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改变。由原来学院全权负责的一级管理模式转变为现在的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在二级管理模式下某些系部存在着思想观念不够重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本文以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为例,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在实施二级管理模式中出现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教务管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理念的改变,开始全面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院系二级管理模式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二级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的二级管理、教务工作的二级管理、招生就业的二级管理、学院后勤工作的二级管理等。在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模式是符合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催化剂。但是,院系二级管理的实施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实施二级管理模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学院的健康发展,本文以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为例,阐述了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实施二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教务管理工作实施院系二级管理的必要性

1.1教务管理工作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高职教育的普及,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务管理工作必然要作与时俱进的改革。如果再按照传统的权力过多地集中在学院一级的方式进行工作,必然会增加学院教务处的事务性工作,反而会忽视学院的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等重点工作。这种“家长式”的一级管理模式将阻碍学院的发展,所以必须调整管理权限转变工作重心,使学院的工作真正地走到加强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轨道上来。因此,深化院系管理职能的改革,推行二级目标管理模式,既符合科学管理的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规模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1.2推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用人观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制定什么样的培养方案就显得至关重要。以前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必须按照学院下发的统一文件进行制定,这样做严重束缚了各专业的发展。因为每个专业不尽相同,不能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制定。实施二级管理后,在不违反大原则前提下,各系部可以对自己的培养方案作出调整,这极大地增强了制定培养方案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模式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2 教务管理工作实施二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二级管理模式下各系部的工作仍然没有摆脱被动性和依赖性,各系部管理机制不完备,教务管理缺少制度化、规范化。这就导致工作“无法可依”,工作责权不明确,容易造成教学事故从而影响教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2.2缺乏协同工作机制

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实行职能分工原则,管理岗位职能僵化,管理人员只负责固定的业务,这种分工原则缺乏协同工作机制。而二级管理体制下,各教学系部的教务管理工作变得复杂化、多样化。这就导致了各部门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各工作环节缺乏协作必然会影响工作效率。

2.3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

教务管理工作多属于程序性工作,繁琐、重复。目前尚未有十分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且缺少激励机制。工作成绩很难体现,管理绩效难以评价,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积极。

3改进措施

教务工作二级管理是个新课题,随着高职院校发展从量的扩张进入质的提高,教务工作选择二级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重心下移”

“重心下移”是指系部所扮演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即由原来的教学执行单位转变为现在的相对独立、拥有一定自主权的教学实体。这种角色转变使得系部面临着全新挑战和巨大考验,因此,必须加强对各系部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让这些人员真正的走上“独立自主”的工作轨道。

3.2建立目标量化考核管理机制

要想让各系部在年初制定的目标能够顺利完成,必须对各系部的教务管理工作实施目标量化考核。学院、系部双方以目标管理的形式实施或接受管理,系部和教研室也是这种考核关系。教研室对系部负责,系部对学院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层层考核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各部门的执行力,为顺利完成目标奠定了基础。

3.3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建立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务工作二级管理的必要手段,对于实施目标量化考核来说更加关键。在人员聘用上应该实现二级管理,现有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发展,

不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院应该对所有的教职工打破职称限制实行岗位工资制度,不同的岗位工资不同,同一岗位工资相同真正的实现同工同酬。另外,为了体现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区别可以考虑从工龄上对职工进行补贴。教学系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任相应的人员,不适合相应岗位的人员坚决调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才能使学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3.4改革教学经费的分配原则

推行院系教务工作二级管理模式,要在教学经费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上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软实力——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在教学经费上,要实行经济“模块化”,建立财务“一级核算、二级管理”的运行机制。学院将大部分经费按照以各系部学生人数为主,专业、学科、科研等情况为辅的指标体系,划拨给各系部,让各系部统筹管理。在分配原则上,必须贯彻效率优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破除过去津贴待遇与身份、职务、职称挂钩的大锅饭的方式,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实现对岗不对人的分配制度。例如:课时费不按照职称进行划分,所有人员没有职称界限统一进行排榜,排在前20%为优秀课时费高,其他人的课时费正常,另外,讲授不同的课程课时费也应该有所不同。专业课的课时费高,基础课的课时费低,以上这些管理办法都可以根据不同系的特点自行制定,学院只负责监督实施。

总之,在高职院校实施院系二级管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