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 《醉翁亭记》
- 格式:ppt
- 大小:148.00 KB
- 文档页数:5
余映潮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目录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2.《背影》教学设计三例——《背影》教例评析3.板块碰撞——《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例评析4.一线以串珠——《最后一课》教例评析5.分类式课堂笔记——《〈论语〉六则》教例评析6.教学设计要弦外有音——《小橘灯》教例评析7. 不落俗套——《枣核》教例评析8.课中活动充分——《过故人庄》教例评析9.诵读品析积累——《卖炭翁》教例评析10.在课型设计上进行技术创新——《卖炭翁》教例评析11.抓住“难”字讲文章——《老山界》教例评析12.面对十二三岁的少年——《纪念白求恩》教例评析13.思路明晰单纯——《生命的意义》教例评析14.《春》教学设计集评——《春》教例评析15.只取一瓢饮——《济南的冬天》教例评析16.开发学习潜能——《松鼠》教例评析17.穿插几次练习——《大自然的语言》教例评析18.引进一点参读材料——《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19.教读——《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20.美读——《天上的街市》教例评析21.把“球”抛给学生——《蚊子和狮子》教例评析22.一次多篇——《寓言三则》教例评析23.讲求教学生动的艺术——《山的那一边》教例评析24.设计精妙的朗读练习——《刘胡兰慷慨就义》教例评析25.无提问式教学设计——《一面》教例评析26.弄清楚课文好在哪里——《一件珍贵的衬衫》教例评析27.课堂活动的设计要有厚度——《第二次考试》教例评析28.上出文学作品的文学味——《鞋》教例评析29.赛读赛讲,分层互促——《狼》教例评析30.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狼》教例评析31.抓住“高尚”一词进行突破——《荔枝蜜》教例评析32.巧妙化解教学难点——《小麻雀》教例评析33.根据课后练习安排自读课文教学——《海滨仲夏夜》教例评析34.联系归纳比较辨析——《桃花源记》教例评析35.多角度利用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教例评析36.变序式教学——《谈骨气》教例评析37.酝酿教学高潮——《新诗三首》教例评析38.巧用教学挂图——《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39.破解语言密码——《中国石拱桥》教例评析40.探求因果,一线串珠——《死海不死》教例评析41.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42.提倡课堂智能练习——《口技》教例评析43.让学生过一把“问”的瘾——《答记者问》教例评析44.细细地讲个片段——《苏州园林》教例评析45.有的课,不是教出来的——《读报常识》教例评析46.《白杨礼赞》句典——《白杨礼赞》教例评析47.给课文提点意见——《地球是圆的吗?》教例评析48.生动活泼地导读——《核舟记》教例评析49.诵读+诵读式评析——《听潮》教例评析50.提问之美——《惠崇〈春江晚景〉》教例评析51.让课文更有嚼头——《在烈日和暴雨下》教例评析52.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从宜宾到重庆》教例评析53.发现——《故乡》教例评析54.替代式朗读——《有的人》教例评析55.“白蛇娘娘”、“法海蝉师”、“我”——《论雷峰塔的倒掉》教例评析56.合理利用课文的价值——《读后感两篇》教例评析57.教学设计要有“制高点”——《从三到万》教例评析58.层层推进美读美析——《爱莲说》教例评析59.连环问顶针问——《陋室铭》教例评析60.积累语言——《论求知》教例评析61.走出课文——《俭以养德》教例评析62.懂了之后再读——《“友邦惊诧”论》教例评析63.用精美的提问来结构课堂教学——《七根火柴》教例评析64.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例评析65.妙在这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教例评析66.课文,需要教师的挖掘——《我的“长生果”》教例评析67.谈谈孔乙己的偷——《孔乙己》教例评析68.以读带讲,感染熏陶——《沁园春·雪》教例评析69.绵延起伏,气韵生动——《周总理,你在哪里》教例评析70.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71.准确掌握分析的“入射角”——《愚公移山》教例评析72.课堂教学的组合美——《岳阳楼记》教例评析73.美妙的“线条”课——《醉翁亭记》教例评析74.先蓄势,再纵向深入——《竞选州长》教例评析75.意在笔先——《我的叔叔于勒》教例评析76.换一个角度分析——《曹刿论战》教例评析77.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捕蛇者说》教例评析78.教读教写,轻松自如——《反对自由主义》教例评析79.巧妙迁移,积极创造——《哥白尼》教例评析80.三个环节三种手段三套方法——《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例评析81.整体赏析——《小石潭记》教例评析82.别开生面的活动课——“名诗名句知识竞赛课”教例评析83.讲究创意——《景泰蓝的制作》教例评析84.不妨试试“野路子”——《一个好树种——泡桐》教例评析85.在释词见义中品评鉴赏——《包身工》教例评析86.全面感受重点研讨——《荷花淀》教例评析87.逆析——《〈呐喊〉自序》教例评析88.柳暗花明又一村——《风景谈》教例评析89.在学生的创造中完成对课文的赏析——《天山景物记》教例评析90.传授方法更重要——《鸿门宴》教例评析91.《祝福》三问——《祝福》提问设计选评92.《药》也可以短教——《药》教例评析93.比同求异,品评鉴赏——《沁园春·长沙》教例评析94.巧问——《雷雨》教例评析95.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来分析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教例评析96.从一例探求一理——《明湖居听书》教例评析97.自读改编品评——《孔雀东南飞》教例评析98.一词以经纬——《治平篇》教例评析99.巧变角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例评析100.创设审美氛围——《念奴娇·赤壁怀古》教例评析1.充分利用课文,进行语言教学——《羚羊木雕》教例评析[教例简述]教学步骤一:根据课文练习二,安排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第三课时一、导入检查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背诵情况。
二、研读课文1.第四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日暮醉归,归纳文章的主旨。
2.为什么在写太守乐之前写禽鸟之乐和众宾之乐?明确:陪衬太守之乐,使太守之乐更加突出。
3.“醉能同其乐”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是醉与乐的统一,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起画龙点睛作用。
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中的“乐其乐”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明确:是全文的文眼。
5.“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宾客并不知道太守真正乐什么,太守带着宾客宴饮于山水美景中,排遣了心中的抑郁,但太守的真正的乐是与民同乐。
6.文章描绘了一幅官民同乐图,表现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⑴表现滁州人民生活安定富足和众宾极欢的情态,塑造太守醉的形象。
⑵侧面反映滁州政治清明,治政有方、太守与民同乐的社会现实。
7.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什么?明确: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8.文章的乐表现在哪里呢?明确: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与民同乐。
9.写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明确:可以体会到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太守治政有方。
有太守之乐在里边,因为太守乐的实质就是与民同乐。
10.本文除了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心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还能表现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明确:表现作者不因遭受打击而垂头丧气,反而旷达自适,表现出君子的坦荡胸怀,铮铮铁骨。
11.屈原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人若清醒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的确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欧阳修自称“醉翁”有何用意?明确:(1)以醉翁自称表达作者历经沧桑后,对人生和仕途深沉而旷达的复杂感受。
(2)表明作者醉心于山水,醉心于与民同乐。
12.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与欧阳修写此文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两文均无抑郁之感,从两文的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明确:面对人生的坎坷和困境,应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豁达向上,乐观进取,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境界。
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教案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的重要工具,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醉翁亭记教案优秀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第11课《醉翁亭记》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其过程一、导入新课: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
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1、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辄( ) 霏(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觥( ) 偻( )3、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疏通全文大意:1、合作学习: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2、集体解决第1自然段的重点字词: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
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转,盘旋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指亭四角飞檐翘起。
临,靠近。
名之者谁:名,命名。
太守自谓也:谓,称。
饮少辄醉:辄,就。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
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3、朗读第1段并记熟第1段的字词解释。
4、集体解决第2自然段的重点字词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教案1、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掌握基础的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
教学重点: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子翻译,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一、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24岁中进士,曾任西京留守,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而屡次被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后任官职甚多,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庆历五年,欧阳修参加了范仲淹的“新政”改革,不久改革失败,被贬为滁州知府。
时值壮年,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仍然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并在滁州有所作为。
工作之余,寄情于滁州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抒杯内心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因此而得名。
二、识字:滁州、林壑、琅琊、潺潺、伛偻、觥筹、野蔌、阴翳三、解词:觥——酒杯翳——遮盖弈——下棋蔌——菜蔬意——情趣临——靠近伛偻——腰背弯曲(驼背)蔚然——茂盛的样子秀——发荣滋长四、课文简析: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醉翁亭记》和高效课堂完美结合
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学余映潮老师线条教学《醉翁亭记》和高效课堂完美结合
在学生学业压力剧增、全力以赴生地会考之日,我总在思考,如何让课堂学生不仅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目标而且能做到高效?那幺老师尤其应该在教学目标上做好规划和预设。
因为一节课时间有限,必须明确每节课学生学什幺?怎幺学的问题。
学什幺,那就是目标必须紧扣重难点,怎幺学就是关乎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狂欢中达到寓教于乐。
比如教学《醉翁亭记》时,参照了余映潮老师的线条教学法,课始,我也如此给教学定向:因为有前一节课的充足预习,学生在预习课上各共同体突破了字词句的翻译,解决了文言文章句的翻译。
那幺这节课的任务是集中精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达到背诵全文。
方法是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段意,明写法,在此中穿插背诵训练。
因为我们学校正在把课改往纵深方向推进,我也就考虑,如何在教学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在教学内容上体现语文特色。
以下就是我尝试着的课堂操作:
一.学生课前抽测。
为检测预习效果,我让单双号都抽测了《醉翁亭记》课文下的注释:
解释词语:(单双号各7个)环滁名之者谁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之意不在酒云归而岩穴暝伛偻提携林霏开杂然前陈苍颜白发觥筹交错宴酣之乐树林阴翳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 《醉翁亭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2.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其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抒发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熟读成诵。
2.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感慨万千,沉醉其中。
它就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主学习,相互交流(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全集》传世。
(2)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馋被罢去职务。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他感到无比快慰的。
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第27课醉翁亭记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理解本文描写景物的方式和作用,感受简洁精练的文字所描绘的优美自然风光的魅力。
2、通过对关键句子的品读、研读,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想象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的场景,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探究感悟作者的情怀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之美。
2、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遭遇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初中三年,学生已有一定量的文言文积累,在本文的学习中,语言理解容易达成。
但要入情、入理,深入体会文章意蕴,理解所用的表达方式,需要适当点拨分析。
31、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感受简洁精练的文字所描绘的优美自然风光。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4.1.2学时重点4.1.3学时难点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醉翁亭记》一、导入1、由旧知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欧阳修相关作品)2、检查预习情况。
(作者简介)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作者相关资料,课前交流,利用PPT展示收集、制作的有关资料。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2【讲授】教师讲授二、朗读、听范读。
1、听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1、学生齐读课文。
2、听课文朗读录音。
充分预习,为后面的学习分析做好准备。
三、分析课文第一段1、利用电子白板引导学生为第一段断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2、分析理解第一段。
学生在讨论交流加标点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学生理解情况随文讲解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
通过断句加标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活动3【活动】教师学生互动四、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1、提示关键词,借助多媒体展示与文意相符的优美图片帮助学生背诵。
部编版九班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老师要擅长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争辩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格外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九班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一起来看看吧!醉翁亭记课文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叉,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2、体会本文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认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共性鲜亮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认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争辩以下问题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叙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
【导语】《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带朝暮四季⾃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活,特别是作者在⼭林中与民⼀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课⽂ 环滁皆⼭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深秀者,琅琊也。
⼭⾏六七⾥,渐闻⽔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年⼜,故⾃号⽈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之间也。
⼭⽔之乐,得之⼼⽽寓之酒也。
若夫⽇出⽽林霏开,云归⽽岩⽳暝,晦明变化者,⼭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幽⾹,佳⽊秀⽽繁阴,风霜⾼洁,⽔落⽽⽯出者,⼭间之四时也。
朝⽽往,暮⽽归,四时之景不同,⽽乐亦⽆穷也。
⾄于负者歌于途,⾏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者,滁⼈游也。
临溪⽽渔,溪深⽽鱼肥。
酿泉为酒,泉⾹⽽酒洌;⼭肴野蔌,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丝⾮⽵,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阳在⼭,⼈影散乱,太守归⽽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去⽽禽鸟乐也。
然⽽禽鸟知⼭林之乐,⽽不知⼈之乐;⼈知从太守游⽽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教案 教学⽬标: 1、理解⽂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2、理解⽂中景物描写的⽅式和作⽤, 3、掌握基础的⽂⾔词语。
4、背诵课⽂,默写重要句⼦。
教学重点: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翻译,领会课⽂内容,体验作者⼼情。
教学难点: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 ⼀、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居⼠。
北宋⽂学家,史学家。
24岁中进⼠,曾任西京留守,因⽀持范仲淹改⾰⽽屡次被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
后任官职甚多,世称“欧阳⽂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