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晚清民国史

  • 格式:wps
  • 大小:22.58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大学2013~2014学年冬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读书报告

课程号: 0200R215 课程名称:《剑桥晚清民国史》与中国近代史论文题目:末日穷光----光绪帝的悲哀

任课教师:严泉教师号 1000

学生姓名:穆玥学号 12122966

成绩:

末日穷光----光绪帝的悲哀

【摘要】要说晚清时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影响的历史人物,慈禧,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这些肯定是举足轻重的。但我今天想谈谈一个悲哀的存在——光绪皇帝。虽然光绪帝一生中,几乎所有的决策都以失败告终,但我们不能否认他对改变历史所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权力改革自保

光绪的先皇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过继于咸丰帝,名义上继承咸丰帝而非同治帝的皇位,以维持咸丰帝的皇统和父死子继的法则。年仅4岁的载湉(光绪本名)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入宫后的光绪,是在孤独中长大的。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所述:“缅怀先帝御宇不惟不久,幼而提携,长而禁制,终于损其天年。无母子之亲,无夫妇昆季之爱,无臣下侍从宴游暇豫之乐。平世齐民之福,且有胜于一人之尊者。”大致意思是说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经常不断地严辞训斥;饮食寒暖没有人细心照料;应倡导应禁忌之事,无人去指点揭示;没有母爱,没有童年的欢乐。这些综合起来致使光绪从小就心情抑郁,精神不快,造成身体积弱留下了难以愈治的病根。

清朝皇室规定,皇子6岁上学,光绪二年,光绪皇帝开始上学读书。慈禧给他选了师傅,一个是内阁学士翁同龢,另一个是侍郎夏同善。刚上学的时候,他不习惯,就哭、闹、发脾气,翁同龢、夏同善就报告慈禧。慈禧说你们再好好开导一下皇上,开导还是不听,发了脾气以后就摔书本。所以把他生父醇亲王奕譞找来,到毓庆宫来帮着照顾小皇帝读书,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比较习惯了。小光绪学习很用功,他还是比较聪明的,字写得也可以,也能做诗,后来文章也不错。光绪15岁的时候,写了一篇御制文,里面有几句话:“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因为他受了一种帝王教育,特别要强调“仁爱”之心。按说皇帝在14岁的时候就应该亲政了,然而慈禧说再等一等,等到光绪十三年,虚岁17岁了,才让光绪亲政。

虽然光绪帝经历了中法战争、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和筹备立宪等晚清重大的政治事件,但前期年纪尚小,后期被软禁瀛台。因此,他实际参与并主持的只是一个战争和一个运动,前者即中日甲午战争,后者即戊戌变法。

甲午风云

光绪帝亲政仅5年,于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24岁的光绪帝坚决主战,积极备战,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操。但终因制度落后,国力不济,打了败仗。在签订条约时,光绪帝旨命李鸿章同日本据理力争,以图尽量降低损失。

亲政时期,光绪帝仍未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遇到大事要向慈禧太后请示,没有多少决定权。他以迫切心情了解世界情况。十六年,驻美公使张荫桓自美归国。他急切召见他,询问国外情况。后来他又索取驻日公使参赞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日本明治维新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光绪帝还读了冯桂芬《教邠庐抗议》,萌发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状况之志。

甲午战争中,光绪帝主战。光绪帝认为:“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他还谕示李鸿章不要贻误军机,而且直接命令朝鲜牙山南路叶志超与进入朝鲜北部的清军夹击侵朝日军。他多次下令加兵筹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当不得已批准《马关条约》时,他以朱笔写下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表明他振兴国家的决心。甲午战争失败决不是主战的罪过,是战之不力的罪过,是光绪负不了责的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造成的。

戊戌维新

作为一个年轻发奋的君主,光绪皇帝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不轻易退缩妥协,以求自保;反而在关键时刻,为了变法信念,置生死安危于度外。这已经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为价值选择,即使从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称道的。也许,身为帝王,百年来他受尽冷落和责难,甚至有人指责他“懦弱无能”,但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他的人格是显示出一定亮色的,是不必讳言的。

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思想上,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在经济上,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在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在政治上,通过维新变法,迫使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在“庚子事件”之后实行所谓“新政”,客观上大大推进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加速了封建专制的崩溃。

从一个帝王应该具备的素养上看,他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远见,而且爱国爱民,有节气有骨气;但是他性格懦弱,缺乏政治谋略,另外,虽然贵为天子却无实权,所以他在政治上始终不能有所作为。

一个有抱负的君主无法施展抱负,似乎比普通老百姓更令人唏嘘。但至少我们看到了他不畏强敌,敢于救国的决心,在昏天黑地的晚清,点起了一道落寞的余光。

参考文献:

【1】李寅,清代后宫,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02-01

【2】王树卿&李鹏年,清宫史事

【3】百度百科: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