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精神分裂症

  • 格式:pdf
  • 大小:140.47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重点疾病,约占精神病的十分之七,它是精神疾病中社会危害性最大、也是最易导致精神残疾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的定义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二、病因

(一)遗传1、家系调查发现,亲属中有精神分裂症者的患病率较一般居民约高10倍,且血缘关系越密切,患病机率越高。2、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双生比双卵双生同病率高4~6倍。3、寄养子调查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在正常人家庭中生活,他们的患病率也较普通人群子女的发病率为高。4、先证者病情越重,亲属患病机率也越高。

(二)社会环境、生活事件因素社会阶层低下、经济条件差、职业无保障及有社会心理应激者,易罹患精神分裂症。

(三)躯体生物学因素有围产期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史及脑发育不良史者,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也高。在遗传负荷相似的情况下,是否患病,取决于环境因素。

具有分裂样人格(个性孤僻、少言、怕羞、依赖、敏感、沉溺于幻想等)的人也易于患精神分裂症。

(四)其他因素如脑结构的形态、生理代谢、大脑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等都可引起精神分裂症。

三、临床表现

(一)早期早期常表现为疑病、头痛和强迫症状,有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渐下降个性的改变或人际关系的冷淡,如由原来的勤劳、整洁、合群、守纪律,变成懒散、孤独、被动、经常违反纪律等。有些则表现在对家人的态度上除缺乏关心和亲切感外,还往往持有反感和敌意,

以致无故殴打双亲和子女,有些可整天苦思冥想,沉湎于自以为高深的所谓科学研究,搞所谓的发明创造,或书写一些奇怪的符号,有些则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念头,或诉说思维模糊不清,感到思维空虚等,感知障碍和强迫症状在早期也相当常见。患者对这些症状无求治动机,而是追根寻源,寻找答案,渐出现幻觉、妄想,影响其情感和行为。

(二)盛期此时期精神病症状充分表现出来,其最基本的和特征性的症状是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且整个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以及与自己内心心理活动的不协调。

1.思维障碍(1)思维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联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的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其特点是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病人的言谈或书写,虽然语句方法正确,但语句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缺乏中心内容。交谈时可表现为对问题的回答不切题、对事物的叙述不中肯,使人感到不易理解。如出现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强制性思维、思维被广播、思维被插入为特征性症状。(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妄想,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缪的特点。以被害、嫉妒、关系、影响、非血统、被控制妄想等为主。

2.感知障碍半数以上病人可出现各种形式的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此类感知障碍多给病人带来不愉快的、令人难堪的感受。其中以言语性听幻觉为多,而命令性听幻觉最具特征性及危害性,因为此时的病人会无条件地服从其所“听到”的各种指令,虽然病人自己有时并不愿意,但其身不由己。

3.情感障碍患者对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变得漠不关心,对家庭成员失去往日亲情,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而显得情感淡漠,也可表现为情感反应与周围环境或自己内心活动的不相一致或表现为情感倒错等。

4.意志行为障碍主要有衣饰仪表怪异、行为紊乱、激动攻击、重复刻板或生活极度懒散或呈不食不语不动违拗、蜡样屈曲紧张状态,孤僻退缩、生活懒散等。

(三)后期精神功能与社会适应能力明显衰退,进入精神分裂症的慢性阶段或精神分裂症的衰退状态。

四、诊断

(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症、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标准自知力,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三)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四)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同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五、分型通常分为四型,即单纯型、青春型、妄想型及紧张型。

1.单纯型发病年龄早,起病隐袭,缓慢进展,病程至少2年,主要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社会性退缩等阴性症状,如表现孤独、不关心周围事物、与亲属及他人关系冷淡、生活懒散被动,而从无明显的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并逐渐趋向精神衰退。

2.青春型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临床表现,思维内容荒诞离奇、杂乱无章,思维结构松散、破裂,可出现丰富的带有色情内容的幻觉妄想、情感瞬息多变,表情做作、傻笑、行为幼稚愚蠢,并常有冲动及本能意向亢进。

3.偏执型起病年龄多在30-35岁左右,慢性起病者较多,以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的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妄想的支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格相对完整,本型最易产生对自己或对周围环境的伤害。

4.紧张型以精神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木僵时患者僵住不动,自发的精神运动显著减少或消失,肌张力增高、违拗甚至蜡样屈曲等,言语极少或无语,紧张性兴奋时,常突然冲动,不可理解,而很少有言语的出现。

六、治疗

(一)基本要求1、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来根治精神分裂症,但治疗能减轻或缓解病症,并减少伴发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治疗目标是降低复发的频率、严重性及心理社会性不良后果,并增强发作间歇期的心理社会功能。2、提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采取个别化的治疗原则以取得最佳效果。3、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尽量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增强执行治疗计划的依从性,并向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以使其认识到维持用药的重要性。

(二)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强调早期、系统、规范,并应足量、足疗程。

1、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有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氯氮平、维思通等。此类药物对于控制兴奋冲动、消除幻觉妄想、改善思维混乱和情感失常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2、抗癫痫药物近年来常用此类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多用于难治性、明显冲动性或伴人格改变的病人。

(三)躯体治疗此类方法包括胰岛素低血糖治疗、电抽搐治疗、无抽搐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