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德育课程教学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9.59 KB
- 文档页数:6
学校德育课教学案例德育课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实际案例来探讨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以期为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引言学校德育课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当今社会,德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
因此,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效果也备受关注。
接下来的内容将围绕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案例展开。
二、案例一:校园爱心行动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校园爱心行动,学生们自愿参与,并在社会学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他们一起去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并与他们进行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理解。
三、案例二:自助餐厅的管理一所高中开设了一家学生自助餐厅,学生们负责餐厅的运营和管理。
他们轮流担任服务员、收银员、清洁工等角色,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责任担当。
餐厅的利润用于校友基金和慈善事业,让学生们意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慷慨和社会责任感。
四、案例三:班级文明礼仪竞赛一所小学开展了班级文明礼仪竞赛,每个班级都制作了标语、海报和小品来展示他们在生活中的文明行为。
通过竞赛,学生们学会了懂礼貌、待人热情,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五、案例四:学校创设道德经典角落一所中学在校园内设置了道德经典角落,展示了一些优秀道德典范的事迹和名言。
学生们定期前来参观,从中汲取道德力量,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六、案例五:志愿者服务活动一所大学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们参与了社区服务、病患慰问等各种项目。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并且从中感受到了责任和成就。
七、案例六:校园道德评比某小学开展了校园道德评比,评选出了优秀学生、优秀班级和优秀教师。
通过这个评比活动,学生们进一步明确了道德行为的标准,并努力追求道德的高度。
八、案例七:军事训练一所军事中学开设了军事训练课程,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军事理论,同时也开展了实际军事演练。
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案例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案例XXXXXX《数学课程标准》在分类目标中指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研究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研究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那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在数学统计教学中渗透德育,下面就结合教学案例谈一下浅薄的认识。
案例:在教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一课时,教材在94页提供了4种颜色的花,让学生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
教学完例题,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统计知识,教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把统计知识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师:我们的学校是花园式的学校,你们在校园里都见过那些树?生:柳树、桃树、银杏树。
师:你们知道这些树各有多少棵吗?生:不知道。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去统计校园里的树。
经过实践活动,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出了数据,银杏树22棵,柳树8棵,桃树12棵。
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生1:银杏树比柳树多14棵。
生2:桃树比银杏树少12棵。
生3:柳树和桃树共18棵。
学生提出并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教师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追问了一句:“在统计校园的树时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生1:我们的学校很美,我很喜欢这个学校。
生2:我们的学校是花园式学校,我们要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
师:我们的学校很美,我们要爱它。
我们的生活中填塞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从小就要学好它。
反思;一、体会应用,对学生进行研究目的教育宏伟的目标发生宏伟的毅力。
”“坚强的意志源于高尚的幻想。
”教师应通过活泼形象的头脑教育,以及数学知识在日常糊口、生产扶植和科技等方面的广泛使用,不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变更他们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研究目标教育。
比如:案例1中学生通过对校园里树木的统计,不但体会到糊口中处处有数学,还遭到了头脑的熏陶,发生了爱校、爱护花草树木的情绪。
小学德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道德,能够正确区分好坏行为。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友善等。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好坏行为。
2.如何通过引导和示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简单的道德行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这些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并就对不对的原因进行解释。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道德,道德的作用以及道德的标准。
教师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好的行为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不好的行为会给人带来困扰和痛苦。
3.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对兄妹同时看到一块掉在地上的钱,弟弟捡起后却偷偷藏起来。
引导学生分析弟弟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不正确。
4.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常见的道德问题,例如捡到他人遗失的物品应该如何处理,遇到突发事件时应该如何帮助他人等。
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并就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
5.游戏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互助合作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全组成员一起完成一项任务,每个人都要参与,并负责自己的部分。
通过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6.总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学到了什么?2)你认为自己在什么方面还需要提高?四、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表现。
五、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道德的感悟文章,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道德的理解和看法。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活动,如义卖活动、帮助他人等,让学生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讨论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互助合作意识。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参与和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例如在讨论环节可以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德育案例范文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
为了更好地理解小学德育的实践,下面将介绍一个小学教师在班级中开展的一次德育活动,以启发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活动背景这次德育活动发生在一所小学的三年级班级中。
在这个班级里,有一位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她相信通过身边的小事例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实践道德观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活动目标此次活动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们了解友善、合作和公平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团结友爱、遵守规则和积极负责的品质。
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活动过程1.破冰游戏:活动开始前,老师设计了一个破冰游戏,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圈,每人对着旁边的同学连说三个夸奖的话,以了解彼此的优点和特长。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增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合作意识。
2.案例分享:老师精心准备了几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涉及学生们身边的友善、合作和公平问题。
她以简短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陈述了每个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就刚才分享的案例进行讨论。
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思考每个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4.总结和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内容和结论。
老师引导学生们总结出友善、合作和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5.反思与承诺:活动结束后,老师鼓励学生们进行自我反思,并写下一个自愿参与的行动承诺,表示他们将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实践友善、合作和公平的品质。
活动成果通过这次德育活动,学生们对友善、合作和公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从案例中学会了关心他人、主动帮助他人和公平对待他人。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达成一致。
通过总结展示环节,学生们更加明确了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案例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刻意间或不经意间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
下面谈谈个人在一节课堂教学实例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渗透:《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讲述的是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沙洲坝村子吃水困难,人民感谢他的革命传统故事。
文章通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赞美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和乡亲们立碑纪念,饮水思源,也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课文的内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难,但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他们对于那个时期的人和事一无所知。
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乡亲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这篇课文的主要片段在第二段,短短两句话,却包含着很深的情感。
所以我从重点句着手——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学生家里的用水几乎都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所以他们很难理解村子里没有井跟没水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解析这句话的时候我用最直接的图片文本帮助他们理解。
1、出示革命时期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干旱地区的图片时,学生的表情都透露出不可思议的样子。
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他们那里跟我们的好不一样。
小学班级德育工作案例
背景
这个案例是发生在某小学的班级德育工作中。
该小学位于一个城市的郊区,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低收入家庭。
目标
该班级的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策略
以下是该班级采用的一些德育策略和活动:
1. 规范行为
- 老师制定行为规范,要求学生遵守。
例如,不欺负同学,尊敬老师等。
- 每周举行班会,讨论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人际关系,以提高学生的自律和团队合作能力。
2. 集体活动
- 组织班级集体活动,如运动会、音乐会等,让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3. 奖励机制
- 设立表彰制度,对于在德育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扬,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 定期评选“德育之星”,让学生们争取这一荣誉,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成长。
成果
通过上述策略和活动,该班级取得了以下成果:
1. 学生的行为规范明显改善,纪律问题减少。
2. 学生的友善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班级关系更加融洽。
3. 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对社会问题更加关注,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结论
该小学班级的德育工作通过制定行为规范、组织集体活动和设立奖励机制等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策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品德素养,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该班级的德育工作案例可以为其他学校在德育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二年级德育课教案范例德育课是小学生日常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
通过德育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道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培养自我品德和优秀的社会责任感等,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那么在小学二年级德育课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制定教案呢?下面就给大家提供一份小学二年级德育课教案范例,希望对各位老师和家长有所帮助。
主题:我们是好朋友知识目标:1、学会与他人友好交往的基本技巧;2、懂得与他人相处的基本原则;3、知道直接与他人发生冲突的危害性;4、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尊重他人。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友好交往的能力;2、培养学生懂得正确处置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友好相处的情感;2、保护和规范学生良好的心态和情感。
教学内容:1、引入-老师采取探究式教学法,问学生们知道什么是好朋友吗?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观、感受,自由谈一谈,老师在学生的生动形象的回答中找到具体的形象关键词,例如:关心、信任、爱护、助人等。
2、关心2.1 听了一首古诗《相思》晏殊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老师请学生仔细听这首古诗,然后反复向学生提问的主体是古诗当中的两个词语——“相思”和“采撷”,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度了解关心的内涵和形式,进而引出好朋友之间的关心。
2.2 关心的表达方式老师通过举例来教授学生关心的表达方式,例如:问候他人、给予支持和帮助、注意关注他人等等。
然后创设一些情景,如学生间有人感冒、考试考得不好等情况,模仿好朋友之间的关心,分角色进行实践。
3、信任3.1 听一首童谣《一日之计》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老师通过童谣,向孩子传达信任的重要性,信任是好朋友的基础之一,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
3.2 信任的表现方式老师通过举例来教授学生信任的表现方式,例如:相互倾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等等。
然后创设一些情景,如好朋友之间有一方遇到了人生困境等情况,学生要想想该如何安慰和支持好朋友,分角色进行实践。
2023年中小学一校一案德育工作方案案例一、背景分析:本学校位于农村村镇中心,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生背景多样,存在一定的经济、文化差距。
为了适应农村学校的实际办学和现实环境条件,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制定以下德育工作方案。
二、办学理念:本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育人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
例如,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念和优秀品德,通过模范故事和优秀人物的引导,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
2. 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爱国爱乡的公民:学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关、社会组织等,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学校可以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传统节日庆祝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传统乐器演奏等,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培养绿色发展的意识:学校可以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各学科教学,开展环保主题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责任。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5.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和疏导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小学德育优秀教育案例通用8篇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德育案例篇一2011年度玉田县中小学幼儿园特色德育小案例(共23项)1、玉田一中:(1)德育大课堂启智新人生为引领高中生学会感恩、思考人生意义,玉田一中推出了特色教育活动——“德育大课堂”。
活动围绕“感恩”“励志”“责任”“文明礼仪”等主题展开: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进校园,上讲堂,为师生传经送宝、指点迷津;组织学生观看名人访谈、励志演讲、百家讲坛等视频,感染心灵。
“德育大课堂”帮助学生树立了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教会他们励志明理、拼搏奋进,使学生在感动的同时思索人生价值从而深受启发。
(2)拾金不昧师之楷模面对3800元现金,16.5万元现金借条和4张银行卡,玉田一中的刘广媛老师急失主之所急,想失主之所想,以最快的时间与失主取得联系,将钱物交与失主;面对失主多次真诚的感谢,刘老师一再婉言拒绝;面对失主来校赠送的锦旗,刘老师依旧淡然,说无论是谁都会这样做的。
刘广媛老师拾金不昧的行为体现了一名新时代人民教师的高风亮节,也折射出我县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2、玉田二中:发挥省实验校作用,稳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通过外出培训、实地考察、组织学习等途径,对心理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培训及具体的实践指导。
二是在校报《星火学报》中开设“健康成长”“心理信箱”等专栏,在“青春之声”校园广播中开设“心灵港湾”栏目,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敞开心扉的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渗透。
三是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使用,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组织“自信心训练”主题团体训练,召开各种讲座等。
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保证课时。
3、林南仓中学:系列主题活动招招实(1)建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博客圈林南仓中学全校员工从校长、书记到教师分别建立了博客。
领导写想法、谈理念、征建议、听心声;教师抒心得、谈感受、享经验、促成长。
大家相互浏览,自由评论,展示了教育魅力,张扬了生命个性,提升了自我价值。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往往被忽视。
体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德育教育的使命。
本文以一堂小学体育课为例,探讨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小学三年级一班,学生人数45人。
该班学生活泼好动,但纪律性较差,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在一次体育课上,教师发现学生在进行接力跑比赛时,出现了不遵守规则、推搡同学等现象。
2. 案例过程(1)发现问题在接力跑比赛中,甲、乙两组学生分别站在起跑线后。
比赛开始后,甲组学生A在交接棒时,由于紧张导致棒子掉落。
此时,乙组学生B趁机抢跑,将棒子捡起,继续比赛。
这时,其他同学纷纷起哄,指责甲组学生。
教师发现这一现象后,立即暂停比赛,对学生们进行教育。
(2)德育教育教师首先对甲组学生A进行安抚,询问其原因。
学生A表示自己紧张,导致棒子掉落。
教师告诉学生A,紧张是正常的,但要学会克服。
接着,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强调:接力跑比赛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在比赛中,我们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发扬体育精神。
对于乙组学生B抢跑的行为,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能因为一时的失利就心生怨恨。
同时,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心队友,共同进步。
(3)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接力跑比赛。
比赛过程中,教师强调以下几点:①遵守规则,尊重对手;②团结协作,互相帮助;③关心队友,共同进步。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纪律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3. 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学生们在体育课上表现出了良好的纪律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接力跑比赛中,学生们不再抢跑、推搡同学,而是相互鼓励、携手前进。
这充分证明了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案例反思1.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开学第一课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掌握“礼”、“义”、“廉”、“耐”四个基本德育部分的含义。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德育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2.简单讲解“礼”、“义”、“廉”、“耐”四个基本德育部分的含义。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把课堂变成一个温馨而有活力的地方。
老师可以进入课堂的形式及怎样让大家注意听讲,争取让他们对课堂充满期望。
2. 讲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特点,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传达德育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德育教育包含的文化要素很多,这里推荐着重讲解“礼”、“义”、“廉”、“耐”四个基本部分。
3. 练习•示范教学法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示范出实用的德育教育技巧,比如礼貌、开放、公正、耐心、助人等等,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们去模仿、学习和掌握。
•小组活动法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负责表演一种德育教育技巧,比如小组一表演“请谅解”,小组二表演“助人为乐”,小组三表演“讲道德故事”等等。
这样,除了展示每个小组的表现外,更要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课堂的能力。
4. 总结在学习完德育教育的概念和技巧后,老师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个总结,并让学生们展示他们最大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们直接体验到德育教育的好处。
除了引导和鼓励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德育教育技巧的魅力和重要性外,还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德育教育的好处。
四、教学评价通过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参与,学生们能够对德育教育这一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对“礼”、“义”、“廉”、“耐”四个基本部分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老师还能够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价教学的效果。
相信在这样充满活力和欢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案例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而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刻意间或不经意间去撞击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索。
下面谈谈个人在一节课堂教学实例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渗透:《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讲述的是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沙洲坝村子吃水困难,人民感谢他的革命传统故事。
文章通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赞美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和乡亲们立碑纪念,饮水思源,也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课文的内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难,但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他们对于那个时期的人和事一无所知。
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乡亲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这篇课文的主要片段在第二段,短短两句话,却包含着很深的情感。
所以我从重点句着手——村子里没有井,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学生家里的用水几乎都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所以他们很难理解村子里没有井跟没水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解析这句话的时候我用最直接的图片文本帮助他们理解。
1、出示革命时期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干旱地区的图片时,学生的表情都透露出不可思议的样子。
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他们那里跟我们的好不一样。
激发兴趣提高效果渗透德育——小学数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案例设计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必须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符合现代学生的成长规律。
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怎样更好的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组织充满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形成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抓住适当时机巧妙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会更有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案例描述: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我出示一道题,内容是:益民粮店四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题给学生的感觉是和自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与自己生活太远,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题讲学,学生大多会觉得枯燥无味。
于是,我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来进行引入。
上课一开始,我说:“看到同学们目光明亮、精神饱满的样子,老师上课的劲头更大了!(学生们一听小腰板听得更直,全盯着我看)我想问一个考验大家观察力的问题,大家今天去厕所,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小声讨论了一会儿说:“旁边的水龙头坏了,再不停地滴水。
”于是我就说:“大家观察力很好,那么你们猜一猜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 ”学生们一听兴趣盎然,很有劲头。
有的学生猜测5千克,有的学生猜测20千克,还有的猜测30至40千克。
我告诉学生们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大约会流出12千克水,能装满我们班的洒水壶七、八壶的样子。
大家听了之后,只是点点头没什么太大反应。
我接着问,如果照这样计算,一年大约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全班马上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就算出平年大约是4380千克,闰年大约是4392千克。
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们觉得非常惊讶,几乎个个张大嘴巴:“哇!太夸张了,这么多呀!”看着大家吃惊的样子,我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个水龙头?如果每个水龙头都滴水的话,想一想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大家都陷入了沉思,还有人说,这些水如果放在沙漠,那是能挽救很多植物和动物的。
2023年中小学一校一案德育工作案例方案一、背景分析我们学校位于农村村镇中心,面临着独特的办学环境和条件。
该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学生背景多样,德育教育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社会影响因素较多等。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制定本德育工作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理念、目标和措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二、办学理念我们坚持德育与知识教育相结合,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育人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我们将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例如,组织参观革命纪念馆,让学生了解英雄先辈的奋斗历程,激发他们对国家的热爱。
同时,在班级活动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理想和愿景,培养他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讲座、讨论会等,我们将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在日常教育中贯彻体现这些价值观。
例如,组织班会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行为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传统文化素养。
通过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节庆等,我们将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传统节日时,组织学生制作传统食物、参与传统舞蹈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我们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德育校本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了解什么是德育校本活动,了解德育校本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学生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
3. 情感目标学生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德育校本活动的定义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社会上的正能量新闻,让学生了解到一些身边的正能量事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正能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行为。
2. 活动介绍介绍德育校本活动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到德育校本活动是指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活动设计设计一系列的德育校本活动,如义工活动、环保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4. 活动实施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5.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奉献精神和责任感延续下去,让学生明白德育校本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德育校本活动教案的实施,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还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奉献的快乐,明白了德育校本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案例一,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班级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比如争吵、打架等。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我首先会及时制止冲突行为,让学生冷静下来。
然后,我会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了解矛盾的起因和经过。
接下来,我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比如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批评教育、进行调解等。
最后,我会跟进矛盾冲突的解决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修复。
案例二,学生的品行问题。
在班级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品行问题,比如懒惰、不守纪律、撒谎等。
对
于这种情况,我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原因,然后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督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行为。
在处理学生的品行问题时,我会注重引导和激励,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三,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低落、自卑、焦虑等。
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同时,我也会及时与学生的家长和心理老师进行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我会注重温暖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学校的关爱和帮助。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享,我深刻认识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广大教师和家长也能够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年级德育活动课教案以下是一份三年级德育活动课教案的示例:
课程名称:学会尊重与分享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学会分享,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
1.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3. 团队合作的力量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尊重和分享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觉得故事里的人物做得对吗?为什么?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
1. 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
2. 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做到尊重他人,比如倾听他人说话、不打断他人、不取笑他人等。
3. 讲解分享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明白分享能够带来快乐和成长。
4. 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做到分享,比如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
5. 讲解团队合作的力量,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6. 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做到团队合作,比如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
7. 小组讨论:你们觉得尊重、分享和团队合作在日常生活中重要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20分钟)
1. 分组活动:分组进行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或任务,比如搭积木、接力赛等。
2.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分享和团队合作。
3.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尊重、分享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的好孩子。
小学校本德育课程教学案例一、指导思想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开设好学校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部提倡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农村中小学课程要为当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而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就是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校本课程。
作为课改实验区的学校,理应积极参与课改,使学校的课改工作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2、学生现状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行与周围的人交往。
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
因此,在学生中开展德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3、我校校情的需要我校地处环境复杂的城乡结合部——沙头市场。
一方面,里面各类闲散、外来人员多,难免对学生的精神风貌起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我校生源相当部分学生来自当地农民子弟,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怀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么尊者爱糼,怎么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么着装,怎么待客做客,怎么遵守社会公德,怎么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
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开设德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4、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
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德育”课程,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5、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我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德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场戏”,以此促进我校的为学思想更好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6、丰富的课程资源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我校各班还制订有学生《文明公约》。
去年我国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一书。
社会上服务性行业,如“宾馆酒店”……“市场超市”等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
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校园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孩子进行德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人类的一切活动,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为前提的。
对于人来说,交往是一种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活动。
在现实社会中,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频繁,国际往来日益重要,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更加关注。
随着我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
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
而作为德育的开展,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
再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从而推动社会以及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
也正是由于开展德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德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学科渗透系列、社会实践系列、自主管理系列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校本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殿堂。
三、课程的目标1、促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度民族的基本礼节,养成在各种场合经常使用文明礼仪的习惯。
2、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5、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包括六个单元:“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学科渗透系列、社会实践系列、法制教育系列、自主管理系列”。
具体见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六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1、“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文明道德”(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孩子。
)3、“学科渗透”(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4、“社会实践”(进行社区活动,在社会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孩子。
)5、“自主管理”(时刻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约束自己,无论在校、在家、在社会都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
)6、“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五、课程的实施:我们的初步设想本课程在课改实验年段(一年段)预先开设,再向全校铺开,五个单元交叉进行。
每一个单元都是以“文明礼貌”为切入口,以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研究为突破口,突出“德育”的主题。
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后再向社会推进,同时让学生养成文明交际礼仪风范,以此促进学校校风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1、专项课程设置。
我们把该课程纳入正式课表,每班每周安排一个课时。
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使学生粗通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2、学科渗透。
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德育,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3、课外实践:(1)调查走访:走访宾馆酒店、商场超市等服务性强的单位,学习有关礼仪知识。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新华书店与各级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
(3)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
(4)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4、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合作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
六、适度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为了鼓励和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校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包括教师制订、撰写的《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和《校本课程教案(设计)》的情况也应给予适当的评价。
发现比较突出的,有创新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2、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
对学生独创性的思维、见解要加以赞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等等。
3、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社区人员,对《校本课程研发方案》的实施情况要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等等。
学校、教师要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七、保障的措施:1、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2、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
3、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如有突出成绩的,将在评优、评先时给予倾斜。
4、组织的保障。
补充说明:一、课程实施效果设想: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德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由于班级班容大,学生数多,要组织社交体验难度较大。
4、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