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陈情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读方法设计: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时数:3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投影显示“陈情”二字)二、整体感知课文: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
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陈情表》产生的时代背景。
介绍李密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在东晋时期的作用。
1.2 作品简介简述《陈情表》的作者、成书时间及作品体裁。
概括《陈情表》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1.3 教学目标了解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李密的身份地位。
掌握《陈情表》的作者、成书时间及作品体裁。
概括《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文本分析2.1 文本结构分析《陈情表》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布局。
讲解首段、主体段落和结尾段落的内容及作用。
2.2 重点词汇与句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分析词汇和句子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2.3 文本主题与情感引导学生探讨《陈情表》的主题思想,如忠诚、孝道等。
分析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如作者对国家、家族和个人的忧虑与期望。
第三章:课堂互动3.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陈情表》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主题。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陈情表》中的角色,如李密、皇帝等。
表演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角色的情感变化和修辞手法。
3.3 问题回答教师提出与《陈情表》相关的问题,学生抢答。
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拓展阅读4.1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推荐与《陈情表》相关的文章、书籍,如其他东晋时期的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拓宽知识面。
4.2 课堂分享学生分享拓展阅读中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交流。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享,促进课堂互动。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5.2 作业布置布置与《陈情表》相关的作业,如书写读后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等。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5.3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3篇《陈情表》教案篇一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
(不想到晋朝为官)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陈情表》教学设计(6篇)《陈情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体会李密祖孙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2、学习本文高超的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景导学“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我们今天来感受一下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
一、作者及相关知识1、“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出师表》,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2、作者: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朗读疏通课文,归纳知识点1、第1段2、第2段3、第3段4、第4段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脉络。
探究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的艺术手法。
2、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1、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注意以传记的方式说理、用类比说理、用鲜明对比说理的特点。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义。
情景导学结合现实,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交流探讨。
学习活动一、深入学习理解《陈情表》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3、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4、题目中的“情”字有几层含义?5、讨论: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陈情表》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积累相关文化常识。
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陈情表》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陈情表》,使学生了解其历史背景,掌握文本的基本内容,领会其文学特色。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陈情表》,提高文本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李密忠诚为国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陈情表》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历史背景。
2. 分析《陈情表》的文学特色,领会其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鉴赏《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2. 深入分析《陈情表》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其忠诚为国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情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陈情表》的文学特色,如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李密忠诚为国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陈情表》,巩固学习内容。
3. 深入研究《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和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陈情表》中的疑难点。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陈情表》作者忠诚为国情怀的共鸣。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陈情表》在古代辞表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陈情表》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穿插讲解。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展示《陈情表》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准备课后作业的参考答案,以便及时批改和反馈。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陈情表》的基本内容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陈情表》中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表现,以及对作者忠诚为国情怀的感悟。
《陈情表》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陈情表》。
(2)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作者李密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陈情表》的文学特色,如辞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情表》。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忠诚为国、直言敢谏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陈情表》。
(2)分析《陈情表》的文学特色。
2. 教学难点:(1)理解《陈情表》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深入解读《陈情表》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密和《陈情表》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陈情表》的文学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李密生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陈情表》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共同解决难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陈情表》的文学特色,如辞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2)分析《陈情表》的思想内涵,强调忠诚为国、直言敢谏的精神。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挑选学生进行背诵展示,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陈情表》。
五、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2.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3. 针对不足,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如魏晋时期的官场斗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面临的困境。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上去体会《陈情表》中的情感变化。
3.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时期的辞表作品,如《出师表》,与《陈情表》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情表》的独特之处。
《陈情表》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陈情表》的背景及作者李密。
激发学生对《陈情表》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
介绍李密其人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阐述《陈情表》的重要性和文学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陈情表》产生的历史背景。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李密其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对《陈情表》的影响。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陈情表》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的文法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内容:逐段解析《陈情表》的内容。
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陈情表》与其他文章的差异。
第三章:情感理解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感知作者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分析《陈情表》中表达的忠诚、忧国忧民等情感。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句。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李密的心情。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四章:文化内涵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陈情表》中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理解《陈情表》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4.2 教学内容:分析《陈情表》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如礼仪、官职等。
阐述《陈情表》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陈情表》中的文化内涵。
采用历史对比法,让学生了解《陈情表》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拓展与实践5.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2 教学内容:以《陈情表》为素材,进行作文训练。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陈情表》的看法。
5.3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运用《陈情表》中的素材进行写作。
采用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
《陈情表》教案精品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陈情表》的背景及作者李密。
2. 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陈情表》的成文背景。
2. 分析《陈情表》的作者李密。
3. 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陈情表》的背景及作者。
3. 示范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鉴赏。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陈情表》。
2. 分析《陈情表》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陈情表》文本。
2. 分析《陈情表》的主题思想。
3. 探讨《陈情表》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逐句理解文本。
2. 分析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鉴赏艺术特色,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第三章: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感受《陈情表》中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感受《陈情表》中的情感。
2. 分析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情感表达实践。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感受《陈情表》中的情感。
2. 分析情感表达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情感表达实践,提升表达能力。
第四章:文化传承【教学目标】1. 了解《陈情表》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陈情表》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 分析《陈情表》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陈情表》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2. 分析《陈情表》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学目标】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分组讨论与分享【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深化对《陈情表》的理解。
【教学内容】1. 分组讨论《陈情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陈情表》语文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2)能够熟读并背诵《陈情表》;(3)能够分析并评价《陈情表》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情表》;(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勇于陈述真实情感,注重诚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2. 《陈情表》的内容、结构、艺术特色。
难点:1. 《陈情表》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对《陈情表》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字词含义,掌握内容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陈情表》的结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表达的情感。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陈情表》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拓展:对比分析其他类似文学作品,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勇于陈述真实情感,注重诚信的品质。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陈情表》,写一篇关于《陈情表》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评价:1. 学生对《陈情表》的内容、结构、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认同程度;3. 学生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陈情表》的深层含义;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3. 采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掌握《陈情表》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陈情表》的相关背景资料;2. 准备与《陈情表》相似的文学作品,用于比较分析;3. 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教案语文教案:陈情表(精选12篇)《陈情表》教案1【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
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步骤】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B、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ǔ)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ò)C、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ó)西山除臣洗(xiǎn)马D、逮(dǎ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更(gēng)相为命分析:B责臣逋(bū)慢,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
“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
期,服丧一年。
功,分大功和小功。
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陈情表》优质课教案共3篇《陈情表》优质课教案1《陈情表》优质课教案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经从以往的传授知识转向了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反思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古代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陈情表》是一篇文化经典,更是高中语文课程中必学篇目,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学生喜欢。
本文将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一份《陈情表》优质课教案,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这篇文化经典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对《陈情表》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陈情表》的意义和历史背景,掌握其文本结构和语言风格;2.感受陈述者孤寂、忠诚、勇气回眸等情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3.通过表演、朗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陈情表》的意义和历史背景,掌握其文本结构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表演、朗读等方式,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1)呈现名言警句:“国难当头,各自为战,实乃人心所不能容也”,请学生谈谈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为学生介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争,如三国战争、秦朝灭亡等,并结合国家状况,说明战争对一个国家的危害。
(2)学生朗读《陈情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情表》的内涵,首先要让学生朗读全文。
不断强调每一句话的情感色彩,为学生搭建起感知情感的桥梁。
2.讲解心得体会(1)简要介绍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阐述《陈情表》作为一篇书信的文体特点。
(2)结合《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讲解其中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视角和情感。
3.情感体验环节(1)展现哀思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文化内涵。
为了加深学生对《陈情表》情感的感受,可以设立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哀思故事。
《陈情表》教学教案优秀7篇《陈情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表”是一种文体,了解这种文体的特征。
2、古人以“忠孝”为先,却又往往忠孝不能两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写作的对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说得天衣无缝又要极尽委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解《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
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选》卷三十七题作《陈情事表》。
二、课文分析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
或者是宣传一种主张,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
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篇《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
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属于封建道德范畴。
我们推举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在此,而是从批判继承的意义看,觉得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处,堪称西晋散文的名篇。
第一,表现真实的感情。
《古文观止》选这篇文章评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
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
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
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
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时候只有密来服侍照应。
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到了,这还不够,作者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的依傍关系是分离不得的。
较后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现太应上文,归结到这自然而然的情势:“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教案精品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陈情表》的背景及作者李密。
2. 激发学生对《陈情表》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
2. 介绍李密生平及文学成就。
3. 阐述《陈情表》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
2. 教师介绍李密生平及文学成就,突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教师阐述《陈情表》的重要性,强调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能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3. 学生能认识到《陈情表》的重要性。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情表》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陈情表》的文辞特点及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陈情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2. 教师分析《陈情表》的文辞特点及表达技巧,如对偶、排比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陈情表》。
【教学过程】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陈情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2. 教师分析《陈情表》的文辞特点及表达技巧,如对偶、排比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陈情表》,检查背诵效果。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背诵《陈情表》。
2. 学生能分析《陈情表》的文辞特点及表达技巧。
第三章:情感主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陈情表》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学生能够领悟《陈情表》所传达的主旨。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如忠诚、悲愤等。
2. 教师帮助学生领悟《陈情表》所传达的主旨,即忠诚于国家、民族。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教师帮助学生领悟《陈情表》所传达的主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陈情表》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学生能领悟《陈情表》所传达的主旨。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陈情表》产生的文化背景。
《陈情表》教案精品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陈情表》的文言文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陈情表》的文辞特色和表达技巧;(3)能够领会并运用《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陈情表》;(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模仿、创作,提升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密的忠诚和担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理解忠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1. 《陈情表》的文言文内容;2. 《陈情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 忠孝文化在《陈情表》中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1. 《陈情表》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2. 对《陈情表》中文辞特色和表达技巧的鉴赏;3. 忠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扬。
1. 讲授法:讲解《陈情表》的文言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仿创作,提升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陈情表》的背景和作者李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陈情表》,理解文意,标记疑难词句;3.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标记的疑难词句进行讲解,讲解《陈情表》的文言文内容;4.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情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后续章节待补充。
六、课后作业1. 熟读《陈情表》,巩固文言文基础知识;2. 分析并总结《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七、课程拓展1. 推荐阅读其他古代忠孝文学作品,如《出师表》、《祭十二郎文》等;2. 组织一次课堂分享,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提高文学素养;3. 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忠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扬。
《陈情表》教案精品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情表》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3)了解《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陈情表》的篇章结构;(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孝顺父母、忠诚国家的品质;(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不畏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陈情表》;(2)理解《陈情表》的篇章结构及表达技巧;(3)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含义。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2)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3)对《陈情表》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陈情表》的作者、历史背景及作品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陈情表》,感受作品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巩固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陈情表》的篇章结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分析:(1)对《陈情表》的篇章结构进行讲解;(2)讲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3)分析《陈情表》的表达技巧及艺术特色。
5. 实践演练:(1)让学生进行文言文断句练习;(2)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文中情感。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陈情表》的重点字词和篇章结构。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陈情表》;2. 完成《陈情表》重点字词的练习;3. 结合课文,分析《陈情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重点和难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弄清陈情的层次和“辞不就职”的原因是重点。
对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2、探究法。
理清结构,把握文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引用导入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
朗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初读感受。
(考查学情,调整教学对策)学生读后或听后感略。
讨论各段感情基调小结如下(确保读出感情):【板书】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板书强调重点读音。
(确保读准字音)险衅(xìn) 闵(mǐn)凶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应(yìng)门茕茕(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陨(yǔn)首逋(bū)慢伏渥(wò)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拔擢(zhuó)气息奄奄(yǎn)(yǎn) 盘桓(huán) 更(gēng)相为命三、再读整体把握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教师巡回辅导并通过提问检查落实预习情况。
(要求积累的文言词句,老师帮助学生在书中标示出来)险衅陨首东宫伏惟伏渥区区②古今异义同形词成立告诉区区不行沐浴无主上报辛苦③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④单音文言实词夙鲜息吊婴逮拜寻除矜听闻⑤通假字闵,悯蓐,褥有(同)又⑥重点文言虚词见(慈父见背)更(更相为命)于(介词,“胜过”、“比”之意)以(介词,“凭”)⑦句式判断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陈情表》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分析并掌握《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解读并归纳《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陈情表》进行深入解读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理解并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2 教学难点解读《陈情表》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子。
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对《陈情表》进行深入的评价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入《陈情表》的背景和作者李密的简介。
激发学生对《陈情表》的兴趣,引发思考。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陈情表》,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引导学生关注《陈情表》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评估学生对《陈情表》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4.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陈情表》的读后感。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对《陈情表》的理解深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出师表》。
引导学生比较和分析不同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陈情表》中的情景。
增强学生对《陈情表》的理解和体验。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授课方式采用讲授法、问答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6.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陈情表》公开课教案《陈情表》公开课教案1本教案将通过《陈情表》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于古人“至孝”行为的理解,唤醒他们对亲情的珍惜。
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情节,检查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
2.通过阅读对祖孙之情的描写,具体体会“孝”这一中华美德。
3.引导学生赏析李密说情的艺术以及至真至诚的说情语言。
教学流程(3课时):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声激情充满真情的课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引进我们设置的情境里,于是我在课前选择了满文军的一首《懂你》,把整个课堂引入深情的氛围,然后导入:读《出师表》不泪下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泪下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泪下者,必不友。
今天,让我们走进李密的陈情表,去体会一个孝子面对恩重如山的祖母和皇帝诏命时无奈的述说吧!二、涵咏功夫兴味长,以读诉情阅读能体味文本思想的多姿多彩,深化作品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
语言形象是任何影视表演永远取代不了的东西,所以,品读语言,感受形象是教学的必备环节。
我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有层次梯度地三读了,即:第一读,读正确音;第二读,读准字词轻重;第三读,把握感情。
所以,上课时,我让学生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朗读时,他们已经把李密的感情处理得十分到位了。
三、润物无声潜人心,细节析情(课堂实录片段)在分析文本时,好的问题设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采用的创设情境法,不单停留在对课本的文字的解说上,更注重调动学生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构筑画面,我设置的问题如下:幻灯显示1:从第一段中,有几个数字,“六月、四岁、九岁”,这几个时期李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故?你能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李密的童年遭遇吗?生:李密6个月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四岁母亲也嫁人了,九岁还不会走路,他的童年非常悲苦。
师引导:一般小孩子13个月就会走路了,为什么李密九岁还不会走路?生:他营养不够,缺钙。
生:他没人带,也没人教他走路。
师引导: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哪里会看到类似的小孩?生:步行街,那些衣服破烂、全身肮脏、到处讨饭的小孩。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师活动:简要介绍《陈情表》的背景和作者李密。
1.2 学生活动:听讲并提问关于《陈情表》的相关问题。
1.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陈情表》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章节二:文本分析2.1 教师活动:对《陈情表》进行逐句翻译和解析,讲解重点字词和句式。
2.2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学习并主动记录重点内容。
2.3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陈情表》的字词句式,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
章节三:情感态度分析3.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中的情感态度,讲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3.2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并体会《陈情表》中的情感态度。
3.3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感受《陈情表》中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章节四:应用拓展4.1 教师活动:提出与《陈情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2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3 教学目标: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加深对《陈情表》的理解。
章节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师活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2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总结并整理学习笔记。
5.3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陈情表》的学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章节六:文本深入分析6.1 教师活动:针对《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进行深入分析,如对比、排比等。
6.2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和欣赏《陈情表》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色。
6.3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陈情表》的文学魅力。
章节七:对比分析7.1 教师活动:提供与其他文学作品对比《陈情表》的案例,分析其异同。
7.2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7.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文学作品的能力。
章节八:课堂互动8.1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模拟《陈情表》中的情景。
《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充分诵读课文,为背诵课文打基础。
2、体会文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至爱亲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诗意美。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深情,认识感恩。
2、理解作者层层深入的说理技巧。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地学习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何谓陈情?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衷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那么,《陈情表》是谁在陈情?为何陈情?陈述的又是什么情呢?三、为何陈情?通过介绍背景,引出本文所陈之情:孝情、忠情、苦情(板书)四、如何陈情?(一)诵读课文1、师范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自由诵读。
(思考本文的行文思路。
)(二)文本解读1、师生讨论本文的行文思路。
第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境遇第二段:续写进退两难的处境第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第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2、讲解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2)重点字词梳理以:因为。
夙:早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夺:改变。
不行:不能走路。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至于:古义,达到某种程度;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开始成立;理论意见有根有据,站得住。
鲜:本是“少”的意思,在这里指“没有”。
祚:福分。
吊:安慰。
婴:被……缠着。
蓐:通“褥”,垫子。
(3)分析第一段①在这一段的开始,李密说,臣以险衅,夙遭悯凶。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起什么作用?明确: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起总摄作用,统领文章第一段。
②那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同学们看一看,李密遭遇的第一个不幸是什么?明确: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这第一个不幸我们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一下,应该怎么说比较好?明确:父母早失或失父失母或父死母嫁。
③李密遭遇的第二个不幸是什么?明确: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这个不幸,用四个字概括一下,怎么概括比较好?明确:孤苦多病。
④李密遭遇的第三个不幸是什么?明确: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的第三个不幸可以概括为?明确:内外无人。
⑤李密的第四个不幸是什么?大家一起读出来。
明确: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这个不幸可以概括为?明确:刘婴疾病。
⑥从上面的四个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
祖孙二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明确:相依为命。
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
大家一起读出来,看看是哪些句子。
明确: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况,目的是什么?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
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呢?请大家预习课文第二、三两段,我们下节课再讲。
第二课时一、导语上节课我们讲到了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对他步步逼迫。
我们一起来看看朝廷是如何步步紧逼的?二、文本解读1、集体诵读第二段。
2、重点字词积累梳理。
3、讲解第二段(1)在第二段中,李密陈述了朝廷催促自己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有什么举动?明确: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结果是什么?明确: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我们知道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在汉代采用的是选举制度。
选举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朝廷或地方官员看中了谁,直接提拔,这叫“选”;一个是地方官员看中了人才直接向朝廷举荐,这叫“举”。
汉代的选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和后来投票决定人选的选举方式不一样。
这里的“孝廉”指孝顺而品行正直,这里的秀才指的是优秀人才,和科举制度时期的秀才也不一样。
孝廉和秀才,是当时选举的人才的等级。
地方官向晋武帝举荐李密,是对李密的器重,而李密因为祖母无人供养,而怎么样?明确:辞不赴命。
我们再把第一个阶段完整地读一下,声音洪亮一些。
(2)朝廷催逼李密的第二个阶段是皇帝亲自出马了。
原文是怎么说的?明确: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结果呢?明确: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3)皇帝亲自出马也没能让李密出仕,这让朝廷上下大为不满,他们不死心,对李密不依不饶,催逼更加变本加厉。
这是第三个阶段,我们一起大声读一下。
明确: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大家注意,这几句话中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中央到地方,分别是:明确:诏书、郡县、州司。
这里作者明显地借用了汉赋中铺陈的写法。
铺陈类似于后来的排比,但二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铺陈是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陈述和描写,让事物的特征更加明显,内涵更加丰富。
我们明显地能从这几句感受到李密被逼迫时的紧张气氛。
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李密的处境怎么样呢?明确: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这里,李密陈述了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委婉而坚决地表明了自己无法出仕的现状。
本段中朝廷分三个阶段催逼李密,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急迫,而李密三次拒绝了朝廷的重用,一次比一次痛苦。
板书:朝廷步步紧逼三次拒绝4、讲解第三段(1)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假想,假如李密仅仅是写了上面的两段文字,会给晋武帝留下什么印象?明确:李密以家事为重,轻慢皇权。
回答的非常好。
假如仅仅是前面的两段,会给晋武帝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不仅不能得到宽恕,甚至还要引来杀身之祸。
而李密在写了这篇奏章以后不仅仅得到了晋武帝的理解,还获得了丰厚的奖赏: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我们看看李密是如何打动晋武帝的。
首先,李密说了晋朝的治国之策,治国之策是什么呢?明确:以孝治天下(2)有关以孝治天下的事,李密是怎么说的?明确: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晋武帝真是皇恩浩荡啊。
那些旧朝的臣子,都受到了礼遇,得到了朝廷的怜悯抚育。
我李密孤苦尤甚,更应该受到特别的恩惠。
李密尽孝心,顺应当时的潮流,符合晋国的国策,虽是个人私事,却也是以自己的行动忠实地实践着晋国的国策。
这本身就是忠于晋武帝的表现。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误解,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相当重要的一点,自己不出仕做官,不是因为要保守名节,而是确实有难言之隐。
李密是怎么表白的呢?明确: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再读一遍。
(3)李密不是一个不识数的人,他对晋武帝的器重充满感激。
这在第二段中也有表露,是那些句子。
学生回答: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除了这一句,还有很多的词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如:“沐浴清化”中的沐浴,“寻蒙国恩中”的“蒙”和“恩”。
这样的感激,化解了晋武帝心中的怨气,让晋武帝龙颜舒展。
在此基础上,李密进一步强调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现状,进一步打动了晋武帝那颗冰冷的心。
大家读一下,李密是如何说的?明确: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一部分中,李密陈述两层意思,一是对晋武帝的忠,一个是对祖母不能不尽的孝,而忠以孝为载体,忠具体实践于孝。
此情此景,苍天可鉴,人神共知。
板书:忠孝两难抉择两种情感我们可以想想,晋武帝如果有胡子的话,读到这里一定会捋着他的胡子频频点头。
行文至此,可以说李密已经能打动晋武帝了。
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是什么请求呢?这个问题请大家课下思考,下节课我们再讲。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文本分析1、讲解第4段(1)上节课我们讲到了第三段最后李密已经能打动晋武帝了。
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是什么请求呢?明确: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样的意思,文中还有表述,大家找出来,读一下:明确: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2)在提出这样的请求之前,李密说了一句很合情合理的话。
李密是怎么说的呢?明确: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3)在提出了这样的请求之后,李密再一次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明确: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板书:请求终养刘氏一个请求2、小结李密行文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话说透了。
文章也就戛然而止。
我们分析课文,会发现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自己的四种不幸,在第二段写出了朝廷催逼的三个阶段,在第三段表达了自己的两种情感,在第四段提出了一个请求。
同学们可以尝试着用这样的提示来背诵一下课文。
三、探究讨论就忠和孝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1:我觉得虽说“忠孝不能两全”,我觉得应先尽孝,后尽忠。
理由是,一,就像李密说的,“尽忠之日长,尽孝之日短”,人的生命是父母给的,百善孝为先,做人首先要尽孝道,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况且父母年长于我们,我们尽孝之日必然短,而至于尽忠,时日相对来说很长,二,尽忠就是为百姓做事,帮助当权者治理天下,或者进而言之,必要时就是上战场,而尽孝就是在身边照顾父母和其他长辈,从而不能尽忠,不能去战场。
如果真是这样,就没有人去参战,试想,战争还会发生吗?就算会发生,参战的人数会大大减少,而伤亡损失也会大大减少。
所以,我认为应先尽孝后进忠。
学生2:自古以来,为人臣子,精忠报国,作为儿女,竭守孝道,都是为人们所倡导的传统美德。
晋朝以孝治天下,试想,一个对父母,长辈一点孝心都没有的人,又怎能谈及对国家的忠诚。
然而古语又有云:“忠孝两难全。
”当你涉足朝野,一身政务,必然会顾及不到家人,则此时应当舍小家,顾大家。
我还是觉得应从大局出发,以国家利益为重。
但也还是要心系家人,这也是人之常情。
自古以来,忠孝的问题就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也是中国人所向往的一种为人处事必须解决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如何对待忠孝的问题,实际上体现了一个人做人标准和做人原则。
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进一步感悟一下有关孝这个话题。
四、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
2、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
五、板书设计:陈情表李密孝情祖孙相依为命四种不幸忠情朝廷步步紧逼三次拒绝苦情忠孝两难抉择两种情感请求终养刘氏一个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