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农场市场调查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也没有像样的道路,农业机器无法进入,从耕种到收获,都要凭借自己的双手。“村民的地都不愿意种。”他说。
刘举林Hale Waihona Puke Baidu村民签了三十年的合同,一亩地一年需要付200元租金,每三年付一次,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每三年的租金要超过100万元。
土地依然荒芜,也只能荒芜,因为浅薄的土层太过贫瘠,“山上最薄的土壤厚度只有十几厘米”,这是刘举林遭遇的第一个难题。
3月15日上午,刘举林带着包括土地租赁合同在内的相关资料,来到程郭镇工商所提出注册家庭农场的想法,但工商所从来没有办理过这样的手续,“工商所的领导还请示了上级,得到的答复是‘可以办’。”
当天下午,他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农场的注册资金1500万元,这是他做矿山生意攒下来的。
但直至拿到营业执照,刘举林租赁的1440亩土地仍然在荒废着,只有水库里会放些鱼苗,尽管他拥有这些场地的使用权已有三年。
他不知道这些土地适合用来做些什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土地变得肥沃,这需要翻新土地和填土。
有时候,刘举林会站在荒地上,指点着他未来的农场,“别看现在只有一片荒山,几年后,这些土地上就会成为有机果蔬的生产基地。”
他打算在这片土地上种植六到八种果树,种类不算多,但规模已不小,有机种植是他预想的目标,“蔬菜、水果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而且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和农产品的质量。”然后就是修路,路旁再种上风景树,水库和土地外围种上2万棵黑松。
“而这些政策、标准的制定,应该考虑的其实只有四个字:以农为本。”他说。
家庭农场的回变与革新
在山东烟台,刘举林是第一个拿到营业执照的“农场主”,他在3月中旬申请创办了自己的家庭农唱—莱州市曙光家庭农常
尽管已经租到了1440亩土地和420亩水库,但家庭农场具体需要怎么规划和经营,他的心里也没底。
申办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并不复杂,但前提是必须已经租到了土地,且有足够有力的经营场所证明——土地租赁合同。
可以预见的是,这一纸经营许可证,将为刘举林带来不少实惠,“有了这个营业执照,不但我经营农场的合法地位得到了确认,我还可以刻自己家庭农场的公章,在贷款、保险、签合同订单、注册商标等方面都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他说。
尽管具体的优惠政策还没下来,但他已经得到地方政府的承诺,“他们都说了,有需要的地方,政府会给予支持。”工商部门近年来也出台了不少扶持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发展的措施,在家庭农场这个问题上基本都能派上用常
当下,一直在“静悄悄”发展的家庭农场被推向前台。但诸多的问题也开始显山露水。有专家指出,农村劳动力需要“内输出”,以解决农场转型后的劳务缺失问题。
而更需要解决的则是补贴政策。按现有政策,农户没有承包的土地,就是三补承包土地,而非补贴流转的土地。有分析认为,“要解决补贴的政策,就是把补贴到土地上的钱,真正用到发展粮食生产、开展家庭农场经营的农户身上。”
中国家庭农场市场调查报告
家庭农场
如今的家庭农场,其意义更在于一种“新”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耕种模式。在欧美国家对家庭农场的定义中,这是一种农民家庭租赁、承包或者经营自有土地的农业经营形式。在美国,家庭农尝农场主制度已经沿用百年,在一些产量大洲,中等规模,并有百年以上的家族农场比比皆是。
更简单来说,它类似于中国农村“养殖大户”的2.0版本。
事实上,家庭农场的革新也更加向企业化发展。家庭农场与以往种粮 大户不同,前者经过工商注册、有法人代表,其运作更加企业化;而后者的单一化生产很容易造成动力不足。
典型的例子有据可循。在浙江海盐县,农经局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目前,全县共有家庭农场71家,经营面积近1.3万亩。2011年,经营总收入1530万元,人均收入4.7万元,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倍,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大片农户的就业和发展。
这是他的初步构想,规划局的规划方案做出来之前,他不会“轻举妄动”,他说,“没有整体的计划,我不会盲目去做。”
当然,他也已经意识到,在未来五年之内,农场不可能为他带来多大收益,“等果树苗长成结果,也需要三五年时间。”他说,他只能把做矿山生意挣来的钱,不断投入到农场里。
一切都需要等规划方案出来,这是烟台第一家家庭农场,没人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也没有具体的指导政策,这是一个空白区。
此外,大规模推广的家庭农场是否还能适应已经推行三十年的土地承包制,在一个民间兴起、政府支持的新模式下,循序渐进的过程则显得尤为重要。
密云一位从2005年就开始涉及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单世林告诉记者:“政府在鼓励家庭农场的建立,但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制定标准,比如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
2010年,刘举林就将420亩的水库承包下来,“那时候水库都干了,里面没一点水,荒废挺可惜的。”他说,“我租下来以后,第一年,水库就有水了,总感觉冥冥之中需要我去做点什么。”
次年,他又开始大面积承包荒山和耕地。村里的耕地按照土壤的肥沃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他租的这片耕地,就是最贫瘠的四等土地,这里不适合大面积种植粮食,因为得不到好的收成,“在肥沃的土地上,假如种植一种农作物能有2000斤的收成,换到这片土地,最多也只能收到三五百斤,除去成本,辛苦钱都不够。”
在农业部的统计数据中,截至2012年底,全国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
“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提出,是有诸多原因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对记者分析,“旨在对农业发展进行新的探索,因为中央已经看到家庭农场在现代化农村建设中的活跃性,另外一点,家庭农场更能吸引漂泊在外的年轻农村劳动力回归。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上,人力已经出现严重的老龄化。”
国内专家给出的定义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事实上,家庭农场在国内的发展也不仅限于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紧邻北京密云的周末农场,20~200亩之间的家庭农场具备现代化的生产条件,其农产品多有以经营者名字命名的自有品牌,并且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而在本世纪初,上海松江、吉林延边、浙江宁波等地,已经开始对家庭农场进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