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04.00 KB
- 文档页数:5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认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树立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事务,理解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性,培养全球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艺术、节日等。
2. 中国的经济发展:介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GDP、国际贸易、外资企业等。
3. 中国的科技创新:介绍中国的科技发展历程、航天、高铁、5G等尖端技术。
4. 中国的国际地位:介绍中国在世界组织、国际会议、援助国际社会等方面的作用。
5. 中国的文化输出:介绍中国的电影、美食、孔子学院等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成就。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纪录片、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发展。
4. 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沟通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中国走向世界的题目,测试学生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教材和辅助读物。
2. 视频资源:搜集相关纪录片、新闻报道、讲座等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中国走向世界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4. 专家资源: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邀请他们进行讲座或指导。
六、教学活动1. 历史与文化之旅: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 经济研讨会:邀请企业家或经济专家,举办研讨会,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十一课《走向世界中国》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走向世界中国》这一章节中深入学习。
该章节详细介绍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角色。
我们将重点关注中国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并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中国走向世界发展历程,掌握相关史实。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国际地位认识,增强国家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和地位,以及全球化对中国影响。
教学重点:中国走向世界发展历程,以及在国际舞台上重要事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几张重要照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兴趣。
(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国际地位。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拟扮演国际会议代表,就某一国际议题进行讨论。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中国参与全球化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中国走向世界意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中国走向世界发展历程,并谈谈你对这一历程认识。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2. 课后阅读:阅读一篇关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文章,加深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表现,以及对中国走向世界认识。
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4课与世界发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课《与世界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走向世界的中国”,详细阐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共谋发展”,介绍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理解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国家意识,提高国际素养。
3. 培养学生关爱世界、共谋发展的观念,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重点: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在国际事务中的典型事例,引发学生对我国与世界发展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走向世界的中国a. 介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b. 分析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共谋发展a. 阐述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
b. 举例说明我国在共谋发展方面的实践。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我国在某一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走向世界的中国a.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b. 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 共谋发展a. 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理念b. 我国在共谋发展方面的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实例,分析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谈谈你对我国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的理解。
2. 答案:(1)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具有重要影响力。
11课一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的道理,引导形成国际眼光。
2.了解“中国作为世界中的中国,正在大步走向世界”的事实,引导建树开放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我国在国内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国际地位也更加有效地得到提高,在国际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由此优化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初步树立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走进WTO”,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互相需要的关系。
通过“世界舆论为什么用‘双赢’或者‘多赢’来形容中国加入WTO?”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离不开中国”的道理,引导形成国际眼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最后一个单元“走向明天”,这也预示着我们即将要告别初中生活,迎向挑战的明天。
如何让自己的明天走向辉煌,伴随祖国的前行健康成长呢?为此需要我们把握今天,特别是认清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的大形势,先请大家观看下面一段影视录像。
投影幻灯1:播放“2008北京申奥宣传片”教师:这是2008年北京申奥宣传片,在这短暂的几分钟内,它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积极健康、安定和谐、蓬勃向上的中国新形象。
并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一致认可。
2001年7月13日,中国成功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承办权。
其实在1993年,中国曾向国际奥委会申请承办2000年奥运会,但最终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悉尼。
请大家想一想:为何相隔8年之后,我们能够取得成功?(师生议论之中引导明确:因为中国变得更强大了!)教师:是的,是中国的强大,中国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是2008奥运会的坚强后盾。
最终中国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第29届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之一。
教师:其实,在同年的11月发生的一件大事,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2008年奥运会!它使得我们的眼光更具国际化,它使我们的改革开放向更深更广的层次上发展。
第9 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课程标准】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 ,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对外开放强国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
比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开放区、90年代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块、面,逐步开放的过程.讨论、个案学习法,学习对外开放的格局和成就.
三、知识与能力:
经济特区开放的历程;80和90年代扩大开放的历程;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意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
【教学步骤】。
2024年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第十一章《现代中国的发展》第三节《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的历程和特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的历程和特点,认识到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性。
2. 使学生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的历程和特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国际视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走向世界的中国。
2. 讲解:(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交往的历程和特点。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举例说明中国近年来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表现。
(2)让学生分组讨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4. 例题讲解:(1)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探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事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5. 随堂练习:(1)填空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2)选择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走向世界的中国2. 板书内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2)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第11课走向世界的中国第一节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内容标准】本课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三.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厌恶战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2、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3、知识:掌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分析】本项目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是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然后,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该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从而进一步体会世界发展的趋势。
第二个层次“国际竞争中的中国”主要讲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包括三层内容:一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二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三是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通过对我国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既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又有忧患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对世界、国家发生的大事有一定的了解,比较关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足、理论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等比较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还存在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理论上准确的阐述,还要提供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深入浅出地说明这些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感和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教学重点】如何认识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设计理念】本着“遵循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的原则,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具体时事材料的结合。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的概念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激发学生对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制造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分析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挑战。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利用图表和数据等视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问题回答的表现。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
第二章: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分析影响中国制造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2.2 教学内容分析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如成本效益、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链完整性。
探讨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如创新能力、品牌建设和国际贸易摩擦。
2.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分析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利用数据和统计信息,进行图表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竞争力因素。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的表现。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
第三章:中国制造的国际合作与竞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的角色和策略。
分析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探讨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参与方式。
分析中国制造在国际合作中的优势和挑战。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分析中国制造的国际合作与竞争策略。
利用图表和数据等视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的表现。
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
第四章: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制造品牌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分析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策略。
探讨中国制造品牌建设的意义和挑战。
分析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策略和成功案例。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分析中国制造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认识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以及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知识。
了解地球的相关地理数据,如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等。
1.2 地球仪和地图学习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掌握使用地球仪的基本方法。
学习地图的种类、比例尺、方向、坐标等基本要素,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
1.3 经纬网学习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度量方法。
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第二章:世界地理2.1 亚洲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和文化特点等。
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以及环境问题。
2.2 欧洲学习欧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主要国家、经济和文化特点等。
了解欧洲的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以及环境问题。
第三章:中国地理3.1 中国的地理位置学习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行政区划等基本概况。
了解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各区域的特点。
3.2 中国的地形与气候学习中国的地形特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学习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气候分区等。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自然资源学习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利用情况,掌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
4.2 环境问题学习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了解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第五章:人口、城市与经济发展5.1 人口与城市学习人口增长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人口政策。
学习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问题以及城市规划。
5.2 经济发展学习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中国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第六章:农业与工业6.1 农业学习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市场需求等。
了解主要农作物和养殖业的分布、生产技术和现状。
6.2 工业学习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资源、市场、交通等。
了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主要工业部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七章:交通与通信7.1 交通学习交通设施的种类和功能,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案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
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以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教案1教学目标1、使左侧学生通过地图能够准确表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物产,学会剖析农产品和气候、地形的关系,培养学员区域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
4、通过知识的学习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台南市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增强台湾与祖国大陆早日统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台北县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
认识到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少数几个一部分.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课件展示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乡愁》,用诗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台湾省。
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体会诗中台湾与祖国的骨肉之情。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的友爱感情,激发同学们学习学习本课的热忱,揭示本节课题。
2、读图,归纳主要信息课件出示台湾在地球上位置图、台湾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图中信息,看看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东南亚地区以及与大陆哪个省最近,读图归纳出台湾地形、气候等特征。
使学生加深对地图的阅读以及归纳能力,在学习中会明确方向。
培养读图以及归纳地理事物能力。
3、案例活动教学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活动,利用比例尺计算日本路程与祖国的距离,阅读书中资料。
根据比例尺量数目图计算福州到基隆,厦门到高雄的西南方。
阅读活动资料,讨论回答问题该部分主要是通过地理的计算结果位置计算,从而得出台北与祖国的距离很近,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总结该部分要点根据同学们的同学们巴季以及归纳情况,教师对同学们的答案需要进行总结。
走向世界的中国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历史与文化:介绍中国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著名历史人物等。
2. 中国经济发展:介绍中国的经济现状、发展成果、国际地位等。
3. 中国科技创新:介绍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突破、影响力等。
4. 中国外交:介绍中国的外交政策、国际关系、合作伙伴等。
5. 中国的未来展望:探讨中国的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英语。
2. 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相关领域发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
2. 语言运用能力:评估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 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思维品质:评估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的教学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英语听说教程》等。
2. 多媒体资源:利用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实物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如地图、图片、模型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等人力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并结合多媒体资源进行演示。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教案〖课程标准〗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联合国的相关知识(溯源、宗旨、职能、作用等)。
2.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及意义。
3.中美关系从恶化到缓和。
4.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5.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能力目标1.通过讲述中国从被拒绝在联合国大门之外到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及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中美关系演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纵向、横向、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展示相关影视资料、图片(周恩来出访亚非14国,毛泽东接见斯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等),培养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2.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台湾问题的讲述,强化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领土主权的民族意识,增强学生努力学习,奋起直追,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早日实现两岸统一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联合国的宗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
难点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
〖整体感知〗一、新中国初期外交环境的恶化1.美国的孤立、封锁、遏制。
2.中苏关系的恶化。
二、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两步1.重返联合国。
(1)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提高了国际影响力。
(2)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中美建交。
(1)原因。
美国方面: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认识到中国的作用。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9课,隶属于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并以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本课既和前面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一起构成了改革、开放从提出到实施的完整体系,也为后面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邻水学生处于西南城市,虽然远离对外开放的前沿,但发达的资讯使他们对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的变化,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社会热点有所听闻和了解。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可实施的教学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1)了解经济特区的建立、扩大开放的进程、对外开放的影响等史实。
(2)通过文字材料和地图漫画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沟通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将课堂有机贯穿起来,营造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开创热情。
(2)通过设问、探究、材料解析等活动,强化学生对经济特区建立及扩大的认识,掌握历史问题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建立经济特区的壮举,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2)通过对外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五、教法学法教法 1、“三分课堂”教学模式:先自学基础,再重难点点拨,后练习巩固。
教案:《“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制造”的概念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2. 探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原因和挑战。
3. 引发学生对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制造”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分析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
3. 讨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国制造”的了解和看法。
2. 展示相关数据和图片,让学生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更直观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第二章: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贡献。
2. 探究中国制造业优势的形成原因。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如成本优势、规模优势、产业链优势等。
2. 分析中国制造业优势的形成原因,如人力资源、政策支持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相关数据,了解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中国制造业优势的形成原因。
第三章:中国制造业的劣势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劣势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2. 探究中国制造业劣势的成因。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制造业的劣势,如技术水平、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2. 分析中国制造业劣势的成因,如缺乏核心技术、过度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相关数据,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劣势。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中国制造业劣势的成因。
第四章:中国制造业的机遇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意义。
2. 探究中国制造业如何抓住机遇。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制造业转移等。
2. 分析中国制造业如何抓住机遇,如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品牌形象等。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相关数据,了解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经济特区开放的历程;20世纪80和90年代扩大开放的历程;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意义。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1)通过歌曲导入,图片和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对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开放区、90年代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块、面,逐步开放的过程。
(1)通过了解对外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开拓进取精神。
认识对外开放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某某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经济特区的图片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师: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优美动听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这位老人是谁呢?学生:。
教师:这位老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呢?“崛起座座城”又是怎样崛起的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两个板块: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对外开放扩大利国家学生:齐读两个板块内容。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
那么,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的?让我们进入板块一。
板块一: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师: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怎样崛起的呢?课件展示图片:与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见第5XPPT。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主备人: 审核: 编号: 学生姓名: 班级:一、学习目标:1、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2、 了解我国沿海地区与沿边地带、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区域差异3、 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入世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4、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重难点:三、自主学习学生预习并完成: 自然条件 ,地理环境特色突出 情 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众多区 域 差 异潜力巨大 长江、黄河流域横贯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四、合作探究我国地区差异显著体现在哪些方面?五、课堂检测1、关于我国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949年,我国是个工业国B 、我国是个发达国家C 、我国工农产品均居世界首位D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2、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特产资源丰富B 、我国的地区差异不明显C 、我国的自然灾害少D 、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现在是发达国家3、在国际组织中,我国是( )A 、联合国的一般成员国B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走向世界的中国C、没有参加任何国际组织D、参加了所有国际组织4、有关中国在世界中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大国B、中国已建设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C、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业产品的产量、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D、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5、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的国际组织是()A、UNB、WTOC、APECD、EU6、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要不顾一切地进行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B、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在达到发较高的发展水平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污染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重新评价,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可以暂缓执行了D、21世纪,我们要协调好沿海与内地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开国门,首先开放的地区是()A、沿海地带B、首都北京C、特大城市上海D、西部地区8、我国经济增长势头最迅猛的地区是()A、珠江、长江两地三角洲地区B、东北地区C、沿边地区D、环渤海地区9、黄河流域发展经济的优势是()A、能源丰富B、水资源丰富C、生态环境好D、有色金属丰富10、南水北调工程中,经过郑州的线路是()A、东线索B、中线C、西线D、东线和西线。
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课标内容:四、4.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何国家安全意识;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增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
能力:提高全民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增强忧患意识,自觉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了解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世界形式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知道开放的中国对青少年提出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资料以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国际恐怖主义危害人们的安宁生活的相关事例,能够从中分析其所表达的信息;分析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正确认识其本质。
教学难点:(1)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2)青年学生如何为祖国走向世界、和平发展做贡献。
教学重点:走向世界的中国应如何应对机遇何挑战?课时安排:四课时授完。
(一)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
课时安排:两课时授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教材P125)图片一:战火中的伊拉克儿童;图片二:反战游行(期盼和平)图片三:非洲饥饿儿童;图片四:全球扶贫大会。
(需要发展)教师讲述:第一组照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和平问题;第一组照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
◎这些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什么问题?教师小结:(答案)当今的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的人民正在经受着战争和贫困之苦。
处在战争中的人们企盼和平;处在贫困中的人们需要发展。
因此,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着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面对战争,人们在思考着,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今天这个时代的主题又是什么?2、板书课题:一、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二)新课导学:1、当今时代的主题(P126)(1)当今时代的主题(P126)阅读教材,感悟思考:◎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作业)教师归纳:尽管人类目前仍面临着战争、贫困等诸多严重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两课时全(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在三个阶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文资料,举例说出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在各个阶段取得的显著成绩,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在三个阶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教学难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在三个阶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教学方法】举例说明、图文资料分析、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
虽然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祖国的发展成就吧!二、新课学习(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1.中国的地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成就(1)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斐然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1956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和公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2)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加速发展设立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
此后,开放地区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拓展延伸:①经济特区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
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
拓展延伸:②我国有6个经济特区1980年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岛经济特区;2010年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九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5篇九年级政治人教版教案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国家、集体、他人以及自身的财产。
【能力目标】能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合法财产和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难点】辨别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
三.教学方法案例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多媒体:出租车司机捡钱捐助的故事。
法院判决,司机把钱退回失主。
思考:如何评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和法院的判决行为?总结:主体——出租车司机,乘客王某。
客体——钱,患病学生。
结果——退钱。
这个问题涉及到这部分财产的所有权问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公民的合法财产举例:(1)建筑工人在施工场地捡到金元宝,私自带回家;(2)小明在路上捡到钱包据为己有;(3)小王的父亲是私营业主,年终缴税后,获得35万元收入;(4)某市长受贿310000元,视为家产。
思考:上述财产哪些属于个人所有?哪些不应该属于个人所有?为什么?总结:(1)根据所有权的不同,社会上的财产应该归属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二)什么是财产所有权1.提问:同学们是怎么安排自身的压岁钱呢?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存银行一部分,捐款一部分,买自身想买的,放兜里随时能摸到等。
引导:在你处理这个压岁钱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对压岁钱行使所有权。
压岁钱---占有权;用它买东西—使用权;存银行买国债所获利息—收益权;捐款---处分权。
总结: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身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重新思考课堂开始的案例:法院为什么判决司机归还王某的钱呢?回答:司机没有对钱的使用权。
2.多媒体显示:教材图片——小王父亲合法买车卖车的案例。
提问:小王的父亲对属于自身的财产拥有什么权利?总结汽车—占有权,驾车送人----使用权,驾车经营----收益权,卖掉-----处分权。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难点
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方法
小组活动法、读图观察法、联系对比法等。
※教具准备
投影片、有关录像片或VCD光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班分成四个社会调查小组,按协商选择的办法分别对我们家乡的自然、人文、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社会调查,经过对调查材料的整理,写成了较好的社会调查报告。
现在请一位同学向全班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家乡的区域发展有什么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板书: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讲授新课]
1.区域差异很大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中国地图边回忆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在中国区域地理中我们学习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区域吗?它们有什么差异或特点呢?(请男女同学轮流回答,区域特点把握不准的,教师激励评价后加以点拨补充)
教师讲解:从地图上,从同学们的回忆中可知,我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区(或区域)差异很大,可以说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由此可见,我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区域差异很大。
(教师在适当位置上及时板书)
2.区域发展不同
过渡:不同地区或区域的特点不同,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所走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
投影:《东北平原》(图9.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东北平原粮食生产情况。
东北平原面积广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低,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从图9.1上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呢?可以想象出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广大,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此外,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人口密度较低。
这是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平原的一大优势。
利用这些优势条件,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提问:看过东北平原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的例子,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轮流请男同学说不利的地理条件,女同学说有利的地理条件,教师简练地为学生板书)
过渡:大家在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大家刚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时都提到我们地区的人口问题,不利方面认为人口多,人均资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劳动力充足。
针对这一矛盾,有同学提出在本区发展需要较多劳动力发展简单的加工工业,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可创造更多的产值。
可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
提问: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与我们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相同吗?(学生:不相同)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正是由于两个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因此区域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道路也不尽相同。
可见,区域发展不同(教师在适当位置及时板书),也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渡:怎样才能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呢?仅仅依靠本区域的有利条件就能促进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吗?(学生:不能)那该怎么办呢?(学生:与其他区域合作)教师:回答得有道理!促进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区域合作。
(教师及时板书)板书:3.区域合作
教师讲解:发挥了我们的优势,是否就可以发展好了?如果东北平原生产的粮食没有地方需要,如果我们加工的产品没有地方销售,优势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我们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目前我国这些重点工程的实施,可以说都是区域合作的结果(教师及时板书:区域合作),离开区域间的合作,任何一项国家重点工程,都是难以实施、难以完成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收看有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专题录像,搞清这些工程的概况,明确区域合作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投影:“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判断三北防护林地跨我国哪三北和哪些省级行政区?
“三北”防护林的分布
“三北”防护林全长7000多千米,宽400~1700千米,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2%。
播放录像:在学生读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边看录像,边收听有关“三北防护林”的情况介绍: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包括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总面积406.9×104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造林3.508×104公顷,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盖率平均从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区实现农田林网化,大部分牧场也有了林网、防护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沙地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将被绿化,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巨大。
教师小结: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可以优势互补,使各区域得到共同发展,还有助于解决区域的环境问题,进一步促进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三北”防护林是我国区域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典范。
过渡:出示“世界地图”(挂图)。
刚才,我们从实例中看到我国的不同区域在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也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
那么,我们的祖国怎样才能在世界这个更大的区域中求得发展,大显身手呢?
板书:在世界中发展
投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图9.3)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播放录像:将中国入世的历程以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中国历经15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
为什么中国经过千辛万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首先,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
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其次,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引导学生读图9.2)第三,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时代赋予我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
某型飞机生产网络——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例证
[课堂小结]
两年来,我们走过世界,走遍中国,明天将带着我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使用地图本领、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来的生活。
知识要点与检测
答案:差异不同(或不平衡)合作世贸竞争和平生态环境进步[反馈练习]
填空
(1)国土,区域大,发展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
一个区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进行合理的改造,、地发展经济。
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区域之间的和,做到互补。
(2)中国是中的大国。
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在今后长时间内,仍是第一位的。
(3)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化的世界。
另一方面人类又面临着、、等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答案:(1)辽阔差异不平衡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联系合作优势
(2)发展众多较低发展
(3)全球人口资源环境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目前,我国正在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就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工程,通过搜集资料与家长或同学展开讨论:
(1)工程输送资源的源地和目的地各在哪些地区?
(2)工程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2.结合本课内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下列话题仅供参考),采用你喜欢的表达形式(或日记、或短文、或散文、或诗歌等)说明自己的看法。
(1)从我家看祖国的发展。
(2)WTO与我们的生活。
(3)经济发展与我身边环境的变化。
3.经常关注我国新闻和世界新闻,看看我国是如何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世界中求发展以及如何履行我国肩负的三大历史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