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自古人杰地灵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介绍中卫的作文朋友们!今天我可得好好给你们唠唠中卫这个神奇的地方。
中卫啊,就像一颗隐藏在大西北的璀璨明珠。
你要是一到中卫,首先就会被那天空给震撼到。
那蓝天啊,蓝得就像被水洗过无数遍似的,干净得不像话,一朵朵白云就像棉花糖一样飘浮在空中,感觉伸手就能揪下一块来。
再说说中卫的沙坡头吧,那可真是个超级好玩的地方。
沙子又细又软,一脚踩下去,就像踩在柔软的毛毯上,只不过这毛毯是金色的。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一种超级刺激的玩法——滑沙。
坐在那个小小的木板上,从高高的沙丘顶端“嗖”地一下滑下去,风在耳边呼啸,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那感觉就像是在坐过山车,但是比过山车还多了几分原始和野性。
而且啊,这里一边是浩瀚无垠的沙漠,一边是奔腾不息的黄河,这种沙漠和黄河相邻的奇景,在别的地方可不多见呢。
站在那儿,你就会感叹大自然这个神奇的画家,怎么能画出这么一幅独特又壮观的画卷。
中卫的美食也是一绝啊。
首屈一指的当然是羊肉了。
中卫的羊吃着当地的草长大,那羊肉啊,鲜嫩得很,一点膻味都没有。
手抓羊肉是必须要尝的,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羊肉端上桌,撒上一点盐,再配上一瓣蒜,咬上一口,肉香瞬间就在嘴里弥漫开来,那口感,让你吃了一块就忍不住接着吃第二块、第三块,根本停不下来。
还有蒿子面,细长的面条筋道有嚼劲,那独特的蒿子香味混合着汤的鲜味,每一口都像是在味蕾上跳舞。
中卫的人呢,那也是相当的热情好客。
不管你是在街头问路,还是到当地人家里做客,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
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就像中卫的阳光一样温暖。
要是你到了一个中卫人的家里,他们会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你,还会拉着你唠家常,给你讲中卫的故事,从古老的传说讲到现代的发展,让你感觉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在。
到了晚上,中卫的夜也别有一番风味。
城市的灯光星星点点地亮起来,和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
要是夏天的话,找个露天的烧烤摊,吃着美味的烧烤,喝着冰爽的啤酒,吹着凉爽的晚风,看着中卫的夜景,那可真是一种享受。
关于中卫的红色故事中卫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部,是一座充满红色故事的城市。
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见证了革命精神与红色传统的传承。
本文将为您讲述中卫的红色故事,让我们一同追溯历史的足迹。
1. 红色贡献的熔炉中卫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曾是红军北上抗日的重要集结地。
红军长征期间,中卫成为红军的补给站和临时据点,为红军提供了生命线。
这段历史,让中卫成为了红色贡献的熔炉。
2. 马长桥的故事马长桥是中卫一位普通农民,却因为他的善良和正义感而成为了中卫县的一位英雄。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参与土地改革和抗日斗争,为中卫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激励着中卫的人们,成为了红色经典。
3. 林盛翁的奉献林盛翁是中卫石嘴山地区的著名爱国人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迅速成为一名积极的地下党员,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中卫的每一位市民。
4. 中卫博物馆的珍藏中卫博物馆是一座集红色文物和历史资料于一体的宝库,展示了中卫地区的红色历史和英雄事迹。
博物馆内珍藏着大量的照片、文献和实物,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红色岁月的情感和力量。
5. 红色传统的传承中卫地区的红色传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中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修缮红色遗址、举办红色主题活动等举措层出不穷。
这些举措不仅让中卫的红色故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使红色精神成为中卫市民共同的信念。
6. 红色旅游的推广中卫以其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通过建设红色景区和举办红色文化节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中卫游览、学习和感受红色情怀。
中卫的红色旅游也成为了推动中卫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结语:中卫地区的红色故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卫市民的无价之宝。
通过讲述和传承这些红色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铭记历史,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传统。
中卫的红色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它们将继续激励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我的家乡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作为一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其地形地貌、资源人文必有奇异之处。
它东临吴忠市,南与固原市及甘肃省靖远县相连,西与甘肃省景泰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毗邻。
地形复杂多变,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北部为低山与沙漠,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卫宁平原得黄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地貌:中卫市处于黄土高原的大环境下,干燥,大风,黄土,造成了这些地区特殊的景观。
春冬季,干燥的气候使得黄土浮于地表,大风有将这些黄土带到空中,使得这些地区更加添加了一些悲壮又豪放的气氛。
中卫市南部地区就为黄土丘陵地貌,黄土丘陵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于七、八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
主要特点是地形破碎,千沟万壑,15°以上的坡面面积占50~70%,梁状丘陵为主。
因此,出现了寺口子等这样的奇异地质而组成的景观。
对于中卫市北部的低山和沙漠地形,因为中卫市北接腾格里沙漠,沙漠内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
在沙丘中,流动沙丘占93%,余为固定、半固定沙丘。
因此,中卫地区时常受到沙尘暴的袭击。
先说风力破坏。
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
此外,由于中卫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
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死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
在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
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但是近些年,中卫市加大治沙力度,目前沙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防风固沙体系控制了流沙,减少和降低了风沙危害,促进了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转变,拓展了群众生产生活空间,先后有2万多人搬到沙区定居。
中卫景点介绍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城市。
中卫市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以下将为您介绍中卫市的几个著名景点。
首先是中卫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中卫市西南50公里处,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公园。
这里有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最高处海拔高达约1700米,是沙漠中的一座绿洲。
沙坡头景区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着壮丽的沙漠风光和丰富的植被。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沙漠的壮美,还可以体验沙漠滑沙、骆驼骑行等项目。
其次是中卫市的另一著名景点——古羌城。
古羌城位于中卫市南部的羌塘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池遗址。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研究古代羌族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古羌城内有古代城墙、城门、宫殿、寺庙等建筑,还有大量的古代文物和遗址。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羌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羌族的生活和历史。
除此之外,中卫市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
比如位于中卫市西南的沙湖景区,是一个以湖泊、沙漠、植被和野生动物为主要景观的自然风景区。
这里有着湖光山色、奇峰异石、翠林茂草,是一处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此外,中卫市还有大通山、南明湖、银川大峡谷等风景名胜,各具特色,值得一看。
总的来说,中卫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无论是沙漠风光、古城遗址,还是湖泊山川,都能让游客领略到中卫市的独特魅力。
希望您有机会前来中卫市旅游观光,亲自体验这里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风情。
我的家乡中卫作文
我的家乡中卫。
我的家乡中卫,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部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
秀丽的城市。
中卫市地处黄河下游,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一片充满魅力的土地。
中卫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沙漠资源非常丰富。
沙漠是中卫市的一大
特色,这里有着美丽的沙漠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这片沙漠之中,还有着许多神奇的奇迹,比如月牙泉、沙漠公路等等。
这些都是中卫市独特的自然景观,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除了自然风光外,中卫市还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
这里是回族的聚居地,回族
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每年的回族传统节日,都会在这里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看。
此外,中卫市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有着许多古老的建筑,比如古城墙、古寺庙等等,这些都是中卫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中卫人,我深深地热爱着我的家乡。
每当我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看
到家乡的风景和人文景观,我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家乡中卫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
中卫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我深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的家乡一
定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我会努力学习,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卫市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
赞美中卫的朗读稿子1.“太阳照啊,长城长,长城啊,雄风万古场……”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就会想起那蜿蜒起伏的万里长城,也就会自然地想起我们伟大的祖国,自然而然地想起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虽然不是美丽的上海,也不是富绕的北京,更不是工业发达的哈尔滨,而是一个朴实的小城市,它就是我从小玩到大的“中卫”。
2.一个没有金字塔的雄伟;没有大海掀起的海涛;没有江南水乡醉人的翠绿;没有大草原的辽阔;没有名山峻岭的嵯峨险要;没有……的城市。
但那交融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传承千年的华夏风韵,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火一般性情的人民!那便是我可爱的家乡,中卫。
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黄河育中卫。
”从天而来,奔流到海的黄河之水,承载了“白马拉疆”的神秘和“黄河水车”的文化结晶。
带你走进沙海之旅。
来到中卫不去沙坡头就如去北京不登长城一样遗憾。
3.进入中卫,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让人欣喜。
你看这里是麦苗青青,那里是桃红柳绿,这里的小渠一路欢歌流向远方,那里的驼铃阵阵传过沙漠,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这句佳作。
但今天的沙漠已被改造成绿州。
包兰铁路两侧由麦草固定的方格,正无言的向世界宣告着近百年来固沙护铁路的成果。
阳光照耀下的水车,周而复始的格吱、格吱的转着,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自已的古老史。
4.中卫自古倡儒兴学、崇文重道。
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险幽奇绝、以丹霞地貌著称的寺口子旅游区、一碗泉旧石器遗址、古代岩画中卫高庙、双龙山石窟、海原“环球大震”遗址等多处古迹名胜既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又展示着中卫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卫赢得了“塞上文化明珠”的美誉。
中卫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是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水产品和果菜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而今现代农业向精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枸杞、设施蔬菜、西甜瓜种植、家禽养殖、草畜、马铃薯、优质米、生猪、水产养殖和红枣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中国枸杞之乡”、“世界枸杞之都”、“中国压砂硒砂瓜第一市”、“西部养鸡第一市”的美名享誉全国;5.如果是空中鸟瞰,那感受会更加强烈。
中卫市简介中卫地处黄河前套之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点上,是宁夏最年轻的地级市,辖沙坡头区以及中宁、海原两县,市人民政府驻沙坡头区滨河西路。
总面积16986.1平方公里,其中川区面积3681.1平方公里,占21.67%,山区面积13305.2平方公里,占78.33%。
人口103万,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32%。
中卫历史悠久。
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羌族和戎族的杂居地,秦并六国后将中卫纳入版图,自此有10代王朝设郡建县。
因其东连陕晋,西通甘新,北抵内蒙,南达川滇,是“丝绸之路”边陲要塞;前有黄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为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重镇。
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卫县(改设为中卫市沙坡头区),成立地级中卫市。
中卫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是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水产品和果菜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而今现代农业向精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枸杞、设施蔬菜、西甜瓜种植、家禽养殖、草畜、马铃薯、优质米、生猪、水产养殖和红枣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中国枸杞之乡”、“世界枸杞之都”、“中国压砂硒砂瓜第一市”、“西部养鸡第一市”的美名享誉全国;现代工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蓬勃发展,形成了造纸、酿酒及农副产品加工、冶金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电力及能源工业等优势产业群体,培育壮大了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公司、宁夏红集团公司、宁夏发电集团中宁分公司、赛马水泥中宁分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2家。
机制纸、枸杞酒、珩磨机床、水泥、电石、铁合金等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美利、宁新、石空工业园区及宁夏红科技园、常乐陶瓷园等工业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入园企业逐步增多,增强了经济实力。
中卫市位于宁夏城镇一级轴带发展区与二级轴带发展区的交汇点,定位为宁夏中西部中心城市,也是宁夏四大城市片区之一的中心城市。
二毛皮鞣制工艺史志记载,在千年前,中卫地区的养羊业已相当发达,到了清乾隆年间,滩羊二毛裘皮就已文明于世,滩羊出现在中卫大地上已逾数百年历史。
中卫滩羊属长尾脂、粗毛裘皮用绵羊品种。
在世界养羊业中至今还没有发现类似滩羊的裘皮羊,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滩羊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2009年《二毛皮鞣制工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传统的二毛皮加工工艺、旧时曾为民间流动的一道独特风景。
现在“羊把式”(传承人)对裘皮加工工艺不断改进,传统的裘皮加工工艺大多采用黄米等农作物进行鞣制,工序非常复杂。
出生40天左右宰杀的滩羊,毛色洁白,质地坚韧,非常结实,尤其毛穗呈现特有的弯曲柔这状,轻轻抖动,如玉簪滨落,,梨花纷飞享有“九道弯”美誉。
若将皮板纵横倒提,只见洁白的毛穗,自然下垂,宛如冰锥叠撞倾倒,平户涟漪荡漾,若在轻抖,仿佛玉簪滨落,梨花纷飞,更觉轻盈动人。
用滩羊二毛皮制作的男女皮衣穿着舒适,美观大方,保温性能极佳。
用其制作高档服饰的镶嵌,色调明快,典雅素致,别具风韵。
中卫民歌涉及爱情生活的主要体现旧社会青年男女吐露纯真爱情,抒发离愁别怨,反抗封建婚姻等多种内容,表达出劳动人民真挚感人的爱情。
反应日常生活的民歌中最具普遍性的有仪礼歌,(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祛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多为吟诵演唱)。
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
民歌虽来自民间,它的内容、韵律中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对社会和人生的解读,正式因为它的内容通俗易懂,贴切的反应了人们的心声,所以才悠远流传至今。
传统民歌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源流、文化内涵、风格色彩、音乐特征、审美特色的载体。
民歌依即兴方式创作,借口传心授流播,因而是最贴近民众与社会现实、最直接地反应当地人民大众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中卫地区流传于民间的民歌小曲,目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民歌,就形势而言,除民谣、二哥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山花儿”、“十二个月”、“王哥放羊”等具特色的多种形式。
中卫市简介中卫地处黄河前套之首,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点上,是宁夏最年轻的地级市,辖沙坡头区以及中宁、海原两县,市人民政府驻沙坡头区滨河西路。
总面积16986.1平方公里,其中川区面积3681.1平方公里,占21.67%,山区面积13305.2平方公里,占78.33%。
人口103万,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32%。
中卫历史悠久。
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期为羌族和戎族的杂居地,秦并六国后将中卫纳入版图,自此有10代王朝设郡建县。
因其东连陕晋,西通甘新,北抵内蒙,南达川滇,是“丝绸之路”边陲要塞;前有黄河之险,后接贺兰之固,扼守宁夏西大门,自古为西北地区兵家必争之重镇。
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卫县(改设为中卫市沙坡头区),成立地级中卫市。
中卫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是西北重要的商品粮、畜产品、水产品和果菜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
而今现代农业向精品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枸杞、设施蔬菜、西甜瓜种植、家禽养殖、草畜、马铃薯、优质米、生猪、水产养殖和红枣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中国枸杞之乡”、“世界枸杞之都”、“中国压砂硒砂瓜第一市”、“西部养鸡第一市”的美名享誉全国;现代工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蓬勃发展,形成了造纸、酿酒及农副产品加工、冶金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电力及能源工业等优势产业群体,培育壮大了中冶美利纸业集团公司、宁夏红集团公司、宁夏发电集团中宁分公司、赛马水泥中宁分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2家。
机制纸、枸杞酒、珩磨机床、水泥、电石、铁合金等主要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美利、宁新、石空工业园区及宁夏红科技园、常乐陶瓷园等工业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入园企业逐步增多,增强了经济实力。
中卫市位于宁夏城镇一级轴带发展区与二级轴带发展区的交汇点,定位为宁夏中西部中心城市,也是宁夏四大城市片区之一的中心城市。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文素材【导练命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时代领路人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警示人们,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条件,是人类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对上面两段话你有什么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抄袭、套作。
【立意角度析】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华文明中自古便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类的根基,人与自然的亲近与交融创造出多么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带给我们多少绝美的诗篇,这是文人的杰作,更是自然的馈赠!诗意田园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却应当留在我们的生活中,永驻我们心中。
二、敬畏自然,顺应规律。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对大自然持一种敬畏的态度,视天地若神灵。
今天,我们以一个唯物主义者的眼光来看,自然运行亦有它的规律,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最大的生存空间,才能使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加美好。
敬畏自然,我们就不会杀鸡取卵,就不会竭泽而渔,就不会焚林而猎!三、危害自然,等于自戕。
当逐利之心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人们便开始无端索取。
为了矿产暴利,人类毁了多少山川;为了多产粮食,人类毁了多少森林;为了压低成本,人类污染多少水源;为了口腹之欲,人类灭绝多少物种……但是,人类最终得到的是大自然的报复——沙尘暴、泥石流、癌症村、传染病……这些告诉我们:与自然作对就是自戕!四、纠偏改错,绿色发展。
人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具有分析、思考和纠错的能力。
尤其是发展中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正认真反思、及时总结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更新观念,纠偏改错,倡导绿色发展——这正是在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优美,让人民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绿色生活!【素材小贴士】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中卫宝典——旅游从业人员须知一、市情时政1、中卫市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黄河前套之首,东阻大河,西接沙山,是宁、蒙、甘3省的交界点,也是黄河自流灌溉第一地。
2、中卫市总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人口112万人,回族人口占1/3。
3、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彦格拉山北麓,流经九个省区,流长5464公里,注入渤海。
著名峡谷: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
4、九曲黄河贯穿宁夏境内长达397公里,横贯中卫市182公里。
5、中卫是黄河上游的第一个冲积平原。
自古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
6、中卫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是宁夏的西大门。
7、1933年分中卫、中宁两县,(清雍正三年称中卫县,属宁夏府)。
8、中卫市于2004年设立,辖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行政管理40个乡镇,443个行政村。
9、与中卫相邻的市、县有:同心县、海原县、甘肃的靖远县、景泰县、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
10、中卫市城市建设目标:建设生态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
11、中卫围绕建设生态旅游和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着力实施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城建兴市、旅游活市、生态立市、依法治市六大战略。
12、中卫市旅游活市战略:打响沙坡头品牌,打造黄河漂流、沙漠探险、古刹建筑、生态观光、回乡风情、登山攀岩六大精品,建设沙坡头、寺口子、边关沙漠湿地、枸杞观光园、南华山等十大景区,把中卫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3、中卫市的城市文化定位是“黄河古城、浪漫沙都、花儿杞乡”。
14、中卫市建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造纸工业园区、最大的造纸业上市公司——宁夏美利纸业集团公司;中国枸杞之乡——卫宁平原的优质枸杞基地;全国最大的枸杞保健果酒(宁夏红)企业——宁夏香山酒业集团公司;国家级无公害设施蔬菜示范基地;中国硒砂瓜第一市和西部最大的商品鸡生产养殖基地。
15、中卫市区建成了:中央大道、迎宾大道、平安大道、卫谢南街、应理南街、五葡路等骨干道路,拉大了城市框架。
保护黄河的谚语保护黄河的谚语谚语是人们传承认知成果的一种言语艺术。
它风格通俗,结构凝练,语感生动,寓意深刻,以口碑的形式在世代的传诵中千锤百炼,成为民族语言的精华。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保护黄河的谚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河谚语大全篇一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2,黄河清,圣人出3,黄河百害,惟富一套4,跳进黄河也洗不清5, 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6,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7,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8,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9,九曲黄河十八弯10、谚语为黄河九曲十八弯;11、谚语为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12、谚语为圣人出,黄河清;13、谚语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4、谚语为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15、谚语为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黄河谚语大全篇二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不到黄河不死心: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或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由银(川)吴(忠)平原,(中)卫(中)宁平原组成,以青铜峡水利枢纽为分界。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人都会有时来运转的时候,挫折很快会过去。
谚语:“一盆河水半盆泥”,一句人们熟知的谚语,道尽了黄河水的浑浊。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这句谚语用来比喻那些行事倔强固执的人。
它最早肯定是起源于黄河岸边的村落,地理区域性非常强,而后随着人员迁移和文化交流而流传到其他非黄河流域地区,得到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一句人们熟知的谚语,说明受冤枉后的无奈。
“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这句谚语指的是黄河水浇灌了宁夏平原的大片农田,使之物产丰美,人杰地灵。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宁夏开始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在黄河沿岸的中卫县、谚语为青铜峡、谚语为银川市和石嘴山等地相继推出黄河漂流、谚语为沙漠探险、谚语为沙湖观鸟和农业观光等十余项特色生态旅游项目,使六大景区的旅游收入达到宁夏旅游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二。
中卫市概况中卫市辖沙坡头区和中宁、海原两县,共40个乡镇446个行政村,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2011年常住人口109.29万。
有汉、回、满、蒙古等21个民族。
其中,回族人口占34.6%。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3.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1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5178元。
一、历史沿革。
中卫历史悠久,渊源流长,3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春秋时期为羌戎杂居地,秦纳入版图,属北地郡富平县,西汉属安定郡眴卷县,南北朝属灵州郡鸣沙县,隋唐属雄州和丰安县,北宋属昌化镇,西夏建制为应吉里寨和应理州,元朝仍设应理州,明永乐(1403年)改宁夏右护卫为宁夏中卫,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中卫县,属宁夏府,1933年分设中卫、中宁两县,1954年宁夏并入甘肃省,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中卫、中宁先后划归银川专区、银南地区和吴忠市管辖,海原先后划归固原地区和固原市管辖,2004年4月,中卫立市。
二、地理气候。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宁、甘、蒙三省区交汇处,是黄河中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市区平均海拔1225米,地貌类型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台地、沙漠、山地与丘陵五大单元,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沙漠影响,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在7.3~9.5℃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57%,无霜期158~169天,年均降水量180~367毫米。
市政府所在地沙坡头区,东“锁扼青铜”,南“对峙香岩”,西“爽邑沙山”,北“控制边陲”。
黄河平缓中流,滨河水乡,景色秀美。
三、矿产资源。
中卫市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之说,引黄灌区111万亩,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水产品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硅石、黏土、石灰岩及金、银、铜、铁等20多种。
中卫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东临吴忠市,南与固原市及甘肃省靖远县相连,西与甘肃省景泰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毗邻。
地形复杂多变,南部地貌多属黄土丘陵沟壑,是中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北部为低山与沙漠。
中部黄河冲积平原——卫宁平原得黄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历史秦代属北地郡,西汉为安定郡,北魏属灵州鸣沙郡,北周置会州,隋置鸣沙县和丰安县,元设应理州。
明永乐年间(1403年)置宁夏中卫。
清雍正年间(1724年)改称中卫县(含今沙坡头区、中宁县和青铜峡市部分地区)属宁夏府,海原县属平凉府。
旅游中卫自古倡儒兴学、崇文重道。
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险幽奇绝、以丹霞地貌著称的寺口子旅游区、一碗泉旧石器遗址、古代岩画、中卫高庙、双龙山石窟、海原“环球大震”遗址等多处古迹名胜既是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西北地区首个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又展示着中卫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卫赢得了“塞上文化明珠”的美誉。
经济经济发展基础良好。
到2004年,实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0.49亿元,同比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91亿元,同比增长2.9%。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45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13亿元,同比增长11.9%。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9亿元,可比增长24.2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61元,同比增长10.3%。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9元,同比增长9.9%。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92‰.农牧业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好。
中卫市卫宁灌区光热、气候、土质条件好,又享黄河自流灌溉之利,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排灌畅通,是全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禽养殖基地。
近几年,中卫市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坚持科学的种养观,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瓜则瓜,宜菜则菜,宜粮则粮,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向深层次推进。
中卫的历史传说故事中卫,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古老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这座城市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着迷的历史传说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故事一:中卫的起源据传,上古时期,中卫地区曾经是一片荒芜的土地,没有人类生活。
然而,一位名叫卫室的神秘人物来到这里,并开始耕种土地,建造房屋。
他努力开垦土地,引领人们来到这里定居。
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的贡献,人们将这个地方命名为“中卫”。
从此以后,中卫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城市。
故事二:王母娘娘的庇佑相传古代中卫城内有一座神秘的山洞,据说这是王母娘娘的居所。
每当城市面临危难时,王母娘娘就会出现,保护中卫的人民免于灾难。
一次,中卫城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庄稼都枯萎了,人们面临生活困境。
就在人们绝望之际,王母娘娘出现了,她带来了雨水,给中卫城带来了丰收和幸福。
故事三:勇士与蛟龙的战斗在中卫的历史上,有一位勇敢的勇士,他的名字叫李长。
据传,中卫城周围的湖泊里住着一条凶猛的蛟龙,它经常袭击城市并伤害人民。
李长决定挑战蛟龙,他带着一把利剑来到湖边。
经过激烈的战斗,李长最终击败了蛟龙,并将其赶走。
从那以后,中卫再也没有受到蛟龙的威胁。
故事四:卫室的传奇卫室是中卫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被视为中卫的创始人。
据说他是一位智慧而善良的国王,他致力于推动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卫室还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规章制度,为中卫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传奇故事在中卫的历史中广为流传。
这些历史传说故事使中卫成为了一个神奇而有趣的地方。
它们展示了这座城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民的智慧。
中卫的历史传说故事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珍视这个古老城市的价值和意义。
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都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来了解中卫的过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塞上江南:宁夏中卫
卫东
【期刊名称】《中国西部科技》
【年(卷),期】2004(0)3
【摘要】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位于黄河前套之首,地处宁、甘、蒙三省(区)交界处.得黄河自流灌溉之利,素有“塞上江南”之称。
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对外开放县。
全县辖镇、乡17个,147个行政村,18个居民委员会,总面积467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3万。
县域东北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78公里。
【总页数】1页(P8-8)
【关键词】塞上江南;自治区首府;宁夏中卫;现有人口;卫县;前套;经济协作;跨越式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西北地区
【作者】卫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金秋宁夏采风行“镜”览塞上江南景——“美丽宁夏·黄河金岸”全国画报媒体宁夏大采风活动在宁夏成功举办 [J], 李靖;
2.沙漠明珠塞上江南——来自宁夏自治区中卫腾格里沙漠湿地·金沙岛旅游区开发建设的报告 [J], 黑占财;俞雪峰;王会平
3.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J],
4.宁夏中卫用“草方格”护卫着“塞上江南” [J], 耿国彪
5.三北工程40年宁夏中卫用“草方格”护卫着“塞上江南” [J], 耿国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典履新表态发言经典履新表态发言(篇一)《新任职领导经典表态发言,万能稿需自行归纳》· 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汉宝· 尊敬的刘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2008年5月份,自治区党委决定调任我为中共中卫市委常委、副市长,这是自治区党委对我的关心、信任和重托,也是对我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回顾到中卫工作以来的近10个月,我深刻感受到中卫政治气氛好,干事氛围浓,发展步子大,工作节奏快,不仅经济不断攀升,群众也真正得到了实惠。
这都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四套班子团结一心、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务实苦干、顽强拼搏的结果。
能到中卫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
同时,平时想的最多的还是生怕自己能力水平不够,影响了工作或耽误了事情;生怕自己履职不到位,贻误中卫的发展和人民的事业。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努力做好以下四点:一是讲学习,提高素质。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广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
特别是注重向实践学、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学,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市情,不断把创新思路融入到工作中,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二是讲政治,维护团结。
维护市委、市政府的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
坚持原则,敢于负责,顾全大局,加强协作,积极支持市委书记刘云、市长徐力群的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和大家一道形成工作整体合力,把中卫的事情干好。
三是讲责任,扎实工作。
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以中卫的事业为己任,干事对得起良心,谋事对得起职位,切实围绕建设实力中卫、魅力中卫、和谐中卫,发扬中卫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三苦”精神,着力抓好分管工作。
首先是抓项目。
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本着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围绕市委、市政府已经确定的8大类48个重点项目,放下架子、丢下面子,多跑多争,年内争取项目资金超过3亿元。
[单选题]1.在()可以看到“(江南博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
A.沙坡头B.北(江南博哥)长滩C.寺口子D.临津古渡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沙坡头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城区西部,南靠重峦叠嶂、巍峨雄奇的祁连山余脉香山,北连沙峰林立、绵延万里的腾格里大沙漠,中间被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黄河横穿而过,在此可以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
[单选题]2.宁舟宝塔简称舟培,始建于(),是丰宁城为纪念北魏刁拥军的功绩而修建的一座砖塔。
A.北魏B.隋代C.唐代D.宋代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宁舟宝塔简称舟培,坐落在中宁城西舟塔村柳青渠北岸的河沟边。
始建于唐朝大顺二年(891年),是丰宁城(今古城)为纪念北魏刁拥军在该地设置码头,一冬造船200艘,首创黄河航运业,于码头寺庙修建的一座砖塔。
1966年秋,宝塔被当作“四旧”,与寺庙一起拆除,平为小操场。
1990年7月,本地群众集资重建。
地面以上仍为七层八角,直径5米,高28.3米。
坐向依旧为南偏东22.5度。
塔内增设旋梯,附属部分待建。
[单选题]3.()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庙的砖雕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
A.保安寺B.悬空寺C.三教庙D.北武当庙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中卫高庙保安寺位于中卫县城北,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中卫高庙保安寺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庙,庙的砖雕牌坊上有一副对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
横批是:“无上法桥”。
庙里供奉不仅有佛、菩萨,还有玉皇、圣母、文昌、关公、佛、道、儒三教的偶像,济济一堂。
[单选题]4.高庙,坐落在我国宁夏中卫市旧城北城墙上,是一座古寺庙建筑群,清代改名为()。
A.玉皇阁B.娘娘庙C.岱庙D.新庙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高庙,位于中卫市旧城北城墙上,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俗称“新庙”。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秋,该寺庙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
家乡"变形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三小学五(2)班赵家冉我的家乡在宁夏中卫市,如今这里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是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
像我这样同龄的小孩子,生在如此优越富足的条件下,怎能想像几十年前家乡的样子呢?听外公外婆讲,八、九十年代,我们的家乡并不富裕,城市里街道短而窄,最高的楼只有三、四层,大家的生活条件也比较苦,很多人家都住的平房,睡的土炕,屋里的墙壁也是土坯的,家里没有电视,冰箱,洗衣机,更别提电话,手机,那时候谁家要有电器大家都羡慕的不行。
人们上班,孩子上学都基本步行,骑自行车很少,哪像现在有汽车,火车和飞机这些交通工具了。
我使劲地想着当时家乡的模样,寻找一丝印迹。
妈妈翻开外婆家那本厚厚的影集,让我看了几张老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外婆等一家人在高庙公园里拍的照片。
看着那有些泛黄的照片,我不由得惊叹到:"这真的是我们的高庙公园吗?"妈妈肯定的说就是啊,那你看看后面背景不就是高庙的保安寺吗?我仔细看着照片上,大家就站在保安寺的前面空地上拍照,照片上高庙保安寺的周围一片荒凉,在大片土地上偶尔能看见几棵大树和几株小草,有一点点风,好像尘土都被扬起来了……但是妈妈他们这觉得当时已经很幸福了。
而现在的高庙公园热闹非凡,到处可见翠绿的草坪和大树,美丽的花儿你争我抢的展示自己阿娜多姿的容貌,欢迎着来此的每一个人,花坛的周边也铺上了水泥路和石子路。
最主要的是修建了百米长廊、石门、拱桥、人工湖、湖里随处可见的鱼儿在嬉戏,供人们欣赏,游玩,休息。
还有可爱的小鸽子和各种娱乐设施,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玩耍,享受童年的快乐,来这的人们总会驻足停留,与它们合影留念。
所有的这些都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的进步。
我们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生活水平越来越富足,我暗自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用所学知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好!。
中卫自古人杰地灵,崇儒重教,明清两朝中卫城区共考取进士24人,举人183人,贡生236人,令朔方称颂,成为仁人志士辈出之地。
莫慧华,文武兼备,素质过硬
汪潮,明嘉靖年间选贡,任沭阳县丞(今江苏沭阳县),在任期间为政清廉,功绩特著,淮上百姓时称“汪青天”。
黄元会,明万历年间贡士,授山西武乡知县,为官清正廉明,政声卓著,武乡列入名宦。
李彩,明代中卫古水营守备,率军响应李自成起义,反抗清兵而罹难。
李日荣,清代名将,曾率军平息吴三桂叛乱。
李景隆,清代名将,转战东南沿海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军功卓著。
黄允清,清代举人,1895年4月,在京参于康有为的联名“公车上书”光绪皇帝,宁夏籍唯此一人。
袁守义,清同治癸酉(1873年)拔贡,光绪三十年(1904年)甘肃废科举,通令各县,罢废书院,首创中卫县高等小学堂。
刘佩黻,清代教育家鼎力倡导新文化,举办新学校,提倡男女平等入学读书,创办了宁夏第一所贞贤女子学校,为中卫开办新型教育作出了贡献。
张济美,先后任国民党“宪制”国民大会代表、宁夏省党部宣传科长、宁夏省教育厅长等职。
拥护和平解放主张,参加了在中宁举行地和平解放宁夏签字仪式。
苏芳,擅长水利工程兴建技术,清末民初,被地方民众推举管理美利渠务,其时针对时弊提出夫差按亩负担的改革方案。
周兴礼,生于泥瓦匠世家,时有“周泥瓦匠,陈木匠”之说,其主修的各类建筑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所率著名木工陈铭、汪学仁、狄振义(人称“三大聋子”)而建的中卫高庙、平罗玉皇阁及灵武高庙,至今仍受到建筑行家赞誉。
温宝德,民国17年任县城高小教员,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次年组队参加宁夏全省学生运动会获总分第一。
苏景泉,知名学者,诗文浩瀚,论著颇丰,在台湾任教20余年因其学术成就,蜚声海内外。
袁金璋,民国年间爱国人士,追求真理,推进民主,联名请愿南京国民政府,揭露宁夏军阀马鸿逵的黑暗统治,颇有声望。
张子华,中共中央联络局副局长,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数次往返于南京、西安、陕北之间,从事党的统战工作。
尤其是“西安事变”之后,以秘书和红军总部参谋身份随同周恩来前往处置,颇得赞誉。
孟长有,抗日战争时期,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回宁后从事地下革命和抗日宣传活动,惨遭国民党发动派杀害,是宁夏最早的著名革命烈士之一。
徐良,曾参加了红军长征和平津、淮海两大战役,50多年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屡立战功,被授予上校军衔,任广东省公安总队副队长、广州军管会主任,多次负责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广州的安全保卫工作,成为卫籍革命干部中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最多的人。
杨正喜,新中国成立中卫首任县委书记兼县长,1949年9月下旬到卫正式组建人民政权。
林琪,字少文,甘肃定西县城关镇人。
民国初,毕业于山东烟台海军军官学校,历任宁夏中卫县邮政局长、县长及青海循化县县长。
张保和,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武警文工团艺术指导、著名军旅艺术家,著名相声演员。
麦天和,著名作家。
沈醉,著名导演、作家等。
赵牧阳,“中国摇滚鼓王”。
1967年生于宁夏中卫。
在当年,也就是1992年的那张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摇滚合辑中国火1收录的《姐姐》、《累》、《给我一点爱》等单曲都留下了他的高超鼓技,赵牧阳作为歌手在1992年就发行了自己的专辑《牧阳流浪》;在被称为“鼓王”的同时还被称为“中国流行民谣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