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23.51 KB
- 文档页数:8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讲课人:王平、周建东、陈海鹰
培训时间:2017年3月25日
培训人员:项目全体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专业知识
1、安全
安全的定义“为没有伤害、损伤或危险,不遭受危害或损害的威胁,或免除了危害、伤害或损失的威胁”。安全与危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他们是人们对生产、生活中是否可能遭受健康损害和人身伤亡的综合认识,无论安全、危险都是相对的。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一个组织,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风险的伤害”。确定了不可接受的风险,那他就要采取措施将不可能接受的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使得人们避免遭受到不可接受风险的伤害。因而说,避免带来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发生的过程和结果为安全。随着可容许风险标准的提高,安全的程度也在提高。
2、事故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事故是意外事件,是主观上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其造成的损失分为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五大类。
通常发生事故的原因离不开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的影响。因此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应该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和物的不
安全状态及改善作业环境的影响,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4、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以国家法律、规章和技术标准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企业生产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规定,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政管理和群众监督,均为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的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工业卫生管理。行政管理主要指以行政手段对企业职工行为进行规范,包括企业安全决策、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以及日常的安全教育、检查、隐患治理、事故处理等靠行政命令执行的工作。技术管理主要以国家技术标准的安全要求为依据,对设备、设施、装置、机具等是否符合标准状态进行的检查、维修等管理工作。工业卫生主要是指检查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职工的健康检查、职业病的预防、调查、报告等管理。
5、“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体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部门对安全生产要坚持“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管生产的必须管安全,这是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组织管理生
产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尽一切努力在生产活动中和其他活动中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伤亡事故;其次,企业的最优化目标是高产、低耗、优质、安全的统一,忽视安全、片面追求产量、产值,是无法达到最优化目标的。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会个人、给企业,还可能给环境、给社会乃至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各级生产管理者,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好安全。
6、“三同时”
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引进的工程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7、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其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我们常说劳动保护我个人理解是指对特定工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对员工配备具有相应防护功能的个人防护用品。
8、“三级”安全教育
“三级”教育是公司安全教育的一种基本教育制度,是指公司、车间和班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新进厂人员,包括新调入的工人、干部、学徒工、临时工、季节工、代培人员和实习人员。
9、“三不伤害”
是指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要做到的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
伤害。
10、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
指在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即事故的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11、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明确企业各级负责人、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员工在生产中应负的安全职责的制度。
安全生产工作是渗透到企业各个部门和各层次的工作,只有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协调一致,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因此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制度,是所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建立、健全和执行这个制度,就能使安全卫生工作纳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保障企业实现安全生产。
12、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我们简单介绍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
(一)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非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六类。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二)对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1)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氛围16类。
(2)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音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四)先进安全管理经验介绍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引自《劳动保护》2008年第五期。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告诉我们: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一是需要“技防”——安全技术保障;二是要求“管防”——安全管理防范;三是依靠“人防”——安全文化基础。企业是安全生产系统的机体,班组则是这一机体的细胞。班组的员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班组长要带领员工去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班组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班组安全决定企业安全生产的命运,班组生产过程和作业过程的安全是一切安全生产工作的归宿。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班组是安全生产之基
班组是安全生产的执行层。抓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