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程管理流程

远程管理流程

远程管理流程
远程管理流程

远程管理流程

目录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术语与定义 (3)

4、主要角色与职责 (3)

5、工作程序: (3)

6、其他相关联流程描述 (4)

7、支持性文件及记录表格 (5)

1、目的

规范运维管理中的远程管理流程,确保远程运维在管控下发起、评估、批准、实施并进行回顾。

2、适用范围

适合于XX安全运维管理过程,包括信息系统的变更、组织资源配置变更,以及在信息系统变更中涉及到的组织资源配置。

3、术语与定义

1.核心服务器组:智慧政务核心应用服务器组

2.托管服务器组:应用托管于智慧政务中心机房内的服务器组

3.管理服务器组:智慧政务中用于管理和监控的服务器组

4.安全设备组:智慧政务中的安全设备组

5.网络设备组:智慧政务中的核心网络设备组

6.配置管理员:configadmin,用于用户(运维)管理,主机管理,策略管理及

工单授权。

7.审计管理员:auditadmin,用于实施监控和运维审计工作,可投放于监控中

心屏幕。

8.用户:用于登录堡垒主机,以远程管理服务器及设备的账号。

4、主要角色与职责

5、工作程序:

6、用户账号权限

1.普通运维账户:30wishtech,wicresoft,根据各运维公司的维护范围和权限

配置运维策略,“启用备注”功能,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应在初次使用时为

其绑定相应全权限的设备账号(该设备账号仅具有状态、配置等查看功能)。

该类账户应当绑定特定的IP(A321运维机IP及部分人员的PC)

2.变更账户:30wishmod、wicresoftmod,根据各运维公司的维护范围和配置运

维策略,“启用备注”功能,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应在初次使用时为其绑定相应权限的设备账号(该设备账号具有状态、配置等配置变更功能)。该类账户应当绑定特定的IP(A210变更机)。在发起变更申请并通过审核后,根据变更单需求由信息安全管理员(王漫艺)通过策略配置管理员配置工单授权策略(编号对应变更单编号),应配置相应时间范围等策略。

3.托管运维账户:hslm,微创公司负责其他与智慧政务核心应用无关的系统,

其他等,“启用备注”功能。在系统使用单位发起远程接入申请并通过审核后,根据远程接入于屋内需求由信息安全管理员(王漫艺)通过策略配置管理员配置工单授权策略(编号对应变更单编号),应配置相应时间范围、设备范围等策略。

7、其他相关联流程描述

1.变更管理流程:在远程管理实施过程中引发变更时,须严格按照变更管

理流程操作;

2.发布管理流程:在远程管理实施过程中如需发布操作,则按照发布管理

流程操作;

3.问题管理流程:在远程管理实施过程中如发现未能解决的问题时,则进

入问题管理流程。

8、支持性文件及记录表格

《业务申请表》

《事件统计管理表》

《变更申请表》

《变更管理表》

IPMI远程管理

IPMI远程管理 1.IPMI及其原理介绍 1.1 ipmi简介 IPMI是智能型平台管理接口(Intelligent Plat for m Management Interface)。用户可以利用IPMI监视服务器的物理特征,如温度、电压、电扇工作状态、电源供应以及机箱入侵等。IPMI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独立于CPU,B IOS 和OS的,所以用户无论在开机还是关机的状态下,只要接通电源就可以实现对服务器的监控。IPMI是一种规范的标准,由美国英特尔、惠普(Hewlett-Packard)、NEC、美国戴尔电脑和SuperMicro等公司制定。最新的版本是IPMI2.0. 1.2 ipmi可以实现的主要功能 1. 可以在服务器通电(没有启动操作系统)情况下,对它进行远程管理:开机, 关机,重启。 2. 基于文本的控制台重定向,可以远程查看和修改bios设置,系统启动过程, 登入系统等。 3. 可以远程通过sol连接服务器,解决ssh服务无法访问,远程安装系统,查 看系统启动故障等问题。 4. 故障日志记录和SNMP 警报发送,访问系统事件日志 (System Event Log ,SEL) 和传感器状况。 注:目前,我们公司线上主要要求实现远程重启和远程屏幕两个功能。 1.3 ipmi进行远程管理的必要条件 (1)服务器硬件本身提供对 IPMI的支持。 目前惠普、戴尔和NEC 等大多数厂商的服务器都支持 IPMI 2.0但并不是所有服务器都支持,所以应该先通过产品手册或在 BIOS 中确定服务器是否支持 IPMI,也就是说服务器在主板上要具有 BMC 等嵌入式的管理微控制器。 (2)操作系统提供相应的 IPMI驱动。 通过操作系统监控服务器自身的IPMI信息时需要系统内核提供相应的支持,linux 系统通过内核对 OpenIPMI(IPMI驱动)的支持来提供对 IPMI的系统接口。 (3) IPMI管理工具。 本文选择的是Linux 下的命令行方式的 IPMI平台管理工具 ipmitool。 1.4 New for IPMI v 2.0 新版本的ipmi增加了一些新特性,以下列出几个比较重要的功能: 1.Enhanced Authentication----RMCP+,key, sessions, au user //认证协议 由RMCP到RMCP+,采用安全哈希算法

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系统方案

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系统方案

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 系 统 方 案 杭州四方博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angzhou SiFang Borui Technology Co.,Ltd.

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系统方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4) 二、系统设计原则 (4) 三、设计依据 (5) 四、现有用电状况分析 (6) 4.1 用电现状 (6) 4.2 现状分析 (16) 五、系统整体概况 (19) 5.1系统介绍 (19) 5.2系统特点 (20) 5.3系统架构 (21) 5.3.1 一级分行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系统架构 (21) 5.3.2 网点系统架构 (22) 5.3.3 系统拓扑结构 (23) 5.4系统功能 (25) 5.5远程智能电源监测管理系统管理平台 (29) 六、系统主要设备清单 (33)

远程智能用电监测管理系统方案 一、建设背景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型产业不断的发展,智能化设备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作为基础支撑的用电管理系统也越加重要。 根据银行管理、安全运营的双重需要,用电将实现三个转变: ?由传统的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由经验型管理向现代科技型管理转变。 二、系统设计原则 规范性:本系统是一个严格的综合性系统,在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参考各方面的标准与规范,严格遵从各项技术规定,做好系统的标准化设计与施工。 先进性: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能反映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又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以便该系统在尽可能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可靠性:采用成熟的技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

远程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冠易诚远程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一、项目背景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监控行业监控管理系统遇到了如下几个问题: 1) 用户投入成本居高不下、将中小项目拒之门外; 2) 传统的CCTV厂商在视频处理技术、网络传输、交换、控制、存储、服务器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经验比较匮乏,无法适应目前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和专业化的平台软件的需求趋势; 3) 用户学习系统、适应系统,而非系统适应用户需求与习惯,在大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系统操作与部署异常繁琐; 4) 监而不控,项目实施后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业务效果; 5) 无长期规划的封闭独立式的软件架构,在不同的行业应用以及系统维护升级等方面已难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 二、系统概述 冠易诚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是在结合多年丰富的视频处理、应用与网络技术而研发出的一套“监、管、控”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了监控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应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包括P2P、微内核、插件、门户技术、流缓冲技术、服务器集群技术等,同时采用分布式组件化结构和三层设计思想(应用层、逻辑层、数据层),从而使系统在灵活性、稳定性、安全性、易扩展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 系统意示图 三、系统功能 1.服务器心跳功能:在整个项目中,各服务器(中心服务、存储服务、转发服 务、代理服务等服务器)会实时检测自身运行状态,并及时向上级汇报信息。 2.屏蔽windows:以避免人为或意外的病毒进入与操作系统的干净稳定,进而保障监控服务器系统的安全。 3.报警管理中心:可按探头报警、移动侦测、视频丢失、设备网络中断、存储空间等触发条件进行联动布防策略,可触发录像、抓拍、调用预置位、报警输出(声/光/电)、视频放大弹出、电子地图显示。4.当前的主机信息备份与恢复:降低系统部署的繁琐与不可抗性的灾难恢复。 5.报警信息显示区::应急处理,强化报警信息提示与处警意识。 6.高度灵活、人性化、易于操作的可定制用户界面。 7.先进的加密技术:用户登录时,在网络中传输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经过128位DES加密处理,他人无

易语言远程控制技术教程

《易语言远程控制技术教程》 (2007年10月第一版) 前言 利用远程控制技术对企业管理,可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易语言以其易学易用功能完善的功能,从而为企业管理中的远程控制提供了基础的编程条件。 本教程从一个基本面说明了远程控制技术的编程环节,可能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是双向通讯技术、自动上线技术、网络通讯协议、内存压缩图片技术、TELNET 超级终端等技术,本教程均提供了例程。高级的远程控制技术应用请大家继续学习WINSOCK,API应用,端口映射技术等。 对于破坏国家正常经济秩序的黑客行为,本书是严厉批评的。由于黑客技术的发展,远程控制被少数人利用,对国民生产产生了不良的后果。本教程不得不接触到远程控制这个方面,但仅以讨论的形式为大家介绍,并不进行细致的介绍,以让大家对此类黑客技术有所提防。 由于本教程中,某程序可能即包含了服务器组件,也包含了客户组件,因此如果用外部流行的“服务端/客户端”提法很容易混淆,因此本书将主动进行控制管理的一方称为:“主控方”,编写的程序为:“主控端”;将被动接受控制的一方称为:“受控方”,编写的程序为:“受控端”。 本教材个人可打印一份细看,各兄弟网站可自由转载而不用事先打招呼。版权所有,不得批量印刷即可。 作者还要说的话:本教程用了我两个月的时间写完,前期收集例程及写例程用了我更多的时间,特别辛苦。远程控制是把双刃剑,可以好好利用,也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还好作者回头再看本教材后,感觉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应用还是非常不错的,可以提高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但不可能制作成类似于灰鸽子那样的破坏功能,本书没有提供这样的技术,也请大家自重,不要写破坏性的程序。 本书使用到大量的例程,足有200MB,还好,书中我基本都提供了下载链接,如果书中没有列出的例程,请大家跟贴指出来,我会补上。我觉得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先将这些例程收集全了,再一个一个打开看看,基本上就能明白了。 目录 目录 (1) 第一课.远程控制原理 (4) 1.企业管理的需要 (4) 2.介绍相关管理工具 (4) 3.组件简介 (6) 第二课.组件选择 (7) 1.数据报 (7) 2.服务器/客户组件 (8) 3.网络通讯支持库 (8) 4.保密通讯支持库 (9)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 方案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上海智达电子有限公司

目录 一、客户需求....................................................................................2二、方案概述....................................................................................2三、系统组成....................................................................................2 3.1控制中心主站 (3) 3.2通讯网络....................................................................................3 3.3现场主要监测设备 (3) 四、地下水位监测系统主要特点 (4) 五、系统软件功能及特点 (5) 5.1功

能..........................................................................................5 5.2特点..........................................................................................6六、主要硬件设备概述 (9) 6.1G P R S无线通讯设备 (10) 6.2水资源控制器 (11) 6.3水位计 (14) 6.4室外专用监测箱 (16) 6.5开关电源 (17)

机房集中远程带外管理系统讲解

株洲神农城项目数据中心集中远程带外管理系统 方 案 2020年2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 4 -2方案设计.......................................................................................................................................................... - 4 - 2.1方案设计思路 (4) 2.2方案拓扑图: (5) 2.3方案描述: (5) 2.4方案配置清单 (6) 2.5端口连接示意图 (7) 3解决方案的功能 .............................................................................................................................................. - 8 - 3.1集中远程管理: (8) 3.2多应用带内管理: (9) 3.3多平台带外管理: (9) 3.4网管系统整合管理 (9) 4解决方案的特点 .............................................................................................................................................- 10 - 4.1高稳定性: (10) 4.2高安全性: (10) 4.3可管理性: (11) 4.4独有行业特色功能: (11) 5带外管理系统方案价值..................................................................................................................................- 12 -6方案产品介绍 .................................................................................................................................................- 13 - 6.1D OMINION KX2: (13) 6.2D OMINION SX (14) 6.3C OMMAND C ENTER: (14) 7公司介绍及成功案例......................................................................................................................................- 15 - 7.1北京卓益达科技有限公司 (15) 7.2成功案例 (16)

Java实现的cmd远程控制程序

java不能调用Win_Api,所以直接用Win_Api就行不通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DLL 来实现。 以下就是cmdDLL的实现过程: 首先,用在cmd命令提示符下执行javac Server.java (接下来它将调用cmdDLL.dll的函数 CMD)生成一个Server.class文件,接下来就是用这个Server.class文件生成Server.h文件(执行javah Server.h)。 其次,先写一个.cpp文件,在这个.cpp程序中我们将先前已经弄好的Server.h 要包含在这个cmdDLL.cpp文件中,因为Server.h文件是接下来Server.java中要调用的CMD者个函数的声明。 cmdDLL.cpp文件如下: //begin #include "Server.h" #include #include JNIEXPORT void JNICALL Java_Server_CMD (JNIEnv * env, jclass,jstring a ) { const char* str = env->GetStringUTFChars(a,0); char str_1[100] = {0}; strncpy(str_1,str,strlen(str)-1); char str_2[100] = " > out.txt"; strcat(str_1,str_2); system(str_1); } //end 执行以下命令(需要vc环境): cl/c cmdDLL.cpp link cmdDLL.obj /dll

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目录 一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系统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可实时进行视频、音频会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实现大量船舶实时航海数据采集和显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水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网络构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总体网络..........................................................................................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信息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软件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船端软件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数据采集和压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硬盘录像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 图像播放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 音视频通讯...........................................................................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局端软件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监控和视频会议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船端航海数据采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中心服务器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扩展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软件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1 视频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2 转发服务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3 转发服务器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4 系统数据流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硬件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局端设备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船端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水务污水处理远程监控平台方案

智慧水务污水处理远程 监控平台方案 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智慧水务---水处理远程监控平台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处理行业成为新兴产业,目前与自来水生产、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业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但水处理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管理目前成为多数水务企业的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情,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水处理现场、泵站设备的远程管理及运维问题: 2、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泵站现场较多较多且分散,无法随时随地实时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使管理人员不得不到每个生产现场查看生产状态,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疲于奔波; 3、缺乏设备运行档案导致对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以及损耗品管理合理安排凭经验靠记忆; 4、现场设备运行数据,处理参数无法进行统计归集,造成很多数据丢失,设备及处理工艺不能及时优化等。 针对水务企业的这些问题,专门推出了华辰智通水处理远程监控平台。该平台采用HINET智能网关采集水处理设备或者采集现场工控机内的数据,并通过结合互联网3G/4G 通讯技术,对设备实现远程实时数据采集、设备远程维护、故障远程诊断分析,并实现设备管理集中化,客户服务响应自动化,维护售后人员调度智能化,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售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平台同样也适用于城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企业,为企业打造跨地域的分布式生产调度和远程监控管理平台。 系统架构方案: 系统基于PHP企业级框架开发的B/S架构系统,采用RESTful服务架构同时为多类终端提供一致性的数据服务。 同时,利用物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实现企业对客户及产品售后的智能化管理以及客户自助服务和维修人员科学化调度管理。运用新型的监管服务模式达到如下几个目的:

远程控制工具—pc Anywhere

远程控制工具—pc Anywhere 网络管理实习报告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网络工程 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十月十七日

目录 1 远程控制工具——Pc Anywhere (1) 2 对远程控制工具的分析理解 (1) 2.1 PC Anywhere的概念 (1) 2.2 Pc Anywhere远程控制软件的功能 (1) 3 采用的软件和工具、网络环境 (1) 4 实习的内容和步骤 (1) 4.1 pcanywhere的安装与使用 (1) 5 结论 (8) 6 实习心得 (9) 参考文献 (10) I

1 远程控制工具——Pc Anywhere 掌握远程控制的基本方法,了解远程控制工具Pc Anywhere,学会安装并使用远程控制工具。 2 对远程控制工具的分析理解 2.1 PC Anywhere的概念 Pc Anywhere是一款非常著名的远程控制工具,使用它可以轻松实现在本地计算机上控制远程计算机,使两地的计算机协同工作。 2.2 Pc Anywhere远程控制软件的功能 pc Anywhere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安全性高的远程控制软件。功能有: (1)排除计算机故障:网络管理员使用pc Anywhere远程连接另一台计算机并解决计算机所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查看其他人的计算机屏幕、检查和修改设置。 (2)支持和维护服务器:网络管理员使用pc Anywhere连接到企业内部服务器,可进行日常维护、性能评估、并解决网络问题。 (3)获取存放在家里或办公室中的文件:使用pc Anywhere可以连接到家里或办公室的计算机,从而迅速地获得所需要的文件。 (4)实现远程工作:使用pc Anywhere连接到另一台计算机,可以查看和编辑文件,访问网络资源,并运行各种应用程序。 3 采用的软件和工具、网络环境 1.采用的软件:远程控制工具pc anywhere。 2.网络环境:被控端(即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0 Server中文版,主控端(即用户端)的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中文版,远程控制软件则采用pcAnywhere 10.5英文版。 4 实习的内容和步骤 4.1 pcanywhere的安装与使用 1.双击setup.exe进行安装

控制多台电脑 远程控制软件教程

控制多台电脑网络人远程控制软件教程 网络人远程控制软件可实现一对多、多对多控制远程电脑,同时查看多个电脑屏幕,批量分发文件、批量关机,发送文字广播,开启摄像头,无需逐一输入IP/ID 和控制密码被控电脑即自动上线……方便多位管理者共同管理公司职员电脑,监督职员工作,防止上班处理私事、私自外泄公司机密信息。用户还可以选择U 盾加密,为整个远程控制过程的数据传输加上电子银行安全级别保障。 安装注册 1 、控制端和被控端安装 下载并解压软件,我们看到一个控制端安装程序和一个被控端压缩包,双击控制端安装程序安全控制端,被控端压缩包则拷到被控电脑下解压安装。

2 、会员登录与设置 使用注册或购买的会员号及密码,在控制端登录。还没有用户名的可点击软件上的会员注册按扭,注册一个试用会员号。 控制端注册、登录 在被控端电脑上安装被控端后,桌面右下角会出现一个被控端图标,双击图标,弹出被控端,然后用同样的会员号登录:

3 、控制端主要功能与操作 在控制端点击“在线主机”,可查看被控电脑。 复选多台计算机,点击“屏幕墙”,可同时查看多台计算机屏幕!

选择单独一台电脑,点击“屏幕控制”,可对这台电脑进行远程操作,包括运行程序、文字输入、修改文件,就像在电脑前操作一样方便。

在主界面上有一个“子帐户管理”选项,点击进去后,可以添加子帐户,实现多个控制端同时登录,共同管理多个被控端电脑。在这里我添加了一个名为2010 的子帐户。 图 2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子帐户登录时应填写完整的子帐户名lucky@2010, 也就是在子帐号2010 前面加上主帐号lucky ,并用@ 符号将二者分开,如下图:

TeamViewer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使用哪些端口

TeamViewer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使用哪些端口TeamViewer这款远程服务器管理工具,它是无需任何特殊的防火墙配置即可轻松连接到远程计算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可以上网,TeamViewer 始终可用。TeamViewer 与互联网对外连接时,通常不会受到防火墙屏蔽。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具有严格安全政策的公司中,防火墙可能会阻止所有未知的外网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配置防火墙,允许TeamViewer 通过防火墙与外部连接。 以下是TeamViewer 需要使用的端口: 一、TCP/UDP 端口5938 TeamViewer 倾向于通过端口5938 进行对外的TCP 和UDP 连接—这是TeamViewer 的主要端口,并且TeamViewer 在使用此端口时具有最佳性能。你的防火墙应至少允许使用此端口。 二、TCP 端口443 如果TeamViewer 无法通过端口5938 进行连接,接下来会尝试通过TCP 端口443 进行连接。 但是,Android、iOS、Windows Mobile 和BlackBerry 移动端上运行的TeamViewer不使用端口443。 注意: 在管理控制台中创建的自定义模块也使用端口443。如果你要通过群组策略部署自定义模块,则需要确保你要部署的计算机上的端口443 打开。端口443 还有其他用途,包括TeamViewer 更新检查。 三、TCP 端口80

如果TeamViewer 无法通过端口5938 或443 进行连接,则会尝试通过TCP 端口80 进行连接。由于会产生了额外的开销(Overhead),并且如果连接断开也不会自动重新连接,通过此端口的连接速度比端口5938 或443 慢,可靠性也较低。因此,端口80 仅作为最后备用选择。 Android、Windows Mobile 和BlackBerry 上运行的TeamViewer不使用端口80。但是,如果需要,我们的iOS 应用程序可使用端口80。 四、Android和Windows Mobile 在Android 和Windows Mobile上运行的TeamViewer只能通过端口5938 与外部连接。如果移动设备上的TeamViewer 无法连接并提示你“检查网络连接”,可能是因为你的移动数据提供商或WiFi 路由器/防火墙屏蔽了此端口。 五、目标IP 地址 TeamViewer 软件可连接到遍布世界各地的主服务器。这些服务器使用多个不同的IP 地址范围,这些地址范围也会经常发生变化。因此,无法提供服务器IP 列表。但是所有IP 地址均有PTR 记录,并解析为*https://www.doczj.com/doc/4118705529.html, 。你可以用它来确定可通过你的防火墙或代理服务器的目标IP 地址。 虽然可以如此操作,但从安全的角度来看,这样完全没有必要,TeamViewer 只能通过防火墙发起外部数据连接,因此只需防火墙屏蔽所有传入连接并仅允许通过端口5938 进行对外连接即可,无论目标IP 地址如何变化。 以上就是所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联网)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源程序最全版

(物联网)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源程序

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刘庆宇

;***************************************************** ;Filename:BSHB_1_0_2.ASM ;MCU:AT89S52OSC:6.0000MHz ;IC:MT8870ISD4002LM38674LS04ULN280324C02 ;Display:LED*4 ;Buildby:LiuQingYu ;Vision:V1.0.2 ;Date:2008-06-13 ;******************************************************** ;功能:利用电话线路,远程控制4组继电器的通断,控制电饭煲、电;暖风等家用电器。可以设定延时通断。恢复出厂设置时按住设 ;置按键按复位键即可恢复默认密码123456 ;默认开关状态为:关,延时为:无 ; ;如需改变等待振铃次数,请搜索“振铃检测程序”并进行修改。 ; ; ;寄存器组使用: ;00:主程序 ;01:显示子程序 ;****************************************** ;输入输出引脚定义 ;****************************************** ;MT8870:数据P0.0~P0.3 MT_INEQUP1 ;STD____INT0 ;ISD4002: ;ISDINT____INT1 MOSIBITP0.4 SSBITP0.5 SCLKBITP0.6 ;HD7279: DATBITP2.4 CSBITP3.5 CLKBITP3.6 ;24C02: SCLBITP1.6 SDABITP1.7 ;继电器(摘机电路): JDQKBITP1.4;低电平有效 ;继电器1(控制高压) JDQ0_DFBBITP0.0;电饭煲 JDQ1_DNFBITP0.1;电暖风 JDQ2_KTBITP0.2;空调

远程XX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1. 项目概述 本项目为XX公司对其实施的各个中心项目实现远程能源管理。通过对各个项目的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运行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对比,以提高各个中心项目的运行水平,降低运行费用,减少人工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各个能源中心站分布于全国各地,每个能源中心站都配置了管理系统(或自控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集中监控。所以本项目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中心采集的数据集成到XX公司的远程监控管理中心。 2. 远程管理系统网络结构规划 2.1 远程管理系统网络结构规划 2.2 关键技术路线----数据传输 将数据从现场管理系统或自控系统通过互联网远传到XX公司集中监控的远程管理中心,其关键技术就在于数据传输。目前常规的有OPC访问和数据库访问两种技术可实现。这两种技术都依赖于网络的可靠性,当网络故障时将不可避免的出现数据丢失,这对能源管理系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本项目而言,能源数据的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

实时监控主要有现场监控计算机完成。本方案综合了OPC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缓存等技术,完全避免了网络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的隐患,同时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 如网络结构图所示,在每个现场监控站安装一台计算机(现场实时数据库服务器,简称KDC服务器),配置本方案所选用的KDC软件包,KDC服务器读数据进程将现场监控站数据读取到KDC服务器,并将数据压缩存放在缓存区(缓存区大小可由用户设置),同时数据发送进程将缓存区的数据发送至远程能源中心站数据采集服务器。当互联网故障中断时,只要缓存区设置的足够大,实时数据可存放在缓存区,带网络恢复后可继续上传至远程能源中心,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为节约投资,简化硬件结构,也可将现场监控计算机和KDC服务器合二为一,即直接将KDC软件包安装于监控计算机上。 现场设备 逻辑结构如上图所示,上图中SCADA和I/O Sever层不在本方案设计范围内。但要求SCADA层即现场监控计算机监控软件具备OPC接口 在整个数据采集和存储的过程中,KingDataCollector(KDC)作为客户端,实现底层设备的数据采集并向KingDataServer(KDS)传输数据;KingDataServer则作为服务器与数据库或亚控工业库KingHistorian链接,用来接收来自多个KingDataCollector的数据并按照预期的规则将接收到的数据保存至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如:SQL Server)或者亚控工业库KingHistorian)。

远程桌面管理软件AppleRemoteDesktop3

Customer Profile Philadelphia International Airport and AirIT Philadelphia International Airport guides travelers with Mac-based solution. Airport installs state-of-the-art flight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d by Apple Remote Desktop 3. When the Philadelphia International Airport (PHL) opened its doors to four airlines and 100 passengers a day in the summer of 1940, few could have predicted the immense challenges of running an airport in the 21st century. Today PHL has 120 gates in six terminals and serves more than 28 million travelers annually. Connecting those passengers to their planes and luggage requires a vast array of ever-changing, time-sensitive data processed by hundreds of computers and displayed on thousands of screens. So when PHL expanded capacity by opening its new 800,000-square-foot A-West international terminal, only a state-of-the-art flight information system would do. At the heart of this system are Macintosh computers running Apple Remote Desktop 3. Faced with an aging terminal-based text display system and ever-growing demand, PHL contracted Air-Transport IT Services, Inc. (AirIT) to install a modern, multimedia-capable flight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would be easy to scale and maintain. AirIT is a leader in providing integrated IT solutions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with metropolitan,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irport clients from Hong Kong to Wichita. AirIT brought in a powerful Java-based Multi-User Flight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MUFIDS), to be integrated with an operational database and a gate management system. But former PHL Chief of Staff Jeff Shull wanted more. Shull—now Senior Vice President at AirIT—was interested in building a Mac-based network using Mac OS X to harness the platform’s proven support of Java, its ability to run on multiple displays, and its overall stability. At a Glance Opportunity: After the expansion of its international terminal, PHL contracted AirIT—a global provider of IT services to the airport and airline industry—to install a state-of-the-art fligh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new system would also allow PHL to pursue its desire for a Mac OS X–based solution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platform’s proven support of Java, multiple-display support, and overall stability. Results: Apple Remote Desktop 3 provides the perfect solution, enabling AirIT staff to distribute software, monitor system status, and control remote systems—all from one Macintosh computer. The new system requires only a quarter of the IT staff that similar, non-Mac-based installations normally require. And with Apple Remote Desktop, updating all of the computers can be completed in less than a day versus the 5 to 7 days typical for an environment like this.

机动车远程查验监控管理系统

机动车远程查验监控管理系统深圳市艾斯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第1章项目简介 1.1项目背景 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车辆管理工作成为每个城市的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车辆检测又是车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现有的车辆检测系统中,由于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手段,存在不少难以克服的漏洞。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推出社会管理创新措施(公安部关于印发《交警系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措施》的通知第一条),推进车辆管理所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联网,实现检测过程全程监控、检测数据自动传输、远程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识功能,达到机动车检验业务远程审验,方便群众办事的目的。 1.2建设目标 本次项目建设目的主要在于实现机动车辆业务的管理、制度创新,在遵循“便民服务”基础上,确保检测站回传图片及数据的正确性和合法性。具体有如下目标: 实现机动车年检从分散到集中审验的模式转变; 简化车辆年检过程的手续,提供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 提高车管所干警的工作效率; 加强负责机动车年检业务民警的业务、勤务管理; 加强对机动车检测验放全过程的技术监督控制。

1.3建设内容 1.3.1 机动车远程审验系统 (1)机动车年检拍照 1)对进入检测线检测的车辆通过摄像设备进行前后45角进行自动抓拍照片 和存储;(安检拍照) 2)对查验表、保险单(强制险)、行驶证、车架号码拓印等资料的拍照功能; (表单拍照) 3)对车辆重要部分进行拍照并存储,包括车架号码、发动机号码、后钢板、 侧后防护栏、反光标识、加长加宽照片。(重要部位拍照) (2)照片及检测数据传输 1)照片信息自动传输,自动发送到后台服务系统中。 2)机动车检测数据自动传输,自动发送到后台服务系统中。 (3)机动车审验 1)集中审验系统审验每辆车的图片和资料,并确定通过否等功能; 2)年检审核申请; 3)远程核发检验合格标识; 4)远程打印年检章。 1.3.2 检测站视频远程监控平台 (1)前端监控系统 1)在每条检测线上安装视频监控摄像设备,实现对车辆在上检测线安全技术 检测的时候,对检测过程进行视频监控和录像。 2)对重要岗位安装视频监控摄像设备,进行视频监控和视频录像存储,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