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
- 格式:docx
- 大小:28.08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一、热力学基础1、热力学定律热力学是研究动力学和热力过程的一门学科,総称为热力学(thermodynamics),定律是热力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守恒,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而产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总量都是不变的。
第二定律:熵守恒定律,即熵守恒,工作、温度及其它能量的变化只能趋于热量流失的方向,熵值随时间的变化只会增大,不会减小。
二、热化学新计量1、热化学热热化学热定义为随着化学反应发生而产生的热量,或者说,当某一反应进行一次能量变化时,会产生固定数量的热量。
这种能量是反应发生时由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的总和,它是反应的量的,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2、热化学分析热化学分析是利用其来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以及酸-碱反应,还原离子反应和加成反应的热量放出量,以此确定反应是否满足II定律。
热化学分析只能在室温下进行,必须先准备偏常气体,即使用实验室仪器将反应物保持在正常状态下。
三、熵变和焓变1、熵变熵变是指物质系统遵熵守恒定律发生的物理量变化所导致的物理热效应,它是指室温下反应发生时,总熵的变化量。
反应发生时,总熵会减小,反应结束时,总熵则会增加。
2、焓变焓变是由热化学热产生的热力学热量,它也可以表示物质系统在改变温度时所能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焓变是由热化学热产生的热力学热量,它可以表示物质系统在改变温度时所能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它可以用热化学热试剂测定出来,也可以用热力学的方法来测定。
焓的正负也决定了反应体系的热稳定性,负焓变表示反应体系具有热稳定性,正焓变表示反应体系具有热不稳定性。
四、电离平衡电离平衡是气体介质中混合能量的变化,也是电离温度(Ionization Temperature)的概念,它是指气体介质中混合电荷的各种形式的混合能量的动态平衡,温度的变化也会影响电离平衡的状态。
电离平衡的偏移会影响气体分子间的能量交换,从而发生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就是物质的量,而物质的量是使用摩尔(mol)来表示的。
如果我们拿一摩尔的物质,它的质量就是我们所定义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或者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
第二节:分子式和结构式分子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当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量的方法,而结构式则更加详细地展示了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结方式。
通过分子式和结构式,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分子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摩尔质量与理论计算通过摩尔质量的概念,我们可以进行理论上的计算。
例如,知道了一种物质的摩尔质量,我们就可以通过称量来确定实际的质量。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实验室中精确测量化学物质的摩尔质量,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
第四节: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而化学方程式则是将化学反应以化学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相对质量关系。
第五节: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电子的转移,其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到电子转移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物之间的关系。
第六节: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任何化学反应中,质量都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进行化学计算,例如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质量比例等等。
第七节:浓度和溶液的稀释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与溶剂或溶液总体积之间的比值。
通过浓度,我们可以量化地了解溶液的性质和浓度的变化。
而溶液的稀释则是指通过增加溶剂的量来减少溶质的浓度,这样可以改变溶液的性质和浓度。
结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知识点涵盖了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分子式和结构式、摩尔质量与理论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计算、浓度和溶液的稀释等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2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第2章知识点总结篇一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实行,并注意对尾气实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实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即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持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六、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七、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浓度.(2)单位:mol/L(3)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相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2)主要操作a.检验是否漏水.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注意事项: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E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高一化学必修一第2章知识点总结篇二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食谱鞣稚⒅(能够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能够是气体、液体、固体).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能够对化学变化实行分类.(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能够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绝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但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3)、离子共存问题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实行或反应产物是否准确(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三)看化学用语是否准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四)看离子配比是否准确(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六)看与量相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准确(过量、适量)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高一化学必修一第2章知识点总结篇三一、金属活动性Na>Mg>Al>Fe.二、金属一般比较活泼,容易与O2反应而生成氧化物,能够与酸溶液反应而生成H2,特别活泼的如Na等能够与H2O发生反应置换出H2,特殊金属如Al能够与碱溶液反应而得到H2.三、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能够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够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四、Na2CO3和NaHCO3比较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晶体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红易溶于水(但比Na2CO3溶解度小)溶液呈碱性(酚酞变浅红)热稳定性较稳定,受热难分解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与酸反应CO32—+H+HCO3—HCO3—+H+CO2↑+H2OHCO3—+H+CO2↑+H2O相同条件下放出CO2的速度NaHCO3比Na2CO3快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反应实质:CO32—与金属阳离子的复分解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反应实质:HCO3—+OH-H2O+CO32—与H2O和CO2的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CO32—+H2O+CO2HCO3—不反应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Ca2++CO32—CaCO3↓不反应主要用途玻璃、造纸、制皂、洗涤发酵、医药、灭火器转化关系五、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特点;硬度一般比成分金属大而熔点比成分金属低,用途比纯金属要广泛.。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从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到我们所习惯的日常用品,都离不开化学。
本章将介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化学元素组成的。
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目前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8种。
通过各种实验和研究方法,科学家们将这些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形成了元素周期表。
二、化学符号与化学式为了便于描述和表示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科学家们发明了化学符号和化学式。
化学符号是用拉丁字母缩写表示一个元素的符号,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如水的化学式是H2O。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产生了新的物质(产物),同时消耗了原有的物质(反应物)。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合反应等。
四、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表现。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
1.物理性质是指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无关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确定。
2.化学性质是指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相关的性质,例如可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等。
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测试和验证。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原子结构,对理解化学现象和性质变化至关重要。
一、原子的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云是由电子构成,电子带负电荷。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排列的一种化学工具。
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元素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模式排列,分为周期和族。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是一个基本的化学原理。
一、物质分类及性质1.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氧化物,如Al 2O 3等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等①碱性氧化物都是氧化物,但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的化学通性(2)碱性氧化物的化学通性3.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种类分散质粒子直径外部特征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分散质能否透过半透膜实例本质区别3.胶体(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nm 的分散系。
(2)分类:依据分散剂状态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应用:(2)效应应用:(3)性胶体分散质具有巨大的,形成较强的能力,水中的色素、悬浮固体等(4)说明胶体电,胶粒电。
应用:(5)应用:聚沉的方法:(6)胶体的应用①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制成豆腐。
②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③工厂常利用高压静电除大量烟尘。
④手被割破时,可用FeCl 3溶液应急止血。
⑤海河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⑥医疗上的血液透析。
⑦明矾常用作净水剂。
2.Fe(OH)3胶体的制备(1)向中逐滴加入1~2mL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盐酸,先产生,继续加稀盐酸,3.电解质的电离(1)固态氯化钠不导电原因:(2)电离的概念电解质在时,解离成能够的过程。
(1)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的关系都是电解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导电性的关系①有些电解质溶于水能导电,而熔融状态不能导电,如等。
②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等,电解质也不一定导电,如等。
③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等。
(3)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强电解质不一定易溶于水(如等)。
(3)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②NaHSO 4的电离方程式因条件不同而不同。
(4)水溶液中:NaHSO 4===(5)熔融状态:NaHSO 4===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4、电解质的分类及电离的应用(1)电解质的分类(从电离程度)强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类别强酸:H2SO4、HNO3、HCl等强碱:NaOH、KOH、Ba(OH)2大部分盐:NaCl、CaCO3等弱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类别弱酸:H2CO3、CH3COOH、HClO等弱碱:NH3·H2O等水二、离子反应(1)概念:在溶液中有参加的化学反应。
高中必修一化学第二章方程及公式以下列举部分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一般为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公式:1. 钠与氧气反应: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 + O₂ = 2Na₂O钠在空气中点燃:2Na + O₂ = Na₂O₂2. 钠与水反应:2Na + 2H₂O = 2NaOH + H₂↑3.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 + CuSO₄ + 2H₂O = Cu(OH)₂↓ + Na₂SO₄ + H₂↑4. 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6Na + 2FeCl₃ + 6H₂O = 6NaCl + 2Fe(OH)₃↓ + 3H₂↑5. 氧化钠与水反应:Na₂O + H₂O = 2NaOH6.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₂O₂ + 2H₂O = 4NaOH + O₂↑7.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₂O₂ + 2CO₂ = 2Na₂CO₃ + O₂8.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₂CO₃ + 2HCl = NaCl + CO₂↑ + H₂O9.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NaHCO₃ + HCl = NaCl + CO₂↑ + H₂O10. 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NaHCO₃ + NaOH = Na₂CO₃ + H₂O11.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溶液反应:3NaOH + FeCl₃ = Fe(OH)₃↓ + 3NaCl12.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₃ + 3HCl = AlCl₃ + 3H₂O13.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₃ + NaOH = NaAlO₂ + 2H₂O14. 三价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Fe³⁺ + 3OH⁻ = Fe(OH)₃↓15. 二价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Fe²⁺ + 2OH⁻ = Fe(OH)₂↓16. 二价铁离子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4Fe²⁺ + O₂ + 4H⁺ = 4Fe³⁺ + 2H₂O17. 二价铁离子被氯气氧化成三价铁离子:2Fe²⁺ + Cl₂ = 2Fe³⁺ + 2Cl⁻18. 二价铁离子被过氧化氢氧化成三价铁离子:2Fe²⁺ + H₂O₂ + 2H⁺ =2Fe³⁺ + 2H₂O19. 三价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Fe³⁺ + 3SCN⁻= Fe(SCN)₃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完整内容,建议查阅高中化学教材或教辅。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哎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先来说说物质的分类吧。
就像我们的班级同学一样,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胖,有的瘦。
物质也有不同的类别呀!混合物和纯净物,这不就好比一群人乱糟糟地站在一起和整整齐齐排成一排的区别吗?混合物里面啥都有,像空气,里面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等。
纯净物呢,就很“专一”啦,比如氧气,纯纯的就是O₂。
再讲讲分散系。
你能想象到吗?分散系就像是一场大派对!分散质是被邀请来的嘉宾,分散剂就是那个举办派对的大场地。
胶体这个家伙可神奇啦,它能让一束光通过的时候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不就像黑暗中的手电筒照亮了前路吗?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俩就像是一对性格完全不同的双胞胎。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像氯化钠,在水里就“嗨”起来,能让电流通过。
非电解质呢,不管在啥情况下都不导电,比如说酒精。
离子反应可有意思啦!离子之间就像在玩“牵手”游戏。
当它们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的时候,就手牵手跑掉啦,这就是发生了离子反应。
比如说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一见面,就变成水跑掉了,这反应不就发生了吗?氧化还原反应更是像一场激烈的“战斗”!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就像是战败了;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那就是胜利啦。
氧化剂和还原剂,一个是英勇的战士,一个是“倒霉蛋”,它们之间的较量可精彩了!你说,化学是不是很神奇?就这第二章的知识,不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吗?我觉得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虽然知识点有点多,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就像解开一个个神秘的谜题一样,充满了乐趣和挑战!咱们可不能怕困难,得勇往直前,把这些知识都装进我们的脑袋里!。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在我们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涉及到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这两个概念是非常基础的化学知识。
物质的量用化学符号n表示,单位是摩尔(Mol)。
一个摩尔的物质的量等于这种物质中有6.022 x 10^23个基本粒子的数量。
这个基本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者电子等。
而摩尔质量则指的是一个物质的质量相对于一个摩尔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单位是克/摩尔(g/mol)。
它的计算方法是将该物质的质量除以物质的量。
第二节:化学式和化学式的计算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中各种基本组分的种类和数量的符号。
而每个化学式则由元素符号和下标数字组成。
元素符号是指元素周期表上的字母符号,如氢(H)、氧(O)等。
下标数字表示该元素在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如果没有写明下标数字,则为1。
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式计算出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和质量比。
例如,对于二氧化碳(CO2)这个化合物,化学式中的“C”表示碳元素,而“O”表示氧元素。
下标数字“2”表示一个氧元素与一个碳元素结合在一起。
我们可以通过查找化学数据手册来得到碳元素的摩尔质量为12.01 g/mol,氧元素的摩尔质量为16.00 g/mol。
因此,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12.01 g/mol + 2 * 16.00 g/mol = 44.01g/mol。
类似地,我们还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 g : 2 * 16.00 g。
第三节:摩尔和质量之间的转换在化学计算中,我们经常需要在摩尔和质量之间进行转换。
转换的关键是通过化学式和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出物质的质量或者物质的量。
例如,对于硫酸(H2SO4)这个化合物,我们知道它的摩尔质量为98.09 g/mol。
如果我们有2 mol的硫酸,我们可以通过如下计算来得到它的质量:2 mol * 98.09 g/mol = 196.18 g。
相反地,如果我们有100 g的硫酸,我们可以通过如下计算来得到它的物质的量:100 g / 98.09g/mol = 1.0192 mol。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知识点。
主要内容如下:
1.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由
原子组成的稳定结构。
讲解了原子的核、电子的结构以及分子的化
学式表示方法。
2. 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介绍了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金
属和非金属的区别,以及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3. 化合价和化学键:解释了化合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化
学键的种类和形成原理。
4.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详细讨论了离子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举例说明了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5. 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阐述了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给
出了共价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实例。
6. 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原则。
7. 化学式的计算:详细说明了化学式的计算方法,例如摩尔比的计算和计算物质的摩尔质量。
本文档对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总字数:{字数}
请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以教材或老师的指导为准。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以下内容:
1. 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或分子组成。
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分子由一种或多种不
同原子组成。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粹物质,如氧气(O2)、金属铁(Fe)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的粒子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如沙子
和水的混合物、空气等。
4. 物质的性质:物质有多种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
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
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化学反
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6.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1摩尔等于6.02×10^23个粒子。
摩尔
质量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7. 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质量分数是指组成混合物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
之比,摩尔分数是指混合物中某种物质的摩尔数与所有物质摩尔数之和的比值。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物和还原物的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能夺取其他物质的电子,而还原剂能提供电子。
以上是第二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 、化合反应(A+B=AB )B 、分解反应(AB=A+B ) C 、置换反应(A+BC=AC+B )D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 、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 、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 2、SO 3、CO 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 能否通过滤纸 有否丁达尔效应 实例溶液 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 能 没有 NaCl 、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 能有Fe(OH)3胶体 浊液 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 没有泥水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2.1 化学反应的描述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化学键破裂并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物质。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的化学反应过程。
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叫做反应物,产物是由反应得到的新物质。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必须满足物质守恒和电荷守恒的要求,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必须相等。
当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不等时,需要进行平衡处理,使得反应方程式满足物质守恒原理。
4. 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通过调整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使得反应物和产物的物质量相等,从而达到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这个过程叫做配平化学方程式。
5.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来表示。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用箭头表示反应方向,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用在反应方程式的上下标表示。
2.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释放出能量,反应过程温度升高的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吸收能量,反应过程温度降低的反应。
2.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化焓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称为热化学基本量。
焓变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焓值的变化。
焓变可以分为焓增、焓减和焓无变化三种情况。
3. 化学反应中的热变化化学反应中的热变化可以通过反应物和产物的焓值来计算。
当焓增时表示放热反应,焓减时表示吸热反应。
物质的焓变化是其宏观性质的反映。
4.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在恒压下的焓变化。
热效应可以用来判断反应的放热或是吸热,以及反应的放热或吸热程度。
5. 化学反应的热化学图表示化学反应的热化学图是指用焓数值和反应物质量的关系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描述。
热化学图可以通过焓变计算反应物质和产物的热变化。
2.3 化学能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能量来源化学反应的能量来源于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化学键。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 、Mg 、Al非金属:S 、O 、N酸性氧化物:SO 3、SO 2、P 2O 5等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Fe 2O 3氧化物:Al 2O 3等纯 盐氧化物:CO 、NO 等净 含氧酸:HNO 3、H 2SO 4等 物 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 3、H 2SO 4 、HCl酸 按强弱分弱酸:H 2CO 3、HClO 、CH 3COOH化 一元酸:HCl 、HNO 3 合 按电离出的H +数分 二元酸:H 2SO 4、H 2SO 3 物 多元酸:H 3PO 4强碱:NaOH 、Ba(OH)2物 按强弱分质 弱碱:NH 3·H 2O 、Fe(OH)3碱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 -数分 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 2CO 3盐 酸式盐:NaHCO 3碱式盐:Cu 2(OH)2CO 3溶液:NaCl 溶液、稀H 2SO 4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 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必修一化学的第二单元是关于化学计量学的,包括了化学方程式的平衡、量的分子意义、元素的化学计量、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建立在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与化学分析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到这些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的重要内容。
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的表示,其中包含有物质的化学计量关系。
化学方程式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化学量守恒的原则下达到数量上相等的状态,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可以确定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比例,来预测反应的速率,了解反应的内容和进程。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描述。
例如,对于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水,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进行表示。
H2SO4+2NaOH → Na2SO4+2H2O这个方程式中,硫酸和氢氧化钠在化学量上比例为1:2,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和水在化学量上比例同样是1:2,表明这个方程式是平衡的。
2. 量的分子意义量的分子意义是指用物质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数量,是化学计量学中最基础的知识点之一。
量的分子意义的概念首先由瑞典化学家阿佛加德(Amedeo Avogadro)于1811年提出,他认为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数量的任何气体都包含相同数量的分子。
在量的分子意义中,质量、目数和摩尔之间存在一种严格的关系,即一摩尔质量等于分子量(原子量或分子量)。
3. 元素的化学计量元素的化学计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钢子或离子的存在量和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是其中最基础的计量学知识。
元素的化学计量可以通过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来确定。
例如,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那么硫酸的公式中,1个硫元素和4个氧元素的总质量就是32+16*4=96。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物质的组成:
-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不能进一步分解的物质,如氧气、铁、氢气等。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如水、二氧化碳、氨等。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各组分仍保持原有的性质,如空气、砂糖水、纯净水等。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而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 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如能否燃烧、是否与酸或碱反应等。
3. 化学反应:
-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物质。
-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物质的组成不发生改变,只是其性质或外观发生了变化,如水的沸腾、汽车运动、水的由冰向液态的转变等。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产生新的物质,如燃烧、金属生锈、食物消化等。
5. 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 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如原子间的键合情况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由原子或离子组成的,如金属的微观结构为金属离子之间的金属键;离子晶体的微观结构为正负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
以上是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饶平师范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高一化学试题
一、 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5分,共80分) 1.下列物质的组成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
①水 ②酸 ③碱 ④盐 ⑤氧化物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2.以水为分散剂的分散系,按稳定性由弱到强顺序排列的是( ) A .溶液、胶体、浊液 B .胶体、浊液、溶液
C .浊液、胶体、溶液
D .浊液、溶液、胶体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A .石灰石 B .Ca (OH )2 C .CaCO 3 D .CH 4 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K +、Na +、SO 2-4、NO -3
B .H +、Na +、Cl -、SO 2-
4 C .Cu 2+、K +、Cl -、SO 2-4 D .Ca 2+、NH +4、CO 2-3、Cl -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钡与盐酸:2H ++2OH -===2H 2O
B .碳酸氢钠与盐酸:CO 2-3+2H +===H 2O +CO 2↑
C .硝酸银与盐酸:Ag ++NO -3+H ++Cl -===AgCl ↓+HNO 3
D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OH -+Cu 2+===Cu(OH)2↓
6.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Fe +2HCl===FeCl 2+H 2↑ B. 3Fe +4H 2O=====△
Fe 3O 4+4H 2 C. CuO +CO=====△
Cu +CO 2 D. CuSO 4+2NaOH===Na 2SO 4+Cu(OH)2↓ 7.下列微粒中,只有氧化性的是( )
①Cl-②Fe2+③Fe3+④S ⑤H+⑥Na+⑦Mg A.①⑦ B.②④ C.③⑤⑥D.②④⑤⑥
8.已知反应2FeCl
3+Cu===CuCl
2
+2FeCl
2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该反应中化合物作还原剂
C. 还原性:Fe>Cu
D. 氧化性:CuCl
2>FeCl
3
9.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碳酸钠溶于水呈碱性,碳酸钠既属于盐,又属于碱。
②根据反应前后是否有化合价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悬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0.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中的各种元素都参加了氧化还原的是()
A.2KNO
3+S+3C = K
2
S+N
2
↑+3CO
2
↑
B.2KMnO
4 = K
2
MnO
4
+MnO
2
+O
2
↑
C.4HNO
3 = 2H
2
O+4NO
2
↑+O
2
↑
D.HgS+O
2 = Hg+SO
2
11.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CO2-
3+2H+===CO
2
↑+H
2
O来表
示的是( )
A.稀硝酸和碳酸钡的反应B.稀硝酸和碳酸钾溶液的反应C.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
D.盐酸和NaHCO
3
溶液的反应
1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外观澄清透明 B .胶体微粒直径在1~100 nm 之间 C .丁达尔效应 D .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
1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电解质,后者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NaCl 晶体、BaSO 4
B .铝、二氧化碳
C .硫酸、蔗糖
D .熔融KNO 3、氨水
1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NaHCO 3=Na +
+HCO 3
-
B .Na 2SO 4=2Na ++SO 4
-2
C .Ca(NO 3)2=Ca 2++2(NO 3)2-
D .KClO 3=K ++Cl -+3O 2- 15.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两个离子反应: Ce 4++Fe 2+===Fe 3++Ce 3+ Sn 2++2Fe 3+===2Fe 2++Sn 4+
由此可确定Fe 2+、Ce 3+、Sn 2+三种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Sn 2+
、Fe 2+
、Ce 3+
B .Sn 2+、Ce 3+、Fe 2+
C .Ce 3+、Fe 2+、Sn 2+
D .Fe 2+、Sn 2+、Ce 3+
16.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 2S →SO 2 B .Fe 2+→Fe
C .CO 2-3→CO 2
D .2H +→H 2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8分)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Ba(OH)
2和CuSO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uO和H
2SO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能实现下列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Fe+Cu2+=Fe2++C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O
32+2H+=CO
2
↑+H
2
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
I.有下列物质:①Fe ②CO
2 ③Na
2
O ④Cu(OH)
2
⑤MgCl
2
⑥NH
4
Cl ⑦
H
2SO
4
⑧C
2
H
5
OH(酒精)(用序号作答
.....)。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有,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II.今有K
2SO
4
和Al
2
(SO
4
)
3
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K+浓度是
0.2mol·L-1,SO
4
2-的浓度是0.7mol·L-1。
(1)写出Al
2(SO
4
)
3
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2)Al3+浓度应等于 mol·L-1。
III.根据反应8NH
3+3Cl
2
=6NH
4
Cl+N
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
(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物质的量之比为。
(3)用单线桥法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饶平师范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单元质量检测高一化学答题卷
二、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5分,共80分)
1.(8分)
(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
I. __ , 。
II.(1)。
(2)
III.(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