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8篇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篇1小学生劳动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劳动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市场周刊理论研究成长。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蔡元培:“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高尔基:“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
——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陶铸:“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强化理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
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进行多次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熟练,最后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任何优良的习惯都是需要而且可能有意识地来加以培养的。
我们知道,“在大脑的两半球的兴奋,最优越的区域内新的条件反射容易被形成,而且分化也能被有效地养成”。
因此,一个人只有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或培养,才可能迅速地和精确地形成各种优良的习惯。
二、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劳动意识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劳动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劳动水平的前测。
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劳动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人文比佛利浅析企业治理的本能机能和原则【1 】企业治理的五种本能机能:1.筹划筹划本能机能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制订和履行决议计划,对组织内的各类资本实行设置装备摆设的行动筹划和筹划.计整齐直都被以为是治理的主要本能机能,在筹划本能机能中,又包含如下三个本能机能:筹划制订本能机能,猜测本能机能,决议计划本能机能.2.组织组织本能机能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履行组织的决议计划,对组织内各类资本进行轨制化安插的本能机能.它的具体本能机能有:树立组织机构的本能机能,治理人员的选任本能机能,人员配备本能机能.3.批示批示本能机能是指经由过程各类信息渠道,影响组织成员尽力向目标迈进的行动和力气.批示本能机能包含:引导者在引导过程中具有带领批示本能机能,施展影响力,引导者在引导过程中,必须与被引导者充分沟通,同时引导者为了调动被引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积极性,必须应用适合的鼓励手腕和办法,这就是鼓励本能机能.4.掌握掌握本能机能是指为包管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决议计划得以履行,对组织行动过程进行监视.检讨.调剂的治理运动,它一向是治理的主要本能机能,治理者必须看重掌握本能机能,实时发明可以掌握的误差,查究义务,予以改正,对不成控的误差,则应采纳响应措施转变原筹划,使其相符实际工作须要.5.调和调和本能机能是指使组织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体行动都能屈服于全部集体目标,是治理过程中带有分解性,整体性的一种本能机能,它的功效是包管各项运动不产生抵触,冲突和重叠,以树立默契的合营关系,保持整体均衡,但调和与引导不合的是,它不但可经由过程敕令,还可经由过程调剂人际关系,疏浚环节,达成共鸣等门路来实现均衡.实际生涯中,治理是一个周而复始.轮回不竭的过程,在治理的每个阶段几乎所有的治理本能机能都能表现出来,这就请求我们在治理实践中,不克不及以为筹划.组织.批示.掌握.调和这五项根本本能机能是彼此孤立的,它们是亲密接洽,互相影响的,是必须受到治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高度看重的企业治理轨制设计的7个原则:企业治理轨制设计须要联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形进行,如企业的性质.范围.所处的行业,企业运营的特色等,尽管如斯,我们在设计企业的治理轨制时,须要遵守其根本的轨制设计原则.1.正当性原则企业的各项治理轨制的制订必须相符司法律例的请求,不得与司法相冲突,不然,轨制将不具备可实行性,企业治理轨制不单不克不及规范企业运营,规避经营风险,反而会给企业运营带来风险.如企业财务治理轨制必须知足《企业管帐准则》,《管帐法》.《企业管帐轨制准则》等的根本请求;企业的人力资本治理轨制必须相符《劳动法》的根本请求;企业的运输治理轨制必须相符《道路运输治理规矩》和《公路法》等.2.与企业实际经营相联合原则企业的治理轨制因为是为企业的经营治理办事的,所以,其轨制的设计须要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治理相联合,知足经营治理的需求,防止轨制与实际不融会,导致轨制的可履行性差.不合的企业,经营治理模式有很大的差别,经营治理布景也有很大的差别,是以,轨制的共性化和实际状态的融会性,是我们在设计轨制时需遵守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则,也是磨练轨制可行性的独一尺度.3.与企业治理相联合原则企业的治理方法各类各样,我们的治理轨制属于全部企业运营系统中的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治理轨制必定要与企业的治理模式相联合,做到管得住.管得好.可履行.4.权责均衡原则轨制制订过程中,须要明白的一个主要事项是权利与义务问题,但是,在权利分派和义务承担上,必定须要强化权责均衡的原则,只有做到这一点,轨制在履行中的可接收性才会更强,过度强调权利会导致权利的泛滥和权利的过度应用;但是,过度强调义务,则会导致轨制履行中的抵触情感,使轨制变成了“墙上轨制”.5.中断性原则企业治理轨制从其产生过程看,分为新轨制的产生,旧轨制的更新和破除等.除新创办的企业外,企业的轨制大多属于在治理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形,不竭地进行更新和修改,在这种情形下,就必定要留意轨制的延续性,因为轨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企业治理方法和办法,若轨制缺少延续性,将使得我们的治理方法和手腕也难以中断.6.简略.高效原则企业治理轨制,如费用报销轨制.绩效考察轨制等,大多与员工和公司的好处直接相干,所以,轨制的简略化是进行轨制设计的一个主要前提,过于庞杂的轨制,固然可以或许达到治理的目标,但是治理成本会升高,治理效力会下降.简略.高效是进行轨制设计的一个目标性原则.7.可操纵性原则任何轨制,其设计和制订的最终目标和目标是用于指点和规范我们的日常工作,是工作的行动准则,所以,轨制的可操纵性是进行轨制评估的主要身分.。
XXXX学校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劳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之基,育人成才之根,素质教育之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受社会不良思潮和学而优则仕对教育的影响,中学生的劳动意识缺乏、逃避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较为普遍。
劳动教育在许多家庭中被软化、学校中被弱化、社会上被淡化的现象普遍存在。
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今后劳动教育将成为我国教育与综合改革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劳动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使劳动教育价值效果切实得到发挥是我们亟需面对和思考的现实问题。
为此,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一)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
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
(二)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选文选材,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三)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
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
劳动与技术期末评价总结一、引言劳动与技术是一门涉及劳动者思维、动作与技能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勤劳、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我对劳动与技术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从课程的目标、教材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表现以及对劳动与技术的思考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
二、课程目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劳动与技术,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了解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认为这些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并通过实践应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和合作,形成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教材设计本学期我们使用的劳动与技术教材设计得较为合理。
教材内容涵盖了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内容分布合理,重点与难点突出。
教材以案例为基础,结合实际问题,体现了学科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每个章节都设置了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项目设计和创意提升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总体而言,教材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方法本学期我们的劳动与技术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践操作、项目设计和小组合作等。
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在讲授法中,教师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项目设计中,学生能够通过设计项目来展示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与同学们共同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024小学四年级劳动教学计划2024小学四年级劳动教学计划1一、学生基本情况:本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爱劳动,能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手工制作能力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十课教学任务,内容涉及很广。
包括有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
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和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的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三、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2、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的家务劳动的基本技能;能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
3、通过劳动课的教学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观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结合一些班队活动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五、教学时间安排:本大纲所列中年级的劳动课教学内容,应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每周安排1课时。
2024小学四年级劳动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劳动与技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搞好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
提高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高尚品质。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小学阶段的劳动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规范性、技术性、操作性、工序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调查、思考、设计、讨论、表述、制作、评价等进行系统学习。
学科课程评价方案本方案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像,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为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格、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评价的依据学科评价是以国家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会议精神为依据。
拟定本校学生培养目标及办学方向,依据目标,制定本方案。
二、课程评价的目的学业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知识、技能、个性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估。
学习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对学生在学习目标达成方面进行评价。
学习评价是教学管理的必要手段,既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又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检验推行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评价的功能1、评价具有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功能,通过评价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管理者发现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或失误,及时纠正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管理工作。
2、评价具有信息反馈的调节功能,教师根据评价信息可自我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3、评价具有激励性和指导性。
引导学生总结某阶段学习掌握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失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为家庭教育提供信息。
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全面发展情况,以利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的统一,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5、课程评价旨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激励、导向、诊断、矫正的功能。
不组织参加县市级及以上级任何形式的统考、竞赛、考级等活动。
评价结果不得在学生面前公布,不得以成绩优劣排列学生名次。
评价信息及时向相关教师反馈,以便于反思、调整教学;不得以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
四、学科课程评价指标从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出发,推行素质教育进展,强调过程评价,重视养成习惯的培养,评价指标共为为六项。
(一)思想品德水平①、思想品德观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护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爱父母、爱老师、爱学校。
庄林小学劳动学科考核评价方案一、评价原则1、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
2、鼓励、肯定学生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3、嘉奖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表现突出,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学生。
4、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有:1.对自己选择的活动主题是否一直感兴趣2.收集资料、信息的途径有哪些3.在活动开展中,当遇到困难时,怎样克服,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改进你的活动4.组员是否主动参与小组中的任何一次活动5.组员在活动中能否与大家一同出谋划策6.组员是否愿意接受其他组员意见并且作出修改10、是否愿意帮助活动有困难的学生11、活动后能否说出自己的收获与12、小组成员能否进行有效的合作与分工13、活动成果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14、学生是否有独创性的表现15、孩子是否和家长讨论过他的活动选题16、孩子对他所参与的活动是否非常感兴趣17、孩子为从事这项活动在课外投入时间和精力的程度18、孩子参与这项活动开始起,你发现他有没有什么变化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评价方式有:1、自我评价(25%)2、学生相互(25%)3、教师评价(40%)4、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的评价(10%)四、评价说明1、评价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85分以上为优秀,60-84分为合格,6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
五、评价总结(一)主要优点:本次评价注重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中,我们把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为了提高劳动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制定本教研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劳动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 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共同探讨劳动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3. 推动劳动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23年6月四、活动地点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会议室、教师办公室等五、活动内容(一)劳动学科教学研讨1. 时间:2022年9月-2023年3月2. 内容:(1)劳动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2)劳动教育案例分享,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劳动教育教学方法探讨,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4)劳动教育评价方式研究,关注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1. 时间:2022年9月-2023年3月2. 内容:(1)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规划与建设,包括场地、设施、课程等。
(2)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
(3)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课程开发,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践需求的课程。
(三)劳动学科教师培训1. 时间:2022年9月-2023年3月2. 内容:(1)劳动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如劳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2)劳动学科教学技能培训,如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3)劳动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四)劳动学科教学成果展示1. 时间:2023年4月2. 内容:(1)劳动学科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展示教师教学成果。
(2)劳动学科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如公开课、教学观摩等。
(3)劳动学科教学经验交流会,分享优秀教学经验。
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评价初探摘要:劳动教育课程设置要系统化,不仅要注重课程教授,更要注重课程评价。
本文主要针对如何进行劳动教育评价进方式方法的剖析,力求构建完整的劳动评价体系。
关键词:小学劳动校本课程评价2019 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加快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以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大纲的推出,而且要将如何让大纲扎根落地,转化为广大一线师生的教育实践,作为我国学者今后在劳动教育课程方面研究的重点之一。
新时代劳动教育评价提出了新方向,有了新的时代定位和要求,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创新劳动评价形式,建立完善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劳动教育评价方法( 一) 课程评价维度1、自我评价为保证评价的公平准确,故采用了多种评价工具协同进行的方式:自我评价主要通过自评表单来完成。
表单以课程目标为基准,分年级、学段来设置问题测试,由学生勾选“是”或“否”,一次来达到自我评价的目的。
2、他人评价。
他人评价主要是指学生本人以外的人员对学生劳动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小组内互相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分别进行过程性评价及结果评价、家长根据学生课后反馈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方法力求多维度,多元、多样化,做到客观、科学评价。
(1) 组内评价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 4-6 人学习小组,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成员根据本课内容制作成果展示单,展示单形式不固定,可以根据课程具体内容进行设计,分为 2-3 个板块,第一板块:课程内容回顾,第二板块:课程成果展示,这一板块可以将成果拍成图片粘贴到展示单中,也可以手绘成果,还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自定。
第三板块:评价留言。
组内评价通过成果展示单来完成小组成员间的评价,组内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展示单,按照学号,单号之间交换,双号之间交换,然后在每张展示单第三板块“评价留言”中留下评价,可以是图片,文字,或者绘画作品。
(2)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则分为 3 个部分:课堂评价、课前评价、课后评价。
附件5单县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评价细则(50分)项目内容评价标准和要求评价方式得分文字记录指导思想2分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主要内容,充分认识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中,要坚持思想引领、有机融入、实际体验、适当适度的原则,扎实认真推进学校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1、问询校长对《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知晓度,对劳动教育的理解。
(1分)2、查看劳动教育工作计划,工作方案。
(1分)工作目标2分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使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1、查看教师、专家有关劳动教育的知识讲座。
(1分)2、找几位同学打扫厕所,挖下水道等,观察态度情趣,熟练程度。
(1分)课程落实15分1、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
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和技术教育课。
2、学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
3、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1、查看课程表,问询学生,了解劳动教育课开设情况。
(2分)2、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成效展示。
(2分)3、查看党支部、团队少先队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内容。
(1分)4、查看综合实践活动室、技术室利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利用情况。
小学劳动素养评价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也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劳动素养是指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综合素质,包括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动情能力和动态能力。
因此,对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二、评价目标。
评价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了解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动情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态能力。
三、评价内容。
1. 劳动技能评价,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包括手工制作、实验操作、体育锻炼等方面。
2. 劳动态度评价,评价学生的动情能力,包括学生对劳动的态度、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等方面。
3. 劳动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动脑能力,包括学生在劳动中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4. 劳动习惯评价,评价学生的动态能力,包括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纪律等方面。
四、评价方法。
1. 观察评价法,通过观察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劳动技能、态度、成果、习惯进行评价。
2. 记录评价法,通过记录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客观评价。
3. 测评评价法,通过实际操作、体育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定量评价。
五、评价程序。
1. 制定评价计划,学校制定劳动素养评价计划,明确评价内容、方法和程序。
2. 实施评价活动,教师根据评价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并进行评价记录。
3. 分析评价结果,教师根据评价记录,分析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发现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4. 反馈评价成果,学校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鼓励学生优秀,指导学生改进。
六、评价效果。
通过劳动素养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动情能力和动态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七、总结。
小学劳动素养评价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范文(7篇)一、指导思想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
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
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
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
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
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
XXX、省教育厅等有关文件强调了劳动技术教育在提高学生总体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基本作用。
为了贯彻这些文件的精神,我校制定了《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规定在三、四、五、六三个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作为中高段学生必修的课程。
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一)知识目标劳动技术知识是指生活劳动、简单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知识。
具体知识目标如下:1.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木工、金工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3.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简单知识。
4.了解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知识。
5.了解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二)能力目标劳动技术能力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原理,在劳动实践中初步形成的基本技能。
1.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
2.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制品。
3.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常用工具,如木工、金工、电工和农具,并能进行简单的识图和制图。
此外,在劳动技术实践中,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尝试进行有创新特色的小制作和小发明。
劳动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行为惯。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评价方案背景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为了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课程评价方案。
目标本评价方案的目标是全面评估学生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研究成果和能力发展,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评价内容及工具知识掌握- 知识点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测试、小组讨论等形式,考查学生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技能运用- 技能操作熟练度:通过课堂实践、小组合作项目等形式,考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 项目评估:要求学生参与课程项目,评价学生在项目中的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等能力。
创新思维- 设计方案:通过学生的作品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 创新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制作一些独特的作品,展示其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评价标准和权重知识掌握(40%)- 知识点理解程度:占总评分的30%。
- 作品展示:占总评分的10%。
技能运用(40%)- 技能操作熟练度:占总评分的30%。
- 项目评估:占总评分的10%。
创新思维(20%)- 设计方案:占总评分的15%。
- 创新作品展示:占总评分的5%。
评价反馈和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和家长提供反馈,鼓励学生优点,指出不足,并提供具体改进意见。
同时,评价结果还应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结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评价方案旨在评估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反馈,并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科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学科评价方案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
■鼓励、肯定学生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
■嘉奖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表现突出,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学生。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种。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有:
■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
■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
■设计与操作技能
■实践与创造能力
■学习的成果质量。
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评价方式有:
■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
■小组评价
■班级评价
■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的评价。
评价方法应当灵活多样:
■产品展示
■作品评定
■撰写心得体会
■相互交流
■专题活动
■日常观察
■学期考核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
一、评价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
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
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
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二、评价办法:
1.自评、同学评、家长评、教师评
2.期末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
三、评价等级:
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
四、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
小组评价
班级评价
一、评价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
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
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
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
二、评价办法:
1.自评、同学评、家长评、教师评
2.期末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
三、评价等级:
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
四、评价方式
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
小组评价
班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