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6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选自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2册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把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认真研读了人教版与冀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冀教版教材:教材由过生日的情景图和两个不易直观比较出体积的茶叶桶,呈现了问题情境。
接着由“议一议”启发学生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在猜想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等份拼成新的拼成长方体。
然后提出“说一说”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1得以简单应用。
人教版教材:教材没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直接奔入主题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直接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份等新的拼成长方体。
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出示例4巩固应用,出示例5应用公式计算容积。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主导思想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全过程,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全程,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1.3《圆柱的体积》(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3.1.3《圆柱的体积》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三章“圆柱与圆锥”,第一节“圆柱的体积”。
在这一节中,学生需要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圆柱体积的求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2. 能够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理解圆柱体积的求解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圆柱模型;2.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3. 计算器;4.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圆柱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圆柱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圆柱体积的求解方法。
2. 讲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我会用PPT展示圆柱体积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理解圆柱体积的求解过程。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道典型的例题,讲解求解圆柱体积的步骤,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圆柱体积的求解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操作:我会让学生分组,利用教具和学具,自己动手求解圆柱体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和相关知识点,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答案:(1)282.7cm³;(2)502.4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圆柱体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下册第一单元内容。
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二、说教法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1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体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一、复述回顾,导入新课以2人小组回顾下列内容:(要求1题组员给组长说,组长补充。
2题同桌互说。
说完后坐好。
)1、说一说:(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如何用字母表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用字母表示()2、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说出解题思路,不计算。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二)揭示课题你想知道课本第8页左上方“柱子的体积”吗?你想知道“一个圆柱形杯子能装多少水”吗?今天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板书课题)二、设问导读请仔细阅读课本第8—9页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一)以小组合作完成1、2题。
1、猜一猜,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2、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指出:把一个圆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圆柱的底面也可以像上面说的那样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切、拼的方法,把圆柱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课本第8页右下图所示)。
(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切、拼)观察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之间的关系(1)圆柱的底面积变成了长方体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尊敬的领导,教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的圆柱的体积。
一掌握教材,定位目标圆柱体的体积是基于学生在初步理解圆柱体时,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点,使学生更深入地研究三维几何学,空间的概念为学生开发另一个飞跃。
气缸是基本的三维几何,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开发空间的初始概念,为下一步学习锥体量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六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让学生渗透思想,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活动,了解圆柱体的意义。
探索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可以正确计算圆柱体积,并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绪、态度、价值观:对数学知识的内在知识的感知,增加学生的数量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本课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
在本文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复杂的,需要通过变换方法推导出来。
因此,很难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的公式。
二掌握情况,选择教义(A)学习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情感体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道法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理解事物和事物,总结事物的特点,学习运用数学思维来理解世界。
(B)选择教学,练习题。
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经验的积极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我与自己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数学素养战略研究的数量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和数学意识的应用。
因此,在本课中,我认为使用活动教学形式,多媒体演示形式,采取指导 - 合作 - 自主 - 探索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困难。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3圆柱的体积》_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3圆柱的体积》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一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引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圆柱的形状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学生可能对于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的本质,能够将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圆柱模型、实物操作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2.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圆柱的体积,并展示结果。
3.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每组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积计算的本质。
4.讲解:教师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强调关键点。
5.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 底面积 × 高= π × r² × h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评价。
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第8—9页“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观察比较法演示法学法观察法、迁移法、类推法。
教具准备圆柱体的模型 CAI课件学具准备自制学具圆柱体或是圆柱体的盒子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体积?(指名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4.圆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
活动二: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说说你猜想的结果。
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生;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5.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6.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
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
不足之处: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3《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平面几何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并理解其内在的数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练,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圆柱体积计算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计算的内在数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自主发现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动画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出圆柱的体积计算。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发现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释其内在的数学原理。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内在原理。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圆柱体积 = 底面积 × 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重点评价学生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引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引导发现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情景教学法:通过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引出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进而引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展示自己的推导过程。
3.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推导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体积公式。
4.练习: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给予评价和补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结果。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1.观察圆柱的底面和高2.想象圆柱切割成小的圆柱3.计算小圆柱的体积4.总结圆柱体积公式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的体积〉〉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
学生已经有了把圆形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并不难,但是学生还是喜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我给学生创设尽情展示自我的空间,通过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从而解决生活当中常见的问题。
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让学生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
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教学重点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抽象出直观的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并不容易。
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
这个过程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柱体积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难点教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难的就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思考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圆柱的体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的课时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情感体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欣赏和体验立体几何图形的魅力的重要环节。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体,对圆柱体的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
因此,他们对圆柱体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2、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法在这个课时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行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让学生解释推导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年级数学下《圆柱的体积》教学说课稿六班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说课稿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同学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圆柱体的特征,让同学比较深入地讨论立体几何图形,是同学进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育同学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依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班级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同学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同学判断、推理的技能和迁移技能。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详细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探究并掌控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约的实际问题。
3、情感、立场、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繁复,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肯定的规律推理技能,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六班级的同学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些感性阅历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同学的感性阅历上升到理性阅历的过程,符合同学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同学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同学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能量。
同时我紧密结合自己的课题“培育同学自主合作学习技能与同学数学素养的策略讨论”、“在数学课上如何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通过教学实践,使同学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及应用数学意识。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定目标圆柱体的体积是基于学生在初步理解圆柱体时,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点,使学生更深入地研究三维几何学,空间的概念为学生开发另一个飞跃。
气缸是基本的三维几何,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开发空间的初始概念,为下一步学习锥体量打下基础。
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六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让学生渗透思想,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和实际活动,了解圆柱体的意义。
探索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可以正确计算圆柱体积,并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绪,态度,价值观:对数学知识的内在知识的感知,增加学生的数量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本课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
在本文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复杂的,需要通过变换方法推导出来。
因此,很难推导出圆柱体积公式的公式。
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经验的积极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我与自己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数学素养战略研究的数量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和数学意识的应用。
因此,在本课中,我认为使用活动教学形式,多媒体演示形式,采取指导 - 合作 - 自主 - 探索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本课的困难。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现代教育心理学:小学生的发展思维从具体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因此,根据小学认知的规律,从具体的感知 - 形成出现 - 到抽象过程,我打算主要使用观察和发现方法,实验方法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以及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观察和感知各种物体,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适当辅导,及时引导等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动员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手 - ,实验得出结论,学生的实施为主,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原则。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3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11)一. 教材分析《1.3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柱的体积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下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然而,圆柱体积的计算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圆柱体积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公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圆柱体积的概念。
2.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到10页的内容,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是《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围绕着“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维目标,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圆柱与长方体的“类比”,经历“猜想与验证”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经历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针对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我设计四大教学环节(屏幕出示):一、课前导入学生参与二、探索新知操作验证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四、归纳总结提炼方法1、课前导入学生参与这一教学环节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情境导入课题。
首先出示书中情景图.向学生提问:这两人认识吗?淘气、笑笑我们的老朋友了。
他们两个都是爱思考的同学,他们今天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了?指名读问题:“笑笑提问这么粗的柱子需要多少木材呢?淘气提出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毫升水呢?”通过这两个情境问题,学生们马上明确两个数学问题都是求圆柱的体积。
教师顺势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具体情境引出圆柱的体积,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有助于学生对圆柱体积进行感知。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同步说课稿-圆柱的体积(1)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掌握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三、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案、教材、黑板、粉笔、洗板海绵等。
2.学生准备好直尺、圆规、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引入圆柱体积的概念,给出一个说明圆柱体积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进行回答。
2.讲解教师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且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样例,让学生进行跟踪计算。
圆柱的面积公式:S=2πrh+2πr² 体积公式:V=πr²h例如:半径为3cm,高为5cm的圆柱体积为V=π×3²×5=141.37cm³3.分组练习学生分成小组,老师给出若干个练习题,让学生在组内分工合作,用计算公式进行练习。
例如:1、半径为6cm,高为10cm的圆柱体积是多少?2、半径为2.5cm,高为15cm的圆柱体积是多少?3、高为10cm的圆柱,若底面面积为20πcm²,求圆柱的半径和体积。
4.板书总结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及样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
5.课后反思老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上重点难点,在发现不足和改进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自我巩固。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上,可以发现学生们对于圆柱体积的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练习环节中,每个小组的成员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所擅长的计算能力,需要加强分工合作的能力。
笔者在下次教学中还需要仔细思考如何利用形象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1.3 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一、教学背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一单元是关于立体图形的内容,其中第三部分是围绕圆柱的体积而展开。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圆柱的特点以及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描述圆柱的基本特征。
2.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3.解决圆柱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重难点1.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圆柱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本部分需要通过一些互动性强的问题引入圆柱的概念。
如:你见过哪些圆柱形状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点?等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总结,感知和认识圆柱的特征形状。
2. 圆柱的定义通过板书和图示来简洁明了地给出圆柱的定义,确立孩子们的认知基础。
3. 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先介绍底面半径和高,然后让学生发现底面圆的面积与高的关系,推导出基础公式:V=Sh。
•然后再将圆柱展开为一张长方形,便于更好地理解圆柱表面积与底面积的等效性,推导出内向侧面的面积为2πrh 的公式。
•最后,将3部分合并,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²h4. 练习与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展开讲解,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接下来,通过数学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实用场景引入课堂,如:水管、筒形容器盛水、柱形石柱的容积等等,要求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计算出答案。
5. 总结归纳教师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提醒学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连接,让学生清晰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一种形式——圆柱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同时,为学生今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际计算、模拟操作等方式直观、深入理解圆柱的体积,并进一步熟悉了体积公式的基础计算方式。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
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
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
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能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2.学会利用旧知转化成新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能,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准备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口算),单位为厘米
(1)半径为1厘米;(2)直径为4厘米;(3)周长为62。
8厘米。
2.什么叫做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二)导入新课,隐射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出示几组圆柱体实物(同底等高、同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老师提出问题:通过观察,你想知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这时交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让学生自行设疑,教师向学生交待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三)导入新课,实施教学目标
1.设疑:要判断圆柱体积的大小,究竟哪个大?哪个小?到底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这里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出示投影,帮助学生思考。
2.演示操作,揭示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沿着圆柱底面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快。
演示给学生看以后,在让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说出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圆柱的底面与长方体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又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圆柱体计算公式的推动过程。
并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看书质疑。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让知识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内化,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关于难点的突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确圆柱体的体积与它的底面积
和高有关。
(2)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识。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师生互动,通过演示操作,帮助学生找出两种几何形体转化前后的关系。
(4)根据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分散难点,促进知识的形成。
3.运用。
出示例1:先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请一位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时提问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1)单位要统一(2)求出的是体积要用体积单位。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四)巩固练习,检验目标
1.填表:集体订正后,教师提问,这道题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它体积,如果不知道圆柱的底面积,那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求出它的体积?该怎样求?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所学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能力,在练习中发展智力,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3.变式练习:已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求圆柱的高。
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4.动手实践: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
教师提问:如果要知道这个圆柱体积,该用什么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又是如何计算的?
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同时数学知识也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有什么收获?然后教师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新知识的得来是通过已学的知识来解决的,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用转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