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5
XXXX医院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与制度
一、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临床医师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二、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氏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103cfu/ml。
3.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1×400),在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4.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近期(1周)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浓度≥104cftv/ml、革兰氏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说明]
A.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2或2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B.尿液标本应及时接种。
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104或≥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C.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他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
小儿泌尿道感染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痛、偶有血尿等泌尿系局部表现。
3. 发热、精神不振、拒奶、呕吐、腹泻、体重不增等全身症状。
4. 询问既往病史。
慢性或反复感染者可出现高血压、贫血、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检查
1. 测血压、体温,特别注意腹部检查,肾区、输尿管、膀胱区有无肿块及压痛、叩痛,排尿前后肿块的变化情况,有无包茎,尿道口及其周围有无炎症。
2.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尿涂片镜下找细菌,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肾功能检查。
3. 器械检查:双肾B超、腹部平片。
诊断
1. 具有典型泌尿系局部表现,可伴有全身感染症状,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即可确诊。
2.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尿道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多饮水、勤排尿,急性期卧床休息。
2. 抗菌治疗:选用广谱、强效杀菌药物,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疗程要足,结合年龄、临床表现程度及选用不同的药物,通常7-14天,慢性或复发者疗程更长。
3. 积极治疗不利因素:尿道畸形、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等。
疗效标准
1.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尿Addis 计数正常,尿培养阴性。
2.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菌尿转阴。
出院标准
治愈或好转者可出院,后者门诊随访治疗。
尿路感染及诊疗指南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尿道、膀胱或肾脏引起。
尿路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腹胀、血尿等。
诊断尿路感染通常通过尿液分析,确定感染的细菌和抗生素敏感性。
本文将介绍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疾病。
一、诊断标准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诊断标准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症状,并伴有尿液分析或尿培养阳性结果。
确诊尿路感染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存在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如尿痛、尿频、尿急等;2. 阳性的尿液分析或尿培养结果,细菌数量≥10^3 CFU/ml,且单一菌种生长,或酒精酸杆菌数量为10^2 CFU/ml。
二、治疗原则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包括抗菌治疗和辅助治疗。
抗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的是消除细菌感染并缓解症状。
辅助治疗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适当的休息和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三、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性测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线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及硝基呋喃类药物。
具体的治疗方案如下:1. 对于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轻微的患者,可选择口服一线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药物。
2. 对于症状明显且泌尿系感染症状较重的患者,可选择口服或静脉注射氟喹诺酮类药物。
3. 对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并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四、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在尿路感染的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1. 充足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细菌滞留。
2. 休息与调节饮食:尿路感染时,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调节饮食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
3.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加重症状,应尽量避免。
五、注意事项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坚持完成疗程:尿路感染通常需要7-14天的抗生素治疗,患者需要按时并坚持完成疗程。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统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尿道炎等。
早期诊
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1. 膀胱炎,患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尿液呈浑浊,有时伴有血尿。
2. 肾盂肾炎,患者常表现为发热、腰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尿液呈浑浊,有
时伴有血尿。
3. 尿道炎,患者常表现为尿道口红肿、疼痛、尿道口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脓细胞增多,细菌培养阳性。
2. 尿培养,培养出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试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 B超,对于肾盂肾炎患者,B超检查可以显示肾脏的肿大、积液等情况。
2. CT或MRI,对于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病例,CT或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
断和评估病变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膀胱镜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膀胱炎患者,可以行膀胱镜检查,以明确病变
部位和性质。
2. 尿路造影,对于复杂的泌尿系统感染病例,尿路造影有助于明确泌尿系统解
剖结构和病变情况。
综上所述,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
只有全面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希望医生们能够加强对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标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对患者的诊疗水平,为患者的康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1.病因:大多由肠道阴性菌引起,90%由大肠埃希菌引起。
方式:上行感染常见,少部分血行感染及邻近组织波及。
2.表现: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新生儿期:全身症状为主:发热、呕吐、腹胀、腹泻及黄疸等。
婴幼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反复腹泻。
2岁以后尿路刺激症状及腹疼逐渐明显。
儿童时期:下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可伴终末血尿及腹疼。
上尿路感染:全身症状明显:发热、寒战、呕吐、腹泻、腰疼及尿路刺激症。
反复发作患儿表现为:间歇发热、乏力、腰酸、消瘦、肾功能受损及进行性贫血、夜尿增多等检查:尿培养(+);尿常规:镜检WBC>5个/HP;其他方法:亚硝酸盐还原实验(尿试纸条):可检测G-细菌。
尿沉渣涂片镜检:观察到细菌。
诊断:尿液分析提示细菌感染。
定位:1.肾盂肾炎高热明显、背部/胁肋部疼痛、肾脏触痛。
2.膀胱炎发热罕见>38℃,膀胱/尿路刺激征。
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
注意外阴部清洁,积极治疗蛲虫。
抗生素治疗:给药方式原则:能口服即口服,静脉给药无明显优势。
药物:1.首选磺胺类药物:甲氧苄啶:6-12mg/kg-d,分2次po。
磺胺甲基异唑:30-60mg/kg-d;2.呋喃妥因(对大肠埃希菌显著,不易耐药):8-10mg/kg-d,tid,饭后po(易致胃肠道反应)。
3.青霉素及头孢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泊肟酯/头孢克肟/头孢丙烯/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
4.诺氟沙星(二线):5-10mg/kg-d,分3-4次/日疗程:泌尿系统感染>5-7天;急性肾盂肾炎:10-14天;严重肾盂肾炎(急性叶性肾炎):3周。
7.再次感染者:不经常再发者:再发后按急性处理;经常再发者:急性症状控制后:选择复方磺胺甲恶唑及呋喃唑酮其中之一小剂量(治疗量1/3-1/4),每晚睡前口服一次,疗程3-4月以上。
预后:半数可复发或再感染:建议每月随访一次。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泌尿系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的疾病,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易于漏诊和误诊。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泌尿系感染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一、临床表现。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尿失禁、尿色混浊、尿中带血、腰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泌尿系感染在老年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二、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泌尿系感染诊断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手段。
阳性结果包括白细胞增多、蛋白质阳性、亚硝酸盐阳性等。
2. 尿培养,对于疑似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尿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尿培养前应采集新鲜尿标本,并且要避免细菌污染。
3. 血常规检查,对于有发热或全身症状的患者,可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似肾盂肾炎的患者,可行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肾脏的病变情况。
此外,对于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患者,还可以考虑行尿路造影等检查,排除泌尿系解剖结构异常。
四、其他检查。
1. 尿路造影,对于慢性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可行尿路造影检查,以明确泌尿系解剖结构的异常情况。
2. 免疫功能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患者,可行免疫功能检查,排除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泌尿系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泌尿系感染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细菌侵入尿道、膀胱或肾脏引起。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患者可能会感到尿液灼热、混浊或有异味。
在妇女中,尿路感染还可能伴随着阴道炎症状。
因此,医生在诊断尿路感染时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病情的具体表现。
其次,尿路感染的体征主要包括腹部压痛、肾区叩击痛和膀胱刺激征。
腹部压痛是指医生在患者腹部按压时患者感到疼痛,肾区叩击痛是指医生在患者肾脏区域轻轻叩击时患者感到疼痛,膀胱刺激征是指医生在患者膀胱区域按压时患者感到尿急、尿频等症状。
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尿路感染。
最后,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关键。
尿常规检查和尿培养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蛋白质、红细胞等异常情况,而尿培养则可以确定尿液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此外,有些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尿路超声、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病变的具体情况。
综上所述,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医生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治疗尿路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
第一节尿路感染一、临床表现(一)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
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约30%可出现血尿。
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0℃。
如患者有突出的系统表现,体温>38.0℃,应考虑上尿路感染。
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约占75%以上。
(二)肾盂肾炎1.急性肾盂肾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育龄女性最多见。
临床表现与感染程度有关,通常起病较急。
(1)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体温多在38.0℃以上,多为弛热,也可呈稽留热或间歇热。
部分患者出现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2)泌尿系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疼痛、腰痛等。
腰痛程度不一,多为钝痛或酸痛。
部分患者下尿路症状不典型或缺如。
(3)体格检查:除发热、心动过速和全身肌肉压痛外,还可发现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2.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均可不典型。
一半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
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急性发作时患者症状明显,类似急性肾孟肾炎。
(三)无症状细菌尿无症状细菌尿是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路感染病史。
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患者可长期无症状,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但尿培养有真性菌尿,也可在病程中出现急性尿路感染症状。
二、并发症尿路感染如能及时治疗,并发症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复杂因素的肾盂肾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一)肾乳头坏死指肾乳头及其邻近肾髓质缺血性坏死,常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为其严重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腰痛或腹痛和血尿等,可同时伴发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或)急性肾衰竭。
尿路感染诊疗规范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异常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慢性炎症。
可见于从新生儿到老年的各个人群,尤以女性(特别是在妊娠期)、新生儿或高龄男性、免疫功能低下、肾移植、尿路功能和结构异常者多见。
尿路感染不仅常见,而且临床表现十分多样,包括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无症状菌尿等。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病变不仅限于肾盂,还可引起全身的炎症性反应,甚至并发败血症,在部分患者的肾组织内可有瘢痕形成,导致肾功能不全。
1 尿路感染的诊断1.1 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耻骨上压痛等,可伴有肉眼血尿。
尿常规检查有脓尿和(或)血尿。
镜下检查细菌≥5/HP或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103cfu/ml。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占绝对优势,约70%~95%,腐生葡萄球菌约5%~10%,偶尔可有其他肠杆菌,如变形杆菌和克雷伯菌等。
非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约占20%,如有生殖道的病变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应排除衣原体、淋球菌、滴虫、真菌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可能。
1.2 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肋脊角压痛,肾区叩击痛伴或不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尿常规检查有脓尿和(或)血尿。
血白细胞常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
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104cfu/ml,致病菌同急性单纯性(非复杂性)膀胱炎。
无尿路解剖学及功能异常、无机体免疫功能损害。
单纯性膀胱炎经短程疗法治疗失败者应考虑肾盂肾炎的诊断。
1.3 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为有泌尿道和(或)全身症状的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并具有尿路解剖学和(或)功能异常、肾脏基础病变和全身性病变导致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降低,使尿路感染易于发生或不易控制。
病原菌谱广、多为耐药菌株。
清洁中段尿定量细菌培养为真性菌尿标准:(1)女性≥105cfu/ml;(2)男性≥104cfu/ml;(3)导尿管尿液≥104cfu/ml;(4)耻骨上膀胱穿刺的尿液标本,获得任何数量的菌落计数。
泌尿道感染诊断标准包括有症状的泌尿道感染、无症状的菌尿症和其它尿路感染。
1.有症状的泌尿道感染标准一:病人具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上但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尿急、尿频、尿疼或下腹触痛、肾区叩痛。
[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则表现为发烧(38。
C)或低体温(V36°C)、排尿困难、呕吐、呼吸暂停、心博徐缓、昏睡]。
同时具有下述情况之一者:(1)白细胞酯酶或硝酸盐试验阳性。
(2)脓尿(尿镜检白细胞大于或等于3个/每高倍视野)。
(3)未浓缩的尿标本革兰氏染色看到细菌。
(4)重复两次导尿标本的尿培养得出相同的泌尿道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或腐生葡萄球菌),其细菌计数大于或等于105cfu∕ml0(5)临床医生诊断为泌尿道感染。
(6)临床医生进行了针对泌尿道感染的适当治疗措施。
标准二:病人具有下述症状之一而又无别的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尿急尿频、排尿困难、耻骨弓上触痛(下腹触痛)[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至少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之一但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或低体温(V36°C)排尿困难、呕吐、呼吸暂停、心博徐缓、昏睡]和病人尿培养细菌数大于或等于105cfu∕m l,而且细菌种类不应多于两种。
2.无症状菌尿症标准一:病人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但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且在取尿标本前的7天内有留置尿道插管史。
标准二:病人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但两次尿培养得出同样的一种细菌且细菌数>105cfu∕ml,并且病人在第一次尿培养阳性之前7天内无插管史。
注意:①尿道插管顶端的培养阳性不能作为泌尿道感染的诊断依据。
②必须用正确的方法收集标本。
③婴儿的尿标本应用膀胱穿刺抽吸而得,其它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3.其它尿路感染(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或肾周围组织的感染)标准一:从体液(非尿)或感染组织中分离出病原体。
标准二:病人有脓肿或其它感染症状或通过直接检查、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检查而证实的感染。
泌尿系感染诊疗常规中医诊断:淋证TCD编码BUS020)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ICD—10编码:34.252)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药高等级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医内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相关内容制定。
泌尿系感染属于中医“热淋病”“淋证”等范畴,属“膀胱湿热”、“肝郁气滞”等。
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无以分清别浊,则小便淋漓、痛、频、急、尿黄赤或混浊;若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机郁结,膀胱气化失利,故见小便涩滞,淋漓不尽,小腹胀满。
二、中医辨证分型及诊断:淋证(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87版及中医《国家标准:疾病部分》)1、膀胱湿热证主证:小便淋漓、痛、频、急、尿黄赤或混浊,小腹拘急疼痛,口干,口粘或口苦,苔薄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无以分清别浊,则小便淋漓、痛、频、急、尿黄赤或混浊,若湿热内蕴,正邪相争,可寒热起伏。
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2、肝郁气滞证主证:小便涩滞,淋漓不尽,小腹胀满,易激动,苔薄白,脉沉弦。
辨证分析: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机郁结,膀胱气化失利,故见小便涩滞,淋漓不尽,小腹胀满。
脉沉弦,为肝郁之象。
三、中药治疗1、膀胱湿热证治则:清利湿热方药:尿感Ⅰ号方川木通15g 车前草15g 萹蓄15g 瞿麦12g 滑石15g大黄10g 生地黄12g 山栀子10g 灯芯草10g甘草梢6g 黄柏12g 金钱草15g 川牛膝15g2、肝郁气滞型治则:疏肝理气方药:尿感Ⅱ号方沉香10g 陈皮12g 当归10g 石苇15g 白芍15g滑石15g 冬葵子15g 王不留行10g 柴胡15g瞿麦15g 甘草6g四、疗效评定(自拟标准)1、有效:症状消失或减轻,尿常规正常或好转或尿菌阴性。
2、无效:疗程完毕后,仍有症状或尿常规异常或尿菌阳性五、泌尿系感染标准(参照《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1、全身症状: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个别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
尿路感染诊断治疗指南引言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泌尿系统的不同部位。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诊断尿路感染的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症状评估: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询问,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2. 尿液分析:对患者进行尿液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细菌、白细胞和红细胞。
3. 尿培养:将尿液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确认是否存在致病菌及其敏感性。
治疗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抗生素治疗:根据尿培养结果确定致病菌及其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按时服药,并完成整个疗程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2. 饮水排尿:多饮水有助于冲洗尿路,帮助排出细菌,缓解症状。
患者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并经常排尿。
3. 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辛辣、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尿路的刺激。
4. 维持个人卫生:保持外阴和会阴区域的清洁,使用温和洗液,避免过度清洗。
5. 其他治疗:对于部分复杂的尿路感染,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膀胱冲洗等。
预防为了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每天清洗外阴区域。
2. 喝足够的水,经常排尿,避免憋尿。
3. 避免使用过度刺激性的洗液、避免泡澡。
4. 注意尿布更换频率,保持婴儿的尿布清洁干燥。
5. 注意正常排便,避免便秘。
以上是尿路感染诊断治疗的指南,希望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遵循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
尿路感染诊断及护理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
尿路感染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液呈浑浊、发热等。
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护理是确保患者早期得到适当治疗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护理。
一、尿路感染的诊断尿路感染的诊断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尿液颜色、尿液呈浑浊、有无发热等症状。
同时要了解患者有无其他尿路感染易感因素,如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等。
2.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尿液呈浑浊,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和脓细胞。
3.体格检查:体格检查可发现下腹部压痛、肾区叩击痛等。
4.实验室检查:常规尿液检查是诊断尿路感染的重要手段。
尿液常规检查可发现尿液混浊、白细胞增多、细菌阳性等。
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则是确诊尿路感染的“金标准”。
二、尿路感染的护理尿路感染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适当的饮食、个人卫生、药物治疗及预防复发等。
1.饮食护理:饮食要尽量清淡,患者要多喝水,尤其是酸性饮料(如蔓越莓汁)有助于改善尿液酸碱度,抑制细菌生长。
同时要限制辛辣食物、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以减少对膀胱的刺激。
2.个人卫生护理:患者要保持外阴和会阴区的清洁,每天至少洗两次澡。
尿布要经常更换,女性要注意用卫生巾代替护垫,以免细菌滋生。
尿道冲洗器和外阴喷洗器的使用要避免。
3.药物治疗:尿液培养结果确定感染的细菌及其药物敏感性后,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至少7-14天。
必要时可配合控制炎症和镇痛的药物。
应提示患者在用药期间按时、按量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4.预防复发:尿路感染的复发较为常见,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女性要从前向后擦洗,避免细菌从肛门进入尿道。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多喝水有助于尿液稀释和排尿频率增加,有利于细菌的排除。
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多数为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道炎症的总称。
常见的有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孕妇。
属于中医“淋证”、“腰痛”范畴。
病理表现初起多为湿热侵犯肾与膀胱,下焦气化不利;若湿热迫血妄行,可出现血尿;后期慢性者,因湿热久留,可致肾的气阴受伤。
【诊断】1.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偶有血尿,或伴腰部酸痛。
急性期多见恶寒发热,慢性期可见低热。
2 .有尿道疼痛为尿道炎;伴有下腹部不适或胀痛、压痛者为膀胱炎;腰部酸痛并向下腹部、会阴部及大腿内侧放射,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与脐平线交叉点)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肾区有叩击痛者,为输尿管炎或肾盂肾炎,亦可伴高血压、轻度浮肿;慢性肾盂肾炎常伴高血压甚至肾功能不全。
3 .尿常规检查有蛋白质、红细胞、大量脓细胞。
中段尿培养可鉴别菌种。
【治疗】一、辨证论治急性发作期多属实热证,以下焦湿热为主,治当清利湿热。
慢性期,多属虚实夹杂证,以肾虚为本,湿热为标,治应补肾清利,标本兼顾。
1.实热证尿频,尿急,尿痛,尿赤而浑,臭味很重,小腹坠胀,腰痛,或伴寒热往来,苔薄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八正散加减。
生柴胡10〜15g,黄苓10g,滑石15g,瞿麦、篇蓄各15g,木通5g,草海12g,车前草30g,败酱草或紫花地丁30g。
加减:恶寒发热,寒重于热,口渴不喜饮,加桂枝3〜6g。
壮热汗出,口渴引饮,去滑石、木通;加知母10g,生石膏60g。
胸闷、呕恶、苔腻,去木通、败酱草或紫花地丁;加姜半夏10g,苍术、黄柏各IOgo血尿,酌加大小蓟各15g,白茅根30g,焦桅子10g。
兼见热重便秘者,加生大黄5〜10g。
小腹坠胀,加乌药10g,川楝子IOgo2.虚实夹杂证腰酸痛,神疲乏力,头昏耳鸣,尿频,尿急,少腹部不适,脉细弦,苔薄或黄,舌质红;或无明显症状,但尿常规检查不正常,尿培养阳性。
治法:益肾清利。
方药举例:知柏地黄汤加减。
尿路感染诊治指南疾病简介: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
根据感染部位,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
根据有无基础疾病,尿路感染还可分为复杂性尿感和非复杂性尿感。
疾病分类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主要为膀胱炎(Cystitis)。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膀胱炎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根据有无基础疾病,尿路感染还可分为复杂性尿感和非复杂性尿感。
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 pyelonephritis)常由于复杂性尿路感染迁延不愈所致,根据基础病因不同分三个类型:①伴有反流的慢性肾盂肾炎(反流性肾病);②伴有阻塞的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慢性肾盂肾炎);③特发性慢性肾盂肾炎。
其中前两种类型尤为常见。
发病原因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多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感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
发病机制1、细菌菌落在肠道和尿道口周围播散至尿道。
2、通过尿液反流,细菌在泌尿道内逆行并与泌尿道的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结合,局部繁殖,产生炎症。
3、通过输尿管中尿液的湍流,细菌上行至肾脏,如炎症未及时控制,导致肾组织损伤,最终发生纤维化。
尿路感染诊疗常规
一、概述: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
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主要是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主要是膀胱炎)。
本病属中医学“热淋”、“血淋”、“劳淋”范畴。
二、诊断依据:
㈠尿路感染的诊断,常不能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细菌学检查。
凡是有真性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菌尿是指:
⒈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如临床上无症状,则要求两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
⒉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㈡女性有明显尿急、尿频、尿痛,且尿白细胞增多,便可疑为尿路感染,如尿细菌定量培养≥102/ml,且为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则可拟诊为尿路感染。
三、分型:
㈠急性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中的60%。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等,但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
常有白细胞尿,约30%有血尿,偶可有肉眼血尿。
其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约占75%以上,已婚妇女则可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约占15%。
㈡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起病,可有或无尿频、尿急、尿痛,常有腰痛、肋脊角压痛或(和)叩痛和全身感染性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白细胞数升高等。
血培养可能阳性。
一般无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他较常见的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等引起,仅约5%为粪链球菌等球菌引起。
肾浓缩功能可下降,但治疗后恢复正常。
但不少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可以与膀胱炎相同,仅凭临床表现很难鉴别。
㈢无症状细菌尿:
是一种隐匿型尿路感染,即患者有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
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超过60岁的妇女,可达10%。
孕妇占5%。
细菌尿可来自膀胱或肾,其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
四、证候分类:
㈠湿热下注:
小便频急不爽,尿道灼热刺痛,尿黄浑浊,少腹拘急,腰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苦,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㈡热郁血淤:
排尿灼痛,色黄,时有尿血,小腹拘急疼痛,口苦,大便或有干;舌暗红或有淤点,苔黄干,脉细数而涩。
㈢阴虚蓄热:
尿频不畅,色黄,解时刺痛,腰酸乏力,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或苔少,脉细数。
㈣脾肾两虚:
尿频,余沥不净,少腹坠胀,遇劳则发,腰酸,神疲乏力,面足轻度浮肿,头昏食少,大便溏软,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五、处理:
㈠入院时须行如下检查以了解并发症、合并症情况:
⒈血常规;⒉尿沉渣自动分析全套(有条件行科内尿沉渣显微镜检查);⒊大便常规及隐血;⒋血生化全套;⒌中段尿培养;⒍胸部平片;⒎心电图;⒏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注意双肾大小及肾皮质厚度);⒐必要时行结核菌素试验、血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泌尿系彩超、静脉路肾盂造影等检查。
㈡一般处理:
⒈监测每日尿量、血压变化。
⒉每周查尿沉渣自动分析全套1~2次、血常规1次;每半个月查肾功能、血电解质1~2次;每月查中段尿培养1~2次。
⒊清淡饮食。
⒋补液及其它对症治疗。
㈢西医治疗:
⒈急性膀胱炎:
⑴初诊用药:
抗菌药物短期疗程(3天疗法)对非复杂性膀胱炎约90%可治愈。
但在男性患者、孕妇、复杂性尿路感染,或拟诊为肾盂肾炎者均不宜用3天疗法。
用药3天,给予甲氧苄啶(TMP)0.1 bid,或氧氟沙星0.2 bid,或环丙沙星0.25 bid,或复方磺胺甲噁唑(每片含SMZ 0.4,TMP 0.08)2片bid。
疗程完毕后1周复查尿细菌定量培养。
⑵复诊时处理:停服抗菌药物7天后,复诊时患者可能表现为下述两种情况:
①患者已没有尿急、尿频、尿痛,但仍需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
结果如为阴性,则表示患者原先患的是细菌性急性膀胱炎,且已治愈,如有可能,应嘱患者于1个月后再来复诊1次,虽然复发绝大多数发生于停药7天后,但有很少数病例,可在停药7天至1个月之间才复发。
如果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的结果是≥105/ml,且为同样的致病菌,则为尿路感染复发,患者患的是肾盂肾炎,这时,应给予14天抗菌药物疗程,并按致病菌的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②如复诊时仍有尿急、尿频、尿痛,则需要作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和尿常规。
如仍有细菌尿且有白细胞尿,则可诊为症状性肾盂肾炎。
如经14天抗菌药物疗程,仍未能使细菌尿转阴,必须按药敏选用强有力的抗生素,使用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剂量,口服治疗6周,同时,应作静脉路肾盂造影,以了解尿路有否解剖上的异常,如果有(如尿路结石),则应设法解除之,否则肾盂肾炎极难治愈。
如已无细菌尿,但患者仍有白细胞尿,则可能为感染性尿道综合征。
如患者没有细菌尿,也没有白细胞尿,但仍有尿频和排尿不适,则很可能为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
⒉急性肾盂肾炎:
⑴轻型急性肾盂肾炎:
经3天疗法治疗失败的尿路感染,或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宜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天疗程,常用的抗菌药物如3天疗法所述,以喹诺酮类药为首选。
一般用药72小时即显效,如有效则不需按药敏换药,因体内药物敏感试验最准确。
如未显效,应按药敏更改抗菌药物。
⑵较严重的急性肾盂肾炎:
发热>38.5℃,血白细胞升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明显者,宜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①在未有药敏结果前,可暂时使用环丙沙星0.25 q12h;或氧氟沙星0.2 q12h;或左氧氟沙星0.2 q12h,必要时可改用或加用头孢噻肟2.0 q8h。
②在获得药敏报告后,可酌情改用肾毒性小且比较便宜的抗菌药物。
静脉用药至患者退热72小时后,可改用口服有效的抗菌药物,完成2周疗程。
⑶重症急性肾盂肾炎:
有寒战、高热、血白细胞显著增高、核左移等严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甚或出现低血压、呼吸性碱中毒,疑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败血症者,多是复杂性肾盂肾炎,致病菌常为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未能获得致病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之前,可选用下述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①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3.0静滴q6h;
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妥布霉素1mg/kg静滴q8h;
③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曲松1.0静滴q12h,或头孢哌酮2.0q8h。
通常使用一种氨基糖苷类,再加一种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或第3代头孢菌素类。
如未能排除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可加用氨苄西林30mg/kg静滴q6h。
患者退热72小时后,可改用口服有效的抗菌药物,完成2周疗程。
⒊无症状细菌尿:
⑴妊娠妇女、学龄前儿童、肾移植、尿路梗阻及其它尿路有复杂情况者,应予口服有效抗菌药物7天,如有必要,可继续治疗4周。
⑵其他妇女、老年人可密切观察,暂不予治疗。
㈣中医辨证治疗:
⒈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
生大黄6g扁蓄10g瞿麦10g车前子10g
当归10g灯心草8g通草8g滑石布包18g
栀子10g甘草3g
⒉热郁血淤证:
治法:清热散淤。
方药:小蓟饮子
竹叶12g通草8g生地15g甘草3g
小蓟30g蒲黄15g藕节15g栀子10g
当归10g滑石布包18g
⒊阴虚蓄热证:
治法:滋阴清热,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汤
知母12g黄柏10g生地15g山萸肉10g
淮山12g 丹皮10g 茯苓15g 泽泻10g
女贞子12g 旱莲草12g
⒋脾肾两虚证:
治法:补脾益肾,通淋。
方药:无比山药丸
淮山12g 茯苓15g 泽泻10g 熟地18g
山萸肉10g 巴戟天10g 菟丝子10g 杜仲10g
怀牛膝15g 五味子8g 肉苁蓉10g 赤石脂12g
六、疗效评定:
⒈痊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检查2次恢复正常,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并于第2、6周复查中段尿细菌培养1次,均为阴性,为近期治愈;追踪6个月无复发者为完全治愈。
⒉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尿常规正常或接近正常,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
⒊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尿常规显著改善,中段尿细菌培养偶有阳性。
⒋无效:
症状及尿检改善不明显,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仍阳性,或于第2、6周复查时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且为同一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