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主要时间安排表-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3
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培养环节及工作流程(2017年12月)1.导师随时更新个人信息,以便学生在导师在线查询;2.导师根据自身科研当量情况做好博士生报名时与学生沟通; 9月直博3.博士招生类型包含直博、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及统考;4.导师按要求参加复试工作;1月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 、次年3月统考 5.导师在个人系统中确认录取博士生;6.导师须按要求按时为博士生划拨津贴,排名前10%的直博生和 本硕博一体化导师给予1万元奖励,学院配套资助。
1.导师召集研究生开会,形成学术例会制度,至少2周1次,学期初学 院领取例会记录本,学期末上交备查;9月-10月 2.导师根据博士个人情况指导其按照培养计划修读相关课程及必读书目;3.新生报到后2个月内学生本人登陆个人系统在导师指导下编制培养计 划,打印后导师签字交学院存档。
根据自身研究方向与科研情况,研究生学习相关课程;研究生课程的任课教师按照课程大纲及学校课程管理规定开展教学工1.前沿讲座:博士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8次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学术报告 活动,涉及国内外本学科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及相关学术报告;2.博士论坛:做至少2次本人科研成果的学术报告。
包含学院研究生学术 论坛或沙龙,慧光杯获奖论文在学院交流,国内外学术会议 及全国博士生论坛等学术活动做报告。
3.所有材料须完成当学期提交学院。
材料包含《前沿讲座汇总表及登记表》 《博士论坛登记表》及PPT 缩印材料,所有听取报告及做报告均须提供 导师、参与人或证明人手签名,弄虚作假院内通报批评取消该环节成绩。
主要培养环节 导师及博士工作要求 课程学习 必修环节对博士生正式进入论文科研阶段的学科综合考核,重点考核创新性研究 工作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技能; 考核方式:笔试、面试 ;笔试不及格者参加补考。
1.评定范围:纳入招生计划的全日制脱产博士研究生;2.奖励标准:博士一年级100%享受1.4万元/生年;二年级及以后国奖+ 一等占40%,享受3万元/生年国奖或1.6万/生年学业奖学 金;二等占60%,享受1.2万元/生年;3.超出基本收费学制后,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减1万元;4.国奖和学业奖学金不可兼得;5.按照学校当年下发通知及学院制定的细则执行。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硕(本)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1.培养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环境事业,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环境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环境管理工作,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2.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身心健康。
2)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熟练的实验技能,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交流和文章撰写,具有良好国际视野。
3)具备良好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和探索环境污染控制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环境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环境管理工作。
3.培养方式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本)博连读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
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
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成立博士生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鼓励跨学科导师团队指导和跨学科博士课题研究。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为以下6个:1. 水污染防控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 水化学与环境功能材料3. 城市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化4. 大气污染形成机制与防控5. 区域环境污染防控与生态工程6. 环境系统模拟预测与规划管理4.培养年限硕博连读生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
本博连读生培养年限一般为4~5年,本科为本校的直博生若已在本科期间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并提前进入研究课题的,培养年限可以为4年。
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发布时间:2012-06-15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3、具有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及较强的听、说、写、译的能力,并具有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4、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和信息方面的技能;5、身心健康。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攻读博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根据专业特点及研究课题而定。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时间不多于1年,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2年,学习年限最长一般不超过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6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4.5~6年。
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毕业条件及学位授予要求,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提前毕业并获得学位。
三、培养环节1、培养计划的制定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按照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河海大学关于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研究方向和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研究生院培养与学位办公室备案。
2、课程和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组成。
总学分不少于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
学位课程中包含公共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非学位课程中至少要跨一级学科选修2学分。
所修学分从取得之日起6年内有效。
超过有效期的学分必须重修。
硕-博连读研究生依各自专业确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学分的要求执行。
河海大学研究生院文件河海研…2011‟41号——————————————————————关于印发《河海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各学院(系):为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文件精神及“河海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特制定《河海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河海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河海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及《河海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校全日制研究生。
第二章学习时间第三条研究生应按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学习、教学与实践环节、论文工作。
第四条全日制脱产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安排在第一学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论文工作时间分别为1年、2年和3年。
第五条直博生应分别完成硕士与博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时间为2年;论文工作时间为3至4年。
第六条非脱产研究生可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合理安排个人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时间。
第三章培养计划第七条研究生新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按照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研究方向和本人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包括学习计划与学位论文计划。
硕士生的学习计划与学位论文计划上交学院(系)审查备案,博士生的学习计划与学位论文计划上交研究生院审查备案。
学习计划入学后一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按学位论文工作有关规定的时间提交。
第八条对缺少本学科前期专业基础的学生,为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完成本学科规定学分的同时,导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定学生补修前期的专业课程2-3门,补修课程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但不计入本学科必须的总学分。
第九条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学院(系)负责人审查批准后生效,培养计划一经制定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流程招生阶段:在招生阶段,学校会根据具体学科的需求和教育资源的分配,发布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并向社会公开招生。
考生需符合学校规定的报考条件,并通过考试和面试等环节,最终进入研究生培养计划。
课程学习阶段:研究生进入课程学习阶段后,需根据学校的要求,选修一定数量的学分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以加强学生的学术背景和研究能力。
选修课程则是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自由选择的课程。
选题与研究阶段:在选题与研究阶段,学生需要与导师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选题。
学生通过文献综述、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案的制定等环节,开始搭建自己的研究框架。
在这个阶段,学生还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究交流活动,扩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学术交流和发表阶段:学生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究报告等方式,与同行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扩大学生的研究影响力,增强学术交流的能力。
论文撰写和答辩阶段:在完成研究后,学生需根据学校的要求撰写博士论文,并提交给学校。
论文评审委员会将对论文进行评审,审核学术质量和学术规范性。
通过评审后,学生需要进行论文答辩,向评审委员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回答评审委员的问题和疑虑。
以上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流程,不同学校和学科可能会有些差异。
此外,还需强调的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需要学生和导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学生需具备较高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培养期间,学生应该不断学习更新的学术知识,关注学术前沿和最新研究进展,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能力。
博士研究生学习计划
年月日
研究生院制表
说明
1、学习计划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
案”并结合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方向来制定。
2、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2个学期左右。
3、博士研究生学习计划应在入学后两周内制定完毕,并经学院院
长审查。
4、本表一式三份:一份交导师,一份自存,另一份交研究生院培
养办存档。
5、学习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任何变更,须经导师同意后报学院
院长审批。
变更应在三份计划上同时记载。
一、学习计划总说明
二、课程设置
三、教学、科研实践活动。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环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旨在研究影响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以及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宽广的学科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环境科学博士研究生,我们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2.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论文。
3.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4.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并参与国际学术会议。
三、培养模式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制,每名研究生配备一位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四、培养课程博士研究生需要修读以下课程:1.专业必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等。
2.专业选修课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流体力学、环境地球化学、生态毒理学、气候变化与环境等。
3.通识选修课程:科学研究方法、科技创新与科研伦理等。
五、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包括:1.参加学术会议: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并提交研究报告或发表论文。
2.学术报告和研讨:定期组织学术报告和研讨会,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讲座和交流。
3.学术期刊发表:鼓励研究生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六、科研实践博士研究生需要参与科研实践,包括:1.科研项目参与:根据导师和课题组的科研项目需求,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2.实验室实践:研究生需要进行实验室实践,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
3.实际环境调研:研究生需要进行实际环境调研,了解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
七、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
环境工程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3002 )一、培养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要求,本专业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应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应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应具有环境工程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全面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动向,有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创造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毕业后能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案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
而且具备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工程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水污染防治技术与资源化主要研究与水污染治理相关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侧重于新型高效水处理药剂与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基础研究,废(污)水处理技术与资源化研究,生活水源地藻类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研究,水源地营养物质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等。
2、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理论与工程技术主要研究大气环境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大气环境因子的关系和污染物理化特性的演变规律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侧重于研究大中尺度的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等。
3、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主要研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的新理论与新技术;侧重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
4、环境污染与健康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特别是人体健康的危害机理、危险度评价,以及危害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原则上不能提前毕业,对于满足“九学术成果要求”中规定的特别优秀者,可提前一年申请毕业。
博士研究生培养流程图
博士研究生培养总流程:
责任岗位:研究生思政与管理、培养管理科科长、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学科与学位点建设
联系电话:86843074、86843072、86843786、86843074
博士候选资格考核(第三学期):
根据《浙江理工大学关于博士候选资格考核的暂行办法》开展
责任岗位:培养管理科科长联系电话:86843072
责任岗位:培养管理科科长联系电话:86843072
责任岗位:培养管理科科长联系电话:86843072
责任岗位:学科与学位点建设联系电话:86843074
责任岗位:学科与学位点建设联系电话:86843074
责任岗位:学科与学位点建设联系电话:86843074
学术研讨流程:
责任岗位:培养管理科科长联系电话:86843072 学术报告流程:
责任岗位:培养管理科科长联系电话:86843072。
河海大学环境工程培养方案1. 引言河海大学环境工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备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目标河海大学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掌握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 - 具备环境工程设计和实施能力,能够主持和参与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 具备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监测和评估环境质量,并制定环境管理方案; - 具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 培养过程河海大学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培养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1 公共基础阶段在公共基础阶段,学生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专业基础阶段在专业基础阶段,学生将学习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课程。
3.3 专业核心阶段在专业核心阶段,学生将学习环境工程的核心课程,深入学习环境水质、环境空气、环境固废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习环境工程实践技术,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
3.4 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将进行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方面的实践项目,通过实践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
3.6 毕业设计/论文在毕业设计或论文阶段,学生将进行一定程度的独立研究工作,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并进行答辩。
4. 培养特色河海大学环境工程培养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 实践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环节和实践项目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 联合培养:与环境工程相关的其他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