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3
总论1、影响药物作用因素药物应用后在体内产生的作用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剂量、制剂、给药途径、联合应用,病人的生理因素、病理状态等等,都可影响药物的作用的强度,或者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
1、剂量药物不同剂量产生的药物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地说,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愈高,作用也就愈强。
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药物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2、制剂及给药途径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途径,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
一般的来说,注射药物比口服吸收快,作用往往较为显著。
此外,由于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原辅料等的不同,也能影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有的药物给药途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内服导泻,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则有镇痉、镇静及减低颅内压等作用。
3、联合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或先后应用,有时会产生一定的相互影响,如使药效加强或减弱,使毒副作用减少或者出现新的毒副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在一起,引起药理上或物理化学上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影响病人用药安全,这种情况称为“配伍禁忌”。
无论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必须注意分析,加以妥善处理。
4、机体因素(1)生理:不同年龄,特别是新生儿和老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
小儿的肝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应用某些在肝内代谢的药物易引起中毒,一些经肾排泄的药物如巴比妥类、氨苄西林、地高辛等排泄缓慢,应用时剂量必须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影响蛋白质和钙磷的代谢,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长期应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降低,因此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差,故用药剂量一般应比成年人量减少。
性别的不同也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妇女在月经、妊娠、分娩、授乳等特点,用药时应适当注意。
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某些药物能通过胎盘进入胎体或经乳汁被乳儿吸入体内,有引起中毒的可能。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第三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Ⅰ本章考试大纲Ⅱ考试大纲精解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给药途径:依药效出现的快慢为静脉注射>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经肛>贴皮。
2.联合用药: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
(1)药动学方面:①妨碍药物的吸收:如胃肠道pH改变、形成络合物、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
②影响药物代谢。
③影响药物排泄。
(2)药效学方面:①协同作用:两药合用后可使药物的疗效或毒性较单一用药时有所增强。
②拮抗作用:一种药物的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拮抗,使药物的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③敏化作用:一种药物可以使另一种药物对其相应作用部位的亲和力和敏感性增强,从而使药物的效应增强。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1.年龄: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其对药物的反应性、耐受性和器官功能与成人不同,故剂量与成年人不同。
2.性别:妇女受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影响,选择药物要注意。
如在妊娠的最初3个月内,禁用抗代谢药、激素等能引起致畸的药物;临产前禁用吗啡类等镇痛药物,因为可抑制胎儿的呼吸;哺乳期用药避免用影响婴儿的药物,因有些药物可进入乳汁。
3.安慰剂:用乳糖或淀粉等无药理活性的物质制成与药物在形式上极为相似的空白制剂,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一般可达20%~30%。
4.病理状态:功能状态、病理状态、营养不良、其他疾病等。
5.机体反应性变化(1)耐受性:连续用药过程中,病人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
①快速耐受性:在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性。
如麻黄碱、加压素等。
②交叉耐受性: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性也降低。
(2)药物依赖性:指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①躯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过去称成瘾性。
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身体适应状态而产生欣快感,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征。
②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曾称习惯性。
影响药效的因素范文药效是药物对人体产生治疗或预防作用的效果。
药效的产生和维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自身的性质、人体特征和环境因素等。
以下将详细讨论这些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首先,药物自身的性质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分子的大小和溶解度等特征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进而决定药物的药效。
例如,溶解度低的药物在胃酸中难以溶解,导致其吸收不佳,药效降低。
此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是药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表示进入循环系统并能够发挥作用的药物所占的比例。
药物在肠道或肝脏的代谢过程中,会被酶系统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
其次,人体特征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之间存在着异质性,即不同人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这与人体的遗传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体重差异以及存在的疾病状态等因素相关。
例如,药物酶系统的多态性使得不同人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一些人呈现快速代谢型,对药物的清除速度较快,药效降低,而另一些人呈现慢速代谢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较高,易出现副作用。
此外,身体组织的分布差异也会影响药物的药效。
例如,一些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分布较高,而在血液或目标器官中的浓度较低,导致药效受到抑制。
此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药效。
例如,食物摄入、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等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一些药物需要在空腹时使用,以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的干扰。
此外,环境温度、湿度、气候条件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进而影响药物的药效。
例如,一些药物对温度和湿度较为敏感,如果储存条件不当,药物的化学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导致药效下降。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药物的使用方法和用量也会影响药效。
药物的适当使用方法和用量对确保药物的药效至关重要。
错误的使用方法或用量不仅可能导致药效降低,还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例如,一些药物需要在特定时间间隔内使用,以确保药物的浓度维持在治疗水平,从而发挥最佳的药效。
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和效应受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
包括许多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方面为药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为机体方面的因素。
其中药物方面的因素包括一、药物制剂(药物可制成溶液剂、糖浆剂、片剂、胶囊、颗粒剂、注射液、气雾剂、栓剂等用于各种不同给药途径的剂型。
)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产生效应的速度和时间。
)二、药品的质量:由于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原辅料的不同,可能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三、药物的相互作用(1、药效学方面的作用,2、要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3、药剂学方面的配伍禁忌。
4、药物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临床常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除达到多种治疗目的外、都是利用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加疗效或利用拮抗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
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往往由于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使疗效降低或出现意外的毒性反应。
其中机体方面的因素包括:一、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年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小儿与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明显不同,大部分药物在新生儿和老年人终会有更强烈、更持久的作用。
性别差异则可导致某些药物代谢差异和妇产科方面的问题。
二、精神因素:患者的心理因素与药物疗效关系密切。
安慰剂对有心理因素参与控制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如血压、心率、胃分泌、呕吐、性功能等的影响较大。
三、病理因素:疾病本身以及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也能导致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改变。
四、遗传因素(如包括遗传多样性、药物反应的种族差异、特质性反应):由于遗传因素许多药物的作用还有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
五、时间因素:人的生物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尤其是内分泌系统。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1、耐受性和耐药性:在连续用药一段时间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发生改变、2依赖性和停药症状或停药综合症:连续用药病人对药物可产生精神上的依赖性和习惯性,甚至成瘾性。
因此。
在临床用药时,应该熟悉各种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的作用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因此总会遇到来自药物方面、机体方面、用药方法方面以及环境方面诸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不仅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而且有时甚至还能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
因此,在临床用药时,一方面应掌握各种常用药物固有的药物作用,另一方面还必须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地运用药物防治疾病,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第一节动物方面的因素一、种属差异多数药物对各种动物一般都具有类似的作用。
但由于各种动物的解剖构造、生理机能、生化特点以及进化程度等的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水合氯醛对马是良好的麻醉药,牛、羊比较敏感,猪却能忍受;催吐药对猪、犬易引起呕吐,马就不易呕吐,用于牛、羊则呈现促进反刍和祛痰的作用。
反刍兽因有复胃结构,其消化特点迥异,给予不稳定药物时易被破坏,如内服洋地黄等时,往往无效,或药效出现很慢。
猫对吗啡出现高度兴奋而不是抑制。
有的家畜对某些药物特殊敏感,如牛对汞剂,猫对石炭酸等几属禁忌范围。
家禽对有机磷酸脂和呋喃类药极为敏感。
同种动物的不同品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亦不相同,如北京鸭就比其他品种鸭对硫双二氯酚敏感得多。
这些在用药时,都必须加以注意。
二、生理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差别很大。
幼龄、老龄动物及母畜一般对药物比较敏感。
这除体重因素外,幼畜药酶活性较低,或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老龄动物则因机能衰退,对药物转化能力弱,因此均比较容易中毒。
例如氯霉素对仔猪毒性就大。
怀孕母畜对某些药物亦比较敏感,怀孕初期易致胎畜畸形,怀孕后期要避免应用拟胆碱药和能导致骨盆器官充血的峻泻药,以引起流产。
泌乳期间应考虑药物是否经乳汁排出并引起幼畜中问题。
体重不同的同种家畜对相同剂量的药物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要想得到相等的血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就必须按体重计算剂量。
脂溶性药物易贮集在脂肪组织中,对多脂肪肥胖的动物适当增加剂量是必要的。
三、个体差异在年龄、性别和体重等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同种动物中个别个体对药物有特殊的敏感性,称为个体差异。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作用受药物、机体和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可致临床效果因人而异,故需用药个体化以满足用药安全有效。
第一节药物因素以量效关系为基础,作用部位的药物数量决定起效快慢、作用强度及维持时间,即给药剂量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
其他:一、药物剂型与制剂同种药物,可因制剂、剂型及具体的用药方式不同,其效应也会有差异。
二、给药途径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与程度,进而影响起效快慢、作用强度及维持时间。
不同给药途径,同一制剂药物作用性质亦可不同。
例如:MgSO 4 口服:导泻、利胆;肌内注射:抗惊厥、降低血压。
三、给药时间许多药物给药时间或时机有相应要求。
可根据:出现所需效应的时间,如催眠药临睡前口服。
减少影响因素的干扰,如空腹口服免受食物影响吸收。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如胃肠刺激性的药物于餐时或餐后口服。
顺应生物节律,如糖皮质激素类药每日或隔日上午8 时一次顿服。
四、长期用药长期反复用药可引起机体(包括病原体)对药物反应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耐受性、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用可发生停药反应。
耐受性(tolerance):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反应性降低的现象。
耐药性(resistance :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现象,也称抗药性。
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由于药剂学、药动学或药效学的原因,影响药物的效应,使之增强或减弱。
广义=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狭义)+ 体外配伍禁忌联合用药结果:药物效应增强称为协同(synergism),药物效应减弱称为拮抗(antagonism)。
联合用药目的:疗效协同、不良反应拮抗、耐药性延缓(一)体外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配伍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而降低疗效,甚至产生毒性而影响药物的使用,称为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属药剂学相互作用。
对策:药物在选用溶媒稀释和制剂混合或混入补液前应查阅药品说明书,查对配伍禁忌。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实验报告
1.课程名称: 动物机能学实验
2.实验名称: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实验目的、要求
观察和了解不同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及种数差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实验原理
1.不同剂型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血药浓度,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剂量主要影响渗透压。
2.不同种类的动物,由于其解剖构造、生理机能和生化反应的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3.同一药物由于给药途径的不同,可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与药物剂量的大小,有的甚至还可影响药物作用的
性质。
5.实验材料
⑴.实验动物: 小白鼠、家兔、鸡
⑵.实验器械: 台秤、毛剪、注射器【1.0ml】、针头【4、5、6、7号】、粗天平、小鼠胃管、中烧杯、酒精棉
⑶.实验药品: 1∶10,000硝酸士的宁溶液、1∶10,000硝酸士的宁阿拉伯胶溶液、生理盐水、
1∶20,000硝酸士的宁溶液、10%NaCl、5%MgSO4
6.实验步骤、原始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Ⅰ:剂型与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⑴.实验步骤
1.给药: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三只,称好后做好标记,分别由ip1∶10,000硝酸士的宁溶液、1∶10,000
硝酸士的宁阿拉伯胶溶液和1∶20,000硝酸士的宁溶液0.2ml/10g,然后分别放入倒置的烧杯中。
2.观察:观察三只小白鼠给药后的反应和惊厥发生的时间、强度及死亡时间。
⑵.原始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
⑶.分析
士的宁属于脊髓兴奋药,能选择性地提高脊髓兴奋性。
治疗剂量的士的宁可以增强脊髓反射的应激性,缩短脊髓反射时间,神经冲动易传导,骨骼肌张力增加。
中毒剂量的士的宁对中枢神经系统所有部位均有兴奋作用,可使全身骨骼肌同时挛缩,发生强直型惊厥。
士的宁的作用机理:士的宁与甘氨酸受体结合,竞争性阻断脊髓润沼细胞【Renshaw cell】释放的突触后抑制性递质甘氨酸,从而阻断了润沼细胞的返回抑制和交叉抑制功能,即通过解除抑制起到兴奋作用,表现为神经元的兴奋过度扩张,肌肉紧张度过高,伸肌与屈肌不协调,使个骨骼肌强直型收缩。
从实验结果可知,1∶10,000硝酸士的宁已达到小鼠的中毒剂量,1∶20,000硝酸士的宁作用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未达到小鼠有效作用剂量所致。
阿拉伯胶是一种增稠剂,是一种分子量为20万~30万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与士的宁溶液混合后,可有效提高溶液的黏度,从而士的宁与受体结合的机率与速度均受明显影响,降低了药物的吸收速度,故腹腔注射此药的小白鼠较腹腔注射1∶10,000硝酸士的宁的小鼠晚出现生理反应。
实验Ⅱ:种属差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⑴.实验步骤
1.取家兔与鸡各一只,称重。
2.首先观察其正常时的生理情况,然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10%NaCl【12ml/kg】,鸡翅内侧静脉注射10%NaCl
【12ml/kg】。
3.观察与比较二者反应的不同。
⑵.原始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
⑶.分析
高浓度NaCl进入动物体内后,造成心肌细胞外Na+浓度极大提高,依靠心肌细胞膜上Na+-泵的作用,致使细胞外Na+与细胞内Ca2+交换急剧增加,从而细胞内Ca2+减少,导致肌浆网中Ca2+贮存减少,于是无足量Ca2+释放以激活心肌收缩装置,减少了心脏的收缩力,心脏从而泵血无力,造成脑部或身体其它部分供血不足,进而产生精神沉郁。
高浓度NaCl进入动物体内后,兔的全身血管中Na+浓度增高,造成全身血管渗透压增高,从而引起肠内水分被肠壁血管大量吸收,造成粪便干燥,故家兔无粪便排出。
兔体内Na+浓度增高,可影响肾脏升枝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对Na+重吸收,使Na+重吸收被抑制,从而一方面降低肾的稀释作用,另一方面肾的浓缩功能也降低,结果排出大量低渗的尿液,导致利尿作用,故家兔与鸡均出现排尿现象。
家兔的排尿通道与排粪通道为两条相对独立的通道,故家兔只出现排尿现象而无排粪现象。
鸡的排尿通道与排粪通道合而为一,即泄殖腔。
当利尿作用明显时,尿液大量进入泄殖腔,稀释粪便,故后期鸡出现较明显的拉稀现象。
实验Ⅲ: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⑴.实验步骤
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两只,称重。
一只以5%MgSO4按0.2ml/10g腹腔注射,另一只以同样剂量灌胃,观察二鼠的反应,并记录。
⑵.原始数据记录及实验结果
⑶.分析
硫酸镁腹腔注射时主要发挥Mg2+的作用,Mg2+对神经冲动传导及神经肌肉应激性的维持均起重要作用。
Mg2+浓度过低时,出现神经及肌肉组织过度兴奋,可致激动。
当Mg2+浓度升高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产生镇静及抗惊厥作用,同时Mg2+又可引起神经肌肉传导阻断,使骨骼肌松弛,其主要是因为运动神经末梢Ach 释放量减少,其次为Ach在终极板处去极化减弱及肌纤维膜的兴奋性下降,故甲鼠出现精神沉郁及四肢无力的现象。
硫酸镁灌胃时可作为泻药,作用机理为:内服后在肠内形成高渗溶液,因此,能大量吸收水分,并防止肠道内水分被吸收,水分增加,利于软化粪便,而且使肠容积增大,对肠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作用,促进肠管蠕动,引起排便。
本实验中小鼠反应不明显,可能与剂量有关。
7.实验小结:
⑴不同剂型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率与血药浓度。
⑵了解种属之间的差异可帮助我们正确解释药理效应。
⑶不同给药途径在使用同一种药物上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药理效果。
2006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