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培训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培训总结

——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

路口小学汪丽敏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在武汉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观摩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区的知名特级教师如刘延革、张齐华、徐长青、吴正宪等分别就小数、分数、百分数、正负数等讲了示范课,重点就是围绕数感这个核心关键词展开,通过示范课演示让我们学习了何为数感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何为数感

在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设计栏目下,明确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10个核心概念。其中数感就被放在第一位,那到底何为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小明身高145米”,“一个鸡蛋重50千克”,“4099的后面是5000”。这些错误的回答,在有些家长看来是由于学生粗心所导致的,其实研究其深层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数感。

其实,细想一下,“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我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如去商店购物,在我们面前

的是两个集合,一个是所需购买的物品,一个是携带的人民币。我们会自然地将这两个集合做一下比较,要买这些物品带的钱够吗?这也是数感在起作用。还比如,“三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25元,一共需要49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三年一班49名同学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载6人,最少要租几条船?”“当我们到朋友家做客时,可能会估计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把这些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

可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1、在数概念教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

数概念的切实体验和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概念要经历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会使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

在认识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年龄,自己家所在的单元、楼层;估计1页书有多少字、1本故事书有多少字、1把黄豆有多少粒等。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使学生体会到万究竟有多大,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足球比赛,感受一下人多的气氛,然后说明这个体育场有大约一万观众;再算一算,我们学校有12个班,每班平均60人,要有多少个学校的人数才能坐满。通过这样看一看、算一算、比一比,使学生感受到一万是个大数目。再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为了培养学生对面积大小的数感,我让学生说一说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一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通过对这些具体数量的感知与体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打下了基础。

2、在数的运算中加强数感的培养。

《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口算与估算的运用相当广泛,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我们给出确切的数值,只要估计出大约有多少,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口算能力和一定的估算技巧。如:三年级教学“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部分内容后,通过游戏“开锁”培养学生数感。有四把锁,上面分别各有一道算式:372÷4,642÷3,415÷5,628÷2,有四把钥匙上面分别写着214,314,93,83,通过

比赛看谁算得快。有的学生是先计算四道算式,求出结果后找到对应的钥匙,显然这不是最佳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四个数214,314,93,83,它们最高位上的数字不同,并且有的是两位有的是三位数。着样只要看四道算式,估算出结果是几十多还是几百多就可以方便的找到问题的答案了。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估算的重要性。再如: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后,我让学生运用已有的乘法知识,估一估语文书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再推算出一本语文书上大约有多少个字,那么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需看多少本这样的书才能达到40万字的阅读量。通过教学最终让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并运用此法估算身边一些物体的个数。如:本班一共有多少套课桌椅,全年级一共有多少套,全校呢?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习的乐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练习不再是呆板的,单调的,令人厌烦的。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在实际应用中增强学生的数感

学生学习数学,一方面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是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和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规律。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而在知识的应用时,学生的数感又得以加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增强数感。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特性后,我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学习了“距离”这一概念后,我让学生讲一讲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既公

平又准确。学习了乘法,我让学生算一算,一家一天要用3个垃圾袋,估计一下一家一年要用多少个垃圾袋,我们全班49人那么这49个小家庭要用多少个垃圾袋?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也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数学地理解和认识事物。

由上可见,总之,学生数感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巧设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