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导语】花好⽉圆⼈团圆,“团圆”对中国⼈有特殊的含义,也是中秋节的意义所在。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中秋节频道!1.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意义和象征 每年农历⼋⽉⼗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在中国的农历⾥,⼀年分为四季,每季⼜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个⽉,称为“仲秋”,⽽⼋⽉⼗五⼜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五,所以称“⼋⽉节”、“⼋⽉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进⾏的,⼋⽉⼗五的⽉亮⽐其他⼏个⽉的满⽉更圆,更明亮,所以⼜俗称“⽉节”“⽉⼣”;中秋节⽉亮圆满,象征团圆,此夜,⼈们仰望天空如⽟如盘的朗朗明⽉,⾃然会期盼家⼈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也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称“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
2.中国传统中秋节的意义和象征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样,也是缓慢发展⽽来的。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淆,中秋⼣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五中秋节”。
中秋节盛⾏始于宋朝,⾄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之⼀。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传统节⽇。
因为这个节⽇在秋季⼋⽉,故⼜称“秋节”“⼋⽉节”“⼋⽉会”“中秋节”;⼜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进⾏的,所以⼜俗称“⽉节”“⽉⼣”“追⽉节”“玩⽉节”“拜⽉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五谓中秋,民间以⽉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五祭⽉,其饼必圆,分⽠必⽛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必返夫家,⽈团圆节也”。
中秋节的意义和由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秋季夜晚的满月之夜。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月、吃月饼、家庭团聚等。
中秋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渊源,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秋节的意义和由来。
一、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团圆节”,象征着家庭团聚和情谊的重要。
这一天家人们常常会放下平日的工作,齐聚一堂,共同品尝月饼,赏月,互相祝福。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中秋节给了人们一个欣赏月亮、感受家庭温暖的机会,重申了家人之间的关爱和情感。
中秋节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体现。
农历八月正值秋天,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人们习惯性地通过中秋节来庆祝这丰收喜悦。
在农村地区,人们会举办丰收祭祀仪式,感恩大自然的恩赐,并期望来年也能有一个好收成。
此外,中秋节还有着诸多传统文化习俗与象征意义。
如月饼的传统,象征圆满和团圆,寓意着人们的心愿会如同圆月的形状一样圆满。
同时,月饼还有着丰富的材料和不同的花型、外形,展现了中国传统烘培工艺的魅力。
二、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源远流长,有多个文化起源,以下将介绍其中两个主要的来源。
第一个来源:祭月和嫦娥传说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是关于中秋节起源的故事,即“嫦娥奔月”。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出现在天空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后来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九只太阳,拯救了人民的生活。
为了感谢后羿的英勇行为,人们向他举杯致敬,并选定了农历八月十五作为纪念日。
此后,人们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在戶外设宴,聚在一起向月亮祭拜,同时也向后羿表达感谢之情。
而后人便把这个故事与中秋节联系起来。
另一个来源:农耕习俗的传承中秋节与农耕习俗的关系紧密。
在古代,人们在秋季丰收的日子里,会举行感恩祭祀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这些农耕习俗逐渐融入到中秋节中,成为人们庆祝中秋的一部分。
这种感恩和庆祝丰收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重要意义。
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中秋节,又称“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据历史记载,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自古以来,中秋节在中国民间就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视为一种传承文化、表达情感、弘扬道德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就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与价值进行论述。
首先,中秋节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
传统的庆祝活动包括赏月、赏灯、吃月饼、祭祖、赐亲友礼品等。
这些独特的传统习俗,寓意着团圆、和谐、感恩和祈福。
在当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们在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中仍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认同度。
其次,中秋节是感恩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时刻。
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这一时刻,人们会与家人团聚,一同赏月、吃饭、交流感情。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经常因为工作原因而无法与家人和朋友团聚,中秋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这个时刻,人们通过简单而真挚的行动,表达对家人和朋友的感恩之情,强化彼此的情感纽带。
这种感恩亲情和友情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塑造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中秋节还具有弘扬中国文化的意义。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不仅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中秋节也成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秋节的文化元素也逐渐传播到国外。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举办中秋节相关的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这样的举措不只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更是推动了跨文化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义与价值不可忽视。
中秋节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团圆、感恩和祈福等形式,传递着中国人对家人、朋友和祖国的深深情感。
同时,中秋节也成为弘扬中国文化、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
有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又称“月光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家中团圆,赏月祭月,共度美好时光。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秋节的知识,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令人向往的节日。
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活动,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色彩。
相传,古代人们崇拜太阳和月亮,认为月亮是人间的神仙,因此每年八月十五这天,人们会向月亮祈福,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之情。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代的人们将中秋节看作是祭祀月亮之日,通过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家庭团圆、亲友聚会的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赏月。
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合家团圆,一同赏月。
月圆则祥,月亮被视为团圆的象征,所以人们赏月的同时也是祈愿家人和平、幸福的美好时刻。
2. 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形状圆润,寓意团圆和谐。
传统的月饼有多种口味,如蛋黄莲蓉、五仁、豆沙等,口感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3. 赏桂花:桂花是中秋节的花卉之一,开花时正值中秋节,花香四溢。
人们会在这个时候赏桂花,欣赏其芳香,俗称“赏桂花”。
4. 点灯笼:中秋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就是点灯笼。
人们会将各种形状的彩灯挂在院子里或楼台上,营造出灯火辉煌的节日氛围。
5. 嫦娥奔月:与中秋节有关的一个传说是“嫦娥奔月”。
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仙女吃了长生不老药后,飞升至月宫并成为月亮上的仙女。
人们通过讲述和演绎这个故事来传承中秋节的文化。
三、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更是人们表达思念和感恩之情的日子。
中秋节有着重要的家庭和社交意义。
在这一天,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同时,中秋节也是亲友交往的好机会,人们会互赠月饼和礼品,祝福彼此五福临门。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层文化的内涵。
中秋节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和传统美德,如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家族团结等。
中秋节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仅次于春节的又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中秋节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内涵从传统的节庆仪式、历史传说和传统习俗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以下将从月亮、家庭团聚、赏月、传统食物等方面解析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一、月亮的象征意义中秋节的主题之一是对明亮且圆满的月亮的崇拜和赞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
首先,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其次,月亮代表着美好和完整,人们以月亮为喻来形容幸福美满的家庭和爱情。
此外,月亮也常与中秋节的主题情感——思念和怀念联系在一起。
无论是家人之间的思念,还是祭祖时对已故亲人的怀念,都是中秋节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庭团聚与传承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对中国家庭价值观的强调。
在这一天,家人会放下繁忙的生活,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这个特殊时刻。
家人团聚代表着情感的交流和传承。
通过与父辈共进晚餐、一同赏月、分享家族故事和传统习俗等活动,中秋节传递着家庭的纽带和温暖。
同时,通过这种团聚,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也得以传承和弘扬。
三、赏月的艺术享受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赏月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赏月为题材,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在中秋晚上,人们沐浴在月光下,把月亮当作精神寄托,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和情感的升华。
此外,赏月还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四、传统食物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有丰富多样的传统食物,如月饼、柚子、芋头等。
这些食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它象征着团圆和祝福。
柚子则寓意着平安和好运,因为它的发音与“有福同享”相似。
而芋头则被视为“聪明伶俐”的象征。
通过食用这些传统食物,人们希望带来好运和吉祥,同时也增加了中秋节的欢庆氛围。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月亮的象征意义、家庭团聚与传承、赏月的艺术享受,以及传统食物的象征意义等方面来看,中秋节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与情感。
中秋节传统文化内涵
1. 团圆思念: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人们会聚在一起品尝月饼、赏月、赠送礼物等,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在这一天,离家的游子也会尽可能地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2. 感恩丰收:中秋节正处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人们会在这一天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感恩丰收的喜悦。
同时,也会祭祀祖先,感谢他们的保佑和庇护。
3. 赏月祭月:中秋节的一大特色是赏月,人们会聚在一起欣赏明月,品尝月饼,讲述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故事。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举行祭月仪式,向月亮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
4. 文化传承:中秋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诗词、歌谣、故事、传说等。
这些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秋节是一个富有浓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它代表着团圆、感恩、祈福和文化传承,让人们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感受家庭的温暖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以下是对中秋节象征意义的阐述:1.团圆:中秋节是亲情和友情的象征,在这天,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尽力与家人团聚。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是家庭团圆,表达了人们对家庭温暖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古代,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丰收的季节,人们集体团聚,共同庆祝丰收,展示社会和谐、亲情友情的重要性。
2.忠诚:中秋节的象征意义还体现在忠诚的传统美德上。
民间传说,屈原投江后,他的爱国之情深深感动了人们,于是就有了每年庆祝中秋节的习俗。
人们在这一天吃月饼,即是为了纪念屈原。
中秋节象征着为国家和所爱之人奉献一切的忠诚精神。
4.传统文化: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中秋节习俗中,绘制花灯、赏月、写对联等都是象征中秋节美好传统的方式。
中秋节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象征着中国人对文化的珍爱,并希望传统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5.祈福:中秋节是人们祈求好运和祝福的时刻。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燃放烟花爆竹、祈求平安和健康、祈求丰收和好运。
中秋节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对家庭和社会幸福的祝福。
中秋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和和谐生活的向往。
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不仅能够享受美食和赏月的乐趣,更能感受到家庭和社会团结的力量和温暖。
中秋节所象征的团圆、忠诚、和谐、传统文化和祈福的寓意,正是中国人民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中秋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代表着丰收和团圆。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这些活动都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秋节的赏月活动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热衷于赏月。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柚子等食品,然后在户外或者室内的阳台上,与亲朋好友一起赏月。
月亮的圆满象征着团圆和美好,人们在赏月的时候会感受到浓浓的家的温暖和情感的交融。
这一传统活动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仪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中秋节的吃月饼活动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品,它的外形圆满象征着团圆,内部的馅料丰富多样,代表着丰收和富裕。
吃月饼的习俗已经存在了几百年,而且在不同的地区还有不同的口味和制作方法。
无论是传统的豆沙、莲蓉,还是现代的冰皮月饼,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吃月饼,人们不仅能够品味到美食的美味,还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中秋节的赏花灯活动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花灯,如纸灯、彩灯等,放在家门口或者公共场所。
花灯的制作和展示是一门独特的技艺,需要工匠们精心制作。
而花灯的形状和图案也多种多样,有动物、花草、人物等等。
赏花灯不仅能够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还能够让人们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活动都是这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在当今社会,人们应该重视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座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在中秋节这一天,很多人可能对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甚少。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加人们对中秋节的了解,我们特意组织了这次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讲座。
本次讲座将全面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以及与中秋节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希望通过这次讲座,能让大家更加了解和喜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一、中秋节的起源和历史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庆祝的传统节日。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最初,中秋节是祭祀月亮的节日,人们希望通过祭祀来祈求农作物丰收和家庭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人们团聚、赏月、吃月饼的传统习俗,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二、中秋节的主要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古人认为,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所以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水果等美食,整家人一起围坐在一起,共同欣赏月亮的美丽景色。
2. 吃月饼:中秋节最有特色的就是吃月饼了。
传统的月饼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而现在,月饼的种类繁多,口味也五花八门,人们品尝不同的月饼也成为了中秋节的一大乐趣。
3. 点灯笼: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还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不同地方的灯笼款式和形状各异,但都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祝愿。
三、中秋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首先,中秋节强调的是家庭团圆和亲情。
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而中秋节正是一个让家人团聚的时刻,有利于增进亲情和家庭的和谐。
其次,中秋节也是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体现。
人们在中秋佳节里追求的是共享天伦之乐和与人为善的精神。
再者,中秋节还蕴含着传统的农耕文化,人们在这一天祈求丰收和富饶。
通过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四、中秋节的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也得到了现代的发展和变化。
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广泛庆祝的节日。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不仅是人们团聚的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月亮、家庭团聚、赏月、吃月饼等。
这些传统元素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尽可能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这种团聚的价值不仅在于加强亲情,也有助于传承家族的血脉和家训。
家庭团聚的时刻让人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也提醒着我们珍惜家庭和亲人的重要性。
三、人际交流与友谊的促进中秋节是一个人们互赠礼物、互致祝福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常常会互赠月饼、糖果等礼物,表达对亲友的关爱和祝福。
这种礼物交流不仅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促进了友谊的发展。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成为人们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的重要契机。
四、民族团结的象征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人世界广泛庆祝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华人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共同庆祝中秋节。
这种庆祝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文化,也加深了华人之间的联系和团结。
中秋节成为了一个象征着民族团结的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寓意与祝福的传递中秋节有着丰富的寓意和祝福,如“团圆”、“圆满”等。
这些寓意和祝福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人们在中秋节期间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团圆、圆满。
这种寓意和祝福的传递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温情,也激励着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家庭团聚、人际交流、民族团结的象征。
中秋节有什么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方面:
1. 赏月: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赏月,人们会在月亮明亮的晚上一起围坐在一起,欣赏美丽的月亮。
中秋节被称为"月夕",因为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所以赏月成了这个节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吃月饼:中秋节最著名的传统美食就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通常有各种馅料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吃月饼象征团圆和祝福,人们会赠送月饼给亲朋好友,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祝福。
3. 亲友团聚: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强调家庭团聚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家人会尽可能聚在一起,共度丰盛的晚餐,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喜悦。
4. 点灯笼:中秋节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就是点灯笼。
人们会在中秋节晚上挂起各种色彩鲜艳的灯笼,照亮整个夜晚。
点灯笼象征着希望明亮如月,光明照耀。
5. 嫦娥奔月传说:中秋节还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传说中,嫦娥是仙女,她喝了长生不老的仙药后,飞上了月亮,并一直生活在那里。
这个传说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主题,人们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来表达对家人的思恋之情。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团圆和庆祝的节日,人们会通过赏月、吃月饼、亲友团聚等传统文化活动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中秋节的十大传统习俗中秋节的十大传统习俗习俗一:赏月****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习俗二:吃月饼《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习俗三:祭月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习俗四: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习俗五: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目录中秋节简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产物,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而宝贵的人文精神,代代传承至今。
本文将从月亮崇拜、赏月习俗、家庭团聚和传统美食等方面,探讨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一、月亮崇拜中秋节与明亮的圆月是紧密相连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月亮抱有深深的崇敬之情。
月亮作为天空中最亮丽的星体,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观赏明亮的月亮,并通过月亮将祝福传递给亲友。
这种月亮崇拜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还彰显了寄托和团聚的美好愿望。
二、赏月习俗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中秋之夜,人们携带着月饼、瓜果和茶水,聚集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欣赏着烟火表演。
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同庆祝节日,并分享着对月亮的倾诉和感慨。
这种情景不仅增进了亲情和友情,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团结和和谐的力量。
三、家庭团聚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常常会选择与家人共进晚餐,一同品尝美味的中秋佳肴。
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畅谈家常、讲述彼此的近况,分享着生活的甜酸苦辣。
这种家庭团聚的传统,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也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浓厚的人情味。
四、传统美食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亮点之一。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代表美食,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而各地的月饼风味也各具特色。
此外,柚子、石榴、莲藕等水果也是中秋节期间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丰收之意。
通过分享传统美食,人们也在无形中传承和弘扬着中华美食文化。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通过对月亮崇拜、赏月习俗、家庭团聚和传统美食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彰显了国人对家庭、团圆和友情的珍视。
让我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与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共同感受中秋节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中国传统文化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句贴切地反映了中秋佳节的意义,反映了人们对月圆的祈盼和对相思之人的牵挂。
1、和谐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
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
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
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团圆“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
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
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世界中最为重要的庆典之一。
这个节日既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又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中,中秋节作为一种具有传统意义的文化习俗,仍然承载着重要的传承使命,不仅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的增强。
首先,中秋节传承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代,中秋节是人们感谢丰收、祈福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在中国历史上,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始于唐朝,之后又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容。
举个例子来说,古代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点亮灯笼,欢聚一堂,共赏明月,相互祝福。
这其中蕴含的不仅是人们对于明亮幸福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古人对于团圆和祝福的传统思想意识。
除此之外,饮月饮茶、祭月食月等传统习俗,也都富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这些传统文化内涵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也成为了中秋节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其次,中秋节传承了家庭关爱和团圆的价值观念。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团圆时刻之一,中秋节注重家庭团聚和亲情的传承。
古代,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会返回家乡和亲人团聚,共同庆祝佳节。
而现代社会中,尽管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但对于中秋节家庭团聚的期待和重视并未减弱。
这个时候,亲人们会返乡团聚,共享月饼和美好时光。
这种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关怀,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人际关系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要地位。
此外,中秋节还传承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中期,天气适宜,秋高气爽。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便是明月。
在这个时刻,人们会赏月,赋予月亮各种吉祥美好的寓意。
中秋节的赏月习俗,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美好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这种传统文化观念,鼓励了人们与自然界保持和谐共生的观念,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传递了家庭团聚和亲情的价值观念,同时引领着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中秋节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又到了一年中秋佳节,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它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日子,更是人们传递感恩、团结和美好祝愿的时刻。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秋节的精神内涵与它所体现的价值观。
中秋节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亲情与团聚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象征着亲情的重要性和珍惜家庭温暖的价值观。
在这一天,人们会尽量回到家中,与父母、伴侣和孩子团聚,一同品尝月饼、赏月,共度这个特殊的夜晚。
在这个喜庆的时刻,家人之间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进,使人们更加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温暖的力量。
二、感恩与热情款待中秋节象征着丰收和感恩。
人们在这一天会感谢过去一年的收获和幸福,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
同时,人们也会相互赠送礼物,热情款待亲友和来访的客人。
这种感恩和热情款待的精神代表了中国文化中重视人际关系和友善待人的核心价值观。
三、美好的祝愿与希望中秋节是一个象征美好祝愿和希望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祝福家人、亲友健康、幸福和平安。
同时,人们也会祈求自己将来的生活能够更加顺利和美好。
这种传统的祝福和期许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和精神富足的价值观。
中秋节所体现的价值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家庭价值观中秋节重视家庭团聚,表达了人们对于家庭和亲情的重视。
这种家庭价值观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责任与关爱,并体现了传统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二、感恩价值观中秋节让人们从心底感恩生活中的各种恩惠和他人的关爱。
这种感恩价值观强调了对他人的感激之情,通过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从而塑造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和谐价值观中秋节象征着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欣赏明亮的月光和自然景观的美丽,人们塑造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这也提醒人们应当保护和尊重自然资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传统文化价值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如家庭观念、孝道尊老、礼仪等。
传承中秋文化弘扬中华精神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几千年来,中秋节一直是我国人民共同庆祝的盛事,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而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传承中秋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弘扬中华精神。
一、传统中秋文化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感恩。
这一天,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同品尝月饼、赏月,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与感激之情。
同时,中秋节也是对自然界的敬仰与感谢,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祭月仪式,祈求国泰民安、丰收吉祥。
二、传承中秋文化的意义传承中秋文化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尊重,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秋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重视,彰显了和谐、团结与友爱的价值观。
只有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才能让我们的后代了解和珍视中华传统,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三、弘扬中华精神的重要性中华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中秋节是中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家人、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传承中秋文化,就是在弘扬中华精神,宣扬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只有通过这种传承与弘扬,我们才能更好地传递给我们的后代,让他们以这种精神为指引,为实现个人价值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个人努力:传承中秋文化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每个人都能为传承中秋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可以将中秋节视为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机会,通过与家人一起聚餐、赏月,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了解中秋节的历史由来与文化内涵,来扩大对中华传统的认知与理解。
只有在个人层面上努力,我们才能真正传承并弘扬中秋文化的精髓。
五、社会共同:弘扬中华精神传承中秋文化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和教育机构可以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中秋节的含义与历史。
同时,企业和媒体也可以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组织各种中秋文化活动,传递正能量,增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弘扬中华精神,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传递祝福等。
这些活动都体现了中秋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出门赏月,或者在家中摆放一些灯笼来照亮夜空。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就有赏月的习俗,并且流传至今。
赏月不仅仅是欣赏月亮的美丽,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感悟。
在赏月的同时,人们常常会吟诗作赋,表达对月亮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二、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还有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期间的传统食品,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月饼外形圆满,象征团圆和完整。
它的做法和口味多种多样,有豆沙、莲蓉、红枣等多种馅料供人选择。
人们在吃月饼的同时,常常会结伴品尝,互赠月饼以表达对亲友的祝福。
三、传递祝福中秋节也是人们传递祝福的好时机。
在这一天,人们会互相拜访亲友,传递祝福和问候。
传递祝福无论是通过口头表达,还是通过书信、短信等方式,都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
这一传统习俗带有浓厚的人情味,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既尊重亲情、友情,又注重社交的价值观念。
中秋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代表着对团圆和家庭的向往,更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许。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在当代社会,尽管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中秋节的传统依然保留下来,并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通过赏月、吃月饼和传递祝福这些活动,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家庭团聚的期望。
同时,这些传统习俗也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因此,中秋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人们心中的文化符号,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传统美德。
总结起来,中秋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赏月、吃月饼和传递祝福等活动中体现了团圆、祝福和美好生活的意义。
中秋节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亦是家庭团聚的时刻。
与中秋节密切相关的,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这一文化对于中秋节的庆祝方式、思想内涵以及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探讨中秋节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关系。
一、中秋节的儒家价值观念中秋节作为家庭团聚的节日,传承着儒家强调家庭和睦和亲情的核心价值观念。
儒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伦关系的起点。
中秋节期间,人们回家团聚,共享团圆之喜,体现了家庭和睦、亲情浓厚的价值观念。
二、儒家思想对中秋节庆祝方式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传统礼仪和仪式,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受到其影响。
传统的中秋节庆祝活动中,常常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等仪式。
这些庆祝活动中,人们通过祭祀、仪式的形式来表达对月亮的崇敬和祈福之意,这与儒家思想中崇尚礼制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儒家思想与中秋节的思想内涵中秋节的思想内涵与儒家思想中关于仁、孝、和的理念相契合。
儒家思想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尊重,提倡孝顺父母、尊重长辈的美德。
中秋节作为家庭团聚的节日,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亲和之道。
四、中秋节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秋节在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儒家文化的瑰宝,通过代代相传,将儒家文化的理念传承下来。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传统习俗等,都是对儒家文化的弘扬和保护。
这种传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也是对儒家思想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总结:中秋节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秋节体现了儒家价值观念中的家庭和睦、亲情浓厚的特点,庆祝方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展现了传统礼仪和仪式的重要性。
同时,中秋节的思想内涵与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仁、孝、和的理念相契合。
通过中秋节的庆祝过程,传承和弘扬了儒家文化的精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这样的文章可以起一个标题,例如《中秋节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文章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字数,并根据主题进行适当的分段和章节安排,以使全文的表达流畅、通顺,并且整体排版美观大方。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2015年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想要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内涵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心理路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
中秋节是人们的情感和自然现象结合得最紧密的节日,也是民族文化展现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形成是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节日民俗事象不断丰富,在中国人民的时间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今年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前,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七夕、重阳一起被列为保护项目,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欢迎。
中秋节第一个特点是有强烈的民俗性。
节日是人民情感的寄托,主要民俗事象(如吃月饼)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的特点。
月饼形如圆月,是汉族与维吾尔、藏族、满族、蒙古族等制饼方法的融合,古代制饼业尊汉宣帝为饼师神,正是这一融合过程的写照。
北京地区明清两代摆放拟人化的泥塑兔爷儿,既是祭拜的神,又是时间性很强的儿童玩偶,反映了轻松欢乐的庆祝丰收的气氛。
彝族舞蹈“阿细跳月”和蒙古族歌曲“敖包相会”是带有狂欢和男女相会的典型歌舞。
中秋节第二个特点是有浪漫的抒情性。
中国人看月亮绝不是一个寒冷的星球,而是一个有男(吴刚)、有女(嫦娥)、有植物(桂树)、有动物(玉兔)、有宫殿(广寒宫)、有故事的神话世界。
月亮是仙境,是与每一个人幸福相关的碧空明镜。
月亮是人的朋友,可与人心灵沟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通过对月亮人性化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人民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伟大民族。
中秋节第三个特点是紧迫的时间感。
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
意思是一过中秋就快到“年终算总账”的日子了,要抓紧时间完成今年该办的事。
在古代北京,中秋还是一个结账的日子,是时间段落的标志,又叫“节关”,届时要清理债务。
抖空竹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北京空竹有单轮的,有双轮的。
二轮相照,抖动起来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含意,激励人们珍视大好时光。
中秋节的第四个特点是温馨的骨肉情。
花好月圆之夜,骨肉团圆之时。
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
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形成了和平、和谐、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族团聚成为人们生活中体现幸福的大事,中秋节的存在就为民众的定期聚会提供了良好的时机。
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加强民族凝聚的促进剂,人们不约而同地对民俗事象的认同并实践,是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月饼是点心的一种,作为一种社交的礼物本来是传递情感,“知恩必报”。
“点心,点心”,点到而已,并不求奢华,重在情意。
对月饼进行豪华包装是不符合“点心”之原意的。
如果包装过度豪华,不好降解,造成处理上的困难,有悖民俗“不怕重复”的原则,是不利对节日的民俗事象进行保护的。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渴望统一、团结心理路程的见证,又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资源。
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机,是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中秋节是个大团圆的节日,这种向往团圆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我们要过好中秋节,就要将传统的文化元素、当代人的审美追求、现代的科学技术三者结合起来,丰富我们的节日民俗事象,让中秋节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把人们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增强节日的吸引力、感染力,让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们真正感受到:美在中秋!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