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里的名教与自然讲座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6.6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玄学里的名教与自然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流

讲座报告

讲座内容概述:

一、说“风流”:无言之美

风流是指一种人格的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可谓我国古代的一部风流宝鉴。《世说新语》中的名士,主要表现便是风流,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但世上也有不少假名士,如《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王孝伯说的便是个假名士,假风流。

“真风流”的四个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玄心”指一种领悟了天人分际、意象关联、情理融合的神秘幽远的超越之心,是超乎得失成败、祸福生死的心灵的宁静状态。

“洞见”是不借推理,专凭直觉,就能获得对于真理的认识。只须几句话或几个字,此即所谓名言隽语,是风流名士常用言语。

“妙赏”,就是对美的深切感觉。《世说新语》的名士,有些行为乍一看似乎匪夷所思,但从妙赏的角度看,又不难理解。

“深情”是指有妙赏的人,对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而在这种同情中照见的是他自己的怀抱。

二、说“玄学”:“说不可说”

玄学实际就是超越“有名”“有形”“万物”之上的玄妙学说,历经《周易》、《老子》、《庄子》、汉代宇宙论,而渐与名教碰撞遇合,并形成所谓玄学。

“玄学”自先秦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老子的“玄道”。玄学就是从老子关于“可道”与“不可道”、“可名”与“不可名”、“有名”与“无名”、“无欲”与“有欲”而延异出的某种形而上的学说。当然,在老子看来,这种“形而上”的“道”是可以在“形而下”的“器”中体现出来的。

2.庄子的“道论”。庄子关于道的非时间性、非空间性的本体论言说并不是主要的,而其重心更落在“无名”的“道”和“有名”的“万物”之间的转化如何可能的问题,因此,玄学在庄子这里进一步获得了其当下性和实践性的形态。

3.汉代从“宇宙发生”论“道”。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混成,而未相离。”(《易纬·乾凿度》)

4.魏晋从“本体论”层次论“道”。魏晋玄学摒弃了汉代从阶段论、发生论、过程论角度对于“无-有”关系的论述,而转向“本-末”、“体-用”关系的思考。

三、“名教”与“自然”:玄学的核心主题

名教即以正名定分为主要内容的礼教,以儒家哲理化的伦理学说为内涵,以承继西周宗法礼制程式化的礼仪规则为形式。

“名教”自先秦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名教”即“礼教”

2.“名教”注重“形名”或“名实”相符

四、正始玄学:“无-有”关系的重新定位

正始玄学(240-249,魏齐王年号),代表人物:何晏(?-249年)、王弼(226年-249年),理论上重视《周易》、《老子》。提出“以无为本”的学说;提出“名教本于自然”的学说;提出“无情”与“有情”或“五情”与“神明”关系的学说;提出“言-象-意”关系的学说。为“名教”重新寻找“根基”,成为当时最紧迫的政治的、伦理的、思想的任务。而这种任务的完成却有赖于“哲学”的穷根究底的“辨名析理”和艺术的不落言象的“得意忘言”的思想方法的介入。

(一)提出“以无为本”说:奠定了“自然”的基础地位。

(二)提出“名教本于自然”说:“自然”为体,“名教”为用。

(三)提出“无情/有情”或“五情/神明”关系说。(四)提出“言-象-意”关系说:得意忘言

五、竹林玄学:越名教而任自然

“自然”与“名教”在高平陵政变后形成了两条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路线。(一)名教派:司马氏之徒、何曾等无耻之流。名教彻底堕落为遮羞布,皇权专制型意识形态,但这种意识形态是对作为“本然”和“应然”的“名教”的歪曲,即名教之“体”、“本”被摒弃了,名教之“用”、“末”被突出了。(二)自然派: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

六、中朝玄学:折衷主义路线的执行

中朝玄学(晋怀帝时期),以裴頠的“崇有论”、郭象的“独化论”为代表,仍重《庄

子》,而思想重归温和,形成“新庄学”。完成了名教与自然合一的折衷主义路线。

七、名士风流:魏晋玄学的实践

名士风流是指魏晋名士们主张的不必遵守礼法,凭本性行事,不做作,不受任何拘束,以过一种率性任情的生活方式,即“弃彼任我”,同时也是一种浪漫、俊雅、旷达而疏放的艺术精神,他们主张只有这样的言行为这样才能回归自然。

(一)“名士风流”在政治中的体现:《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二)名士风流在生活方式上的体现:《晋书》: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世说新语》:阮公临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讲座感想: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抽想理论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因此魏晋玄学使中国哲学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关系的探讨大大发展起来,尽管许多概念在以前的思想中也使用过,但魏晋玄学家却给了他们以新的意义。此外在命题、理论及其方法上魏晋玄学也有了极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