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的成果及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院,成立于1919年,关闭于1933年,根据格罗佩斯的解释,“Bauhaus”为生硬创造而出的词汇,由德语的“建造”与“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借以指新的设计体系。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尽管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㈠从具体的影响来说,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建立了三大构成基础教育体系。
图1 包豪斯校舍包豪斯由德国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佩斯建立。
他从1919年创建学校并担任校长至1927年离开学校,把包豪斯从空洞观念建构为坚实的设计教育重地,使其成为欧洲现代设计思想的交汇中心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发源地。
包豪斯的自身发展体现了格罗佩斯个人设计教育理念的演化与发展过程,反映出那一时代现代设计先去的思想嬗变。
包豪斯存在的14年历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进程,它的校址在三个城市不断迁移,即魏玛包豪斯(1919-1925)、德绍包豪斯(1925-1932)、柏林包豪斯(1932-1933);它有三任校长,即格罗佩斯(1919-1972)、迈耶(1927-1930)、米斯(1931-1933);在其14年的办学历程中,共有1250名学生和35名全日制教室在其中学习和工作。
在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制度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发生过许多重大变化。
包豪斯的三任校长也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即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与其浪漫的乌托邦精神,迈耶的共产主义的政治目标,米斯的实用主义方向与严谨的工作方法。
三个阶段都带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烙印,也造成了包豪斯的精神内容的丰富和文化特征的复杂。
这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开创性地设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基础课程”。
担任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教师们,创造性地总结与发展了同时代的课程内容,以抽象的形、色、材料分析和形式构成等方面,为现代艺术设计及视觉艺术建构起了“与自然所平行”的表现体系与方法。
3、包豪斯(1919~1933)包豪斯即指1919年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的:“国立包豪斯学院”,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集大成的核心。
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包豪斯所奠定的思想基础和风格基础具有重要而决定性的意义,二战之后的国际主义平面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包豪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包豪斯的校址经过了三次迁移,习惯上根据其不同的校址地点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4)、迪索时期的包豪斯(1925~1932)、柏林时期的包豪斯(1932~1933)。
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将该学院强行关闭,结束了包豪斯的发展历史。
1)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4)首任校长格罗佩斯作为包浩斯的奠基人,他初期建校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一所艺术与设计学院,达到他个人进行微型社会试验的目的。
但这种以个人的、行会式的浪漫广义色彩为核心的早期包豪斯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约从1923年起,开始被理性主义、比较接近科学方式的艺术与设计教育、强调为大工业生产的设计为主导的中期包豪斯思想所取代。
这个时期的第一批三个教员分别是:雕塑家杰哈特·马科斯、画家里昂·费宁格和画家约汉·伊顿,其中伊顿对于包豪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设计了一系列新的以训练平面视觉敏感为中心的“基础课”,成为世界设计教育领域第一个创造基础课程的人,他最大的成就在于开设了现代色彩学的课程。
1922年的复活节伊顿被格罗佩斯劝说辞职而离开了包豪斯,其位置由拉兹罗·莫霍里·纳吉接替。
纳吉从各个方面入手在包豪斯推进俄国构成主义的精神,把设计当作是一种社会活动、一个劳动的过程,否定过分的个人表现,强调解决问题、创造能为社会所接受的设计,他从平面设计、绘画、试验电影、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各个方面灌输自己的观点,并且身体力行地从事设计和创作,对于包豪斯发展方向的改变起到了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德国包豪斯(Bauhaus)学院,成立于1919年,关闭于1933年,根据格罗佩斯的解释,“Bauhaus”为生硬创造而出的词汇,由德语的“建造”与“房屋”两个词的词根构成,借以指新的设计体系。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尽管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对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㈠从具体的影响来说,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建立了三大构成基础教育体系。
图1 包豪斯校舍包豪斯由德国现代主义建筑与现代主义设计的奠基人格罗佩斯建立。
他从1919年创建学校并担任校长至1927年离开学校,把包豪斯从空洞观念建构为坚实的设计教育重地,使其成为欧洲现代设计思想的交汇中心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发源地。
包豪斯的自身发展体现了格罗佩斯个人设计教育理念的演化与发展过程,反映出那一时代现代设计先去的思想嬗变。
包豪斯存在的14年历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进程,它的校址在三个城市不断迁移,即魏玛包豪斯(1919-1925)、德绍包豪斯(1925-1932)、柏林包豪斯(1932-1933);它有三任校长,即格罗佩斯(1919-1972)、迈耶(1927-1930)、米斯(1931-1933);在其14年的办学历程中,共有1250名学生和35名全日制教室在其中学习和工作。
在学校构成、教学思想、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制度及设计理念等方面发生过许多重大变化。
包豪斯的三任校长也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即格罗佩斯的理想主义与其浪漫的乌托邦精神,迈耶的共产主义的政治目标,米斯的实用主义方向与严谨的工作方法。
三个阶段都带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烙印,也造成了包豪斯的精神内容的丰富和文化特征的复杂。
这为现代设计教育奠定了基础,对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开创性地设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基础课程”。
担任包豪斯基础课程的教师们,创造性地总结与发展了同时代的课程内容,以抽象的形、色、材料分析和形式构成等方面,为现代艺术设计及视觉艺术建构起了“与自然所平行”的表现体系与方法。
包豪斯的重要性包豪斯(Bauhaus),是位于德国的一所艺术和建筑学校,由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Gropius创建。
包豪斯(Bauhaus)由德文“Bau”和“Haus”组成。
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被誉为“欧洲发挥创造力的中心”,也是现代主义发展路上的里程碑,包豪斯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本结构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又被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
当人们谈及设计的时候,包豪斯是不可避免的知识重点——包豪斯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促进社会更新的设计运动。
1919年,德国魏玛造型艺术学院和魏玛实用艺术学校合并,成立了“国立包豪斯”。
当时在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大工业的发展急需建立新型的设计艺术教育机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面临重建任务的大背景下,包豪斯成立宗旨分为三点:1.确立建筑在设计论坛上的主导地位。
2.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从而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
3.响应了1907年建于慕尼黑的“德国业同盟的信条”,即通过美术家工业家和手工业者的合作而改进工业制品。
包豪斯风格所谓“包豪斯风格”实际上是人们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另一种称呼,称为“包豪斯风格”是对包豪斯的一种曲解,包豪斯是一种思潮,而并非完整意义上的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形式特征是要具有功能主义特征、提倡非装饰性的简单几何造型,受立体主义影响、具体设计上重视空间,特别是整体设计的考虑、重视设计对象的费用和开支。
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包豪斯风格,但其也有相似之处。
这两张图片中的建筑以功能为设计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注重设计实施时的方便、舒适和效率。
注重材料特征和建筑结构特征相互适应。
以最低的投资达到最高程度的完满行。
使建筑设计成为面向广大民众而不再只是为少数权贵服务的活动。
为了有效控制造价,主张建筑的目的、内容、形式相统一,取消繁琐装饰。
并强调空间的重要性,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逻辑性、科学性,而不是视觉美的装饰性。
包豪斯及其影响下的国际主义风格影响欧洲现代设计的思想和形式最重要的三个核心运动分别是构成主义运动,风格派运动,及以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中心的设计运动。
所以欧洲的这场设计探索,最终形成被归结称为“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
而在此就不得不提及包豪斯了。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这所由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家、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集中和总结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与试验成果,尤其是荷兰风格派运动、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加以发展和完善,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最终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成一种新的设计风格——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
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的魏玛时期。
格罗皮乌斯(W ALTER GROPIUS)任校长,他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了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的德绍时,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
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HANNS MEYER)继任。
这位瑞士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MIES V AN DE ROHE)继任。
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密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包豪斯的成果及影响1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各个设计教育单位,乃至艺术教育院校通行的“基础课”,即为包豪斯首创。
2开始了采用现代材料的,以批量生产为目的,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奠定了现代主义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迄今依然是对工业产品有深刻影响3对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现代主义设计面貌和教育,也依然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主要的和重要的起源4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5开始建立了与企业界,工业界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始迈出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步。
6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为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7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主义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事实。
给后来的工业设计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
3包豪斯设计教育早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4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学校,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
它创建于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业成就。
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也是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间搭建桥梁的历程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局限1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成机械呆板2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千遍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德国包豪斯释义简介历史贡献成立宗旨艺术设计现代主义流派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派- 德国包豪斯知识大全目录1释义2简介3历史贡献4成立宗旨5影响释义包豪斯(Bauhaus,1919/4/1—1933/7),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
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简介包豪斯产生的历史背景:欧洲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工艺生产体系,是以劳动力为基点的。
而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则是以机器手段为基点。
手工时代的产品,从构思、制作到销售,全都出自艺人(工匠)之手,这些工匠以娴熟的技艺取代或包含了设计,可以说这时没有独立意义上的设计师。
工业革命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分工,于是,设计与制造相分离,制造与销售相分离。
设计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然而大工业产品的弊端是:粗制滥造,产品审美标准失落。
究其原因在于:技术人员和工厂主一味沉醉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他们只关注产品的生产流程、质量、销路和利润,并不顾及产品美学品味。
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艺术家不屑关注平民百姓使用的工业产品。
因此,大工业中艺术与技术对峙的矛盾十分突出。
19世纪上半叶,形形色色的复古风潮为欧洲社会和工业产品带来了华而不实、繁琐庸俗的矫饰之风,例如罗可可式的纺织机、哥特式蒸汽机、以及新埃及式水压机。
产品设计中如何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引发了一场设计领域的革命,以下三个运动作为标志,也是在包豪斯产生之前欧洲艺术设计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
包豪斯1919年,一间前所未有的艺术设计学院在德国诞生了。
它的创办者,德国建筑设计师沃尔特·格罗庇乌斯给它起了一个日后传遍世界的名字——包豪斯(BAUHAUS),大意可被理解为“为建筑而设的学校”。
他深信在建筑的伞翳下,设计会成为艺术和技术的结晶。
包豪斯创建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辨驳的成就;展示了20世纪特有的设计美学漫长而艰难的诞生历程。
在那里,手工业和艺术的专家并肩授课;坚持把工艺技术提高到与视觉艺术平等的位置,削弱传统的等级划分;坚持为工业生产而进行创作设计的同时,保持了人文主义的创作准则。
就像格罗庇乌斯在1923年作的一次著名讲演那样“艺术和技术——一个新生的结合体”,包豪斯以它极具先进性和实验性的办学理念,聚集了一支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教师队伍。
如瓦西里·康定斯基就曾在包豪斯的彩色玻璃工作室工作过,保罗·克利也在那里把他的理论应用于材料设计的实践之中…… 1933年,学院被纳粹强行关闭。
虽然它的存在只有短短的14年,但先后毕业于该院的1250名学员中,却不乏在近现代颇有成就的杰出建筑师和设计师。
包豪斯至今被称作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设计院校。
包豪斯(Bauhaus,存在于1919年至1933年之间),为国立包豪斯学校(德文:Staatliches Bauhaus)的通称,是一所德国的艺术和建筑学校,讲授并发展设计教育。
Bauhaus是德文里Bau-Haus组成(Bau 建筑,动词bauen为建造之意; Haus为名词,房屋之意)由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年- 1969年)在1919年时创立于德国威玛(Weimar)。
由于包豪斯学校对于现代建筑学的深远影响,今日的包豪斯早已不单是指一所学校,而是一种建筑流派或风格的统称,注重建筑造型与实用机能合而为一。
第三章第五节德国包豪斯包豪斯(Bauhaus )是德文的Bau(建筑)和Haus(房屋)组成,原意为“建筑之家”,音译为“包豪斯”,包豪斯是20世纪初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
包豪斯是20世纪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的中心。
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艺术理论、现代主义设计艺术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思想等方面的作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把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推向了巅峰。
同时它也为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工业设计奠定了基础,并且开创了国际现代主义设计之先河。
1包豪斯的建立及其《包豪斯宣言》1919年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不久,德国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格罗佩斯抱着振兴民族的艺术与设计的理想,1919年3月20日在魏玛市立美术学校和魏玛市立工艺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包豪斯,即“国立包豪斯”。
包豪斯成立后数日,格罗佩斯起草的著名的《包豪斯宣言》。
《包豪斯宣言》的基本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号召建筑师、雕塑家与画家之间的合作,打破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的界限,建立起一个新颖的设计师组织,使建筑、雕塑和绘画三位一体,并与实用美术密切结合起来,以体现出一种新的造型精神。
该宣言封面费宁格作的版画《大教堂》很能说明问题:以尖塔大教堂这一未来理想的殿堂作为背景,3颗闪耀的明星则象征着以建筑师为中心,画家与雕塑家左右依托的格局。
二、包豪斯的发展历程包豪斯的发展体现了格罗佩斯的教育理想从朦胧到清晰的演变过程。
包豪斯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即魏玛时期(1919.4—1925.4)、德索时期(1925.4—1932.9)和柏林时期(1932.9—1933.4)。
这3个阶段先后由格罗佩斯、汉斯·迈耶(1889—1954)和米斯·凡·德·罗任院长。
格罗佩斯任期较长(1919.4—1928.3) 9年。
(一)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年—1925年4月):艰难的创业时期。
包豪斯首先建在德国魏玛。
魏玛时期的包豪斯,在教学方面,格罗佩斯从1919年—1924年,先后聘请了9位基础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形式训练,称之为“形式导师”,其中有8位是画家。
简述包豪斯以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答:1.包豪斯(名词解释):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改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1933年被德国法西斯关闭,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
包豪斯的建立与发展是拉斯金、莫里斯及后来的德国工业同盟以来的优秀设计思想与20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想想,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包豪斯经过设计实践,形成了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正确的设计观念,其设计思想的核心为: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这些观点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替代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的历史虽然比较短暂,但在设计史上的作用是重要的,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设计教学方法和体系,重视科学技术和艺术在课程中的结合,给后来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包豪斯遵循的设计思想和实践观点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
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个重要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
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原因,包豪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人的心理需求重视不够,缺少对人的情感的关注。
2.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格罗佩斯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罗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米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简述包豪斯以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答:1.包豪斯 (名词解释):包豪斯是1919 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推行现代改计教育、有完整的设计教育宗旨和教学体系的学院,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1933 年被德国法西斯关闭,其创始人是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理论家沃尔特·格罗佩斯。
包豪斯的建立与发展是拉斯金、莫里斯及后来的德国工业同盟以来的优秀设计思想与20 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对现代设计理论、现代主义设计教育和实践,以及后来的设计美学想想,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包豪斯经过设计实践,形成了重视功能、技术和经济因素的正确的设计观念,其设计思想的核心为:坚持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这些观点对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替代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的历史虽然比较短暂,但在设计史上的作用是重要的,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设计教学方法和体系,重视科学技术和艺术在课程中的结合,给后来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包豪斯遵循的设计思想和实践观点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工业的设计。
包豪斯是工业设计史、现代建筑史、现代艺术史上的个重要里程碑,是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标志,是现代设计的摇篮。
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原因,包豪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人的心理需求重视不够,缺少对人的情感的关注。
2.第一阶段 (1919—1925 年),魏玛时期。
格罗佩斯任校长,提出“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崇高理想,肩负起训练20 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他广招贤能,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 ,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第二阶段(1925—1932 年),德绍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并进行课程改革,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优异成果.1928 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梅耶继任,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进,从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 年辞职离任,由米斯·凡·德·罗继任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终于在1932 年 10 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被迫关闭包豪斯;第三阶段(1932—1933 年),柏林时期 .米斯·凡·德·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试图重整旗鼓,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密斯终于回天无力,于该年8 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包豪斯设计的的意义所在与影响内容摘要:重新认识包豪斯精神对于当前设计领域的意义。
包豪斯敏感于时代变化,发展适合机器生产的新方法,以设计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在改革过程中,逐渐清晰现代设计的发展目标: 坚决接受机器生产,专注利用现代材料,探索适宜现代制作手段、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形式。
这种敏感的社会关照态度和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决心,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设计界至关重要。
包豪斯是世界上第一所敢于体现某个特定程序原则的艺术学院。
包豪斯提倡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工作,目的不是为了传播任何风格,系统或教条,而是要建立创造性和现实世界的逻辑关系其主导思想是建立一个新的统一思想,观念的合成,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某种方向,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包豪斯;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建筑;现代设计;装饰;中国设计教育。
纵贯包豪斯的发展,其原则性:艺术与技术相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的原则来进行。
确立了我们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
包豪斯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可以从包豪斯宣言中得到体现。
“完整的建筑物是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
艺术家最崇高的职责是美化建筑。
今天,他们各自孤立地生存着,只有通过自觉,并和所有工艺技师共同奋斗,才能得以自救。
建筑家、画家和雕塑家必须重新认识,一幢建筑是各种美感共同组合的实体。
只有这样,他的作品才可能灌注入建筑的精神,以免迷失流落为‘沙龙艺术’……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们,我们都应该转向应用艺术……艺术不是一种专门职业。
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之间在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艺术家只是一个得意忘形的工艺技师。
在灵感出现并超出个人意志的珍贵片刻,上苍的恩赐使他的作品变成为艺术的花朵。
然而,工艺技术的熟练对于每一个艺术家采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真正创造想象力的根源即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面。
……让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家组织。
包豪斯的成果及影响
1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目前世界上各个设计教育单位,乃至艺术教育院校通行的“基础课”,即为包豪斯首创。
2开始了采用现代材料的,以批量生产为目的,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工业产品设计教育,奠定了现代主义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面貌,迄今依然是对工业产品有深刻影响
3对平面设计的功能化探索和现代主义设计面貌和教育,也依然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个主要的和重要的起源
4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
5开始建立了与企业界,工业界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始迈出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步。
6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为后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开创了面向现代主义的设计方法,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艺与工业之间的鸿沟。
包豪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
1包豪斯建立了一整套的设计艺术教育方法和教学体系,认清“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事实。
给后来的工业设计来的工业设计科学体系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2包豪斯从事的设计实践真正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形成了真正的理性主义设计原则,填补了现代艺术与技术,手工业与工业间的鸿沟。
3包豪斯设计教育早就了德国的设计风格:高度的理性化和严谨的功能化
4一直被称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学校,在当时它是乌托邦思想和精神的中心。
它创建于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取得了在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无可辩驳的卓业成就。
包豪斯的历程就是现代设计诞生的历程,也是艺术和机械技术这两个相去甚远的门类间搭建桥梁的历程
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局限
1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成机械呆板
2包豪斯抨击旧的艺术形式,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千遍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
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新艺术运动(名词解释):
1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广泛的艺术运动,涉及十多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画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延续长达十余年,是设计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形式主义运动。
2时间:(约1895~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
3发源地:由1895年的法国起源
新艺术运动的主要特征:
1强调手工艺,反对工业化
2完全放弃传统装饰风格,开创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
3倡导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风格
4装饰上受东方风格影响,尤其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装饰风格与浮世绘的影响
5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对新艺术运动的评价
1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新艺术运动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的改革设计的企图。
但该运动中产品的大量产品,建筑,室内,纺织品,工业美术品等等,则为90世纪开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2准确的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风格。
这场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相似,但所体现出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
如果认为新艺术是一个统一的装饰和艺术风格,那就根本不可能廓清其真正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