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饮食文化---大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8
日本饮食文化一、日本饮食文化概述日本的饭菜(日本料理,にほんりょうり)是用眼睛品尝的饭菜,非常讲究装盘,根据饭菜的种类选择不同的器皿(食器,しよつぎ),往往吃一餐要用上二、三十个大小、形状、颜色和质地不同的器皿。
日本的饭菜不仅重视味道,而且注重色泽,各种鲜花或花瓣、时令蔬菜的叶或茎等也时常装饰在食物四周。
一般来说,关东地区(以东京为中心)味道较浓,关西地区(以大阪、京都为中心)味道较淡。
日本人也常在中餐(中华料理)和西餐(西洋料理)中渗入日本的风味,称之为“和风(わふう)”。
日餐的进餐形式—般分为定食(ていしょく)、弁当(ぺんとう)和会席料理,当然也可以零点。
定食即份饭,通常午间用。
定食内有米饭、咸菜、酱汤或清汤,其它的蔬菜和肉食可随价格配添。
弁当即盒饭,—般饭盒是漆器状的木制品,分四格和五格两种,每格可放—种菜和相应的饭团,而放团上通常放有芝麻,有些还用紫菜(昆布,こんぶ)包上。
会席料理是依不同的季节定制的套餐菜谱,多名为“樱”、“松”、“竹”、“梅”等。
在会席中,日本人讲究用餐礼节,即不弄出声音、不讲话,安安静静地吃。
不把饭、菜、酒等洒到外面弄脏桌子,鱼刺、骨头等也要不显眼地剩在食具里,而不放到桌上。
日本人过年“お正月”,过的是公历年,大年初一即元旦,年三十是指元旦的前一天。
年三十的晚餐并不十分丰盛,但要吃“年越そば” (一种乔麦做的面条),大年初一早晨,每家每户都要喝“屠蘇”再吃年菜。
丰盛的年菜中一般有“数の子”(青鱼子)、“黑豆”、“ごまめ”(小干鱼)等带有吉祥意思的菜,表示人丁旺盛、身体健壮。
正月的“三贺日”(头三天)早餐要吃“雜煮”的年糕汤,各地的“雜煮”各有特色,但最基本材料都是年糕。
吃完早餐后,女人会到寺庙去朝拜。
各家各户门口还插些松枝,称为“门松”,意为庆祝新年。
二、日本料理的种类日本饭菜的种类很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先付:即小酒菜(おつまみ,酒のさかな)。
口味以甜、酸、咸为主,份量最小,口味多样。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日本茶道文化从看似简单实则很讲究的茶具的冲洗,茶水的烹制,到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每一步讲究的都是一种精致与唯美。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的含义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
如今,有五百年历史的茶道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
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会已成为各种文化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千姿百态的茶道具成为日本美的象征。
有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从事茶道活动的人口达五百晚之多。
日本在经济上制造奇迹,在世界上引起了人们对其文化背景的探求。
同时,日本为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
也积极的宣传自己的文化,日本人首先向外宣传的便是茶道。
茶道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理解日本人的一条捷径。
但是,茶道对于外国人实在是一种难解的文化现象。
没有接触过茶道的人不理解茶道是理所当然的。
即使参观过茶道表演的人也入五里雾中,找不出说明它的合适语言。
茶道为什么难以理解?我试图将此归纳为三个原因:容括性、无形性、局限性。
茶道的内容是丰富的,她几乎将东方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
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阴阳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筑、庭院、书画、雕刻、礼仪、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饪、缝纫等内容。
茶道被称为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
茶室中间展现的是一个活龙活现的“小东洋”。
由此,我们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
而且,茶道是一种活的艺术,我们很难抓住它的形体。
茶道艺术是通过茶事来成立的,但茶事一完,一次艺术的创作就消失了。
研究茶道,我们不可能象鉴赏一副绘画那样静观和思索,我们必须随着茶事的进展去捕捉瞬间的现象。
但在瞬间与瞬间之间不仅留下了许多空隙,而且,我们常常会被那一个个细小的现象迷住,很难勾勒出茶事的全貌。
再有,茶道与音乐、舞蹈、绘画等常见的艺术形式不同,表演者与鉴赏者和合成一体的、不能区分的。
什么是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原称为“茶汤” (茶湯、茶の湯),是日本仪式化的为宾客奉茶之事,它与其它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的特殊文化,但内容与形式有所不同。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饮茶最初是僧侣用于集中心念的,从谂禅师曾以“吃茶去”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两种:抹茶道与煎茶道,但茶道通常是指较早发展出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点心、水果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
除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如茶室内外的布置、书画的品鉴、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等,都成为茶道的重点。
日本茶道文化:茶道根本千利休曾说“和敬清寂”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即平和、和谐。
进入茶室,品尝一碗茶时,主对客的“请先、请慢用”等礼貌语代表了茶道所蕴含的“和”。
在现代人的价值观中,总认为茶道是十分繁琐及复杂的事,甚至有人说:“即使在家里,一个人也可以喝茶。
”但是,茶道中的“和”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只要内心随时能体认茶道的“和”,必定可体会“和”的真谛。
古代的习俗经过世代流传,传递着数百年积淀的美感。
伴随着四季的变迁,崇尚自然美,以古老习俗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就能体会“和”的妙趣。
现代人对于自然美的感受有时是被动的,有时却拥有对美的极强的感受。
如果将心性不断加以提炼,就是茶道的精神(茶の味)。
隐藏在茶道用具中间的艺术及种种摆设、布置及茶之汤,果子等,仿佛带有生命力的纤细感,这些都以“和”的精神为基础。
“敬”则体现了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对友人与同辈的敬爱。
从和到敬,便展开了茶道的真髓。
“清”即清净、清洁,体现了茶道不可或缺的礼仪。
日本茶道文化:规程日本茶道有烦琐的规程,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
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
目录前沿 (2)一、日本饮食的特点 (3)(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
(3)1.所谓“精”。
(3)2.日本料理的“少”。
(3)3.“淡”可以说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
(3)(二)日本文化之“生”和“鲜”。
(4)二、日本的美食 (5)(一)怀石料理 (5)(二)寿司 (5)(三)茶道 (6)三、日本饮食的习惯 (7)(一)简约的饮食风格 (7)(二)分餐不怕盘子多的日本人 (7)(三)饮食习惯与民族性格 (7)参考文献 (10)前言“日本料理”在八十年代初进入广州,是日语中“日本式烹饪”的意思。
当提到日本料理时,许多人会联想到寿司、生鱼片,或是摆设非常精致,有如艺术的怀石料理。
然而,对许多日本人来说,日本料理是日常的传统饮食,特别是在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末期所形成的饮食。
日本料理店最初只是一些高档酒店开办,主要的客户是日本商社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日本访问团、还有少数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
随着国内对日本文化的介绍和传播,日本料理店在全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越开越多。
为什么日本料理能得到中国人的追捧?日本饮食的特点在哪里?日本的饮食文化又是怎样的?借由这次论文,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跟大家一起探索日本的饮食文化。
一、日本饮食的特点自古以来,日本不断从中国学习文化,有科学技术,当然也包括饮食文化。
这自然和当时中国的强盛密切相关。
日本的歌舞伎据说也是由中国传去的。
在现在的日本料理中不难发现很像中国菜的“野菜炒め”。
崇拜并学习强者似乎是日本的特色。
到了近代,中国逐渐没落,西欧逐渐强盛的时候,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改革,大量学习西方的技术,文化。
在日本科技逐渐发达的同时,日本的饮食习惯也逐渐发生了改变,由吃熟菜变为吃生菜沙拉。
(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
1.所谓“精”。
就是无论什么料理,都很好看,至于味道怎么样,那是其次。
中国菜可以不同的菜放在同样的盘子里,但是日本料理就不一样了,基本上不同的菜是放在不同的盘子里的,而且盘子是奇形怪状,摆放的方向也是有讲究的。
饮食美学礼仪:美食的艺术表现与审美价值的礼仪鉴赏引言在当今社会中,美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更是对美的追求。
而随着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不断提升,饮食美学礼仪逐渐成为一门深入人心的学科。
美食被赋予了艺术的表现形式美食与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食被赋予了独特的外观、口感和香气,就如同一幅美丽的画作。
其中,烹饪技艺更是将食材进行变换,创造出无数种形态的美食。
艺术表现形式 - 外观美食的外观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造型的创意,都能使人在第一眼就被吸引。
例如,一道精心摆盘的菜肴,不仅色彩鲜艳,还形状美观,让人不禁沉醉其中。
艺术表现形式 - 口感美食的口感是其艺术表现的核心。
通过烹调的方法,食材的味道和质感得到了提升。
融化在口中的奶油,柔嫩的肉质,细腻的口感都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
艺术表现形式 - 香气美食的香气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气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食欲和味觉体验。
例如,一道烤鸭散发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舌尖上的美味更是难以抵挡。
饮食美学礼仪的意义与价值饮食美学礼仪不仅仅是对美食进行审美鉴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它在超越生理需求的同时,也在引领人们摒弃粗俗与低级趣味,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价值 - 倡导健康饮食饮食美学礼仪倡导的是一种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
通过对食物的审美鉴赏,人们能够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搭配。
从而让人们通过饮食得到均衡的营养,并有效地提升身体健康。
价值 - 弘扬民族文化饮食美学礼仪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风格和习俗。
通过饮食美学礼仪的学习与传承,能够进一步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增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价值 - 促进社交与人际关系饮食美学礼仪也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礼仪规范。
在就餐过程中,人们需要关注用餐姿势、餐具的使用以及与他人的互动,这是对他人尊重与关心的表现。
日本基本礼仪及饮食文化篇一:日本饮食文化---大鉴赏日本饮食文化---大鉴赏油灯下的玛德鉴于有人说这个小组逐渐偏左,讨论言辞日益激烈。
那我来点温和的。
虽然本组是欧美文化,但是面对世界万象我们要兼容并包,学习各国精华批评其糟粕,用以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
撇开日本历史和某些文化糟粕,日本这个民族,较于我国人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以团结著称,而且大都很有礼貌。
尤其是日本的美食,更值得我们了解并研究一番。
在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例如,日本栽培的农作物大豆、赤豆、稻米、小米、玉米等,日本人饮食中常用的酱、酒、醋、盐、豆豉、酸饭团等主要经由中国传入日本。
可以说,日本列岛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
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
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
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饮食中也普及了面包等面食类。
随着经济的成长,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肉类和乳制品等的摄取也大幅增加。
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愈发多样化。
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菜等,同时搭配有味噌汤(酱汤)、腌酱菜(渍物)等。
现在的副食之中也有许多西洋料理或中华料理的搭配。
中国菜的烹调方法中有若干个带“火”旁的字,如爆、炒、熘、煨、烧、煸、焖等等,这些字在日语中是很难找到的。
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
即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日本料理又称“五味、五色、五法”料理。
五味是甘、酸、辛、苦、咸;五色是白、黄、青、赤、黑;五法就是生、煮、烤、炸、蒸。
而品尝日本料理的准则在于香、丰、熟、甘、嫩。
由于日本菜强调的是卖相和质感,所以每份菜的量通常很少,但原料的素质却无与伦比。
1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
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中国菜之鲁菜美食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中国烹饪,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又称中华食文化。
世界三大菜系(中国菜、法国菜、土耳其菜)之一,深远的影响了东亚地区。
菜谱来源于中国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菜肴。
据文献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已有烤肉、烤鱼等食品。
商朝伊尹五味调和,周朝出现称为“八珍”的名馔,对后世很有影响。
汉魏南北朝时期,中国菜肴迅速发展,名菜大增。
汉代娄护发明的“五侯鲭”,即是中国最早的杂烩菜。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上记有菜肴上百款。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载有200多种菜肴。
由于佛教的传入和流行,加之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佛教斋食逐步在社会上产生影响,使中国早已出现的素菜得到进一步发展。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的花色菜、食疗菜也有新的发展。
宋代,中国菜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汴京和临安的市肆中,冷菜、热菜、羹汤和花色菜名目繁多,数以百计。
当时市场上已有标明南、北、川味的菜点和素菜,表明中国菜肴的主要风味流派在宋朝时已具雏形。
元明清三代,中国菜肴又得到较大的发展,菜肴品种数以千计。
这一时期还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迁居各地,清真菜作为一种独特风味在中国菜肴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中国菜肴的风味流派已基本形成。
晚清至中华民国初期,随着外国人来华,中国菜肴又融合了某些西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尤其是1979年以来,在菜肴的继承与创新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中国各地的传统风味菜肴纷纷恢复上市,除北京的仿膳菜外,西安、杭州、开封、扬州等地还挖掘研制了仿唐菜、仿宋菜、孔府菜和红楼菜等。
菜品类别中国菜肴品种繁多,除按地区和民族分类外,还因消费对象的不同,加工制作有异,又有以下两种分类法。
①消费类别。
由于消费对象不同,形成了层次不一的菜品,主要有家常菜、市肆菜、公共食堂菜、寺观菜、官府菜、宫廷菜、药膳菜等。
和风盛 Japanese Cuisine with Wine作者:暂无来源:《上品Choices》 2013年第4期图/富隆酒业说起西方的饮食文化,相信大家都会想起法国菜:一顿正式的法餐历经数小时,食客忍饥挨饿,只为了能享受大厨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用尽各种复杂的烹饪方式,以及最多样化的香料搭配来炮制那分量少得可怜的精致菜肴。
在东方,中华大地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单是八大菜系的经典菜式已经让无数的老外和国人瞠目结舌,恨不得多几张嘴巴,以求尝尽中华佳肴。
但说起亚洲的饮食,我们往往不能忽略日本。
尽管日本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甚深,不过几百年来,日本餐饮已经发展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文化。
用一个高度概括(也许很门外汉)的说法,几百年来,日本人一直用餐饮来诠释"Simplicity is sophistication" 的哲理。
餐饮文化往往与本土的宗教、政治文化等息息相关。
在日本,餐饮文化的发展与佛教禅宗有着密切联系。
禅宗从镰仓时代从中国东渡日本,得到了当权者的支持,形成了日本独有的禅宗系统;日本的“武士道”,就是镰仓幕府结合儒学、禅宗、神道教所成立的道德规范。
而随后的茶道、花道等日本文化体系,无不受到日本禅宗的影响。
对日本餐饮有了解的人大概都听过怀石料理。
如今的怀石料理已经被诠释成“顶级奢侈日本料理” 。
但实际上,怀石料理最初是来源于日本的寺庙。
怀石,字面解释就是怀里抱着石头,传说与当时禅宗修行的僧侣有关系。
后来,人们就把仅仅填满空肚子,加热身子的清淡且分量少的素食统称为怀石料理,讲究的是清淡雅致,填饱肚子后可以细心品尝鉴赏茶道。
回溯历史,日本与中国一样,曾经存在过“闭关锁国” 的时期,但是随着明治维新,西方的饮食文化也逐渐影响了日本人的口味。
在国人还没有体会到葡萄酒的魅力时,日本一直是亚洲葡萄酒的进口大国,是亚洲最为成熟的葡萄酒市场之一。
多年来,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欧洲人,都迷醉于葡萄酒与日料的搭配,笔者在撰写本文前,也曾翻看过很多前人总结下来的搭配建议,获益良多。
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介绍日本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饮食中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
中国和日本自古以来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大米是主要食物之一,但受到地理、文化、宗教、历史各方面的影响,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改良,日本的饮食文化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虽然同为东方国家,吃饭时同样使用筷子,恐怕还是有很多人对日本的饮食文化不太了解吧。
日本饮食的特征从北海道到九州,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由不同人种构成。
日本饮食受东北亚各国文化及饮食习惯的影响,经改良后逐步形成了现在日本料理的特征。
另外,由于复杂的内陆地形和四面环海的岛国环境,使日本不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造就了大批资源丰富的渔场,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各类海鲜料理已经成为日本饮食中别具特色的代表性食品。
日本四季变化鲜明,所有料理都非常重视对季节的感受,并且,因为全年气候温暖潮湿,所以日本人比较喜爱清淡的口味,从而形成了日本人比较注重食材本身风味,较少使用调味料的特点。
在日本有这样一种说法,日本人在用嘴品尝食物之前,要先用眼睛和鼻子鉴赏食物。
因此,日本人对盛装食物的器皿也是非常讲究的,器皿的材质,不仅有瓷器、木器、还有漆器、竹制品、玻璃制品等等,丰富多彩。
盛装食物时不仅要根据不同的食物采用不同材质的盛装器皿,而且器皿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此外盛装方法、器皿与食物色彩的搭配也必须协调,还要考虑到与其他盛装器皿的协调性等,种种考虑都是为了将食物等级提升到一个综合艺术的境地。
日本料理的种类日本料理,有关西菜和关东菜之分,关西料理是以京都和大阪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菜系。
京都是古代日本的都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日本政治经济中心,是贵族文化的发祥地,并且因为远离海洋,京都料理主要以清淡的蔬菜类和鱼干为主,而靠近大海的大阪,鱼类和贝类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大阪各种海鲜料理非常发达。
关东料理则是指以江户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菜系,江户是东京古时候的名称,1868年明治维新后,德川幕府被推翻,这一年,明治天皇将首都从京都迁往江户,改称东京。
欢迎鉴赏,日本不同的灯笼星姐剧情解说(百度百家号)发布时间:19-02-2819:49在日本,把中国的灯笼叫做提灯,在节庆日挂出来的,是红红的灯笼,为节日增添一份色彩。
这样的红灯笼,随处可见,还有一些有创意的灯笼,也是以红色为主,在喜庆的场所会出现。
日本的灯笼,初用于夜间行路照亮之用,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灯取代了它的用途,灯笼就变成了一种装饰品,或者寄托情感的物品。
它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活跃节日气氛,广告装饰作用。
日本在江户时代,就有挂灯笼的历史,许多饭馆门前,都挂着写有自己店名的灯笼。
这些灯笼,叫做大红提灯,每当夜幕降临,那些灯笼绽放出温馨的光芒,店家的招牌熠熠生辉,远远地就可以看到,这就是最醒目的广告。
它比广告牌,更具有灵性和红火的气氛,因为,日本的饮食文化,也代表着团圆和热闹,看到灯笼,便让人食欲大开。
提灯节展示大型灯笼在日本,有一个大提灯节,在节日上,可以看到许多大型的灯笼。
其中,最大的灯笼,可以大如房子,由五十个人才抬得动,把它放置下来后,专门有一个人,像拉纤一样,一节一节地把绳拉回来,才能把折叠的纸拉开,灯笼就像大房子一样,矗立而起。
这么大的灯笼,其中的蜡烛,大如柱子,要点燃它,也颇为费劲。
这样大的灯笼,在别的地方很难见到,但是在这里,比比皆是。
灯笼上绘制着各种神话故事,看到上面的人物,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生活。
祈福灯笼日本东京有一个风俗习惯,孩子在满岁时,把写有孩子名字的灯笼挂在寺庙里,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
家里的长辈们,纷纷来到寺庙,挂起灯笼,祈求孩子一生平安。
还有一种灯笼,是为了寄托愿望或者驱病而用的,这样的灯笼叫做祈福灯笼。
它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是白纸黑画,可以是龙,也可以是蛇;第二层是用毛笔写的字,是一些祝福的话;第三层才是彩色的画。
它的用纸相当薄,这样,当灯笼挂起来的时候,可以隐隐看到,里面的龙和字的痕迹。
这样的灯笼,代表着思念和祝福,是代代相传的工具和见证。
人们把思念寄托于灯笼,把祝福寄托于灯笼,把希望也寄托于灯笼,它像一个吉祥物,装满了思念和祝福。
日本的禅与茶道的关系日本的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的。
但是日本的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象中国茶文化那样主要受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综合影响。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的禅与茶道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日本的禅与茶道的关系在7世纪之前,日本人没有喝茶记录。
而在这一文化传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佛教的僧侣们。
他们去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将寺院的生活文化也带了回来。
其中之一便是饮茶与茶礼。
由此,日本茶文化自开初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饮茶习俗传入日本的初期,饮茶活动是以寺院、僧侣为中心展开的。
据史料记载,公元805年日本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栽种在比睿山麓,形成了日本最古的“日本茶园”。
从那以后,弘法大师空海于806年把从中国带回来的茶献给了嵯峨天皇,他还从中国带回了茶碾、茶籽。
至815年4月,嵯峨天皇幸游近江时,在唐代生活了长达30年之久的高僧都永忠亲自煎茶献给天皇,嵯峨天皇对此大为欣赏,由此命令近江等地修建茶园。
至荣西为止,茶与禅宗的关系可以说是以禅为主,以茶为辅。
茶为坐禅修行时的饮料、禅案的素材、行道之资、救国之助等等。
这些都只能说明茶与禅宗生活的密切关系,仍不能证明两者之间的法嗣关系。
茶道的集大成者是千利休。
利休在茶道圣典《南方录》中说:茶道的技法以台子技法为中心,其诸事的规则、法度有千上万种,茶道界的先人们在学习茶道时,主要是熟记、掌握这些规则。
并且将此作为学习茶道的目的。
由此可见,日本的茶道艺术的思想背景为佛教,其思想的核心是禅。
它是以禅的宗教内容为主体,以使人达到大彻大悟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新型宗教形式。
在日本文化中,禅文化占有很大比重,这是日本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文化现象。
禅的思想及禅宗的形式影响到日本文化的大部分角落,如建筑、园林、音乐、茶道、书画、武术等。
在日本,历代大茶人都要去禅寺修行数年,从禅寺获得法名,并终生受禅师的指导,但在他们获得法名之后并不留在禅寺,而是返回茶室过着茶人生活。
揭秘日本洋葱文化日本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等等,每一样都源远流长。
一个小小的洋葱,在日本人中都可以形成丰富独特的文化,可以从中窥见一些日本的生活。
1、日本人喜欢吃洋葱据载,洋葱在日本大量种植始于18世纪。
在日本人眼里,洋葱也确实是一种廉价,多肉并且适于生食的蔬菜。
世界许多民众了解日本人民喜欢吃生鱼片,鱼片切成薄薄的一片,蘸点佐料直接入口。
洋葱也是一样,即有烹饪做成熟食,也生食的。
生吃时,即有像吃鱼片那样蘸点佐料再入口,还有直接入口的。
日本洋葱汤是一道很普通的日本汤,通常被日本餐馆作为开胃头汤送出。
它是非常温和,带一点咸味,很清淡的汤。
这道食谱可以多变的,里面的大部分原料的数量也可根据你的口味来定。
日本人喜欢吃洋葱,并不是日本某个地方的物色,在整个日本国都较为普遍,沿日本新干线,覆盖北海道至南部九州岛的整个日本列岛,均可见日本人吃洋葱。
2、令人眼开的吃洋葱比赛日本文化有些新鲜奇特,在饮食方面也可略见一二,其中莫过于吃洋葱比赛了。
日本一些地方举办了特色的洋葱节目吸引人们的注意,吃洋葱比赛就是其中之一,在鸟取、兵库、路岛等县,有此类活动。
比赛现场,来自各地的男女参赛者展开竞争,决出最先吃完一个重约210克生洋葱的优胜者。
很多参赛者超出了1分半的规定时间,而速度最快者以风卷残云之势在34秒内吃完一个洋葱,引得现场一片沸腾。
3、研发洋葱新品种,切洋葱不再流泪切过洋葱的人会体会到洋葱的“催人泪下”,然而,日本House食品集团株式会社推出世界上首个“无泪洋葱”,保留了原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House食品集团隆重宣布,他们用辐射离子照射洋葱,已经成功抑制了顺式-丙硫醛-硫化物的生成,还能减少洋葱的刺鼻气味。
已有约五吨“微笑洋葱”在东京百货商店和网店试销,一包两个的售价是450日元(合4.3美元),比普通洋葱贵了一倍的价钱。
这批五六吨洋葱一上市即被抢购一空。
美食文化与历史大全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美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美食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源泉,更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痕迹,传递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本文将带您领略美食文化与历史的精彩故事,让您对美食的价值与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早期美食文化的萌芽美食文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原始人通过觅食和烹饪的过程,逐渐形成了简单的美食文化。
他们采集、狩猎动物,掌握了利用火源进行食物加工和烹调的技巧。
这是人类食物起源和烹饪文化的开端。
通过发展,原始社会逐渐培养起对食物的偏好,形成了早期的美食文化。
二、古代美食文化的瑰宝1. 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美食文化历史。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样的烹饪技巧和食材搭配。
八大菜系中的川菜、粤菜、鲁菜等已经成为国际闻名的佳肴。
中国古代还有美食鉴赏、养生食疗等传统文化,如《食谱》、《本草纲目》等典籍记录了丰富的美食知识。
2. 印度的美食文化:印度拥有多元的美食文化,以素食为主导,烹饪技巧独特。
印度美食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如咖喱、瑜伽饮食、素食文化等。
3. 意大利的美食文化:意大利美食以其精致和多样性而受到世界瞩目。
面食、奶酪、橄榄油、葡萄酒等为意大利美食的代表。
意大利是披萨和意面的故乡,这两道美食更是成为了国际化的饮食符号。
三、现代美食文化的演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流的加深,不同地域的美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美食潮流和文化现象。
全球化对美食的影响也愈发显著,人们越来越追求新奇、独特的美食体验。
1. 融合创新的美食文化:以亚洲饮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美食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流行,如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
同时,西方美食文化也影响了全球,像汉堡包、披萨等成为国际性的快餐食品。
2. 美食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美食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
人们通过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体验各地独特的美食文化,来感受不同地域风土人情。
同时,美食文化的推广也成为了许多地区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如法国的香槟、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等。
日本饮食文化---大鉴赏油灯下的玛德鉴于有人说这个小组逐渐偏左,讨论言辞日益激烈。
那我来点温和的。
虽然本组是欧美文化,但是面对世界万象我们要兼容并包,学习各国精华批评其糟粕,用以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
撇开日本历史和某些文化糟粕,日本这个民族,较于我国人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以团结著称,而且大都很有礼貌。
尤其是日本的美食,更值得我们了解并研究一番。
在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例如,日本栽培的农作物大豆、赤豆、稻米、小米、玉米等,日本人饮食中常用的酱、酒、醋、盐、豆豉、酸饭团等主要经由中国传入日本。
可以说,日本列岛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
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
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
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饮食中也普及了面包等面食类。
随着经济的成长,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肉类和乳制品等的摄取也大幅增加。
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愈发多样化。
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菜等,同时搭配有味噌汤(酱汤)、腌酱菜(渍物)等。
现在的副食之中也有许多西洋料理或中华料理的搭配。
中国菜的烹调方法中有若干个带“火”旁的字,如爆、炒、熘、煨、烧、煸、焖等等,这些字在日语中是很难找到的。
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
即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日本料理又称“五味、五色、五法”料理。
五味是甘、酸、辛、苦、咸;五色是白、黄、青、赤、黑;五法就是生、煮、烤、炸、蒸。
而品尝日本料理的准则在于香、丰、熟、甘、嫩。
由于日本菜强调的是卖相和质感,所以每份菜的量通常很少,但原料的素质却无与伦比。
他们最强调的是材料新鲜、刀工讲究、摆放艺术。
吃日本料理时,在菜牌上看到有“盛合”的供应,即所谓杂锦。
通常店主会特定几种口味的杂锦供应,并用松、竹、梅来代表大、中、小,多以分量及材料来划分,松是超级装,竹是特级装,梅属普通装。
由此可见日本料理是非常考究的。
日本人吃饭时一般使用木质的筷子,他们的筷子比中国的短,女人的筷子又比男人的短,男的22厘米,女的21厘米。
日本料理的种类很多,比较有名的料理有:怀石料理。
按照字面来解释,就是怀中抱着石头。
据说很久以前修行僧一天只能在上午吃一顿饭。
当然到了晚上就会又饿又冷、饥寒交迫。
所以和尚们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把加热的石头(温石)抱在怀里。
后来人们就把仅仅填满空肚子,加热身体的轻淡的素食和简单少量的食品叫做怀石料理。
实际上这是从禅宗那里来的想法,因为禅宗和茶道又有深远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把只在喝茶之前吃的一些简单的饭菜叫做怀石料理。
但是现在的人们,把少量的按照顺序摆上来的具有怀石风格的喝茶之前的用膳,统称为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简单而雅致,同时亦非常讲究环境的幽静。
卓袱料理。
卓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
卓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
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上。
这种料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
由于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
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
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
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边吃边将鱼翅清汤及其...鉴于有人说这个小组逐渐偏左,讨论言辞日益激烈。
那我来点温和的。
虽然本组是欧美文化,但是面对世界万象我们要兼容并包,学习各国精华批评其糟粕,用以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
撇开日本历史和某些文化糟粕,日本这个民族,较于我国人民,整体受教育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以团结著称,而且大都很有礼貌。
尤其是日本的美食,更值得我们了解并研究一番。
在日本,无论是遣唐使时期,还是禅宗传入日本时期,以及日明贸易时期和江户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例如,日本栽培的农作物大豆、赤豆、稻米、小米、玉米等,日本人饮食中常用的酱、酒、醋、盐、豆豉、酸饭团等主要经由中国传入日本。
可以说,日本列岛食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日本饮食一般可分为主食和副食。
米是主食,蔬菜及鱼等为副食。
中世纪至明治时期,日本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对肉食有所禁忌,所以很少食肉。
明治以后,这种禁忌才得以消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饮食中也普及了面包等面食类。
随着经济的成长,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肉类和乳制品等的摄取也大幅增加。
再加上速食食品的普及,使日本人的饮食生活愈发多样化。
料理的方式主要有煮、炸、烤以及凉拌菜等,同时搭配有味噌汤(酱汤)、腌酱菜(渍物)等。
现在的副食之中也有许多西洋料理或中华料理的搭配。
中国菜的烹调方法中有若干个带“火”旁的字,如爆、炒、熘、煨、烧、煸、焖等等,这些字在日语中是很难找到的。
日本料理的特色是生、凉、油脂少、分量少、种类多、颜色好看,而且非常讲究食器的选择。
即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
日本料理又称“五味、五色、五法”料理。
五味是甘、酸、辛、苦、咸;五色是白、黄、青、赤、黑;五法就是生、煮、烤、炸、蒸。
而品尝日本料理的准则在于香、丰、熟、甘、嫩。
由于日本菜强调的是卖相和质感,所以每份菜的量通常很少,但原料的素质却无与伦比。
他们最强调的是材料新鲜、刀工讲究、摆放艺术。
吃日本料理时,在菜牌上看到有“盛合”的供应,即所谓杂锦。
通常店主会特定几种口味的杂锦供应,并用松、竹、梅来代表大、中、小,多以分量及材料来划分,松是超级装,竹是特级装,梅属普通装。
由此可见日本料理是非常考究的。
日本人吃饭时一般使用木质的筷子,他们的筷子比中国的短,女人的筷子又比男人的短,男的22厘米,女的21厘米。
日本料理的种类很多,比较有名的料理有:怀石料理。
按照字面来解释,就是怀中抱着石头。
据说很久以前修行僧一天只能在上午吃一顿饭。
当然到了晚上就会又饿又冷、饥寒交迫。
所以和尚们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把加热的石头(温石)抱在怀里。
后来人们就把仅仅填满空肚子,加热身体的轻淡的素食和简单少量的食品叫做怀石料理。
实际上这是从禅宗那里来的想法,因为禅宗和茶道又有深远密切的关系,所以也把只在喝茶之前吃的一些简单的饭菜叫做怀石料理。
但是现在的人们,把少量的按照顺序摆上来的具有怀石风格的喝茶之前的用膳,统称为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简单而雅致,同时亦非常讲究环境的幽静。
卓袱料理。
卓袱是中国式饭桌,即八仙桌。
卓袱料理是中国式的料理,有蘑菇、鱼糕、蔬菜的汤面、卤面等。
其特色是客人坐着靠背椅,围着一张桌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上。
这种料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
由于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
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
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
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子上,边吃边将鱼翅清汤及其他菜肴摆上桌。
茶会料理。
日本的室町时代(14世纪)盛行茶道,于是出现了茶宴茶会料理。
最初的茶会料理只是茶道的点缀,十分简单。
到了室町末期,变得非常豪华奢侈。
其后,茶道创始人千利休又恢复了茶会料理原来清淡素朴的面目。
茶会料理尽量在场地和人工方面节约,主食只用三器:饭碗、汤碗和小碟子。
席间还有汤、梅干、水果,有时还会送上两三味山珍海味,最后是上茶。
修行料理。
修行料理又叫“精进料理”,意思是吃斋、吃素。
选料有荞麦面、豆腐、腌菜、炸虾等。
其实,所谓的“精进料理”,就是不使用肉类的素菜料理。
生鱼片。
日本料理以生鱼片最为著名,它堪称是日本菜的代表作。
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吃生食的习惯。
江户时代以前生鱼片主要以鲷鱼、鲆鱼、鲽鱼、鲈鱼等为材料,这些鱼肉都是白色的。
明治以后,肉呈红色的金枪鱼、鲣鱼成了生鱼片的上等材料。
现在,日本人把贝类、龙虾等切成薄片,也叫“生鱼片”。
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鱼,是生鱼片中的佼佼者,鲜嫩可口,但价格很贵。
吃生鱼片必须要以芥末和酱油作佐料。
芥末在日语中叫Wasabi,是生长在瀑布下或山泉下一种极爱干净的植物(“山葵”),一遇污染就凋萎。
山葵像小萝卜,表皮呈黑色,肉质碧绿,磨碎后搁酱油吃生鱼片时蘸着食用。
芥末有一种特殊的冲鼻辛辣味,既杀菌,又开胃。
日本的生鱼片异常新鲜,厚薄均匀,长短划一。
生鱼片盘中点缀着白萝卜丝、海草、紫苏花,体现出日本人亲近自然的饮食文化。
生鱼片的做法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内容。
其实,生鱼片的做法比较简单,只要掌握了选料、刀工、装盘、佐味等基本工序,制好生鱼片并不难。
制作生鱼片的原料较为广泛,但以深海产的鱼类及其他海产品为主。
如鱼类有三文鱼、旗鱼、鲈鱼、鲔鱼等;甲壳类有海胆虾、龙虾等;贝类有鲍鱼、牡蛎、赤贝、北极贝等。
生鱼片的选料非常严格,应保证原料的新鲜、洁净、无污染。
美观的造型是生鱼片的一大特色,故装盘这道工序尤为重要。
生鱼片多选用半圆形、船形或扇形等精美餐具作盛器,再以新鲜的番芫荽、紫苏叶、薄荷叶、海草、菊花、黄瓜花、生姜片、细萝卜丝、酸橘等作配饰料。
这些配饰料既可作装饰和点缀,又可起到去腥增鲜、增进食欲的作用。
例如,先在盘中铺好紫苏叶或生菜叶,再将切好的三文鱼片以5~7片为一组(即一人份),摆在紫苏叶上,旁边用细萝卜丝、黄瓜花等错落有致地进行点缀,给人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
芥末和日本淡酱油是生鱼片的主要佐味调料,常用的绿芥末又有粉状和膏状两种。
粉状芥末的调制方法是,将粉状芥末与水以1:2的比例调匀,再密封3分钟,待产生芥末独有的刺激辣味时,即可盛入碟内。
膏状芥末是成品,使用时直接挤入碟内即可。
寿司寿司又称“四喜饭”,是日本饭的代表。
日本的大米,营养丰富,质量上乘,煮出的饭形似珍珠,芳香四溢。
日本人把米粒叫做“舍利子”,管米饭叫“银舍利”,来形容它的晶莹剔透和像佛骨一样的珍贵。
寿司是日本料理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食品,种类也很多,按其制作方法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生、熟寿司、压寿司、握寿司、散寿司、棒寿司、卷寿司、鲫鱼寿司等等,而其中鲫鱼寿司被看作是日本料理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寿司。
鲫鱼寿司是以鲫鱼、米饭和精盐为原料,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腌渍和发酵制成的。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寿司,原料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菌,给成品添加一种特殊的酸味,而且这些乳酸菌本身亦有防腐作用。
不过,今天这种用古法制作的寿司已不多见。
现代日本寿司大多采用醋拌米饭的方法来加工其主料,而且由于米饭中一般要加入四种以上的调料,故寿司又有“四喜饭”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