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技术发展概论

  • 格式:pdf
  • 大小:6.98 MB
  • 文档页数:5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历史的视角
第六节:硬汉子--混凝土结构 法国从18世纪晚期开始重新使用混凝 土,至19世纪中叶,已经普遍用于基础与 楼板结构。混凝土是砂、碎石与水泥的混 合物,它的受压性能良好,可以承担很大 的垂直荷载。通过实验证明,混凝土加入 铸铁(以后又使用钢筋),可以使材料的 抗压与抗拉性能大大的改善,而且防火效 果也不错。 真正的突破,产生于另一位法国人埃内比 克解决了梁柱的连接问题。他使用可以弯 曲成各种角度的圆钢筋,使构件形成整体 交接,这种构造是建造大型框架结构的基 础。埃内比克的名字很快在全欧洲成为钢 筋混凝土的代名词。
温泉浴室
彼得 · 卒姆托
第一章 历史的视角
第一节: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建筑所体现出的美,几乎得到了一 致的承认。这些建筑完美的将朴素的形式、 与人体活动相适应的尺度以及与材料和施 工相适应的装饰结合在一起。
从西方建筑历史的视角
看建筑技术的发展演变
特吉巴奥文化中心 伦佐 · 皮亚诺


幸存的石结构建筑,采用了与木结构建筑一样的梁柱体系。 早期的建造方法产生了比较简单的结构形式,一般是以砖墙和木 质的柱支撑着木质的主梁和过梁。 在像庙宇这样的重要建筑上,木材渐渐为石材所取代。
主要参考书:

唐丽. 建筑设计与新技术、新材料 .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褚智勇. 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 北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主要参考书:

褚智勇. 建筑设计的材料策略. 南 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4
主要参考书:

考斯特. 建筑设计师材料语言 . 北京:电子科技出版社, 2012



传统建筑主要是通过体块、形式、空间、细部等来表达,材料更 多的是作为功能性的结构材料(没有美学、质感、特性)及围护 结构材料而存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突破了结构及技术的束缚,一些建筑中的 材料逐渐从隐形的功能材料变为显性的表现材料,甚至成为建筑 形式的主要表现元素。 从设计方法论角度来看,传统的:体型、构成、立面、空间等建 筑表现手法已慢慢穷尽,以材料和构造为突破点正逐渐成为建筑 设计特别是形式设计中的另外一种重要的语言。
下图所示为各种形式的桁架结构,在这些桁架中所有的杆 件均不受弯,而只受压或受拉。 另外,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桁架,均由各种形式的小三角形 所组成,因而从理论上讲都具有刚性而不会变形。
第五节:钢铁和玻璃时代
甚为关注建筑风格的建筑师,不会急 于接受新建筑技术带来的各种可能性。首 先发展新材料的结构用途并为钢铁的潜力 所激动的是工程师。 帕克斯顿(Paxton)1851年为伦敦世界博 览会设计的水晶宫(Crystal Palace), 施工共耗时九个月。它是钢铁建筑的先锋, 同时开创了现场组装预制件施工方法的先 河。


什罗郡(Shropshire)的皮奇福德宅邸(Pitchford,1560)是保 存的最好的伊丽莎白时期“黑白”风格的建筑之一。 当时的城镇建筑通常是木结构的房屋,带防潮结构(第一层高出 地坪)。



桁架结构是指由若干直杆在其两端用铰连接而成的结 构。在古代,已有用木材做成各种形式的构架作为屋 顶及房屋结构的,但是符合力学原理的新型桁架的出 现却是近代的事。 桁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把整体受弯转化为局部构件 的受压或受拉,从而有效的发挥出材料的潜力并增大 结构的跨度。 桁架结构虽然可以跨越较大的空间,但是由于它本身 具有一定的高度,而且上弦一般又呈两坡或曲线的形 式,所以一般适合于当作屋顶结构。
特吉巴奥文化中心 伦佐 · 皮亚诺


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和建筑设备是建筑的物质 技术要素。 新材料的出现、力学的发展,引起了建筑结构的变化,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历史的发展。逐渐成熟的建筑 技术,使更大型的、更复杂的结构得以实现。而历史 上每出现一种新结构,都为空间形式的发展开辟了新 的可能性,使建筑的面貌为之一新。

哥特教堂的内部空间就是由许多个拱勒结构连接在一 起组成的,共三跨,中央高两侧低,由于是柱墩承重, 因而三跨之间的空间可以相互连通成一体。

拱顶部分的荷重经柱墩传至地面,其水平向外的推力 则由飞券和飞扶壁来平衡。
第四节:德国的木桁架建筑 在德国的小城镇和乡村,经常 可以看到墙壁为格子状的老房子。 粗粗一看,会误以为那些木格子只 是一种装饰图案,其实不然。这些 裸露于外墙的木架构成或简洁或繁 复的几何图案,看起来赏心悦目, 但是木架的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构成 整座房屋的框架。这种房屋叫做木 桁架建筑。



在哥特式教堂建筑中,尺度是决定性的特征。 埃米大教堂(Amiens,1220~1270)有7000多平方米, 足以容下当时全城的人口。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Strasbourg,1245~1275)有40层 楼高。
Strasbourg,1245~1275


从罗马建筑到哥特建筑,经历着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这期间拱形结构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这主要表 现为由罗马时期盛行的筒形拱逐渐演变为交叉拱,直 至最后发展成为哥特式的尖拱拱勒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本身轻巧,而且全部荷重又集中于四角, 这就给空间组合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上两图所示,在以石头作为建筑材料的时代,哪怕是最 简单的拱形结构--三角拱也要比梁可以跨越更大的空 间。
圆碹、筒形拱无疑比三角拱又优越得多,但这种结构有 较大的水平推力,反映在平面上相应的要有两条相互平 行的厚墙来承担拱的重力和水平推力。
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
坂茂
第一章、历史的视角
第三节:与上帝沟通--(Gothic)

希腊建筑广泛采用梁柱结构,而罗马建筑则擅用墙体和拱券。由 砖和小石块砌筑成的墙可以达到更大的高度,通过半圆拱的连接, 房屋的开间几乎没有任何尺度上的限制。
罗马万神庙是古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穹顶直径达43.3米,顶 端高度也是43.3米。

由于开始使用混凝土材料,庞大的结构可以很轻易的 实现。此时经典的柱式经过变化,仅仅成为石质墙体 表面的一种装饰。



但是当时孔塔曼(Victor Contamin) 与艾菲尔(Gustave Eiffel)却受到 了严厉的批评,很多人认为他们所建 造的钢铁怪物只能用愚蠢来形容。 以《项链》而闻名的小说家Guy de Maupassant(莫泊桑),据说就时常 在铁塔的二楼吃饭,他的理由是:在 这里是唯一看不到铁塔的地方。而且 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很多人物也不喜 欢铁塔。 只是由于铁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 无线电通讯联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才使反对呼声逐渐平息。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220 年~公元前180 年,希腊各城邦开始实 施城市规划。以弗所(Ephesus)和米利都(Miletus)因市场杂 乱被捣毁,以干净的广场取代。
Miletus
Ephesus



百度文库
从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以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是 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结构体系。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古埃及建 筑和古希腊建筑中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到应用到今天。 古埃及、古西亚建筑所采用的结构方法,是石梁柱(墙)结构。 天然石材自重大、抗弯性能很弱,不可能跨越较大的空间,使内 部空间局促拥塞,柱子林立。 古希腊神庙的屋顶结构,采用木梁代替石梁,而木材本身的自重 较轻且抗弯性能比石料好,因此可以比石梁跨越更大的空间,与 埃及神庙相比,希腊神庙显然要开敞、明快一些。

水晶宫气势恢弘,它有125米长、60米宽、高度也达到了22米。在 整座建筑中,只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施工从1850年8月开 始,到1851年5月1日结束,总共花了不到9个月时间便全部装配完 毕。“水晶宫”的出现曾轰动一时,人们惊奇地认为这是建筑工 程的奇迹。

继水晶宫之后,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让人们领略到了当时最 大的跨度与最高的高度。机械馆巨大的门形框架,铰接于基础和 顶部,跨度达到了空前的120米。高度上的冠军当然是埃菲尔铁塔 (Eiffel Tower),达324.8米,迄今仍耸立在巴黎的中轴线上。

近代钢筋混凝土梁板,是由两种材料组合在一起而共同作用的, 由于较充分的发挥了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钢筋的抗拉能力,因而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抗弯构件。
第二节:罗马帝国建筑
罗马时期造的建技术,与希腊时期的已 经明显不同,这使得罗马人可以自由运用 过街楼、大型公共浴室以及平民住房来控 制城市景观。
古罗马卡瑞卡拉浴场




拱式结构是受轴向力为主的结构,这对于混凝土、砖、 石等抗压强度较高的材料是十分适宜的。我们知道, 当构件截面上承受均匀的应力作用(轴向拉力或压力 作用),材料的利用效率最高,往往形成性能良好的 结构体系。 拱结构是使构件摆脱弯曲变形的一种突破性发展,它 为抗压性能好的材料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结构形式。 一般条件下,拱截面上的弯矩小于相同条件下简支梁 截面上的弯矩,拱截面上的剪力也小于相同条件下简 支梁上的剪力,这是拱式结构比梁式结构受力合理的 地方。 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拱式结构中有较大的支座水 平推力。

所谓桁架,就是以特定的方式构成方形或者三角形的一组构件(如 梁、杆、条),用以构成一个刚性构架,可以在大面积上支承荷载, 当桁架受到外力时,如果没有一个或更多的构件变形,整个结构 就不会变形。由于建筑方法和材料的限制,桁架建筑一般不会很 高大,多见于普通民居。
早在十二世纪德国人就已经开始建造木桁架建筑 ,直到今天德国 境内还有两百五十多万座木桁架建筑保存完好。
奈尔维
混凝土诗人

佩雷(Perret,1874-1954)是第一批建造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 筑师之一。他在巴黎富兰克林路建造的公寓可以在立面上看出框 架结构,框架之间填窗户或镶嵌瓷砖。
混凝土大师
柯布西耶


如果说西方古典建筑的辉煌成就是建立在砖石结构的基础之上; 中国古典建筑的辉煌成就是建立在木构架的基础之上,那么钢筋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出现与运用,对于西方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则 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到了20世纪初期,钢筋混凝土框架已成为标准结构。进一步的发 展集中在改善体型与表面纹理以及不断创造其他新的结构形式, 如弗雷西内设计的抛物线曲面飞机库,内尔维设计的薄壳结构。

哥特式建筑的基本特征,是结构上使用飞券、尖拱与 加勒穹顶。


拱门和加勒穹顶将每一跨度内的垂直荷载都集中于简 单的几个点上,这样就可以用柱子作为主要的承重结 构。 与主结构分离的飞券,支撑着结构的侧向荷载。承担 荷载的厚重墙体变得多余,柱子之间可以自由的设计 成窗户。
巴黎圣母院(1163~1345)
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教研室
运用我们已有的材料和施工方法是理所当然 的,但是也应当持续不断地努力改造它们, 当然不是盲目…….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必然 会塑造出它本身(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即使 非常缓慢:它的路线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勒·柯布西耶
建筑技术概论
课程目的:从建筑设计创新以及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建 筑材料、建筑构造,通过对具体材料特性、形式的产 生、具体构造和实例分析,拓宽设计思路、丰富建筑 设计的语言。 学习要求:内容讲授、课外学习及课内讨论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方法的分析。 注重最新研究动态与最新案例;积极进行课外学习, 积极参与课内陈述与讨论,完成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 课程论文1篇。 课程考核:平时成绩30%,小组讨论表现20%,课程论文50%
哥特式建筑由于运用复合飞券 (flying buttress)达到了很高的 高度,哥特式教堂从周围环境中脱 颖而出,在天空构成了复杂优美的 轮廓线。 飞券结构产生,它支撑结构的重量, 使墙变薄,窗可以在墙上任意设置。 教堂内部修长的柱子一直通上不可 思议的高度,朦胧的日光透过饰有 彩色花纹的天窗玻璃照射进来,这 一切使人感到恍如远离尘世。
1.建筑技术发展概论
建筑技术概论


绪论
古今中外的建筑史就是一部建筑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发展史。 建筑的最初功能在于满足人类遮蔽风雨以及寻求舒适的基本需要。 不同的文化产生出了不同种类的建筑。起初是不同的气候条件, 继而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经济体系,通过使用当地最容易得到的 建筑材料,逐渐塑造出不同的“传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