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考

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资本论的核心概念,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剥削实质,而且也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以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为视域,从注重发展实体经济,强化金融监管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三个领域进行阐述,旨在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标签:剩余价值理论;民营经济;社会主义建设

恩格斯在评论《资本论》时指出:剩余价值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列宁也高度评价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马克思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剩余价值,这是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得出的结论。但是马克思也没有断言,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不存在剩余价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私有制,还有大量的民营经济的存在,还存在剥削,因此不应忽视和排斥剩余价值范畴,而应全面研究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实现、分配和利用,使剩余价值理论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从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

一、我国目前存在的几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在我国剥削和剥削收入仍是一种客观存在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剥削。一部分人凭其是要素所有者的身份参与收入分配、占有他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私营企业通过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外资企业则通过在我国创办外商独资、合资或合作企业,使得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生产劳动给企业带来相大一部分的非劳动收入。此外还存在其他形式的剩余价值和剩余劳动的剥削。

(二)普通居民和青年面临新“五座大山”

现在压在城市普通居民和青年人身上的“五座大山”: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的不足,严重影响我国内需。这新五座大山是我国实现剩余价值再创造、再积累、再丰富的巨大障碍,是内需不足的根源。人们普遍就业压力大,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担心看不起大病,适婚青年由于买不起房延迟了结婚年龄等原因大大抑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难以发挥我国靠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优势。此外,我国人民的生活、教育、医疗卫生等保障不健全,失业人员和老弱病残人员也相当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此外,我国人民的生活、教育、医疗卫生等保障不够健全,失业人员和老弱病残人员也相当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

(三)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仍在,虚拟经济比例上升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直至整个全球危机影响至今仍然存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以不及2008年前的数字增长,企业投资额,居民消费额不足,对外贸易额相比降低,就业率普遍不高,房地产市场也不景气,整个经济仍处于缓慢增长阶段。此外为了方便企业的融资行为,为了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在此基础上为了保障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刺激经济的增长,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比例不断提高,信贷规模程夸大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和制度创新不足以及实体经济部门在整个经济体系的占比相比降低。金融业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存在的目的是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创造价值的部门是实体经济部门。因此虚拟经济比例不断攀升的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要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二、对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剥削的必然性

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还存在大量的私有制,在当代我国的表现就是存在着大量的民营经济。因此剥削和剥削收入仍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要素(如资本)在生产的作用十分突出,所以其要素所有者要求获得一定的收益、分取一定的剩余价值,虽然这是一种剥削行为,但却是合理的、容许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我国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招商引资是必要的,这种形式的造成的剥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资本只是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共同富裕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二)普通居民收入低,社会保障不健全是主要原因

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持续下降。根据权威统计资料显示,2001—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0.5%、20%,而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为9.7%。另一方面,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降低,收入差距扩大。如一些特殊行业收入过高,另一些行业收入则过低。这一现象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当前我国城乡中低收入居民在住房、教育、就医、养老等方面普遍存在压力。此外,我国没有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它阻碍了全社会、全国家剩余价值的做大做强、可持续和谐分配。

(三)过分追求剩余价值,金融市场监管不力

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根源在于资本家过分地追求剩余价值,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层面:第一,剩余价值的时空扩张引发了金融的不断扩张和异化;第二,金融的扩张和异化导致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和实体经济的相对停滞;第三,主要体现为债务经济的大规模过度扩张的金融的扩张和异化,在各类债务资产日益证券化和虚拟经济过度繁荣的情况下,导致扩大再生产成立的形式最终以证券

化的形式成立;第四,当引发其他各类有价证券价格全面下跌的次贷相关证券价格猛烈下跌时,扩大再生产全面崩溃,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金融机构为了获得高收益不惜涉足高风险,在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下,成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三、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点启示(一)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防止我国实体经济失衡

社会主义剩余价值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创造更多地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者从事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剩余价值是满足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的物质承担者或载体。没有剩余价值的积累国家就很难通过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转移支付等宏观调控的手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无法实现改革发展的成果全民共享。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基础,我国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的途径。

(二)强化金融监管和制度创新,遏制过度投机行为

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由于金融业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存在的目的是参与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只能由实体经济部门创造。因此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强化对金融的监管。虽然我国金融业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达,但从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以防患于未然仍是必要的。

(三)健全分配制度体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但我国当前的“同工不同酬”“同职不同酬”“同城不同酬”的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较为普遍,垄断行业、垄断部门收入过高,生活、教育、医疗卫生等保障不够健全,失业人员和老弱病残人员也相当多,制约了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社会公平的关键是利益公平分配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分配去向,基本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三个“有利于”要求。要发挥剩余价值(价值增值)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优越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但由于经济、体制、社会、历史的综合因素,社会主义剩余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国家、企业、个人的三方利益的根本一致性。以税收、利润等形式由国家统一支配的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应该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劳动者的需要,更好地发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