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公路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公路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公路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总结

摘要:基层是保证路面好坏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做好,面层会出现跳车

等各种问题。

关键词: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工艺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我部根据监理组批复的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在主线左侧K0+000~K0+150段进行了宽度7.5m的基层试验段施工。期间主要验证了试验段施工的人员组织、材料控制、设备配置、施工方法、松铺系数及过程检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其各项试验成果均能达到总部和监理验收的相关要求,现就以上验证的各项内容进行以下总结。

2.投入施工的人员

用于施工的主要人员有:技术主管、安全工程师、施工队长、基层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机修队长、机械操作手、汽车驾驶员、修理工、杂工等。

3.材料的来源及质量

材料的来源及试验:级配碎石基层料来自于PK109右侧9km处的碎石场,其相关试验结果均已经得到监理组的批准。

Analyse granulométrique des granulats(P18-560)

集料筛分试验记录

施工

分部Section

2

-2

材料

来源

Proven

ance

pk109

径规格

d/D,mm

0/31.

5

样品编号

No.

d'échantillon

BA-22

-157

使用部位

Destination du matériau

基层

Couche de Base

取样

地点

Lieu

Planc

he D'essai

PK102

试验日期

Date d'essai

14-04-

2013

4.投入施工的设备

本项目用于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有:装载机、摊铺机、单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自卸车、油车、水车、交通车等。详见以下主要机械设备表:

5.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5.1.底基层准备

复检底基层的高程、宽度、纵横坡度、边坡和平整度均符合要求,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摊铺前对底基层顶面进行了洒水预湿。

5.2.测量放样及挂线

在经过验收的底基层顶面按照10米间距放出基层的中桩、边桩,测出每个断面距中桩3m、6m米点处的底基层高程用于计算松铺系数,同步分别在中桩外侧0.75米处、边桩外侧0.75米处放桩标记,作为钢丝绳挂线点。

分别在挂线点(即中桩外侧0.75米处、边桩外侧0.75米处)位置处打上钢钎(即挂线杆)并挂上钢丝,钢丝高程(m)=底基层设计高程+0.2*松铺系数。挂线时必须保证现场实际桩号、挂线点位与挂线高程对应一致,挂线高程调整完毕挂上钢丝绳后,必须对钢丝绳高程进行二次复核。另外挂线必须拉紧,防止摊铺机高程传感器在挂线上挪动时的自重改变挂线高度而影响摊铺的高程和厚度。

5.3.材料的拌合及运输

级配碎石在堆场进行二次拌合,拌合采用装载机或挖掘机进行。级配碎石提前进行充分地洒水闷料,保证闷料时间不少于1天。使用之前提前对材料进行含水量检测,确定基层材料的实际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0~+2%范围之内,若实际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则进行补充洒水并进行拌合。为保证试验段摊铺的连续性,洒水拌合的工作在试验段摊铺前一天进行。通过拌合必须保证材料含水量和级配的均匀性,遇到难以拌合均

匀的离析材料,清除场外。

用于基层材料运输的车辆在开工前进行检查,装料前将货箱清洗干净。装料时各车装料量大致相等(装载机统一装四铲)。

5.4.摊铺

摊铺采用一台9米摊铺机摊铺。摊铺速度控制在1.3~1.8m/min左右为宜,本试验段采用1.3m/min。松铺标高采用两侧挂钢丝的方式进行控制。分段拉线长度控制在70~100m为宜,本试验段为75m,两端用紧线器拉紧固定。

摊铺前在起步位置用不同厚度的木板根据松铺厚度分左、中、右3个点组合垫放,以便保证起步处的松铺厚度。摊铺机行走时,应先传送混合料,再行走摊铺。运输车应距摊铺机料斗10~30cm左右停车。由摊铺机前顶靠住汽车后轮,再起斗卸料。摊铺机行进时,应始终保持同路线方向行驶,摊铺机行走时标尺上自然垂落的左右测平传感器的中心应对准级配碎石左右控制边线,以保证摊铺宽度、厚度准确。摊铺时在摊铺机起步后的5~10米内由专人在摊铺机两侧每隔0.5~1米对松铺顶面高程与挂线高程进行检测,如果不一致,及时对摊铺机两侧高程传感器的调节装置进行相应的调整,直至稳定。稳定后也必须由专人跟踪抽查松铺高程与挂线高程,出现不一致及时调整。

5.5.碾压

压路机应随摊铺跟进,压路机和摊铺机的距离应控制在50m内,避免摊铺后基层表面含水率下降导致碾压后出现起皮现象。碾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和复压由单钢轮压路机进行,终压由胶轮压路机进行。每道碾压轮迹应重合至少1/3轮宽。碾压方案详见下表:

注:碾压一个来回按2遍计。

5.6. 级配碎石基层完工后实行交通限制,禁止急刹车和急转弯,安全标志按照规定布置。

5.7.施工工艺框图

6.

6.1.过程检验分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内部控制主要是分部内部控制、总部驻地组内部控制和总部专业工程师内部控制;外部控制主要指监理控制。其检验控制程序如下:

7.施工总结

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采用“由边线向中线推进、每道轮迹重合1/3轮宽、单钢轮压路机静压一遍(碾

压速度1.5~1.7km/h)、振压六遍(碾压速度2~2.5km/h)、胶轮压路机静压两遍(碾压

速度3.5~4km/h)”的碾压工艺符合操作规范,碾压结果满足技术条款要求,碾压遍数可作为现场施工的控制参数。

2)从附件《松铺系数计算表》表中计算K0+010断面距中桩3m点松铺系数与平均松铺系数的偏差为10.1%,超过5%,剔除这个点后计算K0+000~K0+075段平均松铺系数为1.29;K0+000~K0+075和K0+075~K0+150两段其余各测点的松铺系数与平均值的偏差均小于5%。因K0+000~K0+150段的平均松铺系数为1.28,故试验段得出的控制松铺系数为1.28。(见下表)

3)测量和试验验收均符合合同规范要求。平整度在1厘米内,压实度在、弯沉均在控制范围内。

8、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每天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交底。定期组织翻译人员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增强施工和交通安全意识、强制性规定上路施工人员严禁酒后开车及穿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2)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到每一级领导、落实到每一个职工身上,建立安全生产奖罚制度,采取每月施工安全检查,进行安全施工评比,严格考核,奖罚严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施工:

3)所有机械操作人员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坚持班前安全教育和检查。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均须穿戴反光背心,严禁穿拖鞋进场作业。

5)所有施工人员上下班时必须乘坐值班车。

6)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在指定的封闭区域内工作,并设有专人负责警戒和指挥交通。

7)测量人员在高压线附近工作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遇雷雨时不得在高压线下和大树下停留。

8)测量人员和试验人员在放线、验收时,必须穿戴反光背心,并设专人警戒、设置安全警示。

9)施工指挥车、施工运输车辆及上下班车辆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注意施工警示标识。

10)严禁机械带病运转,超负荷作业。

11)进入施工区域前后设置车辆减速条,安全警示标志、减速标志,以利于提醒过

往车辆,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12)在封闭段施工路口设专职安全员,引导车辆通行,禁止社会车辆闯入施工区间。

13)注意洒水降尘,确保行车视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