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五(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笑靥千秋舒婷(1)记忆中最温柔的笑容莫过于妈嫣然一笑,这就是童年时代的最高奖赏。
仿佛我在普通话比赛中获奖,我在学校歌咏大会的领唱,每周成绩通知单上的“全优”,都是为了获得妈展颜微笑。
(2)妈牙齿细密整齐,只是牙龈偏低,每逢她开怀大笑,就虚握拳头遮羞,像扶着麦克风,那姿势有些可笑,却又令我向往。
因为,当时在我们的生活里,能让妈妈如此忘情的开心事总是鲜于遇见。
(3)这是母亲的笑容,每个亲情笃至的儿女都能在自己母亲的脸上汲取这种光辉。
(4)我在插队时的女伴长相可以说很一般:小眼睛、塌鼻梁,生气时两片嘴唇一堵,活像两扇厚墙门,那几颗雀斑简直要暴出来。
但她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在那样单调的生活中,不仅自己笑声不断,同时让小集体洋溢欢乐的气氛。
(5)我怀念她笑起来的样子:眼睛弯如新月,连乌黑的长眉都有感情,露出一口整齐的皓齿,要多甜有多甜!为这笑容,村村队队有多少小伙子夜间在桥头为她弹吉他。
(6)这是青春无畏的笑容,不知何时,它们已在我们的脸上凋谢。
但我们仍能从周围少男少女们的幸福中一再欣赏这些芬芳的花朵。
(7)我的师傅是位极普通的女工。
善良、勤劳、刚愎和自信混合一起的个性,使她所在的班组烽烟不息。
我成为她的徒弟,不少人为我捏一把汗。
但三年中,我和她相处得很亲密,甚至成了班组的避雷针。
我喜欢她的笑容,常常逗她乐得前仰后合。
她的沧桑的前额舒展开来,疲倦的大眼睛又有了温暖的光彩,拉成长沟的颊上有当年酒窝的影子。
她一定非常美丽过,但乡下跑出来的灰姑娘和拣到她的士兵丈夫,似乎从来不曾意识到。
(8)这种质朴的笑容让人想到野地的花,随时可见,又总被忽略。
它既单纯又丰富,使你联想到劳动的艰巨与欢欣,想到生命的漫长与短暂,想到源与本,想到忘与记之间我们那些无法言喻的模糊冲动、情感的濡湿。
(9)还有一种女政治家的笑容。
女人,又是政治家。
(10)笑容于她们像男政治家当年的中山装当今的西装一样,是必备的披挂。
七年级语文课外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50篇含答案)1.香椿的味道李红霞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初中阅读理解专项现代文练习荒漠中的苇王剑冰①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
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
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
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
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
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
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
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
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
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
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
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
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
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
苇1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
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
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
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想望。
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
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内阅读专题(句段作用专题)一、现代文阅读紫藤萝瀑布宗璞(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2)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4)"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5)"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1(6)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7)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8)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9)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专题测试卷五现代文阅读(记叙文)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感念老师阎连科有一天,一只不知从何而来的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
我正在写作,没有注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转身飞走。
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
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根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棵嫩黄幼小的苗芽。
我把这棵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上。
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
他瘦小、干净,讲着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字,再或钢笔字,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
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
那时,在我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而且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体面的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
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
那段时间,他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
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
那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
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篇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是好文章。
”然而,在不久之后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那篇写得很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
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是好文章”。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寂静除夕夜(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5篇(五)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学会包容 ①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我国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这两句话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包容。
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地球上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②包容需要一种智慧,一种气度。
中国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他人的包容,要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想包容没有一定的智慧和气度是做不到的。
蔺相如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气度,包容了廉颇,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
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③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越王勾践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
韩信未发迹时受过“胯下之辱”,但在成功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
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
越王勾践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能不计前嫌,这正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体现。
④包容,。
因为包容而获得他人感激是一种幸福,因为包容而砥砺自己的韧性,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邓小平曾多次被打倒,但他从没有记恨过,相反,却带领亿万中国人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的幸福与财富,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幸福与财富。
⑤当然,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
无节制的纵容会造成社会的畸形。
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
忍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
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样。
⑥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
专项训练5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包利民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看到了最初的那个刹那。
那个时候,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完全不同的世界展现在面前,年少的我便生出许多起起落落的黯淡心绪。
或许是受自卑心理的影响,在学习方面毫无优势的我,开始用偏激的行为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一次因为和别人打架,我被老师罚站在办公室门口。
当时我心里正愤愤不平,却看见老师教训了我几句后转身开门进屋的刹那间,嘴角扬起一丝笑意。
门关上的瞬间,一句他和别的老师说的话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老师曾经那么多严厉和语重心长的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
许多年以后,再见曾经的老师,他已是垂暮老人,我从没提过这件事。
或许他不知道,正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改变。
在另一片海阔天空里,那点滴的感怀与触动,洗亮了所有的黯淡。
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
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似乎早已被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
就像不经意落在心间的一粒种子,在不知不觉中已长成郁郁葱葱的象征希望和美好的大树。
就像一个朋友所说,一直自闭,一直恐惧,一直防备,这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
关于家,关于亲情,她只是从书中知道概念,却无法理解其中的意蕴。
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
就算别人善意与她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
那时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家境也好,对她也总想表示关心,可是她从不予理会,只觉得那是怜悯。
高三时,那个城里女生好些天没来上学,返校后那个城里女生找到她,深深地看着她,第一句话就是:“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孤儿了!”原来,那个城里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
并不是真的因为那个城里女生变得和她一样,而是那一刻她看到那个城里女生眼中的真诚和失落,她不想别人和自己一样。
现代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风景①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小区里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起伏的群峰,刚下了一些小雪,灰秃秃的山顶上,多了些白色的点缀。
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②妈妈的责骂声把小翠从沉醉中惊醒,仔细一听,是骂热力公司的,这么冷的天,居然一大早就没了暖气。
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西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
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这次比赛,画谁呢?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
③她继续构思她的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
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
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有好一阵子没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图给他。
④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
猫着腰向井里看,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条皮裤子,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矮个子穿上了那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子联络着。
⑤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下去了。
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子个,那矮个子也一会儿探出头来取工具。
一会儿又探出来放工具,矮个子终于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已经湿到膝盖以上,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⑥矮个子脱下皮裤,那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口袋里,走出了小翠的视野,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的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
⑦“热力公司的人要挨家挨户供热冲洗管道!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 妈妈骂骂咧咧进了屋,小翠没有回应妈妈,皮裤的湿冷和恶臭,又浮现在他脑海。
最新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答题技巧(5)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把伞的温暖混乱的暴雪忽然掩盖了北京的喧嚣。
我躲在温热的窗内,铭记这一刻窗外的宁静。
远处施工楼盘的升降机惊扰了我的清梦。
那些在大楼上慢慢蠕动的工人,像一根根坚实的火柴,用微弱的光,点燃了这个原本一如荒漠的城市。
楼下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八元一份自助餐,这是我在北京见过的最便宜的快餐店。
很快,许多为经济所迫的外乡人流进了这个陌生的餐馆。
我时常能看到一帮衣衫泥泞的汉子说笑着朝我所在的楼房走来。
他们吃饭的样子偶尔让人感到心疼。
他们兴许也觉得自己吃得太多,不大好意思,到后来起身时,也只是悄悄地舀饭,不再加菜。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圆脸大眼,看起来平易近人。
她从来不会因为这些工人的饭量而黑脸皱眉。
身在异乡的工人们都从心眼里感激他,暴雪盖天,仍不顾风寒,走一段艰难的路来这儿吃饭。
餐馆店面太小,容纳不过二十人。
工人们向来都是坐在店铺对面的空地上吃饭,他们尽可能地腾出位置,希望能给这位善良的老板留住新来的顾客。
暴雪当天,女人扛来了一把大红伞。
饭前,工人们从施工地上抱来了工具,将伞焊在了露天的餐桌中央。
女人去附近的商店买了包烟,每人发了一支。
工人们笑了,坐在红色的大伞下,喝酒聊天。
第二天中饭时,狂风吹断了伞骨,飞扬的白雪迅速激怒了新来的客人。
女人一面抹着油手从店铺里赶出来,一面弯着笑脸道歉。
几个老实的工人搁下碗筷,转身去了楼盘工地。
白雪依旧飘洒,他们来去需要约摸半个时辰。
客人不断涌入餐馆,此刻正是吃饭的时间。
店里的工人不停叫喊,缺了老板,显然忙不过来。
可老板不能脱身,她此刻正紧紧地稳着那把摇摇欲坠的大伞。
不到片刻,女人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狂风中举伞可比打菜累多了。
旁边两个吃晚饭的工人说,大姐,我来吧,你进去打菜。
女人尴尬地笑笑,说了声谢谢。
新来的客人很快找到了座位,他们对工人的举动很是不解。
一位外套稍微洁净的工人说,让我来吧,我衣服干净些。
篇1:咬人草小记①在新疆,有一次到山里访问哈萨克牧人,很偶然地认识了一种奇怪的植物。
②如果不是新疆友人介绍,我决不会注意它们的。
那是在爬坡的路上,前面的人突然大声叫起来:“小心!咬人草!”③咬人草?草会咬人,我有点不相信。
这是生在路边的一种普普通通的草本植物,叶色暗绿,有点像深秋经霜后的菊,没什么可怕的地方。
“可别轻视它,碰它一下,就像被毒蜂蜇一样,手上要肿痛好几天呢!”友人正儿八经地关照我,绝无开玩笑的意思。
④这愈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俯下身子,绕着一丛咬人草仔细看了半天,除了发现叶瓣上有些细小的透明的刺之外,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我掏出随身带的旅行剪刀,用摊开的笔记本接着,小心翼翼地剪下两片叶瓣。
我要把它们带回去,让上海的朋友也能见识一下这种奇怪的草。
“算了吧,它会咬你的。
”友人笑着劝我。
“不怕。
”我很自信地回答。
⑤咬人草夹进了我的笔记本,我却安然无恙。
这叶瓣似乎有些桀骜不驯,硬硬的,不肯平伏,那些尖尖的小刺竟戳穿了两页纸。
,但不管怎么样,它们是我的俘虏了。
这种小草会咬人,如同河豚的有毒,如同海胆的有刺,如同贝类的有壳,只是它在同其他生物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自卫本领。
⑥几天之后,我几乎淡忘了这小草。
一次,我翻开笔记本准备记一些什么,还没来得及写一个字,只觉得手指上猛地一阵剧痛,就像被尖利的牙齿狠狠咬了一口。
我一下子把笔记本摔得老远,那咬人草的干叶从本子里掉出来,落在我的脚边——依然是硬硬的,一副倔强的模样,仿佛一对暗绿色的眼睛冷冷地嘲笑着我……⑦啊!咬人草,它终于咬了我!⑧咬是被咬了,我却并没有记恨,相反,倒生成一种敬佩的心情来——这任人践踏的、可怜的小草,性格的刚强不屈竟一至于此!它似乎要提醒我一些什么……⑨我没有再把草叶夹进笔记本,而是任它们在沙土中躺着。
因为我确信,假如带着它们,我一定还会被咬的,我不可能老是警觉地惦记着它们,防着它们,也不可能改变它们的性格,与其强迫它们耿耿于怀地跟我,不如让它们在自己的泥土中找到归宿。
初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5)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我与父亲的秘密马德①父亲是个搓澡工,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城南李记澡堂给人家搓澡。
②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旁边冲凉,父亲在槐树底下坐着抽烟。
冲到一半的时候,父亲站起来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
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
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
黑暗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
③我很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丢人现眼。
④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曾经留过一个《我的父亲》的作文题目,同学们都写了很多,整整一节课,我却只字未写,我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每星期都到城里为人家搓澡的父亲。
除了夏秋地里忙的时候,偶尔还可以看到他。
冬天,几乎整整一个冬天,便很难再看到他的影子了。
到别的伙伴家玩,看到人家的父亲坐在炕上和一家人有说有笑的温暖情状,我的心里就涩涩的,说不出的难受。
⑤就因为那篇作文,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以我的沉默反抗着与老师谈父亲的事情。
阳光从宽大的窗户照进来,照在老师的脸上,老师的面容在耐心中泛着慈祥的光芒。
但任凭他怎么说,我始终沉默着。
⑥而没有料到的是我快上高中的时候父亲不再去城里了,隐约听他说好像要和别人一块儿去做买卖去了,不干为人家搓澡这个活,我说不出是高兴还是解脱,总之轻松了许多。
其实父亲还不知道我原本并不打算去,上高中,因为高中就在城里,我不想让同学们知道我是搓澡工的儿子,更怕哪一天突然在大街上看到他,既然他不去搓澡了,我便开始筹划上高中的事情。
报到的那一天,父亲说,我去送送你,我说不用了,父亲并不作声,默默的在一旁帮我拾掇,就在我跨上自行车的那一刻,他一下抓住车把,颇有些坚决的说你没出过门,还是让我送你去吧,我一口回绝了父亲,连头也没回,就走了。
父亲一个人在坡上,望了我许久。
⑦上高中的那段日子是快乐的,不仅是高中的学习生活让我快乐,更重要的是父亲终于不再是一个搓澡工,每次月休回家的时候我都会看到父亲和母亲在家里等我回来,我兴高采烈的给他们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他们一边认真地听,一边不断地颔首微笑,看得出来父母也为我在学校取得的成绩而自豪。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带解析答题技巧(5)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养鸭丰子恺①经常住在家里的只有三个半人:我们老夫妇二人,一个男工和一个五岁的男孩。
但畜生倒有八口:一狗,两猫,两鸽和两鸭。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两只鸭。
②这一对鸭不是原配,是一个寡妇和一个第二后夫。
来由是这样的:一吟买了一对小鸭回来。
小得很,两只可以并排站在手掌上。
白天在水田游泳,晚上睡在一只小篮里,挂在粱上;为的是怕黄鼠狼拖去。
、一天半夜,我听见室内有响动,是鸭子叫。
、连忙起身,拿电筒一照,只见地上一只小雄鸭仰卧在血泊中。
仔细一看,头颈已被咬断,连忙探望小篮子,小雌鸭幸而还在。
全家人都起来,看看残生的小雌鸭,叹了好几口气。
③后来一吟又买了一只小雄鸭。
这次我们戒备很严,一对续弦的小鸭,安全地长大起来,直到我们迁居新屋,小鸭长成一对中鸭了。
新屋旁有篱笆围着,我们在篱笆内掘一个小塘。
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
不知不觉,它们已长成大鸭,全身雪白,两脚大黄。
它们晚上睡在屋檐下一只箩子底下。
箩子上压一块石板,也是为防黄鼠狼。
谁知有一天破晓,我睡醒来,听见连新(男工)在叫喊。
起来探问,才知道雄鸭又被拖去了。
一道血迹从箩子边洒到篱笆的一个洞口,洞外也有点滴,迤逦向荒山而去。
原来昨夜连新忘记在箩子上压石板,黄鼠狼就来启箩偷鸭了。
以后的情景着实可怜。
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呜,“嘎嘎”之声,竟日不绝。
其声慌张、焦躁,而似乎含有痛楚,使闻者大为不安。
以前小雄鸭被害了,她照旧吃食游水,我曾经笑她“毕竟是禽兽”。
但如今看来,毕竟是人的同类,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
④雌鸭一连三四日“嘎嘎”地哀鸣,东张西望地寻觅。
后来也就沉静了,但样子很异常,时时俯在地上叩头,同时“咯咯”地叫。
邻人周婆婆来,看见了,说它是需要雄鸭。
我们托周婆婆做媒,过几天,周婆婆果然提了一只雄鸭来,身材同它一样大小。
【综合训练】训练题一你好啊,海南岛海南岛同大陆隔着一个琼洲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18海里。
天气晴朗的时候,从雷州半岛可以看到海南岛。
这个宝岛的总面积有30000多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是祖国的第二大岛。
整个海南岛像一个雪梨,又像一把打开的伞,中间高,四周的高度逐渐降低。
海南岛是个宝岛,是祖国南湾的一颗明珠。
在那里,椰子、槟榔、芒果、木瓜等热带水果到处都是;橡胶、油棕、咖啡、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遍布全岛。
在五指山区,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有各种名贵的药材,还有珍奇的热带、亚热带动物。
在环岛的海洋中,海滩下盛产鱿鱼、飞鱼、龙虾,还有海石花、海盐和海螺,海贝。
在平原区,一年四季可以种植庄稼,水稻一年可收三次。
花木四季常绿,鲜花四季常开……一句话,这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这是一座巨大的万宝库。
海南岛()是美丽的宝岛,()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海岛。
早在1926年,当地的汉族群众和黎族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组成了琼崖游击队,同国民党军队、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
海南岛是如花似锦的岛,是物产丰富的岛,是英雄的岛。
我禁不住面对大海高喊你好啊海南岛1、给最末一句加标点。
2、短文是从、景色和物产、三方面介绍海南岛的。
3、短文中省略号表示。
4、第一自然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写海南岛,第二层写海南岛,第三层写海南岛。
5、第二自然段是采用的记叙顺序写的。
6、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因此叫段。
7、文中画“”的句子是句;画“——”的句子是句。
8、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9、短文的中心思想是。
训练题二夜里有些冷。
早晨起来,拉开门一看,嗬!下霜了。
对面屋脊上一片雪白,像下了一场小雪似的,院子里也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寒霜。
那棵爬满了大半个院子的葡萄,叶子上也布上了一层毛茸茸亮晶晶的霜花儿,使得那叶子骤然厚了许多。
但是,风一吹,这顶着霜花的叶子,可就刷刷拉拉地飘落下来了。
还有,院角里的那棵梧桐,从昨天夜里起,叶子就在刷刷拉拉地向下落,今天早晨落得更多了,院子里遍地都是带霜的黄叶。
中考现代文阅读训练1:《灿烂的红柳花》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的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
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伤势较重的同事,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
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
晌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胡杨林里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
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
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
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
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或茶碗,几双筷子。
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
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
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
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
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久久不愿移开。
⑪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1.选文段两次写汉子的眼睛“清澈透亮”,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2.选文段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面两句的表达效果哪句更好?说明理由A.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或茶碗,几双筷子。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离开了岑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
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就会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
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的鱼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漫开来的时侯,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
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做作业;二姐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
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
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
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
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初中语文现代文——“成长主题”五道阅读题(附参考答案)(一)我长大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家了。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是只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现代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风景①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小区里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起伏的群峰,刚下了一些小雪,灰秃秃的山顶上,多了些白色的点缀。
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②妈妈的责骂声把小翠从沉醉中惊醒,仔细一听,是骂热力公司的,这么冷的天,居然一大早就没了暖气。
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西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
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这次比赛,画谁呢?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
③她继续构思她的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
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
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有好一阵子没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图给他。
④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
猫着腰向井里看,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条皮裤子,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矮个子穿上了那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子联络着。
⑤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下去了。
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子个,那矮个子也一会儿探出头来取工具。
一会儿又探出来放工具,矮个子终于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已经湿到膝盖以上,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⑥矮个子脱下皮裤,那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口袋里,走出了小翠的视野,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的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
⑦“热力公司的人要挨家挨户供热冲洗管道!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妈妈骂骂咧咧进了屋,小翠没有回应妈妈,皮裤的湿冷和恶臭,又浮现在他脑海。
初一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五)(一)不画别人的风景①怀斯是美国一位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
我的朋友希望她正在读七年级的小女儿能够多临摹一些怀斯的风景画,可是她的女儿却说:“不,我不画别人的风景!”“不画别人的风景”,这句话让我为之一震。
②是的,别人的风景,即使再好,也是别人的风景;即使临摹得再逼真,也不可能变成自己的风景。
这是肯定的。
很显然,朋友的小女儿是不想失去自己才不假思索就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不画别人的风景”的。
李可染说过:“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这个道理,她懂。
③我不禁想起了张大千。
有一年,他去国外办画展,就在他自得地等待赞美时,却受到了观画者的“当头棒喝”:张大千在哪里?后来,张大千彻底摆脱了别人的影子,真正找到了“自己”,最终成为一代宗师。
④泰山有泰山的风景,黄山有黄山的风景……这谁都知道,如果它们彼此临摹,肯定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泰山和黄山了,大家也就彼此一样了,鼻子、眼睛、眉毛都一样了,再也分不清你和我了。
那么,最终的下场就只有一个——可悲。
⑤数来数去,可悲的例子还真有不少,就比如那个以效颦而闻名于世的东施吧,本来,她活得好好的,却偏偏要去模仿美女西施,模仿西施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最终便成了世人的笑料。
⑥如果他们也能像我朋友的小女儿那样知道“临摹”的后果,不去“画别人的风景”,而是一心一意地“画自己的风景”,至少,遗憾是不会走近他们的。
为了不让遗憾走近自己,像朋友的小女儿那样从小就清醒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世界,美好的境界自然就成了。
1.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2.说出第②节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结合语境,揣摩第③节中画线句子“张大千在哪里”的含义。
4.文章第⑥节说“不去‘画别人的风景’”,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
(二)坚硬的风景石头向着天空伸展,便形成山。
形成绵延的山脉和丘陵。
断裂处是峭拔的石壁和千奇百怪的岩层,并展示山的痛苦。
这如同生命,如同生命在母腹中膨胀隆起的过程。
所有的一切都变成远古,变成失传的神话。
岁月随风一起消失,只有山永恒。
当一块块的石头如生命般从山体上活起来,那也许是人。
是无数的石头的精灵。
那就是人。
那些人将山打碎,然后拣拾石块,垒砌栖身的穴居。
便有了房子。
但也有房子并不住人,却千百年存在着。
有一石屋很小。
在某一山凹。
孤伶伶如一老人在那里蹲着。
静静地听一下,仿佛那石屋有微微的喘息声,似乎远远的喊它一声,它便会咳嗽一下,迟钝地立起来,做一个简单而又原始的动作,证明一点什么。
它当然什么也不会证明。
石屋毕竟是石屋。
山里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小屋,并不曾有谁记起它们。
它附着在这山体上仅是山的一点微小的凸现。
不知道人们当初为什么建它。
建它的人一定很蠢。
这里也许发生过什么,也许什么也不曾发生。
日月在它身边悄悄流失。
没有留下什么。
它和巨大的山体一起忍受风雨、忍受岁月、忍受无边的阒静、忍受无数的践踏。
它只是静静地卧着。
它冷漠在悠长的山风里。
无数的峭岩巨石隐伏在它的背后。
以恶怪的风格显示山。
残断的石壁使我们想起灾难。
啸声如瀑撞击峭岩之石壁,发出果断的利声。
风从石壁上跌下来冲向石屋,石屋在一瞬间消失,又在一瞬间再生。
有悠远的哨鸣似雾般涨起。
苍鹰在天空静听,忘记飞翔。
石屋向下是山谷。
山谷狭长而深,深如岁月。
像一种无法满足的饥饿。
有一乱石滩,上面布满无法破译的痕迹。
翠鸟群在低狭处飞翔。
发出有颜色的声音。
翅膀总是撞击石头。
翠鸟仍然在飞翔。
有残羽被风吹走。
而鸟落下,混于一片碎石中。
一切都不属于石屋。
石屋仍然是石屋。
做静卧状,做沉睡状,做寂寞状和对寂寞的冷漠状。
造屋人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
就像谁也不知道造山人一样。
仿佛依稀能看到凿山搬石的手那糙裂的影子,感受到一点造屋人的体温,这只是幻觉。
偶尔有野兔山鼠窜至其中,总也要离去。
正如总有上山人,总也要下山去。
石屋是山一样的颜色,那颜色是山风塑造出来的。
有被磨擦过的痕迹。
石屋有门洞而没有门,便像黑沉沉的眼睛一样醒着。
听远古之声,听神秘之声,只是听。
石屋有被烧过的痕迹。
炭烬留下了火的精灵和岁月的寒冷。
记忆中闪现出被烧焦了的手和被烧焦了的眼睛。
闪现出人类遥远的声音,那是没有修饰过的呐喊。
呐喊是人之真声。
山常有离奇百怪的声音。
是山语。
是山在自语,在询问,在呻吟。
造石屋干什么。
岁月在问。
常有山风的淫威,常有巨石的滚动,常有小兽飞鸿,常有山泥淤积。
而石屋只是一日日陈旧下去。
并使这陈旧永恒。
只要有山,便有石屋。
山屋不倒。
1.这篇散文中,(1)作者把什么称为“坚硬的风景”?(2)“坚硬”的含义是什么?2.“只要有山,便有石屋。
山屋不倒。
”说说这个结尾的含义。
3.“石屋有被烧过的痕迹。
炭烬留下了火的精灵和岁月的寒冷。
记忆中闪现出被烧焦了的手和被烧焦了的眼睛。
闪现出人类遥远的声音,那是没有修饰过的呐喊。
呐喊是人之真声。
”说说这番话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借讴歌“坚硬的风景”礼赞了人类坚强的意志以及顽强的斗争精神。
B.石屋是人类智慧、勇气和意志的化身,是人类不懈进取奋斗精神的象征。
C.坚硬的山是伟大的,把山打碎建造石屋的人是更伟大的“坚硬的风景”。
D.山风的淫威,山谷的险恶,象征人类遇到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E.岁月像一位无情的老者,使一切风景一日日陈旧下去,并使这陈旧永恒。
(三)心中的风景一个夏日的傍晚,很偶然地在服装街漫步,我东张西望地给自己选一条长裤,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处风景。
这风景是一个女孩子。
她大约二十一二岁,长发披肩,淡妆薄施,明眸皓齿,总之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属于那种能够从众多的女孩子中被人一眼注意到的类型。
任何一个懂得欣赏美的人都难免对这样的女孩儿多看两眼。
然而就是我看她第二眼的时候,我的心灵被深深震动了——女孩子住着一双木拐!她穿着漂亮的长裙,但她的裙子下面却是空荡荡的,她失掉了双腿。
这是一个年轻的也是残疾的生命!女孩子无意在为自己挑选服装。
她一个人拄着拐,在一个个摊位前看着、“走”着,将一种鉴赏与审视夹杂的目光投在一条条美丽的裙子上。
我立即便想到了“风景”这个词,我深深地震动于这样的一种风景。
仅仅三天之后,我再一次被一幅类似的风景所震动。
在一条很繁杂的大街上,奔流不息的自行车流中,我看到了一辆及特殊的自行车在行驶着。
这车无疑是自制的,有两米多长,前后有两个车座,两副脚蹬子,可以同时供两个人使用。
车前面的座位上坐着一个男青年,后面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女青年。
这车从我旁边经过的时候,我可以看清一切细节。
坐在前面的男青年失去了一条腿,那对脚蹬子对他来讲只能发挥一半功能,他双手握着车把,双眼直视前方。
后面坐的女青年正在一下下用力地蹬车,她双眼暗淡而没有光泽,微仰着头,似乎在看着某一处天空。
他们共同配合着“骑”这辆车的感觉,使我猜想到他们是一对夫妻。
那种感觉,只有夫妻间才会有的。
我在路边愣愣地站了许久。
这对残疾夫妻与那个拄双拐的女孩子的画面在我眼前交相叠印着,我找到了那种震动我的内蕴。
一个失去双腿的女孩子,把自己打扮得那样美丽,在街头为自己选择漂亮的女孩子,这女孩子的内心对生活抱着一种怎样的热爱啊!一堆残疾的夫妻,竟想到做那样一辆特殊的自行车,如此默契地配合着骑上它。
他们彼此之间,又具有一种怎样的挚爱呢?人,残疾了,却能蔑视残疾,那边是命运的强者。
这份坚强与乐观,怎不令人为之动容?他们,已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风景……1.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定为“风景”?如果改成“我眼中的残疾人”,你觉得怎样?2.“找了那种震动我的内蕴”,句中“内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对文中人物的刻画,作者主要采用了那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4.作者笔下的人物都体现出一份坚强与乐观,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一点?(四)老水车旁的风景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
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
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
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
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
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
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
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
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
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
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
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
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
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
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
“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
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
”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
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
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
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
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
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
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
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
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
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
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
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
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