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6
1.2.1 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模版2、学生能够通过方法指导、经纬网判读训练,学会正确书写经纬度坐标。
3、通过出示“嫦娥六号”的情境和地图,让学生学会利用经纬度描述嫦娥六号发射和降落的地理位置。
通过设置课本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经纬度坐标在地球仪找到相应地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1、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出自己的想法。
问题导入:一位旅行者在赤道上的某个地点,向正北方向走了1000千米,然后向正东方向走了1000千米,又向正南方向走了1000千米,再向正西方向走1000千米,他认为会回到原地吗?为什么?引出纬线的特征学生能够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产生探究下去的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纬线和纬度学生阅读课本,同桌谈论说出纬线的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相互关系和数量。
学生认真听讲,并画出纬度的划分规律示意图。
并且自主完成“学以致用”的纬度的书写。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南北半球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学生自主完成课本P18表1.4和1.5的活动题。
教师出示活动1:同桌讨论探究:说出纬线的特征(2分钟)任务:利用学习经线的方法,并阅读课本p17 图1.15,根据表格的提示,从以下角度说出纬线的特征,并尝试画出示意图。
过渡:纬线也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给每条纬线一个度数,那么纬度的起始时0°,0°纬线就是赤道。
出示动画,解释纬度的划分和分布规律(重难点)出示分布规律:度数往北递增是北纬,往南递增是南纬。
学以致用:出示两幅示意图,让学生写出纬线的度数。
讲解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把地球分成两半,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通过快问快答,检测学生是否能快速掌握。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南半球指哪些地区?30°S,70°N分别在哪个半球??出示动画,讲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是低纬度地区。
30°-60°是中纬度地区。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
那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三、教学难点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课型:单一课。
五、教学方法,刚要信号法、教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
六、课时安排:三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能遥望到的太阳,月球都是球体,我们居住的地球也是球体,在古代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人类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二)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学生如图1.1,思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教师归纳总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直觉认知天圆地方,早期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
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②推测地球是一个球体: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③实践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科技手段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那些例子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老师归纳总结:(1)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月食发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呈弧形),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地图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2.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3.根据南北半球划分图和东西半球划分图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球仪和相关地图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认识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划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使用地球仪和阅读相关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重点和难点】1.根据经纬线地图区别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2.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准备】1.经纬线地球仪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大家喜欢看电影吗?日前神剧《战狼》以票房第一的好成绩给观众们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么我这有张电影票请问我该如何大找到自己的座位呢?(学生举手回答:先找排再找座)引入主题:那么在我们偌大的地球上,如果想要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我们必须先了解(经纬网地球仪)地球上的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二、学习新课一:纬线与纬度1.什么是赤道?什么是纬线?学生上台展示:赤道是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补充:纬线都是不存在的)2.纬线有什么特点?教师展示经纬网仪:纬线是什么形状的?纬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都一样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过渡:纬线能画出多少条?(—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给纬线“取名字”,就成了纬度。
3.纬度的起始线(0°的纬线)是谁?纬度划分规则是怎样的?该如何书写?教师讲解:我们把最中间的赤道作为0°的纬线,也就是纬线的起始线,赤道以北成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例如赤道以北某纬线与赤道形成40°夹角,我们记作40°N,还有60°N,越向北纬度越大,最大能到达90°N。
同样的道理赤道以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越向南纬度越高,最大为90°S。
《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地球与地球仪》一节是选自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的第二学时第4页地球仪部分,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南北极的位置、经线和纬线等知识。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自学自画、合作互助等环节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
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设计思想本课的设计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只是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活动,而学生则紧紧围绕自制小地球仪在课堂上通过: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分享—集体评估六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本课成功的改变了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在活动中一步步体验成功,最后的评价表的设计更体现了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一教学理念。
本课主要使用自学指导法和列表对比法两种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一些相关联的知识点,利用列表对比法帮助学生深刻的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地球仪、地轴的空间特征②知道地球仪上经线、纬线,南极点与北极点;③在自制地球仪上绘制经纬网,并绘出主要的经线、纬线。
2、能力目标:①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小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②通过在自制地球仪上绘经纬线理解经纬线存在的意义,以及经纬线之间的相互关系3、德育目标:通过小组间的知识交流及互相学习,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二课时)题课型新授第_二课时备课补充材料教学目标:1、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利用地图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
4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学会辩证的思考问题。
重点: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难点:四季的形成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教学过程:导课:(实用、新颖、简洁)创设情境,同学们回想早晨和中午什么时候影子长什么时候影子短?一年四季什么时候影子长什么时候影子短?讲授: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1、地球的公转教师与学生同时演示。
2学生思考公转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转动特点。
3公转产生了那些自然现象?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地球公转的转动特点?这样的特点产生了什么后果?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1、五带的划分2、四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子的长短;白天和黑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北半球季节南半球季节月份春分3.21赤道昼夜等长春季秋季夏至6.22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夏季冬季秋分9.23赤道昼夜等长秋季春季9.10冬至12.22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冬季夏季12.1.2四、当堂检测(续助5分钟左右)地球运动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周期旋转中心转动特点产生的自然现象作业(2)学生思考假若地轴不是倾斜的,地球上的季节会有哪些变化?(3)如果地球停止公转了,会出现那些奇异现象?板书设计:演示地球的公转思考总结填表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教后札记:。
地球和地球仪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2课时课程标准纬线、经线的特点,纬度和经度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纬线的三个特点。
2、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完成自主学习题目,师友分享学习成果,老师点拨,完成加上当堂训练等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纬线、纬度的特点,从而掌握地球仪的有关知识,为以后更好地为学习地理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纬线、经线的特点,纬度、经度的划分。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四步.六环”教学模式,辅助以自学辅导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学法指导:以导学案为载体,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和自主探究的方法。
运用师友互助和小组合作,体会合作学习的方法。
鼓励学生梳理知识,指导学生小结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具:大地球仪、经纬仪。
2.学具:小地球仪。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导入师生一起动手操作:转动地球仪,再次明确地球仪上的纬线、经线、北极和南极。
教师讲述:我们看到地球仪上有许多条纬线和经线,每一条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本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它们的意义。
阅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6 ——8页内容,独自完成下表内容,然后学友互查,全班分享答案,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认知纬线的特点项目纬线的特点定义形状指示方向长度学习任务二:认识纬度项目纬度0°纬线纬度表示方法标度范围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度数的变化规律学习任务三:从下图标出高纬度、中纬度、低纬度(中间一条是赤道,每两条纬线相隔30度)在自行完成自主自主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师友相互检查完成情况合作探究阅读下图,读出图中的纬度,分析纬度分布规律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交流展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纬线图,点拨总结:以赤道为界,南北纬各分作90度,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纬度的分布规律是,往北、往南度数增大。
网定位)教案(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教案(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知识与技能1.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并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
2.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其特点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2.通过对经纬网地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线特点、经度划分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
难点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学生准备:小地球仪。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
一、导入新课复习纬线特点及纬度划分。
二、讲授新课[板书]一、经线的特点[教师]注意经线有无数条。
[教师]参照纬度的划分规律,请同学们讨论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
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观察得更仔细,总结归纳得更准确,更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网定位)教案(全国通用版)(全国通用版)[板书]二、经度的划分[教师]出示参考问题:(1)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2)经度的范围是多少度?(3)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分布有什么特点?(4)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有何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完成以上问题。
[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回答出问题答案:(1)经度划分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
(2)0˚~180˚。
(3)从0˚经线向东向西增大。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从大洋上经过。
[教师]绘制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经度的划分;重点强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板书]三、东西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图解:围绕地球仪一周的最大纬线圈——赤道|←西半球|东半球|西半球[板书]四、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下题。
班级姓名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听雨梧桐下学习目标:1.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2.掌握经度、纬度的划分规律,确认经度、纬度的读写方法;3.明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过程一、【预习找疑自学】★一、纬线和纬度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的纬线圈。
纬线在南北两极缩成,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纬线指示方向。
2.赤道的纬度为,是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称为北纬南纬,分别用“”和“”表示。
北极和南极各为。
3.人们规定,全球0°—30°为,30°—60°为,60°—90°为。
4.阅读课本第7页图1.8,找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二、经线和经度5.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
经线指示方向。
6.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称为东经西经,分别用“”和“”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称为。
7.任意两条的经线都组成一个,任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二、【解疑互动合学】1、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书P6图1.6、书P7图1.9)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又是什么形状?经线成什么形状?(2)纬线又有多少条?经线有多少条?(3)比较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4)不同纬线的位置关系是?不同经线的位置关系是?2、读图填空,感知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三、【测评现疑研学】1.下列选项中有关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B.纬线有7条C.纬线与经线是垂直关系D.所有纬线都互相平行,长度相等2.下列选项关于经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所有经线都相交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C.经线有10条D.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3.与10°E正好相对的经线是()A. 90°WB. 170°EC.170°WD.140°E4.与20°S关于赤道对称的纬线是()A.20°NB.70°NC.70°SD.90°S5.下列各点,既位于南半球又属于西半球的是()A.( 60°N 、120°E)B.(30°S 、30°E)C.(20°S 、40°W)D.(60°S 、10°W)四、【归纳拓展生成】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是真是假:家住北京的小明,一天接到在远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
2.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适用教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分析】在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内容时,教材通过介绍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坐标系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地理方位感。
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蕴含着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价值观。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学习内容之前,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如地图的使用、地球的形状等。
他们在生活中也可能有关于方向、位置的实际经验。
但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也会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
3. 学生在地图上的方位感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概念,掌握地球坐标系统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经纬度定位地球上任意地点的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经纬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纬线和纬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经线和经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3)经纬度在地理坐标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纬度和经度的划分原理及计算方法。
(2)在地图上准确标注和识别经纬度。
(3)运用经纬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定位、导航等。
【教学评活动设计】2.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1、纬线和纬度(1)纬线的特征①形状:圆圈①长度:不等长①方向:东西(2)纬度的划分①度数:0°90°①南北半球划分赤道2、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特征①形状:半圆①长度:等长①方向:南北(2)经度的划分①度数:0°180°①东西半球划分20°W160°E【作业与拓展设计】1. 针对性作业:设计一系列关于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绘图题,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学生活动)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通过上面的练习,强化练习了地球仪的使用,对发言积极、答案正确的同学,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节课程,对学生建立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地理知识,使学生对地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知识充满了好奇。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他们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等知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基本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仪的概念,掌握经纬网的构成。
2.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通过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地理的视角看待世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3.经纬网的构成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得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地球和地球仪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学生分组名单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引发学生对地球形状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呈现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构成。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发一个地球仪,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的理解。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进行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知道经线与纬线的特征、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学会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2.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要求学生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的位置和特点,能够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内容要点说明【经线和经度】1.相比于纬线,经线成因比较简单。
从地球仪上可以直观看出,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先安排了经线和经度的内容,再由此进入纬线和纬度的学习。
旨在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相关知识。
2.教材中经线和经度的相关概念是通过叙述与图释结合的方式呈现的,直观明了。
3.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一个相对概念,就像教材中指出的,地球仪上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
按照东西经的划分,可以自然划分出东西半球,即以0°和180°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但我们日常见到的东西半球图是以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这样的制图方式可以完整呈现欧洲和非洲大陆。
因此教材在课文中说明一般我们看到的东西半球图(特指教材图1.12)是以20° W和160° 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4.为了进一步说明东西半球图的划分,教材设计“思与学”栏目——为什么东西半球图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该“思与学”栏目以人们脚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本初子午线地面标志拍照作为引入,提出他们为什么会一人脚跨东西半球,而我们常见的东西半球图却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主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地球的形状及地球仪的基本用法。
此外,学生还需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以便能够正确使用地球仪。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使用地球仪,观察和描述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3.经纬线的识别和运用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构造。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线。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地球的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地球形状的玩具等。
3.PPT:制作精美的PPT,用于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4.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如赤道、北极、南极、本初子午线等。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观察地球仪、读图,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找出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
2、观察地球仪,找到地球仪上的点(南极点、北极点)和线(纬线、经线);讨论归纳出纬线、经线的特点。
(重难点)二、学法指导学生读图、看图;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画图填图。
三、导入新课四、展示目标五、出示自学指导,师生互动并点拨自学指导(一)1、读图1.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其证据有哪些?(1)地球卫星照片(2)麦哲伦环球航行(3)月食现象(4)船只从海上驶来,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3、读图1.2,说明地球的大小:(1)平均半径千米;(2)最大周长千米(3)表面积约平方千米。
自学指导(二)1、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上的点和线:2、观察经线和纬线,归纳其特点:六、当堂训练:七、课堂小结:八、布置预习: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读图1.6和1.9,认识纬度和经度的划分规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重点)2、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练习,能确定地表任意一点的经纬度。
(难点)二、学法指导学生读图、看图;教师讲解演示;学生画图练习。
三、导入新课四、展示目标五、出示自学指导,师生互动并点拨自学指导(一)1、读图1.6、1.9,说明纬度和经度的划分:2、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º—30º为低纬度地区;30º—60º为中纬度地区;60º—90º为高纬度地区。
3、读图,说明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自学指导(二)利用经纬网定位六、当堂训练:七、课堂小结:八、布置预习:地球的运动。
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课时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地图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3.根据南北半球划分图和东西半球划分图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球仪和相关地图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认识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划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使用地球仪和阅读相关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根据经纬线地图区别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准备】
1.经纬线地球仪。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大家喜欢看电影吗日前神剧战狼以票房第一的好成绩给观众们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么我这有张电影票请问我该如何大找到自己的座位呢(学生举手回答先找排再找座)引入主题那么在我们偌大的地球上,如果想要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我们必须先了解(经纬网地球仪)地球上的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二.学习新课
(一)纬线与纬度
1.什么是赤道什么是纬线学生上台展示赤道是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补充纬线都是不存在的)
2.纬线有什么特点教师展示经纬网仪纬线是什么形状的纬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都一样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过渡纬线能画出多少条(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给纬线“取名字”,就成了纬度。
3.纬度的起始线(0的纬线)是谁纬度划分规则是怎样的该如何书写教师讲解我们把最中间的赤道作为0的纬线,也就是纬线的起始线,赤道以北成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例如赤道以北某纬线与赤道形成40夹角,我们记作40N,还有60N,越向北纬度越大,最大能到达90N。
同样的道理赤道以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越向南纬度越高,最大为90S。
(注赤道的为0是不带字母的,统一纬度有南纬和北纬两条纬线,而且等长)假设,我们把纬线展开,你是否发现纬度与纬
线的规律学生据图回答教师总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纬度越高,纬线越短。
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在两极形成了点。
过渡地球上的许多纬线人们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地球。
4.特殊的纬线(1)赤道赤道不仅仅是最长的纬线,是纬度的起始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补充所有的北纬都在北半球,所有的南纬都在南半球)(2)
30.60纬线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随意指出某条纬线让学生判断属于哪一纬度地区)
(二)经线与经度这是我们所学的纬线与纬度,那么你能否按照同样的方法学习经线与经度呢结合学案,小组合作完成经线与经度的学习,时间5分钟。
学生展示
1.什么是经线(展示经纬网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又叫子午线。
2.经线有和特征学生展示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一样长。
3.经度的划分规律学生展示经度的起始线,即0经线是赤道,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成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字母E和W表示。
(教师补充0和180没有字母)
4.什么是经线圈学生展示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教师补充0,20W的经线圈,总结经线圈的规律是,两条经线的东西经相反,度数之和是180,可以随意指某条经线让学生指出其相对经线。
任意一个经线圈可以将地球平均分成两半,那么东西半球是由哪个经线圈作为分界线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学生判断10W.161E分别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总结规律小东大西,即所给经线小于20就在东半球,大于160就在西半球,其余的带字母E即东半球,带W 即在西半球)
(三)经纬网定位
1.根据经纬度定位根据经纬度在图中标出
A.B两点的位置A北纬15东经20B南纬15西经20教师讲授并总结经纬度定方法首先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纬线,然后再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位置。
2.经纬网的作用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当堂达标】
1.关于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一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B 经线有长有短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D经线有无数条
2.与10E正好相对的经线是
A.90W
B.170E
C.170W
D.140E
3.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是
A.20N
B.30S
C.19N
D.25N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20W和160E
D.180经线答案解析
1.
B.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就是经线。
指示南北方向,自成半圆,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平分地球;所有的经线都等长。
ACD正确,B错误。
故本题选B。
2.C。
经线圈是两条相对的经线,满足东西经相反,排除
B.D,而且两条经线之和为180,故选C。
3.C。
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纬度最低的是C。
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