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明代的诗文批评【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696.23 KB
  • 文档页数:2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明代的诗文批评

1.1复习笔记

一、明初的诗文批评

(一)宋濂

1.明初诗文,以宋濂、刘基、高启诸人为代表。

2.文学理论的总特点:或宣扬理学,强调文章为政教服务;或倾向复古,偏重摹拟。

3.具体作家的文学理论的特征

(1)宋濂文论中有异端因素,刘基论诗的力主讽刺,高启表现的诗人自觉意识。

(2)闽派的高棅和晚出的李东阳,所论都以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为本,标榜唐音,影响明代诗风。

(3)方孝孺则维护儒道而又特别推崇庄周、李白、苏轼作品的浪漫风格,对当时诗论中尊唐贬宋的风尚表示不满。

4.宋濂简介

(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

(2)著作:《宋学士文集》

他的《赠梁建中序》反映了其逐步并终于完全投向理学而摒弃文学。其文学理论,主要为这思想历程的反映。

5.宋濂的文学主张

(1)明道致用

宋濂在《文说赠王生黼》中,从巩固封建统治出发,提出了对文章内容和社会作用的要求。具体观点:

①他把文分为三等:立德之文为上,明道之文为中,失道之文为下;并对追求艺术辞采的美文进行了批判。由此司马迁、班固的文章也受到他的鄙薄。

②宋濂还要求诗歌为理学服务,把理学和诗学结合起来。只许诗歌宣扬理道,反对诗之抒情及写景、咏物等多种作用,取消了其艺术的特性。

(2)宗经师古

①宋濂推崇圣贤之道为至高,圣贤之文为至上,故其论文以宗经为归,以师古为法

这种理论,无非想证明封建制度的永恒合理存在,而要求文学更好地为之服务。在经历元蒙野蛮统治之余,这些说法当是适应新王朝恢复传统文化与封建秩序之要求的。

②宋濂论诗同样强调师古。

③宋濂的文学观点中也存在矛盾

他在《答章秀才论诗书》中指出师古以师意为上,师辞为下,要注意深入掌握比兴之义。它还进一步反对摹拟剽窃而崇尚创造。这就好像与他自己前面所说有冲突了。

④宋濂虽尚理学,却非醇儒,在实践中仍颇重文艺。

(二)刘基

1.刘基及其著作

(1)刘基,字伯温,青田人。

(2)著作:《诚意伯文集》。

2.刘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也受有道、法家的影响

(1)在《卖柑者言》和《郁离子》中的一些散文里,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虚伪,进行了揭露和讽刺。

(2)刘基认为《诗经》的精神,是以刺为主,所以诗歌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批判时政,讽刺邪恶,表达民情,这才是《诗经》的优良传统。

3.刘基论诗的主要精神

(1)刘基认定《诗经》中除了宗庙乐章的《颂》诗歌功颂德以外,《国风》、二《雅》,尤其是“变风”、“变雅”,大抵多于论刺;后来的诗人,多以诗歌作为向统治者献谀的工具,这就违反了《风》、《雅》的优良传统。

(2)关于诗歌的内容,他指出主要应当是表达穷苦而处于下层者的生活感情和有关政治社会多方面的现实情况,由此反映出社会风俗和政治治乱,这才有裨于世教。

(3)在表现方法和风格方面,他认为为了达到讽诫的目的,诗歌不但可以直指其事,还可以直斥其人,言明意显,《诗经》多此范例,是为诗之正道。

(4)刘基在创作和理论上所表现出的一些进步内容,大都产生在元末。

(三)高启

1.高启及其著作

(1)高启,字季迪,长洲人。

(2)著作:《高太史全集》。

2.高启在政治上抱着和封建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并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现实内容的诗歌,在这方面是有一定成就的。

3.具体观点

(1)其理论主要强调风格方面的摹拟,实开拟古主义一路。

(2)他认为诗歌必须具备多种多样的风格,而多种多样风格的形成,有赖于“兼师众长,随事摹拟”,这是他在学诗过程中长期摸索出来的一条道路。

(3)他主张诗人必须摹拟各家风格的特征。

(四)高棅

1.高棅及其著作

(1)高棅,字彦恢,更名廷礼,号漫士,福建长乐人。

(2)著作:《唐诗品汇》,凡九十卷,又拾遗十卷。

2.高棅的《唐诗品汇》,在主要方面体现了严羽论诗的精神

(1)高棅论诗,以体制为主,分析唐诗的成就及其变化,也主要着眼于形体。

①高棅以众体俱备,作为唐诗的主要成就。

②他论到各时期诗人的成就时,常以风格来概括。

(2)高棅想以时代为依据,说明唐诗的发展演变,品评唐诗的高下得失

局限性:高楝说的“因时”,并没有接触到时代的社会现实,没有具体的历史内容,因而在其审辨诗歌的高下盛衰等方面,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3)高棅评选唐诗的艺术标准有不少值得讨论的

①按严羽论唐诗并尊李白、杜甫之作为“入神”,高棅论“盛唐之盛”时首举李之“飘逸”、杜之“沈郁”即承严羽的论绪,可是在具体品评时,则杜诗地位显被抑低。

②从该书选诗的数目和题材方面,也可以看出编者的倾向性。

3.《唐诗品汇》的影响和意义

(1)《唐诗品汇》在揭示唐代各时期诗歌风貌和不同作家的艺术风格方面是做出一定贡献的,对研究唐诗有其参考价值,在明代很长一个时期还是很受到人们欢迎的。

(2)由于其以推崇盛唐相号召,教人从体制、风格、声调、文辞各方面去学习唐诗,客观上引导人们走上复古的道路。

(五)方孝孺

1.方孝孺及其著作

(1)方孝孺,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

(2)著作:《逊志斋集》。

2.方孝孺的文论思想分析

(1)文学主张:和宋濂一样,宣扬儒家为封建政教服务的文学观。

(2)方孝孺文论中值得注意之处

①他认识到古今文人的性格修养各不相同,所为文章必然有各自独特的风貌,不可强求一律。

②他赞美庄周、李白、苏轼的作品,反映他对浪漫主义艺术传统和特征有所认识。

③他的强调“心会于神”,说得不免神秘化,但也显示了对形式雕琢、摹拟复古风气的不满。

④方孝孺的推重宋诗中也有宣扬理学的成分。

(六)李东阳

1.文学背景

明王朝从永乐到成化年间,由大官僚杨士奇、杨荣、杨溥所倡导的台阁体诗文,长期笼盖于文坛。

2.李东阳及其著作

(1)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

(2)著作:《怀麓堂集》,集中有《诗话》一卷,单行称《麓堂诗话》。

(3)文学影响:他领袖文坛,一时诗人奉以为宗,称茶陵诗派。

(4)文学特征:李东阳曾想以雄浑之体,改变当时萎靡文风;但他也未能摆脱台阁习气。

3.李东阳诗论的具体主张

(1)李东阳论诗,重在法度音调,其主要精神,大抵祖述严羽

①李东阳认为诗歌有自己的艺术特征,与文的体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