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向细目表(作业)

双向细目表(作业)

双向细目表(作业)
双向细目表(作业)

双向细目表

高中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介绍及填写要求(讲稿)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介绍及填写要求 一、试卷的编制程序 试卷的编制程序主要分为:确定考试目标、制定命题细目表、编选试题、组配成卷、试卷难度猜测、试答全部试题、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七个步骤。 考试目标包括考试内容、考查目的和各种量化指标(例如,试卷难度比例、考试时间、分值分配等)。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把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编选试题要依据命题原则,紧扣命题内容,围绕命题双向细目表,严格选择材料,进行编选试题。同时要在编制试题过程中同步写出每一道试题的答案,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编选试题还应留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题目内容、考试水平、试题难度应符合细目表;②、题目叙述简练、清楚、内容正确无误,符合科学性;③、编选试题的数量要比最后确定的试题数量多一些,以备筛选。 组配试卷试题拟好或选取好后要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的顺序排列,每大题又按先易后难的顺序编排,形成梯度,组配成卷,并编拟好指导语。 猜测难度组卷完成后,根据前面猜测的试题的难度,估算学生各题的得分,从而估得全卷得分,由此估算全卷难度。再结合考试目的,适当调整若干试题的难度、试题类型、试卷结构,使全卷试题的难度系数达到与考试目的的难度系数相符。 试答试题命题结束后,命题教师必须对试题进行试答,并记录答题时间。一般情况下,用于实际考试的时间,为命题教师试答时间的三倍。根据试答试题的情况和答题的实际时间,对试题内容做最后一次调整。 制定标准答案及评分细则参考答案应具体明确,正确无误,各层次的分值要标明。试题赋分根据试题难度和答题时间进行分配,试题难度较大,需花较长时间解答的,分值应大些。 二、如何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

双向细目表模板

期末试题双向细目表

期中试题双向细目表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布置学生搜整信息资料,做好课前后指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好的印象。即教书又育人,除对自已严格要求外,还利用一切合适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班上学生的思想觉悟,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同时热爱家乡。同一切不良的现象作斗争。本学期,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三人行,必有我行焉。我注意平时和其他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教学方面的好的经验、方法,学习管理学生方面的好的办法,本学期取他人之长对我的帮助不小。 3、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现在是新课程实验阶段,无论知识、教学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平时注意钻研教材、认真阅读课程标准,经常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在符合课标教学的同时,给学生适当充电并且相应有所减负。 四、成绩和不足 1.本学期使大多数学生对思品很感兴趣,平时考试思品成绩考得还好。 2.不足:①及时反思总结做得不够;②教学过程优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今后努力方向 1、加紧学习课标,贯彻课标,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后进生的转化。 3、开动脑筋,吃透教材,努力更好的教育管理学生。 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3年7月18日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编者按:在备受广大老师关注的课程改革教学中,考试作为教学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发挥积极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导向作用。而且让我们从学生的考试中获得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等许多相关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就要进行命题研究,做好试卷的命制与质量分析,才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才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命制一份合格的试卷呢?制定双向细目表能够减少我们命题的盲目性,就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做如下说明。希望对老师们今后命题能够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浅谈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二)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三)、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卷的优点: ⑴.避免在命制试卷中出现内容覆盖面不到位的问题(想要考查的内容丢不了)。 ⑵.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此现象极容易发生)。 ⑶.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此点就教师而言,引领复习更能有针对性和侧重面)。 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依据,建立了考核的标准,体现了考试的目的。它的突出特点在于: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二、如何制定双向细目表 在认真阅读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考试目的和学科《课 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命题及制卷的具体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测 试内容(知识、能力)、题量、题型、时限、不同知识点所考查的学习水平以及所占的比例等 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用命题双向细目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命题双向细目表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 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的分布范围、难易程度、重点、难点,要全面反映考试 内容,保证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对试题的数量以及难度比例的确定要适当,既要考虑大 部分学生考试成绩达标,又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成绩能拉开距离. 附: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如何使用《双向细目表》命制试题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 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 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这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Ioom)目标分类划分的,是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每前一目标都是后面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1)知识(识记):是对知识的回忆。其中包括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方面的回忆。 (2)领会(理解):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它与完全理解并不是同意词,与完全掌握信息也不是一回事。领会是指对交流内容中所含的文字信息的理解。 (3)运用: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对抽象概念的使用。这些抽象概念可能是一般的观念、程序的规则、概括化的方法,也可能是专门性的原理、观念和理论。

(4)分析:是将交流的内容分解成几个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分清一个事物中各要素或各部分的层次关系。 (5)综合:是将所分解的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是对各个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加工的过程和进行排列组合以构成一个比较清楚的模式或结构的过程。 (6)评价: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对材料和方法的价值所作出的判断。也就是说,对材料和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所作出的定量或定性的判断。 双向细目表的突出特点在于: 保证了考题对要考查的内容有较宽的覆盖面;使考试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命题双向细目表不宜随意更改,只能随考试大纲的修订而修改。 制定了试题(卷)的质量标准。本人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命题的目的性命题前教师要确定好考试(考查)的目的、意图。 2、根据考核、考查的目的要求确定试题的难易度、梯度。一般 的难易梯度为1:4:5。 3、认真分析教材,理清知识脉络,确定命题的重点和难点 4、拟定试题的框架,题型的设置及每个试题的题量。 5、确定每个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情况。 6、根据命题的预设结合课本知识选配试题。

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时您知道如何使用命题双向细目表吗? 正规考试命题,必须先制作双向细目表。我参加过中考命题培训及实践,对制作双向细目表深有体会,通过一张试卷要体现内容太多太多,毕业、选拔、教学导向,要完成相关的技术指标:难度、效度、信度、区分度,只有通过双向细目表来规划、约束才能避免命题者的主观倾向,保证试题的质量。 看起来,双(多)向细目表离一线教师很远,它是命题组需要考虑的事,再具体一些是命题责任人需要考虑的事。教师平时出卷时,几乎也没有人会去做一个细目表后再命题。但深入的思考一下,命题细目标离我们又很近。说“近”的原因之一是:用细目表的规划下命出的试卷来考察我们的学生,检测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果我们能了解命题细目表的制作过程,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的放矢。其二,虽说我们出卷不做细目表,但是老师在出题的时候总有计划的,想考些什么?怎么考?考出什么水平?出卷人脑子中总有个形,所以出来的卷子才不会出格,只是没有正规出题那么细,那么严格。 研究中考细目表,是聪明的教师必做的一件事。一位首次参加中考命题的教师说:“以后我可知道怎么教学啦”。考题就是教学导向,可是能参加中考命题的人太少,那么研究出题细目表,领会命题人意图就尤为重要了。 什么是双(多)向细目表?简单来说,双向细目表是测验的计划书、蓝图和命题的依据。它是以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为两个轴,分别说明各项测评目标。建立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命题者理清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以确保测验能反映考察的内容,并能够真正评量到预期之学习结果。 在新课程命题,会根据要求制作多项细目表。命题者应该明确检测的目的,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期望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什么? 如何监测这些教学效果?怎样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期望学生学习成果是知识?理解?应用?思维能力?操作技能?还是态度? 中考命题要执

小学科学下册三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

小学科学下册三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小学科学三年级知识双向细目表,下,,新课程, 单元知识水平分值及新课程内容标准课题内容能力题号知道认识 理解分值 50分第一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第1课植物性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各单元的生长都要经历“种生命的开始不相同。 植物子萌发”“幼苗生长”2、种子有自己的特殊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的生“营养生长”“开花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长变结果”这样的生命周第2课种植我学习掌握播种的技能。化期。同时伴随着生长们的植物 过程~指导学生研究第3课我们先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 二、1 1 植物主要器官---看到了根课 2、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茎、叶的功能~凤仙花 3、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初步认识植物都有在土壤。 其维持生存的结构、第4课种子变1、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 ? 一、1 4 8分结构与功能是紧密成了幼苗三、1 1 联系在一起的。 2、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植物接受更多的阳 光。 第5课茎越长1、植物的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 越高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2、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 用。 第6课开花1、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

了~结果了程~花调谢后结果。 2、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 子。 第7课我们的1、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大丰收 2、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长出根、茎、叶花、 ? 一、3 2 果实、种子等器官。 3、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 和温度。 第二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第1课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单元的过程~了解蚕的一蚕卵里孵出2、蚕卵里孕育生命~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条件下~动物生经历出生、生长发的新生命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的生育、繁殖、死亡的生第2蚕的生长1、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命的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变化课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周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2、蚕的生长环境与条件密切相关。的动物的生命过程 第3课蚕变了1、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中~以及从人体特点 新模样 2、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的观察~认识动物和 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人的生命周期。 第4课蛹变成1、蚕蛹经过10-15天可以变成蚕蛾。 了什么 6分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为雌蛾和雄蛾。 第5课蚕的生1、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不同? ? 一、2 4 命周期形态的变化。

最新英语试题双向细目表模板(范例)

精品文档 范例:英语试题双向细目表模板 题型 题号 分值 考查内容 知识点 难易度 预计难度 原题出处 课标要求 听 力 部 分 1-5 5分 听对话选图片 记录信息 五题易 0.8 仁爱教学资源 (命题组成员根据样题要求进行选取素材编制) 根据语调和重音提取信息;听懂正常语速对话和短文,并做出反应;语段记录简单信息。 (课标五级) 6-10 5分 听对话选择正确答语 记录信息 五题易 0.79 11-15 5分 听对话选答案 情景交际 14难 0.75 16-20 5分 听短文,填空。 整理信息 17易;18.20难 0.73 21-25 5分 听短文选答案 整理信息 24.25难 0.70 补 全 对 话 51 5分 情景交际 语言的交际运用 易 0.78 教学资源盘 从口头到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 (课标四级) 52 53 54 55 单 项 选 择 1 1分 固定搭配 Hold on 易 0.79 教学资源盘 了解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常用表意的表达形式;常规的语法、句法的综合运用。 (课标五级) 2 1分 特殊句型 It ’s +形+for sb.to do sth. 中 0.7 3 教学资源盘 3 1分 形容词 large 中 0.73 练习册 4 1分 分数 two fifths 易 0.9 教学资源盘 5 1分 固定搭配 Stop from doing sth. 易 0.71 教学资源盘 6 1分 情景交际 Thank you 易 0.8 师说中考 7 1分 系动词 sound 易 0.76 师说中考 8 1分 一般现在时客观真理 move 易 0.77 仁爱练习册 9 1分 被动语态 be forced to 难 0.66 英语辅导报 10 1分 现在进行时表将来 Leave for 中 0.72 师说中考 11 1分 特殊疑问句 How much 易 0.67 英语辅导报 12 1分 介词 on 易 0.68 教学资源盘 13 1分 复合不定代词 Something 中 0.66 英语辅导报 14 1分 倒装句 So +主+be 难 0.65 英语辅导报 15 1分 主谓一致 There be 句型 中 0.76 据资料改编 16 1分 形容词 bigger 易 0.8

双向细目表

一.双向细目表的作用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它是 命题的依据,是核检内容效度的依据,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 如果我们的检测内容和要求与教学脱节,随意用一份试卷进行测试的话,测试结果就不能准确反馈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就有可能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变测试命题的随意性,就要求教师用“双向细目表”规范各科测试。各科各备课组在测试前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详细列出每次测试所要检测的知识点,然后根据“双向细目表”中所列的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及考试区分度的要求进行命题。 二.双向细目表的构成 一般地,表的纵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既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因此,这种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三、考察目标的不同层次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关于教学认知目标(见附件1)分为六个层次,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这六个层次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关系。一般按照这六个层次来确定各科内容所要达成的考察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按照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区分或者直接简化为A、B、C三个等级。例如数学新课标中以"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 四、具体实施方法 1.确定检测内容。 进行测试前,备课组全体教师根据测试的范围和教学目标,共同商定检测内容。测试可分为形成性测试、终结性测试、水平测试、选拔测试等类型。 2.填写“双向细目表”。 根据教学要求将检测内容编排入具体的题型内。教学大纲里对各类知识都有明确的要求,每年的中考也有考试要求的说明。编排时应根据该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将其安排到适合的题型。填好“双向细目表”

(参考)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2012-06-21 12:26:57|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双向细目表【网络整理】 双向细目表 2011-12-26 06:04:09| 分类:教育驿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简单来说,双向细目表是测验编制的计划书、蓝图和命题的依据。它是以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为两个轴,分别说明各项测评目标。建立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命题者理清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以确保测验能反映考察的内容,并能够真正评量到预期之学习结果。 新课程命题,根据要求制作多项细目表(包括题型、题号、分值、内容标准、科学探究、能力要求、预估难度、题目来源等)。 二、试题形成的理论上的要求与过程: 制定细目表——审阅与答辩——提出修正意见、修改细目表——首命题——调整——形成试题。 由此可以看出,细目表是命制试题的计划书,决定了整套试题能否实现预期目标。 三、命题细目表与教学的关系: 看起来,双(多)向细目表离我们一线教师很远,它是命题组的需要考虑的事,再具体一些是命题责任人需要考虑的事。平时出卷时,几乎也没有老师会去做一个细目表后再命题。 再深入的思考一下,命题细目标离我们又很近。说“近”的原因之一是:要用在细目表的规划下制作出的试卷来考察我们的学生,检测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果我们能了解命题细目表的制作过程,那我们的教学就会更有的放矢。其二,虽说我们出卷不做细目表,但是老师在出题的时候总有计划的,想考些什么?练些什么?怎么考(练)?总不会将数学卷子出上作文,高中单元测试考初中的内容,

或者是将没学的内容放到单元测试卷中。出卷人脑子中总有个形,所以出来的卷子才不会出格;只是没有正规出题那么细,那么严格。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 一、试卷编制的具体步骤 1、进行总体构思,确定试卷的目标要求 明确考试的目的(为什么考)和性质:是期前预备性(摸底、预测、分组)的,或者是期中形成性(诊断、激励)的,还是期末总结性(评定)的; 根据考试目的确定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合格标准)。 2、拟订命题计划,设计多项细目表 命题计划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编制试题的原则和要求,说明试题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二是规定试卷中试题的分布,即具体考试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和所占比例。 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考试目的、性质与要求,设计好试卷多项细目表,这是试卷编制的依据。 3、选择题型,实施编制 4、编选和审查试题,组编试卷 5、检查、修改、试做、复核、调整、编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二、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一)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它使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目前在“学习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 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 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另外,由于实际上不同考查点的重要性与难度不同,在所占分数上它们应当占有不同的比例;由于不同题型的解答难度不同,通常按不同题型给出不同的权重。这样通过各题型中每个得分点原有的分数值乘以各考查项目中得分的数目,就可以使不同考查得分达到需要的比例。如,选择题的权重取0.5,设每一道选择题只含有一个得分点,根据上面已定出的得分点的分数值,每个2分,则每一道选择题的实际分数为2分×1(得分点)×0.5(权重)=1分。 权重也叫权数,或加权。是表示每一个知识点在全部测量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权重的总和为100。在命题时,权重的分配一般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对每章指定的要求,权衡每章应占的比重。小的章节可以少占一些,重点内容可以多占一些,各章的权重分配完毕之后,再具体分配学习水平的权重。 一般双向细目表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是要考查的能力,或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这是按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目标分类划分的,是

高考数学双向细目表模板

高考数学双向细目表模板 江西高考数学自主命题知识双向细目表(理工农医类) 备考试内容能力层次高考要求 05年 06年 07年 08年注 有关集合的概念和理解意义 集合与集合运算有关术语和符号,1 1 6 2 掌握能正确地表示出一 些简单的-集合 逻辑联结词"或". " 逻辑联结词与四且" "非"的含义;理解种命题四种命题及其相互 关系 充分条件与必要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条件 映射与函数理解有关概念函数的定义17(1) 17(1) 3,12 域?解析式?值掌握有关概念 域 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单调性的方法 能利用函数的奇13 偶性与图象的对函数的奇偶性掌握称性的关系描述 函数图象 反函数的概念及 了解互为反函数图象 间的关系反函数 会求一些简单函 14 13 理解数的反函数 解决有关数学问 6 二次函数掌握题

指数函数与对数10 指数函数与对掌握函数的概念图象数函数和性质 函数的图象理解有关概念 12 利用函数知识应用函数知识解掌握解应用题决实际难度问题 函数的综合问综合运用函数知 22 掌握题识解决数学问题 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概念数列的概念 Sa掌握由求的公式 nn when the Terminal level when installed on the line number (Word) should be arranged from top to bottom. 6.4.4 cable core must be completely loose and straight, but not damage the insulation and core. Core bundle of the same plate vertically or horizontally arranged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掌握式,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性质解熟练应用题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掌握式,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性质解 21 19 熟练应用题 有关概念及解决实21 22 22 5 数列的综合应用掌握际问题 任意角的正弦、余 弦、正切的定义, 用三角函数线表 三角函数概念示正弦、余弦和正掌握公式切;同角三角函数 的基本关系式;正 弦、余弦的诱导公 式 通过公式的推导, 3 了解它们的内在和差倍公式掌握联系,从而培养逻 辑推理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及双向细目表.doc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及双向细目表 校名: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__木质茎,称为木本植物,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_ 草质__茎,称为草本植物。 2.我们能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方法来观察一棵大树,为了知道大树的粗细,我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植物可以用种子、根、茎、叶繁殖后代。 4.水葫芦和金鱼藻都生在水里,它们都是常见的水生植物 5.植物的共同特点: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_、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__的生命过程。 6.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他们能一代一代生存下来,是因为它们都有繁殖能力。7.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_信息素_,这种物质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8.金鱼是用_ 鳍_游泳,用_ _鳃_来呼吸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树木、小草和我们人类一样具有生命,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2.我们观察大树时可以爬树,观察树叶时可以随意摘树叶。(×) 3.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叶柄上膨大有气囊。(√) 4.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腹部上长三对足。(×) 5.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水中生活。(×) 6.蜗牛的眼睛长在长的一对触角顶上。(√) 7.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冬天枯黄死去,完成了植物的一生。(×) 8.金鱼藻生活在水里,所以它的生长不需要空气。(×) 9.蚂蚁和蝗虫的身体相差很大,也有许多相同点。(√) 10.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它的腹部就是它的足。蜗牛的足叫(A )。 A.腹足 B.软足 C.脚 2.我们在墙角、树下、草丛、菜叶上,常常能够找到蜗牛,还发现蜗牛喜欢吃(B )A..蛋糕B.菜叶C.桔子 3.我们可以用(C)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A.看一看 B.摸一摸 C.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 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C)等几个生长阶段。 A.发芽、开花、结果 B.种子、幼苗、开花、结果 C.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5.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应该(A)。 A.把小动物放回家 B.把小动物踩死 C.最好把小动物养起来 6.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我们可以在池塘、小河里找到(A )。 A.螃蟹 B.蜗牛 C.螃蟹、蜗牛都能找到。 7.和蜗牛属于同一种类的动物是(B) A.蝗虫B.螺蛳C.金鱼 8.蚯蚓和蜗牛都适宜生活在(B) A.水中B.潮湿环境C.干燥环境 9.金鱼不断地喝水,是为了吸收水中的(B)

英语试题双向细目表模板(范例)

范例:英语试题双向细目表模板 题型 题号 分值 考查内容 知识点 难易度 预计难度 原题出处 课标要求 听 力 部 分 1-5 5分 听对话选图片 记录信息 五题易 0.8 仁爱教学资源 (命题组成员根据样题要求进行选取素材编制) 根据语调和重音提取信息;听懂正常语速对话和短文,并做出反应;语段记录简单信息。 (课标五级) 6-10 5分 听对话选择正确答语 记录信息 五题易 0.79 11-15 5分 听对话选答案 情景交际 14难 0.75 16-20 5分 听短文,填空。 整理信息 17易;18.20难 0.73 21-25 5分 听短文选答案 整理信息 24.25难 0.70 补 全 对 话 51 5分 情景交际 语言的交际运用 易 0.78 教学资源盘 从口头到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 (课标四级) 52 53 54 55 单 项 选 择 1 1分 固定搭配 Hold on 易 0.79 教学资源盘 了解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常用表意的表达形式;常规的语法、句法的综合运用。 (课标五级) 2 1分 特殊句型 It ’s +形+for sb.to do sth. 中 0.7 3 教学资源盘 3 1分 形容词 large 中 0.73 练习册 4 1分 分数 two fifths 易 0.9 教学资源盘 5 1分 固定搭配 Stop from doing sth. 易 0.71 教学资源盘 6 1分 情景交际 Thank you 易 0.8 师说中考 7 1分 系动词 sound 易 0.76 师说中考 8 1分 一般现在时客观真理 move 易 0.77 仁爱练习册 9 1分 被动语态 be forced to 难 0.66 英语辅导报 10 1分 现在进行时表将来 Leave for 中 0.72 师说中考 11 1分 特殊疑问句 How much 易 0.67 英语辅导报 12 1分 介词 on 易 0.68 教学资源盘 13 1分 复合不定代词 Something 中 0.66 英语辅导报 14 1分 倒装句 So +主+be 难 0.65 英语辅导报 15 1分 主谓一致 There be 句型 中 0.76 据资料改编 16 1分 形容词 bigger 易 0.8 17 1分 介词 for 易 0.76

考试命题原则及双向细目表

试卷作业命题原则及双向细目表 一、衡量试题(卷)质量的标准。 衡量考试的质量通常有四个重要的指标: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1、效度。考试的效度是指通过考试能够确实测量到的所欲测量内容的程度。 2、信度。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即学生答题情况能反映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程度。 3、难度。试题的难度即试题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过率或得分率来表示。一般来说,试题的难度以适中为宜,试题太难或太易都不会有好的区分度,其信度也会降低。 4、区分度。试题的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被测试者鉴别其能力的程度。 二、教师组编试卷的前提是研究。 教师组编试卷有对知识点分布、能力要求和学生基础的针对性,与套题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和高三复习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试题组编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在组编试题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认真研究: 1、研究课标或考纲。 任何测试都是针对具体的学科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不同知识内容在该科教学中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不同知识内容所应实现的知能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测试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课标或大纲。 2、研究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众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新课程强调对课本的使用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通过研究教材清楚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合理分配题量、分值比重。 3、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才能了解学生,进而清楚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命题时考察点的选择和试卷难度控制提供指导。 对于高三年级的模拟试卷,命题时还要研究社会热点、历年高考试题,预测命题方向。 三、试卷组编程序。 1、命题教师在研究考纲、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制作试题双向细目表。 2、以试题双向细目表为命题框架,进行试题的筛选、组编。 3、命题人进行试卷试答,并对试题作适当调整或修改。 4、完成卷头设计,包括科目、测试名称、答题时间、满分、命题人和审题人。 5、制作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小学数学小学一年级的下册的双向细目表.doc

双向细目 单教学目标 元 知识点教学要求 了理掌应 解解握用 一、 认识平面图形认 识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 √平面图形,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 图形图形的拼组 七巧板 十几减 9 十几减 8 √ 特征。 3.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1. 初步掌握十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二、 20 十几减 7、 6 内 退 十几减 5、 4、 3、位 2 减 有多余条件的的 法 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几或少几 三、 定标准分类计数 分 类 与自选标准分类计 整数 理的能力。 3.. 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 以内退位减法 的算理,掌握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 √ 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4.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初步解答求一个数比 √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培养学生 分析、推理的能力。 1.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 √ 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问题。√ 四、 1.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 数数和数的组成√ 100 或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

以读法与写法 2. 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内 数的顺序 3. 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 数 的 比较大小4. 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数量关 √ 认系。 识 描述数之间的大 5.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灵活数数的方法, √小关系学会剩下的不够一组时怎样处理。 解决问题的策略 6. 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及算理。√ 整十数加一位数 7. 学会能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口算。√ 及相应的减法 摆一摆,想一想8. 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对100 以内数的认 √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置的概念。 认识 1 元及 1 元以 下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及 进率 五、 认识 5 元及 5 元以认 上的人民币 识 人 人民币的兑换 民 币 人民币单位间的 换算 简单的加减运算 简单的解决问题六、整十数加、减整十100数 以 两位数加一位数、内 整十数(不进位)加 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1.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 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 √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初步学会简单的换算。√ 3. 能正确地进行关于元、角、分简单的加减计算及算理。√ 4.通过购物活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常用的主要 √ 单位,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 √ 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2.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掌握两位数 √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 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是检查培养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手段。当前,由于考试命题缺少一套规范化程序,命题的主观顺意性较大。为式试卷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应该加强编拟时间的计划性、科学性。 ___ ■年,中央教课所组织九省市专家、教授和教研人员为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班编拟毕业试卷,命题前分析教学大纲具体教学要求,设计了一份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该表分纵向、横向两列,分别列出考试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行为应达到的水平,既有知识要求,又有能力要求,是一次命题计划性、科学性的尝试。 一般而言,双向细目表包含三个要素:考察内容,如课程标准中规定某个单元知识;考察目标,如课程标准规定的某个知识点的认知要求;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的比例权重。 双向其目标前后经历了三次修正,考试命题结合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确立了7个纬度来考察,包括:测试内容、认知要求、范围、难度、题量、教学引导、价值取向。这样,从认知要求的角度确保了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其中的测试内容、认知要求对应于双向细目表中的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细目表一般在制定时包括两个纬度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 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反 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B.中等C较难D?难度较大 认知度:I识记n理解m简单应用W综合运用 细目表的特点:在常态的教师命题情况下,测验设计细目表所包含的内容(如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题型与题量、难度与价值取向、评分细则)与课程标准(如知识及认知要求、难度与课程的价值观、考察知识的题目数量之间的平衡)达成了深度匹配。细目表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程序:先确定明确测试的目的,进而明确试卷的总体难度,确定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明确测试题目的难度,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或题型,考察每道题隐藏的价值取向,最后再确定测试时间和制定各个题目的评分细则。

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 简介 双向细目表(two-way checklist )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量工具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 双向纟田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 )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具有一致性。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时间以中等学生120分钟能 答完为限。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 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所以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 特点 按照《考试规范》要求,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并应尽量 避免单纯考核记忆水平的题目。 试题的题目类型应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案例分析等。一份试卷中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搭配应合理,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 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题型”下面对应的各列中,应填写各考核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不能简单的划“V”,也不能填写题号和题目个数

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 近日,同事们忙着应对省教科院要求的"双向细目表",我虽没有学科命题任务,但还是对此有些好奇。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双向细目表"。 1?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编制"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所谓"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学习水平"这一维,目前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也有以三维目标形式呈现的如"知识与技能(积累了解理解分析综合应用欣赏评价)、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2.为什么要编制"双向细目表"? 编制"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 书面考试是学习评价中最常用的一种类型。规范的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明确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等这些步骤。 双向细目表对测试内容的命制具有很好的计划作用,它既可以使测题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明确的标准,避免凭经验主观命题,又可以使测题对一门学科的内容有较好的代表性,从而保证测验的有效性。 有了"双向细目表",随意和盲目的命题过程就被科学的有计划的命题过程所代替。

通过查阅"双向细目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前面检测了什么内容。根据计划,也可明确今后还将检测些什么。 3.组织编制"教材多项细目"的意图? (1)促进教考和谐 借鉴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教材多项细目",引导教师进一步研读教材,实现"教""考"融合。 编制按知识要点进行纵向设计和按能力水平进行横向设计的"双向细目表"是书面考试科学命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应成为广大教师梳理教材、研究教学、提高质量的一项基本技能。 "教材多项细目"要在"双向细目"的基础上列出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情感体验点以及每课时教学的重难点。 (2)深入钻研教材 老调重谈,再唱新曲:钻研教材。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众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思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给我们课堂吹来了清新的风。但不少新课堂更关注的是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拓展和利用,而忽略了(脱离、甚至放弃)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课本、教材),表现出许多弊端:不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语文学科本位缺失;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新课程强调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是课本依然是教学的首要凭借--课本课本,教学之本。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学而言,深入钻研教材是永恒的要求。在课改的背景下,更需要唱老调"钻研教材"并结合课标唱出新曲。 (钻研教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研究。这样做,以便全面了解系统教材的内容,掌握来龙去脉,可以明确其中各个部分教材与整体的关系,讲课时可以做到前后呼应,前边可以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