代教育的开展趋势P12〔1〕全民教育是教育开展的方向;〔2〕终身教育;〔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P10〔1〕教育的开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公平依旧存在3.教育对个体开展的主导作用表达在哪些方面?P10〔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表达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开展的方向〔2〕教育,尤其是学校的教育,由受过特意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开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3〕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开展制造主客观条件〔4〕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开展。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一、名词解释1.物质环境P14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
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精神环境P15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3. 广义的文化P19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狭义的文化P19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ZJ、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学前教育原理知识点一、幼儿发展理论1.蒙台梭利理论:强调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提倡先天下人,后天下学科。
2.皮亚杰理论:强调儿童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发展,阶段性发展的概念。
3.维果茨基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性,文化影响儿童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幼儿教育方法1.游戏教育:通过游戏,幼儿能够体验和认识世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2.教学探究: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真实和意义的环境中学习。
4.直接指导:成人有目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直接传授知识和技能。
三、幼儿教育环境1.物质环境:包括教育场所、教育设施、玩具和教育材料。
2.人际环境: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
3.教育氛围:营造积极、和谐、尊重和关爱的教育氛围。
4.艺术环境:声音、色彩、形状等元素的有机结合,激发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师角色与教育行为1.良师模范:教师是幼儿的良师益友,应该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榜样。
2.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组织好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
3.评价者和改进者:教师要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方法和环境。
五、家庭与学前教育1.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场所,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家庭应提供安全、温馨和稳定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刺激和学习机会。
3.家长应积极参与幼儿教育,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六、评价与反思1.评价是对幼儿发展和学习过程的总结和判断。
2.评价应立足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3.反思是评价的基础,通过反思可以发现不足,改进方法和环境。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学前教育学是指对 0-6 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学前教育学领域,有许多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需要教师和专业人士熟练掌握。
以下是一些学前教育学中的必背知识,涵盖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1. 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学前教育:指0-6岁儿童在未接受义务教育前,接受的早期教育。
目的是促进儿童综合发展,为其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教育目标:学前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方法:学前教育注重通过游戏、亲子互动、情感交流等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2. 学前教育学发展历程学前教育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传统阶段:以“放养式”教育为主,重视孩子的生存与发展,但教育内容和方法较为单一。
•现代阶段:注重个性化教育,提倡启发式教学,重视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未来趋势:学前教育将更加注重包容性教育和终身学习,倡导多元化、平等化的教育模式。
3. 学前教育学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在认知发展中的主动探索和适应过程,提倡“构建式学习”。
•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受文化环境影响,注重社会互动与情境创设。
•艾森克的情绪智力理论:强调情绪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提出情绪智力对生活和工作都是重要的。
4. 学前教育学实践经验•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提供安全、温馨、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运用教育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教育游戏可以引导儿童学习,培养其综合素质。
•家校合作:家庭是儿童最初的教育环境,学校和家庭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儿童的发展。
以上是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熟悉并注重这些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为学前教育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学前重点知识点总结1. 语言和沟通技能语言发展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需要学会使用语言来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来帮助孩子们扩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唱歌、词语接力、造句游戏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故事书、绘本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讲故事的能力,培养他们对语言的兴趣。
2. 数学概念和技能数学是学前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前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计数、分类、图形等概念来引导孩子们对数学的认识。
例如,可以利用玩具、积木等教具来进行数数游戏、比较大小、找规律等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3. 社交技能学前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技能,包括与他人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等。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也可以利用故事、绘本等教具来引导孩子们了解友谊、情感表达等社交技能。
4. 身体技能和协调学前教育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身体技能和运动协调能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灵活运动。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舞蹈、体操等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发展身体技能,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户外活动、户外游戏等方式来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协调和灵活性。
5. 帮助孩子发展自理能力学前教育还注重帮助孩子们培养自理能力,包括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示范等方式来教导孩子们学会自理,激发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同时,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来帮助孩子们了解生活常识和安全意识。
以上是学前教育的重点知识点和教学方法,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基础,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兴趣和能力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创造有趣、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
1、儿童学习发展:儿童学习发展指其形态变化、意义转化、技能结构变化和思维发展,还包括人格、特殊性和社会性发展;
2、学前教育机制:学前教育机制包括家庭教育、社会群体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
3、学前教育理念:学前教育理念指全面发展理念、和谐发展理念、多样性发展理念、实践教育理念;
4、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包括政治思想课程、综合素质发展课程、语言文字课程和自然与社会科学课程;
5、学前教育教学法:学前教育教学法包括活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技能训练法、生活体验法、体育教学法和艺术教学法;
6、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育评价应该从儿童发展全面性出发,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以及儿童自评和群体评价;
7、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应该建立科学的培训、考核机制,提高教师和行政人员的素质,以及完善示范校的建立和运行;
8、安全卫生管理:学前教育机构应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具备一定的安全和消灭灾害的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学前教育环境安全性。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幼儿园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学科。
它包括了许多章节和知识点,涵盖了幼儿发展、幼教课程、幼儿园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学前教育学中一些重要的章节及其相关知识点。
一、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具体的知识点包括:1. 儿童生理发展: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进程,如大脑、骨骼、肌肉等的发育;2.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认知、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如儿童的认知阶段理论和语言发展阶段;3. 儿童社会发展:儿童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如幼儿的友谊、协作等。
二、幼教课程幼教课程是学前教育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需要了解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具体的知识点包括:1. 幼儿教育目标: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原则,如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 幼儿教育内容:幼儿园各学科的课程内容,如语言、数学、科学等;3. 幼儿教育方法:幼儿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如观察记录法、游戏教学法等。
三、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管理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需要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具体的知识点包括:1. 幼儿园管理原则:幼儿园的管理目标和原则,如以儿童为中心、灵活多样等;2. 幼儿园管理体制:幼儿园的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如园长、教师、家长等的角色与责任;3. 幼儿园管理方法:幼儿园管理中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如幼儿园的规划、组织、实施与监督等。
四、幼教研究幼教研究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需要了解幼教研究的方法和成果。
具体的知识点包括:1. 幼教研究方法:幼教研究中的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与技术,如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2. 幼教研究成果:幼教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和发展动态,如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案例分析和评价。
总结: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包括儿童发展、幼教课程、幼儿园管理和幼教研究等方面。
学前教育学知识重难点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会适应以及学习能力。
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的知识点众多,有些难以掌握。
本文将针对学前教育学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探讨。
一、儿童发展与心理学知识儿童发展与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儿童的心理需求以及促进儿童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学前教育者需要了解儿童在0-6岁期间的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如婴儿期的感知与运动发展、幼儿期的语言与认知发展等。
这些知识将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行为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2. 儿童心理需求:学前教育中,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非常重要。
儿童需要被爱、被关注、被尊重,同时也需要获得适度的自主和自由。
教育者应当注重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
3. 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育者需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例如儿童的注意力、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
这些知识有助于教育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
二、幼儿教育学知识学前教育的核心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学知识是学前教育学习的重难点之一。
1. 幼儿园教育课程:幼儿园教育课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教育目标、活动设计、教材选择等方面。
教育者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科学制定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多元能力,如语言、社交、科学等。
2. 幼儿园教育评价:幼儿园教育评价是对幼儿教育质量的客观评判和反馈。
教育者需要了解评价的目的、方式和方法,合理运用评价结果指导教学改进和提升。
同时,评价应当注重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而非仅仅侧重某一方面的成绩。
三、幼儿园管理与教育实践良好的幼儿园管理和教育实践是学前教育的保障和支持,但同时也是学前教育中的难点。
1. 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管理包括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学前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1.教育的概念:广义狭义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教育的本质属性:3.学前教育的概念: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
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
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学前教育: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儿童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意志、性格和行为等方面发展的活动。
(2)狭义的学前教育: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
4.学前教育的意义(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5.教育学与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学前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最基本、最普遍的研究方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4)个案研究法。
(5)质的研究。
(6)行动研究。
6.学前教育的形态(1)原始社会(2)奴隶与封建社会(3)18世纪后期(制度化)(4)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学前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诞生。
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的纽兰纳克创办了一所幼儿学校,目的是寻求儿童特别是社会底层家庭儿童的生存、健康和幸福之路,这堪称是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7.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历程(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8.世界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被誉为"幼儿园之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学前教育学知识重难点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也是打下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
所以,学前教育学知识的重难点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针对学前教育学知识的重难点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幼儿心理发展学前教育学知识的一个重点是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认知能力、情感、语言和社交能力都在快速发展,因此了解幼儿心理发展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帮助他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内容。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幼儿心理发展阶段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互动,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二、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学前教育学知识中的另一个重难点。
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兴趣、好奇心、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前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习知识,还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观念,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围绕这些目标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有效的学前教育教学方法学前教育学知识还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需要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以游戏为媒介进行教学。
游戏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开发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除了游戏教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情境教学的运用。
通过创造符合孩子实际生活的情境,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强记忆和理解。
家长在家中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亲子游戏和亲子阅读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四、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学知识的最后一个重难点是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而学前教育机构则是孩子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场所。
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紧密合作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应该加强沟通,互相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过程,形成良好的教育共同体。
此外,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前教育机构的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汇总一、概述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儿童教育的学科,旨在了解和掌握儿童早期的成长和发展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篇文章将对学前教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资料汇总。
二、儿童的发展与特征1. 生活习性与自理能力儿童在0-6岁期间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性,并逐渐培养自理能力,如穿脱衣物、洗手等。
2. 科学认知与语言能力在早期教育中,科学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通过观察和探索,儿童能够逐渐理解事物的本质,同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社会情感与人际交往早期教育强调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与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和家人、老师和其他孩子的互动,培养儿童的友善、合作、分享等品质。
4. 动手能力与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绘画、手工等活动,让儿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1. 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发展理论对幼儿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其中著名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2. 幼儿教育的目标与原则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
同时,幼儿教育还需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等。
3. 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在幼儿教育的内容方面,主要包括语言表达、社交礼仪、科学探索、艺术创作等。
而在幼儿教育的方法方面,注重以儿童为主体,通过游戏、操作、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育与游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自由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充分重视游戏的引导与设计,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五、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庭和学校合作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
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可以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共同关注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六、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践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
例如,分析一个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考察教师的教学策略、学生的反应以及教学效果等。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演进与发展一.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有哪几个时期?【P4】1.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2.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3.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二.现代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P8】1.学前教育趋于公共化和公益性2.托幼机构功能加强且形式多样化,幼儿入园率迅速提高3.关注学前教育公平4.重视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引起全球重视6.强调学前教育的文化性7.全纳教育将成为未来之路8.学前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战略地位三.生态发展观的代表人物:布朗芬布伦纳【P25】四.妇女与学前教育是什么关系?【P38】1.妇女与学前教育的历史渊源:父母在孕期及儿童早期所采取的决定和行动对儿童今后的发展将产生有力而深远的影响。
自古就有“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而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一般是潜移默化的教化,其效果取决于母亲在道德、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素质。
可以说,孩子是母亲的作品,是母亲的创造。
2.妇女与幼儿的独特关系:由于女性承担着人口再生产的任务,由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女性生育观、教育观和养育方式,对后代的成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首先,儿童的胚胎期须在母体中度过。
其次,幼儿的教养者主要是妇女。
3.妇女解放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妇女地位的变化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妇女参与社会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等实现其影响。
首先,妇女参加工作的比例直接影响学前教育。
其次,妇女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发展。
再次,妇女的婚姻和家庭状况直接影响学前教育。
最后学前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妇女解放,这也是妇女解放的重要举措。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P45】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非常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优生、胎教和儿童公育的理念。
二.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P45】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人类的导师”。
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1、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专门研究0-入学前儿童教育问题,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2、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1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机性○2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3、学前教育学的特点: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第二节、国外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学前理论的孕育阶段(原始社会-16世纪)(一)柏拉图《理想国》、《法律篇》中包含了许多关于学前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教育公共教育思想的地位(二)亚里士多德第一次退出划分年龄阶段的问题,以七年分为一个阶段(三)昆体良注重语言的发展,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的重大影响二、学前理论的萌芽阶段(17世纪-19世纪初)(一)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1、《大教学论》2、《母育学校》是夸美纽斯为父母们编写的一本儿童教育手册,是历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的专著,该书集中阐述了他的学前教育思想3、《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根据“通过眼见耳闻来学习”的观点编写的带有插图的教科书,是直接放到儿童手里的读物(二)卢梭法国教育家,教育名著是《爱弥儿》,读书以人、自然成长发展的“自然教育”为基础。
教育主张是:1、提倡自然教育2、教育应注重儿童精神的存在3、特别重视感官训练贡献:1、“儿童的发现”2、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三)裴斯泰罗齐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被誉为“孤儿教育之父”和“贫民教育家”学前教育论述:1、非常重视学前教育2、幼儿教育论就是家庭教育论3、提出直观教学的思想4、强调儿童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四)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代表作《新社会观》。
欧文相信,人格是通过环境而形成的,并想用幼儿学校的实验来证明。
建立“性格形成新学院”。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初创阶段(19世纪中期)福禄贝尔德国著名教育家,在研究学前公共教育问题和划分学前教育方面起很大的作用。
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必背考点一、幼儿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中,幼儿发展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1. 幼儿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的理论,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2. 情感发展: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社交技能等内容。
3. 社会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交行为等内容。
二、儿童行为管理幼儿教育中,儿童的行为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如何有效地引导儿童行为,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主要考点包括: 1. 行为管理策略:包括正面激励、惩罚、规则制定等方法。
2. 冲突解决:帮助儿童学会有效解决冲突和处理挫折的能力。
3. 自我调控: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
三、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育理论是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必背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不同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指导实际教学。
主要内容包括: 1.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重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提倡自由探索和实践。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统合幼教理论:综合不同理论,重视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四、幼儿园课程设计幼儿园课程设计是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中的关键考点之一。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如何设计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和兴趣的教育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 1. 课程目标: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符合幼儿认知和心理发展需求。
2. 课程内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育活动,包括游戏、手工、音乐等内容。
3. 评估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了解幼儿学习和发展情况。
五、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合作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合作是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如何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主要考点包括: 1. 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家长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指导。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育。
它在培养孩子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绪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概述学前教育学的各章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特点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系统教育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 幼儿性格活跃、好奇心强,学前教育应充分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2.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同时也包括对其感觉、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培养。
3. 学前教育需要有合适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第二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对于实施学前教育至关重要:1. 幼儿认知发展阶段:例如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感性思维阶段等。
2. 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学习语言的过程和阶段,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3. 幼儿情感发展:关注幼儿情感的培养与管理,包括教师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4. 幼儿社会性发展:了解幼儿的社会性需求以及社交技巧的培养。
第三章:学前教育学科与课程学前教育的学科与课程是保障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主要内容包括:1. 学前数学教育:早期数学意识的培养,包括数量概念、形状识别等。
2. 学前语言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开展一些简单的识字和拼音教学。
3. 学前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和实验意识。
4. 学前艺术教育: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第四章:保教知识与学前教育的管理保教知识与学前教育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教育效果。
以下是重要知识点:1. 儿童保健知识:关注幼儿的健康问题,包括饮食、睡眠、疾病预防等。
2. 幼儿游戏与活动:了解幼儿游戏与活动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如户外活动、角色扮演等。
3. 幼儿心理与行为管理: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如何引导幼儿良好的行为和情绪管理。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1、识记:(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
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
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
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
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
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
⑷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
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观1、识记:(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
2、领会:(1)“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在卢梭时代被大批先进的思想家所发现和认同。
(2)儿童是探索者和思想家——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皮亚杰。
(3)儿童是成人之师:在一定意义上,儿童是成人生活的导师,儿童的生活里蕴藏着人生的种种真趣、真谛。
第三章儿童与教育1、识记:(1)偏见:儿童、本能与恶。
(2)“吾道不孤”:罗素、梭罗、周作人、鲁迅(3)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的辩证关系:1、发展决定着教育;2、教育又创造着发展;3、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决定的。
(4)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维果茨基在《学前教育与发展》中提出“儿童的大纲”与教学的“大纲”两个概念2、领会:(1)“自然——使然”问题:“自然”是指人的天性,“使然”指后来的环境、教育、文化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性格、知识等。
常被还原为“先天——后天”、“天赋——经验”或“遗传——环境”。
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
(2)园丁说的贡献与局限:园丁说是现代儿童教育理论的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它把教师比作园丁,儿童比作种子、花木、庄稼,取譬种植来探讨儿童教育的规律,指出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有一个由内向外表达的过程,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这些观念都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观念。
但这种类比有局限,实际不儿童比种子或花木要复杂的多,教师的工作也复杂得多,尽管它们拥有共同的或共通的规律,人与植物毕竟也有不同的地方,仅仅是取譬种植谈论教育并不能揭示教育的全部内涵。
(3)顺性而动。
(4)儿童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
(5)教育应当尊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对于一个主体来说,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过渡存在一个不快不慢的最佳速率,这一速率恰恰是大自然规定的速率,这一速率亦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
教育应当尊重这一自然速率。
(6)学前教育:教学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教学的两个极端:3岁前儿童的教学的特点是“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维果斯基将这类教学称为自发型教学,是教学的一个极端现象,另一个极端现象是反应型教学,儿童自己的大纲与教学大纲相比微不足道。
学前教育应当更接近于自发型教学,学前教育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的大纲我”变成儿童自己的大纲的程度。
意大利瑞吉欧—爱米利亚学区的“方案教学”在体现这一观念方面是一个光辉的范例,“方案教学”主张,教师应当尊重儿童的兴趣与好奇心,应当尊重儿童自发的探索活动;教育的内容不再由教师一方单独抉择,而是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与儿童一起编制儿童的活动“方案”。
这是一种偏重于自发型一侧的自发—反应型的教学,真正保障了教育内容的大纲与儿童发展的大纲的一致性3、运用: 运用教学的“大纲”与儿童的“大纲”来分析现行学校的教学现状。
第四章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1、识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
(2)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
(3)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4)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
2、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任务:A、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做好宣传、汇报工作;B、加强对幼儿的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按照各个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C、动员广大家长群策群力,共同办好托儿所、幼儿园。
3、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式方法:个别方式(家庭访问、个别交谈、家教咨询、家庭联系本、电话或书信往来)和集体方式(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和科学育儿报告会、专题辨析会、家长开放日、活动日制度、宣传栏、展览台、黑板报和陈列室。
4、社区学前教育的特点:地域性、实用性、综合性、双向性。
5、领会:(1)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及相互的关系: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结构因素、家庭经济与物质条件因素、家长因素。
(2)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1996年国这教育委员会下令正式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在这个规程中增加了社区工作部分。
(3)学前教育机构的社区工作:A、确定幼托机构与社区间的定期联系制度;B、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办好幼托事业;C、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与教育资源,建立联合教育活动网络;D、因地制宜,设置和指导非正规幼托组织活动;E、家前教育机构适当参加社区教育工作,赢得群众对幼托事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3、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如何做好托儿所、幼儿园家长接待工作的?第五章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1、识记:托幼机构的物质环境的重要性(1)儿童生活的保障。
(2)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3)激发智力潜能。
(4)锻炼对环境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5)萌发爱护创造周围环境的意识。
园所基地的选择要求:1、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2、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3、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地带;4、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
2、领会:(1)托幼园所配置的动态性和参与性:环境的创设,应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变化;环境创设应教师幼儿共同参与。
(2)托幼园所配置的可持续发展性:在设计建筑物时,应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满足扩大招生、设专门功能室的需要。
3、运用: 尝试运用托幼机构的园舍配置原则来分析托儿所的现状。
1、实用和经济;2、卫生和安全,有助于健康;3、全面和多样;4、动态性和参与性;5、可持续发展性。
第六章学前教育机构中老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1、识记:(1)教师和幼儿相互作用的内涵:又称师幼互动,是专门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是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因素。
(2)师幼互动行为发生的条件:第一,在客观上,教师与孩子必须同时在场;第二,主观上,教师与孩子的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相互指向性行为。
(3)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行为的外显要素:一、施动者与受动者:师幼互动行为参与主体的称谓二、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具体互动行为的初级归类;三、互动行为的性质: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的概括性特征:1、就行为的实现方式,可分为言语型的行为与非言语型的行为;2、就互动主体情感特征:教师情感有正向情感、负向情感与中性性质的情感;幼儿的情感也有进取、畏惧与平和。
四、师糼互动行为的题与结果:施动者行为意图称为施动行为目的,受动者的行为意图称为反馈行为取向。
内隐要素:1、场景界定;2、角色认知;3、行为期待。
2、领会:(1)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制度的规定,幼儿园制度的安排决定了教师在介入与幼儿的互动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主体的建构;文化的安排,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师幼互动行自然与文化中价值取向与基本观念有关。
(2)师幼相互作用中的控制问题:第一,对幼儿的控制:幼儿教师没有必要试图监控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言行,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要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行为。
必须处理好:教育者控制的范围、控制的度、控制的弹性以及控制与激发问题;第二,教师的自控:教师的情绪情感及其表达方式对互动过程有重要的影响,不但影响幼儿的情绪,而且也影响整个教育活动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和幼儿互动中特别要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和、教师对自身的控制包括:控制日常言行、控制情绪、控制教学语言。
(3)理想的师幼互动形态:平视(指教师需要站在和幼儿水平的位置上去看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儿童最为自然的、真实的想法,去体会儿童经历的是什么,这些经历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什么意义)、支架教学(指教师在与幼儿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应该使自己给儿童搭架者的身份出现,帮助儿童完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
3、运用: 运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流程说明你的和儿童的一次互动过程(178)。
第七章学前儿童体育1、识记:(1)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生长是指构成身体的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以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在整体体形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还包括心理和行为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