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内涵发展的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13•【字号】厦府[2009]170号•【施行日期】2009.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厦府〔2009〕17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推动厦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下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位。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资源。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推动厦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素质。
到2012年,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75%,小学专任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92%(思明95%、湖里93%、集美90%、海沧90%、同安85%、翔安96%、直属98%),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95%(思明97%、湖里99%、集美95%、海沧95%、同安85%、翔安98%、直属98%),高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98%;15%的中小学教师接受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65%的中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义务教育阶段师资结构失衡得到根本改善,农村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专家型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市培养专家型教师100名、学科带头人300名、市级骨干教师3000名;教师岗位大练兵、师德建设和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等“三项主题活动”常规化、制度化,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形成一支适应我市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两个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2.25•【字号】苏政发[2007]125号•【施行日期】2007.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07〕1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措施,是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我省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从总体上看,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教师待遇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为支撑,以加强教师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建设教育强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10年,基本建立以师范类高校举办教师教育为主体,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协调发展,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高等学校补充师资以研究生为主,中等学校补充师资以本科生为主,小学、幼儿园补充师资以专科生为主,教师数量满足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02.20•【文号】•【施行日期】2018.02.2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2018年1月20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现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战略意义。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广大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改革创新、服务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
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
有的地方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亟须加大;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前言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是促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1.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师是社会的灵魂和师生的楷模,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应推行以德育人、以德施教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
2. 加强师风建设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具备良好的师风。
加强师风建设,要求教师要严守教育行为准则,提高教学纪律,注重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二、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1. 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包括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推广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提供发展资源和机会。
2. 推进教师职称评价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职称评价制度,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评价,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激励和支持。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深入调查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为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三、优化教师待遇和保障1. 加大教师工资待遇力度提高教师的薪酬水平,确保教师的经济收入具有合理性和稳定性,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完善教师职称晋升和评价机制建立公正、透明的教师职称晋升和评价机制,确保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评价公正、公平。
3. 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加强教师权益保障,确保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建立健全教师维权机制。
结语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优化教师待遇和保障,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北京市教委关于印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通知(京教师〔2000〕001号)各区县教委、教育局、成教局,各高等学校:现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0年1月1日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科教兴国的战略布局中,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人才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任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
为了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1.“八五”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和我市有关实施办法的颁布,教师队伍建设开始走上法制轨道;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取得进展;教师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生活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师德建设得到加强;教师积极性得到较好的发挥,为我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2.当前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民对高水平教育的要求有明显差距;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紧缺,骨干教师新老交替的形势严峻;教师队伍结构和教师资源配置仍不尽合理;生师比偏低、办学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相关政策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关键。
为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一、加强教育教学管理1.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支持,鼓励教师参预教学研究和课程开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3.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设施,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制定人材引进政策,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材加入学校,提高师资力量。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师资培养和选拔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3.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支持,提供晋升渠道和培训机会,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学校的发展中。
三、加强学科建设1.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学科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加强学科建设的规划性和系统性。
2.加强学科团队建设,鼓励学科交叉和合作,提高学科研究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3.加强学科评估和监督,建立学科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四、加强科研创新1.加强科研项目管理,优化科研资源配置,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项目,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2.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3.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建立科研合作网络,鼓励教师间的合作研究和交流,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1.哺育和宏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建立学校文化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和管理,建立学校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
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利用多种渠道和媒体宣传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成果,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随着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结构、就业市场变化的新趋势,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改革步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加快改革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总体上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偏弱、培养渠道相对贫乏等情况尚未从根本上改观。
为切实推进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2002年5月15日一、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各类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培养高素质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力度,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二、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高职(高专)院校要采取进修、引进、外聘等多种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
所有专任教师都应达到《教师法》规定的任职要求。
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
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0‟12号)精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大意义(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师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职责,肩负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使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人力资源强市的紧迫任务。
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当前,我市基础教育师资配置还不够均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还不够高,高等教育教师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尚需提高。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
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
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全市改革创新的多重任务,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的主力军。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学校要为广大教师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创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
广大教师要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增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
二、明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四)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明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20.12.24•【文号】教师〔2020〕10号•【施行日期】2020.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准确把握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校内涵式发展,以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2.目标任务。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高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更加健全,管理评价制度更加科学,待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高校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部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以推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升。
本文将围绕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展开讨论。
一、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师资培养机制,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培养。
教育部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教师的培养渠道,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教师培训机构与职业院校的紧密结合。
此外,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参与科研和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这些措施,将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强的职业院校教师。
二、加强教师评价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激励和引导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部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起科学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实践经验等纳入评估范畴。
通过综合评价,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职业发展通道。
同时,教育部也鼓励各个职业院校建立教师培训与交流平台,提供相互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三、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教育部指导意见中强调,要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完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等硬件条件,提供良好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支持。
此外,还要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拉近校企之间的联系,提供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机会。
通过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
通过举办各类教育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观交流等方式,学习借鉴他校经验,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一、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建设是事关教育工作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坚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支持保障教师队伍更好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使命。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系统设计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强化制度保障,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二、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管理应进一步理顺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部分出席人员指出,要注重解决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目前农村学生向城市集中,出现乡村学校教师相对过剩,城区学校教师数量不足、有使用非在编教师的现象。
建议优化教师编制统筹配置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
严把入口、打通出口,健全完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
部分出席人员建议,加强对教师队伍改革举措的精细化设计。
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稳慎推进,不能搞“一刀切”。
完善配套措施,建立教师骨干人才到乡村学校任职培养成长机制。
教育评价改革中“破五唯”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一些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有些学校在教师评价和人才引进中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考察仍然不够,重科研轻教学的老问题还未根本解决,迫切需要加快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有的出席人员建议,要建立健全以教书育人、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为主要依据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不合理负担过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切实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确保教师主要精力放在主责主业上。
要关心和爱护一线教师,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
三、进一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近年来教师待遇保障得到较大改善,教师职业社会认可度明显提升,但还存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较低、限制较多等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2.08.20•【文号】国发[2012]41号•【施行日期】2012.08.2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提升。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加强教师工作薄弱环节,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专任教师数量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学科结构以及学段、城乡分布结构与教育事业发展相协调;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教师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形成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师工作体制机制。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一、背景介绍学校内涵发展是指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等方式,提升学校的整体品位和办学水平。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相匹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
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1.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2.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组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4.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学术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2.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
4.加强家校合作,建立家长与学校的有效沟通渠道,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加强学校管理1.优化学校管理体制,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2.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确保学校秩序良好。
3.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保障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安全管理。
4.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
六、总结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校内涵发展将得到有效推进,学校的办学品位将不断提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加强学校管理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任务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学校内涵发展是指通过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使学校在教育领域具备更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还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加入学校,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招聘高水平的教师,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建立教师培训体系,提供持续的教师培训和进修机会;- 鼓励教师参预学术研究和学科竞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2.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评估和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相匹配;- 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引入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预科学研究,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术交流会议和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 建立学术期刊和研究平台,促进学术成果的发布和交流。
4.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建立学校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文化素质;- 建立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展示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5. 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项目;- 鼓励学生参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加强校友网络建设,与校友保持联系,分享资源和经验。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可以全面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
同时,学校内涵发展也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进,学校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学校内涵发展的持续推进。
关于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高校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为了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引进。
加强师资队伍的选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高校可以通过设立严格的选拔制度,选拔具有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的人才。
此外,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引进国外人才,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
高校应该制定并实施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包括教学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培养和管理能力培养等方面。
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会、教学指导和科研项目指导等方式来进行。
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教师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强师资队伍之间的学术交流。
第三,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高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待遇、设置各类奖励、评选教学与科研成果等方式来激励教师。
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晋升机制,使优秀的教师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第四,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评估和考核。
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可以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科研成果评估和教师绩效考核等方式进行。
同时,高校还可以采取定期的教育培训和职务晋升等方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工作。
最后,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和支持。
高校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包括人事管理、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等方面。
此外,高校还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包括研究经费、科研设备、优秀学生资源等,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
通过加强对师资队伍的选拔、培养、激励、评估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高校可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学科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和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的开发。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引导教师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三、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他们的行为和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职业道德。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范。
四、加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队伍是一个团队,只有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工作氛围,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培养和建设,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加强教师的自我发展机会。
教师是一个永远在成长的职业,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发展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教育研究活动,提供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为教师提供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一、引言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以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品位和教育质量为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素质:举办教师培训班、学术交流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2.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综合考核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师德表现,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建立导师制度:为新任教师分配有经验的老师作为导师,帮助他们适应学校环境,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优化教育教学环境1. 更新教育教学设施:投资更新教室设施、实验室设备和图书馆资源,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学习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 推行现代化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和混合式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3. 加强课程建设: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科研创新能力1. 建立科研项目管理机制:设立科研项目评审委员会,制定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规定,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2. 鼓励教师科研创新:设立科研经费和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开展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率。
3.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和指导,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五、加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1.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权限,优化学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2.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教育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障学校内涵发展的顺利进行。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建议书)一、前言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然而,在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本建议书旨在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以帮助学校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建议一:加强教师培训与进修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进修。
具体措施包括:1.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课程,以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 鼓励教师申请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以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和教育思路。
3. 设立专项经费,资助教师参加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进修课程,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建议二:优化招聘机制与程序为了吸引和选拔优秀的教师人才,学校应优化招聘机制与程序。
具体措施包括:1. 完善教师招聘的信息发布渠道,确保信息准确、及时地传达给有意向的候选人。
2. 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评审体系,通过综合评价考察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潜力。
3. 鼓励学校与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交流访问和人才合作,引进高水平的教师人才。
四、建议三:提供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为了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并提高其教学水平,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1. 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工作氛围,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
2. 设立教师奖励制度,对教学成果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突出贡献给予适当激励和回报。
3. 提供教师发展的专业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五、建议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者,教师的品德和师德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1. 建立健全的师德建设制度,明确教师的行为准则和责任要求。
2. 强化师德教育,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课程,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和教育观念。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鲁政办字〔2016〕56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高等院校:中小学教师是我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力量。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合理配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1.健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
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
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每3年核定一次教职工编制总量。
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以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实行动态调整,并到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2.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中小学年级学生数达到标准班额数的,仍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公室等三部门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44号)规定的教职工与学生比例核定编制;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小学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2.4名、初中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3.7名教职工的标准核定编制。
承担示范、实验、双语教学任务的中小学,举办民族教学班或有寄宿学生的中小学,安排教师脱产进修、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小学,承担教学点管理任务的乡镇中心小学,以及育龄女教师较多的中小学,可按不超过教职工总量5%的比例增加教师编制。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修改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已经明确了新时期发展总目标:把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队伍素质优良、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质量过硬、管理科学、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内一流开放大学。
要建设一流开放大学,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回归大学、回归教学、回归教师”的重要标志。
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文化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建立起教师资源共享和优秀人才遴选机制,整合系统资源,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办好开放大学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一)整体目标: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培引并举,专兼结合,造就一批在省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能够引领重点学科发展的学术骨干、教学名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国内一流的开放大学教学团队和学术团队。
(二)具体目标:依据学校整体发展规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合理配置教师,增加师资数量,提升师资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1.总量目标:经过3-5年努力,学校师资队伍总量达到880人;其中,专职教师达到440人。
2.结构目标:经过3-5年努力,学校整体人员结构更趋于合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70%,专任教师占55%;教师职称结构更趋于合理,教师队伍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占37%,中级职称比例占45%,初级职称比例占18%;专兼职教师结构更趋于合理,远程开放教育责任教师队伍专兼比例为3:1,高职教育专兼比例为1:1;生师比当量更趋于合理,远程开放教育生师比当量稳定在50:1以下,高职教育生师比当量达到16:1。
3.质量目标:经过3-5年努力,培养出一批饶有建树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力争每一个一级学科、重点二级学科有1名学科带头人,高职重点专业有专业双带头人;培养省级学科、专业带头人8名以上;省级教学名师8名以上;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0名以上。
三、主要措施(一)立足培养,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1. 学校提供相应支持条件,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
学校制定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相关制度,明确在职或脱产攻读学位教师的工资待遇、奖励等事项。
2. 立足在岗进修。
按照专业对口、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进修、访学、交流、下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不断丰富培训工作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工作效果。
3. 明确培训重点,有计划的开展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优先培训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教学骨干,定期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及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力培训,每年组织1-2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到国内外学习考察、进修提高。
4. 建立学术休假制度。
学校建立教师“学术休假”制度,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的学术创造力,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5. 强化培训工作的政策导向,把培训与教师职务评聘挂钩。
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作为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不接受培训或培训成绩不合格者,学校取消其高一级职务的评聘资格。
6. 设立专门的培训经费。
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培训进修经费投入,为教师培训提供保障。
(二)适度引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1. 提高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比例。
从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出发,加大高水平师资招聘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招聘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中年教师一般要求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或同时具有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和博士学位,青年教师招聘重点放在985高校和211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中,好中选优、优中取精;对于学科或专业建设急需人才,适当放低招聘标准。
2. 引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
根据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规划,对学校的重点学科和专业,采取“带头人+团队”发展战略,适度引进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提升学校重点学科和专业在全国电大系统和国内的地位。
3. 建立人才稳定机制。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生活条件,力争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三)加强青年教师培养3年内,40岁以下青年教师100%获得硕士学位,3-5年内,各学科、专业中的青年教师在读博士比例达到50%,高职100%的青年教师都经过企业锻炼,30-50%的青年教师成为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象,10%的青年教师成长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
1.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通过聘请名师专家讲座等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整体人文素质教育,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2.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通过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明确每个青年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力争做到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定位符合学校发展要求,与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一起形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开展“传帮带”工作。
明确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对所指导的指导对象每学年至少听课4次,同时在课题申报、学科研究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和热忱帮助。
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有青年教师参加的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交流会。
聘请知名教师和青年教师同台讲述经验与体会,做到信息与经验共享,新老教师互学互助。
4.遴选青年骨干教师。
在优秀青年教师中确立培养对象,加强培养,优先推荐参评省级及以上青年骨干教师;对获得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的青年教师学校给予奖励,优先推荐参加培训与访学,并作为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培养。
(四)建立学科、专业带头人制度开展学科、专业带头人遴选,在学校一级学科和重点二级学科中设置学科、专业带头人岗位。
1.遴选学科、专业带头人。
担任学科带头人的基本条件是:教授职称,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出版过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刊载的占三分之一,取得4项以上省级(中央电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主持3个以上省级(中央电大)以上科研课题和教改项目,担任过1个专业的主持人和3门以上课程的主讲,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拥戴。
学科专业带头人由本学科成员根据学校规定的条件进行民主推荐,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并提出建议名单,报校务会审定。
暂无学科带头人合适人选的,校学术委员会在系部推荐的基础上确定1名学科建设牵头人。
专业带头人的基本条件是:副教授以上职称,主持本专业教学3年以上,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取得了3项以上省级(中央电大)以上教学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主持了1个以上省级(中央电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并取得突出成效,在本专业领域和所服务的行业有一定影响。
专业带头人由系部推荐,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建议名单报校务会审定。
2.明确学科、专业带头人职责任务。
学科带头人对本学科建设全面负责,担负本学科相关专业3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
指导3-5名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使之有明显的进步。
组织开展本学科领域的科研活动,一年组织一次本系统或跨系统的学术活动,一年发表本学科学术论文2篇,专业教学研究论文1篇,其中1篇在核心期刊发表或者在国际学术会议、国家一级学会年会上交流。
专业带头人对本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指导、把关并组织实施,负责本专业师资培训、教学质量考核督察,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
3.加强学科、专业带头人的考核与管理,对遴选为学科带头人的教师,每月发放500元津贴;学科建设牵头人和专业带头人每月发放300元津贴,并作为省级和国家级学科、专业带头人推荐人选。
学科、专业带头人实行任期制,任期3年,可以连任,动态管理。
(五)开展教学名师评选1.制定教学名师评选办法。
对在本学科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影响,主持省级及以上教育教改项目并获得省级及以上等级教学成果奖,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5年及以上,教学效果好,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中青年教师中具备示范作用,对教学团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师,可作为教学名师评选对象。
教学名师评选采取个人申报,所在部门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的办法,每两年评选一次,实行限额推荐,严格评审,宁缺毋滥。
2.对评选为学校教学名师的教师,学校通过网络和校报宣传其教学成果,并作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推荐对象,学校颁发奖励证书并发给奖金2000元;对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荣誉的教师,学校予以通报表彰,一次性奖励1万元。
(六)发挥系统优势,有效整合师资资源1.以示范创建和评估为推手,推动基层分校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分校办学指标考评体系,通过教学评估与示范评选活动,促进分校充实师资队伍数量,提升师资队伍层次。
2.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和课程团队建设为基础,整合系统师资资源。
根据学科专业团队建设办法和课程团队建设办法,以全系统教师为基础组建专业和课程核心教学团队;按照学科专业带头人条件及课程主持教师条件,在全系统遴选学科专业带头人和课程主持教师;进入核心教学团队和被遴选为学科专业带头人、课程主持教师的分校老师,颁发聘书,纳入省校教师考评体系,享受相应待遇。
3.建立系统教师共享机制。
进一步明确系统各层级教师职责,完善教学团队管理办法,创新教学团队合作机制,理顺关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与考评,省校和基层电大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和激励办法,有效发挥系统师资资源作用。
(七)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合理利用优质教师资源1.加大兼职教师聘任力度。
在聘用兼职教师时,远程教育重点聘任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提升学校重点学科和专业在全国电大系统和国内的地位。
高职教育重点聘任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分发挥其在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2.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
建立人力相对充足的教师资源库,实施有效激励,对兼职教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尤其要加大对师德好、教学能力强、教学业绩突出的兼职教师的奖励力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兼职教师并稳定兼职教师队伍。
3.完善兼职教师业务档案建设。
每学期定期收集兼职教师的资料,及时录入教务管理系统“外聘教师信息”栏,保证资料完整可查。
凡以湖南电大、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名义发表的论文、获得的教学科研成果,按学校规章享受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