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古建筑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古建筑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古建筑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古建筑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古建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全面介绍了各种广州古黄埔村的历史背景、遗址现状及价值。评价了古黄埔村传统建筑精髓及对当今建筑的反思。为保护古建筑,传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针对古黄埔村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古黄埔村传统精髓保护与发展

0 引言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梁思成

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而座落在今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石基村一带水域的古黄埔港是清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至今仍保留了大量遗迹和文物。然而广州黄埔村的开发远远落后,目睹今天的黄埔村,很难想象它是近代中国海上贸易黄金时期的重要口岸。古老的侨乡、历史名人、古港口和许多弥足珍贵的古老建筑,在敲敲打打的拆建声中渐渐远离我们。鉴于古黄埔港遗址已经并正在遭受着各种破坏,必须立即着手进行保护、抢救和前期研究,进行合理的规划、修复、开发和利用。

1 古黄埔村的区位及历史背景

广州的黄埔村位于海珠区新窖镇东部,旧属番禺县菱塘司管辖。其东、南、北面是珠江水域,这里在宋代时就是天然的良港,明代更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清康熙年间,粤海关在广州设置九个挂号口,黄埔村就是其中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贸易港口是在古广州港,包括黄埔古港在内的的珠江水域沿岸的所有卫星港。

据《重修北帝庙碑记》记载,该村至迟小晚于宋代就已经建成。村里有冯、梁、胡、罗四大姓,以及关、黄、卫、陈等小姓。原来在村的北面村口石额上分别刻有“风蒲”、“凰洲”。据《清嘉庆一统志》记载,早在元代以后,由于珠江前河道河水甚窄,小便航行,原来繁荣昌盛的扶青古嗽今南海神庙)逐渐衰落;后航道河水较深,到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港口就迁到了黄埔村和琵琶洲一带的水域,黄埔村也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

2 文物、遗址的价值与现状

2.1 古码头遗址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现与陆地连接在一起,昔日曾是洋船海泊停靠的地方,因为附近有一酿造酱油的酱园而得名。现在岸边仍保留一条“海傍东约”古贸易街,它是昔日古港旁的闹市街道门楼。码头附近散落着大量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