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十二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2.()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3.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5.—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像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7.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0

A. 0—5岁

B. 6-8岁

C. 8〜10岁

D. 10—12岁

8.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2的态度和行为()o

A.与他人基木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9.与遵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0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1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遵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1.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2.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不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

B.道德认知

C.社会风气

D.同伴群体

13.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A.依从

B.认同

C.同化

D.内化

14.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像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形象的道德情感

1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o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16.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动机

D.道德知识

17.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 ''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A. “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9.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20.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二、填空题

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

2.态度的结构包括:()、()、()。

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和()。

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三部分。

5.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

()到()的发展过程。

6.()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7.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

8.文化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只是让个体掌握()的那一套道德准则体系。

9.强化是()的核心概念。

10.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或()。

11.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的教育。

12.在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具体方法上,教师应采用()的教育方式,反对死板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

13.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亦称()。

14.一般而言,教师向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一条是()。

15.强化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强化包括()、()和()三种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2.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4.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5.简述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的一般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2.请阐述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选择题

1.B

解析: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答案为B。

2.C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因此,答案为C。

3.B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因此,答案为B。

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