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大纲.doc
- 格式:doc
- 大小:15.99 KB
- 文档页数:4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运动技能。
本文将提出一个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3. 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5.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涵盖以下几个主要领域的体育运动:1.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等):学习基本的传球、投篮、接球和配合技巧;2. 田径运动: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投掷等项目的基本技能训练;3. 游泳:学习基本的游泳姿势、呼吸技巧和各种游泳样式;4. 格斗运动:学习基本的跆拳道、柔道或拳击动作;5. 健美操: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协调能力和形体美感;6. 其他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
四、课程组织1. 教学时间分配:- 每周三节体育课,每节课45分钟;- 每个学期共36周;- 每个学年共108节体育课。
2. 课堂组织:- 分组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和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 循序渐进:按照难易程度,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多样化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 评估方式:- 基于技能和表现的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参与度来评估;- 个人报告和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 团队合作评估:对团队合作的表现和贡献进行评估。
五、课程要求1. 学生应穿着适合体育运动的服装和鞋子;2. 学生应遵守体育课纪律和安全规则;3. 学生应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尊重教师和同学;4. 学生应按时参加课程,并主动参与体育比赛和活动。
六、教学资源为了支持体育教学,学校将提供以下资源:1. 体育器材和设施:学校体育馆、操场、游泳池等;2.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平台:通过学校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3. 专业培训和指导:学校将安排专业教师或教练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强壮、协调、灵活和勇敢的品质,同时增强团队合作和个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健康体育:了解基本锻炼原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姿势,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健康身体。
2. 美育体育:注重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游泳、武术等,为日后运动生涯打下基础。
3. 社交体育:重视个人与团队合作的训练,加强学生的互助意识、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4. 休闲体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活动,培养他们聪明机智、运动爱好和认识体育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1. 组织性教学:通过班级分组进行课程科学规划,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 示范性教学:老师演示技巧和动作,以便学生理解正确姿势和方法,并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 体验性教学:设置各类体育比赛、活动和丰富多彩的体验性课程,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
四、考核方式即时反馈: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估,并给出直接反馈和建设性意见。
综合考评:通过学期末的体育测试和日常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百分制成绩,反映学生的整体水平。
五、教育策略1. 创造安全环境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安全负相应责任,确保学生在活动中不受伤害。
2. 尊重个性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实现每个人的潜力,因此,要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应有的发展与成长。
3. 打造人际互动平台体育课可以成为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在此引导学生互动和交流,增进感情。
以上是本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期望老师们认真学习,将之贯彻于实际教学中,发挥出最优质的体育教学效果。
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初中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发展身体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基础体育知识•运动规则和技能•运动器材和场地的认识和使用•运动安全知识和急救措施2. 运动技能和体能训练•球类运动: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徒手技击:跑步、游泳、跳远等•体能锻炼: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的训练3. 运动项目和比赛•学生选修一个以上的运动项目,并参与学校内部或外部比赛•完成规定的项目训练内容三、教学原则1.循序渐进体育教学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从基本技能到高级技能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2.因材施教体育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3.注重综合训练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身体协调能力、速度、力量、灵敏性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训练。
4.培养合作与竞争精神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胜负观念,使学生能够在团队和个人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5.重视安全教育体育教学应重视运动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运动中注意安全,了解急救措施,避免运动中的意外伤害。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观摩和学习正确的动作和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2. 分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训练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4. 创新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允许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 日常评估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日常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 总结评估每学期末通过测试或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总结评估,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和掌握程度。
引言概述: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1.确定教育目标:包括身体素质、技能和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制定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设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1.主干项目的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项目,以丰富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
2.补充项目的设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一些补充项目,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评价标准的确定
1.多角度评价: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体育表现,包括技能评价、综合评价和态度评价等。
2.阶段性评价:根据学习进度和难度,设定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的利用
1.设备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外部资源的开发:与社会团体合作,争取更多的体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总结:
体育教学大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它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确定评价标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体育教学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第一为宗旨,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健康意识、团队精神和终身体育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田径:跑步、跳远、跳高、铅球、铁饼等。
2.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3.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太极拳、舞狮、舞龙等。
4. 舞蹈:健美操、民族舞、现代舞等。
5. 游戏活动:接力跑、拔河、沙包、跳绳等。
四、教学安排1. 每周体育课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基本阶段、巩固阶段和总结阶段。
3. 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有所不同。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技术动作要领、规则等,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3.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技术动作。
4.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5. 游戏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出勤、态度、技能掌握等方面。
2. 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竞技水平、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1-2周)1. 介绍本学期教学内容和目标。
2. 进行身体素质测试,了解学生体质状况。
3. 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第二阶段:基本阶段(第3-8周)1. 田径:学习跑步、跳远、跳高、铅球等基本技术。
2. 球类运动:学习篮球、足球、排球等基本技术。
二、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2.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3. 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课程内容:1. 体育理论基础知识2. 常见运动项目的技能与战术3. 身体素质训练4. 体育保健与营养5. 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6.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五、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体育理论基础知识1. 体育的基本概念、起源与发展2. 体育的作用与价值3.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4.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5. 体育心理学基础6. 体育社会学基础第二部分:常见运动项目的技能与战术1.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 技能:基本技术、战术运用、比赛规则- 训练方法:分组练习、模拟比赛、对抗训练2. 田径运动:短跑、中长跑、长跑、跳跃、投掷- 技能:起跑、加速、冲刺、跳跃技巧、投掷技巧- 训练方法:专项训练、综合训练、模拟比赛3. 体操运动:艺术体操、技巧体操、团体操- 技能:基本动作、成套动作、编排与表演- 训练方法:分解动作练习、成套动作练习、表演训练4. 武术运动:太极拳、散打、武术套路- 技能:基本动作、套路动作、实战技巧- 训练方法:基础动作练习、套路练习、实战对抗第三部分:身体素质训练1. 有氧耐力训练2. 无氧耐力训练3. 力量训练4. 灵敏性训练5. 柔韧性训练6. 协调性训练第四部分:体育保健与营养1. 运动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2. 运动营养学基础3. 运动损伤的急救与处理4. 运动恢复方法第五部分:体育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1. 竞赛规则概述2. 竞赛组织与实施3. 裁判员职责与工作方法4. 运动员行为规范第六部分: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指导1. 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2.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3. 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4. 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与反馈六、教学实施1.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竞赛法等。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以帮助教师们规划和开展小学体育课程。
1.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基本技能和体能素质。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互助精神。
*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互助的行为惯。
2. 教学内容2.1 基础体育技能训练* 球类运动:踢球、篮球、乒乓球等。
* 田径运动:短跑、跳远、接力赛等。
* 游泳:初级游泳技能、水中技巧等。
2.2 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灵活性:拉伸训练、柔韧性练等。
* 身体耐力:有氧运动、长跑训练等。
* 肌肉力量:力量训练、体操等。
2.3 体育游戏和活动* 小组游戏:夺旗赛、传球游戏、拔河比赛等。
* 团队合作游戏:团体操、人墙、合作接力等。
* 水上活动:游泳比赛、水中拓展训练等。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年龄和特点合理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教师示范动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模仿。
*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
* 分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 多样化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和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4.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确定,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运动技能表现:如动作规范、技巧掌握程度等。
* 参与积极性:如主动参与、团队合作等。
* 身体素质:如耐力、柔韧性、力量等。
* 行为惯: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等。
5. 其他事项* 学校应提供适当的场地和器材,确保安全和顺利进行体育教学活动。
* 学校可以组织体育竞赛和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和展示自己的体育水平。
以上为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份大纲能够帮助教师们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素养。
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说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学科目中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要求制订的.高中是普通教育中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功能,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编写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和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一,教学总目标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本,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一)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健康的体魄,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适应性及应变能力;增进健康,抵御疾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心素质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满足高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要,,使学生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对健康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方法,学会运用体育等手段增进健康;在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比赛;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三)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提高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言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二,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1F(一)构建本课程内容的依据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以及有关教育法规,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状,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构建本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三)构建本课程内容的原则1.教育性和发展性原则确定教学内容,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的要求,切实反映现代化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为学生的自身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优选最佳内容和途径,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实愉快的生活,锻炼健壮的体魄.教学内容要反映时代精神,先进性和创造性.能够激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特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身体锻炼的实践内容与方法.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强调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3.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要符合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理论知识内容在科学上应是有定论的;实践内容要适度,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体育与健康的内容与方法,既要改革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和学科的新发展,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的实际和可能性.4.健身性和文化性原则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应有益于丰富和拓宽体育与健康知识,保护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伤害学生健康.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既不能"竞技化",又要积极吸纳符合选材原则的运动项目与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并充分地发挥运动项目对锻炼身体,提高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5.统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统一性是指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最低要求.选择性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兴趣的需要与地区,学校的差异性选修教材.为加强教材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在构建教学内容时,应加大弹性(指纵向的缩短或延长,横向的减少或增加项目).有的教学内容间隔排列;或只排列内容,不具体划分年级,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留有余地.三,课程安排(一)根据教育部教基厅〔2000〕13号文件,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规定,本学科的名称定为"体育与健康",以体现健康第一和课程的综合性.体育与健康包含体育和健康两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身体锻炼的实践内容.(二)本学科的授课时数,除每周2课时体育与健康课外,根据课程计划的规定,由学校自行安排每周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其中应有1课时在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选修内容又分为限制性选修(简称"限选")和任意性选修(简称"任选")两种.选修内容约占60%.必修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这些内容是根据构建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经过筛选和简化,作为完成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学内容;限选教学内容包括足球,篮球,排球,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任选教学内容包括民族和民间体育项目,现代科学健身方法,新兴或开发的体育项目,以及在必修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与拓宽或其他可能选学的体育活动内容.关于选修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1.提倡选修的内容.游泳是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项目,实用性强,锻炼身体的效果好,特别是在较炎热的夏季,是最佳的体育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普遍开设游泳课,大纲中没有将其列为必修内容.但应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会游泳.2.在必修或限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延伸或提高.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内容由于授课时数的限制,有的没有年年出现,可以在不出现的年级选修.如必修内容中跳高和跳远是间隔排列的,在同一年级只学一项,如必要可将两项同时列人教学内容.有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如体操可以提高难度;田径可以增加重复次数;限选教学内容中的球类可以提高要求;武术,韵律体操和舞蹈可以丰富或扩展教学内容.3.选修和拓展有效的健身方法和新兴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短式网球,垒球,手球,三网球,滑冰以及新出现的健身方法等.选修体育健身方法和运动项目时,应考虑其健身效果,文化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地区,学校的条件.4.民族,民间的体育内容.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有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可替换为选修内容.选修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应根据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以及教育性和安全性,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用.(四)必修和选修内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一般是在一堂课中,必修和选修内容统一安排,并不严格划分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只是在教学内容中包括必修和选修的内容;也有的每周两节体育与健康课,必修和选修各上一节,由学校体育教师制订计划;也可采用一年级上必修课,二,三年级上选修课,或者一,二年级上必修课,三年级上选修课.单独上选修课有困难的学校,一般可采用必修和选修兼容的形式.(五)关于教学内容的分类.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和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分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锻炼身体的实践内容.实践部分,根据历史上形成的各种体育项目,兼顾锻炼身体的动作形式,文化性,分成田径,体操,武术,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等.任选内容在大纲有关原则的指导下,不受教学内容分类的限制,可以包括拓宽,提高各形式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尽管有的内容用运动项目的名称,主要是根据其功能与意义及其文化性作为完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而使用的,要避免"竞技化"的倾向.(六)各项教学内容在各年级的授课时数参考比重.各项教学内容参考授课时数比重表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可用以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实践,培养文明行为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体育和卫生保健的文化素养.教学内容是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体育对促进身心发展的作用.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锻炼,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等.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教学应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增强体育意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田径田径以及各种走,跑,跳跃,投掷等人体的基本活动是高中阶段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把田径作为教学内容,主要是用田径的手段和文化内涵教育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田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田径项目的初步技术,动作要求不高,并不要求学生学会较复杂的技术细节.但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是必要的,因为这是发展能力所必需的,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为了精简教学内容和突出重点,跳高和跳远每年级只选择一项作为必修内容.跑,跳跃,投掷是人们生产,生活和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田径教学使学生掌握跑,跳跃,投掷的基本技术,知识;了解田径教学内容对锻炼身体的意义与作用;学会用田径运动的手段和方法发展体能;除田径项目以外,还应充实跑,跳,投等多种健身手段与方法,把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密切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以及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锲而不舍,战胜自我和对手的坚强意志.体操体操是高中阶段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包括队列和徒手体操,技巧,单杠和支撑跳跃,双杠以及各种体操项目以外的健身手段与方法,如使用健身器械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等.队列和体操队形是对身体姿态和群体的协同动作,时空知觉,组织纪律性的基本训练;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是全面锻炼身体,培养健美的身体姿态,发展柔韧性,协调性,增强大小肌肉群力量的有效锻炼手段.高中教学内容要加强动作的力度,增大动作的幅度以及动作的组合和变化.技巧和器械体操对促进学生灵敏,协调,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肌肉力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技巧和器械体操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实效性强,并具有实用意义.针对学生器械体操水平有相对降低的趋势,要适当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特别要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良好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迎接困难和挑战,发扬主动精神和创造性.器械体操有一定的难度,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器械体操的兴趣.教学中应加强保护帮助和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伤害事故.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考虑到有的地区和学校全部教授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困难,大纲规定每个年级重点教两项内容.除单杠(男生),双杠(男生)在高中三个年级必须有一个年级作为必修内容外,其他各年级都可以由教师和学生选修以上四项教材内容中的两项内容.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一些典型的,实用性强的体操技术,技能;了解体操运动的锻炼价值,基本原理及有关知识;注意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武术武术是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本大纲只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中的武术列为必修内容.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中国传统的养生,健身方法均列为选修教学内容.武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等特点,能强筋骨,防病祛病,锻炼意志.对于强身健体,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培养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等意志品质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武术教学内容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一年级学习形神关拳,二年级学习剑术(女生)和刀术(男生),三年级学习太极拳.大纲中规定的这些内容都是范例性质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概括民族,地区的传统更替当地喜闻乐见的武术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可向学生介绍一些防身自卫的方法.但决不能主动攻击别人.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和锻炼方法;了解动静,起落,转折,轻重和快慢结合的运动规律,达到协调用力,动作到位,手眼相随,形神兼备的要求.应结合武术和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武德教育和文化礼貌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如果学生有武术的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条件,可将摔跤,柔道和跆拳道作为选用教学内容,并注意安全,严防伤害事故.球类球类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其特点是集体性和竞争性强,学生兴趣浓厚,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对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各种相关条件的比较,将篮球,足球,排球列为限选的球类教学内容.但学校也可将乒乓球,羽毛球,短式网球或三网球,以及学生喜爱的其他球类项目作为任选教学内容.为了集中学习一种或两种球类技术,在限选的"三大球"中每年只选其中一或两项球类教学内容.为适应开设某项球类的起点不同,各年级选修的内容不同,本大纲限选的"三大球"没有按照年级划分教学内容.而是按球类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高中三个年级哪一个年级学什么内容,从哪一个层次开始教学,可由学校自行决定.球类教学内容,强调学生的主动A与相实践,并在游戏和比赛中指导学生学习初步的技术动作和简单的战术.评价的标准是要求学生"会打球",在打球中学习和掌握球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身体素质,锻炼身体,提高体能,培养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和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韵律体操和舞蹈韵律体操和舞蹈,这两项教学内容都是以节奏,音乐和身体姿态为基本要素,所以将其归为一类,是高中学生的限选教学内容.对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健美的形体,发展表现力,抒发情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韵律体操和舞蹈在大纲中规定了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舞步和舞步组合及民族,民间舞蹈;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外国舞蹈.重视学习集体舞,并初步学习交谊舞,为他们走上社会生活和自娱做准备.韵律体操和舞蹈内容既有健美的形式和风格,能够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又要有民族的形式和特点.通过教学发展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韵律感,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教学中,应注意发挥音乐的作用,音乐的选择应注意内容健康向上,使学生感受音乐的丰富内容,提高动作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催人上进.女学生不再学习单杠和双杠,可适当增加韵律体操和舞蹈的授课时数与数学内容.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强调和重视发展身体素质练习,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它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锻炼身体七,增强体能的有效内容.为了方便教师整体地构建和搭配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本大纲不再单独编选发展身体素质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课课练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应结合各项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全面安排和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教学.五,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与学的成绩,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状况,是衡量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标志,是检查和评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及素质教育结果的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的成绩考核,应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查与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以及是否刻苦锻炼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评价的方法,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单元进行小结,对主要的教学内容要进行考查或测验.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考核与评价的具体办法如下:1.严格考勤制度,学生要遵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常规,教师根据学生遵守常规和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与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2,必修教学内容中的体操,武术和限选教学内容中的球类(当年选修的项目),韵律体操和舞蹈(已教授过的成套韵律体操和舞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评定成绩.3.跑,跳跃,投掷等基本活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及游泳(指有条件上游泳课,并选作教学内容者),能够作为定量分析的教学内容,应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阶段性的测验,并认真记录其速度,距离,远度,高度等,并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幅度,评定学习成绩.4.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是高中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的.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予以评价,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评价不加重学生负担,可采用学生口头表述,问答(口头语言或简单的书面语言)进行评价的方法.这部分评价结果可作为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综合评价的参考.5.任选教学内容,由于其不确定性和差异性,不进行固定形式的评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自身发展的状况,可作为对本学科课程总评时参考.6.考核评定成绩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测验,并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互相评价的意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评定.教学内容中,凡可进行定量测验的(主要是跑,跳,投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应进行阶段性的测验,认真记录成绩.这些记录是判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的依据,也是了解和评价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身体综合素质的参考数据.7.强调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幅度,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补其所短,激励进步.特别是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体弱学生的特殊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前进的信心.每学期评定一次成绩,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等级评定.六,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一)全面认识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本大纲确定了以育人为本,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键康;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体育能力;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这一总目标是与学校各科教学和整体教育工作密切配合进行的.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中,要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在全面实现学科目标的同时,充分反映本学科的特殊性,即以身体锻炼的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地努力实现素质教育和学科的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二)处理好贯彻大纲的统一性与选择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本大纲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编订的,课程的总目标,授课时数,课程内容的最低要求等方面是全国统一的.由于各地区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差异,特别是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差异,对于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所要达到的程度,教师在编。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保健、运动生理、运动营养等。
- 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及技巧。
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至少一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 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 健康目标:- 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 增强学生的体质,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体育基本理论:- 体育保健知识-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 运动营养学基础知识2. 运动项目实践:-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健身运动:健美操、瑜伽、武术、跆拳道等- 水上运动:游泳、跳水、皮划艇等- 体能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等3. 运动技能与技巧:- 球类运动的基本技巧和战术- 健身运动的基本动作和练习方法- 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技巧4. 体育竞赛与组织:- 体育竞赛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策划- 体育社团的管理与运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讲解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示范法:- 教师或专业运动员示范运动技巧,使学生直观学习。
3.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4. 游戏法:- 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运动技能。
5. 竞赛法:- 组织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6. 讨论法:- 鼓励学生讨论体育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 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
- 组织学生进行体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 准备教学器材和场地。
2. 实施阶段:- 讲解理论知识,示范运动技巧。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组织体育游戏和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3. 总结阶段:- 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教学效果。
- 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大纲目标本体育教学大纲旨在提供指导,帮助教师们规划和实施体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 运动基本技能- 球类运动:足球、篮球、排球等- 田径:长跑、短跑、跳远等- 游泳:自由泳、蛙泳、仰泳等- 武术:太极拳、武术基本动作等2. 体育知识和规则- 不同运动项目的规则和比赛规则- 健身和运动安全知识- 健康饮食和生活惯3. 运动技巧训练方法- 分析和教授运动技巧的步骤- 组织练和提高技能的方法- 个别指导和反馈4. 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合作意识的培养- 领导能力的发展- 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的提高5. 体育赛事和比赛- 组织校内体育赛事- 参加校际和区域性比赛- 体育比赛策略和实战技巧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正确的动作和技能,学生模仿和练。
2. 个别指导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给予个别指导和辅导。
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体验式研究法:通过参与实际的体育运动和比赛,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实践。
5. 多元评价法:综合运用考试、测试、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评价和改进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学生的参与度、技能水平、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估。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本体育教学大纲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指导框架,旨在帮助教师们在体育教学中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我们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2023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目标本大纲旨在指导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工作,提供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指导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学内容1. 体育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基础体育知识,包括运动规则、基本动作技巧等。
- 学生应培养基本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接球等。
2. 体育健康与生活方式- 学生应了解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生活惯。
- 学生应培养良好的体育惯,如定期锻炼、饮食均衡等。
3. 体育文化与价值观- 学生应了解体育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诚信、友善、公平的体育价值观。
教学要求1. 全面发展-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交素质。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科学安全- 教师应确保体育教学具有科学性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和事故发生。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条件,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和训练内容。
3. 互动教学-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研究。
- 教师应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
4. 评价与反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改进。
教学原则1. 个性化- 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进程,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
2. 循序渐进- 教学应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3. 多样化- 教学应多样化,包括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
-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样化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兴趣和爱好。
4. 教与学结合- 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其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体育教学大纲一、教学指导思想1.以“健康第一”为核心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结合高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3.遵循体育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渐进性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让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和战术,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武术、体操等,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培养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和裁判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欣赏和评价体育比赛,掌握基本的体育比赛裁判规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引导学生运用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制定个人的体育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讲解示范法、练习法、比赛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1.理论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包括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健康的概念、标准、影响因素,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等。
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原理和战术理论:如篮球的传球、投篮、运球技术原理,足球的射门、传球、接球技术原理,排球的发球、扣球、拦网技术原理,田径的跑、跳、投技术原理,武术的基本动作和套路,体操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等。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体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战术技能;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通过团体项目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4.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体育基础知识:介绍体育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规则及重要性;2. 体育技能训练:包括各类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技能和战术技能的训练;3. 体育游戏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精神;4. 体育健康知识:讲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传授合理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示范教学法:教师先示范,学生模仿,通过示范来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2.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体育游戏来引导学生掌握技能和规则,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趣味性;3.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特点,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4. 组织性训练法:通过团队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价体育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和考核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2. 考核评价:包括体能测试、技能考核和考试等,通过考核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每周2节体育课的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1. 课程内容:每周安排不同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保证学生全面的体育锻炼;2. 课程时间:每节课60分钟,包括热身、训练和比赛环节,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学生受益。
六、教学要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爱岗敬业,热爱体育事业,示范引领学生,树立良好榜样;2.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3. 注重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注意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是作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背景1.1 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性1.2 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1.3 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目标二、体育教学大纲的核心要点2.1 体育课程的设置2.2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3 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2.4 体育教材的选择与开发2.5 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标准三、体育教学大纲的实施与管理3.1 体育教学大纲的推广与落实3.2 体育教学大纲的培训与教师队伍建设3.3 体育教学大纲的监测与评估3.4 体育教学大纲的修订与更新3.5 体育教学大纲的与国际接轨四、体育教学大纲的影响与效果评价4.1 体育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影响4.2 体育教学大纲对教师的影响4.3 体育教学大纲对学校的影响4.4 体育教学大纲的效果评价方法4.5 体育教学大纲的改进与优化五、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5.1 体育教学大纲的创新与发展5.2 体育教学大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5.3 体育教学大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5.4 体育教学大纲的适应性和灵活性5.5 体育教学大纲的完善与更新总结: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阐述体育教学大纲的背景、核心要点、实施与管理、影响与效果评价以及发展方向与展望,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大纲1. 简介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增进身体健康;-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体育精神;- 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3. 教学内容本教学大纲包含以下体育项目:- 游泳- 篮球- 足球- 田径- 乒乓球- 排球- 武术4.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各个体育项目的规则、技巧和战术知识。
-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体育活动训练,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身体素质。
- 观摩研究: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研究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和表现。
-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组织小组活动和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学生的技能和进步程度;- 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 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6. 教学资源本教学大纲建议使用以下教学资源:- 体育馆和运动场地;- 运动器材和道具;- 相关的教学书籍和参考资料;-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
7. 教学安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保障学生的安全。
教师需要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器材、遵守规则,做好场地的安全管理,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以上为普通高中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教学计划和实施。
第一部分总纲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
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
在总结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和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以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
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
对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
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我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即符合国情又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此次大纲修订,在进一步明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基础上,突出了单项课建设的特点。
大纲分为总纲和单项课教学大纲两部分。
总纲对我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考评以及执行大纲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教师依据总纲要求,结合各专项课实际,制定具有各自特点,切实可行的专项课教学大纲。
使其成为,实
施单项课建设,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锻炼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经。
三、课程目标
(一)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我院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主要适用于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
1.运动参与目标:爱好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够编制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能较熟练地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损创伤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
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人际关系和谐,具有寻求他人和集体支持的能力;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二)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我院部分学有所长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而确定的,也是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
主要适用于运动训练课。
1.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具有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大学生以上等级比赛的能力。
3.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5.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能够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体育事务并能发挥骨干作用。
四、课程设置
1.依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我院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程每学期1学分,本科学生总计4个学分,修满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2.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高校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运动训练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学生的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行开放式教学。
打破系别、班级、男女生界限,允许学生跨年级选课;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选择锻炼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4.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运动实践中注重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文化的传播。
每学年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学时不少于10%,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5.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训练,纳入运动训练课管理。
平均每周训练不少于两次,根据出勤和完成训练比赛任务的情况给予学分。
五、课程结构及内容
(一)课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