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桥》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小学音乐《桥》教学设
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桥》这首歌曲的内容和背景。
2. 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3. 能够合奏唱歌曲《桥》。
二、教学内容
1. 歌曲《桥》的歌词和旋律。
2. 合奏唱歌曲《桥》的技巧和要求。
三、教学步骤
1. 研究歌曲的歌词:通过听录音,让学生逐句跟读歌词,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研究歌曲的旋律:带领学生一起跟唱歌曲,注重节奏和音准的掌握。
3. 合奏唱歌曲《桥》:分成小组,安排不同的声部,学生合作演唱歌曲,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评价
1. 测验:通过歌曲的歌词填空或选择题,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
检测。
2. 表演评价:观察学生的合奏唱歌曲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
程度和表现水平。
五、教学资源
1. 歌曲《桥》的录音和歌词。
2. 合奏唱歌曲时需要的乐器和器材。
六、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合作
能力。
七、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升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人性的光辉”为主题的小说单元,这个单元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写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桥》作为单元的首篇,不仅篇幅短小,还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是一篇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课文。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熟练的运用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联想和想象等方法进行文本理解。
在已经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情节及当时的环境来体会人物形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引导学生从个体影像、群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去丰富文本体验。
三、教学目标1. 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理解“拥戴、跌跌撞撞”等1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支书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 揣摩文中描写老支书神态、语言、动作等词句,感受这些词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坚守党性的高尚品质和伟大形象。
难点:体会文中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知道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学法: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六、课时安排 2课时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呢,诗歌、散文、说明文、小说……那你对小说的了解有多少?今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小说单元。
《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用心触摸文句,在品词析句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把内心的感动表达出来。
3. 借助文本唤醒真情,关注生活,感悟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1.品词析句,全面把握人物形象,深刻体会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2. 激发学生对党的热爱之情。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和环境描写。
2.观看视频,直观感受洪水的凶猛。
二、研读课文,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出示自学指导:快速朗读课文7--23段,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圈出最能表现老汉特点的关键词词。
边读边品悟:这是一位________的老汉。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抓住关键词:盯、像一座山)预设: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乱哄哄的村民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短句、感叹号)预设: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抓住关键词:冲、揪、吼、像只豹子)预设:“冲、揪、吼”“像只豹子”准确的写出了老汉的动作果断,不容置疑,可是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还要这样做,表现了老汉坚持原则、大公无私、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抓住关键词:吼、推)预设:危急时刻,容不得多说。
言有限,爱无穷,父爱如山。
三、品读结尾,升华情感。
1.师配乐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课文直到最后才点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拓展延伸五、布置作业:1.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发表的吗?把你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
2. 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老支书在危急关头为保护村民而做出的是非、判断和行动,进一步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2. 学习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等。
2.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四、教学准备:小黑及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份资料,(配乐齐读)XX年XX月XX日凌晨,一场特大洪水袭击而来,xx镇xx小学的教师周xx为转移群众,被洪水冲走,英勇牺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突如其来的洪水是这场灾难的祸福灾民们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今天,我们学习《桥》这篇课文。
结合揭示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用哪些词句感动了你?再想想是什么让你流泪?用笔勾画出来。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汇报交流。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老汉的形象让你感动。
)在如此危急的关头,一个平时默默无言的老汉却果断地站在桥头指挥群众过桥,表现是那样沉着冷静坚毅果断。
)板书:老汉(镇定冷静、英勇无畏)师:用笔圈出表现老汉镇定冷静、英勇无畏的词语。
如果让你用一个关联词来概括老汉的精神品质你会用哪一个?(尽管……但……)为什么?你能用上这个关联词来表达你的理解吗?(尽管老汉平时话语不多,但到了危急时刻他却果断地站在桥头并用果敢的言行帮助乡亲们摆脱困境。
)——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3)“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环境的混乱让你感动。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东面、西面没有一处是安全的。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老汉的神态、语言、动作,联系当时惊心动魄的场面深入老汉的内心世界感悟老汉的形象。
3、理解题目蕴含的深刻含义。
4、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感悟老汉无私无畏、心系群众、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
2、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蕴含的深刻含义。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谈话: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
这里的桥指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
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板书课题。
2、复习课文,闭眼你能想起课文的那些场景?师出示课文情节。
山洪咆哮显狰狞,村民慌乱向桥拥。
老汉如山很镇定,果决指挥有序行。
群众利益最重要,揪出小伙怒如豹。
村民全部都脱险,老汉小伙被祭奠。
二、感受洪水的无情和人们的慌乱。
1、学生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指导朗读。
2、学生找出村民慌乱的句子,指导朗读。
三、感悟老汉形象。
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课文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句子。
做上批注(你从中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2、小组内交流,有感情的读读。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
4、小结。
四、体会桥的含义。
课文主要写了老汉,为什么题目是桥?这个桥难道就是那个窄窄的木桥吗?(学生讨论交流)五、讨论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师出示感悟山洪无情人有情,老汉一心系群众。
危难关头不徇情,爷俩全部献生命。
党群关系最重要,群众利益是法宝。
发扬支书好作风,和谐共圆中国梦。
七、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
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
部编版《桥》教学设计6篇部编版《桥》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早春三月的杨柳,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杨柳迷人的姿态,对大自然的奇妙发出由衷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喜爱!全诗描绘的意境是高高的柳树象是碧玉装扮成的,无比奇妙,犹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美人,那万条垂下的柳条好象是绿色的丝带随风飘摇,不知这钎系洗精致的六业是谁剪裁出来的,啊,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神气的剪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⑴会认“咏、碧”等生字。
⑵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情感价值观: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会春天大自然景物的美,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和审美力量。
【教学重难点】会认6个字。
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预备】生字卡片。
教学用挂图。
录音机。
【教学方法】吟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爱猜谜吗?2、谜面:冬季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来安家,河水替它照镜子,春风替他梳头发。
3、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学生听谜语,思索谜底。
踊跃发言,说话声音要大,吐词清楚。
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以谜语开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画柳树你见过柳树吗?他是什么样的?说一说,并在书上把它画下来。
请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学生一般说在哪见过柳树。
在书上用绿色画出柳树。
画得好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评。
用学生画柳树当挂图,满黑板是绿色的柳树。
进入春天的意境。
三、演柳树柳树象什么?谁能用动作作出柳树的样子?请几人上台表演,教师放悠扬的音乐。
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就象在表演一个舞蹈节目《柳树》。
用动作表达柳树的特点──松软如丝。
四、听古诗有一位古代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柳树,就写下了一首出名的古诗,《咏柳》。
听课文录音。
磁带中的录音,也有诗的大意。
进入课文,以磁带导入。
五、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把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多读一读。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重点拼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洪水肆虐,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
因此教学中要“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升华;还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深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1.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3.文章构思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二、设计理念《桥》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
根据教材特点,本案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体味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联系课文理解“势不可当”、“狞笑”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方法我借助多媒体手段,着力渲染环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等词语。
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三组词语贯穿全文,将洪水肆虐、人们惊慌失措与老汉镇定从容形教学目标成鲜明对比。
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复印文字片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为了谁》):同学们,你们听,听过这首歌吗?它歌颂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歌颂的也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个老汉,可是课题却是——《桥》,(板课题)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正音。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再读课文,理解大意1、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本文分为四部分,怎样分?三、感悟文中表达的一大特色,描写雨水和山洪的句子师:同学们,文中一次次地写到暴雨和山洪,(板书:山洪)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1、学生自主读文,找出描写雨水和山洪的句子,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
3、请同学们自由读这几句话,读后请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大、猛、狂、急)4、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觉呢?(1)采用了拟人的手法(2)“跳舞”这个词多美啊!可是在这个句子中,我们分明感觉不到美,而是感到(害怕、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简直就是魔鬼在跳死亡之舞啊!(3)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狞笑”的意思就是凶恶的笑。
(4)“舔”和“爬”给你怎样的感觉?(可怕、恐怖、令人心惊胆寒)(5)用美好写恐怖,这又是一种表达特色!谁来读。
(6)哪一个句子是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该怎样读这句话?(7)师: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读“咆哮、沙哑”等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2.指导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抓住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点:抓住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题目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12.《桥》(板书课题)老师今天满怀着崇敬和敬仰写下这个“桥”字,知道为什么吗?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走近这座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情节1.出示自读提示:(1)听读课文,注意读不准的字音、句子。
(2)想想课文中有那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词语检测(描写洪水和老支书的词语)。
3.课文中有那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课文内容)三、聚焦灾情,感受洪水凶猛(过度)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把目光聚焦在这场洪水上面。
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找出你认为写的最生动的一句,思考、批注。
2.集体交流,教师适时指导朗读,感受洪水之凶猛。
3.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运用这样的短句来突出当时的紧张气氛,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来表现洪水的凶猛可怕。
四、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7-23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表现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句子,认真读一读,静静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作者就是抓住老汉的神态、动作、语言,直接的描写老汉,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镇定自若、舍己为人的老共产党员形象。
五、领悟写法,了解小说特点(过度)老支书把小伙子用力的推上木桥,木桥“轰”的一声塌了,(音乐)洪水淹没了那座窄窄的木桥,洪水也把老支书和小伙子吞没了,五天以后——(齐读课文24——27自然段)。
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检查一下大家的复习情况(听写):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同学们看,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2、上次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谁能用“要素串连法”再次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一个黎明时分,在一个小山村里,一位老村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村民们慌张逃命的情况下,沉着地指挥村民渡过木桥,自己和儿子却牺牲的事情。
2、走进洪水,体会情境1、第四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我们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那么本课主要运用的表达方法是什么呢?(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2、自读提示:熟读课文,请用直线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在旁边进行批注。
3、同学们找的都很准确,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出示课件)(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生练习读)选择你能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4、通过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此时此刻,村民们会怎么办呢?(出示课件)村庄惊醒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短句。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感悟环境描写对烘托情境衬托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感受小小说的文本特色,学习抓住小说三要素读小说。
教学过程一、速读课文,回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微型小说《桥》。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现在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回忆小说的情节,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情节)3.课文描写了哪些情节呢?山洪爆发——组织撤离——桥塌人逝——祭奠亲人4.这就是小说情节中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5.结合情节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黎明时,一个山村山洪爆发,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村民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几天后一位老太太来祭奠死去的亲人。
6.短短的一篇小说,634个字,27个自然段,最短的一段才仅仅7个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板书:人物),那就是——老汉。
二、品读形象1.接下来让我们用批注阅读的方法,想一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描写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批注在空白处。
2.孩子们学习的方法有很多。
批注可以让我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交流,可以让我们受到别人的启发,对文本理解得更广。
接下来让我们交流一下,通过刚刚的批注阅读,你认为老支书是一位怎样的人?预设交流:(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3)老汉冷冷的说:“可以退党,到我这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这一冲一揪一吼,以及老汉的那句震撼人心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个不徇私情的好支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篇5【教材分析】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
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
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3《桥》优秀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座山上的木桥在洪水来临时,村民们勇敢、团结、互助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写作技巧为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从课文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然而,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难点: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写作教学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课文:准备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
4.写作素材: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写作素材,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座桥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课文《桥》。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以读促教,感受老汉的形象。
(重点)2.以品促学,理解老汉的三次选择。
(重点)3.以练促习,为老汉撰写颁奖词。
(难点)【教学设计】导入语:同学们,学校近期正在筹备“寻找小说中的感动人物”的征集活动,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用发现美的眼睛“阅人物”,走进课文《桥》,一起记录感动的瞬间。
任务一:初识感动人物形象这篇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物是谁呢?用一个词概括他给你留下的印象。
预设:老汉(老支书);舍己为人。
【设计意图】:旨在创设单元情境,用发现美的眼睛“阅人物”,记录感动的瞬间,引导学生聚焦本课主人公——老汉,初步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下文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做铺垫。
任务二:记录感动人物事迹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选择中感受到老汉的舍己为人?哪次选择最令你感动?联系文中的情节和环境,用横线画出相关词句,并与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
(小组交流互评,老师相机点拨。
)(一)洪水逼近,舍己为民。
预设: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1.老汉是先于村民到达木桥的,他完全有充裕的时间先走,可他选择了什么?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预设:舍弃自己逃生的机会,留下为村民指挥;因为他是全村人都拥戴的党支部书记。
2.关注“拥戴”一词,进行情境补白。
街坊因为琐事发生争吵时,老支书——遭遇干旱,粮食减产时,老支书——3.指导朗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小结:他舍己为民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沉着冷静、威严如山的好支书。
(二)洪水舔腰,舍儿为民。
预设: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抓住“冲”“揪”“吼”等关键词,朗读体会老汉的选择。
2.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汉,你会怎么选择?3.课件出示:作为党员,应该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应该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信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基本适应了高年级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感悟能力, 但对自然灾害----山洪暴发,认识还是简单,不够深刻,与作者产生共鸣较难。
同时,学生对共产党员的认识不充分,因此我采取创设情境,播放山洪暴发视频类比说明,激发学生想象等教学手段来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前置作业内容请你了解作者,并查阅关于小说文体的知识,了解小说这一体裁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出示前置作业请你了解作者,并查阅关于小说文体的知识,了解小说这一体裁的特点。
1、作者:谈歌,原名谭同占。
1954年出生于河北。
作家、记者,发表长篇小说19部,中短篇小说千余篇。
部分作品被译成法、日、英等文字。
代表作品:散文集《一吐为快》等;小说《家园笔记》《大厂》《绝唱》等。
2、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识读本文6个生字,会写本文14个生字,并理解“咆哮、狞笑、拥戴、祭奠、跌跌撞撞、放肆”等词的意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读及小组组织表演的方式,体会老汉临危不惧,坚毅果敢,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讨论与想象描写环境、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以及文中对比的写作方式,体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描写和烘托人物的写作手法,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步骤:播放有关洪水的视频,学生能身临其境般感受洪水来时的情境,询问:洪水是什么样子的?假如遭遇洪水,说说你当时会是什么心情?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小村庄不幸遭遇洪水,他们当时都是怎么做的呢?形式:视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主探究:默读、轻读1.字词:借助工具书,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文中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3.情感:划出令你感动或你认为出彩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二)检查反馈1.字词关:(1)引导思考:多音字“没”通过不同读音组词如:没有/没过,它们的所代表的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列举在生活中实际的应用加以辨别掌握。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及同学表演,理解——势不可当、你拥我挤、跌跌撞撞。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2.内容关(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向我们来讲述这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总结交流:时间:黎明时候地点:村庄事件起因:洪水来了事情经过:老汉指挥惊慌的人们排队过桥事情结果:村民得以逃生,老汉及儿子牺牲了3.初步交流找出你最感动或认为文中出彩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谈谈你的体会和理解。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2课《桥》《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积累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支书如山的形象和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支书如山的形象和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难点】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资料与工具: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个小村庄,曾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陪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就这样平静地过了许多年。
可是有一天黎明,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人们面临着灭顶之灾。
人们急需一座生命之桥。
这究竟是一场什么灾难呢?又是谁给他们搭起了这座生命之桥呢?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桥》,来聆听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板书:桥)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桥”是一座怎样的桥?2.小组交流,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相机层层点拨。
三、再读课文,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就是这样一座又窄又不够结实的木桥,成了洪水来临时唯一的生命桥。
当时的自然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呢?画出描写大雨、山洪和老汉的句子,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句子作批注。
1.小组交流讨论:仔细阅读课文,同时找出描写大雨、山洪的句子,并想一想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件出示:(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这两段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洪水的迅猛、可怕表现出来。
教师: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山洪的可怕?2.课件出示:(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近一米高”体现出洪水的来势汹汹。
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苏萍叶课题第四单元第12 课《桥》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过程与
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教师活动(问题设置)学生活动二备记录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三、深入品读,
感悟人物形
象。
1.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场面?可以用一个词
语来概括吗?
3.介绍作者及小说文体。
(解决问题:了解创作背景及文体。
)
1.听范读、初读。
2.认读生字、学习多音字。
3.理解词语。
4.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指导书写。
(解决问题:识记生字,感知课文大意。
)
1.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天灾?
2.此时此刻,村民们是什么表现?
3.老支书是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老支书的
句子。
4.找出对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从中你感悟到老支书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决问题: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动作,
感受人物形象。
)
1.观看视频。
2.说感受。
3.了解小说。
1.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3.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画相关句子,做批
注。
3.小组合作讨论。
四、关注环境和情节,体会作用。
五.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1.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找出描写洪水的句
子,你感受到什么?
2.这是一座怎样的桥?找出描写桥的句子,
并说说你的感受。
3.这些都是小说的什么描写?对表现人物形
象有什么作用?
4.课文还具体描写了另一个人?并在结尾才
揭示他与老支书的关系,这样的情节设计有
什么妙处?
(解决问题:体会环境描写和情节设计对刻
画人物的作用。
)
1.这篇小说为什么以“桥”命题,而不用“老
支书”或者“老汉”为题?
2.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能用一句
话表达你对老支书的赞美之情吗?
3.你还能说一说我们身边像这样舍己为人、
舍小家顾大家的共产党员吗?
(解决问题:体会小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1.画相关句子,做批
注,说感受。
2.交流汇报。
1.思考问题,交流汇
报。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学科核心素养达成
情况、教学亮点、改进
之处)
组长审核(签名)蹲点领导审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