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精神分裂症
- 格式:pdf
- 大小:140.47 KB
- 文档页数:5
精神分裂症最为常见的精神病,国内约有780万患者,患病率达6.5‰,居各类精神病之首位。
病因不明,好发于青壮年期。
主要表现为个性的改变,心理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异常。
病程往往迁延不愈,呈缓慢进展,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致残率颇高。
发病因素:1、遗传因素2、躯体疾病3、心理因素4、社会因素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一)临床症状1.特征性症状:(1)思维散漫、思维逻辑障碍(2)情感淡漠,情感倒错(3)意志缺乏,意向倒错病人常表现:脱离环境、内向思维、行为离奇。
2、常见症状(1)言语性幻听:内容荒谬离奇。
(2)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最常见。
荒谬离奇是特征。
原发性妄想几乎只见于精分症。
(3)紧张症候群紧张性木僵与病理性激情。
3.自知力减退或缺失(二)临床类型1、单纯型较少见。
起病缓慢,进行发展,以阴性症状为主。
治疗效果差。
病例1:患者××,20岁,男,饭店服务员,因5年来逐渐加重的孤僻少语,生活懒散,发呆发楞,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而住院治疗。
病前性格内向。
学习主动刻苦,成绩优秀。
既往无严重躯体疾病史。
出生于工人家庭,从小受双亲疼爱。
无阳性家族史。
患者15岁入高中前为优秀生,入高中后不久,无诱因出现生活懒散,说话少,不讲个人卫生,很少主动洗漱,换衣,吃饭要人叫。
学习被动,经常不做作业,受家长责备亦无动于衷。
高中毕业时成绩从以往名列前茅变为全班末名。
参加工作后常无故不上班,在家发呆或卧床。
不关心家人,行为幼稚,和母亲搂抱、撒娇。
有时在街上呆看女性,夜间偷看别人谈恋爱时,把阴茎露出,呆站。
5年来病情逐渐加重。
⏹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精神状况检查:接触被动,回答问题尚切题。
思维贫乏突出。
自称“脑子变空了”,回答问题多用“不知道”、“差不多”,或低头发呆,不语。
否认有幻觉、错觉,未引出妄想内容。
在病房多独处,少语,对周围事物反应淡漠,打扑克时表情呆板,受责备时无表情反应。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目录第一节一、概述二、流行病学三、病因与发病机制四、临床表现五、临床分型六、诊断与鉴别诊断七、病程与预后八、治疗第二节偏执性精神障碍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诊断与鉴别诊断四、治疗和预防第三节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较全面地认识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要求: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各种临床类型的主要特点。
2、熟悉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精神分裂症病因与发病机制和偏执性精神障碍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特点。
时间安排1、精神分裂症的概念5分钟2、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15分钟3、临床表现20分钟4、临床分型10分钟5、诊断和鉴别诊断15分钟6^病程和预后5分钟7、治疗与预防10分钟8、偏执性精神障碍10分钟9、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特点5分钟10、小节5分钟3、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思考题1、精神分裂症概念?2、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3、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及临床亚型有哪些?4、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5、偏执性精神障碍及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是什么?第一节精神分裂症一、概述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有认知功能损害。
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
E. Kraepe I i n (1896)关于“早发性痴呆”(dement i a praecox)的诊断概念:1.早年发病。
2.思维障碍、言行怪异、情感淡膜、意志减退等症状。
3.慢性病程,以精神衰退为结局。
E. Bleuler(1911)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概念:基本症状(原发症状——4A症状):1、孤独性(自我封闭性)Autism2、矛盾状况:Ambivalence3、情感(Affect)淡漠4、联想(Association)障碍附加症状(继发症状):妄想、幻觉、紧张症状及其他怪异行为等。
七招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幻觉、妄想、言语语无伦次等症状。
治疗精神分裂症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患者往往存在着治疗依从性差、药物不规律、治疗中断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七招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 家庭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和关心。
家人应当关注患者的病情,了解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必要性,鼓励患者按时服药和参加心理治疗。
2.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患者可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学习如何对抗幻觉、妄想等症状,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3.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自信心,提升生活质量。
患者可以参加社会活动,加入患者互助组织,获得其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
患者需要认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如何避免药物副作用。
家人和医生应该共同协助患者建立规律的用药计划。
5. 亲属教育:亲属教育可以帮助家人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治疗方案和疾病预后。
家人需要学习如何与患者交流,如何支持患者的治疗,如何避免患者的不良行为。
6.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掌握应对精神分裂症的技能,控制症状和干扰,改善自我调节能力。
心理治疗可以让患者分享自己的心理体验,探究心理问题,缓解压力和焦虑。
7.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治疗中断或不规律。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神经心理测试和药物监测,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
总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家庭支持、认知行为治疗、社会支持、药物治疗、亲属教育、心理治疗和定期复查等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治疗中断和不规律,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表现特点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征是患者的思维、感情和行为出现明显的异常。
本文将介绍精神分裂症常见的症状和表现特点。
1. 思维紊乱:患者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紊乱,表现为思维跳跃、联想不连贯、逻辑混乱等。
他们可能会突然改变话题,难以从一个话题过渡到另一个话题,思维间的联系常常是不连贯的。
这种思维紊乱的表现常使患者的语言变得难以理解。
2. 幻觉和妄想:幻觉和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
患者可能会产生错觉,即虚假的感觉体验,例如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或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他们也可能会出现妄想,即固执地相信一些不符合现实的观念或信念,如被迫害妄想或优越妄想。
3. 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表达常常显得冷漠、淡漠或情绪不稳定。
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迟钝或情感外显不适的情况,例如在不合适的时候笑或哭,情绪反应与外界刺激明显不协调。
4. 社交和语言困难:由于思维紊乱和情感障碍,患者面对社交场合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
他们可能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与他人的交流也常常出现问题。
语言困难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特征之一,患者的言语可能含糊、意义模糊或难以理解。
5. 自我疏离和情感剥夺: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外界的隔离感,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他们可能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体验,无法与周围环境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6. 运动障碍: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运动失调或异常姿势。
他们可能表现出僵硬的姿势、奇怪的动作或不自主的动作,甚至可能出现重复性的动作或言语。
7. 注意力和记忆问题: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的问题。
他们可能难以保持对一个任务或一个话题的持续关注,也可能对记忆和思维组织出现困难。
在总结中,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和表现特点主要包括思维紊乱、幻觉和妄想、情感障碍、社交和语言困难、自我疏离和情感剥夺、运动障碍,以及注意力和记忆问题。
这些症状和表现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精神分裂是⼀种对患者和家属都有很⼤危害⼤的⼀种精神疾病。
你们知道精神分裂症有什么病因吗?精神分裂症有什么临床症状?下⾯由店铺为⼤家讲解下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症状吧。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1、遗传学因素 ⼤样本⼈群遗传流⾏病学调查显⽰,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于⼀般⼈群数倍,⾎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
分⼦遗传学研究提⽰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易感基因位。
⽬前普遍认为,精神分裂症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发病是由若⼲基因的叠加作⽤所致。
2、社会⼼理学因素 不良的⽣活事件、经济状况、病前性格等社会⼼理学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可能起到了诱发和促进作⽤。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末完全阐明,⽬前可以确定的⼀些影响因素,对疾病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前较公认的观点是,易感素质和外部不良因素通过内在⽣物学因素共同作⽤⽽导致疾病的发⽣。
3、神经⽣物学因素 ①神经⽣化研究显⽰,患者存在有多种神经递质功能异常,主要涉及多巴胺、5-羟⾊胺、⾕氨酸。
中枢多巴胺⽔平增⾼,功能亢进,传统抗精神病药均为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
中枢5-羟⾊胺⽔平异常,新型抗精神病药除了对多巴胺受体有拮抗作⽤外,还对5-羟⾊胺受体有拮抗作⽤。
中枢⾕氨酸⽔平低下,功能不⾜。
②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患者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存在脑组织萎缩,脑室扩⼤和沟回增宽。
③母孕期病毒感染,围产期并发症,幼年的不良应激和躯体疾病,与神经系统发育缺陷有关,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有⼀定影响。
精神分裂的临床症状 1.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注意的症状。
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为互不协调,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是本症特征。
情感障碍以迟钝、淡漠多见,对⼈对事,多不关⼼。
随着病情发展,情感障碍⽇益加重,终⽇茫然。
其他可有⽆明显诱因的激怒、急燥、情感暴发、情感⽭盾等。
情感的变化令⼈感到与前判若两⼈。
2.⾃知⼒缺陷 意识清晰,⾃知⼒不良是早期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
七招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面临治疗依从性低的问题,这会影响治疗效果。
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性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七招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建议:1. 认识疾病和治疗的重要性患者和家人需要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特点和治疗的重要性。
医生可以向患者和家人详细解释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案,使他们对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
也可以向患者和家人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病例,让他们了解这个疾病的危害性和治疗后的好处,从而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对治疗依从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言辞和情绪,尊重患者的意见,关心患者的生活和情绪状态,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支持。
医生也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3. 提供全面的治疗信息患者和家人需要了解治疗的全貌,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医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向患者和家人提供治疗信息,如书籍、手册、视频、网站等,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治疗的内容和方法,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4. 配合家庭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关爱,这对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十分重要。
家人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鼓励和支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需要帮助患者应对治疗中的困难和挑战。
家庭成员可以参加相关的教育和支持活动,学习如何更好地帮助患者,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5. 积极参与康复计划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计划,包括规律服药、定期复诊、积极参与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医生可以与患者一起共同制定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和目标,帮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6. 提供支持与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及时得到支持和帮助。
医生可以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如心理援助、社会支持、经济援助等,帮助患者有效应对各种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持续的治疗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的病程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标准、功能标准和病程标准。
症状标准要求患者存在两项或更多的主要症状,这些症状在一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都存在。
主要症状包括妄想、幻觉、言语紊乱、明显紊乱或紧张症的行为以及阴性症状,如情绪表达减少或动力缺乏。
功能标准要求在出现这些症状后,患者有一个或更多重要的功能水平受到影响,例如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顾能力。
病程标准要求这些症状至少持续6个月。
这6个月中,至少有1个月的症状应符合症状诊断标准。
如果患者在第一个月内接受治疗并成功,则时间可以缩短,但不需要满足6个月的病程要求。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如分裂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伴精神病性症状等,以确定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非专业医疗建议。
请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如感觉任何不适,建议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精神分裂症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重点疾病,约占精神病的十分之七,它是精神疾病中社会危害性最大、也是最易导致精神残疾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的定义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二、病因
(一)遗传1、家系调查发现,亲属中有精神分裂症者的患病率较一般居民约高10倍,且血缘关系越密切,患病机率越高。
2、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双生比双卵双生同病率高4~6倍。
3、寄养子调查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在正常人家庭中生活,他们的患病率也较普通人群子女的发病率为高。
4、先证者病情越重,亲属患病机率也越高。
(二)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因素社会阶层低下、经济条件差、职业无保障及有社会心理应激者,易罹患精神分裂症。
(三)躯体生物学因素有围产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史及脑发育不良史者,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也高。
在遗传负荷相似的情况下,是否患病,取决于环境因素。
具有分裂样人格(个性孤僻、少言、怕羞、依赖、敏感、沉溺于幻想等)的人也易于患精神分裂症。
(四)其他因素如脑结构的形态、生理代谢、大脑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都可引起精神分裂症。
三、临床表现
(一)早期早期常表现为疑病、头痛和强迫症状,有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渐下降个性的改变或人际关系的冷淡,如由原来的勤劳、整洁、合群、守纪律,变成懒散、孤独、被动、经常违反纪律等。
有些则表现在对家人的态度上除缺乏关心和亲切感外,还往往持有反感和敌意,
以致无故殴打双亲和子女,有些可整天苦思冥想,沉湎于自以为高深的所谓科学研究,搞所谓的发明创造,或书写一些奇怪的符号,有些则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念头,或诉说思维模糊不清,感到思维空虚等,感知障碍和强迫症状在早期也相当常见。
患者对这些症状无求治动机,而是追根寻源,寻找答案,渐出现幻觉、妄想,影响其情感和行为。
(二)盛期此时期精神病症状充分表现出来,其最基本的和特征性的症状是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且整个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以及与自己内心心理活动的不协调。
1.思维障碍(1)思维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联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的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其特点是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病人的言谈或书写,虽然语句方法正确,但语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缺乏中心内容。
交谈时可表现为对问题的回答不切题、对事物的叙述不中肯,使人感到不易理解。
如出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强制性思维、思维被广播、思维被插入为特征性症状。
(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妄想,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缪的特点。
以被害、嫉妒、关系、影响、非血统、被控制妄想等为主。
2.感知障碍半数以上病人可出现各种形式的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此类感知障碍多给病人带来不愉快的、令人难堪的感受。
其中以言语性听幻觉为多,而命令性听幻觉最具特征性及危害性,因为此时的病人会无条件地服从其所“听到”的各种指令,虽然病人自己有时并不愿意,但其身不由己。
3.情感障碍患者对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变得漠不关心,对家庭成员失去往日亲情,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而显得情感淡漠,也可表现为情感反应与周围环境或自己内心活动的不相一致或表现为情感倒错等。
4.意志行为障碍主要有衣饰仪表怪异、行为紊乱、激动攻击、重复刻板或生活极度懒散或呈不食不语不动违拗、蜡样屈曲紧张状态,孤僻退缩、生活懒散等。
(三)后期精神功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衰退,进入精神分裂症的慢性阶段或精神分裂症的衰退状态。
四、诊断
(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症、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标准自知力,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同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五、分型通常分为四型,即单纯型、青春型、妄想型及紧张型。
1.单纯型发病年龄早,起病隐袭,缓慢进展,病程至少2年,主要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如表现孤独、不关心周围事物、与亲属及他人关系冷淡、生活懒散被动,而从无明显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并逐渐趋向精神衰退。
2.青春型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临床表现,思维内容荒诞离奇、杂乱无章,思维结构松散、破裂,可出现丰富的带有色情内容的幻觉妄想、情感瞬息多变,表情做作、傻笑、行为幼稚愚蠢,并常有冲动及本能意向亢进。
3.偏执型起病年龄多在30-35岁左右,慢性起病者较多,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格相对完整,本型最易产生对自己或对周围环境的伤害。
4.紧张型以精神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木僵时患者僵住不动,自发的精神运动显著减少或消失,肌张力增高、违拗甚至蜡样屈曲等,言语极少或无语,紧张性兴奋时,常突然冲动,不可理解,而很少有言语的出现。
六、治疗
(一)基本要求1、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来根治精神分裂症,但治疗能减轻或缓解病症,并减少伴发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
治疗目标是降低复发的频率、严重性及心理社会性不良后果,并增强发作间歇期的心理社会功能。
2、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采取个别化的治疗原则以取得最佳效果。
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尽量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增强执行治疗计划的依从性,并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以使其认识到维持用药的重要性。
(二)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强调早期、系统、规范,并应足量、足疗程。
1、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氯氮平、维思通等。
此类药物对于控制兴奋冲动、消除幻觉妄想、改善思维混乱和情感失常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2、抗癫痫药物近年来常用此类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多用于难治性、明显冲动性或伴人格改变的病人。
(三)躯体治疗此类方法包括胰岛素低血糖治疗、电抽搐治疗、无抽搐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
(四)心理治疗
1、发病时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
2、治疗过程中促进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疗效
3、病情控制后提高其自信心,恢复社会功能
七、预后
急性起病、发病短暂、无精神病既往史、明显情感症状、中年以后发病、巳婚、性生理正常、病前个性正常、工作良好、经济条件好、社交关系良好者,预后良好。
八、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几个问题
1.社会危害:性侵犯或性伤害、盗窃、扰乱社会秩序、上访等
2.暴力伤害:精神分裂症的暴力可以是相当有条理、有目的地攻击他认为是伤害了他的人,也可以是紊乱无序的,最危险的是木僵状态时的紧张性兴奋,防不胜防。
3.自残自杀:病态影响,精神病人的自残自杀者中有半数为精神分裂症病人,常为因妄想而逃避被害,幻觉或奇特思维所致。
有些则是在恢复期缺乏自信,觉得没有前途而采取自杀行为。
4.生活质量:判断一个精神病人的治疗效果并不仅仅是指这个病人的精神症状消失了,而更重要的是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系统、正规地维持治疗,定期与医师保持联系,可以及时消除病情不稳定的隐患,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同时,建立完善的精神病的防治康复体系,普及精神病防治康复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他人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