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面质量管理的新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173.12 KB
- 文档页数:4
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管理方法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获取竞争优势。
本文将探讨几种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以帮助企业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一、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传统的质量管理常常是由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来负责,而其他员工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指示。
然而,这种模式会导致质量管理工作与实际生产工作脱节,员工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目标缺乏直接的感知和理解。
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需要全员参与,建立一个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质量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让所有员工都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质量小组或者质量改进团队,让员工参与到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共同探讨和解决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
二、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在过去的质量管理中,常常依赖于人工的质量检测和审查,容易出现主观判断和偏差。
现代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手段,可以实现对产品和过程质量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了解产品和过程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需要借助数据驱动的方法,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和数据分析模型。
企业可以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实时数据,建立质量指标和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预测质量问题,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找出问题的根源和改进方向。
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质量管理系统,实现质量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不能只停留在一次性的改进,而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传统的质量管理常常是以检查和纠正为主,当出现质量问题时才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然而,这种被动的改进方式效果有限,容易导致问题的重复出现。
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需要通过持续改进来推动质量的提升。
二十一世纪现代质量管理(重庆好舵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摘要:剖析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困惑和各种思维盲点,探索企业在二十一世纪突破质量管理障碍的主题和切入点。
预防与可靠性是二十一世纪质量管理的主题,量身订制符合企业特色的可靠性质量管理切入模式是现代企业追求高质量低成本的必然选择。
正文:什么样的产品才是高质量的、客户需要的产品,长期以来,包括研发、生产,甚至质量管理人员都习惯于用产品的技术性能、功能指标作为衡量产品好坏的指标。
长时间以来除了军工,在民用领域这种认识没有人想着去改变,直到在这世纪之初。
2001年华为“冬天”来临,2004年TCL通讯动走下销售冠军的神坛,2006年信威通信经营开始萎缩,2008年的大唐称重、海扶科技失陷于市场投诉漩涡。
华为冬天虽然寒冷但不可怕,华为很快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TCL通讯冬天虽然漫长,但在2007年了总算走出低谷,看到了曙光。
信威通信的冬天还有多长?能否熬过寒冬?补做御寒的棉衣,还来得及否?就像当今的股市漫漫熊市何时是个头?安好的大唐称重、海扶科技能否在拥有风光无限市场的当下,让自己的“冬天”来得晚一些,去得早一些。
这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能够轮番上演,与“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的经营观念密不可分。
华为任总后来说:“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
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
我们的产品出厂检测的功能和性能毫无疑问都是100%合格的,但到了市场,我们的产品给客户带去的不是享受而是痛苦。
这是因为产品质量技术指标实际仅仅反映了产品出厂时的一种状态,而不能反应产品持久保持性能、功能指标的能力。
但只有技术性能优良,又充分可靠、经久耐用的产品才是客户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
事实表明如果产品不可靠性,它的技术性能再好也没有竞争力,当然没有基本的性能和功能,产品的可靠性也无从谈起。
华为产品通过“草船借箭”,缩短产品质量可靠性增长工期,使自己快速的进入了春天。
TCL通讯经过三年的“卓越工程”,进入了再发展期。
构建21世纪企业运作管理的新模式通过以上对不同业务流程的模拟分析,可以看出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应该重新考虑企业的业务流程。
如果一个企业成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企业,但还沿用传统的业务流程,那么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带来的优势有可能被落后的工作方式所抵消,以至于无法体现出供应链管理的先进性,使企业失去对新的管理思想的信心。
因此,面对供应链管理这一新生事物,企业的决策者不仅要深刻理解其本身的实质内涵,而且还要研究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正确运作模式,这样才能把供应链管理的潜在效益发挥出来,企业才能真正获得收益。
进一步地,整个供应链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竞争力。
某些企业出现了严重亏损,究其原因,一是这些企业首?quot;亏"在观念上,面对飞速变化的外部世界,它们不主动迎战,不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思想观念落后; 二是这些企业缺乏活力,机构臃肿,冗员多,资源浪费严重; 三是忽视科技进步(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对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习惯于老一套,对新的东西产生一种自然的恐惧和抵制。
许多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因为要改变某些人的工作习惯,或触动其既得利益而受到抵制,反过来还指责这些新的东西"不符合"国情和厂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企业来说,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应该吸取供应链管理和企业流程重构等理论的精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具体对策如下。
1. 转变思想观念企业要认清当前的形势。
随着中国加入WTO日期的日益临近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会越来越多,不出国门就已参与了国际竞争。
如何应对外来企业的挑战已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
企业要进一步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市场决定一切,它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思想活动要围绕市场去进行。
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思维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2. 系统分析企业现行管理模式BPR不是盲目打破一切。
为了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和依据BPR进行企业流程重构,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分析企业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世纪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方式不要多、不要杂,选择符合企业所需,顺应潮流走势的管理模式就是最佳管理模式。
2000年6月1日在东京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总部,TQM9000创始人长田洋博士发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e TQM9000经营管理,它颇为符合21世纪最新经营管理的潮流。
长田洋博士的管理旋风再次吹起。
何谓e TQM9000 ?e TQM9000=ISO9000+TQM+e Business,这是长田洋博士对e TQM9000所下的完整定义。
他认为,管理要符合潮流所趋,管理要适合企业所需,既然ISO9000已改成2000年版,TQM9000必需跟着修订;再者21世纪系电子化时代,TQM9000亦应纳入e Business,这样,e TQM9000就能达到全方位的管理,21世纪的企业管理在于全力推动 e TQM9000。
长田洋说:2000年版的ISO9000更靠近TQM。
ISO9000已把TQM原有的精神与TQM的各种管理体系纳入,改版后的ISO9000更能符合企业实施全面品管所需。
新版的ISO9000强调经营目标的订定与达成,也就是TQM的方针管理制度,新版的顾客满意度调查更是实施TQM的最大目标,新版的P-D-C-A精神与TQM原有的P-D-C-A管理完全一样。
ISO9000体系终究会迈进TQM的管理体系之中,此种论点,系日本品管界在剖析1987年版的ISO9000、1994年版的ISO9000、2000年版的ISO9000种种演进过程所获得之结论。
永不褪色的流行1980年TQM在日本发扬光大,1990年TQM在全球掀起热潮,2000年TQM还是全球企业经营者的最爱。
在ISO总部推出ISO9000国际品保体系之后,全球已有数十万家企业通过ISO9000验证,ISO9000验证成为企业生存的必备要件。
然而ISO9000通过后必需推行TQM管理,如此才能达到强化体质、改善体质之境界,在企业界必需获取ISO9000验证,又要更上一层楼的实施TQM管理。
企业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它以关注客户需求和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注重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旨在实现企业全面发展和可持续竞争优势。
本文将从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应用和挑战四个方面探讨该模式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概念全面质量管理指的是企业在实现质量管理过程中,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每个环节都应关注质量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企业绩效。
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面管理,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原则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是质量第一、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客户导向、数据驱动和系统思维。
这些原则为企业提供了指导思想,帮助企业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优化流程和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类型和行业的管理模式,尤其适用于重视质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
在制造业中,企业可以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服务业中,企业可以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树立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全面质量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从内部管理、员工素质、流程管理、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提高绩效和效率。
四、挑战全面质量管理在应用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培训成本、人员素质、流程集成、数据管理等方面。
此外,企业要实现全面质量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压力。
因此,企业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实际情况和长期效益,合理规划、分阶段实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资源浪费。
总之,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强调质量、持续改进、全员参与、客户导向等核心原则,为企业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方针。
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和规划,对员工进行培训,优化流程和管理,不断提高绩效和质量水平。
浅析21世纪水电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摘要: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站稳市场,成为21世纪现代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提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竞争能力的行为准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企业没有产品质量上的优势就没有竞争的地位,甚至无法进入市场。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显得迫在眉睫。
关键词:产品企业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坚持“质量第一”和“以质取胜”的方针,“把质量重于泰山”作为工程管理的生命,这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项根本战略。
建设工程如果质量低劣,不仅会在经济上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在政治上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更会丧失市场,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现根据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和认识,浅谈一下21世纪水电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一、质量成本分析: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的辨证关系—质量成本与经营成本的平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的好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的重要标准。
有的水电施工企业只为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致使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如何摆正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的辨证关系,如何既能保证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又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就是摆在质量管理上面的一件大事。
质量成本是反映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衡量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工具。
iso9000标准的过程要素所发生的成本,都可以分解为四类质量成本,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效成本,外部失效成本,因而通过对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就可以有效评定和控制质量管理体系。
考核分析质量成本的目的在于寻找改进质量的途径,争取达到最适宜的质量成本,降低经营成本,并最终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
质量成本分析的真正价值还在于把得到的信息用于策划和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成本分析的重点在于对质量成本内部各部分之间构成比进行分析,质量成本与其它经营指标(如生产成本)的比率,以及成本项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学习型组织——21世纪管理的新模式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不论遵循什么理论进行管理,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类是“等级权力控制型”;另一类是“非等级权力控制型”,即我们要研讨的“学习型企业”。
所谓“等级权力控制型”企业,它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的纵向线性系统,它强调“制度+控制”,使人“更勤奋地工作”,达到企业产值、利润增高的目标。
所谓“学习型”企业,它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它强调“学习+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工作,而且尤为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它以增强企业的学习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活出生命意义,自我超越,不断创新,达到企业财富速增、服务超值的目标。
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财星》杂志指出的那样:90年代成功的企业是构建成学习组织的企业。
为什么学习型企业优于等级权力控制型企业呢?等级权力控制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前期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它对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有效指挥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在工业经济后期,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后,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在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竞争取胜的需求。
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强调企业的领导者主要精力是当好三个角色:一是优良系统的设计师;二是共同愿景的仆人;三是好教练。
强调企业员工要依靠团队学习和共同愿景自我引导,使整个企业成为充满学习和创造力的系统,这样才能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向极限挑战,从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鲜明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
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环境变迁的速度加快,知识已变为竞争的主要武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已不再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因素,而是创新力、学习力以及反应力速度的较量。
77毛武兴 | 文毛武兴:北京松下普天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本文认为中国经济领域将在新常态、新结构和新消费中迎来新质量时代;质量提升和创新驱动是当前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着力点;工匠精神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产品或工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也包含有创新的内涵;工匠式创新是质量提升、产品创新的主要实现途径,也是中国走进新质量时代的必然选择。
本文简要回顾了工业化生产制造管理从关注效率到质量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主要的管理技术,介绍了企业全面创新管理(TIM)理论以及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基础上的工匠式创新,最后简要介绍松下电器集团工匠式创新的主要做法及文化溯源,希望能对中国企业的质量提升和创新管理有所启示和借鉴。
工业化生产制造管理实践发展历史:从效率到质量工业生产制造从手工作坊向现代自动化大机器工厂转变和发展,一般认为期间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称为蒸汽时代,之后为第二次工业革中国经济领域将在新常态、新结构和新消费中迎来新质量时代;质量提升和创新驱动是当前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着力点;工匠精神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产品或工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也包含有创新的内涵;工匠式创新是质量提升、产品创新的主要实现途径,也是中国走进新质量时代的必然选择。
—以松下电器工匠式创新为例命后的电气时代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自动化时代。
生产制造的管理技术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开创的基于劳动分工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工业工程(IE),逐渐发展到质量控制和管理(QC)以及价值工程(VE),一百多年来大致情况如图1。
这里工业工程(IE)是从科学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是改善效率、成本、品质的科学方法,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住处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创新等活动,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的一项活动。
IE的基础是最早来自于“工作研究”,在日本也被称为“生产技术”或“管理工学”。
企业管理中全面质量标准化的创新及应用一、全面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概述全面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和生产的创新概念,它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教育、专业技术、数理统计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包括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售货服务等活动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生产出在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数量方面都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标准化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企业现代化生产与管理的重要基础。
而全面质量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的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把产品质量当作核心内容,把管理技术、专业技术、数量统计技术等有机结构和起来的科学高效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以经济的方法、优质的工作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推行全面质量标准化管理,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加快生产流程,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产品质量意识,降低经营成本与责任事故,提升顾客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二、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正在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全面质量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质量管理的束缚,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整体竞争力不足,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混乱无序。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质量管理观念陈旧。
在企业现代管理中,质量是注入在产品之中的。
企业的产品质量必须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为目标的,通过市场调查,并以具体的设计形式确定下来的。
然而,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的陈旧观念仍然束缚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仍然居高不下。
所以必须改善制造工艺,想方设法降低产品质量成本,高质量带来高回报,高回报产生低成本。
二质量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的最终质量目标仍然较为模糊,这就阻碍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最终质量目标应该是制定质量标准体系,为客户提供最理想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与不同客户认可的需求。
三缺乏发展规划。
企业的全面质量标准化管理应该是为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而服务的。
全面质量管理没有过时这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是全面质量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经济条件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并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在我国已经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
经过这30年的积极推广和应用,我国的全民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改善。
企业质量管理陷入茫然但是,随着近几年新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许多企业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现在已经过时,他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了那些新的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希望找到一把解决质量问题的万能钥匙,一会儿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一会儿引入六西格玛管理,今天学习精益管理,明天又开始导入零缺陷管理……每日里疲于奔命,陷入了追逐流行的泥潭。
似乎只要掌握了这些最新最流行的质量工具就可以让质量水平一步登天了。
那么,结果真的如此吗?全面质量管理真的过时了么?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零缺陷、卓越绩效模式等这些新的管理手段和理念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全面质量管理适合当代需要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ISO对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通过该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全面质量管理的几个重要特点:以“质量”为中心。
首先它要求无论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树立“企业要以质量为根本、以质量为生命”的观念,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
其次企业的发展不但要建立在以满足顾客要求基础上,同时还要积极肩负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全”管理。
即全过程、全员、全面质量的管理。
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指对产品质量形成的所有过程进行管理。
产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不仅仅局限于生产过程,还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检验、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是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上至高层管理者,下至普通员工的所有人,每个人都要承担质量相关的权利和责任;全面质量的管理指大质量的管理,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质量不仅指产品的固有特性质量,还包括交期、售后服务、工作质量等;其次企业不但要满足顾客要求,还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经营质量和绩效质量,满足股东和社会相关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