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及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11
机械金属加工检验规范引言机械金属加工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种加工方式,它涉及到各种金属材料的切削、成形、焊接等工艺。
为了确保机械金属加工零件的质量,需要进行检验,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保证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档将介绍机械金属加工检验的规范,包括检验的目的、方法、标准等内容,以指导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完成机械金属加工检验工作。
检验目的机械金属加工检验的目的在于确保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表面质量等参数符合设计要求,以满足产品功能和可靠性的要求。
具体而言,机械金属加工检验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验证加工零件的尺寸和形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保证装配和使用的良好匹配性。
2. 确保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符合要求,以提高产品的耐久性和美观性。
3. 检查加工零件的材料和硬度是否符合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强度和耐磨性。
4. 确定加工零件的加工工艺是否正确,以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检验方法机械金属加工检验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加工零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要求等因素来确定。
常见的机械金属加工检验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直观检验法直观检验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加工零件的外观,来判断其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该方法适用于简单形状的零件,例如平面、圆柱等。
计量检验法计量检验法是通过使用量具、测量仪器等精确测量工具,对加工零件的尺寸进行精确测量,以判断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该方法适用于直线、曲线、角度等复杂形状的零件。
功能检验法功能检验法是通过对加工零件进行装配和功能测试,来验证零件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例如,在装配过程中,检查零件的配合间隙、运动阻力等参数是否符合要求。
材料检验法材料检验法是通过对加工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来验证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对铁素体不锈钢进行金相显微镜的观察,以判断其晶粒大小、相变情况等。
检验标准机械金属加工检验需要依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机械加工件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机械加工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工序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
如与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冲突时,以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准。
3.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为mm。
JB/T 5000.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GB/T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800.4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T 3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GB/T 197 《普通螺纹公差》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5277 《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4.原材料检验机械加工件所用板料,棒料的材质,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按图加工所需。
详细做好原材料入库记录。
不合格材料办理好退货手续。
5.工序质量检验5.1 零件加工后应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及JB/T 5000.9《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规定。
5.2 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5.3 铸钢件、铸铁件、有色金属铸件、锻件加工后如发现有砂眼、缩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时,在不降低零件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允许按照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修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5.4 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毛刺,除产品图样有要求外,不允许有尖棱、尖角。
5.5 精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直接摆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
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5.6 精加工后的配合面、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表面不允许打印标记。
5.7 最终工序为热处理的零件,热处理后表面不应有氧化皮。
精加工后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5.8 对于生产图样中要求电镀锌或热镀锌的零件,图中要求的配合面尺寸为含镀层后的尺寸。
金属切削机床刨削加工安全检查表范文一、设备状态检查1. 检查机床的整体状态,包括床身、滑块、工作台等部分是否有裂纹、变形或磨损等现象。
2. 检查刀架、进给装置、主轴传动等部分是否有松动、断裂或异常噪音等情况。
3. 检查机床的供电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是否正常工作。
二、切削刀具检查1. 检查切削刀具的材质、规格和磨损程度是否符合要求。
2. 检查切削刀具的安装是否正确,有无松动或偏移。
3. 检查切削刀具的刃口是否锋利,有无毛刺或损坏。
三、工作保护装置检查1. 检查机床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如刀具护罩、防护网、安全门等。
2. 检查工作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并能正常使用,无松动、断裂或损坏的情况。
3. 检查安全门是否能够有效锁定,保证机床在工作时不能打开。
四、润滑系统检查1. 检查润滑系统的润滑油是否充足,无漏油或渗漏的情况。
2. 检查润滑系统的管路、连接件是否正常,无松动、断裂或漏气等现象。
3. 检查润滑系统的油泵、油管等是否正常工作,无异响或堵塞的情况。
五、安全操作规范检查1. 检查机床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范。
2. 检查机床操作人员是否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 检查操作人员是否遵守操作规程,如不戴长发、戴松散衣物、将工件固定好等。
六、现场安全环境检查1. 检查机床周围的工作环境是否整洁,无杂物、油渍或尘土等。
2. 检查机床周围的通道是否畅通,无障碍物或堵塞的情况。
3. 检查机床周围的紧急停机按钮是否醒目、易于操作。
七、应急救援准备检查1. 检查机床周围是否配备了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2. 检查机床区域是否明确标识了紧急出口和安全通道。
3. 检查机床操作人员是否掌握紧急救援流程和求救方法。
八、其他问题清单1. 检查机床是否有其他异常现象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2. 检查是否有维修或更换零件的需要,并及时采取措施。
以上为金属切削机床刨削加工安全检查表范文,提供了设备状态、切削刀具、工作保护装置、润滑系统、安全操作规范、现场安全环境、应急救援准备等方面的检查内容,以确保金属切削机床刨削加工的安全性。
金属切削加工作业指导书1、人员作业人员为持有中级以上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车工、铣工、磨工、镗工、钳工、刨工等金属切削加工操作人员。
2、一般要求2.1零部件的切削加工必须符合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本标准规定。
2.2零部件的已加工表面,不得有锈蚀及影响性能,寿命和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2.3除了特殊要求外,加工后的零部件不得有尖锐的棱角和毛刺。
2.4 在成对成组加工的零部件上,应做出标记.2.5 图样上要加工的表面,加工后不允许留有黑皮。
3、图样上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3.1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应按下表(GB/T1804-92)3.2 不注公差角度的极限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GB11335-89)注:(1)表中的长度值按角度短边长度确定,若为圆锥角,锥度从1:3至1:500的圆锥,长度确定,锥度大于1:3的圆锥按圆锥素线长度确定。
(2)本表按GB11335-89C(粗糙级)选用4、图样上未注的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4.1 未注形位公差的直线度和平面度、垂直度、同轴度与对称度(键槽除外)的公差值按下表(GB/T1184-1996)的规定(单位mm)4.2 圆跳动的未注公差值按下表(GB/T1184-1996)的规定(单位mm)5、检验规则5.1 零件按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5.2 批量生产或用工装加工的零件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并进行中间抽检。
5.3 切削加工件成品经检查合格后,应在明显位置标出质量检验部门的检收标记。
5.4 主要零件应逐件检查几何形状与尺寸精度;一般零件抽5%-10%检验。
6、零件检验合格后才能入零件成品库。
7、主关键零件加工面上应涂防锈油(脂),经精磨或光整加工的零件表面须进行包扎。
8、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8.1 轴类零件8材料、一般工艺轴的材料多为45钢,有特殊要求的可用合金钢,结构复杂的轴用40Cr等铬钢。
轴类大都是回转表面,主要采用车削与外圆磨削成形。
很多轴的主要表面公差等级较高(如IT6),表面粗糙度Ra值较小(如Ra=0.8 um),故车削后还需磨削。
机械制造行业产品质量检验规范一、前言高质量的产品是机械制造行业的基石,而产品质量的检验则是保证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机械制造行业的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展开讨论,包括检验流程、方法和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二、检验前准备2.1 检验计划在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
检验计划应包括检验范围、检验方法、检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等内容。
检验计划的制定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客户要求进行,并及时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
2.2 检验设备和工具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准备适当的检验设备和工具。
这些设备和工具应当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并经过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在使用检验设备和工具前,应进行检查和确认其状态良好。
三、产品质量检验步骤3.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产品质量检验的第一步,通过对产品外观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产品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或损伤。
外观检查应包括产品的色泽、形状、尺寸、表面光洁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3.2 尺寸检验尺寸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产品的关键尺寸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判定能够直接反映产品的质量水平。
尺寸检验应采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比如卡尺、游标卡尺、坐标测量机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3.3 功能性能检验功能性能检验是产品质量检验的核心内容,通过检测产品的功能性能能够评估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使用要求。
功能性能检验应采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和设备,比如负载试验台、运行试验台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3.4 耐久性检验耐久性检验是对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耐用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耐久性检验应采用适当的试验装置和方法,比如疲劳试验机、振动试验台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3.5 环境适应性检验环境适应性检验是对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环境适应性检验应采用适当的试验方法和设备,比如恒温恒湿试验箱、盐雾试验箱等,并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操作和记录。
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及规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1. 目的2. 围3. 规性引用文件4. 尺寸检验原则5.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6. 外观的检验7.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8.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9.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10.螺纹的检验11.检验计划12.判定规则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 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锻造、钣金、焊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检验计划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3.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4. 尺寸检验原则4.1 基本原则所用验收方法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验收极限的工件。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工件,其尺寸检验应符合泰勒原则,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
4.2 阿贝原则被测量线应处于被测量线或被测量线的延长线上。
4.3 最小变形原则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机械加工件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机械加工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工序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
如与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冲突时,以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准。
3.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为mm.JB/T 5000.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GB/T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800。
4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T 3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GB/T 197 《普通螺纹公差》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5277 《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4.原材料检验机械加工件所用板料,棒料的材质,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按图加工所需.详细做好原材料入库记录。
不合格材料办理好退货手续。
5.工序质量检验5。
1 零件加工后应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及JB/T 5000.9《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规定。
5。
2 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5。
3 铸钢件、铸铁件、有色金属铸件、锻件加工后如发现有砂眼、缩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时,在不降低零件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允许按照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修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5。
4 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毛刺,除产品图样有要求外,不允许有尖棱、尖角。
5。
5 精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直接摆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
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5。
6 精加工后的配合面、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表面不允许打印标记。
5。
7 最终工序为热处理的零件,热处理后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精加工后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5.8 对于生产图样中要求电镀锌或热镀锌的零件,图中要求的配合面尺寸为含镀层后的尺寸。
机械加工件检验标准1.目得规范机械加工件得检验标准,以使各工序过程得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件得检验,图纸与技术文件并同使用。
如与国家标准与技术规范冲突时,以国家标准与技术规范为准.3.引用标准本标准得尺寸未注单位为mm.JB/T 5000、9《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GB/T 1031《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1800、4《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与孔轴得极限偏差表》GB/T 3《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与倒角》GB/T197《普通螺纹公差》GB/T1184《形状与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1804《一般公差未注公差得线性与角度尺寸得公差》GB/T5277 《紧固件螺栓与螺钉通孔》4.原材料检验机械加工件所用板料,棒料得材质,规格与数量就是否符合按图加工所需.详细做好原材料入库记录.不合格材料办理好退货手续。
5.工序质量检验5、1零件加工后应符合产品图样与技术条件及JB/T 5000、9《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规定。
5、2 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5、3铸钢件、铸铁件、有色金属铸件、锻件加工后如发现有砂眼、缩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时,在不降低零件强度与使用性能得前提下,允许按照相关标准得有关规定修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5、4加工后得零件不允许有毛刺,除产品图样有要求外,不允许有尖棱、尖角.5、5 精加工后得零件不允许直接摆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得支撑、保护措施.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蚀与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得磕碰、划伤等缺陷.5、6 精加工后得配合面、摩擦面与定位面等工作表面不允许打印标记.5、7最终工序为热处理得零件,热处理后表面不应有氧化皮。
精加工后得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得现象。
5、8 对于生产图样中要求电镀锌或热镀锌得零件,图中要求得配合面尺寸为含镀层后得尺寸。
5、9 表面电镀锌涂层得质量要求:1)镀层外观光滑细致、无起泡、起层、剥落、烧焦及海绵状沉淀;2)经铬酸钝化后,应具有绿黄略带有红色得彩虹色;3)镀层表面允许有不严重得流痕及轻微得刮痕印,允许工件边缘色彩稍淡;4)钝化膜有一定得光泽,不到呈暗褐无光得泥巴色;5)钝化膜应牢固,用布揩擦不掉;在50℃~60℃得热水中煮1小时,颜色无显著减退。
机加工件检验标准机加工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机加工件的质量检验至关重要。
机加工件的检验标准是指对机加工件进行检验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其目的是保证机加工件的质量符合要求,达到使用标准。
首先,机加工件的检验标准应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装配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在进行外观质量检验时,应注意检查机加工件是否存在表面缺陷、氧化、变形等情况,以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外观要求。
对于尺寸精度的检验,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测,确保尺寸精度符合要求。
同时,对于表面粗糙度和装配性能的检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方面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机加工件的使用效果和性能。
其次,机加工件的检验标准还应包括检验方法和检验工艺的规定。
在进行机加工件的检验时,应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检验工艺。
例如,对于金属材料的机加工件,可以采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进行检验,而对于塑料材料的机加工件,则需要采用其他相应的检验方法。
同时,在进行检验时,还应注意检验过程中的环境和条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机加工件的检验标准还应包括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要求。
在进行机加工件的检验时,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和过程,并制作检验报告。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包括机加工件的基本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人员签名等内容,以便于后续的跟踪和管理。
总之,机加工件的检验标准是保证机加工件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才能确保机加工件的质量符合要求,达到使用标准。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机加工件的检验工作,严格执行检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标题机加工件检验规范编号WT-TB/TJ/QD-WI-009 版次A/0 制定部门质量部制定日期2017年10月28日【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版修订记录修订发行日A/新建董宝2017.10.28部门评审部门评审部门评审□行政人事部□物料部□财务部□事业部□生产部□工程部□质量部□供应商开发管理部标题机加工件检验规范编号WT-TB/TJ/QD-WI-009 版次A/0 制定部门质量部制定日期2017年10月28日批准:编制:董宝国审核:1目的 (3)2范围 (3)3规范性引用文件 (3)4检验条件 (3)5包装防护 (3)6外观 (3)7表面粗糙度的检验 (4)8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 (4)9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 (5)10螺纹的检验 (5)11沉孔的检验 (6)12检验基本原则 (6)13记录 (6)标题机加工件检验规范编号WT-TB/TJ/QD-WI-009 版次A/0制定部门质量部制定日期2017年10月28日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外购、制程、成品)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螺纹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检验计划和判定准则。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标题机加工件检验规范编号WT-TB/TJ/QD-WI-009 版次A/0 制定部门质量部制定日期2017年10月28日尺寸的公差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pdfGB-T 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基础第3部分: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pdf4检验条件4.1正常日光下(晴天);照度为 100lx~200lx 的灯光下进行(相当于40-60W的白炽灯光下,物件距光源65~100cm)。
机械行业产品质量检验规范在机械行业中,产品质量的检验是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并达到标准要求的重要环节。
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制定和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材料选用、加工工艺、性能检测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机械行业产品质量检验的规范。
一、材料选用材料的选用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在机械行业中,常用的材料有钢材、铜材、铝材等。
材料的质量检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分检验:通过分析成分检验,确定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化学成分范围。
这包括检测主要成分、杂质含量等。
2. 强度检验:材料的强度是评判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强度检验主要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以评估材料的抗拉强度、韧性等性能。
3. 硬度检验:材料的硬度直接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适应性。
硬度检验主要包括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维氏硬度等测试方法。
二、加工工艺机械产品的加工工艺对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起着重要作用。
加工工艺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参数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等,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控制参数,确保产品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满足标准要求。
2. 刀具选择和刃磨:刀具是加工过程中起到直接作用的工具,其选择和刃磨对于产品的加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刀具的使用寿命、刃口质量等需要进行定期检验和更换。
3. 表面处理:机械产品在加工完成后,通常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既能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又能增加产品的耐腐蚀性能。
表面处理的规范主要包括涂装、喷涂、镀层等工艺的选择和应用。
三、性能检测机械产品的性能检测是确保产品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的重要环节。
性能检测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功能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测试产品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机械传动件的扭矩传递能力、液压系统的压力稳定性等。
2. 工作负荷测试:将产品放置在正常工作负荷下进行测试,以评估产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金属切削机床刨削加工安全检查表范文一、设备状态检查1. 检查机床的整体状态,包括床身、滑块、工作台等部分是否有裂纹、变形或磨损等现象。
2. 检查刀架、进给装置、主轴传动等部分是否有松动、断裂或异常噪音等情况。
3. 检查机床的供电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是否正常工作。
二、切削刀具检查1. 检查切削刀具的材质、规格和磨损程度是否符合要求。
2. 检查切削刀具的安装是否正确,有无松动或偏移。
3. 检查切削刀具的刃口是否锋利,有无毛刺或损坏。
三、工作保护装置检查1. 检查机床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如刀具护罩、防护网、安全门等。
2. 检查工作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并能正常使用,无松动、断裂或损坏的情况。
3. 检查安全门是否能够有效锁定,保证机床在工作时不能打开。
四、润滑系统检查1. 检查润滑系统的润滑油是否充足,无漏油或渗漏的情况。
2. 检查润滑系统的管路、连接件是否正常,无松动、断裂或漏气等现象。
3. 检查润滑系统的油泵、油管等是否正常工作,无异响或堵塞的情况。
五、安全操作规范检查1. 检查机床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范。
2. 检查机床操作人员是否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3. 检查操作人员是否遵守操作规程,如不戴长发、戴松散衣物、将工件固定好等。
六、现场安全环境检查1. 检查机床周围的工作环境是否整洁,无杂物、油渍或尘土等。
2. 检查机床周围的通道是否畅通,无障碍物或堵塞的情况。
3. 检查机床周围的紧急停机按钮是否醒目、易于操作。
七、应急救援准备检查1. 检查机床周围是否配备了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2. 检查机床区域是否明确标识了紧急出口和安全通道。
3. 检查机床操作人员是否掌握紧急救援流程和求救方法。
八、其他问题清单1. 检查机床是否有其他异常现象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2. 检查是否有维修或更换零件的需要,并及时采取措施。
以上为金属切削机床刨削加工安全检查表范文,提供了设备状态、切削刀具、工作保护装置、润滑系统、安全操作规范、现场安全环境、应急救援准备等方面的检查内容,以确保金属切削机床刨削加工的安全性。
机械加工件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机械加工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工序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加工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
如与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冲突时,以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准。
3.引用标准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为mm。
JB/T 5000。
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GB/T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800.4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GB/T 3 《普通螺纹收尾、肩距、退刀槽和倒角》GB/T 197 《普通螺纹公差》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5277 《紧固件螺栓和螺钉通孔》4.原材料检验机械加工件所用板料,棒料的材质,规格和数量是否符合按图加工所需。
详细做好原材料入库记录。
不合格材料办理好退货手续。
5.工序质量检验5.1 零件加工后应符合产品图样和技术条件及JB/T 5000。
9《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切削加工件》规定。
5.2 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5.3 铸钢件、铸铁件、有色金属铸件、锻件加工后如发现有砂眼、缩孔、夹渣、裂纹等缺陷时,在不降低零件强度和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允许按照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修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5。
4 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毛刺,除产品图样有要求外,不允许有尖棱、尖角。
5。
5 精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直接摆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
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5。
6 精加工后的配合面、摩擦面和定位面等工作表面不允许打印标记。
5.7 最终工序为热处理的零件,热处理后表面不应有氧化皮。
精加工后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5.8 对于生产图样中要求电镀锌或热镀锌的零件,图中要求的配合面尺寸为含镀层后的尺寸。
机加工检验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机加工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机加工包括切削加工(车,铣,刨,磨,镗),钻加工,冲加工等,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螺纹的检验、表面粗糙度的检验、外观检验标准、检验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4- 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184 -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GB/T 13916-2002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GB/T 6403.4-2008 零件的倒圆与倒角QGS12.05 《机械加工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QGS12.05-02 《过程巡检记录表(机械车间)》QGS12.05-03 《过程检验记录表(机械车间)》QGS12.05-04 《机械加工过程检验不合格记录表》QGS12.07-03 《最终检验记录表(3)》QPS1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QGS12.03 《委外机加工件检验作业指导书》3 检验条件户内,环境温度:-10℃~+55℃。
注:部分精密测量仪器使用时需要工作台要稳固,远离大型机加工设备,起重设备等振源。
4 检验原则4.1 基本原则理论上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验收极限的工件。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工件,其尺寸检验应符合泰勒原则,有配合要求的孔,轴,其局部实际尺寸与形状误差都要控制在尺寸公差带以内。
4.2 阿贝原则被测量线应处于被测量线或被测量线的延长线上。
4.3 最小变形原则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4.4 最短尺寸链原则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环节应减到最少,即测量链应最短。
4.5 封闭原则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其间隔偏差的总和为零,即是封闭原则。
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及规范机械(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1. 目的2. 范围3. 规范性引用文件4. 尺寸检验原则5.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6. 外观的检验7.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8.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9.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10.螺纹的检验11.检验计划12.判定规则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加工、铣削加工、磨削加工、镗削加工、刨削加工、孔加工、拉削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锻造、钣金、焊接后的检验,其检验标准另行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检验计划和判定准则。
注:本标准不拟对长度、角度、锥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可参看相关技术手册;形位公差的测量可参看GB/T1958-1980;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4. 尺寸检验原则4.1 基本原则所用验收方法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验收极限的工件。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工件,其尺寸检验应符合泰勒原则,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
4.2 阿贝原则被测量线应处于被测量线或被测量线的延长线上。
4.3 最小变形原则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4.4 最短尺寸链原则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环节应减到最少,即测量链应最短。
4.5 封闭原则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其间隔偏差的总和为零,即是封闭原则。
4.6 基准统一原则测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保持一致。
4.7 其他规定4.7.1 应与尺寸测量的结果和形状误差的测量结果综合考虑,确定工件是否合格。
4.7.2 一般只按一次测量结果判断合格与否。
5.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5.1 温度5.1.1 减小和消除温度引起的误差的途径:在标准温度20℃下检测;使量具和工件材料一致,温度平衡。
5.1.2 检验工作场所应避免阳光直照,防止暖气等热源和门窗处冷空气造成温度巨变。
5.2 湿度湿度过高(一般指相对湿度>75% )容易导致生锈、光学仪器发霉等。
湿度高时,可在量具箱内放干燥剂。
检验人员必须保证量具干燥状态,不能将水杯等放在量具周围。
5.3 清洁度包括防尘、防腐蚀等。
检验场所应远离磨床等尘源。
防止腐蚀性气体,远离化验、酸洗等工作场地。
5.4 振动工作台要稳固,远离大型机加工设备等振源。
5.5 电压电动、气动量仪的动力源要稳压,要按照量仪的特性要求予以保证。
6. 外观检验6.1 检验方法用目视检验。
检验人员矫正视力 1.0 以上。
必要时可用4X放大镜检测。
对客户有明确要求的,按照客户要求的检测方法进行。
6.2 检验目距工件到眼睛的距离在40cm 左右。
6.3 检测光源正常日光下(晴天);照度为 100lx~200lx 的灯光下进行(相当于 750mm远处的一支 40W 的日光灯。
6.4 检测时间对工件某一表面外观质量观测 4~5秒钟。
6.5 倒角、倒圆对图纸上没有明确倒角、倒圆尺寸的,按照 C0.3~C0.5 或 R0.3~R0.5 加工作业,特殊情况下可按照C0.1~C0.2进行加工。
除图纸明确注明不用倒角的部位外,所有部位必须倒角或倒圆。
6.6 尖角、毛刺工件不允许有毛刺、尖角。
所有裸露部位(包括精加工的内孔面)必须去除毛刺,以不刮手为限。
6.7 伤痕工件最终完成面不得有明显划伤、夹伤、压伤、碰伤痕迹,点伤表面积不得大于 1 ㎜深度不得大于0.2mm;线伤宽度不得大于 0.5mm,长度不得大于 20mm ,深度不得大于 0.063mm。
必要时可参照样板。
6.8 刀纹、振纹工件表面不得有明显刀纹、振纹。
6.9 凹坑、凸起、缺料、多料、台阶工件表面不得有明显凹坑、凹陷、凸起、缺料、多料、台阶。
6.10 污渍工件表面不得有明显油渍、异物、污渍、异色。
螺纹孔、槽内的粉屑应吹拭干净。
6.11 砂孔、杂物、裂纹工件表面不得有明显砂孔、杂物、裂纹。
6.12 防护包装工件必须做防护工作。
有色金属制品如铜、铝制品需用报纸或塑料膜包覆;黑色金属需涂覆防锈油。
7. 表面粗糙度的检验7.1 基本要求7.1.1 表面粗糙度通常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表示。
7.1.2 图纸上明确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按照图面要求进行检验。
7.1.3 图纸上没有明确表面粗糙度要求的,按照加工工艺一般能达到的粗糙度进行检验。
7.2 检验方法样块比较法。
以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工作面上的粗糙度值为标准,用视觉法和触觉法与被测表面进行比较,来判定被测表面的粗糙度值是否符合规定。
需要时可用显微镜比较法。
客户有明确要求时,按照客户要求进行检验。
用样块进行比较时,样快和被测表面加工方法应一致。
7.3.1 表面缺陷如气孔、锈蚀、碰伤、划痕和毛刺等不应计入表面粗糙度的评定,除非图样或技术文件中明确规定粗糙度包括表面缺陷。
7.3.2 根据被测表面加工痕迹的均匀性选择测量部位。
7.3.3 根据被测工件的使用特性选取测量部位。
7.4 取样长度当未作明确要求时,应根据被测表面的规定粗糙度值按表1 规定选取正确的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选用值表1 Ra、Rz、Ry的取样长度L与评定长度L8. 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8.1基本要求8.1.1 图纸上有明确公差要求的,按照要求进行判定。
实测尺寸超出公差即为不合格。
8.1.2 标题栏或技术要求未注明公差的,按照8.2要求进行判定。
8.2 线性尺寸未注公差8.2.1 线性尺寸未注公差按照GB 1804-2000 中等精度(M 级)进行检验。
表2 给出了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表 3 给出了倒圆半径和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表 4 给出了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其值按角度短边长度确定,对圆锥角按圆锥素线长度确定。
8.2.2 GB1804-2000 不适用于下列尺寸:a)其他一般公差标准涉及的线性和角度尺寸;b )括号内的参考尺寸;c)矩形框格内的理论正确尺寸。
8.2.3 参考尺寸和理论正确尺寸的公差要求另行规定。
表2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mm表 3 倒圆半径和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mm表4 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mm9.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检验9.1 基本要求9.1.1 图纸上对形位公差有明确要求的,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检验。
9.1.2 图纸上对形位公差没有明确要求的,其形位公差由加工工艺保证,一般不做检验;对形位公差有怀疑时,需进行检验。
9.1.3 客户另行要求的,以客户要求为准。
9.2 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为了保证工件形位公差符合设计要求,在加工过程中,要求检测重要的形位公差要求,如回转性工件的同轴度等。
未明确要求的形位公差按照GB1184-1996 的K 级精度检验。
9.2.1 直线度和平面度表5给出了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未注公差值。
在表7 中选取公差值时,对于直线度应按其相应的长度选择;对于平面度应按其表面的较长一侧或圆表面的直径选择。
表5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未注公差值mm9.2.2 圆度圆度的未注公差值等于标准的直径公差值,但不能大于表 10 中的径向圆跳动。
9.2.3 圆柱度圆柱度的未注公差值不作规定。
9.2.4 平行度平行度的未注公差值等于给出的尺寸公差值,或是直线度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中的相应公差值取较大者。
应取两要素的较长者作为基准。
9.2.5 垂直度表 6 给出了垂直度的未注公差值。
取较长边为基准,较短边为被测要素。
表6 垂直度未注公差值mm9.2.6 对称度表 7 给出了对称度的未注公差值。
取较长者为基准,较短者为被测要素。
注:对称度的未注公差值用于至少两个要素中的一个是中心平面,或两个要素的轴线相互垂直。
表7 对称度未注公差值mm9.2.7 同轴度同轴度的未注公差值未作规定。
在极限状况下,同轴度的未注公差值可以和表8 中规定的径向圆跳动的未注公差值相等。
9.2.8 圆跳动表 8 给出了圆跳动(径向、端面、斜向)的未注公差值。
对于圆跳动的未注公差值,应以设计或工艺给出的支承面为基准;否则应取两要素中较长的一个作为基准。
表8圆跳动的未注公差值mm9.3 检测方法形位公差的检测方法可按照GB 1958-1980 进行,需要时可在三坐标测量机上用适当检测方案进行检测。
10.螺纹的检验10.1 综合检验使用螺纹量规(包括螺纹塞规和螺纹环规)检验螺纹制件。
10.1.1 螺纹量规的使用规则表 11 螺纹量规(塞规、环规)使用规范见附表10.1.2 当对旋合长度有要求时,必须适合长度的量规才能确保检验精度。
10.1.3 应对螺距、牙型角误差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或抽查。
10.2 单项检验10.2.1 大、小径的检验外螺纹大径和内螺纹小径用卡尺、千分尺或内径千分尺检测。
外螺纹小径和内螺纹大径只在必要时抽查。
10.2.2 牙型半角的检测一般不需检测。
当精度要求高或牙型较大(如梯形螺纹)时,则必须检测。
牙型半角一般在显微镜上检测,采用带有米字型的角度目镜进行检测。
10.2.3 螺距的检测用显微镜、螺纹样板组或专用检具检测螺距。
10.2.4 中径的检测用螺纹千分尺检测。
11.检验计划11.1 外协件进厂检验计划11.1.1 对外协制成品批量小于 20件的工件采用全检。
11.1.2 对外协制成品批量大于 20件的工件按照 GB/T 2828.1-2003(ANSI/ASQC Z1.4-1999)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水平选用一般检验水平Ⅲ级。
11.1.3 对外协粗加工(如粗车)的工件按照 GB/T 2828.1-2003(ANSI/ASQC Z1.4-1999)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水平选用一般检验水平Ⅱ级。
11.2 制程(巡检)检验计划11.2.1 首件检验必须严格执行,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11.2.2 制程巡检一般为 1.5 小时一次,特殊情况不在此限,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11.2.3 倒序检验按照 GB/T 2828.1-2003(ANSI/ASQC Z1.4-1999)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水平选用一般检验水平Ⅲ级,发现不良特性时需将该项全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