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材电子版
- 格式:docx
- 大小:476.14 KB
- 文档页数:119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PPT课件一、第一章:会计基础概念1.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1.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1.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1.4 会计科目和账户1.5 会计分录和会计核算二、第二章:会计科目和账户2.1 资产类科目和账户2.2 负债类科目和账户2.3 共同类科目和账户2.4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和账户2.5 成本类科目和账户三、第三章:会计分录和会计核算3.1 会计分录的定义和作用3.2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3.3 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步骤3.4 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3.5 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四、第四章:资产的核算4.1 货币资金的核算4.2 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核算4.3 存货的核算4.4 投资的核算4.5 固定资产的核算五、第五章:负债的核算5.1 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核算5.2 应付工资和福利费的核算5.3 应交税费的核算5.4 长期负债的核算5.5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六、第六章:会计账簿和报表6.1 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6.2 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的设置与管理6.3 会计账簿的登记和核对6.4 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6.5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七、第七章:财务报表分析7.1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意义7.2 财务比率分析7.3 现金流量分析7.4 利润分析7.5 财务趋势分析八、第八章:会计软件应用8.1 会计软件的作用和特点8.2 会计软件的种类和功能8.3 会计软件的安装和运行8.4 会计软件的操作和数据管理8.5 会计软件的安全和维护九、第九章: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9.1 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9.2 会计政策的制定和变更9.3 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9.4 会计估计的制定和变更9.5 会计政策分析和会计估计审核十、第十章: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10.1 会计制度的概念和作用10.2 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10.3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10.4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10.5 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会计基础概念难点解析: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如何运用会计等式进行会计核算。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职能1.2 会计的基本原则与假设1.3 会计科目与会计等式1.4 会计方法与会计程序第二章:财务报表与会计要素2.1 财务报表的组成与作用2.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2.3 利润表的编制2.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第三章:会计记录与会计分录3.1 会计记录的方法与要求3.2 会计分录的编制与登记3.3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使用3.4 试算平衡与调整第四章:账户式会计与借贷记账法4.1 账户式会计的基本原理4.2 借贷记账法的规则与运用4.3 会计分录的编制与登记4.4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使用第五章: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5.1 货币资金的分类与管理5.2 现金与银行存款的会计处理5.3 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5.4 坏账损失与收款交易的会计处理第六章:存货与成本计算6.1 存货的分类与计价6.2 原材料的采购与核算6.3 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核算6.4 存货的盘存与处理第七章:固定资产与折旧7.1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7.2 固定资产的采购与核算7.3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7.4 固定资产的报废与处置第八章: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8.1 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分类8.2 无形资产的采购与核算8.3 无形资产的摊销与处置8.4 其他资产的核算与处理第九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9.1 负债的分类与计价9.2 短期负债的会计处理9.3 长期负债的会计处理9.4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核算第十章:收入、费用与利润10.1 收入的分类与确认10.2 销售收入的会计处理10.3 费用的分类与核算10.4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第十一章:会计调整与期末结算11.1 会计调整的概念与原因11.2 会计调整的项目与方法11.3 期末结算的过程与内容11.4 会计决算与财务报告第十二章: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12.1 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2.2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与税务申报12.3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税务申报12.4 税收筹划的原则与策略第十三章:财务分析与评价13.1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方法13.2 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13.3 现金流量分析与应用13.4 财务评价与决策第十四章:管理会计基础14.1 管理会计的概念与职能14.2 成本计算的方法与程序14.3 预算编制与控制14.4 绩效评价与激励第十五章:会计信息系统与电算化15.1 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结构15.2 会计软件的选择与应用15.3 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15.4 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伦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为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完整教案,涵盖了从会计概述到会计信息系统与电算化等十五个章节。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目标1.2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4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记账方法概述2.2 借贷记账法2.3 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2.4 会计账簿与账务处理程序第三章:账户式会计分录3.1 账户式会计分录的编制3.2 账户式会计分录的应用3.3 会计分录的试算与调整3.4 会计分录在会计报表中的应用第四章:财务报表4.1 财务报表的定义与分类4.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4.3 利润表的编制4.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第五章:会计循环与会计分期5.1 会计循环的概念与流程5.2 会计分期的意义与划分5.3 会计期末的账务处理5.4 会计年度的会计报表编制《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件第六章:存货的核算6.1 存货的定义与分类6.2 存货的核算方法6.3 存货的计价方法6.4 存货的会计处理第七章:固定资产的核算7.1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7.2 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7.3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7.4 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第八章:无形资产的核算8.1 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分类8.2 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8.3 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8.4 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第九章: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核算9.1 应收账款的定义与分类9.2 应收账款的核算方法9.3 应付账款的定义与分类9.4 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第十章: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10.1 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与分类10.2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10.3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10.4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基础会计电子教案》课件第十一章:所有者权益的核算11.1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与分类11.2 实收资本(股本)的核算11.3 资本公积的核算11.4 留存收益的核算第十二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12.1 收入的定义与分类12.2 费用的定义与分类12.3 利润的计算与核算12.4 利润分配的核算第十三章:税收会计13.1 税收概述13.2 增值税的核算13.3 所得税的核算13.4 其他税种的核算第十四章:财务分析14.1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方法14.2 偿债能力分析14.3 运营能力分析14.4 盈利能力分析第十五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5.1 会计政策的定义与分类15.2 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15.3 前期差错的更正15.4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记录方法、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循环与会计分期、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长期股权投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税收会计、财务分析、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等。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原则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4 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分录2.2 会计凭证与账簿2.3 会计账务处理程序2.4 会计报表第三章:货币资金与应收账款3.1 货币资金的分类与管理3.2 现金与银行存款的会计处理3.3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3.4 应收账款的坏账处理第四章:存货与成本计算4.1 存货的分类与计价4.2 存货的采购与付款4.3 存货的销售与收款4.4 存货的盘点与处理第五章:固定资产与折旧5.1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5.2 固定资产的购置与付款5.3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与计算5.4 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报废第六章:无形资产与长期投资6.1 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分类6.2 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6.3 无形资产的摊销与处置6.4 长期投资的分类与核算第七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7.1 负债的分类与计价7.2 应付账款与应付工资的会计处理7.3 长期负债的确认与计价7.4 所有者权益的组成与计算第八章:收入、费用与利润8.1 收入的分类与确认8.2 费用的分类与确认8.3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8.4 营业外收支的会计处理第九章:会计调整与期末结算9.1 会计调整的概念与原因9.2 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调整事项9.3 期末结算程序与会计处理9.4 年度会计报表的编制第十章:会计报表分析10.1 会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方法10.2 资产负债表的分析10.3 利润表的分析10.4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第十一章: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11.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披露11.2 利润表的编制与披露11.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披露11.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与披露第十二章: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12.1 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2.2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12.3 增值税的会计处理12.4 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第十三章:审计与内部控制13.1 审计的定义与目标13.2 审计的程序与方法13.3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作用13.4 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第十四章:会计软件与应用14.1 会计软件的功能与分类14.2 会计软件的选型与实施14.3 会计软件的使用与维护14.4 会计信息化与大数据应用第十五章:会计职业与伦理15.1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5.2 会计职业的责任与义务15.3 会计职业的发展与趋势15.4 会计职业的伦理困境与应对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基础会计电子教案》PPT课件涵盖了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记录方法、货币资金与应收账款、存货与成本计算、固定资产与折旧、无形资产与长期投资、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会计调整与期末结算、会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审计与内部控制、会计软件与应用、会计职业与伦理等多个方面。
目录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 (4)第一节:会计的定义(概念、职能、对象、六要素) (4)一、会计的概念 (4)二、会计的职能 (5)三、会计目标 (6)四、会计的对象 (7)五、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 (8)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5)一、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15)二、持续经营 (16)三、会计分期 (16)四、货币计量 (17)第三节: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要求 (17)一、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 (17)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20)第四节:会计方法 (22)一、会计方法的概述 (22)二、会计的核算方法 (22)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借贷记账法 (25)第一节:会计科目 (25)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26)三、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别 (26)第二节:账户 (29)一、会计账户的概念 (29)三、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32)四、账户运用举例 (32)第三节: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举例、试算平衡) (33)一、复式记账法 (33)二、借贷记账法 (34)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 (37)四、试算平衡 (44)第三章:工业企业一般经济业务核算举例 (48)第一节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48)一、吸收投资业务 (48)二、接受捐赠业务 (49)三、借款业务的核算 (50)第二节物资采购业务 (52)一、材料采购业务 (52)二、固定资产购建业务 (54)第三节产品生产业务 (55)第四节产品销售业务 (58)第五节其他事项 (62)第四章会计凭证 (68)第一节会计凭证概述 (68)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68)二、会计凭证的作用 (69)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69)第二节原始凭证 (70)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70)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75)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77)第三节记账凭证 (78)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78)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78)三、记账凭证的填制 (83)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88)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89)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89)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90)第五章会计账簿 (91)第一节会计账簿概述 (91)一、会计账簿的意义 (91)二、会计账簿的分类 (92)第二节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94)一、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94)二、会计账簿的启用 (94)三、会计账簿的设置原则 (95)四、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95)第三节记账规则与错账更正 (101)一、记账规则 (101)二、错账更正 (102)第四节对账和结账 (104)第五节会计账簿的更换和保管 (107)第六章:账户的分类 (110)第七章财产清查 (110)第一节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110)第二节财产清查的方法 (112)第三节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17)第十章会计报表 (123)第一节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 (123)第三节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138)第四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46)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151)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 (160)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161)第四节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67)第六节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171)第七节通用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173)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会计的定义(概念、职能、对象、六要素)小提问:你认为会计是什么?是账房先生?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一、会计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物质资料的生产管理的客观需要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基础会计电子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职能1.2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1.3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1.4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第二章:会计核算方法2.1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2.3 会计报表的编制2.4 会计核算循环第三章:账户式记账法3.1 记账方法及其种类3.2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规则3.3 会计分录的编制3.4 试算平衡与发生额试算平衡法第四章:资产4.1 资产的概念与分类4.2 货币资金的核算4.3 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4.4 存货的核算4.5 固定资产的核算4.6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核算第五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5.1 负债的概念与分类5.2 短期负债的核算5.3 长期负债的核算5.4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5.5 会计恒等式与资本保全原则第六章:收入、费用和利润6.1 收入的概念与确认6.2 收入的核算6.3 费用的概念与确认6.4 费用的核算6.5 利润的核算第七章:财务报表分析7.1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方法7.2 资产负债表分析7.3 利润表分析7.4 现金流量表分析7.5 财务比率分析第八章:账户分类8.1 资产类账户的分类与特点8.2 负债类账户的分类与特点8.3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分类与特点8.4 收入类账户的分类与特点8.5 费用类账户的分类与特点第九章:税收会计9.1 税收会计概述9.2 税收会计的核算方法9.3 税收会计报表的编制9.4 税收会计的信息披露与分析第十章:会计软件与应用10.1 会计软件的概念与分类10.2 会计软件的功能与特点10.3 会计软件的选型与实施10.4 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10.5 会计软件的安全与风险管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概述补充说明: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实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基础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
基础会计学课程-电子教案第一章:会计概述1.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解释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1.2 会计基本原则和假设介绍会计基本原则,如会计等式、历史成本原则等讨论会计假设,如持续经营、货币计量等1.3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解释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常见的会计科目及其作用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记账方法介绍记账方法,如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解释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2.2 会计分录和试算平衡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和步骤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作用2.3 会计账簿和日记账解释会计账簿的概念和分类介绍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3.1 资产负债表解释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内容介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3.2 利润表解释利润表的概念和内容介绍利润表的编制方法3.3 现金流量表解释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内容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第四章:账户式会计处理4.1 收入和费用会计处理讲解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介绍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4.2 资产和负债会计处理解释资产和负债的概念和分类介绍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4.3 所有者权益会计处理解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分类介绍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第五章:会计软件应用5.1 会计软件概述解释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常见会计软件的特点和功能5.2 会计软件操作流程讲解会计软件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介绍会计软件的日常使用技巧5.3 会计软件的安全与维护解释会计软件的安全重要性和维护方法介绍会计软件的备份和恢复方法第六章:内部控制与审计6.1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重要性解释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在会计中的重要性讨论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6.2 内部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介绍内部控制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6.3 审计的基本概念与程序解释审计的定义和目的介绍审计的基本程序:计划审计工作、执行审计程序、评价财务报表、沟通审计结果第七章:税务会计与筹划7.1 税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介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解释税务会计中的基本原则和概念7.2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讲解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会计处理分析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的会计处理方式7.3 税务筹划的原则与方法讨论税务筹划的原则和合法性介绍税务筹划的方法和技巧第八章:管理会计基础8.1 管理会计的概念与目标解释管理会计的定义和目标讨论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8.2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介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讲解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及应用8.3 预算编制与控制解释预算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预算编制的方法和预算控制的原则第九章:财务分析与评价9.1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介绍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和作用讲解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等方法9.2 财务比率的计算与解释计算并解释常用的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回报率等分析财务比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9.3 财务评价与投资决策讨论财务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介绍投资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十章:会计伦理与职业素养10.1 会计伦理的重要性解释会计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讨论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和对会计人员的要求10.2 会计职业素养的培养讲解会计职业素养的内涵和要求讨论会计职业素养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10.3 会计职业道德风险与防范分析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来源和影响介绍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会计基本原则和假设会计基本原则和假设是会计学的基石,对于理解后续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至关重要。
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会计的定义(概念、职能、对象、六要素)小提问:你认为会计是什么是账房先生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一、会计的概念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物质资料的生产管理的客观需要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会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项记录、计算和汇总工作,它产生于管理的需要,并且一开始就以管理的形式出现。
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与社会生产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社会愈发展,会计愈重要。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计算生产成果和生活需要,逐步产生了计数和计算的要求。
在文字产生以前,这种计算是用“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或凭人们的记忆来进行的。
在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对物质资料生产与消耗开始了文字记载,于是就产生了会计。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会计主要是用来核算和监督政府开支,为官方服务。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欧洲产业革命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生产日益社会化,生产规模日趋扩大,更需要由会计从价值量上来全面、完整、系统的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人类发展到现在,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作为“国际商业公共语言”的会计内涵及外延不断丰富发展。
现在会计概念可以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用一系列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小提问:从会计的定义中,你能了解什么信息(体会:会计得作用是为了监督,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二、会计的职能从会计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从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一项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即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职能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彼此联系。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进行核算,实行监督。
1、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单位,对各种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计量,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
它要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其特点表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1 )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
会计核算是对各单位的一切经济业务,以货币计量为主,进行记录、计算,以保证会计记录和反映的完整性。
( 2 )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各单位必须对客观发生所有经济业务,即涉及资金运动或资金增减变化的事项,采用系统的核算方法体系,按时间顺序,无一遗漏的进行记录。
( 3 )会计核算应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会计在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记录、核算、分析,反映经济活动的现实状况及历史状况的同时,发展到事前核算、分析和预测经济前景。
2、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会计的控制职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 )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量指标来进行监督工作的。
由于基层单位进行的经济活动,同时都伴随着价值运动,表现为价值量的增减和价值形态的转化,因此,会计通过价值指标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各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 2 )会计监督同样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监督。
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两种。
合法性的依据是国家的各项法令及法规,合理性的依据是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及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监督就无从谈起;而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
三、会计目标会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结果。
由于会计是整个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目标当然从属于经济管理的总目标,或者说会计目标是经济管理总目标下的子目标。
在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会计终极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研究会计核算的目标,即向谁提供信息、为何提供信息和提供何种信息。
根据会计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以帮助决策。
会计的目标,决定于会计资料使用者的要求,也受到会计对象、会计职能的制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会计核算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上述会计核算的目标,实质上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的要求。
它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满足于对企业管理层的监管需要。
如资金委托人对受托管理层是否很好管理其资金进行评价和监督;工会组织对管理层是否保障工人基本权益的评价;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绩效评价和税收的监管;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职能的监督等等。
第二方面是满足于相关团体的决策需要。
如满足潜在投资者投资决策需要;满足债权人是否进行借贷决策需要等等。
会计的目标是会计管理运行的出发点和最终要求。
会计的目标决定和制约着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在会计理论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同时在会计实践活动总,会计目标又决定着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管理水平的改进及人们对会计认识的深化,会计目标会强烈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四、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特定对象,都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而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用。
资金运动包括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而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又有较大的差异1。
下面以工业为例说明资金运用的过程。
(一)资金的投入工业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必须拥有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
投入企业的资金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并支付职工的工资等。
这样投入的资金最终构成企业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和费用。
(二)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工业企业的经营过程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在供应过程中企业要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发生材料买入价、运输费、装卸费等材料采购成本,与供应单位发生货款的结算关系。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同时发生原材料消耗、固定资产磨损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劳动耗费的人工费,使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工资结算关系,有关单位之间发生劳务结算关系等。
在销售过程中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发生支付销售费用、收回货款、交纳税金等业务活动,并同购货发生货款结算关系、同税务机关发生税务计算关系。
综上所述,资金的循环就是从货币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最后有回到货币资金的过程,资金周而复始地循环称为资金的循环。
(三)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债务、上缴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使得这部分资金离开本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上述资金运用的三阶段是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没有资金的投入,就没有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就不会有债务的偿还、税金的上缴和利润的分配等;没有资金的退出,就不会有新一轮的资金投入,就不会有企业的进步发展。
其具体过程如图1-1所示: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企业的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国家法人投入个人外商筹集------------------使用-----------------收回1这里应该指出,会计按其在空间领域的运行情况可以分为宏观会计和微观会计,而微观领域的会计按其服务主体的经营性质,又可分为营利组织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营利组织的会计按其提供信息作用范围的不同,又进一步分为财务会计(即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服务的会计,故也称为对外报告会计)与管理会计(即为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会计,也称为对内报告会计)。
而具体到不同行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工业)的营利组织会计又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本书所讲的会计及其有关问题主要以工业制造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及其基本职能为原型进行抽象、概括,读者在使用本书时应该注意到这一情况。
流通(供应)过程生产过程流通(销售)过程长期借入流动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资金循环)(不断循环-------资金周转)小提问:知道了会计核算对象,就能详细反映不同经济业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吗五、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
对会计要素加以严格定义,就能为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
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或者说物质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必须的物质条件表现为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料、材料等等,统称为资产,它们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
除以上的货币资金以及具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以外,资产还包括那些不具备物质形态,但有助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也包括对其他单位的投资。
资产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这就是说,作为企业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而不是预期的资产,它是企业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包括购置、生产、建造等行为或其他交易或事项。
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如计划购入的机器设备等。
第二,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企业拥有资产,从而就能够从资源中获得经济利益;有些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但在某些条件下,对一些由特殊方式形成的资源,企业虽然不享有所有权,但能够被企业所控制,而且同样能够从资产获取经济利益,也可以作为企业资产(如融资性租入固定资产)。
而企业没有买下使用权的矿藏、工厂周围的控制,都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确认。
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如货币资金可以用于购买所需要的商品或用于利润分配,厂房机器、原材料等可以用于生产经营过程。
制造商品或提供劳务,出售后回收货款,货款即为企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
对资产可以作多种分类,常见的是按流动性分类。
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等。
有些企业经营活动比较特殊,其经营周期可能长于一年,比如:造船、大型机械制造,从购料到销售商品直到收回货款,周期比较长,往往超过一年,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把一年内变现作为划分流动资产的标志,而是将经营周期作为划分流动资产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