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09.50 KB
- 文档页数:8
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的教案设计物理能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转化方式。
2.掌握物理能量守恒定律,掌握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能量的概念及其不同形式。
2.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的讲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物理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老师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汽车行驶过程中能量转化了吗?2.打篮球时,球弹起的高度和你的力量有关吗?3.做功的条件是什么?引入之后,老师让学生们讲讲自己的看法,并启发学生们思考,引出能量的概念。
第二节:能量的概念老师在此环节中,首先讲解了什么是能量,然后讲解了能量的不同形式。
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不同的能量形式有充分的认识。
第三节:能量转化老师讲解了能量的转化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能量转化的实例。
第四节:物理能量守恒定律老师让学生了解了物理能量守恒定律,并通过多种形式玩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守恒定律的含义。
第五节:应用老师让学生通过实例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掌握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六节:归纳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知识,老师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分析问题并做出结论有充分的练习和思考。
五、教学效果评价方法:1.教师通过观察和讲学后的带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学生进行作业及及时反馈,检验并且评估学习效果。
3.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及对课程内容的问答,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设计的详细流程,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和学习,对于学生更深层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能量守恒定律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重物、滑轮、滑轮架、吊篮、计时器等。
课件: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应用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一个动画视频,展示一个由高位置放下的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逐渐失去高度而增加速度的示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球失去高度的能量去向。
2.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能量是否可以凭空消失?是否可以从无到有?二、概念讲解(10分钟)1.通过课件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并解释它们在转化过程中的关系。
三、实验展示(15分钟)1.教师设置一个实验场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高度下重物下落的落地速度,并记录数据。
2.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将重物下落的势能转化为动能,解释实验现象。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可能的解释和假设。
四、实验设计(15分钟)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势能和动能之间的关系。
2.学生设计的实验应包括以下内容:使用滑轮和吊篮的装置,通过不同高度下物体的自由下落测试,测量下落速度和高度的关系,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3.学生提出预测:下落速度和高度是否成正比?为什么?五、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30分钟)1.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
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验证自己的假设和预测。
六、讨论总结(15分钟)1.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总结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情景,如机械能守恒、热能守恒等。
七、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导他们思考更多的实际问题,并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和解释。
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 能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相关计算方法;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介绍;2. 动能与势能的转换;3. 能量转化与能量损失;4. 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能量转化与能量损失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弹簧秤实验或小车滑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能量转化过程,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能量转化及其守恒的思考。
【导入】1. 提问: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并简要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展示】1. 介绍动能与势能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分析实例中能量转化与能量损失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后,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能量转化和能量损失的规律。
【总结】1. 结合学生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总结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2. 引导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关计算实例的讲解。
五、教学拓展1. 配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更多与能量守恒定律相关的实验和应用案例;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拓宽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讨论和实验记录的质量;2.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能量守恒定律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3. 学生对于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能量转化模型,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2. 通过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学生应能认识并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将初步了解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基本思想,并初步应用此定律解释和分析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例和实验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描述各种能量间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对于守恒思想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变化复杂的场景中准确运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问题解析。
针对难点,教师应准备直观的实验材料和例子进行引导。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PPT演示、相关视频或动画以帮助学生对能量转换的直观理解。
2. 实验材料:例如机械能转换的实验装置,热能转换的实验器材等,以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
3. 课程相关学习资料:包括教材、习题集等,供学生课后巩固学习。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将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大家是否注意到过在生活中的能量变化?比如当我们骑自行车上山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到了山顶后,我们的能量是如何的?”随后,教师可以简要描述一下这个现象背后的能量变化过程,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能量守恒定律。
二、概念解析接着,教师将详细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首先,教师将解释什么是能量、能量的形式以及能量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然后,重点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一些常见的能量转换过程,如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热能等。
三、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水力发电的模型,让学生观察水流如何带动涡轮转动,进而产生电能的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能量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对能量守恒有更直观的认识。
能量守恒定律课堂教学设计引言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转化与守恒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教授能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形式;2. 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实例分析;3.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热能和动能转化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过程。
2. 实验演示:设计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装置,观察能量转化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引入实际案例,如一个摆钟的摆动过程。
通过问题引导,引发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思考,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作用。
2.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具体的能量转化案例,如弹簧振子、滑坡运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并总结出能量守恒的规律。
4. 实验演示设计简单的实验装置,如小球下滑、弹簧弹性势能转化等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能量转化的过程,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5. 讨论与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的实验结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6.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与能量转化相关的问题,如机械能转化、热能守恒等。
7. 总结与归纳通过课堂讲解与小结,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知识。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引言: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指出在封闭系统中,能量不会被创造或破坏,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教学能量守恒定律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示意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应用这一重要原理。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实验部分: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活动:实验一:小球的自由落体材料:小球、竖直的导轨、计时器、测量工具步骤:1. 将小球放在导轨顶端,使其自由落体。
2.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导轨顶端落地所用的时间。
3. 重复实验多次,计算平均值。
讨论:通过实验数据,学生可以发现不论小球从导轨的哪个位置开始运动,其从顶端到达地面的时间都是相同的。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强调了在自由落体运动中能量守恒的重要性。
实验二:弹簧振子材料:弹簧、挂钩、示波器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并在其下方挂一个重物。
2. 将弹簧拉伸至一定程度,然后释放重物使其进行振动。
3. 使用示波器记录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
讨论:通过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学生可以看到重物在振动过程中来回摆动,并且振动的幅度逐渐减小。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能转化的过程,说明了能量守恒在振动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示意图部分:除了实验,示意图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设计以下示意图来说明能量的转化过程:示意图一:小车的运动描述:一个小车从一个斜坡上滑下来,在滑行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并带动小车前进。
示意图二:机械钟的运转描述:一个机械钟内部有许多齿轮和钟摆,当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时,能量转化为齿轮和钟摆的动能,使钟表运转。
通过这些示意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不同系统中能量的转化过程,进一步巩固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总结部分: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示意图,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总结与拓展。
从能量守恒定律入手,从机械能守恒定律向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拓展,阐述了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定律得出的艰辛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并且指出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的意义,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次重大飞跃,是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发展和进步的结果,展示了科学的和谐美。
教材的第二部分:能源和能量耗散,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由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机械能的学习,已经形成了有关能量转化的一些图景,体会到能量概念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具备了从“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联想扩展到“自然界中各种能量在转化和转换中总能量是否守恒”的基础。
同时,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团结协作的主人翁精神。
三、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知道能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2.能够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建立的过程,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解释实际问题,认识能量守恒定律建立的伟大意义。
3.了解能量耗散,了解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4.知道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增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过程,培养团结协作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感知我们周围能源的耗散,树立节能意识。
3.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五、教学难点1.会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解释实际问题。
2.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高中物理能量守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2. 掌握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相关知识;
3.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能量守恒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3. 热能守恒定律;
4.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并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2.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热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 解决与能量守恒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结合例题练习;
2. 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3. 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例题练习:老师对几道相关例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4. 实验探究: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总结;
6.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实验结果,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7. 练习测试:布置相关练习和测试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8.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课件、实验器材;
2. 相关试题、练习题、考试卷;
七、教学评估:
1. 学生表现及讨论参与程度;
2. 课堂练习和测试成绩;
3.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
以上为高中物理能量守恒教案范本,希最对您有所帮助。
《能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3. 能够解决相关应用问题,包括一些实际应用和相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其基本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能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和抽象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相关图片、图表和案例。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以便进行实验演示和操作。
3. 准备一些练习题和作业,以便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4.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实地考察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兴趣。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能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包括预习指导、探究新知、应用实践、当堂检测和归纳总结五个环节。
1. 预习指导:(1)引入能量守恒定律观点,诠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含义和适用范围;(2)通过PPT展示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意义;(3)安置预习任务,包括能量守恒定律的证明方法、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化等。
2. 探究新知:(1)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化过程,如重力势能、动能、内能等;(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干系;(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3. 应用实践:(1)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问题,如太阳能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利用等;(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干系和守恒条件;(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尝试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诠释和计算。
4. 当堂检测:(1)通过选择、填空、简答题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情况;(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大心和表达能力;(3)教师对检测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归纳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梳理知识点;(2)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教室上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工作中。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知道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教学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三、教学难点:1、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四、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五、教学工具:课件PPT、尺子、小纸屑、钢笔、塑料袋六、教学过程:1.复习通过初中、高中的学习,我们初步知道了能量的概念,知道了机械能和内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
(通过提问复习能量、机械能和内能、各种能量的概念)2.进行新课:能量守恒定律(1)自然界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能量。
尽管各种能量我们还没有系统地学习,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所了解,如跟电现象相联系的电能,跟光现象有关的光能,跟原子核的变化有关的核能,跟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能等。
(2)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
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有关能量转化的事例同学们一定能举出许多。
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你所看到的图中设备时能量的转化.(播放PPT)(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做功的过程就是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且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转化(或转移),因此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高中物理-高二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热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即第一定律。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 能够通过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手段:黑板、彩色笔、PPT。
教学准备:教材、习题册、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开展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热力学的内容,例如热和温度之间的区别,温度与热量的关系等。
二、讲授(25分钟)1. 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教师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毁灭,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的总量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不变。
2. 能量守恒定律的公式教师通过示意图展示能量守恒定律的公式:$\Delta E=\DeltaQ-\Delta W$,其中$\Delta E$表示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量,$\Delta Q$表示系统所吸收的热量,$\Delta W$表示系统所做的功;讲解各项表达式的含义和单位。
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三、练习(25分钟)教师布置若干道练习题,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独立或小组完成练习题,检查掌握情况。
四、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强记忆。
五、作业(无)教师以巩固知识为目的,不布置任何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掌握了热力学中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从理论角度深入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入更多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能量守恒定律本节课的设计,教材继续沿用了前几节的课程模式,先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研究问题,然后用实验加以证实,让学生接受这个物理事实.接着再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教材是从生活中骑自行车上坡的实例入手,引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在此过程中是在相互转化的.接着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转化过程中的守恒结论.最后提出了自然界中最普遍、最根本的规律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要使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该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根底.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是物理学的根本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是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规律的起点,也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的进一步综合和展开的重要根底.所以这一节知识是本章重要的一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 .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 .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CAI课件、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列举、分析生活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例子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解释现象、分析问题;2.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演示]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以下列图,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点等高的A C点,如图甲.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 C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到达跟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 .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实验说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即机械能应该保持不变.教师活动:演示实验2:如图,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 .用弹簧振子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这个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杆的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弹力作用.重力、支持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功 .实验说明,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总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可见,弹性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即机械能应该保持不变.教师活动:总结、过渡: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真的保持不变?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推进新课一、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探索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1.该实验中选取被打点纸带应注意两点:一是第一点O为计时起点,O点的速度应为零.怎样判别呢?2.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为什么?5.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他的看法正确吗?为了减小测量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所以应1.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s打点一次,在最初的s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m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t=s.2.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m,而只需验证就行了.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所受到的阻力作用 .4.必先接通源,打点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重物下落.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了减小量h的相差,取的各个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些好.教活:听取学生,点,帮助学生解决困.学生活:学生行分 .数据理:明确本中要解决的即研究能与重力能的化与守恒.在右中,量m的物体从O点自由下落,以地面作零能面,下落程中任意两点A 和B的机械能分:,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程中如果能的改量等于能的改量,于是有Ea=Eb,即上式亦可写成式左表示物体由A到B程中能的增加,右表示物体由A到B程中重力能的减少.如果明等式成立,明物体重力能的减少等于能的增加.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 O点至任意一点〔上中A点〕来行研究,有:下落至A点的高度,vA是物体在A点的瞬速度..式中h是物体从O点如何求出A点的瞬速度vA?根据做匀加速运的物体在某一段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刻的瞬速度可求出A点的瞬速度vA.右是直由下而上打点后的情况.从O点开始依次取点 1、2、3⋯⋯中s1、s2、s3⋯⋯分0~2点,1~3点,2~4点⋯⋯各段的距离.根据公式,t=2×s〔上任意两个相的点所表示的都是s〕,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些平均速度就等于1、2、3⋯⋯各点相的瞬速度v1、v2、v3⋯⋯例如:量出0~2点距离 s1,在段里的平均速度,就是点1的瞬速度v1,以此推可求出点2、3⋯⋯的瞬速度v2、v3⋯⋯如何确定重物下落的高度?上中h1、h2、h3⋯⋯分从O点下落的高度.根据以上数可以算出任意点的重力能和能,从而能与重力能的化和守恒.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教活:[多媒体展示以下物理情景]在自由落体运中机械能守恒一个量的物体自由下落,高度1的点〔初位置〕速度1,下落到高m度h2的B点〔末位置〕速度v 2.学生活:思考并明如右所示,一个量m的物体自由下落,高度h1的A点〔初位置〕速度v1,下落到高度h2的B点〔末位置〕速度v2.在自由落体运中,物体只受重力G=mg的作用,重力做正功.重力所做的功G,由能定理可得W①上式表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另一方面,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WG=mgh1-mgh2②上式表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由①式和②式可得.③小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等量的动能,移项后可得或者Ek1+Ep1=Ek2+Ep2④上式表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即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教师精讲】上述结论不仅对自由落体运动是正确的,可以证明,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不管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上述结论都是正确的 .所谓只有重力做功,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不受其他的力,如自由落体运动和其他方向运动;或者除重力外还受其他的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如物体沿光滑斜面的运动 .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它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是更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不仅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弹性势能和动能也可以相互转化.放开被压缩的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这时弹簧的弹力做功,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方法引导】解决某些力学问题,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往往比.应较方便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重力做功,就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例题剖析】〔一〕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断[例1]以下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守恒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除了重力做功外,可能还有其他力做功,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除了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对降落伞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选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只受重力且只有重力做功,如自由落体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应选.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除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选.D.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应选.可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各力做功情况是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一般程序[例2]如下列图,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在物体下滑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B.物体的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D.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解析:由于斜面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当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物体实际位移方向和物体所受支持力的方向不垂直,所以支持力对物体做了功〔负功〕,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对斜面体做了功〔正功〕,斜面体的机械能增加了,斜面体的机械能也不守恒 .对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斜面体和物体之间的弹力是内力,对系统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即不消耗机械能.在物体和斜面体的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物体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一局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另一局部那么转化为斜面体的动能.所以此题选ACD.〔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例3]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如图〕,斜面高1m,长2m.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多大?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机械能守恒分析:斜面是光滑的,不计摩擦,又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所受的力有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支持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解析:题中没有给出物体的质量,可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在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那么有Ep2=0,,末状态的机械能.此时,Ep1=mgh,Ek1=0,初状态的机械能Ek1+Ep1=mgh.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k2+Ep2=Ek1+Ep1,所以.【方法引导】这个问题也可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但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在思路和步骤上比较简单.在这个例题中,如果把斜面换成光滑的曲面〔如图〕,同样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要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由于物体在斜面上所受的力是变力,处理起来就困难得多.物体沿光滑曲面下滑时机械能守恒[例4]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分析:小球受两个力:重力和悬线的拉力.悬线的拉力始终垂直于小球的运动方向,不做功.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解析:选择小球在最低位置时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 .小球在最高点时为初状态,初状态的动能Ek1=0,重力势能Ep1=mg〔L-Lcosθ〕,机械能Ek1+Ep1=mg〔L-Lcosθ〕.小球在最低点时为末状态,末状态的动能,重力势能Ep2=0,末状态的机械能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k2+Ep2=Ek1+Ep1所以.【教师精讲】由这两个例题可以看出,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可以只考虑运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不必考虑两个状态之间的过程的细节.这可以防止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困难,简化解题的步骤.守恒定律不仅给处理问题带来方便,而且有更深刻的意义.自然界千变万化,但有些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守恒的,可以用这些“守恒量〞表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守恒定律寻求“守恒量〞已经成为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我们学习物理,要学会运用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三、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 .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 .学生活动: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列举实例.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木块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积极思考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答复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举例和演示实验,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上实验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能量的总和并没有变化.这就是大自然的一条普遍规律,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这一条规律的一种特殊情况.学生活动:列举生活中不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历史上曾有人设想制造一种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就可以不断做功的机器,即永动机,这样的机器能不能制成?为什么?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难点是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所以应透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从而正确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布置作业课本P37作业4、5、6.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有人设计了这样一台“永动机〞:距地面一定高度架设一个水槽,水从槽底的管中流出,冲击一个水轮机,水轮机的轴上安装一个抽水机和一个砂轮.他指望抽水机把地面水槽里的水抽上去,这样循环不已.机器不停地转动,就可以永久地用砂轮磨制工件做功了〔右图〕.请你分析一下,高处水槽中水的势能共转变成哪几种形式的能,说明这个机器是否能够永远运动下去.。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能量守恒定律教案1. 主题介绍本教案旨在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2. 研究目标-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理解能量的不同形式,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 掌握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基本原理;- 学会通过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3.1 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重要性- 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定义;- 能量守恒定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2 能量的不同形式- 动能、势能、热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 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示例。
3.3 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的原理- 能量转化的过程和方法;- 能量在物体间转移的方式。
3.4 通过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通过实例训练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原理。
- 实验教学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共同探讨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教学评估- 设计一些测验和作业,测试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评估其能力和参与度。
6. 拓展练提供一些拓展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7. 教学资源- 教科书:提供相关章节给学生预和复。
-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和相关影片。
8. 教学时间安排建议将本教案安排在数学或物理课程中,持续2周的教学时间。
9. 参考资料- 张明. 物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李华. 热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以上为《能量守恒定律》教案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人教版物理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理解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
2. 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性。
教学难点:1.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能量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太阳能、水能等,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2. 提出问题: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是否会发生变化?二、新课讲授1. 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包括能量、能量形式、能量转化和能量转移等。
2. 通过实例分析,如水力发电、太阳能电池等,让学生理解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的守恒性。
3. 引导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教师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式。
2.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1. 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如热力学第一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2. 通过实例分析,如热机、火箭等,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 教师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疑问。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物理教案-能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能量转化和守恒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如:摩擦生热、电池供电等)引入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概念。
2.基本概念讲解讲解能量的定义、能量转化的形式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
3.案例分析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一:自由落体运动设问: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势能和动能如何转化?分析: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总能量保持不变。
案例二:电路中的能量转化设问:电路中,电能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分析:电路中,电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总能量保持不变。
4.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能量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普遍成立?5.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分析解答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能量守恒定律。
6.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2.举例说明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一道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习题,并给出解题思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课堂讨论,让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既要巩固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拓展1.介绍能量守恒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换技术等。
2.讲解能量守恒定律与其他物理定律的关系,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3.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补充:1.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补充:通过互动提问,让学生参与进来:“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当你们骑自行车时,你们的体力是如何转化为自行车的动能的吗?”在讲解过程中,使用图示和实际操作,如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问学生:“小球在滚下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它又获得了什么能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例如在实验中用弹簧秤测量物体下落前后的势能和动能,让学生亲自验证能量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3.实验操作: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
三、教学重点1.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2.实验操作: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六、教学过程1. 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引入:通过实例引入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2.讲解: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3.例题: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2.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1.讲解: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2.例题: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3. 实验操作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弹簧的弹性势能;2.实验步骤: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3.实验结果: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4.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
七、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2.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3.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评价。
八、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2.教学内容是否合理;3.学生学习情况如何。
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o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的应用。
o学会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和重要性。
o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和讨论,深入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和应用。
2.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摆锤、滑轮组、弹簧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实验演示、应用案例、例题解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小球在摆锤上的运动、弹簧的伸缩等)引出能量守恒的概念。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物体会运动或变化吗?能量是如何转化和守恒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讲解o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含义,即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o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通过举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能量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的应用,如机械能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3.实验探究o利用摆锤、滑轮组、弹簧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现象。
o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和验证。
4.课堂练习与讨论o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o讨论能量守恒定律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
5.课堂小结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和应用。
o提醒学生注意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高中物理能量守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守恒的概念,知道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能量守恒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表述2. 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4. 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5. 能量守恒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量守恒定律。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的过程。
3. 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烧水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引出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述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演示实验:安排一个能量守恒的实验,如弹簧振子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能量守恒的过程。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摩擦生热、水力发电等,让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能量守恒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能量守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能量守恒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能量守恒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本节课的设计,教材继续沿用了前几节的课程模式,先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研究问题,然后用实验加以证实,让学生接受这个物理事实.接着再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从而得出结论.这节课教材是从生活中骑自行车上坡的实例入手,引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在此过程中是在相互转化的.接着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转化过程中的守恒结论.最后提出了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要使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该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是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规律的起点,也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的进一步综合和展开的重要基础.所以这一节知识是本章重要的一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学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CAI课件、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列举、分析生活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例子.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解释现象、分析问题;2.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演示]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下图,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点等高的C点,如图甲.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点,但摆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实验表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即机械能应该保持不变.教师活动:演示实验2:如图,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用弹簧振子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问题:这个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杆的支持力作用,水平方向上受弹力作用.重力、支持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不做功;只有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功.实验表明,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弹性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小球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总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可见,弹性势能和动能的总和,即机械能应该保持不变.教师活动:总结、过渡: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和是否真的保持不变?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探索这个问题.推进新课一、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探索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1.该实验中选取被打点纸带应注意两点:一是第一点O为计时起点,O点的速度应为零.怎样判别呢?2.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3.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4.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为什么?5.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他的看法正确吗?为了减小测量 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1.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点一次,在最初的0.02 s 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0.002 m ,所以应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 的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t =0.02 s.2.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 m ,而只需验证n n gh v =221就行了. 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4.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5.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为了减小测量 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数据处理:明确本实验中要解决的问题即研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在右图中,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点自由下落,以地面作零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 和B 的机械能分别为:A A A mgh mv E +=221,B B B mgh mv E +=221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如果动能的改变量等于势能的改变量,于是有E a =E b ,即B B A A mgh mv mgh mv +=+222121 上式亦可写成B A A B mgh mgh mv mv -=-222121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如果实验证明等式成立,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动能的增加.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O 点至任意一点(上图中A 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mhg mv A =221.式中h 是物体从O 点下落至A 点的高度,v A 是物体在A 点的瞬时速度.1.如何求出A 点的瞬时速度v A ?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A 点的瞬时速度v A .右图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的情况.从O 点开始依次取点1、2、3……图中s 1、s 2、s 3……分别为0~2点,1~3点,2~4点……各段间的距离.根据公式ts v =,t=2×0.02 s (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是0.02 s ),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1、2、3……各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1、v 2、v 3……例如:量出0~2点间距离s 1,则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ts v 1=,这就是点1处的瞬时速度v1,以此类推可求出点2、3……处的瞬时速度v 2、v 3……2.如何确定重物下落的高度?上图中h 1、h 2、h 3……分别为纸带从O 点下落的高度.根据以上数值可以计算出任意点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从而验证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守恒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 1的A 点(初位置)时速度为v 1,下落到高度为h 2的B 点(末位置)时速度为v 2. 学生活动:思考并证明如右图所示,设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自由下落,经过高度为h 1的A 点(初位置)时速度为v 1,下落到高度为h 2的B 点(末位置)时速度为v 2.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重力G =mg 的作用,重力做正功.设重力所做的功为W G ,则由动能定理可得21222121mv mv W G -=① 上式表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量.另一方面,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知道,W G =mgh 1-mgh 2②上式表示,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由①式和②式可得2121222121mgh mgh mv mv -=-.③ 小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重力势能转化为等量的动能,移项后可得1212222121mgh mv mgh mv +=+ 或者E k1+E p1=E k2+E p2④上式表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即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教师精讲】上述结论不仅对自由落体运动是正确的,可以证明,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不论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上述结论都是正确的.所谓只有重力做功,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不受其他的力,如自由落体运动和其他方向运动;或者除重力外还受其他的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如物体沿光滑斜面的运动.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它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定律,是更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情况.不仅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弹性势能和动能也可以相互转化.放开被压缩的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这时弹簧的弹力做功,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在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方法引导】解决某些力学问题,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往往比较方便.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力学问题,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中,如果只有重力做功,就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例题剖析】(一)机械能守恒条件的判断[例1]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机械能可能守恒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解析: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除了重力做功外,可能还有其他力做功,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除了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对降落伞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选.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只受重力且只有重力做功,如自由落体运动,物体机械能守恒,应选.C.如降落伞在空中匀速下降时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除重力做功外,空气阻力也做功,所以机械能不守恒,不选.D.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应选.可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各力做功情况是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一般程序.[例2]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在物体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B.物体的重力势能完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C.物体的机械能减少D.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解析:由于斜面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当物体沿斜面下滑时,物体实际位移方向和物体所受支持力的方向不垂直,所以支持力对物体做了功(负功),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对斜面体做了功(正功),斜面体的机械能增加了,斜面体的机械能也不守恒.对物体和斜面体组成的系统,斜面体和物体之间的弹力是内力,对系统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即不消耗机械能.在物体和斜面体的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物体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一部分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斜面体的动能.所以本题选ACD.(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例3] 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如图),斜面高1 m ,长2 m.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多大?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机械能守恒分析:斜面是光滑的,不计摩擦,又不计空气阻力,物体所受的力有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支持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不做功.物体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解析:题中没有给出物体的质量,可设物体的质量为m .物体在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 ,则有E p2=0,2221mv E k =,末状态的机械能2p2k 221mv E E =+.此时,E p1=mgh ,E k1=0,初状态的机械能E k1+E p1=mgh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k2+E p2=E k1+E p1 mgh mv =221, 所以 4.4m/s m/s 18.922=⨯⨯==gh v .【方法引导】这个问题也可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但是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在思路和步骤上比较简单.在这个例题中,如果把斜面换成光滑的曲面(如图),同样可以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要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由于物体在斜面上所受的力是变力,处理起来就困难得多.物体沿光滑曲面下滑时机械能守恒[例4]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摆长为L ,最大偏角为θ.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分析:小球受两个力:重力和悬线的拉力.悬线的拉力始终垂直于小球的运动方向,不做功.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解析:选择小球在最低位置时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平面.小球在最高点时为初状态,初状态的动能E k1=0,重力势能E p1=mg (L -L cos θ),机械能E k1+E p1=mg (L -L cos θ).小球在最低点时为末状态,末状态的动能2221mv E k =,重力势能E p2=0,末状态的机械能为2p2k 221mv E E =+.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E k2+E p2=E k1+E p1)cos (212θ-=L mgL mv 所以)cos 1(2θ-=gL v .【教师精讲】由这两个例题可以看出,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可以只考虑运动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不必考虑两个状态之间的过程的细节.这可以避免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困难,简化解题的步骤.守恒定律不仅给处理问题带来方便,而且有更深刻的意义.自然界千变万化,但有些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守恒的,可以用这些“守恒量”表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守恒定律.寻求“守恒量”已经成为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我们学习物理,要学会运用守恒定律处理问题.三、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能量形式.我们还知道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你举几个能量转化的例子.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实例.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小铁球分别从某一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思考:小球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球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演示实验2: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放一小木块,让小木块在水中上下浮动,过一段时间,小木块停止运动.思考:小木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请说出小木块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积极思考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举例和演示实验,说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上实验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一种能量减少,必有其他能量增加,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必定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能量的总和并没有变化.这就是大自然的一条普遍规律,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这一条规律的一种特殊情况.学生活动:列举生活中不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说明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历史上曾有人设想制造一种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就可以不断做功的机器,即永动机,这样的机器能不能制成?为什么?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难点是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所以应透彻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从而正确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布置作业课本P37作业4、5、6.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有人设计了这样一台“永动机”:距地面一定高度架设一个水槽,水从槽底的管中流出,冲击一个水轮机,水轮机的轴上安装一个抽水机和一个砂轮.他指望抽水机把地面水槽里的水抽上去,这样循环不已.机器不停地转动,就可以永久地用砂轮磨制工件做功了(右图).请你分析一下,高处水槽中水的势能共转变成哪几种形式的能,说明这个机器是否能够永远运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