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课题开题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85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院与加拿大滑铁 卢大学合作在我国试验一年三学期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被视为我国工学结合教育开始的标志。 2、 2005年全国职教会议强调:“要改变以学校课堂为 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 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 养模式”,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时间不得 少于半年。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建立课题管理与督促的专门组织。 系部教学科负责对课题的日常管理,对课题的开题、中期报 告、结题的督促与检查
(2)、建立机动灵活的日常研究机制。 课题组确立每月召开一次成员会议制度,探讨研究中的相关 问题。 对出现的问题采取随时研究、随时解决的办法。
(3)、建立对研究成员的奖惩机制。 对认真参与研究、并取得成果者,评先、评优以及学科带头 人评选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对不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或对研究敷衍塞则者,将从研究队 伍中予以淘汰。
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 “十二五”规划科研课题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 RSJY2012-Y100 (省级一般课题)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目录
一、提出背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三、课题研究实践意义、理论价值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六、完成任务的保证措施 七、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 预期完成时间)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4、研究过程设计
课题组分工:
任晓琴:课题组负责人 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实施,指导课题组其他成员 完成相关研究任务;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政府与职业 教育的关系、学校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策略。技工院校 实施“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运行程序和组织模式。
五、课wk.baidu.com研究设计报告
4、研究过程设计
• 本研究最终完成时间:2014年2月。
谢谢!
一、提出背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提出背景
1、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构建多元化职业 教育培养模式,建立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灵活多样的技 能型人才培养机制。 2、经费短缺、设施设备不足,学生技能与市场需求偏 差较大,难以满足企业需求。人才培养脱节成为制约高 技能人才成长的瓶颈。 3、推行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性教学,使教学内容与企业 需求相衔接,培养岗位技能强、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的人 才。
七、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 完成《“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提交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论文、总结; • 从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构 建有技工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职教人才培养模式。 • 形成理论化的操作模式,形成适应“工学结合”培 养模式的教学体系,编写与之相适应的讲义或校本教 材。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国际职业教育界公认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不断发展。 但是,学校教育内容和方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学生职业技能水准与用人单位要求脱节。 一些院校在“订单式”培养上取得一定的成绩、经验, 但处于一种自发和放任自流的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理论假设:
• 通过“工学结合”的研究,为校企合作提供较为成熟、 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 使贫困生得到更多救助完成学业。 • 企业获得高素质的员工;中、小规模学校依托社会资源 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适应生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教材开发
工学结合下的设施建设
子课题三 工学结合保障 机制及管理办法 的改革
保障机制的(学校、企 业、学生、政府)全 方位研究 确保高效运行
子课题四
工学结合运行 创新模式----“基于工作过程” 的教学新模式
工作过程的(人员、工具、产 品、行动)全面性研究 工作过程(明确任务、制定计划、 实施检查、评价反馈)结构完整 性研究 全新教学组织形式
1、美国:合作教育(半工半读)、注册学徒、服务实习 等模式制,把打工列入“正册”。 2、德国:双元制,在校学习—理论;在企学徒—实践。 3、法国:职业培训市场化,培训机构+企业参与=战略伙 伴,员工“带薪休假培训”。 4、英国、加拿大: “三明治”式,实践学习环节交替。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研究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5、研究方法设计
(1)、调查研究法:进行模式实施调查研究,找出制约点、 突破点; (2)、比较研究法:将“工学结合”模式与德国“双元制” 模式比较研究,找出共同点,形成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新方式; (3)、座谈会: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市场对职业及专 业培养方向的要求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4)、问卷法:对参与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了 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5)、访谈法:对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和合作企业的核心领 导进行访谈,了解其看法和认识; (6)、经验总结法:总结“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得失。
合作 共赢
保障 机制
管理 办法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4、研究过程设计
阶段划分、研究内容:
1)、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研究筹备阶段;
2)、 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研究方案制定与分工阶段; 3)、 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整理、分析资料,总结评价
阶段;
4)、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提交研究报告、论文等研 究成果阶段。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3、研究内容 (1)、归纳总结我校办学经验,提炼形成理论化的 “工学结合”可操作模式。通过分析,找出制约工学结 合的瓶颈,从而完成提出问题阶段的研究。
(2)、探讨总结我校在已有“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
所取得的培养成果,寻求更具现实意义的模式创新点, 初步提出适合职业院校发展的培养模式构思。
研究目标:
• 探讨如何将国外职业教育理念与模式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构建有技工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职场能力的新 形式,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改革。 • 探讨如何促成企业乐于参与,探寻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有 效模式,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高度、密切合作,为区域 经济建设服务。 • 形成适应“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推进课程开 发和教材研发,探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课题研究 的理论性成果。
一、提出背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拟解决问题
1、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技工院校如何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工学结合。 3、如何让学生在职业岗位教育的环境中、在真实的工 作环境里接受培养和训练,从而形成现代企业理念、良 好的行为习惯、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研究
“工学结合”丰富和完善了职业教育理论体系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 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内容、新方法 为谋求职业教育自身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开辟新的道路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产-学-研”一体
“订单式” “冠名班” “外协生产与5S管理” 企业专家参与课改 教学、管理一线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3、研究内容
(3)、探索实施“工学结合”的保障机制,完成师资建 设、学生管理、评价监督等的保障机制建设,完善各子课题
(4)、总结评价与展望。
子课题一 工学结合运行 管理办法与监督 措施,考核考评 办法
运行办法、监督措施 学生的考核与评价 带队教师的考核与评价
子课题二 师资队伍建设、 教材改革、 设施、设备建设
课题组分工:
杜美华、武岩冰:“工学结合”模式中的借鉴、改进与应用 研究;实施该模式的教学改革新方法研究。 祝超、崔轶杰、黄明涛:探索我校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于丽、刘少荷:实施该模式的师资、制度、教材、学生管理 保障机制及管理办法的改革。 卢帅帅:探讨该模式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管理、学校与学生 及家长沟通机制的建立等。 杜美华、崔轶杰、祝超:课题方案、研究报告的撰写;该模 式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内研究
3、高等学校依托原来的主管部委或行业、协会相继试验 并推广实施工学交替。
4、我国职业教育工学交替教育还处于摸索试验的阶段。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 高度、密切的合作,如何构建学校与企业均能完全接 受的合作运行模式,如何加强实习期间对学生的辅导 等。
我校在“工学结合”方面多 层次、全方位的有益探索
课题组成员丰富的教学 实践管理经验及能力 我校专业及学历层 次广泛,为研究成 果的普遍性检测提 供了条件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 建设了生产性实训基地
制造业、服务业 中高级、技师 技校、大专
五、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
• 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特指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 “工学结合”是在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的,学生在校学习和在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模式。 • 工学结合及其相关概念均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的理论,是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具体表现形式的理论知 识学习与实践工作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