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与中国的领土争端
- 格式:docx
- 大小:15.04 KB
- 文档页数:4
近期,菲律宾不断在南海惹事,先是黄岩岛对峙事件,接着又是野蛮射杀台湾渔民并拒绝道歉,如今又污蔑中国“侵占”其领土。
如此张狂,究竟是为哪般呢?事实上,马尼拉之所以如此卖力出演,无非还是想要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一直遵循着一个策略,就是抱美国的大腿,以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来换取对其支持。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重返亚太”的军事战略。
对于马尼拉方面来说,这无异于一股迎面而来的“春风”,让其看到了搭顺风车的希望。
于是乎,黄岩岛对峙、搅局东盟峰会、提请国际仲裁……菲律宾在短短几年内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一、黄岩岛对峙事件为何菲方会觊觎一个面积仅仅150平方公里的小岛?我认为菲方染指黄岩岛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黄岩岛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其次,黄岩岛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并且水产资源丰富。
而菲律宾在黄岩岛事件上得寸进尺,与中国对峙,也有深刻的背景。
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算不上档次,却将美国视为后盾与靠山。
菲方与美国有长期稳定的交往,使菲方不顾一切与中国为敌。
在这起事件中,中方表现的不慌不紧,分析过后,不难发现: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强硬并使用武力的话,那就会中了菲律宾把黄岩岛事件国际化的圈套,说咱们中国倚强凌弱欺负他们,那样国际上的社会舆论将会对我们极其不利,其他与中国有南海争端的东南亚国家或许最终会联合起对抗中国,那样问题就复杂了。
中方表面上很平静,实际上却是以智取胜。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真的应该长远的看待中国与国际的关系,切忌冲动。
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明智与能力。
二、菲律宾射杀台湾渔民事件菲律宾最近射杀了台湾一名渔民,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其性质都是非常恶劣的。
首先,台湾渔民手无寸铁,即便是渔民越界捕鱼,菲律宾也应当采取执法行为来处理,而不应当开枪打死渔民、追逐渔船。
就算菲律宾是执法,也是暴力执法。
第二,台湾是大陆的一部分,台湾同胞和大陆骨肉相连,这一点菲律宾不是不知道,其实是无视大陆的存在。
中国陆地边界及领海争端大全(下)- Qzone日志中国陆地边界及领海争端大全(下)中国陆地边界及领海争端大全(下)领海岛屿争端1.与日本的领海岛屿争端钓鱼岛,琉球群岛,冲之鸟1978年4月至6月,中日之间出现了两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个是日本对钓鱼岛的非法占领问题,另一个是日本对琉球群岛的拥有权问题。
钓鱼岛是台湾省附属岛屿,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早在15世纪就已归中国管辖,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了“钓鱼屿”的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曾下诏将钓鱼岛赏给当时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地。
而日方却强词夺理,声称钓鱼岛是位于冲绳岛西南的小岛屿。
根据当年归还冲绳协定而属于日本,是日本固有领土。
日本一些人所谓在1895年已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的说法,实际上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将其窃取的。
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按波茨坦公告,钓鱼岛与台湾已一并归还中国,理所当然是中国领土。
1996年7月14日,日本政府单方面采取措施,加速钓鱼岛等岛屿的日本国土化。
东京都内的一个政治团体在钓鱼岛上设置了灯塔。
钓鱼岛虽然不大,但周围石油储量30-70亿吨,年捕鱼量15万吨。
日本争夺钓鱼岛目的就是通过侵占岛屿与中国平分东海大陆架,多占中国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获得15万吨以上的渔业资源,攫取中国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一半多。
妄图在军事上实现"千海里防卫"的设想。
据此,将其防卫范围由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对中国沿海地区实施舰、机抵近侦察和监视。
而且还可以削弱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大大不利于我东南沿海的安全,同时也会对我跨出第一岛链的未来海上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公元1429年,中山王尚巴志统一琉球,定都首里城,是为“琉球王国”的开始。
历代琉球国王都向中国朝贡,尤其新王即位,必定要求中国派遣使臣到来为新王举行“册封”仪式。
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外交•【公布日期】2016.07.03•【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目录引言一、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一)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历史上确立的(二)中国始终坚定维护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三)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二、中菲南海有关争议的由来(一)菲律宾非法侵占行为制造了中菲南沙岛礁争议(二)菲律宾的非法主张毫无历史和法理依据(三)国际海洋法制度的发展导致中菲出现海洋划界争议三、中菲已就解决南海有关争议达成共识(一)通过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议是中菲共识和承诺(二)妥善管控南海有关争议是中菲之间的共识四、菲律宾一再采取导致争议复杂化的行动(一)菲律宾企图扩大对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侵占(二)菲律宾一再扩大海上侵权(三)菲律宾企图染指中国黄岩岛(四)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是恶意行为五、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政策(一)关于南沙群岛领土问题(二)关于南海海洋划界问题(三)关于争端解决方式(四)关于在南海管控分歧和开展海上务实合作(五)关于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六)关于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引言1.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面,通过狭窄的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通,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闭海。
南海北靠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接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东临菲律宾群岛,西接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
2.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这些群岛分别由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岛、礁、滩、沙等组成。
其中,南沙群岛的岛礁最多,范围最广。
3.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
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确立的,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分析报告南海自古一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了南海,是中国政府最早对南海实施有效管辖。
由于南海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菲律宾内部政治斗争和中国长期以来对中菲南海争端的不够重视的原因,同时还有区域外大国介入的原因,南海问题更加不稳定,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国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中菲南海争端,面对争端现状和趋势,要全方位思考、多角度采取措施。
携手两岸人民,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
一、中菲南海争端的历程中菲南海争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驻菲律宾苏比克湾的美国军队无视中国主权,擅自将黄岩岛开辟成为靶场。
1997年4月30日,菲律宾两位众议员公然搭乘海军舰艇登上黄岩岛,他们在岛上竖旗立碑,并对中方人员进行拦堵和恫吓。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巴拉望号在海南省三沙市黄岩岛海域抓捕12艘中国渔船上的中国渔民。
2013年3月26日,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而国际法庭欲“强行”仲裁南海争端。
2013年4月初,中菲南海争端并未提交至国际海洋法法庭,而是遵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并在争端一方菲律宾的要求下,进入到争端解决机制之一的“仲裁”程序中。
2013年7月16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国际法庭对中菲南海争端仲裁程序已经开始。
二、关于中菲南海争端问题的定义中菲南海争端问题主要是指我国与菲律宾关于南沙群岛的主权及资源争端。
位于北纬3°40’至11°55’,东经109°33’至117°50’。
南沙群岛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北续中沙、西沙与海南岛相望,南临马来西亚。
南沙群岛由23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
三、中菲南海争端问题出现的原因1.丰富的资源南海地区的气候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同时蕴含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2.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是沟通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海上枢纽,是我国海上石油和贸易的生命线。
一、引言鉴于菲律宾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南海部分海域存在领土争端,为维护国际法原则和海洋权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相关规定,菲律宾共和国特此向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委员会提交本仲裁申请书。
二、争端背景南海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
然而,自20世纪以来,部分国家以非法占领、单方面声明等方式,对南海部分岛礁及其附近海域提出了主权或管辖权要求,导致南海局势复杂化。
菲律宾共和国一贯主张,南海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行动。
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顾国际法原则和地区和平稳定,持续扩大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三、争端焦点1. 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及管辖权:菲律宾共和国认为,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属于菲律宾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该地区的领土主张没有法律依据。
2. 海洋划界问题:根据《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划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菲律宾共和国认为,根据《公约》的相关规定,其有权划定包括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内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3. 历史性权利:菲律宾共和国认为,根据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原则,其拥有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历史性权利。
四、仲裁请求1. 确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属于菲律宾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该地区的领土主张没有法律依据。
2. 确认菲律宾共和国有权划定包括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内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3. 确认菲律宾共和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历史性权利。
4. 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停止在南海地区的非法占领、军事扩张等行为,尊重菲律宾共和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五、结论菲律宾共和国坚信,通过本仲裁程序,能够维护国际法原则和海洋权益,实现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特此提交本仲裁申请书,恳请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委员会予以受理。
六、附件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 菲律宾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南海地区的相关历史文件3. 菲律宾共和国对南海海域的主权及管辖权主张的法律依据4. 菲律宾共和国对南海海域的历史性权利主张敬请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委员会予以审慎考虑。
央视主播和佳口误称菲律宾是中国领土5月7日晚央视《24小时》节目中,央视女主播和佳在播报新闻时,口误将“黄岩岛”说成“菲律宾”,称菲律宾是中国固有领土。
“菲律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菲律宾拥有不可争议的主权。
”为此,和佳开通微博向网友致歉,表示今后会加倍努力、认真,真诚求大家谅解。
多数网友对此表示理解,留言让其继续努力。
微博原文:@cctv和佳:2012年5月7日,我在主持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时,发生了十分不该发生的错误,把"黄岩岛"口误说成了“菲律宾",在此向观众朋友们和我的同事们真诚致歉!给大家添麻烦了!播音主持的岗位,分分秒秒,责任重于泰山,今后我会加倍努力、加倍认真!真诚求谅解!和佳,本名郝红梅,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主持栏目:《午夜新闻》、《新闻直播间》《24小时》等。
菲律宾专家撰文称黄岩岛为中国固有领土 2012-05-09 07:35据5月9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据菲律宾第四大报《马尼拉标准今日报》4月28日刊登维克托·阿奇斯的文章“它属于中国”,引述大量史料指出黄岩岛为中国固有领土。
文章发表后,在菲律宾引发众多关注。
6日,《环球时报》记者对阿奇斯先生做了独家专访。
阿奇斯来自菲律宾仙范市,曾是一名投资家、注册会计师和经济学家,熟谙历史和政治。
他表示,写文章的初衷是为了告诉菲律宾人民真相。
文章如下:斯卡伯勒礁(即中国黄岩岛)确实属于中国,早在1279年元朝时,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在地图上对其进行标注。
中国渔民,不管来自大陆还是台湾,一直在这里捕鱼。
实际上,郭守敬(元朝忽必烈统治时期的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和数学家)就曾对南海进行过测量,而测量点就是斯卡伯勒礁(被认为是中沙群岛的一部分,1983年改为现名)。
相比之下,声称拥有此片海域的菲律宾外交部依据的“老地图”却绘制于1820年,比中国晚了541年。
菲律宾参议员埃德加多·安加拉(据称还是有名的律师)竟然宣称,一幅比中国晚了540多年的地图,在主张菲律宾在斯卡伯勒礁归属问题上更有说服力。
中菲南海问题摘要:中菲南海问题和周围几个国家及美国的关系,使问题越来越严重与复杂关键:南海中菲争端国际管理前言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东南亚国家纷纷抢占南海岛屿。
目前南海争端已成为全世界涉及国家最多、情况最复杂的海洋权益争端之一。
菲律宾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对南海提出“主权”要求的,是除越南之外占领南海岛屿最多的国家。
2009年2月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南沙部分岛屿与黄岩岛划为菲属,至此,菲律宾共侵占南海10个岛礁,将4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划为其领海。
菲律宾的行为侵犯了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制约了中国经济增长、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解决中菲南海争端有助于解决整个南海争端,特别是在在当前短时期内解决整个南海争端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如果能将菲律宾当作突破口,从经济、政治、法律、国防等各方面努力,和平解决中菲之间的争端,受“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影响,与其他国家的争端也会容易解决。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直致力于和平解决中菲南海争端,以求得和平、发展、双赢。
中国希望与其他国家一起为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整个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与进步做出贡献。
中菲南海争端的内容是南海岛屿主权之争、油气资源之争、海域划分之争。
南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争端产生的最主要原因;菲律宾国内将争端看成政治斗争的工具,是争端产生的菲律宾方面的原因;中国长期对南海争端重视不够,是争端产生的中国方面的原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争端加剧的法律方面的原因;美国、日本、印度的介入成为中菲南海争端产生的外部原因。
中菲南海争端出现了国际化、集团化、复杂化的趋势,归纳出了争端的发展对中国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中菲南海争端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威胁了中国的国防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形象。
因此,解决中菲南海争端已经变得非常迫切。
第1篇一、背景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南海部分岛屿和海域的领土争端。
其中,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争端尤为突出。
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就南海争端向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公约执行机构——国际海洋法庭提起诉讼。
2016年7月12日,国际海洋法庭就南海仲裁案作出裁决,认定菲律宾胜诉。
这一裁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二、案件基本情况1. 争议焦点南海仲裁案的主要争议焦点包括:(1)南海部分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2)南海部分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海域划界问题;(3)南海部分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海洋权益问题。
2. 案件进程(1)2013年1月,菲律宾单方面就南海争端向国际海洋法庭提起诉讼;(2)2013年7月,中国向国际海洋法庭提交了初步反对意见;(3)2014年12月,国际海洋法庭正式受理案件;(4)2016年7月12日,国际海洋法庭作出裁决。
三、国际公法法律分析1. 领土主权问题根据国际法,领土主权是国家的基本权利,国家对其领土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
在南海仲裁案中,菲律宾主张对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
然而,根据历史事实和国际法,中国对黄岩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因此,国际海洋法庭在裁决中否定中国的领土主权主张是不符合国际法的。
2. 海域划界问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5条规定,相邻或相向国家在划定大陆架界线时,应公平解决划界问题。
在南海仲裁案中,菲律宾主张按照“等距离原则”划定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海域划界线。
然而,根据国际法原则和实际情况,中国主张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划定一条符合实际地理情况、公平合理的海域划界线。
国际海洋法庭在裁决中采纳了菲律宾的主张,忽视了中国的合理关切,违反了国际法。
3. 海洋权益问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规定,沿海国对其大陆架及其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在南海仲裁案中,菲律宾主张对黄岩岛附近海域的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
菲律宾南海事件菲律宾南海事件:历史、现状与影响引言菲律宾南海事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国际热点事件之一。
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的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外交和安全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菲律宾南海事件。
一、历史背景菲律宾与南海之间的纠纷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西班牙殖民政府将南海岛屿纳入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
20世纪初,菲律宾作为美国的殖民地,南海问题进一步紧张化。
1947年,菲律宾政府颁布了《菲律宾共和国公告65号》,宣布对南海的主权。
1960年代以后,越南、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也对南海的领土主权提出了要求,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二、现状分析目前,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南海争议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岛和黄岩岛两个地区。
1988年,菲律宾与中国爆发了南沙群岛冲突,导致菲律宾失去了对部分岛屿的控制。
此后,菲律宾将争议提交国际法庭,并于2016年获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国际法院裁定中国在南沙群岛的活动违反了菲律宾的主权权益。
然而,中国拒绝接受国际法院的裁决,并坚持通过双边对话解决争端。
黄岩岛争议也是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关键争端之一。
2012年,菲律宾执法船曾与中国渔船在黄岩岛附近爆发冲突。
随后,菲律宾向国际仲裁庭申请解决争议,并于2016年获得了另一次胜利,庭裁定中国没有历史性权益主张,菲律宾拥有黄岩岛的权利。
然而,中国坚称不接受庭裁,并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端。
三、影响与挑战菲律宾南海争端对菲律宾的国内政治、外交关系和经济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国内政治方面,菲律宾政府面临着外交斗争和国内舆论压力,需要采取妥善的应对策略。
其次,在外交关系方面,菲律宾与中国、美国等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需要谨慎处理,以保护国家的利益。
最后,在经济方面,南海争端使菲律宾在该地区的资源开发和渔业活动受到限制,可能对菲律宾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菲律宾南海争端还对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产生了挑战。
中国南海领土争端大事记标签:中菲黄岩岛局势观察从1974年与南越的西沙海战以来,中国与南海的领国之间的摩擦不断发生,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等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对峙至今。
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一直没有平息过,越南、菲律宾等国均以不同方式主张过其在南海的利益。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近40年关于我国南海领土争端的大事记如下:2012年4月10日至今,中菲船舰在黄岩岛对峙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中国海监船制止,引发双方舰船对峙。
中国外交部表示,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和平息事态的立场,敦促菲方尽快妥善解决黄岩岛海域对峙事件。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称,菲方不会因此事而同中国交战。
美国政府表态,在南海领土争端中不偏帮任何一方。
2011年6-7月,南海军演频繁6月13日,越南在其中部海岸附近某海域举行持续6个小时的实弹演习。
6月14日,美国联合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文莱等六个东盟国家,在马六甲海峡、西里伯斯海和苏禄海举行联合军演,军演持续10天。
6月28日到7月8日,菲律宾和美国在在普林塞萨港市以东的苏禄海水域举行联合战备训练演习。
7月,美国和越南举行海军联合军演。
6月29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谈及美国和菲律宾联合军演时表示,有关国家之间的双边防务合作不应该针对第三方,更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包括中美在内的亚太各国的共同利益,中方希望各方能多做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事。
2009年5月,马越南海“划界案”5月6日,马来西亚和越南向联合国相关委员会提交了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案”,欲在联合国框架内掠夺我国南海权益。
60年来 菲律宾是如何蚕食中国南海领土的(2011-08-18 06:28:18)转载标签:中国外交领土主权南海问题菲律宾美济礁军事 分类: 时事菲律宾占领的中业岛法治周末文章指出,菲律宾总统阿基诺访问中国在即,有关中菲南海争端的话题将会再次引起热议。
上月底,阿基诺在菲律宾国会发表国情咨文称:"我们不想增加与任何国家的紧张关系,但是我们必须告诉全世界,我们已经准备好保护属于我们的东西。
"事实上,南海从来不是菲律宾的,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菲律宾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蚕食中国南海,实现了事实上对南海的占领,然后又想尽各种办法为自己的侵占行为寻找各种理由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报道,8月9日下午2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及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
阿基诺透露,自己将于8月展开对中国的国事访问,日程比原计划稍有提前,不过,他并未透露访问的具体时间,只是称外交部将公布其具体访华行程。
分析普遍认为,阿基诺此次访华将与中国讨论南海议题,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南海纷争。
阿基诺曾表示,他的办公室正积极安排访华,希望自己在访华期间能与中国领导人会谈,集中解决南海领土纠纷。
民间与政府互动觊觎南海1946年7月4日,菲律宾获得独立。
此后十几年的时间里,菲律宾国内出现的民族主义思潮席卷了整个菲律宾,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菲律宾野心勃勃地扩张自己的领土。
菲律宾一直在等待机会。
1951年9月8日,《旧金山和约》签署,根据和约,日本宣布放弃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权利、名义和主张。
和约签署后,菲律宾认为机会来了,它立即抓住机会,发表声明称,直至目前,盟军并没有解决南海群岛的归属问题。
因此,只要这个群岛仍维持现状,它就向菲律宾或盟军成员国国民平等地开放。
菲律宾在声明中还特别指出,因南海接近菲律宾西边的疆界,与菲律宾群岛有历史和地理关系,对菲律宾国防和安全有重大战略价值,所以只要菲律宾国民不违法,菲律宾政府就要关心他们在这些无人居住和未被占领群岛上的经济开发和迁徙定居等活动。
第1篇一、背景南海仲裁案是指2013年菲律宾政府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向联合国海洋事务和海洋法仲裁法庭(以下简称“仲裁法庭”)提起的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的仲裁案。
该案涉及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海洋划界、历史性权利等复杂法律问题。
二、争议焦点1. 南海诸岛主权归属:菲律宾政府认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属于菲律宾领土,而中国对其拥有主权的主张缺乏法律依据。
2. 海洋划界:菲律宾政府认为,南海诸岛附近海域的划界应基于“等距离原则”,即从海岸线到海岸线等距离划分,而中国主张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地理状况进行划界。
3. 历史性权利:菲律宾政府认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张缺乏历史依据,而中国则强调历史性权利的存在。
三、仲裁法庭组成及程序1. 仲裁法庭组成:根据公约规定,仲裁法庭由五位法官组成,其中三位由争端双方各自提名,另外两位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命。
2. 仲裁程序:仲裁程序包括提交仲裁申请、答辩、证据提交、法庭调查、口头辩论等环节。
四、仲裁结果2016年7月12日,仲裁法庭发布了南海仲裁案的最终裁决。
裁决结果如下:1. 主权归属:仲裁法庭不支持菲律宾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归属的主张。
2. 海洋划界:仲裁法庭不支持菲律宾关于“等距离原则”的主张,但认为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部分海域拥有历史性权利。
3. 历史性权利:仲裁法庭不支持菲律宾关于中国历史性权利的主张。
五、争议解决及影响1. 争议解决:中国一直坚持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南海争端,反对将争议提交国际仲裁。
在裁决发布后,中国政府多次强调不接受、不承认、不执行裁决,并呼吁有关各方尊重中国的立场。
2. 影响:南海仲裁案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裁决结果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对地区和平与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裁决结果对公约的解释和适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国际海洋法领域的争议。
六、总结南海仲裁案是近年来国际法律争端的重要案例,涉及南海诸岛主权、海洋划界、历史性权利等复杂法律问题。
菲律宾与中国开战2篇第一篇:菲律宾与中国开战菲律宾和中国两国间的紧张局势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随着领土争端的不断升级,许多人担心这可能会导致双方之间的战争爆发。
然而,正因为这种担忧,我们更加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陷入战争的漩涡。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是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南海争议地区的主权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存在,许多国家都对该地区提出了领土主张。
这一争议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复杂因素,涉及到资源和利益的争夺。
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次,菲律宾和中国作为两个重要的经济体,它们之间保持稳定和和平的关系对于整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两国之间的战争将会对经济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的破坏。
双方应该利用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通过对话和协商来找到解决办法。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该扮演调解和促进沟通的角色,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再次,作为邻国,菲律宾和中国之间拥有广泛的经贸联系和团结。
不仅仅是政府之间的联系,还有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是两国之间友好关系的基础,不容忽视。
双方都能从合作中获益,共同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开战不仅没有益处,而且将使两国和整个地区倒退。
最后,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世界各国应该发挥自身的影响力,通过外交渠道和平解决争端。
国际组织和论坛,如联合国、东盟等,应该发挥调解的作用,促使双方坐下来进行对话,并就有关争端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只有通过合作与友好的对话,才能找到持久和平的解决办法。
总之,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开战是一个不可想象的灾难。
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智慧的决策来避免战争的发生。
双方应该保持冷静和克制,通过对话和协商寻找解决办法。
各国和国际社会应该扮演调解和促进沟通的角色,为菲律宾和中国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第二篇:菲律宾与中国开战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局势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哪些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与中国类似?存在哪些相似之处?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各国之间经济、文化、政治联系的不断加深,领土争端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境地。
那么,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国家也存在类似的领土争端问题?下面将列举一下几个与中国具有相似之处的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
1.日本日本的领土争端问题主要与邻国韩国和俄罗斯存在。
与韩国的问题主要源于对独岛(日本称其为竹岛)的主权争夺,而与俄罗斯的争端则主要体现在北方四岛(日本称其为南千岛群岛)的主权上。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有些类似,日本的领土争端问题往往会因为历史文化原因而变得复杂。
不过,与中国相比,日本的调解也相对较为积极,韩日签署的《日韩合作协定》以及俄日签署的《和平条约》的签署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2.印度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主要与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中国存在。
其中,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领土争端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卡什米尔地区以及边界细节方面的问题。
与尼泊尔的问题也比较多,其中以边界线不明确、孟德拉巴等地的归属问题为主。
而与中国的领土争端则主要体现在中印边界争端方面。
印度认为中国侵犯了印度的领土主权,而中国则认为印度越界进入了中国的领土。
不过,印度在这个问题上明显没有中国那么强硬,往往选择进行谈判和寻求和解。
3.菲律宾菲律宾是一个海上发达国家,其领土争端问题主要集中在周边海域。
其中,与中国之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南海领土争端方面。
菲律宾认为中国侵犯了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而中国则认为这里是自己的领土,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填海工程。
菲律宾在这个问题上比较强硬,经常与中国对立。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菲律宾赢得了海牙国际仲裁庭作出的裁决,但中国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4.越南与菲律宾一样,越南也主要以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为主。
越南认为中国侵犯了越南在南海的主权,而中国则认为其对南海岛屿有着主权。
与菲律宾不同的是,越南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相对稳健,往往不会过于激进。
第1篇一、引言领土争端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涉及国家主权、民族情感和历史遗留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发展,领土争端问题愈发突出。
本文以南海仲裁案为例,探讨国际领土争端的法律案例,分析其背景、过程、法律依据以及影响。
二、南海仲裁案背景南海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
我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南海海域存在领土争端。
其中,我国与菲律宾的南海争端最为突出。
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仲裁案提交至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要求裁决我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
我国政府坚决反对南海仲裁案,认为其违背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三、南海仲裁案过程1. 菲律宾提交仲裁案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政府单方面将南海仲裁案提交至国际海洋法法庭。
仲裁案涉及我国在南海的九段线主张、南沙群岛及相关海域的主权问题。
2. 国际海洋法法庭受理仲裁案2013年4月,国际海洋法法庭决定受理菲律宾提交的南海仲裁案。
3. 我国政府发表声明2013年7月,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强调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坚决反对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
4. 仲裁庭组成2013年10月,国际海洋法法庭组成仲裁庭,由7名仲裁员组成。
5. 仲裁庭举行听证会2015年10月29日至12月7日,仲裁庭在荷兰海牙举行听证会。
6. 仲裁庭作出裁决2016年7月12日,仲裁庭作出裁决,宣布我国在南海的九段线主张无效,并认定菲律宾在南海的主张部分成立。
四、南海仲裁案法律依据南海仲裁案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1. 国际海洋法公约(UNCLOS)《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南海仲裁案的主要法律依据。
公约规定,沿海国拥有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海域权益。
2. 国际法原则南海仲裁案还涉及国际法原则,如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公平公正等。
五、南海仲裁案影响1. 国际影响南海仲裁案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对地区稳定和和平产生负面影响。
中菲“黄岩岛”争端分析一、中沙群岛地理位置中沙群岛(拼音名称Zhōngshā Qúndǎo,又名Macclesfield Islands)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位置居中的群岛。
西距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约200公里。
古称红毛浅。
北纬15°24′~16°15′,东经113°40′~114°57′。
主要部分由隐没在水中的3座暗沙、滩、礁、岛所组成。
长约 140公里(不包括黄岩岛),宽约60公里,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略呈椭圆形。
包括南海海盆西侧的中沙大环礁、北侧的神狐暗沙、一统暗沙及耸立在深海盆上的宪法暗沙、中南暗沙、黄岩岛(民主礁)等。
几乎全部隐没于海面之下,距海面约10~26米,只有黄岩岛南面露出了水面。
中沙大环礁是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环礁,全为海水淹没,水深一般9~26米。
大环礁东侧是深而大的地壳断裂带,陆壳和洋壳接触处以51°~58°陡坡下降到4000米海盆上。
大环礁南部与南沙群岛的双子群礁间海域,是南海最深处(-5559米),热流量、布格重力和磁力都异常偏高,可能与陆块漂移有关。
中沙群岛中的暗沙边缘突起、彼此间的断块又不相联,因此造成许多独立个体。
断缺部分成为出入□湖的天然水道。
□湖内亦散布有暗沙,其中以漫步暗沙最浅,仅9米。
黄岩岛是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环礁,为海盆中的海山上覆珊瑚礁而成,位于中沙东侧,距滩礁约300公里,状似三角形,长约19公里,边缘陡峭,□湖水色清绿,礁盘上分布有明显可见的石柱状珊瑚礁块,最高者称为“南岩”,高出海面约1.8米。
黄岩岛犹如一珊瑚岩柱,从4000米深的海盆直插耸立于海面。
中沙虽为隐伏在水中的暗沙群,但距海面较近,面积广大,因而对海面状况影响甚巨。
天气恶劣时,如漫步暗沙、比微暗沙波浪极大,滩岸附近海面为其所扰,海水显得高而乱。
暗沙所在的海区,海水为微绿色,而深海则呈碧蓝色,极易分辨。
故早在200余年前,中沙即被利用为航行走“外沟”的标志,由广州、香港、上海、台湾、日本等到新加坡的航线均经此而过。
近期,菲律宾不断在南海惹事,先是黄岩岛对峙事件,接着又是野蛮射杀台湾渔民并拒绝道歉,如今又污蔑中国“侵占”其领土。
长期以来,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一直遵循着一个策略,就是抱美国的大腿,以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来换取对其支持。
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重返亚太”的军事战略。
对于马尼拉方面来说,这无异于一股迎面而来的“春风”,让其看到了搭顺风车的希望。
于是乎,黄岩岛对峙、搅局东盟峰会、提请国际仲裁……菲律宾在短短几年内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一、黄岩岛对峙事件
为何菲方会觊觎一个面积仅仅150平方公里的小岛?我认为菲方染指黄岩岛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黄岩岛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其次,黄岩岛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价值,并且水产资源丰富。
而菲律宾在黄岩岛事件上得寸进尺,与中国对峙,也有深刻的背景。
菲律宾的军事力量算不上档次,却将美国视为后盾与靠山。
菲方与美国有长期稳定的交往,使菲方不顾一切与中国为敌。
在这起事件中,中方表现的不慌不紧,分析过后,不难发现: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强硬并使用武力的话,那就会中了菲律宾把黄岩岛事件国际化的圈套,说咱们中国倚强凌弱欺负他们,那样国际上的社会舆论将会对我们极其不利,其他与中国有南海争端的东南亚国家或许最终会联合起对抗中国,那样问题就复杂了。
中方表面上很平静,实际上却是以智取胜。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真的应该长远的看待中国与国际的关系,切忌冲动。
这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
明智与能力。
三、仁爱礁事件
近期备受外界关注的仁爱礁,在西方文献中往往被称为“第二托马斯礁”(SecondThomas Shoal),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处环礁,位于美济礁东南约14海里处,距离菲律宾西南部的巴拉望岛150海里。
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5.63公里。
通常情况下,仁爱礁的大部分在低潮时会露出,其北半环较完整,呈半圆形;南半环的礁盘并不连续,断成数节,形成若干礁门。
因此,传统上该礁被中国渔民称为“断节”,一直作为重要的捕鱼场所和避风地。
目前,仁爱礁在行政上隶属于海南省三沙市,受中国实际控制。
长期以来,尽管曾几度易名,仁爱礁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早在1935年,中华民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便将其定名为“汤姆斯第二滩”,之后又于1947年更名为仁爱暗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名委员会于1983年正式公布“仁爱礁”这一标准名称。
1987年,南沙综合科考队对南沙群岛进行综合调查,其间登陆仁爱礁,并留下了中国石碑和标识物。
菲律宾对仁爱礁“打主意”,主要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1995年2月和1998年10月,菲律宾先后挑起第一次和第二次美济礁事件,但均告失败。
此后,野心不死的马尼拉政府,便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距美济礁东南约14海里的仁爱礁,意图以其作为据点,监视和骚扰美济礁并择机侵占南海岛礁。
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遇袭,从而引发严重的中美外交危机。
菲律宾政府在第二日便命令一艘舷号为57号的破旧坦克登陆舰驶往仁爱礁,并
以船底漏水为由在此“搁浅”,彰显其趁火打劫、浑水摸鱼之心。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仁爱礁早已在中国实际控制之下,菲律宾政府也并未专门就此事提出抗议。
那么,最近的风波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此次闹剧从5月初开始,一直发酵至今。
据《马尼拉今日标准报》报道,菲海军于7日在仁爱礁附近发现两艘中国海监船,之后向菲总统府和外交部等部门汇报相关情况。
9日,菲律宾向该海域派出3艘军舰,意欲打桩加固在此坐滩长达14年之久的57号登陆舰,阻止其下沉,并伺机扩大在仁爱礁的军事存在。
由于发现中国舰船在附近海域,这一计划未能得逞。
随后,中国政府也派出多艘舰船前往仁爱礁进行维权巡航。
据菲律宾《太阳星报》报道,菲方于22日凌晨通过空中巡逻发现1艘中国军舰和2艘中国海监船出现在仁爱礁,同时还有3艘铁壳渔船和大约10艘小艇。
菲国防部长加斯明称,中方举动“很不寻常”,菲律宾外交部随后就此事大肆炒作,并提出抗议。
至此,仁爱礁事件开始成为热点话题。
目前,仁爱礁事件仍在发酵之中,马尼拉方面不断放出狠话,宣称“有能力保卫专属经济区”,并正在酝酿下一步对策。
菲国防部长加斯明甚至誓言,将要“与中国战斗到最后一人”。
菲总统阿基诺则于近日高调宣布,将耗资18.2亿美元用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确保菲武装力量能够保护领土,“不让土霸进入自家后院”。
立威是中国在南海的当务之急。
菲律宾长期不把中国警告当回事,这使菲律宾与中国发生摩擦的概率变得更高。
两国在领土问题上往往表现得很激进,常有不惜与中国冲突的头脑发热。
用抗议和规劝让菲
越冷静下来大概是徒劳的。
中国只有采取坚决维权行动,通过几次对峙和摩擦,才能让马尼拉与河内醒悟,对南海争端采取更加现实主义的态度。
由于中国的南海和平政策一直有较高的可信度,在寻求立威和立信平衡的同时,当前应把立威放在更突出位置。
因为只有“威”的保护,“信”才有价值,才会受到南海其他声索国和域外国家的普遍尊重。
中国有必要实质性加强和扩大自己目前在南海的执法优势,使其成为南海无可动摇的政治现实,最大限度地压缩菲越对南海诸岛“宣示主权”的空间。
大国风范,并非是任人欺负,只是在用嘴巴在打仗,嘴皮子动的再厉害,也不过是艺术家的表演而已。
而在外交上,国家的尊严是需要实际行动来证明的。
和平的角色,是需要扮演,但要看时间和地点,而今在菲律宾等周边小国无端的侵犯吾国领土,我们要扮演的“和平”的角色,便是用炮弹来维护“和平”,而非用容忍来展示“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