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有答案)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有答案)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有答案)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有答案)

202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照许慎的解释,“器”字四个“口”代表围栏四角的木桩,彼此之间系以藤条

葛.(gě)蔓,中间的“犬”字说明围栏内的驯化、豢.(huàn)养已使狼变狗。

B. 太阳在衰老膨涨,将吞噬.(shì)整个太阳系,为了自救,人类提出“流浪地球”

计划,刘培强毅然前往国际空间站,跟国际同侪.(chái)肩负起领航重任。

C. 父亲点了一支烟,用抹布擦了擦挡风玻璃,再次启动引擎,挂好驱动挡,揣(chuāi)

着无限憧憬与些许惶惑,一头扎(zhā)进了驶往北方的茫茫白雾中。

D. 瑞士库尔小镇位于阿尔卑斯山东麓,其历史可追溯.(sù)到1.1万年前,堪与中

东耶律哥城相媲美,徜徉在蜿.(wǎn)蜒盘桓的鹅卵石小径,惬意悠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最新俄罗斯智能手机零售商提供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今年6月华为手机在俄

罗斯市场份额达到24.6%,超过三星的23.2%和苹果的11.8%,升至首位。

B. 前途与“钱途”的双轮驱动,让不少公众号进入到“春天里”,很多文章也竭

尽所能赚流量、博眼球,但“谋出位”的过程需要公众号有良知,有担当。

C. 长生问题疫苗案件表明,要提高违法成本,那些利欲熏心、无视规则的不法企

业,那些敢于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人,要依法严惩,终生禁业,决不姑息。

D. 由于早年有为杂志撰写政治评论和当新闻记者的经历,奈保尔对政治、经济和

社会文化的透视,始终保持着他深刻的批判性和丰富的视角着实令人惊叹。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3.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 。______ ,于我如浮云。(《论语》)

爱其子,______ ,于其身也,______ ,惑矣!(韩愈《师说》)

不见复关,______ 。既见复关,______ 。(《诗经?氓》)

恨相见得迟,______ 。______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我最怜君中宵舞,______ 。看试手,______ 。(辛弃疾《贺新郎》)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明月生南浦

(元末明初)张以宁

广州南汉王刘鋹①故宫,铁铸四柱犹存。周览叹息之余,夜泊三江口,作一词。

海角亭前秋草路,榕叶风清,吹散蛮烟雾。一笑英雄②曾割据,痴儿却被潘郎误③。

宝气销沉无觅处,藓晕犹残,铁铸遗宫柱。千古兴亡知几度?海门依旧潮来去。

【注】①南汉王刘鋹(chǎng):五代十国时的一个末代君主。南汉建都广州,刘鋹958年即位,971年降宋。②英雄:指南汉开国之主刘?(yǎn)等割据者。③痴儿却被潘郎误:“痴儿”即昏庸无能的刘鋹,潘郎指南唐曾作书劝刘鋹降宋的潘佑。上阕“误”字代“痴儿”设辞,在俏皮幽默中透出一股______ 之意。

本词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达历史兴亡之感的?试简要赏析。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①______,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西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非常强调“批判性”。在西方的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中,无论是总述还是细部,②______。许多表述中即使没有“批判性”这三个字,③______。譬

如,“认识作者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前提及隐含的意义”“识别别人讲话中的宣传成分和基本态度”等。在西方,“批判性”不仅作为一种治学的技巧来传授,而且当作一种理想的人格来影响学生。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故事是文本所叙述的事情,是作家叙事的原材料;情节则是讲故事的方法,或者是故事的布局方式。这种区分对于小说叙事研究很重要。它把问题集中在叙事形式与叙事效果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纠缠于故事是不是真实、客观不客观。值得一提的是,所谓原材料并不是指生活原型或创作素材,而是指读者读完文本后,根据事情的先后顺序重新构想出来的故事本来形态,是我们可以从文本中推断出来的这些事件的实际发生时的次序。比如一部侦探小说的情节展开过程可能是这样:一件凶杀案发生了,案情扑朔迷离,侦探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拨开迷雾,查清了案情真相。

看完全部情节后,人们通常会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把故事重新构想出来。前者是情节,后者就是所谓的故事。

(节选自南帆《文学理论》)材料二:

人们一般认为情节应该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它们由矛盾推动,构成一个前后之间有因果联系的整体。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就曾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用来说明故事和情节的区别。“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这是故事,事情是按时间顺序讲述的,前后间不考虑因果联系。“国王死了,不久王后因悲伤过度也死了”,这是情节,虽然也是按时间顺序讲述的,但前后间有因果联系。情节是通过因果联系来组织故事的,在结构主义叙事学出现以前,这是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从因果联系角度出发,确实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事情被一笔带过,有些事情却占据了很长的篇幅;为什么讲完今天的事情不接着讲明天,而是回过头来倒叙几天甚至几年前发生的事情。因为有些事情对情节的整个因果进程关系重大,有些则有可能是旁枝末节。

(节选自刘小新《文学理论基础》)材料三:

福斯特认为“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只是一个故事(在纯粹编年史的意义上)而已;“国王死了,不久王后因悲伤过度也死了”则是一个情节,因为它增加了因果关系。然而,有趣的是我们的心灵要固执地去寻找结构的一致性,只要有必要,它们就会提供。除非有人引导,否则读者就会认为甚至“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

也表现了一种因果关系,认为国王之死与王后之死有某种联系。在视觉领域里,我们也以同样的精神寻求一致性,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就会把粗糙的感觉转化为知觉。

所以,人们认为纯粹的编年史难以实现。“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因悲伤过度也死了”在叙事上的不同,仅仅是在表层的清楚程度之上,在更深的结构层面上,这两种表述都出现了因果因素。读者理解了或补充了它,他们推断国王之死就是王后之死的原因。“因为”是通过对日常世界的推断而推断出来的,包括有目的的言说的人物。

(节选自查特曼《故事和叙事》)

下列对材料一二中“故事”和“情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故事是文本所叙述的事情,是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构想出来的真实事情本身。B.情节是叙述事情的方法,如先讲凶案发生,再讲侦探查案,最后讲案情真相。C.故事是叙事的原材料,指像“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背后的生活原型。D.情节是以因果关系来组织各个事件的,不会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讲述。

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结构主义叙事学出现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情节是通过因果联系来组织故事的,而这能有效解释叙事的详略和顺序问题。

B.查特曼认为,“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因悲伤过度

也死了”两种叙事在深层结构上是相通的。

C.人们认为纯粹的编年史难以实现,主要是因为人类具有寻求一致性的倾向,天生就会对原生态的生活现象进行编辑和转化。

D.三则材料阐释了故事与情节的内涵及其异同,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情节有因果联系而故事没因果联系,材料三则与此相反。

在查特曼看来,故事也具有因果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摸秋①

江岸

从前,人们摸秋,大都是一种戏耍,甚或庄稼收割前的一种仪式。摸秋的人嘻嘻哈哈,并不避人,护秋的人虚张声势,胡乱吆喝几声了事。听老人们说,如果不摸秋,来年的庄稼就不发旺。

可是,1959年的摸秋②,就不是这种古老遗风的流传了,人们饿急了眼,明目张胆地去偷,去抢呢。

傍晚时分,摸秋的队伍就陆陆续续出发了,大都是女人和半大的孩子。男人们早都编排好班组,轮流护秋。女人和孩子们前脚走了,护秋小分队就跟着去了。摸秋的人里面,兴许就有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呢。男人们与其说是护秋,倒不如说是站岗放哨,保卫家人的安全。

每次出去护秋,大家都不愿意和吴孝先一起去。吴孝先是黄泥湾大队民兵营长,全面负责护秋工作,他往往能像抢占敌人山头似地猛打猛冲,追赶摸秋的人。一旦被他抓住了,少不得要打个鼻青脸肿,第二天脖子上挂着摸来的红薯或玉米棒子,接受批斗。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也不愿意这种场面出现,更不愿意摸秋的人被自己和吴孝先捉住。

你们跑快点,从那边包抄过去。发现目标以后,吴孝先兴奋地吩咐。

大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气喘吁吁地嚷嚷,我一天粒米未进,怎么跑得动?

石头站在上风口,拼尽全力咳嗽,似乎要把肺咳出来。回声在山谷间震荡着,传出去老远。

等吴孝先连滚带爬地扑到红薯地,早已没了人影,浅淡的月光下,只剩下一畦畦凌乱的红薯藤和几个没有来得及带走的红薯。

吴孝先的老婆桂英夜晚也出去摸秋。她是干部家属,害怕影响不好,向来都是单打独斗,去的地方又比较隐蔽,摸回来的东西,趁吴孝先不在的时候,偷偷和几个孩子连皮带芯吃掉,没有露出什么蛛丝马迹。但吴孝先还是怀疑。一样吃青菜南瓜,甚至吃树皮草根,没吃到正经粮食,为什么自己有气无力,桂英和孩子却比较精神呢?

吴孝先收拾不了别人,只好收拾自己的老婆桂英。

吴孝先假装出去护秋,在村外转一圈儿,又绕回屋后。他听见桂英安置孩子的声音,关门的声音。他探头去看,夜一片漆黑,恍惚看见一个人影从他家门一晃,就融进了夜色。他悄悄跟了过去。撵到村口的时候,他追上了那人,他看见那人手里提着一条布袋。

他妈的,我叫你发贱,叫你去偷。吴孝先发了疯似地追上去。

那人跑了一阵儿,很快就被吴孝先追上了。果然是老婆桂英。

吴孝先劈手揪住桂英的头发,骂骂咧咧地将桂英拖了回来。村路在桂英的身体下面哗啦啦乱响。桂英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吴孝先恶狠狠地将桂英扔回屋里,在门上挂了一把锁,又去护秋了。

第二天一大早,吴孝先打着呵欠,揉着惺忪的睡眼,回家一看,后窗大开,桂英和两个孩子不见了。找了一圈儿,原来她们住在队上牛棚里了。

一看见吴孝先,两个孩子吓得往娘身后躲。桂英紧紧护着孩子,冷冷地说,姓吴的,你是干部,我们再不拖你的后腿。从今往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当天夜晚,桂英尾随几个邻居,一起出动了。这是她第一次公开出来摸秋。邻居大嫂们都知道她和吴孝先决裂了,就不再孤立她。可是,正当她们扒红薯的时候,吴孝先带着人又来了。大嫂们听见山坡上有人咳嗽,撒腿就跑,桂英慢慢直起腰来,站在地里,被吴孝先逮个正着。

姓吴的,只要不怕你的儿女饿死,你就抓我吧。桂英挺身迎上来。

臭不要脸的,抓的就是你。吴孝先狠狠扇了她一巴掌。

大柱和石头慢吞吞跟过来,一看,愣了。

天亮了,吴孝先背着半布袋红薯,到大队支书家自首。吴孝先根正苗红③,是老支书一手培养的接班人。大炼钢铁的时候,吴孝先日夜守着炼钢炉,守了七七四十九天,熬红了双眼,人瘦得皮包骨头。他在火线上入了党,当上了大队干部。凡是老支书交给他的任务,如果完成不好,他会吃不香,睡不着。可是--

支书,我没有护好秋,我家桂英……他痛心疾首地说。

老支书深深地叹息一声。

看着吴孝先蹒跚着走了,老支书忽然叫住他。老支书疾步走进屋,取了一样东西出来,递到他手上。

是一个冒着热气的滚烫的红薯。

吴孝先羞愧

..地瞥了老支书一眼,捧着红薯狼吞虎咽起来,烫得合不拢嘴。突然,他

停止了咀嚼。队里红薯还没分下来,老支书家里怎么会有呢?他疑惑

..地抬起头来,盯着老支书。

老支书含糊地笑了。

你老婶子(即老支书老婆)……昨天夜里……也去摸秋了。老支书支支吾吾地说。

吴孝先愣了,怔怔

..地看着老支书,吃剩的半个红薯啪地一声掉到了地上。

不知从哪儿钻出一条野狗,箭一般射过来,叼起半个红薯,咽了,烫得呜呜噜噜地直叫。那叫声,听起来像凄厉的哭泣。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注】①摸秋:农村的一种习俗,每逢秋收时节的晚上,人们可以随意溜进别人家的菜园子或庄稼地,摘取成熟的瓜果菜蔬,表达对丰收的渴望与喜悦。②1959年的摸秋:1959至1961年,为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其间极左思潮、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大面积饥荒。当时国家大办人民公社,田地归集体所有,此处的摸秋,实际上是到集体的生产队地里去摸秋。③根正苗红:建国后,工人、贫下中农、军烈属子弟被认为是无产阶级的根,出身好,思想上革命正确。

在特殊的年代,“摸秋”和“护秋”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简要说明文中加点词所包含的人物心理内涵。

羞愧:______

疑惑:______

怔怔:______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不知从哪儿钻出一条野狗,箭一般射过来,叼起半个红薯,咽了,烫得呜呜噜噜地直叫。那叫声,听起来像凄厉的哭泣。

简要分析吴孝先这个人物形象。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列女传目录序

(宋)曾巩

刘向所叙《列女传》,凡八篇,事具《汉书》向列传。而《隋书》及《崇文总目》皆称向《列女传》十五篇,曹大家注。以《颂义》考之,盖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与《颂义》凡十五篇,而益以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凡十六事,非向书本然也。

盖向旧书之亡久矣。嘉祐中,集贤校理苏颂始以《颂义》为篇次,复定其书为八篇,与十五篇者并藏于馆阁。而《隋书》以《颂义》为刘歆作,与向列传不合。今验《颂义》之文,盖向之自叙。又《汉书》有向《列女传颂图》,明非歆作也。自唐之乱,古书之在者少矣,而《唐志》录《列女传》凡十六家,至大家注十五篇者亦无录,然其书今在。则古书之或有录而亡,或无录而在者,亦众矣,非可惜哉!今校雠其八篇及其十五篇者已定,可缮写。

初,汉承秦之敝,风俗已大坏矣,而成帝后宫,赵、卫之属尤自放。向以谓王政必自内始,故列古女善恶所以致兴亡者以戒天子,此向述作之大意也。其言太任之娠文王也,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又以谓古之人胎教者皆如此。夫能正其视听言动者,皆大人之事,而有道者之所畏也。顾令天下之女子能之,何其盛也!以臣所闻,盖为之师傅保姆之助,《诗》《书》图史之戒,威仪动作之度。

其教之者虽有此具,然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也。故《家人》之义归于反身,《二南》之业本于文王,夫岂自外至哉!

世皆知文王之所以兴能得内助而不知所以然者盖本于文王之躬化故内则后妃有《关雎》之行外则群臣有《二南》之美与之相成。其推而及远,则商辛之昏俗,江汉之小国,兔罝之野人,莫不好善而不自知,此所谓身修故国家天下治者也。后世自学问之士,多徇于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家室既不见可法,故竞于邪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士之苟于自恕,顾利冒耻而不知反己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故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信哉!如此人者,非素处显也,然去《二南》之风亦已远矣,况于南乡天下之主哉!向之所述,劝戒之意可谓笃矣。

(选自《曾巩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口不出敖言

..敖言:傲慢的话。

B.顾令.天下之女子能之令:使,让。

C.多徇.于外物而不安其守徇:顺从,曲从。

D.况于南乡.天下之主哉乡:通“向”,面朝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非向书本然也.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B.盖向旧书之.亡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未尝不以.身化也洎牧以.谗诛

D.《二南》之业本于.文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曾巩认为曹大家所注的《列女传》经过分解、重组和增益,已与刘向所编的《列女传》原本面貌有较大出入了,同时考证出《颂义》也非刘向本人所作。

B.刘向认为王政的治理一定要从内部开始,他编撰《列女传》的初衷,就是试图通过呈现古代那些给国家带来兴亡福祸的善恶女子,来劝诫天子远恶近善。

C.本文的义理是沿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的,作者虽然提及女子善恶与国家兴亡的关系,但没有堕入红颜祸水的论调,而是强调自身修养。

D.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本文属书序,开篇介绍此书的流传和校勘情况,再深入阐述此书的精神主旨和写作意图,有考据,有义理,很规范。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世皆知文王之所以兴能得内助而不知所以然者盖本于文王之躬化故内则后妃有《关雎》之行外则群臣有《二南》之美与之相成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古书之或有录而亡,或无录而在者,亦众矣,非可惜哉!

②士之苟于自恕,顾利冒耻而不知反己者,往往以家自累故也。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孟子?离娄下》)

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朱熹)

上述材料,贯穿了一个共通的哲学观念,即______ 。

综合三则材料,简析这种哲学观念的特征。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法国科学家苏埃尔说:“机器高度拟人化,将重新定义‘人’的价值。”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人可能会给人类文明划上句号。”

美国苹果公司CEO库克说:“我并不担心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我只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像人,对此,你有何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八、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水浒传》和《红楼梦》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风格,即壮美与优美。【甲】对应于文章肌理,也就一个写意,线条粗放而有劲道;一个工笔细软。【乙】顾随说《红楼梦》“乃有中之有,应有尽有”,而《水浒传》“乃无中之有,余味不尽”。

大观园里的宝黛们锦衣玉食,席丰履厚

..繁缛。

....,文笔不能不作静态刻画,自然精密水泊里的生活却是粗线条,好汉们不能处社会,也不能处家庭,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行文也要言不烦。

这种差异正如荷马史诗与圣经旧约的区别。奥德修斯的故事具体完整,面面俱到,正是应有尽有。亚伯拉罕的故事则.只突出行动本身,其他都不交代,真叫能无即无。

荷马的世界是静止不动的,旧约的人物却处于动荡不安中。【丙】史诗可大量使用连词、副词、小品词、和其他句法的修辞手段,一层层叙述下来;旧约却尽是短.

兵相接

...的句子,陡峭得很。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席丰履厚B.精密C.则D.短兵相接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甲B.乙C.丙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月29日晚,咪蒙公众号发表了《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该文主人公是某市理科状元,家境贫寒,名校毕业后不断打工贴补家用,最终因病早逝。在“寒

门”“状元”“死亡”等多种标签加持下,此文迅速刷爆朋友圈,收获了无数人的眼泪。

但次日一早就有网友指出该文存在诸多疑点,内容疑似虚构。如文中晒出的中学照片在四川某市,但该校并非全省排名前几;照片中标注时间为2011年10月,而该校操场是2012年秋才修好的;该市当年的理科状元现正攻读博士学位;主人公2013年看网络剧《灵魂摆渡》,而《灵魂摆渡》首次上线在2014年2月;主人公“进阿里两年就升到了P7”,而阿里公关部称两年升P7不可能等。

面对汹涌的质疑,咪蒙团队回应称该文为非虚构写作,“细节上做了模糊化处理”。

然而,一旦细节不可信,非虚构文本就无法称其为非虚构,而已堕落为网友谑称的“韭虚构”。为了流量,为了受众,为了金钱,为了收割大量韭菜,咪蒙团队不惜以虚假故事熬制鸡汤,骗取大众情感。

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90个字。

-------- 答案及解析 --------

1.答案:C

解析:A.“葛蔓”中的“葛”应读作“gé”;

B.“膨涨”中的“涨”应改作“胀”;

C.正确;

D.“蜿蜒”中的“蜿”应读作“wān”。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字音易读错的情况

(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ào”不读“xiào”,“恪守”的恪读“kè”不读“gè”,“缕”读“lǚ”而不读“lǒu”,“咯血”的“咯”读“kǎ”,不读“kè”等。

(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

“zhèn”,后者读“jiū”,两者容易混淆。

2.答案:B

解析:A.语序不当。“最新俄罗斯智能手机零售商提供的市场调查数据显示”表述有误,将“最新”移到“提供的”和“市场调查”之间;

B.正确。

C.介词残缺。“那些敢于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人,要依法严惩,终生禁业,决不姑息”表述有误,可在两个“那些”前加“对”;

D.句式杂糅。“始终保持着他深刻的批判性和丰富的视角着实令人惊叹”可拆成“始终保持着他深刻的批判性和丰富的视角”和“这着实令人惊叹”两个句子。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辨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复句要划分层次,辨明关系。

成分残缺或赘余

1、缺主语。

主语残缺有以下几种具体情况:

(1)主语套在介宾短语中,造成主语残缺。

(2)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3)暗中更换主语造成残缺。

(4)不恰当的主语省略,造成残缺。

2、缺谓语。

谓语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恰当的省略丢掉了谓语,造成残缺。

(2)误以介词短语作谓语。

3、缺宾语。

宾语残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把及物动词当成了不及物动词用。

(2)误把宾语前的定语当作了宾语。

(3)句子稍长,说到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的呼应,这一条是造成宾语残缺的

主要原因。

4、缺其它

(1)中心语残缺。

(2)介词残缺。

(3)关联词语残缺。

3.答案:【小题1】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小题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小题3】泣涕涟涟,载笑载言

【小题4】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

【小题5】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补天裂

解析:故答案为:

(1)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重点字:义)

(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重点字:耻)

(3)泣涕涟涟载笑载言(重点字:涟)

(4)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重点字:骢)

(5)道男儿到死心如铁补天裂(重点字:裂)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师说》中的名句辑录: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答案:【小题1】讥讽

【小题2】

解析:(1)从词的言语中隐约可知作者对南汉政权所持的批判态度。如“痴儿”、“吹散蛮烟雾”、“一笑英雄曾割据”等语句,有意讽刺刘伥任意妄为、实行蛮政、枉称英雄的种种劣行,慨叹政权的兴亡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不变的只有那海涛之声。

(2)首先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诗句,然后分析。“海角亭前秋草路,榕叶风清,吹散蛮烟雾”作者写眼前的景物与历史的景物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悟;“宝气销沉无觅处,藓晕犹残,铁铸遗宫柱”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此地四处长满藓苔,只有刘旧宫殿的铁柱还孤独地竖立在那里,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感悟。“千古兴亡知几度?海门依旧潮来去”意思是说数不清的历史兴亡该有多少回了,唯有眼前三江口的潮水声声入耳。表达了对作者的感慨之情。

答案:

(1)讥讽

(2)①以此时云散天清、统一稳定的时世与当年割据混战、占地为王的历史闹剧作对比,表达了对天下一统的欣慰之情。

②以“宝气消沉”的无影踪与“藓晕”“宫柱”的残留作对比,唤起人们对那段割据历史的回忆与反思。

③以历史王朝的更替变化与海门潮水的永恒往复作对比,表达了对人世兴亡不居的感慨之情。

赏析:

本篇借凭吊南汉故宫遗址,抒发怀古之幽思,寄托兴亡感慨。

词的上片从写景入手。“海角亭前秋草路,榕叶风清,吹散蛮烟雾。”“海角亭”在广州,“榕叶”即榕树叶,为南方所特有的常绿乔木。广州地处岭南,古属南蛮之区,因多雨气候潮湿,夏季多瘴雾。句句扣紧南方景物的特点。作者站在海角亭前长满秋草的小径上凝神静思,耳边听到榕叶在清风中沙沙作响,眼中看到远近山岗的潮湿瘴气,也在秋风中消散。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萧疏与冷清。“一笑英雄曾割据,痴儿却被潘郎误。”想当年,这里曾是南汉王朝一度割据称雄的地方,一时何等繁华与热闹,而今也象烟雾一样,被秋风吹散了。“痴儿”意为无知小辈,指刘鋹,“潘郎”,指南唐后主李煜的臣子潘佑。据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载,宋太祖曾经要李煜劝刘降宋,李煜便叫他的臣子潘佑起草诱降书。宋开宝四年(971),宋兵至广州,南汉主刘鋹降,南汉亡。两句即写这一段史实。词大意说,可笑南汉王朝曾据此独霸一方,最终却在刘鋹手里被断送了。旁观者“一笑”,看来似乎极轻松和超脱,其实正如钱钟书《管锥编》所谓“运冷静之心思,写热烈之情感”,是身仕元明两朝的作者话中有话。刘鋹在位十三年,怎么一下子变成“痴儿”呢?这里饱含着作者对降者被诱劝而降的复杂心态的猜测,也替后来降者如刘辈在大兵境前无可奈何留“一笑”,这“笑”是苦笑,是深解个中滋味的苦笑,因而能从兴奋中冷静下来,审视观照自己的激情,形成冷静凝神的内省工夫。从开头写海角亭秋景起兴,就把握住了这种以浓寓淡,化热为冷的沉思,使得短调写史更具功力。

下片继续探寻兴亡遗迹,抒发感慨。“宝气消沉无觅处,藓晕犹残,铁铸遗宫柱。”“宝气”,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王的居处有瑞气即所谓“宝气”。“藓晕”,藓苔的痕迹。三句大意说,帝王的瑞气已经完全消失,再也看不到南汉王朝的存在了,此地四处长满藓苔,只有刘旧宫殿的铁柱还孤独地竖立在那里。据方信孺《南海百咏野史》记载,刘建乾和殿时铸有铁柱十二根,作者写此词时尚余四根。以上主要重现词人“周览”时所见,意在为后面的“叹息”张本。“千古兴亡知几度,海门依旧潮来去。”二句为张以宁名句,“知几度”,不知多少回,“海门”,海口,指三江口。此词小序中说作者在三江口梦中得句“千古兴亡多少恨,总付潮回去”。而这里却有意不提“恨”,而是用具体的朝代更叠代之,放眼于历史长河的变迁。说数不清的历史兴亡该有多少回了,唯有眼前三江口的潮水声声入耳,“依旧”不变,来而复去。这种静观默想的提炼和升华,正适于抒发怀古之幽思。而海门潮水的涨落景象,又与梦中之恨融合成一种较为宽泛的永恒情绪的寄托。本词在表现手法上以赋体为主,杂以比兴,语势舒卷有致,意境苍凉沉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

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

愉悦的感情,要做具体说明,再结合所涉及到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做具体的分析。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5.答案:①开发人的批判性思维;

②“批判性”都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③实际上也渗透着“批判性”的精神。

解析:语段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关系。第一处根据“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推断,应该是“开发人的批判性思维”;第二处根据“西方的语文课程与教学非常强调‘批判性’.在西方的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中,无论是总述还是细部”推断,应该是“‘批判性’都占据着突出的位置”;第三处根据“许多表述中即使没有‘批判性’这三个字”及后面的例子推断,应该是“实际上也渗透着‘批判性’的精神”。

答案:

①开发人的批判性思维;

②“批判性”都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③实际上也渗透着“批判性”的精神。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6.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

解析:(1)A.“真实事情本身”错误,原文说“而不是纠缠于故事是不是真实、客观不客观”;C.“背后的生活原型”错误,原文说“所谓原材料并不是指生活原型或创作素材”;D.“不会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讲述”错误,原文说“这是情节,虽然也是按时间顺序讲述的,但前后间有因果联系”。

(2)D.“材料三则与此相反”,也就是说材料三认为情节没因果联系而故事有因果联系,但材料三原文说“这两种表述都出现了因果因素”,故而与原文意思不符。(3)故事也具有因果关系的原因可以结合“在视觉领域里,我们也以同样的精神寻求一致性,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就会把粗糙的感觉转化为知觉”“读者理解了或补充了它,他们推断国王之死就是王后之死的原因。‘因为’是通过对日常世界的推断而推断出来的,包括有目的的言说的人物”概括得出。

答案:

(1)B

(2)D

(3)①读者有寻求结构一致性的倾向,将感觉转化为知觉。

②读者会借助对日常世界的推断,来理解或补充事件间的因果联系。

(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

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7.答案:【小题1】为老婆摸秋违反规定,也为自己护秋不力,感到自责与内疚。

【小题2】此时老支书家不该有红薯却拿出红薯来,有反常理,令人不解。

【小题3】老支书公然承认自己老婆去摸秋,彻底颠覆了吴孝先所坚守的价值观,令其不知所从。

【小题4】

解析:(1)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在特殊的年代,“摸秋”和“护秋”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变化”二字,说明要将特殊年代的做法和往日作对比,找出其区别。第一段中说,“从前,人们摸秋,大都是一种戏耍,甚或庄稼收割前的一种仪式。摸秋的人嘻嘻哈哈,并不避人,护秋的人虚张声势,胡乱吆喝几声了事”,这是非特殊年代的“摸秋”和“护秋”。而特殊年代里,摸秋的人“饿急了眼,明目张胆地去偷,去抢呢”,护秋的人则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吴孝先这样较真的,“一旦被他抓住了,少不得要打个鼻青脸肿,第二天脖子上挂着摸来的红薯或玉米棒子,接受批斗”,另一类则是像大柱石头这样的纵容者,“男人们与其说是护秋,倒不如说是站岗放哨,保卫家人的安全”。(2)羞愧:前文写到,“支书,我没有护好秋,我家桂英……”他痛心疾首地说。此时的吴孝先将他从妻子手中收缴的红薯搬到书记家自首,面对支书递来的红薯,他的羞愧是一种自责与内疚,为老婆摸秋违反规定,也为自己护秋不力,感到自责与内疚。

疑惑:依据“吴孝先羞愧地瞥了老支书一眼,捧着红薯狼吞虎咽起来,烫得合不拢嘴。突然,他停止了咀嚼。队里红薯还没分下来,老支书家里怎么会有呢?”,可知,“他”吃着老支书递来的红薯,狼吞虎咽之际,想到老支书家也不应该有红薯,感到有违常理。怔怔:前文写到,“你老婶子(即老支书老婆)……昨天夜里……也去摸秋了”老支书支支吾吾地说。“怔怔”是形容一个人发呆的样子,此时的吴孝先,听了老支书的话,得知老支书纵容自己的妻子也去摸秋,彻底颠覆了吴孝先所坚守的价值观,让他一时无所适从。

(3)赏析划横线的句子,首先抓住其中使用的“钻”“射”“叼”“咽”一系列动词,分析其表达效果,然后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分析,此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狗写人,将狗的叫声比喻作“凄厉的哭泣”,并分析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狗的叫声像“凄厉的哭泣”,其实此刻的吴孝先内心也在凄厉地哭泣,巧妙地暗示了吴孝先及其那个时代的人在极左思潮和大面积饥饿的夹击下痛苦而又迷茫的心境。

(4)吴孝先是黄泥湾大队民兵营长,全面负责护秋工作,他往往能像抢占敌人山头似地猛打猛冲,追赶摸秋的人”,这里体现了他工作热情极高,尽职尽责;他护秋的时候,“吴孝先收拾不了别人,只好收拾自己的老婆桂英”,这体现了他大公无私;“臭不要脸的,抓的就是你,吴孝先狠狠扇了她一巴掌”,这些细节体现了他被极左思潮异化,丧失了人之常情;在特殊年代里,吴孝先代表的是被极左思潮异化的一类人,是悲剧人格的缩影,也是时代的镜鉴。

答案:

(1)①“摸秋”由象征性的戏耍变为明目张胆的偷抢。②“护秋”由象征性的胡乱吆喝几声变为吴孝先式的坚决保卫和大柱石头式的故意纵容。

(2)羞愧:为老婆摸秋违反规定,也为自己护秋不力,感到自责与内疚。疑惑:此时老支书家不该有红薯却拿出红薯来,有反常理,令人不解。怔怔:老支书公然承认自己老婆去摸秋,彻底颠覆了吴孝先所坚守的价值观,令其不知所从。

(3)①以狗的“钻”“射”“叼”“咽”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狗的极度饥饿,也映衬出人所遭受的大面积饥饿。②以狗写人,将狗的叫声比喻作“凄厉的哭泣”,巧妙地暗示了吴孝先及其那个时代的人在极左思潮和大面积饥饿的夹击下痛苦而又迷茫

的心境。

(4)①工作热情极高,尽职尽责,大公无私。通过文中写吴孝先全面负责护秋工作,他往往能像抢占敌人山头似地猛打猛冲,追赶摸秋的人可以看出。②被极左思潮异化,丧失了人之常情。文中他对待老婆的表现可以看出“臭不要脸的,抓的就是你。吴孝先狠狠扇了她一巴掌”。③特殊年代悲剧人格的缩影,时代的镜鉴。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筛选、概括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筛选方向及范围,然后分段进行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首先应该找到加点词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要抓关键词;然后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最后,从对情节、形象、主旨、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来赏析。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地回答性格特征。

小说文本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常考样式。阅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标题、开头、结尾、意蕴深刻处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的圈点勾画,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为快速而准确地答题作准备。小说试题的命制往往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小说三要素及主旨答题。

8.答案:【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

【小题5】

解析:(1)B.“令”应解释为“假使”。译文:只是假如天下的女子都能有才华。(2)A.助词,表判断语气,不译/助词,表感叹语气,啊;

B.均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介词,表方式,用/介词,表原因,因为;

D.介词,表引出动作的处所,从/介词,表被动,被。

(3)A.“同时考证出《颂义》也非刘向本人所作”错误,原文“今验《颂义》之文,盖向之自叙”意思是现在考证《颂义》这篇文章,原来是刘向自叙之作,所以《颂义》是刘向所作。

(4)根据句意断句。“所以兴”与“能得内助”是不同的两件事,中间应断句;虚词“而”表转折,其前断句;虚词“者”后断句;“故”后面是结果,其前断开;“内则

后妃有《关雎》之行”与“外则群臣有《二南》之美”句式对称,应在“行”“美”后断句,综上断句为:世皆知文王之所以兴/能得内助/而不知所以然者/盖本于文王之躬化/故内则后妃有《关雎》之行/外则群臣有《二南》之美/与之相成。译文:世上都知道周文王能够兴起的原因,在于获得了太姒贤后的协助,却不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根由,大致上是来自周文王对太姒贤后的亲身化导。正因为如此,在宫室内部,后妃就具备《关雎》所赞颂的那些贤淑的德行;在王庭外部,群臣就产生《二南》所咏叹的那种美好的政绩,恰恰同周文王相互成全。

(5)①“亡”,散失;“众”,多,很多;“非可惜哉”,反问句,这难道不很可惜吗。译文:那么古书或被记载但已亡佚,或没有记载反倒留存,这种现象真的是很多啊,这难道不很可惜吗?

②“顾利冒耻”,贪利忘义;“反己”,反省自己;“自累”,连累自己。译文:一般士大夫们得过且过,贪利忘义不知反省自责,往往就是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而连累了自己。

答案:

(1)B

(2)B

(3)A

(4)世皆知文王之所以兴/能得内助/而不知所以然者/盖本于文王之躬化/故内则后妃有《关雎》之行/外则群臣有《二南》之美/与之相成

(5)①那么古书或被记载但已亡佚,或没有记载反倒留存,这种现象真的是很多啊,这难道不很可惜吗?

②一般士大夫们得过且过,贪利忘义不知反省自责,往往就是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而连累了自己。

(1)本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2)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9.答案:【小题1】中庸之道

【小题2】

解析:(1)第一则孔子说,只有仁义的人才能正确地喜爱、厌恶人,这是因为仁者有仁义的标准,即不能偏颇地看待人,要以符合道义的标准待人接物,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孟子则说孔子不做过分的事,强调要适度;朱熹说“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事物在不断变化,这是平常的道理,要懂得适当处理;体现出他们“中庸”的思想。(2)“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欢、厌恶人,有仁义的标准,体现出要遵循原则;“不为已甚者”则是指不做过分的事,要调和均衡;“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要懂得随时而在的自然道理,也要随时而动,可见其灵活性。

答案:

(1)中庸之道。

(2)①原则性。材料一孔子强调只有仁者才能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因为他们心中有仁义这一准则,这就是中庸的原则性。

②均衡性。材料二孟子说孔子不做过分与过度的事,说明中庸就是综合各方因素,积极调和,保持均衡。

③灵动性。材料三朱熹说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中庸的具体形态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的。

译文:

孔子说:“只有讲仁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孟子说:“孔子处事待人从不做太过分的事。”

因为其中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机变化而存在,这是自然之理。

(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写相关事件人物的语句,然后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2)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评价理解。结合题干,找准观点所在位置,准确理解其含义,并结合题干所给观点结合自己思想进行评价。

本题属于文化经典阅读题,题型以简答和填空题为主,常见命题类型有:信息筛选题,思想概括题,内容理解题,观点评价题,比较题。考生答题时首先粗读文段,把握文意,分析概括出所给文段的核心思想,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答题的一般思路是可先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关材料中所包含的思想或观点、主张,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段进行简单合理的阐述、分析;如有联系实际的内容,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一般不鼓励考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也不要求质疑、另解。

10.答案:持辩证眼光,筑美好未来仍记得,电影银幕上的机器人管家,机器人助手,甚至是机器人女友,让童年的我们对人工智能有了初步了解。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无处不在,我们也已习以为常。然而,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挑战与威胁也接踵而至,对于这种冲突,我们该持何种态度?

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的普遍运用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百姓的家庭中,扫地机器人灵活移动,所到之处一尘不染;小汽车里,智能导航精确指引,引领我们走向世界;工厂内外,机械手臂灵活运转,危险工作完美完成;育儿所里,智能机器人伴你玩乐,予你知识;商场门口,机器人维护安全,呵护和谐……不知不觉,人工智能已渗透个人生活与公众领域的方方面面,医疗、卫生、娱乐、安全、教育等等。它们遵循既定的程序,重复特定的工作,让人类摆脱各种麻烦、解除不少威胁、享受许多便利。这样的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值得人类推广利用的。

然而,凡事皆有利弊,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当阿尔法狗接连打败围棋高手李世石、柯洁,当自动驾驶汽车连连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当娱乐公司依靠写作机器人撰写文章,当安保机器人不分目标攻击儿童,这注定是一种危险边界的失守。我们应该,也必

须看到,人工智能发展目前并不完善,不仅在某些领域造成困扰,而且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更有甚者将挑战人类的伦理道德、法律底线、文化沉淀。

高晓松曾说:“当机器代替人类创作与思考,我们的路也会走完的。”诚如其言,一方面。电脑终究不比人脑,存在的仅是冰冷的程序设定,而非温暖的、有人情味的理性思考,许多伦理规则、道德底线是无法设定的。如同轰动一时的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问题,试问马路上的一个行人和轿车上的五个乘客的生命,该何从选择?这种问题或许本来就是荒谬的,行人的去留,决不能交由一台机器抉择;生命的权利,又怎能被一台机器剥夺?另一方面,文艺作品,像电影、报刊、文章等,蕴含着人类的主流价值观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反映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蓄与无穷无尽的人类内心世界。若交由机器完成,不过是对现有作品的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罢了,这种所谓的“再创作”,缺乏精神内涵和真情实感,终会将人类的精神世界引向匮乏与苍白,将人类的文明发展引向空洞与虚无。

既然利与弊交错,既然是与非混淆,那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持辩证的眼光,使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帮手而非杀手。对于日常的琐碎事务、繁杂工作等,人工智能的进驻无可厚非。而对于文艺创作这种文化传承类工作,驾车这类需要价值判断的工作,安保等具有攻击性的工作,人类或许更胜一筹。“既然上帝造了我们,我们应该自信。”一如贾平凹先生说的。

在现代社会,只有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各司其职,我们才能拥有更和谐的社会,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机器人越来越像人这一状况来谈自己的思考,这是考查考生思考人与科技之间关系的能力。科技的发展、机器人的诞生无疑是有利的,行文时考生可以肯定其价值,也可以指出其弊端,也可以谈该如何处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行文的过程中要展示出自己的思辨能力。材料由三则有关机器人的名言组成,法国科学家苏埃尔说:“机器高度拟人化,将重新定义‘人’的价值”,苏埃尔的话给了我们思考,机器是“拟人化”,那么“人”的价值体现在何处?“人”的哪些特性是机器无法“拟人”的?如人的情感,人的态度,人的价值观,人的思想,这些是机器无法比拟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人可能会给人类文明划上句号”,“如果”是一个假设句,“管理不善”的主语应是人类,可见机器人是重塑人类文明,还是终止人类文明,其实都取决于“人类”自身,强调“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主体性;美国苹果公司CEO库克说:“我并不担心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我只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人像机器人一样思考”意味着人失去了自己的东西,如个人的思想、喜好,而被机器人同化,一切都变成程式的东西,众生一面,这对于人类来说,是最可怕的。三则材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人与机器、人与科技的关系,重心应落在“人”的身上,即“人”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

参考立意:

①在机器高度拟人化的时代,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诗意感受构成了人类无可取代的本质。

②机器人是人类文明的重塑者,还是掘墓人,关键在于人类本身。

③人类丧失自身的固有本质,被机器人同化,这才是最大的危机。

首先拟一个醒目的标题--《持辩证眼光,筑美好未来》,最常见好用的拟题技巧是巧用四字、五字短语成对偶或对仗结构,同时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其次由人工智能的便利与威胁引出问题--该持何种态度,引发读者思考。正文主体部分先分析人工智能带来的利和弊,由此引出正确对待处理人工智能的态度和做法。最后指出“只有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各司其职,我们才能拥有更和谐的社会,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既回答了开头提出的问题,首尾圆合,又强化观点。

11.答案:【小题1】B

【小题2】C

解析:(1)A.席丰履厚:祖上遗产丰富;生活优裕。语境是大观园里的宝黛们生活优裕,使用正确。B.精密:多用于数学计算、科学研究领域,精确严密。此处形容文笔,可改为“精致”“精细”之类。C.则:就;却,语境是亚伯拉罕的故事却只突出行动本身,使用正确。D.短兵相接:近距离搏斗,也指面对面激烈地斗争,语境采用比喻的手法,是说旧约的句子陡峭激烈,使用正确。

(2)丙句“小品词”后的顿号去掉,因为顿号不能与“和”等连词连用。

答案:

(1)B

(2)C

(1)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

(2)本题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常考的标点符号有9种:问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括号、引号、书名号以及破折号。本题着重考查顿号,应了解顿号的用法结合原文辨析使用是否正确。

要全面地掌握一个词语,应从读音、字形、意义、运用四个大的方面去把握。要尽量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的运用,在阅读课内和课外的文章中去体会词语。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要弄懂成语的意义,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掌握成语之间词义的差别、使用对象的不同、感情色彩的区别、词义的轻重、是否符合语境等,考查是否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逻辑、表意重复等。

12.答案:【小题1】(1)概括内容要筛选关键总结性语句,一般在开头或结尾;如第二段第一句,“但次日一早就有网友指出该文存在诸多疑点,内容疑似虚构”;第三段最后一句,“为了流量,为了受众,为了金钱,为了收割大量韭菜,咪蒙团队不惜以虚假故事熬制鸡汤,骗取大众情感”。

(2)《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是一个完全捏造、无中生有而假装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它用非常巧妙成熟的手法,玩弄了读者的智商和感情,洒了一通鸡汤,骗取了一大波流量。评论时可以结合这些内容进行表述。

答案:

(1)“寒门状元之死”刷爆朋友圈,并引发广泛质疑,受到尖锐批评。

(2)咪蒙公众号以“寒门”“状元”“死亡”等博眼球的关键词来制造热点,虚构煽情故事,根本上是为了扩大自媒体流量,换取金钱。这种行为已丧失了媒介伦理底线,有关部门应适时介入,加强监管。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关键信息,灵活组织语言。

(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评论,可结合社会现状,分析现象的利弊,合理作答。

材料分析概括题的解题技巧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是概括要点的基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必须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清楚某句、某段、某篇描述的对象、说明的事物、议论的话题。2.依据话题,从思路上分清内容的主次。概括要点有个角度和范围的问题,要依据提出的问题或考试题目要求,确定角度和范围。当然,一般概括内容的要点,都是从该文章的总体,或说主体内容角度来要求的,所以,在概括的过程中,要从理清思路的角度,分清主次,突出主要内容。

3.组织准确、精炼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概括用语的来源一般有三种:①有现成的可以提取;②重要词语摘录;③需要自行概括。

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详细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卷] 【名师简评】相较于2016年,2017年的浙江卷在考点设置上,变化明显。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了标点符号的运用,而未单独考常考题型-----成语的运用;后两题一道是句子仿写,难度不大;一道是扩展语句,综合性较强,考查了考生理解分析、想象、语言组织等能力。论述类所选的文本层次清晰,试题难度较小。文学类文本选的是巩高峰的小说《一种美味》,难度较大,争议性也很强。尤其是后两道主观题,极能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文言文部分的题型和考查的知识点都没有变化。诗词鉴赏考查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采地黄者》,分值增加1分,题型依旧是主观题。只是第一题由去年的简答题变成了填空。文化经典选的是《论语》中的两个片段,仍旧注重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以及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分值也增加了1分。作文题依旧是材料作文,核心话题是“人生与书”。其中的“书”,虚实结合。作文立足生活,考查考生思考人生。立意难度不大,但对考生的想象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写好也不简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析】A项“风靡”的“靡”应该读“mǐ”;B项“蚁穴”的“穴”应该读 “xuè”;C项“不禁”的“禁”应该读“jīn”。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解析】“付与”,拿出,交给。其后所接的对象比较具体,如付与某人等。此处应该用“赋予”一词。赋予:给予,交给,寄托。其对象多为抽象的,或精神层面的。如赋予某某意义,赋予某某使命。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解析】乙处“达到临界值”和“超过人类智能总和”均作“奇点时刻”的定语,属于并列成分,不能用逗号,应改为顿号。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析】A项搭配不当,“客大型机”和“标志性工程”不搭配,可将“工程”改为“品牌”;B项逻辑关系有误,“留学生吟诵社”属于组织,不属于“朗诵爱好者”;D项成分残缺,“按照”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生态乡”后面加上“的标准”。 5.【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句子仿写能力。 【解析】句子仿写最忌“形似神不似”。要在了解句式特点、修辞等要求的基础上,仔细分析所提供例句的逻辑关系,才能领会其精髓。本题题干已经就归谬法做了详细的解释,且有例句辅助理解,因而难度不大。 【参考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6.【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析】题目已经明确要求描写一个“场景”,根据提供的诗句,构成“场景”的要素是小路、我、台阶、月光和蚂蚁。而“童年”则是心理描写的重要提示,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题对语言组织能力要求较高,扩写之后的语段往往富有浓厚的散文色彩,要注意语句的连贯、准确和生动。

浙江往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漩.(xuán)涡按捺.(nài)饯.别(jiàn)稍纵即.(jí)逝 B. 桑梓.(zǐ)鬈.(quán)发昭.(zhāo)示图穷匕.(bǐ)见 C. 混.(hùn)淆盘桓.(huán)喷.(pèn)香力能扛.(káng)鼎 D. 潜.(qián)伏佝偻.(lóu)拙.(zhuó)劣戛.(jiá)然而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初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倒金字塔型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 以至 ..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民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 ....,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 ..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 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

语文职业高中高考试题

2013-2014学年(下)宾川三中职高班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I(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渎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边陲锤炼捶打唾手可得 B.玷污粘贴铁砧沾沾白喜 C.颠沛嗔责缜密瞋目而视 D.拜谒烟霭褐色响遏行云 2 A B C D 3 A C 4 A B C 明还是街头巷尾的标牌,外文翻译差错到了俯拾即是的程度。 D.这一次,导演把《士兵突击》最重要的角色给了王宝强,其他人倒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红衣少女从桥那头走过来,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 B.以前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C.中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你可不能偏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每科知识都要好好掌握。 D.下个学期就要文理分班了,你是读文科呢还是读理科呢 6.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教育,以避免医疗事故不再发生。 B.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C D 7 , A C 8 A C.拟人反语夸张借代D.拟人引用夸张借喻 9、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B、老舍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 C、《家》、《春》、《秋》是我国着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合称"爱情三部曲"。 D、我国着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剧本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Ⅰ)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全国Ⅱ)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悬想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迸.发(bèng)不掘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谆.谆教导(zhūn) C.恫吓.(xià)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神情尴尬.(gà) 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i)糟粕.(pò)锲.而不舍(q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 ....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 ....,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 ....: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 ....,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小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浙江高考语文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漩.(xuán)涡按捺.(nài) 蜜饯.(jiàn) 稍纵即.(jí)逝 B.桑梓.(zǐ) 鬈.发(quán) 昭. (zhāo) 示图穷匕.(bǐ) C.混.(hùn)搭盘桓.(huán) 喷.(pèn)香扛.(káng)鼎之作 D.潜.(qián)伏佝偻.(lóu) 拙.(zhuó)见戛.(jiá)然而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辩论双方唇枪舌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拜下风。 B.这位专家关于城镇化建设要防止落入“五大陷井”的说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认同,不少人对他的真知灼见竖起了大拇指。 C.在“中国情结”绘画大奖赛中,作品《瑞雪兆丰年》创造性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最终拔得头筹。 D.每次登陆电子邮箱、微博或使用银行卡、会员卡时都须输入密码,而不同的密码容易混淆,这给人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至 ..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 ....,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面对河水严重污染的现状,大学生自愿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满怀热诚 ..地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D.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 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近年来,我国在海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汉语教学、汉语推广等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汉语国际传播,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受欢迎。 D.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画上者妙在,梦中者妙在,胸中者妙在。 ①位置自如②笔墨淋漓③景象变幻④丘壑深邃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5个字。(4分) 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

三校生高职语文高考模拟试卷.docx

三校生高职语文高考模拟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5 分) 本卷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4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组词组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骤(zhòu)雨歼(jiān)灭冠(guān)心病稗(bài)官野史 B.杳(yǎo)然杜甫(fǔ)空(kōng)心砖宵衣旰(gàn)食 C.兴(xīng)奋粮囤(dùn)落(là)花生怙(hù)恶不悛 D.埋(mán)怨执拗(niù)模(mó)特儿浑身解(xiè)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陈词滥调安详完美无瑕 B. 气概轻歌慢舞抉择贻笑大方 C. 毕竟漫山遍野烦恼首屈一指 D. 玷污漠不关心辍学铤而走险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的损失。 ②我生于山东的莱阳,九江只是我的第二。 ③在选择专业时,小江的父母反复,最终决定填报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A.估计故乡商榷B.估量家乡商榷 C.估量故乡商榷D.估计家乡商量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型原创舞剧《红楼梦》不负众望,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把中国艺术的瑰宝、历史上最为经典的文学巨著推上舞台。 B. 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跳龙门”,对那些师资力量本不雄厚且又处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C.在人行道上卖茶叶蛋的王老汉一见市容执法人员到来,立刻七手八脚收拾摊子,准备撤退,却不慎被茶汤烫伤。 D.此次上海开会,我见到了一位当年大学的同学,虽然我们二十多年未见,却一见如故,往事全浮现在眼前。 5.对下列诗句的修词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比喻)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详解

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详解(海南卷)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应在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变形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沈括生得太早一些,他不懂得艺术变形的美学意义。比沈括稍晚的王观国有所不同,他:“‘四十围’、‘二千尺’者,姑言其大且高也。诗人之言当如此,而存中乃拘拘然以尺寸较之,则过矣。”其实,古代诗歌中这类“变形”甚多,诸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等都是。当然古代诗人很懂得运用夸张的手法,可是未必有自觉的“变形”观念。 宋元以来,“变形”的美学观念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到明清戏曲中,舞曲程式和脸谱等都是对生活常形的改变。如脸谱中用红表忠诚,白表奸诈,舞蹈动作鸣冤叫屈时甩发,生离死别时跪步等,这些“变形”大大丰富和增强了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 艺术作品中的“变形”是创作者主观感受的一种强化,因此艺术家们常用“变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清初八大山人的《鸣鱼图卷》,鱼、鸭的眼眶变成了圆形,眸子有的画成绿豆小点,有的画成圆弧线,传达出“白眼看天”的蔑视情绪。这种“变形”美学的本质,是对于传统道德,特别是对于理学的反叛,是人性的高标,个性的张扬。 (摘编自曾祖荫、曾新《怪异:明清启蒙美学之特征》) 1. 下列关于“变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客观物象在现实中具有正常的自然形态,艺术上所谓的“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形态的改变。 B. 在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偶然会出现变异,由于这一现象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所以人们并不把它称为“变形”。 C. 关于“变形”,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美学意义。 D. 艺术上所说的“变形”往往是指狭义的“变形”,即指在艺术表现中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2014浙江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4高考语文试题 1、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摭(zhí)拾 哄(hōng)笑 擎(qín)天柱 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g)息 包扎(zhā) 夹(jiā)克衫 言之凿凿(záo)C.孱(càn)弱 牌坊(fāng) 干(gàn)细胞 铩(shā)羽而归D.吟哦(é) 皲(jūn)裂 胳(gā)肢窝 蜚(fēi)声中外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小到大,母亲一直是你的守护天使,当母亲需要你的时候,不要推托工作繁忙,久不回家,哪怕是一句问候,也是给母亲最好的安慰。B.社会需要个体的行动,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不需要太多的空话,赞同这种观点的,远不只一个人。 C.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

高职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职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体悟往届高考题,触类旁通。祝高考成功!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高职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高职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第一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勖勉(x ) 殒身不恤(x ) 发难(n n) 排忧解难(n n) 戏谑(xu ) 沆瀣一气(xi ) B.吐哺(bǔ) 衡阳之浦(pǔ) 鲜见(xiǎn) 屡见不鲜(xiān) 毗邻(p ) 纰漏(pī) C.搠倒(shu ) 横槊赋诗(shu ) 瞋目(chēn) 遥岑远目(ch n) 缱绻(quǎn) 蜷缩(qu n) D.犄角(jī) 掎角之势(jī) 饯别(ji n) 天梯石栈(zh n) 锃亮(z ng) 憎恶(zēng)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敕造腥红歌声渺茫宫绦 B.舶来品穿山游廊寥廓溟王星浪遏飞舟 C.央浼微波辐射箫索搭膊秋蝉嘶叫 D.胡子拉碴旋涡星系葱茏凑泊繁茂苍翠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京剧《霸王别姬》是梅派经典剧目,首演至今,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承,一代代的青衣花旦,都是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半步。众所周知,梅兰芳先生是京剧界最锐意的改革者,梅先生的戏从不因循守旧,每部作品都有大尺度创新,上个世纪初,梅先生排演了大量的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独树一帜,他吸收上海文明戏在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饰方面的手法,应用到他的创作中去。京剧因为梅兰芳的改革而达到了巅峰。 A.拾人牙慧 B.因循守旧 C.独树一帜 D.巅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手机、电脑等个人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使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服务平台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B. 综合评价选拔将通过考生自荐、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两种方式,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含加分)(占70%)、中国科学院大学面试成绩(占2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10%)的组合方式,计算出综合评价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C.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综合运用行政、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多种手段和政策措施,以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并谋划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大发展。 D.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5.给下面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悬想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ǘ)圈.养(quān)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ǖ)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 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 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 拿金牌如探囊取物 ....,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 ....,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 ....,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 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 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 ....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确切入点,考虑问

2017浙江高考语文试题最新点评和试题详细解析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最新点评与试题详细解析 【坊主综述】今年浙江的高考语文卷说得直接一点,真的是乏善可陈;说得冠冕一点,依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说得严肃一点,也就是政治气候把握得十分精准;说得逗逼一点,那就是徘徊于厅堂和厨房之间,不尴不尬……从整份试卷来看,今年的核心主题当为“新”与“旧”的迎和守。大阅读《母亲》和作文“虚拟与现实”皆如此。文言文选了篇张岱的《琅嬛福地记》,一篇近似《桃花源记》的小品文。张岱是浙江绍兴人,《琅嬛福地记》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张华的博学之人偶然误入琅嬛福地这个藏书圣地的神奇故事。浙江是个好地方啊,人杰地灵,琅嬛福地,天下文化包容交会,刚好G20要来杭州嘛。G20主题是啥: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再看古诗词选的啥,南宋刘克庄的两首爱国诗,传统文化经典赏读选的是墨子的“为政”思想:兼爱、非攻、节约。嗯嗯嗯,有人说,文史不分家,考语文跟考历史差不多。哈哈哈,今年感觉有点像考政治。“时尚外衣,严肃面孔。”今年的试卷大抵如此吧。至于作文嘛,有人说是在歧视农村孩子,我就呵呵吧。反正这题目我得皱着眉头想半天,倒不是不能写,而是寻思怎么写才能迎合出题者的初衷。当然,我不是高考生,但也为那些随时扑街的高考生们捏一把汗。依我之见,辩证肯定要辩证,但是呢,迎新的戏码还是得足,要不然怎么配合G20这个大背景呢?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浙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煲汤(bāo)恫吓(dòng)脐带血(jì)整齐划一(huà) B.古刹(chà)衣钵(bō)挑大梁(tiǎo)言为心声(wèi) C.掣肘(chè)卤味(lǔ)处女座(chǔ)寅吃卯粮(yín) D.笃定(dǔ)痤疮(cuó)病恹恹(yāng)血气方刚(xuè)【答案】C 【解析】A脐(qí)带血,B言为(wéi)心声,D病恹恹(yā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当前,文艺创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浮燥,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 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2015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纠葛.(g?)瓜蔓.(màn)牛皮癣.(xuǎn)为.(wai)虎作伥 B.惬.(qia)意觊.(jì)觎蒙.(měng)蒙亮扺.(zhǐ)掌而谈 C.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 D.豆豉.(chǐ)箴.(zhēn)言轧.(zhá)马路门揖.(yī)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 了,何况 ..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 ..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圈圈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 农民息息相关 ....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 ....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额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高职语文模拟试卷和答案

高职语文模拟试卷和答案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噱头削价炫目空穴来风 B.筵席咽喉赝品偃旗息鼓 C.窥视跬步傀儡岿然不动 D.旌旗痉挛菁华疾风劲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坐镇撒手锏风声鹤唳气量褊狭 B.文身俩口子迅若流星笑容可鞠 C.蛰伏后座力运筹帷幄犄角之势 D.九洲白内瘴众目睽睽平心而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 (2 (3 A.贯注淡薄未免B.贯注淡泊不免 C.灌注淡泊不免D.灌注淡薄未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 B C D 7) ④他们杀死了一个刘和珍,会有千百个刘和珍站起来。 A.四句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只有③、④两句用了借代修辞手法 C.四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只有①、②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下列词语感情色彩全是褒义的一组是() A.众口铄金画饼充饥挥金如土严阵以待 B.徇私舞弊疾恶如仇洁身自爱本末倒置 C.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光明磊落栩栩如生 D.炉火纯青言简意赅鼠目寸光心领神会 9.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B、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C、“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

入二百三十块钱了! D、这就是历史,没有半点含糊,于是,我们便要感谢她的经历了,使我们看见了民族的灵魂,血蒸出来的真文字。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下四部作品按产生先后的顺序是:《诗经》《论语》《离骚》《史记》。 B.小说的三要素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环境描写。 C.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使他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D.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和屈原《离骚》分别所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二.填空(11分) (1)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A.(),更吹落,() B.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 C()百年多病独登台,(),() (2 笑容笑容 笑容是脸上的阳光,_________ 送给人温暖。 (3 标语只有上联,请补充出下联。(2分) A B ( ( (并 15分) 他们在一年当中最不适于举行舞会、讲究穿着和奢侈挥霍的季节,把巴黎当作狂欢的场所。大自然在冬天邀请我们到火炉边去享受天伦之乐,而且正是在乡村才能领略这个季节罕见的明朗的阳光。在我国的大都市里,臭气熏天和冻结的烂泥几乎永无干燥之日,看见就令人恶心。在乡下,一片阳光或者刮几小时风就使空气变得新鲜,使地面干爽。可怜的城市工人对此十分了解,他们滞留在这个垃圾场里,实在是由于无可奈何。我们的富翁所过的人为的、悖谬的生活,违背大自然的安排,结果毫无生气。英国人比较明智,他们到乡下的别墅里去过冬。 13.解释词语:(2分) 奢侈:天伦之乐: 14.这个语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从这段看,作者“热爱乡村”的理由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4分) 16.作者对城市工人的感情是怎样的?找出语段中具体的语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段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一一归纳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 ..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 底抽薪 ...,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 发展,积淀 ..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 ....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Ⅰ)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ǘ)圈.养(quān)愀.然不乐(qiǎo) B.倏.忽(shǖ)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 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 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 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 ....,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 ....,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 ....,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 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 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 ....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确切入 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确气息。 B. 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 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 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确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 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 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 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历度有待加强。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 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 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 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妮妮道来B.演绎C.而是D.喜闻乐见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超级真菌”会乘虚而入,使病情雪上加霜,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使人闻之色变。 B.近年来,《战狼》《流浪地球》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C.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D.当前,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同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管制,是中国政府处理毒品问题的创新性举措。

浙江历年高考语文题目大全

浙江历年高考语文题目大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浙江历年高考语文题目大全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昵(nì)称质(zhǐ)量衣钵(bō)因噎(yē)废食 B、刍(chú)议熟稔(rěn)露(lù)脸瘙(sào)痒难忍 C、奇葩(pā)笑靥(yǎn)当(dàng)真物阜(fù)民丰 D、绮(qǐ)丽木讷(nè)顷(qǐng)刻入不敷(fū)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文采斐然、脍 炙人口的名篇。 B.上课铃声过后,他才慌慌张张地冲进教室,"报告"声刚落,同学们轰堂大笑,原来他衣服 的纽扣错位了。 C.毋庸讳言,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D.作为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时需要很强的亲和力,只有贴近群众,和颜悦色而不是急言厉色,才能真正听到群众的心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 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我们来复习浙江区域的语文试卷,来琢磨琢磨高考的答题技巧吧。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阅! 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纠葛(gé) 瓜蔓(màn) 牛皮癣(xuǎn) 为(wèi)虎作伥 B.惬(qiè)意觊(jì)觎蒙(měng)蒙亮扺(zhǐ)掌而谈 C.谄(chǎn)媚压轴(zhóu) 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 D.豆豉(chǐ) 箴(zhēn)言轧(zhá)马路门揖(yī)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

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圈圈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额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2015-2019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汇总(含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 “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及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选正确的还是有误的,然后逐项识别字音正误。A项,挫cuò;B项,彤tóng;D项,熠——奕。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以博物 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 ....地讲述文物的历 史,或扮成古人演绎 ..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 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是 ....的形式,把“硬知识”软 ..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 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