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针灸治疗学
- 格式:pptx
- 大小:11.22 MB
- 文档页数:33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钱火辉;赵星星;齐国豪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11(32)6
【摘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因其发病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而针灸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从事相关研究.针灸治疗IBS的临床报道很多,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肯定,但至今没有相关研究来对比临床各种疗法的疗效,临床治疗方案也百家争鸣.研究近年来针灸治疗IBS的概况,有助于明确研究方向,完善IBS的针灸疗法与其它治疗方法的结合,确立针灸治疗IBS的最佳治疗方案.现就近年来有关IBS的针灸治疗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82-83)
【作者】钱火辉;赵星星;齐国豪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针灸科,广西南宁530011;广西中医学院针灸,广西南宁530001;广西中医学院针灸,广西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3.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4.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进展
5.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加微生态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加微生物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
方法随机将60例IBS病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和针灸加微生态治疗组,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针灸加微生态制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微生态制剂治疗组有效率为73.3%,经检验P0.01。
结论针灸加微生态制剂治疗IBS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生态制剂针灸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性状的改变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粘液便或排便不尽感,其具体病因不明,有明显的心理因素。
目前微生态制剂治疗IBS 西医临床首选药物,中医针灸对慢性胃肠道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心理因素有明显调节作用,自2001~2003年间我院针灸科与消化道门诊运用针刺加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对IBS进行临床研究,以期发现更有效治疗IBS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1~2003年经我院消化道门诊依照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Ⅱ诊断标准对消化专科门诊中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筛选,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心电图、B型超声、电子肠镜等检查以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和其他系统疾病。
孕妇、哺乳期妇女、严重药物过敏史者均在排除范围。
列入研究范围的60例,根据顺序随机原则分为微生态组、针刺加微生态组,两组基本资料见表1。
1.2 诊断标准“罗马Ⅱ”标准为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对60例IBS病人采用顺序随机进行分组,此60例均完成了治疗观察过程。
微生态组给予丽珠肠乐(由珠海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口服,每粒含0.5亿个双岐杆菌活菌,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30天。
针灸加微生态治疗组在微生态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
针刺选穴:中脘、双侧天枢、气海、人中为主穴,另选取上巨虚、足三里、内关为配穴;艾灸选穴:神厥、足三里。
针灸防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概况【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 是当前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尤以腹泻型(IBS-D)多见。
本文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症候分类、针灸治疗方法、实验研究等方面对ISB-D做一概述。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灸治疗;病因病机;症候分类肠易激综合征 (IBS) 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 ( 或) 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临床上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未定型”四种。
IBS在临床以腹泻型 (IBS-D) 最多见,属于中医“腹痛“泄泻”“肠郁”等范畴。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等影响,IBS 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各地研究报道显示IBS 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
本病不仅是一种生理疾病,更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心理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且费用不菲。
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大多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尤其是针灸疗法,近来通过一些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表明针灸治疗IBS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显示了良好前景,现将其概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理论认为IBS-D的病因主要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体虚等相关,病位在肠,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而肝脾两脏在病机上起着关键作用。
该病病机主要有:肝脾不调、脾胃虚弱和脾肾两虚。
肝脾不调,脾气得肝气疏泄,则运化水谷、水湿功能正常;若肝气失和,脾主运化水湿之功能得不到肝气之调达,则水湿并走肠间而见腹泻。
脾胃虚弱则水为湿内生,谷为滞不行,清浊相混,发为泄泻。
脾肾两虚,脾肾为先后天之本关系,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水火之脏,命门所附,主司二便。
“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1】。
2.症候诊断分类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分类有:张声生【2】等采取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360例患者资料,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要素提取表”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显示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脾胃湿热证、脾肾阳虚证是IBS-D的主流证候;李乾构【3】等在《实用中医消化病学》中将IBS-D分为肝郁脾虚、湿热阻滞、寒湿困脾、脾气虚弱、脾肾阳虚5种证型;《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对本病没有明确分类,但在中医范畴里归属“泄泻”的证候分类中有寒湿证、湿热证、食滞证、肝郁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6种证型;《中医消化病学诊疗指南》【5】中涉及IBS-D有肝郁脾虚、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脾肾阳虚、脾胃湿热等5个证型;2010年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6】中涉及IBS-D的有脾虚湿阻、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脾胃湿热4种证型;同年8月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会议上达成的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7】中涉及IBS-D有肝气乘脾、脾胃虚弱2种证型。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其特点为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病变。
由于IBS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肠道感觉运动功能异常、肠道微生物群失调、肠道免疫异常、中枢神经调节异常等多种因素,因此其治疗方法多样,其中针灸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近年来在IBS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治疗IB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现有治疗方法,并阐述了针灸治疗IBS的历史背景和临床应用现状。
随后,重点综述了针灸治疗IBS的机制研究,包括针灸对肠道感觉运动功能、肠道微生物群、肠道免疫、中枢神经调节等方面的影响。
对针灸治疗IBS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二、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研究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已经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然而,其背后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针灸被认为可以调节肠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针灸刺激能够影响肠道的自主神经系统,调整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
同时,针灸还能调节肠道内的激素分泌,如5-羟色胺、胃动素等,从而改善肠道的功能状态。
针灸在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整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活性,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从而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针灸还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针灸刺激能够抑制肠道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减轻肠道的炎症损伤。
同时,针灸还能提高肠道的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保护肠道组织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针灸还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针灸刺激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提高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机体对肠道炎症的抵抗能力。
肠易激综合征的针灸治疗疗效评价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腹胀等不适症状。
在传统医学中,针灸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就肠易激综合征的针灸治疗进行评价。
一、针灸治疗成为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选择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针灸在临床实践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当中。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这类顽固性胃肠道问题,针灸也被认为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1. 缓解腹部不适感:针灸通过调理身体内部能量流动,可以达到舒缓消化系统不适的效果。
经过正确选择穴位和施针方法后,可以显著减轻患者在腹部区域所感受到的不适。
2. 调节胃肠功能: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系统的运作,缓解便秘或腹泻等不适症状。
3. 改善心理状态:针灸在治疗中还具有平衡和调节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
肠易激综合征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促进身体内各种物质的平衡,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二、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临床上有许多文献报道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这些研究主要通过对比实验组(接受针灸)和对照组(未接受针灸)的治疗效果来评估针灸治疗的有效性。
1. 疼痛缓解:一项对18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经过8周的针灸治疗后,实验组的腹痛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2. 症状缓解: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便秘、腹胀等主要症状,并且有效改善生活质量。
其中一项对226例患者进行的系统评价发现,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相比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
3. 长期效果:一些长期随访调查显示,针灸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愈率和总体有效率较高,并且具有持久效果。
而且,在一些比较中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针灸与推拿[7]邱明国,王健,谢兵,等.电针刺激光明、外关组穴fMRI 脑功能成像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9):19701972.[8]王葳,李坤成,单保慈,等.针刺太冲穴的脑功能M RI 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11):2935.[9]付平,贾建平,徐敏,等.电针足三里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不同脑区的激活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6):9293.[10]王苇,漆剑频,夏业玲,等.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6()5[11]张嵘,邹燕琴,黄穗乔,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合谷、足三里与内关、三阴交穴位后的影像学特征变化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2):42714274.[12]付平,贾建平,王敏,等.针刺神门穴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20121.[13]付平,贾建平,朱江,等.针刺内关穴对机体不同功能状态下fMRI 成像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5,25(11):6(收稿日期)针刺配合温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卞月芳浙江省临安市昌化人民医院临安311321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针刺;温灸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5509(2010)06089902肠易激综合征是非器质性疾病,属肠道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肠道痉挛、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或伴有消化不良、恶心、上腹部烧灼感等症状。
笔者近4年来运用针刺配合温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4个月~20年不等。
全部病例均无结肠器质性疾病,其他疾病引起的肠功能紊乱除外,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诊断标准。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标签:肠易激综合征;针灸;综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包括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
因其发病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而针灸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从事相关研究。
针灸治疗IBS的临床报道很多,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肯定,但至今没有相关研究来对比临床各种疗法的疗效,临床治疗方案也百家争鸣。
研究近年来针灸治疗IBS的概况,有助于明确研究方向,完善IBS的针灸疗法与其它治疗方法的结合,确立针灸治疗IBS的最佳治疗方案。
现就近年来有关IBS的针灸治疗综述如下。
1 传统针灸法研究发现,针刺治疗IBS有良好疗效。
薛媛等[1~2]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检验,发现针刺天枢、足三里,艾灸神阙等穴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等血浆自由基的影响,认为针灸治疗IBS可能通过增强机体抗氧化、抗自由基氧化能力,清除蓄积的自由基,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和机体的功能状态。
王威等[3]研究针刺天枢、上巨虚穴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
治疗组针刺天枢、上巨虚穴为主,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对照组口服得舒特,每次1片,每天3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判断疗效。
主要从腹痛、腹泻及其他证候如排便急迫或胀坠感、胸胁或小腹胀闷等与体征的严重程度以计分方式评估。
结果针刺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故认为针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腹泻型IBS的方法。
有学者采用针法与灸法结合运用治疗IBS。
王育海[4]在腰椎棘突两侧查找敏感压痛点,进针达骨面后探及针感最明显处留针温针灸并与药物对照治疗IBS,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6%。
熊嘉玮[5]取穴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大肠俞、上巨虚、内关、太冲治疗IBS。
方法:神阙隔姜灸3壮(蚕豆大),其他腧穴用针刺法,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中药协定处方,每日1剂,14天后观察疗效。
中医针灸疗法调节肠道功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不适症状。
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调节肠道功能,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原理、方法以及其疗效。
一、治疗原理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肠道功能紊乱、脏腑失调密切相关。
通过针灸疗法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肠道的功能状态,从而达到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二、治疗方法1. 针刺穴位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肠道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中脘等。
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气血的流通,改善肠道的蠕动功能。
2.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将燃烧的艾绒或艾条置于患者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热力刺激来改善肠道的功能。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大椎等。
艾灸疗法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肠道的排泄功能。
3. 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将针刺穴位后连接电流进行刺激,通过电流的作用来调节肠道功能。
电针疗法可以加强刺激效果,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三、疗效评估中医针灸疗法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应用。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此外,针灸疗法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针灸疗法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进行治疗,确保操作规范和安全。
2. 治疗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3. 治疗过程中要遵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并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4. 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五、结语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调节肠道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中医针灸疗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在接受治疗前,患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同时采取肠易激综合征疏肝理气专项护理进行干预。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46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34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共3例(5.00%)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共4例(6.67%)发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结合护理干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结合常规护理治疗,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针灸;专项护理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缺乏器质性疾病证据的肠道功能破坏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西方国家便秘型多见,我国则以腹泻型为主[1],其通常持续或反复发作,病情迁延,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痛苦。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为多因素性、复杂性,且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故目前主要针对其显著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但只能解决部分症状,效果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
在中医中肠易激综合征属于“泄泻”范畴,目前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针灸治疗。
因此本文选取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护理干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观察组男20例、女40例,平均年龄(37.74±4.29)岁,平均病程(6.83±3.28)个月;对照组男23例、女37例,平均年龄(36.94±5.02)岁,平均病程(6.93±2.96)个月。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概况目的系统性评价近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该病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对近3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针刺方法较多,包括: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穴位埋线、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疗法。
结论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显著,发现运用灵龟八法治疗该病较少,特别是灵龟八法择时取穴的运用领域尚未被开拓,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标签:肠易激综合征;针灸;综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不适、以大便习惯的改变为主要特征,并伴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等可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临床症状[1]。
临床以腹泻型最为常见[2]。
属于中医“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
IBS患者以健康忧虑和饮食限制减少、睡眠障碍、精神心理异常等最为常见,它属于心身疾病。
目前,IBS已成为人群中最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之一[3],其发病率高,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质量。
所以,IBS的治疗是以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目前西医没有一种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及药物。
而针灸治疗内脏性疾患具有确切的疗效,也有文献报道了针刺治疗IBS 有明确疗效[4~5]。
近年来,针灸在治疗IBS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本文将3年来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针灸研究11针刺疗法刘淑英[6]运用调神健脾针刺法治疗IBS-D的临床观察。
将60例患者分为调神健脾组和常规药物组各30例,调神健脾组予调神健脾针刺法,穴取百会、印堂、中脘、双天枢、双上巨虚、双下巨虚;常规药物组口服得舒特。
结果:调神健脾组总有效率为9000%,常规药物组为7667%;王瑾[7]运用疏肝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老年IBS-C观察。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常用取穴规律研究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常用针灸的特定穴与归经。
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5年来所有相关临床文献,选择治疗取穴部分,录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其中13个常用穴位的归经、特定穴再次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11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用以健脾和胃的穴位为主,疏肝理气的穴位为辅,13个常用取穴中以天枢(93.1%)、足三里(87.8%)和上巨虚(83.5%)出现次数为多,所属经脉以胃经和肝经穴位为主。
结论:以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IBS的首选取穴;选用肝经具有能祛风除湿,理气和胃的太冲、章门、期门穴是IBS治疗的重要补充。
标签:肠易激综合征;特定穴;取穴规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近年来认为内脏敏感性增高是IBS的病理生理特征,是IBS患者症状产生的重要基础和症状多样化的原因,甚至被学者视为IBS患者的生物学标志[1],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实验室常规、细菌学及生化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而针灸治疗内脏性疾患具有确切的疗效,也有文献报道了针刺治疗IBS有明确疗效[2],为明确针灸取穴对其治疗的规律,笔者对近15年来的相关临床文献报道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对常用取穴和归经等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资料选择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近15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数字化期刊中所有相关文献,所有单纯采用针灸治疗的医案均录入数据,医案报道中凡有配合中药内服或采取其他治疗手段者一律不予录入,共录入115个医案。
统计学方法所有入选病例,按照取穴、归经的顺序,分类录入Excel表格,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
然后选取出现频次较多的13个腧穴,依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中对这些腧穴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IBS的取穴规律。
针灸等综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21例发表时间:2013-07-17T15:56:41.3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肖智映[导读] 其安全、经济、痛苦小,疗效佳,适于基层。
因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到之处,恳请各位师长及同道指正。
肖智映(云南省石屏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石屏 662200)【中图分类号】R2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94-01肠易激综合症又叫结肠过敏,结肠功能絮乱,痉挛性结肠炎,结肠本身没有明显的炎症,只是结肠动力学及肌电活动异常导致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
该病常见于20~50岁的青壮年,多与精神因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饮食生冷等引起,临床多归结为中医的“腹痛”、“泄泻”“便秘”等病。
近年来,笔者采用损伤较小的、病人易接受的中医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1.1本组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病情最短3年,最长21年。
全部患者均符合临床表现及检查指标。
1.2临床表现1.2.1腹痛或腹部不适感疼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多见于左下腹部,可伴腹胀,进餐后出现,排便后缓解。
1.2.2排便异常排便次数<3次/周,或>3次/日。
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带黏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也可表现为秘泻交替。
1.2.3肠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等,也可有其他系统症状如疲乏、背痛、心悸、呼吸不畅感、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
1.2.4症状特点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特异性,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心理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1.3检查指标(用于排除器质性病变)①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仅发现腹部压痛;②血、尿、粪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正常,粪便潜血阴性;③肝、胆、胰腺功能及B超正常;④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⑤X线钡餐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⑥肠镜检查示部分患者肠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标签: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温针灸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腹胀、黏液便、大便形状异常等,呈反复性或持续发作,临床分为便秘型和腹泻型。
笔者运用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3例纳入病例来自2012年7月-2013年9月本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及社会招募的志愿患者。
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对照组。
温针灸组36例,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20~65岁,平均(39.58±12.83)岁;病程1~30年,平均(7.81±10.19)年;对照组37例,男性14例,女性23例;年龄21~63岁,平均(36.47±14.20)岁;病程1~40.6年,平均(8.58±9.66)年。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拟定[1]。
近3个月每月至少3 d反复发作腹痛或腹部不适,并有≥2项以下症状:排便后症状改善,排便频率改变,粪便性状改变。
IBS-D:稀便(糊状便)或水样便≥25%,硬便或块状便<25%。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IBS-D分型标准者;②年龄18~65岁;③肠镜下肠黏膜无器质性病变,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④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由本人或直系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及精神病患者;②进展性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易合并感染及出血者;③合并心血管、肝、肾、消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近6个月有妊娠要求、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温针灸组取穴:天枢(双侧),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均单侧)。
选择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环球牌一次性针灸针,0.25 mm×25 mm。
胃肠“爱激动”,针灸搞定前言:肠易激综合征为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的症状体现为大便异常、腹胀以及腹痛等,主要特征在于肠道功能的易激性,当前该疾病的病因还未能明确,但当代医学却普遍认为该疾病可能和情绪、以及药物等因素之间有着一定关联性,而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过程中,发现针灸治疗方式可产生显著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就以胃肠“爱激动”针灸的优势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胃肠“爱激动”,针灸搞定的内容及方法。
一、胃肠“爱激动”针灸的优势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体现为大便性状改变、腹胀以及腹痛等,其的产生往往和患者的情绪之间有着一定相关性,为一种功能性的临床疾病。
现阶段,在我国中医领域中,认为该项疾病的发生和患者的肝脾之间存在关联性,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若可运用针灸的方式,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实施针灸治疗时,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的穴位,对于患者的肠胃肠道痉挛症状加以改善,所选择的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穴、天枢穴、小肠俞穴以及大肠俞穴等,在利用针灸治疗的方式后,利于快速改善患者的机体代谢,有利于调节其的自由基含量,强化其的抗氧化能力,利于在较大程度上确保肠道细胞外液的有效平衡,会快速的推动患者恢复肠道功能,可做到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和质量,也利于降低患者在患病后所产生的痛苦感,因此说,通过针灸治疗方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十分可行与有效的,因此该种针灸治疗方式往往有着宽广的临床运用前景。
二、胃肠“爱激动”,针灸搞定(一)肠易激综合征五十岁的王女士在开会前,容易产生腹泻、以及腹痛等症状,这令王女士非常苦恼,起初产生此种症状时,王女士认为是自身的饮食存在问题而导致的,因而只是简单地使用了胃药,就未再关注此种症状,但在症状有所改善后,发现在日后还会复发,严重影响到了王女士的生活质量,所以王女士才入院进行检查,诊断过后发现王女士患上了肠易激综合征,在王女士接受一定治疗后,发现未能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